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库水文资源概况
水资源调查 水资源的调查报告优秀13篇

水资源调查水资源的调查报告优秀13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爱岗敬业的小编阿青为大家找到的13篇水资源的调查报告。
水资源调查报告篇一一、提出课题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人口的急剧增加使得深圳的环境遭到了破坏,其中深圳人引以骄傲的东江引水工程的水资源现状也令人堪忧。
作为一个处在改革浪潮前线的孩子,我们理应对深圳水资源现状有个基本了解。
因此,我们五(1)班环保小组开展了一项名为“水资源现状调查”的社会实践探讨。
二、课题意义通过一系列调查、走访、参观活动,使得学生亲身了解到深圳水资源的现状,正确地相识到人与水资源之间密不行分的关系,迫切感受到水资源的重要和紧缺。
“爱护水源、从我做起”的观念在每个参加实践的组员心中树立起来。
三、课题安排3月1日-——10日:通过调查探讨、确定课题、活动内容和方法3月11日——20日:活动起先,分组进行资料调查、上网查询、调查水样、视察水质,为课题的进一步绽开积累预备性学问。
3月21日——23日:活动过程。
参观污水处理厂,作好记录、拍摄照片、完成视察记录。
3月24日——30日:通过上述调查,对深圳水资源的现状及治理畅所欲言,在此基础上,绘制小报、归纳本次活动感受、编写故事,向全校队员发出“爱护水源、从我做起”的倡议。
四、课题实施(一)调查水资源现状1、查找有关深圳水资源的报刊杂志,组织大家观看歌曲MTV《清清东江水》、SZTV电视新闻片段及宣扬短片《深圳河流状况》2、上网查询深圳河、布吉河、观澜河、福田河、新洲河及深圳水库、西丽水库、石岩湖、铁岗水等的水质状况。
查找和拍摄了许多照片、从中积累了许多感性学问。
3、以家庭住址分成调查小组,利用周末时间进行调查住宅四周河水、湖水的状况并采集水样、拍摄照片资料。
小结: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在全班内进行展示、探讨,得出了深圳水资源的大致状况和存在问题:深圳水质量现状虽然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改善,但总体状况还是令人担忧。
水库水文调查报告

水库水文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对某水库进行了水文调查,通过观测和分析水文数据,对水库的水文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和解释。
调查结果显示,该水库的水位变化较为稳定,水质相对较好,但在一些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在报告中,我们给出了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的建议和措施,以提高水库的管理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1. 引言水文调查是研究水库水文特征和水资源利用的重要工作。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某水库进行水文调查,全面了解该水库的水位变化、水质状况和水资源利用情况,为水库管理和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2. 水位观测2.1 水位观测点的设置和布设在调查中,我们根据水库的地形和水位变化规律,选择了合适的观测点,并使用精密的水位测量仪器进行观测。
2.2 水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通过长时间观测和数据记录,我们获得了水库水位的实时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处理。
结果显示,该水库的水位变化相对较稳定,受降雨、蓄水和排水等因素的影响较小。
3. 水质调查3.1 水质监测点的设置和采样为了全面了解水库的水质状况,我们设置了多个监测点,并进行定期的水样采集。
3.2 水质指标的监测和评估通过对水样的化学分析和水质指标的监测,我们确定了水库水质的主要特征。
结果表明,水库的水质整体上较为优良,但在一些指标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溶解氧浓度、氮磷含量等。
4. 水资源利用情况4.1 供水和灌溉利用该水库是周边地区的重要水源,主要用于供水和灌溉。
