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生产总值、总需求和总供

合集下载

国内生产总值总需求和总供给

国内生产总值总需求和总供给

国内生产总值总需求和总供给一、国内生产总值总需求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某国家或地区生产出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DP的构成包括总需求和总供给。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GDP的总需求部分。

GDP的总需求是指支撑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各个需求来源总和。

总需求主要分为四个方面: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1.消费支出(C):消费支出是指个人和家庭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

包括食品、衣物、住房、教育、医疗等消费品和服务。

消费支出通常是GDP的最大组成部分,因为个人和家庭的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2.投资支出(I):投资支出是指投资者为了购买资本设备、建筑物和用于生产的其他物品而支付的费用。

投资支出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它可以增加生产力、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

3.政府支出(G):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了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而进行的支出,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国防等。

政府支出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取决于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和支出的规模。

4.净出口(X-M):净出口是指出口减去进口的差额。

正值表示净出口,负值表示净进口。

净出口的增加可以促进国内生产和就业,对国内生产总值产生积极影响。

总需求的计算公式为: GDP = C + I + G + (X-M)二、国内生产总值总供给总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所有生产者所产出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总供给受到生产要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和科技进步。

1.劳动力:劳动力是指经济中用于生产的人力资源,包括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

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直接影响着生产的规模和质量。

劳动力的增加和提高素质可以促进生产的扩大和提高效率。

2.资本:资本是指用于生产的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建筑物、设备、机器等。

资本的增加和更新可以提高生产的效率和产出水平。

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对于资本的形成和积累起着重要作用。

总供给和总需求

总供给和总需求

总需求的决定因素
居民消费
企业投资
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和预期等因素 影响其消费需求,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 分。
企业对未来的经济前景预期、生产扩张计 划以及设备更新等因素影响其投资需求, 也是总需求的重要来源。
政府购买
出口
政府支出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如基础设 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等,也是总需求的 一部分。
就业
总需求的变化会影响就业水平。当总需求增加时,企业可能会扩大生产,从而 增加雇佣;反之,总需求减少时,企业可能会减少生产,导致裁员。
通货膨胀和价格水平
通货膨胀
当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物价水平可能会上升,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可能会 导致购买力下降和生活成本增加。
价格水平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会影响一般价格水平和特定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如果总供 给不足,特定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可能会上涨;如果总供给过剩,价格可能会下降 。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影响总供给和总需求。例如,增加 政府支出和减税可以刺激总需求;减少政府支出和增税可以 抑制总需求。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影响总供给和总需求。例如, 降低利率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增加总需求;提高利率可以 践应用
2
当总需求不足时,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增加政府 支出、降低税率等方式来刺激需求。
3
当总供给过剩时,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提高利率、 减少货币供应等方式来抑制供给。
经济发展战略
01
经济发展战略需要运用总供给 和总需求理论,制定符合国家 发展阶段和特点的经济发展战 略。
02
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需要 考虑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避免出现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 的情况。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关系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关系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关系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

总需求是指市场上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需求量,而总供给则是指市场上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供给量。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关系对于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关系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增长速度。

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经济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这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

相反,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经济处于供给过剩的状态,这可能导致经济衰退和失业率上升。

只有当总需求与总供给相互匹配时,经济才能保持稳定增长。

其次,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关系也会影响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压力来满足市场需求,可能会导致资源过度利用和环境破坏。

相反,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企业可能会面临库存积压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只有当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时,资源才能得到有效利用,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关系还会对就业和收入分配产生影响。

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企业需要增加生产,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这将有助于减少失业率和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

相反,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企业可能需要削减生产,导致失业率上升和收入分配不均。

只有当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时,就业和收入分配才能得到合理的安排。

在实际经济中,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关系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货币政策的调控对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政府可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和企业的投资意愿,从而调节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关系。

其次,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对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产生影响。

例如,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都可能对总需求和总供给造成影响。

最后,技术进步和创新也会对总供给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

总的来说,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关系是经济运行的基础。

只有当总需求与总供给相互匹配时,经济才能实现稳定增长、资源合理配置、就业增加和收入分配公平。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P428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P446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P462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P463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P486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P487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P4958.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

