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设计及运行管理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设计案例及思考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设计案例及思考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设计案例及思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一种将城市各类地下设施集中管控的工程项目,它能够有效整合城市的水、电、气、通信等各项基础设施,并通过管廊内部布置各种监测、控制、维修设备,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

以下是一个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设计案例及相关思考。

案例: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设计市位于人口密集区,基础设施发展相对滞后,为了解决城市设施管理和应急响应的问题,市政府决定规划和建设一条地下综合管廊。

该地下综合管廊的设计目标是整合市内的电力、燃气、给水、排水、雨水、通信、供暖、消防等各类基础设施,并配备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设施的远程监控和快速维修。

设计思路:1.综合规划:首先,根据市区现有设施的需求和布局,制定综合规划。

确定地下综合管廊的走向、规模和建设时序,确定各类设施的接入点和布局,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

2.设备选择:根据不同类型的设施特点,选择适当的设备。

例如,电力设施需要选择可靠的变电设备和供电系统;燃气设施需要选择高效的供气设备和泄漏检测系统。

3.管线布置:根据综合规划确定的走向和设施需求,进行管线布置。

尽可能地减少管线的穿越次数,提高维护和维修的效率。

同时,预留足够的空间用于未来的扩展和改造。

4.智能控制系统:利用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设施的远程监控和智能化管理。

例如,通过传感器和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管道的运行状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可以及时采取措施。

5.结构设计:考虑到地下环境的复杂性和可能的自然灾害风险,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

例如,选用抗震、防水和防火的材料,设计合理的通风和排水系统。

6.配套设施: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和设施管理人员的需求,地下综合管廊要配备必要的配套设施。

例如,设置应急出口、消防设施和维修点,提供便捷的人员出入和维修通道。

7.环境保护: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

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噪音和污染。

同时,考虑地下水源和土壤的保护措施,预防地下水污染。

地下综合管廊规划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地下综合管廊规划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地下综合管廊规划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策略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问题日益凸显。

地下综合管廊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基础设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本文将探讨地下综合管廊规划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策略,旨在为城市规划师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一、地下综合管廊规划的背景与意义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功能的不断扩展,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地下综合管廊作为一种集电力、通信、给排水、燃气等多种管线于一体的综合性基础设施,可以有效解决地上管线交叉、重复建设等问题,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整体效益。

二、地下综合管廊规划方案的设计原则1. 综合性原则: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应充分考虑各类管线的需求,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

2. 可持续性原则:规划方案应注重可持续发展,考虑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预留足够的空间和容量。

3. 灵活性原则:规划方案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区域、不同功能需求的变化。

4. 安全性原则:规划方案应考虑地下管廊的安全性,采取相应的防灾、防护措施,确保运行的安全可靠。

三、地下综合管廊规划方案的设计流程1. 调研与分析:了解城市的发展需求和现有管线状况,进行地下空间的调研与分析,确定规划的范围和目标。

2. 方案设计: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地下综合管廊的布局、结构和功能规划方案,确定各类管线的布置和互联互通方式。

3. 技术评估:对规划方案进行技术评估,包括工程可行性、经济性和环境影响评估等,确保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4. 优化调整:根据技术评估结果,对规划方案进行优化调整,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高方案的效益和可操作性。

5. 实施策略:制定具体的实施策略,包括项目管理、资金筹措、施工进度控制等,确保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

四、地下综合管廊规划方案实施的关键问题与对策1. 技术问题:地下综合管廊的设计与建设需要解决各类技术问题,如管线布置、互联互通、施工工艺等。

可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提高设计与施工水平。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设计案例及思考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设计案例及思考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设计案例及思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指的是一种将各种地下设施及管线(如电力、通信、给水排水、燃气等)集中建设于一条地下通道中的综合地下工程。

它既能够实现地下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市区地上布线带来的视觉污染,又方便了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以下是一个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设计案例及相关思考。

案例: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设计市规划了一个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项目,旨在解决市区地下设施交叉布置、维护困难的问题。

