计算机网络实验-HTTP、FTP协议分析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应用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应用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应用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应用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网络是当今信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连接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和设备,使得人们可以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在计算机网络中,网络应用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本篇实验报告将介绍我们进行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验证,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应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熟悉常见的网络应用协议,如HTTP、FTP等;2. 掌握网络应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3. 能够利用网络应用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了一台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并安装了常见的网络应用软件,如浏览器、FTP客户端等。

同时,我们还搭建了一个局域网,用于模拟真实的网络环境。

实验过程1. 浏览器应用实验我们首先进行了浏览器应用实验。

打开浏览器,输入一个网址,比如百度,然后观察浏览器的行为。

我们发现,浏览器会向服务器发送HTTP请求,服务器返回相应的HTML页面,浏览器将其解析并渲染出来。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加深了对HTTP协议的理解,以及浏览器的工作原理。

2. FTP应用实验接着,我们进行了FTP应用实验。

我们使用了一个FTP客户端软件,连接到一个FTP服务器,并进行文件上传和下载操作。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了FTP协议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利用FTP进行文件传输。

3. 电子邮件应用实验最后,我们进行了电子邮件应用实验。

我们使用了一个邮件客户端软件,配置了一个邮箱账号,并发送了一封邮件。

我们观察到邮件客户端通过SMTP协议将邮件发送给服务器,然后通过POP3协议从服务器上收取邮件。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对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和协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以上实验,我们成功地进行了浏览器、FTP和电子邮件应用的实验,并获得了相应的实验结果。

我们发现,这些网络应用都是基于特定的协议进行通信的。

计算机网络原理FTP实验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原理FTP实验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原理FTP实验报告XXXXXXXXXXXXXXXXX1.实验综述:本实验中,笔者通过Socket编程实现了一个简单的FTP协议。

实现的程序包括客户端(client.cpp)和服务端(server.cpp)两个部分,并支持如下功能:(1)GET命令(下载服务端文件到客户端所在目录);(2)PUT命令(上传客户端文件到服务端工作目录);(3)PWD命令(打印服务端工作目录);(4)DIR命令(列出服务端工作目录下的文件);(5)CD命令(改变服务端工作目录);(6)?命令(查看帮助);(7)QUIT命令(关闭客户端与服务端的控制连接并退出客户端和服务端)。

上述支持的命令中,除?命令和QUIT命令外,命令执行时,客户端会先与服务端建立数据连接,在数据连接上完成传输后再断开设计连接,从而实现了FTP协议的设计思想。

最终实验程序能够正确完成FTP协议基本的文件传输功能,对较大的文件同样支持,符合本实验的要求。

2.设计思路说明:本实验的两个核心是FTP连接模型的建立和文件、数据的传输,笔者对二者的实现思路分别如下所述。

FTP的连接建立过程如下:(1)服务器启动后,建立控制连接Socket并监听控制连接端口;(2)客户端启动并连接至该端口;(3)服务器接受来自客户端的连接,此时控制连接建立;(4)服务器建立数据连接Socket,将其绑定在数据连接端口上并监听;(5)客户端每接收到除?命令和QUIT命令外的任一命令时,判定命令格式是否合法,将合法的命令发送到服务器,等待来自服务器的响应;(6)服务器接收到命令后,监听数据连接端口等待连接,通过控制连接向客户端发送响应后等待客户连接至数据端口;(7)客户端接收到响应后,连接到数据端口,等待来自服务器的响应;(8)服务器接受来自客户端的连接,此时数据连接建立。

服务器通过数据连接向客户端发送响应;(9)客户端接收到响应后,开始数据传输操作;(10)数据传输完成后,客户端关闭数据Socket,服务端关闭接收客户端数据连接所得的Socket;(11)客户端接收到QUIT命令时,将命令发送给服务器后,关闭控制连接Socket 并退出;服务器接收到QUIT命令时,关闭自身的控制连接Socket、自身的数据连接Socket并退出。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网络实践-FTP客户端实验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网络实践-FTP客户端实验报告