我们对水库的供水和灌溉用水量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评估了其对水库水位和水质的影响。
4.2 水库的生态环境保护水库的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我们调查了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状况,并提出了一些保护措施,以维护水库的生态平衡。
5. 建议和措施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5.1 加强水位监测和预测,提高水库调度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5.2 定期监测和评估水质状况,加强水库的水环境管理和治理;5.3 合理调整水资源利用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5.4 加强水库周边生态环境保护,确保水库的生态功能和稳定性。
白盆珠水库水文特性分析

白盆珠水库水文特性分析社会不断的发展与进步,对生态坏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水文资料的搜集,是水利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防洪有一定的影响与帮助,本文通过从白盆珠水库水文特性进行简单的分析,更好的体现其重要性,希望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有更好的帮助。
标签:水文特性;防洪保护;防洪目标1概况白盆珠水库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境内,坝址控制流域面积856km2,水库总库容12.2m3亿,属一等大(Ⅰ)型水库工程,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供水、发电、灌溉、航运等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
水库与东江水系的新丰江、枫树坝以及东江干流堤防工程共同组成东江流域的防洪体系,也是供水体系的组成之一。
正常蓄水位76m,相应库容5.93亿m3,死水位62.0m,相应库容1.70亿m3,汛限水位76m,50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为83.9m,50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为85.8m。
2水文特性分析白盆珠水库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流域内雨量充沛,但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汛期(4月~9月)雨量占全年雨量的82%以上,暴雨中心在上游高潭~石涧一带。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2000mm左右,区域的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
暴雨多发生在4月~9月,其中4月~6月多为锋面雨,7月~9月多为台风雨。
特大暴雨引起特大洪水,洪水具有峰高量大、陡漲陡落、洪水历时短、水位变幅大等特点。
据双下站多年实测资料统计分析,年内各个时期出现的洪水大小与机遇具有明显的规律。
年最大洪水一般发生在4~10月,大部分由台风雨造成(7~10月),其次是锋面雨(4~6月)。
径流年际变化也大。
台风雨造成洪水峰型较尖廋,历时短。
锋面雨造成洪峰峰型较肥硕历时较长。
双下站(以坝址下游1km 左右的双下水文站为设计站)一次洪水过程约5~7d,多年平均流量为35m3/s,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11.04亿m3。
3防洪保护对象及防洪目标3.1保护对象白盆珠水库调节洪水后直接受益地区从坝址下游到惠州80多公里河段,包括惠州市市区、惠东县县城、下游十个乡镇及广汕公路和广梅汕铁路惠州段。
沙河水库流域水文特性分析

