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底盘(教案)
汽车底盘教案制动系概述、车轮制动器

汽车底盘教案制动系概述、车轮制动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汽车底盘》教材第三章第二节,主要详细讲解制动系概述和车轮制动器的内容。
包括制动系的基本原理、类型,以及车轮制动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和性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制动系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2. 学会分析车轮制动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和性能。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汽车制动系统进行简单的故障分析和维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制动系的基本原理、类型,车轮制动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和性能。
难点:车轮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故障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汽车底盘模型、制动系统示教板、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制动系统维修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辆汽车紧急制动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制动系统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理论讲解:1) 制动系基本原理及类型。
2) 车轮制动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和性能。
3. 实例分析:结合制动系统示教板,分析制动系统的具体应用。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制动系统故障分析的例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一辆具体汽车的制动系统,并提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6.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制动系概述1) 基本原理2) 类型2. 车轮制动器1) 工作原理2) 结构3) 性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简述制动系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2) 分析一辆汽车的制动系统,并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2. 答案:1) 制动系基本原理:利用摩擦力使车辆减速或停车。
类型:盘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等。
2)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制动系统的兴趣较高,但部分学生对车轮制动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制动系统的最新技术发展,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车轮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故障分析。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第一章:汽车底盘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底盘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熟悉汽车底盘的组成部分。
1.2 教学内容汽车底盘的定义与功能汽车底盘的主要组成部分汽车底盘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底盘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互动法:引导学生了解汽车底盘的组成部分。
1.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汽车底盘的了解。
讲解汽车底盘的定义与功能。
介绍汽车底盘的主要组成部分。
强调汽车底盘的重要性。
1.5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汽车底盘的理解。
检查学生对汽车底盘组成部分的掌握。
第二章:发动机的构造与维修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熟悉发动机的组成部分。
2.2 教学内容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发动机的重要性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互动法:引导学生了解发动机的组成部分。
2.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发动机的了解。
讲解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
介绍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强调发动机的重要性。
2.5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发动机的理解。
检查学生对发动机组成部分的掌握。
第三章:汽车传动系统的构造与维修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熟悉汽车传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3.2 教学内容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与功能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汽车传动系统的重要性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互动法:引导学生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3.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汽车传动系统的了解。
讲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与功能。