该项目的设计目标是集中整合各种常规的地下设施,并为未来可能的新设施留出空间。

该市的地下综合管廊主要包括电力、通信、给水排水、燃气等管线,同时还考虑了未来可能出现的智能管道、充电桩等新设施。

设计团队进行了详细勘测,确定了廊道的宽度、高度和深度,并进行了管线的详细规划。

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维护与管理的需求,设计团队还提出了可拆解、模块化的建设方案。

在设计中,该市还结合了地下综合管廊与市中心区域的不同特点,提出了不同功能区域的划分,并且合理布置了进出口、检修井等设施。

为了提高地下综合管廊的安全性,设计团队还采用了防火、防水等相关措施,确保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行安全。

思考:1.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应注重整体性。

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应考虑各类管线的布置、维护与管理的需求,尽量实现一体化的设计,方便日后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2.预留空间是必要的。

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城市的不断发展,未来可能会出现各种新的地下设施需求。

因此,在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中,应预留一定的空间,以应对未来的发展需求,避免频繁地破坏地面建设。

3.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

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行安全对城市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设计方案应考虑相关的安全措施,如防火、防水、防盗等,确保管廊的安全运行。

4.设计要注重灵活性与可拆解性。

地下综合管廊是一个长期使用的工程,管线的维护以及新的设施的改造升级都需要方便操作。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可拆解、模块化的建设方案,为日后的维护与升级工作留下足够的空间。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概况与案例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概况与案例

02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技 术
管廊断面设计
断面尺寸
根据管廊内管道的类型、数量和尺寸,确定管廊的宽度和高度,以满足管道的安 装、维护和检修需求。
结构形式
根据地质条件、荷载要求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管廊结构形式,如矩形、圆形 、U形等。
管廊布局规划
规划原则
遵循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原则,进行管廊的布 局规划。
节能环保材料
采用低能耗、低污染的建筑材料,降低管廊建设 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施工方法
推广环保施工技术和方法,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环 境污染。
资源循环利用
对管廊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和再利用,提高资源 利用效率。
管廊与其他基础设施协同发展
管廊与轨道交通协同规划
01
实现管廊与轨道交通线路、站点等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概况与案例
目 录
•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概述 •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技术 •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案例分析 •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问题与对策 • 未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趋势
01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一种集约化、科 学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它将各类管线 集中在一个构筑物中,便于统一规划 、设计、建设和维护。
国内外发展现状
国外发展现状
欧洲是地下综合管廊的发源地,其建设历史悠久,技术成熟。目前,欧洲各国都在积极推进地下综合 管廊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相继开展了地下综合管廊的探索和实践 。
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投入 ,多个城市已经建成或在建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同时,我国也在积极探索适合国情的地下综合管廊建 设模式和技术方案,不断提高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水平。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威政办发〔2015〕16号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威政办发〔2015〕16号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正文:----------------------------------------------------------------------------------------------------------------------------------------------------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威政办发〔2015〕16号各区市人民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南海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单位:为推进我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1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61号文件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5〕5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工作目标到2020年,高标准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60公里以上并投入运营,管线安全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全面提升,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维护标准、管线入廊政策、管廊有偿使用制度等规范体系基本建立。

二、主要任务(一)加强规划引导。

1.科学编制规划。

依据我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建城〔2015〕70号),综合考虑城市发展远景,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科学编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合理确定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布局、入廊管线种类、断面形式、平面位置、竖向控制等,明确建设规模和时序,预留和控制有关地下空间。

根据专项规划,建立建设项目储备制度,明确2015年至2020年滚动项目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2.明确建设区域。

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的新建道路要根据功能需求,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要结合旧城更新、道路改造、河道治理、地下空间开发等,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地下综合管廊规划设计及运行管理(图文并茂)

地下综合管廊规划设计及运行管理(图文并茂)