实验五 FTP客户端程序1.实验目的文件传送协议FTP是Internet中广泛使用的服务协议之一,FTP协议是客户/服务器之间进行文件传递的协议。

●理解FTP协议的工作原理●掌握FTP客户程序的编程方法●理解在FTP传输过程中建立的两个连接2.实验内容利用WinSock编程接口编写FTP客户程序,在用户界面中给出必要的FTP 服务器信息:FTP服务器的IP地址、用户名、口令等,通过FTP协议实现指定文件的上载和下载操作。

3.实验环境程序运行环境为以太网,采用TCP/IP协议栈,网络操作系统为Windows,具有Internet连接能力。

程序开发环境为vs2012。

4.实验步骤步骤1 需求分析FTP客户程序功能为:(1) FTP客户程序首先显示用户界面,可以指定FTP服务器的地址、用户名和口令等信息(2)通过FTP协议接收FTP服务器的当前目录列表,并显示本地和远程目录列表信息(3)可以实现本地和远程目录的切换(4)可以实现文件的上载和下载操作步骤2 FTP客户程序开发用Visual C++编写FTP客户程序,利用WinSock编程接口实现FTP协议通信。

FTP客户程序首先显示用户界面,使用户可以指定FTP服务器和用户、口令信息(可以采用匿名方式),点击连接按钮后,向FTP服务器的TCP 21号端口建立TCP连接,在控制连接上发送FTP命令,首先获得本地和远程系统的目录列表并显示,可以进行目录切换等操作,指定上、下载的文件建立数据连接进行文件传送。

步骤3 编译和执行程序将FTP客户程序编译、连接成执行程序,运行FTP客户程序。

填写校园网的FTP服务器IP和用户、口令信息,进行各种FTP操作(文件上载、下载)。

5.具体实现(1)数据结构分析定义FileItem结构来保存文件信息typedef struct FileItem{int nItem; // 在列表框中的索引BOOL bDir; // 判断是否为文件夹CString strFileName; // 文件名}FILEITEM;主对话框类完成FTP的大部分功能其中:ID_control成员变量:CListCtrl m_ctrlRemoteFiles; // IDC_LIST_REMOTE 映射的列表型变量CListCtrl m_ctrlLocalFiles; // IDC_LIST_LOCAL 映射的列表型变量CString m_strPassword; // IDC_PASSWORD 映射的CString型变量CString m_strServer; // IDC_SERVER 映射的CString型变量CString m_strUserName; // IDC_USER 映射的CString型变量其他添加功能所需成员变量:CInternetSession* m_pInetSession; // 会话对象CFtpConnection* m_pFtpConnection; // 连接对象CFtpFileFind* m_pRemoteFinder; // 远程查找文件对象CFileFind m_LocalFinder; // 本地查找文件对象CString m_strLocalParentRoot; // 本地文件目录的上上一层目录CString m_strRemoteParentRoot; // 远程文件目录的上上一层目录CArray<FILEITEM,FILEITEM&>m_arrLocalFiles; // 保存本地文件信息CArray<FILEITEM,FILEITEM&>m_arrRemoteFiles; // 保存远程文件信息 成员函数:/* 初始化程序 */BOOL CMyFtpDlg::OnInitDialog()/* 给列表控件CListCtrl增加标题头 */void CMyFtpDlg::AddHeaders(CListCtrl* pLstCtrl)/* 给列表框增加一条记录 */void CMyFtpDlg::AddItem(CListCtrl* pLstCtrl,int nIndex,BOOL bDir,CString strText)/* 响应“download”按钮 */void CMyFtpDlg::OnDownload()/* 响应“Upload”按钮 */void CMyFtpDlg::OnUpload()/* 下载单个文件 */void CMyFtpDlg::DownFile(FILEITEM fileItem)/* 上传单个文件 */void CMyFtpDlg::UpFile(FILEITEM fileItem)/* 连接ftp服务器 */void CMyFtpDlg::OnConnect()/* 获得指定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并在列表框中显示 */void CMyFtpDlg::BrowseDir(CString strDir,CListCtrl* pLstCtrl,CFileFind* pFinder,CArray<FILEITEM,FILEITEM&>* pFilesArr)/* 本地文件目录中向上一层 */void CMyFtpDlg::OnLocalUp()/* 远程文件目录中向上一层 */void CMyFtpDlg::OnRemoteUp()主要函数1.在OnInitDialog()函数中进行对话框、列表的初始化,并且设定本地文件目录的默认路径为C盘为根目录。