介绍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强调汽车传动系统的重要性。
3.5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汽车传动系统的理解。
检查学生对汽车传动系统组成部分的掌握。
第四章:汽车制动系统的构造与维修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熟悉汽车制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汽车底盘教学课程设计

汽车底盘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汽车底盘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汽车的驾驶性能和安全性能。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原理、结构和维修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其将来从事与汽车底盘相关的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课程重点本课程重点介绍汽车底盘的以下内容:- 汽车底盘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汽车底盘的结构和组成部分- 汽车底盘的检修与维护- 汽车底盘故障的诊断与排除1.3 适用对象本课程适用于汽车技术专业的学生,以及对汽车底盘有兴趣的相关人士。
二、课程安排2.1 课时分配本课程总共安排30个学时,其中理论课程占20个学时,实验课程占10个学时。
2.2 课程大纲课程大纲如下:- 第一讲:汽车底盘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汽车底盘的定义和分类- 底盘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汽车底盘的基本原理- 第二讲:汽车底盘的结构和组成部分- 汽车底盘的主要组成部分- 悬挂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制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三讲:汽车底盘的检修与维护- 汽车底盘的日常检查和保养- 底盘零部件的更换与调整- 底盘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第四讲:汽车底盘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常见底盘故障的诊断方法- 底盘故障的排除与修复技巧2.3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底盘零部件的拆装与组装实验- 悬挂系统的调整与测试实验- 制动系统的维护与检修实验三、课程教学方法3.1 理论课程教学方法- 图文讲解: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和图表,辅以详细的文字说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汽车底盘的原理和结构。
- 互动讨论:通过提问、回答问题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 课堂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加深对汽车底盘的理解和掌握。
3.2 实验课程教学方法- 实验指导:通过详细的实验指导书,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汽车底盘实训教案

汽车底盘实训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结构和主要零部件;2.熟悉汽车底盘的检修与维护方法;3.能够分析和排除常见底盘故障;4.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汽车底盘的基本结构和主要零部件;2.汽车底盘的检修与维护方法;3.常见底盘故障的分析和排除。
教学难点:1.汽车底盘的检修与维护方法;2.常见底盘故障的分析和排除。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电脑、投影仪、教具、实物模型等;2.学生准备:学习资料、安全装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先导入上一节课的内容,与学生回顾汽车底盘的定义和功能。
2.引入本节新课的主题,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
步骤二:讲解汽车底盘的基本结构和主要零部件(20分钟)1.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汽车底盘的结构图,介绍底盘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2.指导学生一起观察和分析实物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底盘的结构。
3.鼓励学生互动讨论,提问并解答学生关于底盘结构和主要零部件的问题。
步骤三:讲解底盘的检修与维护方法(30分钟)1.教师通过PPT和实物模型,讲解底盘的检修和维护方法,包括底盘的清洁、润滑、紧固件的检查和更换等。
2.强调学生在进行检修和维护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佩戴安全手套和护目镜等。
步骤四:讲解常见底盘故障的分析和排除(30分钟)1.教师列举常见的底盘故障,如制动系统失效、悬挂系统异响等,并解释其原因和可能的排除方法。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故障的方案,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步骤五:实践操作(60分钟)1.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到汽车检修实训室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
2.学生按照要求对一辆底盘故障的汽车进行检修、维护和排除故障,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步骤六:总结和讨论(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和讨论,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
2.学生提出问题并互相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步骤七:作业布置与课堂小结(10分钟)1.教师布置关于底盘维护和故障排除的作业,如制定一份维护计划和提出改进建议等。
汽车底盘教案

汽车底盘教案教案标题:汽车底盘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汽车底盘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掌握汽车底盘的维护和故障排除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汽车底盘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汽车底盘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汽车底盘维护的方法和技巧。