综合管廊结构设计
综合管廊结构受力分析、设计与一般土木工程结 构类似,设计时应当考虑综合管廊内容纳的管线种类、 规格、数量、所需空间、综合管廊的设置位置、经过 路段地质状况、综合管廊本身结构、施工方式等因素。 设计所要考虑的项目大致可划分为: 外部作用:包括综合管廊承担的活荷载、水土压力、 地下水浮力、地质变化所产生的不均匀附加应力。 综合管廊对地震灾害的反应:当发生地震时,综合管 廊容易受到地层变位的影响,可能使综合管廊轴线方 向产生较大的应力。当综合管廊与高架桥等刚度相对 较大的结构相连接时,更应当考虑地震作用的影响。 综合管廊在施工时,基坑维护措施要考虑各种作用的 影响,以防止基坑失稳。 综合管廊的防水抗渗性能。 综合管廊内附属设施的安全性、可靠性,如通风、照 明、排水、消防、监控等。
• 由于综合管廊内管道维修的放空,以及其他一些 可能发生泄漏等情况,将造成一定的沟内积水, 因此,沟内需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 • 在综合管廊内设有一侧设排水沟,断面尺寸通常 采用200x100,综合管廊横向坡度2%,沿线顺集 水井方向坡度采用2‰。集水井设置于每一防火分 区的低处,每座集水井内设置潜水排水泵,通过 排水管引出沟体后就近排入道路雨水管。
地下综合管廊 规划设计及运行管理
主 要 内 容
1、地下综合管廊(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 2、地下综合管廊(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 3、地下综合管廊(综合管廊)的有关标准 4、地下综合管廊(综合管廊)的运行管理 5、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6、国内部分工程实例介绍
1、地下综合管廊(综合管廊)的规划设 计

综合管廊的防渗止漏 • 控制变形 综合管廊工程一般情况下采用整体现浇钢筋 混凝土结构形式。尽可能增加每节箱涵的分 节长度,减少变形逢的数量,一般采用25米 长的分节长度,在节与节之间设置变形缝, 同时,在变形逢缝间设置剪力键,以减少相 对沉降,保证沉降差不大于30mm,确保变 形缝的水密性。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运营整体解决方案智慧管廊建设和运营整体解决方案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运营整体解决方案智慧管廊建设和运营整体解决方案

项目验收和维 护
在项目验收和维护阶段, 需要对项目进行验收和评 估,确保项目的质量和效 果达到预期要求。同时, 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技术培 训和维护支持,确保系统 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05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运营整体解决方案 的可行性分析
技术可行性分析
方案中技术的成熟度
该方案所采用的技术均经过充分验证,具有较高的成熟 度。
技术实施的风险
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技术风险已被充分评估和预 测,并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技术与现有系统的兼容性
该方案所采用的技术与现有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能 够顺利实现无缝衔接。
经济可行性分析
投资成本
该方案的投资成本合理,且在可承受范围内。
运营成本
运营成本估算合理,考虑到长期运营的情况,能 够实现经济效益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智慧化解决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时间节点
01
02
03
04
05
项目立项
在项目立项阶段,需要对 地下综合管廊智慧化解决 方案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 和风险评估,明确项目的 目标和实施范围。同时, 还需要制定项目计划和预 算,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保 障。
方案设计
在方案设计阶段,需要根 据项目需求和目标,制定 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技术路 线。同时,还需要进行必 要的技术验证和模拟实验 ,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可 靠性。
系统开发和测 试
在系统开发和测试阶段, 需要根据方案设计和技术 路线,开发相应的软件和 硬件系统,并进行测试和 调试。同时,还需要进行 必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测 试,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
系统部署和调 试
在系统部署和调试阶段, 需要将系统部署到实际场 景中,并进行现场调试和 优化。同时,还需要与用 户进行沟通和协作,确保 系统的使用效果和用户满 意度。