FTP协议实验报告

FTP协议实验报告

FTP协议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在Linux系统上完成一个文件传输协议(FTP)的简单实现。

2、深入理解FTP协议的原理和协议细节。

3、学会利用Socket接口设计实现简单应用层协议。

4、掌握TCP/IP网络应用程序的基本设计方法和实现技巧。

●实验原理1、FTP协议FTP是File Transfer Protocol,即文件传输协议的缩写。

该协议用于在两台计算机之间传送文件。

FTP会话包括了两个通道,一个是控制通道,一个是数据通道。

控制通道是和FTP 服务器进行沟通的通道,连接FTP服务器,发送FTP指令;数据通道则是和FTP服务器进行文件传输或者获取文件列表的通道。

FTP协议中,控制连接的各种指令均由客户端主动发起,而数据连接有两种工作方式:主动方式(PORT方式)和被动方式(PASV方式)。

主动方式下,FTP客户端首先和FTP服务器的控制通道对应端口(一般为21)建立连接,通过控制通道发送命令,客户端需要接收数据的时候在这个通道上发送PORT命令。

PORT命令包含了客户端用什么端口(一个大于1024的端口)接收数据。

在传输数据的时候,FTP服务器必须和客户端建立一个新的连接,服务器通过自己的TCP 20端口发送数据。

被动方式下,建立控制通道的过程和主动方式类似,当客户端通过这个通道发送PASV命令的时候,FTP server打开一个位于1024-5000之间的随机端口并且通知客户端,然后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将通过这个端口进行数据的传送。

2、socket编程(1)什么是SocketSocket接口是TCP/IP网络的API,Socket接口定义了许多函数或例程。

网络的Socket 数据传输是一种特殊的I/O,Socket也是一种文件描述符。

(2)Socket的建立为了建立Socket,程序可以调用Socket函数,该函数返回一个socket描述符。

Socket 描述符是一个指向内部数据结构的指针,它指向描述符表入口。

网络协议知识:HTTP协议和FTP协议的联系与区别

网络协议知识:HTTP协议和FTP协议的联系与区别

网络协议知识:HTTP协议和FTP协议的联系与区别HTTP协议和FTP协议是两种常见的网络协议,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本文将通过比较两种协议的联系和区别来深入探讨它们的特点和运用。

一、HTTP协议概述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是一种用于传输超文本和驱动万维网数据通信的协议。

HTTP是一个请求–响应协议,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服务器会返回相应的响应。

HTTP是无状态的协议,即服务器不会记住之前的请求,每次请求都是独立的。

HTTP协议的优点包括简单、可扩展性好、易于实现、易于调试和快速响应。

HTTP协议应用广泛,包括Web页面传输、文件下载和上传、电子邮件、XML文件传输等。

二、FTP协议概述文件传输协议(FTP)是一种用于文件传输的协议,允许在网络上进行文件的读取和写入。

FTP协议提供了文件传输、目录操作和文件管理等多种功能。

FTP协议使用了两个端口号,一个用于数据传输,另一个用于控制命令传输。

FTP协议的优点在于可靠、安全、功能强大以及可扩展性。

FTP常用于文件的上传和下载等任务,同时也可以在本地和远程服务器之间进行文件的远程管理。

三、HTTP协议与FTP协议的联系HTTP协议和FTP协议有一些共同点,例如它们都是基于TCP/IP协议的应用层协议。

此外,它们还可以用于在不同计算机之间进行文件传输。

在Web页面中,网页的超链接可以指向FTP协议或HTTP协议。

如果链接指向FTP,用户可以通过FTP客户端软件来下载或上传文件。

如果链接指向HTT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来查看和下载文件。

四、HTTP协议与FTP协议的区别1.应用场景HTTP协议主要应用于Web页面传输、文件下载和上传、电子邮件、XML文件传输等。

FTP协议主要应用于文件的上传和下载以及远程服务器文件的管理。

2.基于的连接HTTP协议是一种短连接协议,每次请求和响应都会关闭连接。

FTP 协议是一种长连接协议,可以保持连接状态,提供文件的多次传输。

实验七FTP协议分析

实验七FTP协议分析

一、实验目的:• 下载、安装、配置和验证FTP 服务器应用程序• 用Wireshark 捕获和分析FTP 通信二、实验内容:安装、配置与验证FTP 服务器应用程序,使用FTP 客户端连接服务器,并使用Wireshark 捕获通信。