P500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P 51710。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P518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P 523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P54613。

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P5 72—576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P61 2—61615。

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P625—63216.自发消费:与收入变动无关的消费。

国民生产总值总需求和总供给概述

国民生产总值总需求和总供给概述

国民生产总值总需求和总供给概述一、国民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的概念和意义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它代表了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的计算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进行。

二、国民生产总值总需求的组成国民生产总值总需求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各部门或主体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的需求总和。

具体来说,国民生产总值总需求由私人消费支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个方面构成。

2.1 私人消费支出私人消费支出是指居民和家庭购买消费品和服务的支出总和。

这些消费品和服务包括食物、衣物、住房、交通、教育、医疗等。

2.2 投资投资指的是企业和个人购买资本货物和固定资产以增加生产能力的支出。

这些资本货物和固定资产包括机械设备、厂房、房地产、研发和创新等。

2.3 政府支出政府支出是指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总和。

政府支出包括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国防等。

2.4 净出口净出口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总值减去进口总值。

如果净出口为正值,说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外部需求超过了国内需求;如果净出口为负值,说明国内需求超过了外部需求。

三、国民生产总值总供给的组成国民生产总值总供给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各产业和部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值总和。

具体来说,国民生产总值总供给由农业、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各个产业的价值增加总和构成。

3.1 农业农业是指农作物种植、畜牧业和渔业等。

农业的供给包括粮食、蔬菜、水果、禽畜产品等。

3.2 工业工业是指制造业和采矿业等。

工业的供给包括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化学制品、石油、煤矿等。

3.3 建筑业建筑业是指建筑和房地产业。

建筑业的供给包括住宅、商业楼宇、公共设施等。

3.4 服务业服务业是指零售、餐饮、金融、教育、医疗、旅游等行业。

服务业的供给包括零售商品、餐饮服务、金融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务等。

总需求和总供给统计方法

总需求和总供给统计方法
结余投资需求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即当年未实现的国家预算内资金拨款和当年未实现的国内固定资产投资贷款。
当年未实现的国家财政固定资产投资拨款=国家财政支出中的基本建设支出和更新改造支出两项之和-已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额中来自财政拨款的部分
当年未实现的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国家银行信贷资金平衡表中固定资产贷款年末余额-当年已实现的固定资产投资中来源于国内贷款的部分
1总供给的测算方法
流量总供给=国内生产总值+商品进口+劳务输入-损失
期初结余总供给=期初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库存+期初工业企业销售库存+期初人工培育资源产值
期末结余总供给=期末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库存+期末工业企业销售库存+期末人工培育资源产值
期初结余总供给+流量总供给=存量总末结余总供给
2总需求的测算方法
(1)流量总需求的计算。流量总需求包括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国外消费需求。
投资需求=国家预算内资金拨款+国内贷款投资+利用外资+自筹和其他投资
消费需求=居民消费需求+政府消费需求
国外需求=商品出口+劳务输出
(2)结余总需求的计算。结余总需求包括结余投资需求和结余消费需求。
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统计测定
为了判断和分析社会总供求的失衡,本文采用了从总供求动态运行过程进行直接测算的基本思路。
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是不断循环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本其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既有本期生产的,也有上期结余下来转入本期的,本期生产的供给和分配形成的需求,大部分在本期实现,但也有一部分没有实现,结余下来转入下一期。因此,统计应从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或者说是从流量和存量两方面去反映总供给和总需求。因此,提出了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统计的一组概念和指标,它们是期初结余总供给、本期实现总供给、期末结余总供给、流量总供给、存量总供给;期初结余总需求、本期实现总需求、期末结余总需求、流量总需求、存量总需求。

国民生产总值总需求和总供给概述

国民生产总值总需求和总供给概述
支出法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 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年内 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统计购买 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价值总和。
23
(1)居民个人的消费支出(C)