沙河水库流域水文特性分析王鑫;高志勤【摘要】1流域自然概况沙河水库位于江苏省溧阳市南部丘陵山区,库容1.09亿m3,集水面积148.5 km2,为国家大(Ⅱ)型水库.水库东南西三面环山,形成一条长凹形深谷,西边有桂林山、伍员山;东边有长山、太平山;南边有关山、青龙山等.地形由南向北倾斜,流域最高高程550 m,一般高程在220 m以下,山坡坡度在20°-40°.库区深山重叠,谷深坡陡,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5%;流域内地基大部分为安山岩、火成岩及石灰岩等,上面覆盖有风化层及砂土,一般厚0.5 m;库区上游主要河流有沙河、西塘、中田舍、徐家园、平桥、杨庄、宋家店等12条,河道弯曲较大,河床不整齐,大部分为岩石河床,河道糙率为0.05左右,从源头至主坝长约12.84 km.【期刊名称】《江苏水利》【年(卷),期】2011(000)006【总页数】2页(P29-30)【作者】王鑫;高志勤【作者单位】溧阳市水利局 213300;溧阳市沙河水库管理处 213333;溧阳市水利局 213300;溧阳市沙河水库管理处 213333【正文语种】中文1 流域自然概况沙河水库位于江苏省溧阳市南部丘陵山区,库容1.09亿m3,集水面积148.5km2,为国家大(Ⅱ)型水库。
水库东南西三面环山,形成一条长凹形深谷,西边有桂林山、伍员山;东边有长山、太平山;南边有关山、青龙山等。
地形由南向北倾斜,流域最高高程550 m,一般高程在220 m以下,山坡坡度在20°~40°。
库区深山重叠,谷深坡陡,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5%;流域内地基大部分为安山岩、火成岩及石灰岩等,上面覆盖有风化层及砂土,一般厚0.5 m;库区上游主要河流有沙河、西塘、中田舍、徐家园、平桥、杨庄、宋家店等12条,河道弯曲较大,河床不整齐,大部分为岩石河床,河道糙率为0.05左右,从源头至主坝长约12.84 km。
小浪底水利工程水文水资源状况

小浪底水利枢纽——水文地质径流:由于受地形、气候、产流条件的影响,黄河径流的地区分布很不平衡。
大部分径流来自兰州以上及龙门到三门峡区间。
受大气环流和季风的影响,黄河径流的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很不均衡。
干流及较大支流汛期径流量占全年的60%左右,每年3月份—6月份,径流量只占全年的10%-20%。
小浪底水利枢纽控制黄河90%的水量。
洪水:黄河流域的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发生时间为6—10月,其中大洪水和特大洪水的发生时间,兰州以上一般在7月—9月,三门峡—花园口之间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
黄河洪水的洪峰形式,上游为矮胖型,洪水历时较长,洪峰较低。
中游洪水形式为高瘦型,洪水历时较短,洪峰较高。
凌汛:黄河下游河道呈东北向流入渤海。
一般元月初开始封河,二月底开河。
由于纬度的差异,山东河段比河南河段早十天左右封河,晚二十天左右开河。
封河期因冰凌阻水,泄流不畅,增加河道槽蓄水量;开河期上段先开,冰水及前期槽蓄水量一起下泄,由于下段尚未解冻,容易形成冰塞、冰坝,水位升高很快,造成凌汛。
同时,由于黄河下游河道上宽下窄,封河期槽蓄量大部分集中于上段,下段河段窄而多弯,容易卡凌雍水,更加重凌汛的威胁。
泥沙:黄河径流的泥沙含量居世界首位,多年平均含沙量37.6kg/m3,多年平均输沙量13.51亿吨。
在一年之中,泥沙主要集中在汛期,干流站7—9月沙量占全年沙量的80%左右,支流站接近100%;汛期沙量又集中在几次暴雨洪水之中。
黄河泥沙约有1/4沉积在下游河床,致使下游河床每年以10cm速度抬高。
小浪底水利枢纽控制近100%的沙量。
地质:小浪底工程坝址河床覆盖层最深达70余米。
坝址区为二叠纪和三叠纪沉积的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交互地层。
岩层以8—12的缓倾角倾向北东,并含有连通性很好,磨擦系数f=0.2—0.25、C=0.005Mpa的泥化夹层。
岩体断裂构造及节理裂隙发育,横穿坝下的F1及左岸F28、F236、F238等大断层均与枢纽建筑物有密切关系,断层和节理裂隙均为80°左右的高倾角,且大部分断层呈上下游方向展布。
水利行业水资源配置与调度优化方案