对捕获结果的分析将有助于您理解FTP 协议的运作原理。

三、实验步骤任务1:下载、安装IIS FTP服务器。

步骤1:从下载软件。

步骤2:安装任务2:在计算机上配置IIS FTP 服务器。

步骤1:打开记事本,新建文件,内容任意,保存文件在“c:\inetpub\ftproot\本人学号”目录下,命名为“”步骤2:验证FTP服务器。

问题1:netstat命令验证.(给出最后效果的屏幕截图)问题2:验证合作同学的WEB服务器(给出最后效果的屏幕截图)启动IE,地址栏输入3:用Wireshark 捕获和分析FTP通信。

在本任务中,将使用Web 浏览器和命令行FTP 工具从FTP 服务器下载数据。

步骤1:开始Wireshark 捕获。

启动Wireshark,将捕获接口设置为连接到本地物理网络的接口。

Wireshark 将根据数据包类型显示捕获。

步骤2:启动本主机命令行FTP 客户端。

1. 单击开始> 运行,然后键入CMD 并单击确定。

2. 使用Windows FTP 客户端实用程序启动主机计算机与FTP 服务器的FTP 会话,命令如下:ftp 合作同学的IP。

要进行身份验证,请使用anonymous 为用户ID。

在响应口令提示时,按<ENTER>。

3. FTP 客户端提示为ftp>。

这表示FTP 客户端正在等待命令发送到FTP 服务器。

要查看FTP 客户端命令的列表,请键入help <ENTER>:问题3. 键入命令dir 以显示当前的目录内容,(给出命令输出结果截图)(FTP 客户端位于FTP 服务器的根目录。

这不是服务器真正的根目录–只是用户anonymous 可以访问的最高位置。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连接了各种设备和系统,实现了信息的传输和共享。

在计算机网络实验中,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了解了网络通信原理、协议和技术。

本篇实验报告将对我们进行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进行总结和分析,以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实验一:网络拓扑结构在本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型、星型、环型和网状型等。

通过搭建不同拓扑结构的网络,我们深入理解了各种结构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例如,总线型拓扑结构简单易懂,但容易出现单点故障;而星型拓扑结构可靠性较高,但需要大量的物理连接。

实验二:网络协议分析在本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常见的网络协议,如TCP/IP、HTTP和FTP等。

通过抓包和分析网络数据包,我们了解了协议的工作原理和通信过程。

例如,TCP/IP协议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它通过IP地址和端口号实现了可靠的数据传输;HTTP协议是应用层协议,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超文本。

实验三:网络安全与防护在本实验中,我们学习了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攻击手段,如DDoS、SQL注入和跨站脚本等。

通过搭建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我们学会了如何保护网络安全。

例如,防火墙可以通过过滤规则,控制网络流量的进出;入侵检测系统可以监测网络中的异常行为,并及时作出响应。

实验四:无线网络实践在本实验中,我们学习了无线网络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

通过配置无线路由器和接入点,我们实现了无线网络的搭建和连接。

例如,无线网络使用无线电波进行通信,需要设置SSID和密码来保护网络安全;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受到信号强度和障碍物的影响,需要合理布置设备位置。

实验五:网络性能测试在本实验中,我们学习了网络性能测试的方法和工具。

通过使用ping、traceroute和iperf等工具,我们测试了网络的延迟、丢包率和带宽等性能指标。

例如,ping命令可以测试网络的延迟和丢包情况;iperf命令可以测试网络的带宽和吞吐量。

计算机网络实验-HTTP、FTP协议分析

计算机网络实验-HTTP、FTP协议分析

计算机网络实验-HTTP、FTP协议分析在计算机网络的实验中,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和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是两种常见的协议。