♦ 耐用品 ♦ 非耐用品

♦ 住房租金

♦ 其他劳务
目 (2)投资(I)
(1)
♦ 厂房 ♦ 设备
♦ 居民用房
♦ 企业存货投资
因此,只能使用别的方法来核算GDP:(1) 支出法;(2)收入法;(3)产品法。
21
1.支出法
GDP可以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 期内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总和来求得。
原因: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注意:我们是从支出或者说消费的角 度来测算整个社会总产出或总收入。
22
支出法
支出法,也叫做产品流动法、产品支出 法,或者最终产品法。
西方国家以支出法为基本核算方法,以支出法的 计算结果为标准。如果按生产法、收入法计算出的结 果与此不一致,就要通过误差调整项进行调整。
32
注意点
(1)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 3 种 :支出法,收入法,增值法;
(2)三种方法的结果应该一致; (3)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支出法最为 常用。
33
§8-2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2)国民生产净值(NNP),是一个 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净增价值。
国民生产净值(NNP)= GNP – 折旧 国内生产净值(NDP)= GDP – 折旧
35
§8-2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3)国民收入(NI),一个国家在一年 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 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之和。
总支出代表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总需求;总 收入代表了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总供给。因此, 从GDP的核算方法中可以得到这样一个恒等式:

国民生产总值、总需求和总供幻灯片PPT

国民生产总值、总需求和总供幻灯片PPT
个人收入:PI=NI-社会保险税-经营利润税-企业留利 可支配收入:DI=PI-个人所得税+GT
为了简化分析,一般在经济中可以认为可支配收入直 接由减去个人所得税并加上转移支付得到,即
DI=NI-个人所得税+GT
二、就业和失业
失业的含义: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
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
支出法:把一个国家一年期间投入的生产要素生产出来 的产品和劳务按购买者支出的金额分类汇总。 ⒊增值法:把所有企业单位投入的生产要素新创造出来的 产品和劳务在市场上的销售价值汇总。
表1-1 服装生产过程中的市场价值增加(单位:元)
生产阶段
棉花 棉纱 棉布 服装 合计
产品收入
15 20 30 50 115
外国居民在本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本国居民在本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本国居民在外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 = GDP + = GNP
(二)、GDP的核算
⒈生产法:生产法只从最终产品来计算GDP。 ⒉收入法:从居民户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收入的角度 看,是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 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 到的全部收入的加总。
国民生产总值、总需求和 总供幻灯片PPT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第一节 宏观经济变量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售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 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价值,包含时间因素; ✓ 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不是国民概念; ✓ 除少数例外,仅仅指为市场而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非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版课件ppt
13
第三节 总供求均衡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决定
一、AS—AD模型
前面我们详细讨论了总供
给曲线AS和总需求曲线AD。
把它们放在一起,我们就可以 建立AS-AD模型,即总供 给——总需求模型。总供给曲 线与总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
通货膨胀: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 通货膨胀率: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有两类:一是价格指数;二是 GDP 折算数。
完整版课件ppt
9
第二节 总供给和总需求
一、总需求曲线分析
总需求(AD)是指 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对产品 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是
Hale Waihona Puke rLM(P0)LM(P1)
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包括有6方面的含义: ✓ 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 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的价值; ✓ 是指一个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而不是一定时间内所出