水利行业水资源配置与调度优化方案第一章水资源概述 (2)1.1 水资源概况 (2)1.2 水资源供需分析 (2)第二章水资源配置现状与问题 (3)2.1 水资源配置现状 (3)2.2 水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4)2.3 水资源调度现状与问题 (4)第三章水资源配置与调度原则 (5)3.1 公平性原则 (5)3.2 效益最大化原则 (5)3.3 可持续发展原则 (6)3.4 灵活性与适应性原则 (6)第四章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构建 (6)4.1 模型构建方法 (6)4.2 模型参数设置 (6)4.3 模型求解方法 (7)第五章水资源优化调度策略 (7)5.1 调度策略概述 (7)5.2 水量调度策略 (8)5.3 水质调度策略 (8)5.4 水能调度策略 (8)第六章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调度技术支持 (9)6.1 信息采集与处理 (9)6.1.1 信息采集 (9)6.1.2 信息处理 (9)6.2 预测与预警技术 (9)6.2.1 预测技术 (10)6.2.2 预警技术 (10)6.3 优化算法与应用 (10)6.3.1 遗传算法 (10)6.3.2 粒子群算法 (10)6.3.3 神经网络算法 (10)6.3.4 多目标优化算法 (10)第七章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调度实施方案 (11)7.1 实施步骤 (11)7.1.1 调查分析阶段 (11)7.1.2 目标设定阶段 (11)7.1.3 方案实施阶段 (11)7.1.4 监测评估阶段 (11)7.2 实施保障措施 (11)7.2.1 政策法规保障 (11)7.2.2 技术保障 (12)7.2.3 资金保障 (12)7.2.4 人才培养与交流 (12)7.3 实施效果评估 (12)7.3.1 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 (12)7.3.2 水资源安全保障评估 (12)7.3.3 经济社会效益评估 (12)7.3.4 生态环境效益评估 (12)第八章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调度政策法规 (12)8.1 法律法规现状 (12)8.2 政策法规建议 (13)8.3 政策法规实施与监管 (13)第九章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调度案例分析 (14)9.1 案例一:某地区水资源配置与调度优化 (14)9.2 案例二:某流域水资源配置与调度优化 (14)9.3 案例三:某城市水资源配置与调度优化 (14)第十章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调度未来发展展望 (15)10.1 技术发展趋势 (15)10.2 政策法规发展趋势 (15)10.3 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调度前景展望 (16)第一章水资源概述1.1 水资源概况水资源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泛、对人类生活生产影响最大的自然资源之一。
石河水库水文勘查报告

利工程概况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勘查 。为水库的安全运行与管理 ,以及为以后计算各水文要素的重现期及工程设计
打下 了坚 实 的基础 。
关键 词 :石河 水库 ;河流 ;气 象 ;水 利工 程
中 图分 类号 :T4 U2
概 况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0 — 93 (0 1 60 90 0 6 77 2 1 )0— 1 — 2 6 表 1 测 区主要 河流 基 本情 况表
流 域地 形 北高 南低 ,河 曲发育 。 子 峪 以上为 陡峻 山区 ; 城 以 下至 小 陈庄 为浅 山丘 陵区 ,地 形起 伏 ;小 城庄 以下进 入 平 原 。流 域高差 4 0多米 ,河 道平 均纵 坡 59o,干 流 河床 质 0 ./  ̄ o 为卵 石 夹砂 ,河床 宽 3 0 5 0 。 0  ̄0 m
一
、
石 河是位 于河 北省东 北部 沿海 的一条独 流入 海河流 , 发源
于秦皇岛市抚宁县驻操营镇长城 以北的马岭根, 在山海关田庄
附近注 入渤 海 。石 河水库 于 1 7 9 2年 4月动 工兴建 ,1 7 9 5年 6月 竣工投 入运 用 ,工程 总投 资 9 0万元 。工程 等级为 三等 , 3 主要永 久建筑 物为 3级 , 库按 百年洪 水设计 , 水 千年 洪水校 核 。 本测 区为石 河 流域 位于 河 北省 东 端 与辽 宁省 接 壤地 带 ,
地 处 北纬 4 。 - 0 0 , 0 4 。2 东经 1 9 5 ~ 1 。5 之 1 。3 1 9 0