本文将对这两种协议进行详细分析,探究它们的工作原理、功能和应用场景。

一、HTTP协议HTTP协议是一种为了传输超文本(Hypertext)而设计的应用层协议。

它负责发送和接收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页面,通过网络连接进行交互。

HTTP协议采用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模型,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返回相应的内容。

1. 请求与响应HTTP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请求-响应模式实现的。

客户端发送HTTP请求给服务器,请求中包含了要访问的资源的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器)。

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根据URL获取对应资源,并将响应发送回客户端。

2. 客户端与服务器的通信过程在HTTP协议中,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过程分为四个步骤:建立连接、请求、响应和关闭连接。

首先,客户端和服务器通过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建立连接;然后,客户端发送HTTP请求给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根据请求内容进行处理,并返回相应的结果;最后,客户端接收到服务器的响应,并关闭连接。

3. HTTP请求和响应报文HTTP协议通过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进行通信。

请求报文包含请求方法、请求头部和请求体;响应报文包含状态码、响应头部和响应体。

请求方法用于指定要执行的操作(如GET、POST、PUT等),状态码表示请求的执行结果(如200表示成功,404表示资源未找到)。

二、FTP协议FTP协议是一种用于在计算机之间进行文件传输的协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HTTP、FTP协议分析
1. 本次实验包括HTTP、FTP两个协议的分析(详见一、二)。

2. 参考文档所述步骤,完成数据包的捕获并进行分析;
3. 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叙述实验过程要层次分明,对关键的过程或结果截图说明、分析,回答实验文档所提的思考题、问题。

一、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分析
【实验目的】
掌握HTTP协议的原理和报文格式;
了解HTTP协议的工作过程;
了解应用层协议与传输层协议的关系。

【实验内容】
用浏览器打开网页,捕获HTTP报文并进行分析
编辑一个HTTP数据报文并进行发送,并捕获该报文进行分析。

【实验步骤】
步骤一:使用浏览器打开网页,捕获HTTP数据包并分析:
(1) 在主机上打开协议分析仪,点击工具栏上的“过滤器”,“类型过滤器”的下拉列表中
选择“HTTP协议”,确定后开始进行数据捕获:
(2) 使用实验室主机上的浏览器,例如IE,打开一个网页,如URL是
HTTP//
(3) 在协议分析器中找到捕获的数据包,观察HTTP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以及其中所使用的命令:
【思考问题】
结合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结果,问答下列问题:
1. 当实验主机上同时打开多个浏览器窗口并访问同一WEB站点的不同页面时,系统是根据什么把返回的页面正确地显示到相应窗口的?一个主页是否只有一个连接?
2. 请求主页后,返回的浏览器内容的字节长度是多少?
3. 如果请求一个不存在的网页,服务器将会应答什么?
答:
1. 当实验主机上同时打开多个浏览器窗口并访问同一WEB站点的不同页面时,系统是根据地址信息把返回的页面正确地显示到相应窗口的,一个主页是只有一个连接。

2. 请求主页后,返回的浏览器内容的字节长度是
3. 如果请求一个不存在的网页,服务器将会应答404错误。

二、FTP协议分析
【实验目的】
1、掌握FTP协议的工作原理;
2、了解FTP协议的常用命令,并领会其链路管理、理解FTP的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
3、了解应用层协议与传输层协议的关系;
【实验内容】
1. 登录FTP服务器,并捕获FTP报文进行分析;
2. 了解FTP的使用方法和常用命令,并用PASV模式,观察FTP的两个连接
3. 了解FTP的工作过程;
【实验步骤】
步骤一:登录FTP服务器,捕获数据报文并进行分析(FTP服务器的IP地址:
192.168.2.21,用户名:ftp,密码:123)
1、在实验主机上启动网络协议分析器,设置过滤条件并进行数据捕获:在工具栏点击“过滤器”按钮,会弹出“设置&过滤器”对话框,在“过滤器类型”中选择“类型过滤器”,类型值中选择“ftp协议”,点击“设置参数”按钮后“确定”,然后启动捕获:
2、登录FTP服务器:在命令行提示符下运行:ftp 192.168.2.21 ,即可建立与FTP服务器的连接,按照提示输入账号(ftp),密码(123),便进入了FTP的命令行界面,此时运行FTP的命令dir、get、quit等,从中可以看到FTP的反馈信息,以及FTP服务器的文件内容:
图2-1 运行FTP的命令dir
图2-2 运行FTP的命令get
图2-3 运行FTP的命令quit
3、暂停协议分析器的捕获,可以通过捕获的数据报文看到刚才的交互过程中,FTP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工作详细情况,FTP报文的格式和命令的使用,以及服务器端的响应代码。