由规划设计角度分析地下管线综合管廊

由规划设计角度分析地下管线综合管廊

由规划设计角度分析地下管线综合管廊【摘要】本文主要从现阶段我国管廊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的基本建设特点,主要从规划选址,具体的施工技术以及确定管廊的断面上等方面,切实寻求有效的解决对策,实现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工程综合效益的提升,本文就此展开论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规划设计;地下管线;管廊工程【中图分类号】TU99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44(2017)22-0012-021.前言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的设计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发展,取得了非常显著应用,该种设计发展已经成为将来城市进行地下管线设计建设的主要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加强对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建设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相关概述2.1 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的含义介绍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的建设主要是将城市发展建设中的所有管线,电力、给水、通讯以及热力、供暖、天然气、排水等其他辅助性设施的所有管线尽可能的布置在一定地下区域之内的地下空间,借助这种方式可以较为高效简单的便于城市市政对基础设施的集约规范化管理。

该种设计规划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受到极大的肯定,从2015年开始逐渐在全国范围内的城市建设规划中实施。

2.2 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的主要特点综合性,这一特点主要是基于传统的城市管线电力、通信、燃气等等都是各自建设规划管理的,这种方式下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城市地上或是地下空间的浪费[1]。

而现在采用这种方式,将所有管线综合处理到一定的区域之中,方便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同时,还可以发挥资源的最大的空间,实现统一的管理与资源的有效整合;长效性,这主要是基于地下管廊主要的建设结构是钢筋混凝土的结构,一次性投资的基础上,坚固耐用,其可以使用的年限大大的延长;建设成本低,一般传统的市政管线在进行建设施工的时候,不仅需要重复性的多次施工,不仅整个工程建设下来工程成本高,同时还会造成对附近区域的交通通行造成较大的影响,而地下管廊的建设施工只要一次性的投资施工就可以完成,可以实现多个单位之间的共同使用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极大的降低了工程建设成本;技术含量高,这一特点主要是基于地下管网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管廊中统一设置了智能化监控系统,借助各个部位的监控录像可以实现对整个管网系统的二十四小时全方位的监控,对于发现的问题可以及时处理,同时还实现了对管网系统的低成本、高效率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2规划难点
难点二:如何用最少的投资获得最优管廊建设方案
• 城市规模小,经济能力有限 • 综合管廊试点城市
对策:
• 依托数据分析,合理控制综合管廊规模。 • 经济实用出发,合理规划管廊断面。
以双舱断面为主,单舱、三舱及缆线管廊为辅
• 威海综合管廊共规划95.87公里,管 廊建设密度约为0.16公里/平方公里, 介于国外管廊完善城市的0.12~ 0.21 水平。
威海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设计及运行管理案例分析
2018年10月
ontents
目录
1 管廊试点历程 2 威海市规划建设历程 3 威海市管廊经验总结
1.1 政策支持
1.2 试点城市
•2015年第一批试点城市10个:包头市、 沈阳市、哈尔滨市、苏州市、厦门 市、十堰市、长沙市、海口市、六 盘水市、白银市;
目录
1 管廊试点历程 2 威海市规划建设历程 3 威海市管廊经验总结
3.1 规划经验总结
3.1.1规划思路
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析可行性;
在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坚持 “多规合一”;
定性规划、定量验证的方式构建科学合理的综合 管廊系统;
考虑各项因素确定规划目标;
详细论证管廊断面等技术成果。
人员出入口 吊装口 预留空间
通风口 吊装口
通风口
综合井功能
• 主体空间布置通风口及吊装口 • 附属空间布置集水坑 • 附属空间人员出入口 • 附属空间检修设备间 • 预留空间布置IO站
最具发展活力的沿海开放城市
• 环渤海、东北亚经济圈核心区域
生态宜居的中小城市
• “蓝色休闲之都,世界宜居城市”称号