3. 汽车底盘故障排除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汽车底盘构造示意图。
3. 汽车底盘维修工具和设备。
4. 汽车底盘故障案例分析资料。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入学生对汽车底盘的兴趣,例如展示一辆底盘结构复杂的汽车照片,并提问学生对底盘的了解和认识程度。
知识讲解:2.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汽车底盘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包括底盘框架、悬挂系统、传动系统等。
3. 结合汽车底盘构造示意图,详细解释各个部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案例分析:4. 提供几个实际的汽车底盘故障案例,让学生分析故障的原因,并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法。
5.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不同故障情况下的排除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践操作:6.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辆模拟底盘故障的汽车模型。
7.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尝试排除模型汽车底盘的故障,并记录整个过程。
8. 学生展示他们的排除过程和结果,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总结与评价:9.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调汽车底盘维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10.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继续深入学习汽车底盘相关知识。
拓展活动:1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其他汽车底盘相关的技术和知识。
12. 组织参观汽车维修厂或相关展览,让学生亲身感受汽车底盘维护的实际操作和应用。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进一步深入探讨汽车底盘的高级技术和发展趋势,如四驱系统、悬挂调校等。
教案评估:1. 学生对汽车底盘的基本组成和功能有清晰的了解。
2. 学生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简单的汽车底盘故障。
3.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展示了对汽车底盘维护的基本技能。
汽车底盘-第3章行驶系教案

第三章汽车行驶系教学重点:1.了解边梁式车架、无梁式车架的构成,结构特点。
2.了解转向驱动桥的作用及结构。
3.理解转向轮定位的四个内容、基本作用及其获得方法。
4.掌握转向驱动桥的拆装方法。
5.掌握车架、车桥的检修方法。
教学难点:1.转向驱动桥结构及拆装方法。
2.转向轮定位概念理解。
行驶系概述一、行驶系作用1.汽车行驶系的主要作用(1)接受由发动机经传动系传来的转矩,并通过驱动轮及路面附着作用,转化为汽车行驶的驱动力。
(2)将全车各部件连成一个整体,支承汽车的总质量。
(3)传递并承受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各种力及其力矩。
(4)缓和不平路面对车身造成的冲击和振动,保证汽车平稳行驶。
(教材图3-1)。
二、行驶系类型行驶系中直接及路面接触的部分是车轮的称为轮式行驶系。
行驶系中直接及路面接触的部分是履带的称为履带式行驶系。
行驶系中直接及路面接触部分有车轮和履带的称为半履带式行驶系。
1.轮式汽车行驶系(教材图3-1)轮式汽车行驶系一般由车架、车桥、悬架、车轮及轮胎等组成。
车架是全车的装配基体,将汽车的各相关总成连接成一个整体;前后车轮分别支承从动桥和驱动桥;为了减少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车身所受到的冲击和振动,车桥又通过前后悬架及车架相连。
2.半履带式汽车行驶系(教材图3-3)半履带式汽车行驶系结构特点是前桥装有滑撬或车轮,用来实现转向,后桥上装有履带,以减小对地面的单位压力,控制汽车下陷,同时履带上履刺也加强了附着作用,具有很高的通过能力,主要用在雪地或沼泽地带行驶。
如果汽车前后桥上装有履带,则称为全履带式汽车,如图3-2所示。
§3-1 车架及车桥课题一:车架的构造及检修车架的作用是支承连接汽车的各零部件,并承受来自车内外的各种载荷。
车架是整个车的装配基体,汽车的绝大多数部件和总成都通过车架来固定其位置上,并使它们保持正确的相对位置。
一、车架类型及结构现有的车架种类有边梁式、无梁式、铝合金车架及特殊材料一体成型式等。
汽车底盘教案

汽车底盘教案汽车底盘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2、使学生了解汽车底盘的重要性及其对车辆性能的影响。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汽车底盘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2、汽车底盘的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的工作原理及维护保养方法。
3、汽车底盘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介绍汽车底盘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功能,引导学生进入课程学习状态。
2、学习汽车底盘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通过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汽车底盘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讲解汽车底盘的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的工作原理及维护保养方法:通过图示、实物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汽车底盘各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维护保养方法。
4、讲解汽车底盘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1、汽车底盘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2、汽车底盘各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维护保养方法。