二道 河源 于 抚 宁县 花 城峪 ,是 离石 河 发 源地 马 岭根 最近 的一 条支 流 ,在 石 河主 干 流的 西部 ,流域 面积5 k 。二 道 7 m 河干 流 白花 城 峪往 东接 纳 一个 小 支 流经 平顶 峪 、庄 河 乡政 府 在 张 庄 入石 河 干流 ,地 表 径流 集 中于 汛 期暴 雨 季节 ,除枯 水 年 份 外 ,一般 年份 常 年有 水 。 西石 河 源于 抚 宁县 龙 潭沟 ,在 石 河主 干 流 的西 部 ,流 域
水库区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

102YAN JIUJIAN SHE下水对水库工程建设产生不利影响,有关人员还要制定完善的防治措施。
二、水库区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研究1.项目概况贵州省某水库区位于溶蚀与侵蚀低中山峡谷地形,地表一级分水岭海拔在1900.0m 左右,其切割深度在500.0m 左右。
在该水库区当中,上坝址以下的河流转弯幅度特别大,在下坝址周围形成了单薄的山体与河湾地块。
2.水库区水文地质分析水库区的地下水重点分为两类,分别是基岩裂隙水和孔隙潜水,其中,基岩裂隙水受大气降水补给较多,顺着裂隙网络,逐渐向河谷中排泄,两岸的基岩透水性比较差,基岩裂隙水较为贫乏,库区范围之内,还分布泉水,重点分布在上坝址右岸60m 到120m 处,其高程为1658m,涌水量为4L/s,基岩裂隙水对混凝土腐蚀性较强。
与基岩裂隙水不同,孔隙潜水重点分布在河床与大型冲沟的地层内部,水量特别丰富,河床对砂卵砾石层产生较大冲击,孔隙潜水受到YRQH 水的补给,水位会随着河水位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水库区两岸的冲沟处于干涸状态,如果出现暴雨,会经常出现洪流,特别容易引发泥石流。
3.水库区物理地质现象(1)泥石流在水库区的两岸分布三条比较大的冲沟,冲沟两岸分布着大量的基岩,结合水库区地质调查数据得知,冲沟内部并没有坡度过大的滑坡,故不会发生严重的泥石流现象,但是,在暴雨天气下,容易引发小规模的泥石流。
(2)崩塌崩塌区域重点分布在水库区两岸的河谷,包括大重构基岩陡坡路段,边坡的岩体容易出现卸荷与崩塌现象,块石堆积到坡脚位置。
结合地质调查数据得知,水库区局部分布不稳定岩体,这些岩土主要分布在右岸ATS 倾伏背斜与甘加特背斜交汇位置,岩体容易出现破碎,在卸荷的影响下,崩塌面积不断扩大,其分布高程均超过水库的水位,对工程影响较小。
4.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1)库岸稳定在该水库区,因为两岸的岸坡坡度比较小,较为平缓,岩层和库岸呈现斜交状态,故不会出现大规模库岸失稳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水库水文资源概况————————————————————————————————作者:————————————————————————————————日期:某水库水文资源概况1水文1.1流域概况1.1.1自然地理老鹳河属于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丹江左岸较大的一条支流,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介于东经111°01′~111°46′、北纬33°05′~33°48′之间。
发源于洛阳市栾川县冷水乡南泥湖村,经栾川县的冷水、三川、叫河、卢氏县的汤河、朱阳关等乡,于西峡县西北部的桑坪镇四道河西入西峡县境,经石界河、米坪、军马河、双龙、五里桥,到回车乡挡子岭村,在淅川县境内双河镇入丹江,鹳河全长254km,流域面积4219km2。
鹳河在西峡县境内流长114.9km,河槽宽50~350m,比降1/300~1/200。
老鹳河在西峡县境内较大的支流,按流域面积计,500km2以上的河流有丁河、蛇尾河;200 km2以上的有烟镇河、军马河、古庄河。
其中丁河流长55.2km,总流域面积563km2,其上游有重阳水库,控制流域面积80.5km2,主河道长21km,河道平均坡度0.0125。
1.1.2水利工程情况西峡县老鹳河城区段已建成三座梯级橡胶坝,详见表2.1-1。
表2.1-1 老鹳河梯级橡胶坝工程特性表梯级橡胶坝坝址位置坝高挡水位回水长度水面宽度坝前库容建成时间(m)(m)(km)(m)万m3第一级建设西路与滨河路交叉口3.0216.032801062002年元月第二级老君店渠道上游 2.5214.5 1.3280802003年5月第三级建设西路上游1.2km处 3.4219.5 1.82801502005年5月石门水库为鹳河上的中型水库,位于鹳河与丁河交叉口以上约10km处,距上游米坪水文站50 km,距下游西峡水文站15 km,石门水库坝址以上干流长度116km,控制流域面积2580km2,该水库2000年建成。