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 • “中心崛起、两轴支撑、环海发展、一体化布局”市域城市空间发展新格局 • 重点开发东部滨海新城、双岛湾科技城等六大重点区域
背山面海的带状特殊城市格局
• 市区三面环海,中、南部被山脉分割成沿海建设的长条形建设用地 • 沿海环山的带状用地布局,对市区空间发展布局影响大
2.2 威海市综合管廊建设历程
• 以PPP模式筹建了威海市滨海新城建 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整个威海 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投资、建设和运营 管理。
• 成立了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 组长的威海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 领导小组。
• 《威海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批复。 • 入选国家第二批试点城市。 • 金鸡大道、松涧路等综合管廊项目开工建设。 • 一座监控中心正常运行。
对策:建立量化评价体系,定量确定系统布局 • 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体系 • 指标的选取和权重的确定
• 按照评价体系计算得出结论
评价 公式
Pij为第i个准则层下第j个分指标值 Qij为第i个准则层下第j个分指标的权重
数模分析结论
• 区域适建性分析 • 管廊布线分析
定量方式最终确 定综合管廊布局
区域适建性分析图
•2016年第二批试点城市15个:石家庄 市、四平市、杭州市、合肥市、平 潭综合试验区、景德镇市、威海市、 青岛市、郑州市、广州市、南宁市、 成都市、保山市、海东市、银川市。
1.3 建设思考
青岛市市政工 程设计研究院
青岛 威海
ontents
目录
1 管廊试点历程 2 威海市规划建设历程 3 威海市管廊经验总结
• 顶管断面:内径4m • 容纳管线:给水(干管)、电力、通信
3.2 设计经验总结
预留空间
3.2.2顶管施工穿越特殊过河段
扩展工作井、接收井功能,作为管廊功能性孔口
• 顶进区间200m,两端工作井与接收井。 • 管廊通风口、逃生口等约200m一处。 • 顶管区间段无法施工孔口。
主体空间 附属空间
道路适建性分析图
3.1 规划经验结
3.1.2规划难点
难点四:如何与各规划一一衔接
原燃气专项规划
调整后燃气专项规划
原污水专项规划
调整后污水专项规划
对策:积极践行市政基础设施的“多规合一”
• 确保“多规”在地下空间开发、管线容量、综合管廊建设等重 要参数上一致,并在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上建立控制线体系。
例如: • 与燃气专项规划相协调 • 与污水专项规划相协调 • 与轨道交通规划相协调
与轨道交通规划相协调
3.2 设计经验总结
3.2.1不同平面设计方案应对山区丘陵复杂地势
常规位置
人行道、绿化带下
特殊山体段 现状地面线
占用人行道、车行道
覆土至少1m 夹层净高2m左右
普通过河段
避让桥墩,向外绕行
• 到2020年,威海市规划建成综合管 廊61.37公里,综合管廊配建率约 1.97%,与《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 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中综合管 廊配建率2%契合。
3.1 规划经验总结
3.1.2规划难点
难点三:如何更加科学合理的确定综合管廊系统布局
• 传统规划:定性分析,主观确定综合管廊系统布局 • 主观性强
3.1 规划经验总结
3.1.2规划难点
难点一:城市发展布局影响管廊系统布局
• 背山面海 • 城市带状发展 • 各重点发展区域分散
规划范围图
对策:干线管廊骨架联通,区域内部集中发展
• 干线管廊成骨架 • 重点区域重点建设
综合管廊系统布局图
远景干线管廊 区域干线管廊
支线管廊
3.1 规划经验总结
避让桥墩
3.2 设计经验总结
3.2.2顶管施工穿越特殊过河段
多方案论证,确定非开挖施工
• 河道宽约200m • 周边为黑松林风貌保护带,宽约600m • 若采用开挖施工方式,对黑松林景观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 • 地质条件使得开挖施工困难 • 确定顶管施工方式
黑松林带
石家河
黑松林 石家河 600m 200m
2.1 威海市概况
地理位置
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市区面积777平方公里
城市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280.92万人 管廊建设区域现状常住人口90万人,到2020年达到130万人
生产总值
2017年3550亿元 2016年3212.2亿元 2015年3001.6亿元
2.1 威海市概况
城市特征
• 试点项目建设基本完成。 • 管廊运营维护。
• 已建成综合管廊主体约35公里。 • 成立物业公司,负责管廊运营维护。 • 金鸡大道等综合管廊开始运营。
• 积极申请第一批国家综合管廊试点城市; • 启动威海东部滨海新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2014年
2015年
2016
2017年
2018年
ontent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