3、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五、教学方法1、多煤体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汽车底盘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维护保养方法。
2、实物演示: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汽车底盘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4、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汽车底盘的维护保养方法。
六、教学评估1、课堂提问:针对课程中的知识点,提出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课堂练习:布置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课后作业:布置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有效,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
2、反思教学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
3、反思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章节一:汽车底盘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底盘的概念、作用和组成。
2. 掌握汽车底盘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1. 汽车底盘的定义和作用。
2. 汽车底盘的组成部分: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汽车底盘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了解汽车底盘的组成部分。
章节二:传动系统构造与维修教学目标:1. 了解传动系统的概念、作用和组成。
2. 掌握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1. 传动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2. 传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发动机、变速器、传动轴、驱动轮。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传动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了解传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章节三:行驶系统构造与维修教学目标:1. 了解行驶系统的概念、作用和组成。
2. 掌握行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1. 行驶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2. 行驶系统的组成部分:悬挂系统、驱动系统、轮胎和轮辋。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行驶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了解行驶系统的组成部分。
章节四:转向系统构造与维修教学目标:1. 了解转向系统的概念、作用和组成。
2. 掌握转向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1. 转向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2. 转向系统的组成部分:转向器、转向传动装置、转向轮。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转向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了解转向系统的组成部分。
章节五:制动系统构造与维修教学目标:1. 了解制动系统的概念、作用和组成。
2. 掌握制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1. 制动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2. 制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制动器、制动传动装置、制动控制装置。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制动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了解制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六、传动系统维修技术教学目标:1. 学会传动系统的检查与维护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某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表(教案)科目:《汽车底盘》NO:1本次授课目的及要求:1.在汽车上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了解离合器在汽车上的作用。
2. 理解离合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3.了解离合器的拆装以及维修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法教具、挂图:多媒体、离合器、离合器机构图、工具。
考核(或提问):无复习旧课要点:无新课难点、重点及解决措施:重点:离合器在汽车上的作用、构造。
难点: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解决措施:1.理解离合器的构造特点。
2.通过实操的形式检验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新课导入(3分钟)以实训室现有的离合器结合现如今市面常见汽车离合器视频讲解导入课堂教学(7分钟)离合器的组成离合器由摩擦片、弹簧片、压盘以及动力输出轴组成知识讲解(20分钟)一、离合器的原理离合器分为三个工作状态,即踩下离合器的不连动,不踩下离合器的全连动,以及部分踩下离合器的半连动。
当车辆起步时,司机踩下离合器,离合器踏板的运动拉动压盘向后靠,也就是压盘及摩擦片分离,此时压盘及飞轮完全不接触,也就不存在相对摩擦。
当车辆在正常行驶时,压盘是紧紧挤靠在飞轮的摩擦片上的,此时压盘及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最大,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保持相对静摩擦,二者转速相同。
最后一种是离合器的半连动状态,压盘及摩擦片的摩擦力小于全连动状态。