图3-1FTP的USER命令及其参数ftp(用户名)
图3-2PASS命令和密码123:
4、分析FTP会话过程,观察该过程中的源、目的端口号。

这个FTP服务器工作在主动模式还是被动模式下?
答:这个FTP服务器工作在被动模式下
步骤二:使用TCP连接工具连接FTP服务器
1、打开协议分析器,准备好进行数据包的捕获,然后打开协议分析仪,点击工具栏中的“TCP”按钮,在弹出的“TCP连接工具”中填写FTP服务器的IP地址(192.168.2.21)及FTP 协议控制连接的端口号(21),点击“启动”,从而建立本机与FTP服务器21端口的TCP连接:
在“数据信息”区域显示成功连接的信息:“220-Micr osoft FTP Service”,并返回了FTP 服务器的名称“测试用FTP”。

若不成功,再次尝试进行连接,直到成功。

此时,在协议分析仪端,可以看到与FTP服务器建立控制连接的TCP 三次握手过程(右下角):
2、在发送区输入FTP命令,与FTP服务器进行交互:
(1)、在发送的编辑栏里面编辑发送FTP命令USER,参数为FTP帐号:USER ftp,这时服务器返回响应“331 Password required for welcome”,提示输入密码;
(2)、发送命令PASS 123,输入FTP的账号密码,服务器返回“230 User welcome logged in.”,说明验证通过,已经进入FTP服务器,并回送了FTP服务器设置的欢迎词“欢迎使用,这是一个测试用的FTP服务器”:
(3)、发送命令“NOOP”,这是一个空操作,服务器返回“200 NOOP command
successful”说明登录用户已经得到服务器的承认:
(4)、发送命令“HELP”,服务器返回相应的帮助信息,即所有命令的列表:
HELP列表1
HELP列表2
(5)、发送命令“STAT”,服务器返回信息为当前的FTP服务状态:
211-Microsoft FTP Service status:
Connected to vserver
Logged in as welcome
TYPE: ASCII, FORM: Nonprint; STRUcture: File; transfer MODE: STREAM
No data connection
211 End of status.
(6)、使用PASV模式(该窗口为窗口1),体会FTP的两个连接----数据连接和控制连
接:【发送命令“PASV”,返回的信息格式应该为:Port n1,n2,n3,n4,n5,n6 表示client IP address (n1,n2,n3,n4)+port num( n5x256+n6)】
(7)点击工具栏中的“TCP”按钮,在弹出的“TCP连接工具”中(窗口2)填写FTP服务器的IP地址(192.168.2.21)及FTP协议控制连接的端口号(n5x256+n6):
(8)在窗口1中,键入命令“LIST”,观察窗口2中的信息显示;使用命令“QUIT”退出FTP 服务。

图8-1 在窗口1中键入命令LIST
图8-2 在窗口2中查看LIST
图8-3 使用QUIT命令退出FTP服务
【思考问题】
1、课后自己查阅关于FTP主动和被动两种模式的工作模式的相关资料:
在ACTIVE模式的FTP中,服务器端为何使用20和21两个端口,其作用分别是什
么?客户端与这两个端口建立起的连接分别是谁(客户端还是服务器端)主动发起
的?
2,在网络上是否可以捕获到FTP帐户的用户名和密码?以此说明FTP连接的安全性。

答:
1. 在ACTIVE模式的FTP中,一个是数据端口,一个是控制端口,控制端口一般为21,而数据端口不一定是20,这和FTP的应用模式有关,如果是主动模式,应该为20,如果为被动模式,由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协商而定。

2.在网络上可以捕获到FTP帐户的用户名和密码。

FTP连接的安全性并不是很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