石门水库为中型水库,50年一遇洪水设计,500年一遇洪水校核。
石门水库规划兴利水位286m,死水位271.8m,防洪限制水位286m,设计洪水位291.56m,校核洪水位294.94m,兴利库容3400万m3,调洪库容3710万m3。
总库容8910万m3。
根据老鹳河水电梯级开发规划,西峡境内老鹳河干流水电资源共分十七级开发,已建成的电站主要有:石门电站,装机9600kw,设计水头29.5m,设计流量39.3m3/s,多年平均发电量3680万kw.h;夫子岈电站,装机2000kw,设计水头29.5m,设计流量10.47 m3/s,多年平均发电量1000万kw.h;老君店电站,装机1600kw,设计水头14.5m,设计流量15.0 m3/s,多年平均发电量881万kw.h;小石门电站,装机600kw,设计水头6m,设计流量14.0 m3/s,多年平均发电量300万kw.h;莲花电站,装机800kw,设计水头14.5m,设计流量7.7m3/s,多年平均发电量543万kw.h;孙门电站,装机695kw,设计水头9.5m,设计流量10.0m3/s,多年平均发电量336万kw.h。
1.2气象、水文老鹳河流域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北麓,介于东经111°01′~111°46′,北纬33°05′~33°48′之间,系丹江的一级支流。
龙湾湖电站拦河坝以上流域面积3456km2,主河长254km,河道平均比降为0.52%。
本区属北亚热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由于受北部天然屏障的阻挡,加之林木防护作用,年平均风速2.1m/s。
但是受地形影响,山谷风明显,年内90%以上的时间是白天刮东南风,夜间多西北风,年均无霜期为236天,平均相对湿度为69%。
老鹳河流域平均气温在42℃~-14.2℃,多年平均气温15.1℃,多年平均降水量约925mm,降水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很不均匀,一般是深山多于浅山、丘陵区,南坡多于北坡;降水量的63%集中于6~9月,其中7~8月占降雨量的40%,流域内光照充足,年均日照为2019小时,占可照时数的46%。
1.3水文基本资料鹳河上设有国家二等水文站米坪水文站和西峡水文站,米坪水文站集水面积1404km2,从1956年5月开始有实测水文资料至今,西峡水文站距米坪65km,集水面积3418km2,自1954年1月开始有实测水文资料至今。
流域内设有雨量站七个,另外还有西峡县气象台,均已有较长的观测资料。
站点情况见表2.3-1。
表2.3-1 鹳河河流域水文、气象站表1.4径流1.4.1径流特性老鹳河流域的径流主要来源是降水。
影响河川径流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和蒸发。
根据西峡站45年(1954~1998年)径流系列统计,多年平均流量27.9m3/s,多年平均径流深258mm,多年平均年径流量8.806亿m3,多年平均年径流模数为8.17L/(S.km2)。
径流的年内分配与降雨的年内分配基本一致,每年4月起径流随降雨的增大而增大,7、8两月水量最丰,9月份次丰,11月后由于降水量的减少,地下水补给的比重渐渐增大,径流逐渐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稳定退水至翌年3月。
径流在年内的分配不均匀,丰水期(5~10月)多年平均流量为46m3/s,占年径流量的81%,其中7~9月占年径流的58.5%,枯水期(11~4月)多年平均流量为10.6m3/s,占年径流量的19%,最枯段(1~3月)三个月多年平均流量为7.1m3/s,只占年径流的6.2%。
径流在年际间的变化较大,最大年平均流量为93.8m3/s(1964年),最小年平均流量为8.0m3/s(1978年),分别为多年平均流量的3.4和0.3倍。
年最小流量一般出现在1、2月份,多数出现于2月。
1.4.2径流系列分析对西峡站径流系列(1954~1998年)进行代表性分析。
从西峡站年平均流量过程、累积平均过程和模比系数差积曲线图来看,包含有丰水段、中水段和枯水段,见图2.4-1~2.4-2),说明径流系列(1954~1998年)作为径流总体的随机样本能反映出本河流径流的总体分布规律,系列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图 2.4-1 西峡年径流累积平均过程线西峡水文站以上建有莲花、小石门电站,莲花电站设计流量为7.7m3/s,为径流式电站,小石门电站设计流量为14.0m3/s,也为径流式电站,仅是枯水季节具有部分日调节能力,对年、月径流影响很小,2000年石门水库建成后,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故西峡水文站2000年以后实测的径流资料是经过石门水库调节后的径流过程,由于石门水库运行水位流量等观测资料精度较低,无法还原,影响了西峡水文站径流系列的一致性,因此,西峡水文站1998年以前径流系列具有一致性。