售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 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价值,包含时间因素; ✓ 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不是国民概念; ✓ 除少数例外,仅仅指为市场而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非市
完整版课件ppt
5
(三)、GDP和NI 国内生产净值:NDP=GDP-折旧 国民收入:NI=NDP-间接税
折旧和间接税提高了最终产品的价格,但它并不代表 当年新创造的价值,并不能成为任何要素所有者的收入, 所以不是国民收入的组成都分。
NI=GDP-折旧-间接税 从GDP中减去折旧和间接税这两项并不属于当年新创 造的新价值部分,仍然可以证明“有一元的最终产品就有 一元收入”的基本原理。
+ = GDP + = GNP
完整版课件ppt
3
(二)、GDP的核算
⒈生产法:生产法只从最终产品来计算GDP。 ⒉收入法:从居民户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收入的角度 看,是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 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 到的全部收入的加总。
支出法:把一个国家一年期间投入的生产要素生产出来 的产品和劳务按购买者支出的金额分类汇总。 ⒊增值法:把所有企业单位投入的生产要素新创造出来的 产品和劳务在市场上的销售价值汇总。
完整版课件ppt
6
(四)、可支配收入
个人收入:PI=NI-社会保险税-经营利润税-企业留利 可支配收入:DI=PI-个人所得税+GT
为了简化分析,一般在经济中可以认为可支配收入直 接由减去个人所得税并加上转移支付得到,即
DI=NI-个人所得税+GT
完整版课件ppt
7
二、就业和失业
失业的含义: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
实际上,就业量有一个上限,那就是潜在就业量。 潜在就业量又称充分就业量L*,是指一个社会在现有激 励条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达到的就业 量。与潜在就业量对应的是潜在产量,又称充分就业的 产量,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 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总产量,以Q*来表示。一般情 况下,实际总产量Q可能小于或等于Q*。
⒈影响总供给的因素
一般而言,影响总供给
P
的主要因素有一般价格水平、
劳动力的数量、技术水平和
生产性资本存量。
⑴总供给函数与一般价
格水平
最终产品市场上的总供
O
给数量AS可以看作是一般价
格水平P的函数:AD=g(P)
AS
Q*
Q
图 总供给曲线
完整版课件ppt
11
⑵总量生产函数与潜在产量 总量生产函数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它描述 的是总量要素投入与总产量之间的关系:
完整版课件ppt
4
表1-1 服装生产过程中的市场价值增加(单位:元)
生产阶段
棉花 棉纱 棉布 服装 合计
产品收入
15 20 30 50 115
中间成本
15 20 30 65
增加值
15 5 10 20 50
要素收入
15 5 10 20 50
生产法看最终产品的价值(服装的价值):50元; 收入法把要素收入列相加为:15+5+10+20=50元; 增值法把中间产品的价值累加:15+5+10+20=50元。
Q=F(L,K,P) Q是一定时期内生产出来的总产量,L是使用劳动力 的总量(就业量),P是生产技术或者生产能力, K是一 定时期的资本存量,可以看作固定的常数 ;短期内,生产 技术也相对是一个不变的量。所以,总量生产函数可以简 化为:
Q=F(L,K)
完整版课件ppt
12
从前面分析可知,总产量决定于就业量,就业量决 定于劳动需求和劳动供给的均衡。这为分析加入劳动市 场的三重均衡提供了基础。
第八章 国民生产总值、总需求和总供给
第一节 宏观经济变量 第二节 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三节 总供求均衡与国民生产总值大的决定
完整版课件ppt
1
第一节 宏观经济变量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 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场活动不包括在内。
完整版课件ppt
2
GDP与GNP(国民生产总值) ①GDP是一国领土范围内的居民(无论国籍)在一定时期 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总价值。 ②GNP是一个国家的国民一定时期内在国内和国外所生产 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外国居民在本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本国居民在本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本国居民在外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
失业的衡量:
已失业但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数
失业率=
×100%
劳动力人数
完整版课件ppt
8
三、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
一、一般价格水平 一般价格水平是指产品市场上的物价总水平,用来概
括种类繁多的产品价格,在理论分析中是抽象的概念。价 格水平是由价格指数来反映的。常用的价格指数:消费者 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和GDP缩减指数。 二、通货膨胀
LM(P2)

r0 r1 r2
IS
一个物量指标。这里的总 需求AD与前面分析的总 支出AE有区别,AE是用 货币衡量的总需求。
O
Q0 Q1 Q2
Q
P
P0
A

P1
B
P2
C
AD
O
Q0 Q1 Q2
Q
图 凯恩斯的总需求曲线
完整版课件ppt
10
二、总供给曲线分析
总供给(AS)是指最终产品市场上所供给的总产品的数量,也是一个 物量的概念;与国民收入或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它们是一个价值量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