1998年以后径流分配非天然过程,与前期资料没有一致性,本次采用1954~1998年资料分析径流系列。
图2.4-2 西峡年径流差积曲线1.4.3径流计算石门水库位于西峡水文站上游16km处,龙湾湖水库坝址位于西峡水文站下游7km处,坝址处均无实测水文资料,但在两坝址之间及上游有西峡和米坪水文站,米坪水文站从1956年5月开始有水文资料至今,西峡水文站字1954年元月开始有水文资料至今。
两水文站的观测项目有水位、流量、输沙率等,观测次数、方法符合水文测验要求,资料精度较高,已整编成册,可用于工程规划设计。
分区径流拟采用西峡径流系列通过水文比拟法推求,即按集水面积和径流深比计算。
石门水库的年径流序列为:W石=(F石/F西)×(R石/R西)×W西=β W西式中: W石、W西分别为石门水库坝址和西峡水文站年径流量;R石、R西分别为石门水库坝址和西峡水文站以上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F石、F西分别为石门水库坝址和西峡水文站的集水面积。
用1956~1998年同步系列计算,米坪、西峡站以上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为:R米=249mm、R西=258mm,由石门坝址集水面积内插求得石门水库多年平均径流深R石=253mm,计算β=0.74。
龙湾湖水库位于西峡水文站下游,集水面积相差不大,径流深采用西峡站的径流深。
W陡=(F陡/F西)×W西区间径流用龙湾湖水库坝址径流减去石门水库径流求得。
W区间= W陡-W石根据西峡站实测径流系列(1954~1998年),计算的分区径流系列见表2.4-1。
表2.4-1 龙湾湖坝址以上分区年径流统计成果表(106m3)石门水库以上多年平均径流量6.52亿m3,龙湾湖水库坝址以上多年平均径流量8.9亿m3,年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较大,1964年29.9亿m3,1978年2.56亿m3,最大年径流量约为最小年径流量的12倍,年内分配也呈明显的丰枯季节变化。
对龙湾湖水库年径流系列(1954~1998)进行频率计算。
用数学期望公式计算系列各项的经验频率,以矩法计算统计参数的初值,采用P-Ⅲ型理论频率曲线适线,确定出统计参数及设计值,石门水库年径流频率曲线见图2-4.3。
龙湾湖水库年径流频率曲线见图2-4.4。
计算成果见表2-4.2。
图2.4-3 石门水库年径流频率曲线图2.4-4 龙湾湖水库年径流频率曲线表2-4.2 石门、龙湾湖水库年径流分析计算成果表年径流参数不同保证率设计年径流分区均值Cv Cs/Cv 50% 75% 90% 95% 石门 6.52 0.61 2 5.770 3.619 2.249 1.630龙湾湖8.9 0.61 2 7.877 4.940 3.071 2.225计算得到分区历年逐旬的径流过程。
1.4.4径流成果合理性分析与2007年《河南省水资源》刊布的全省多年平均径流深等值线成果比较,龙湾湖坝址以上径流深在200~300之间,1956~2000年西峡以上流域径流深约为247.7mm,本次计算1954~1998年多年平均径流深为西峡站258 mm,龙湾湖258mm,石门253 mm,区间272 mm,从西峡站径流深看,1998年以后径流偏小约4%,分析其原因,主要是1998~2000年为一偏枯时段。
这种变化在附近其他流域同样存在,主要是受整个大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总体来说龙湾湖水库的径流成果是合理的,可供工程使用。
1.5洪水1.5.1暴雨洪水特性本流域暴雨多发生在每年的7~8月份,其中7月上旬至8月上旬发生的次数占总数的37%,次雨量大于300mm的大暴雨均发生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暴雨持续时间一般为12~36小时,最长为4天。
老鹳河流域的暴雨大多是由东西向切变线带低涡形成,暴雨中心在北部山区的黒烟镇、朱阳镇一带。
老鹳河的洪水由暴雨形成,受暴雨、地形因素影响,洪水陡长陡落,一场洪水历时单峰约2天左右,复峰一般为4天。
1.5.2历史洪水老鹳河的历史洪水曾先后做过几次调查,调查成果经取证计算、审批后,已正式刊布在河南省《洪水调查资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