此时,离合器压盘及飞轮上的摩擦片之间是滑动摩擦状态,飞轮的转速大于输出轴的转速,从飞轮传输出来的动力部分传递给变速箱。
这种状态下,发动机及驱动轮之间相当于一种软连接状态。
实操教学(45)膜片弹簧离合器拆装小结(5分钟)实训过程中的5S要求课外作业:查看离合器工作原理。
课后记:某某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表(教案)科目:《汽车底盘》NO:2本次授课目的及要求:1. 掌握制动系统功用及类型。
2. 掌握制动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3.了解制动系统的拆装以及维修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教具、挂图:多媒体、制动系统结构图解、(盘、鼓)式制动器考核(或提问):1. 制动系统功用?2. 制动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复习旧课要点:1.离合器的种类、结构。
2.离合器拆装注意。
新课难点、重点及解决措施:重点:掌握制动系统功用、类型和构成。
难点:掌握制动系统工作原理。
解决措施:1.就车观看制动系统类型和构成。
2.难点的解决主要通过就车的直观演示给学生观察。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复习旧课知识要点(2分钟)第二章制动系统概述导学情景(1分钟)第一节制动系统(40分钟)(1) 按制动系统的作用制动系统可分为行车制动系统、驻车制动系统、应急制动系统及辅助制动系统等。
上述各制动系统中,行车制动系统和驻车制动系统是每一辆汽车都必须具备的。
(2) 制动操纵能源制动系统可分为人力制动系统、动力制动系统和伺服制动系统等。
以驾驶员的肌体作为唯一制动能源的制动系统称为人力制动系统;完全靠由发动机的动力转化而成的气压或液压形式的势能进行制动的系统称为动力制动系统;兼用人力和发动机动力进行制动的制动系统称为伺服制动系统或助力制动系统。
(3) 按制动能量的传输方式制动系统可分为机械式、液压式、气压式、电磁式等。
同时采用两种以上传能方式的制动系称为组合式制动系统。
第二节制动系统类型和构成(20分钟)按制动能量的传输方式制动系统可分为机械式、液压式、气压式、电磁式等。
盘式制动器:1.前轮盘式制动器 2.制动总泵 3.真空助力器 4.制动踏板机构 5.后轮鼓式制动器 6.制动组合阀7.制动警示灯。
鼓式制动器:l.领蹄 2.从蹄 3、4.支点 5.制动鼓 6.制动轮缸分组实操认识25分钟盘式制动器拆装,零件摆放整齐,认知每个零件。
小结(3分钟)实训过程中的5S要求、清洁。
课后记:某某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表(教案)科目:《汽车底盘》NO:3本次授课目的及要求:1. 掌握鼓式和盘式制动器的拆装工艺。
2. 掌握鼓式和盘式制动器的检修方法。
3.了解制动系统的拆装以及维修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教具、挂图:多媒体、制动系统结构图解、(盘、鼓)式制动器考核(或提问):1. 制动系统功用?2. 制动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复习旧课要点:1.离合器的种类、结构。
2.离合器拆装注意。
新课难点、重点及解决措施:重点:鼓式和盘式制动器的拆装。
难点:鼓式和盘式制动器的检修方法。
解决措施:1.就车观看制动系统类型和构成。
2.难点的解决主要通过就车实操的直观演示给学生观察。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复习旧课知识要点(2分钟)盘式、鼓式制动器的结构认识复习10分钟新课导入(3分钟)制动器常见故障制动失效。
课堂教学(7分钟)盘式、鼓式制动器拆装教学各10分钟知识讲解(20分钟)盘式、鼓式制动器摩擦片的检修。
检查摩擦片的厚度,第一、观察维修槽的深度;第二、使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摩擦片厚度;20分钟分组实操33分钟每组每人动手实操检测一次,并记录数据,组员相互交流。
老师最后检查并做出评价。
小结(5分钟)实训过程中的5S要求课后记:某某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表(教案)科目:《汽车底盘》NO:4本次授课目的及要求:1、掌握制动系统部件的构造和拆装方法2、掌握制动系统部件的维修方法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教具、挂图:多媒体、制动系统结构图解、(盘、鼓)式制动器考核(或提问):1. 制动系统功用?2. 制动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复习旧课要点:1.离合器的种类、结构。
2.离合器拆装注意。
新课难点、重点及解决措施:重点:制动系统部件的构造和拆装方法。
难点:制动系统部件的维修方法。
解决措施:1.就车观看制动系统类型和构成。
2.难点的解决主要通过就车实操的直观演示给学生观察。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复习旧课知识要点(2分钟)知识讲解(共25分钟)一、检查盘式、鼓式制动器表面是否完好;5分钟二、检查制动分泵以及制动油路是否有漏油;5分钟三、检查摩擦片厚度是否合格;5分钟四、检查活塞运动是否良好;5分钟五、检查摩擦盘是否符合标准;5分钟分组实操(48分钟)按照工单进行实操,并记录数据。
组员相互检查,老师做点评。
小结(5分钟)实训过程中的5S要求课后记:某某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表(教案)科目:《汽车底盘》NO:5本次授课目的及要求:1、掌握制动系统常见故障及诊断方法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教具、挂图:多媒体、制动系统结构图解、(盘、鼓)式制动器考核(或提问):1. 制动系统功用?2. 制动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复习旧课要点:1.离合器的种类、结构。
2.离合器拆装注意。
新课难点、重点及解决措施:重点:制动系统故障诊断。
难点:汽车制动器结构维修的关系。
解决措施:1.就车观看制动系统类型和构成。
2.难点的解决主要通过就车实操的直观演示给学生观察。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复习旧课知识要点(2分钟)液压制动系统的故障诊断及分析液压系统常见故障部位有:制动主缸(通气孔、皮碗、回位弹簧)、制动器(制动蹄、制动盘、制动轮缸)和管路等。
液压制动系常见故障有:制动不灵、制动失效、制动拖滞和制动跑偏。
知识讲解(20分钟)1 故障现象(1)制动时不能迅速减速或停车(2)第一次踏下制动板时制动不良,连续踩踏制动板,踏板逐渐升高,但脚踏触感减弱,且制动效果不佳(3)汽车行驶中制动时,驾驶员感到减速度小(4)汽车紧急制动时,制动距离长2 故障原因(1)油路故障。
例如:①油液不足;②油液变质;③管路漏油;④管路漏气(2)制动主缸、分缸故障。
例如:①液压制动总泵和液压制动分泵的橡胶圈老化、发胀、磨损变形,活塞及缸壁磨损过大;②出油阀、回油阀密封不严,贮液室内制动液不足(3)制动踏板自由行程故障。
例如:①制动踏板自由行程过大;②制动主缸和工作缸推杆调整不当或松动;③踏板传动机构松旷(4)真空增压装置故障。
例如:①真空管漏气;②控制阀阀门密封不严,气室膜片破损,控制阀活塞和橡胶圈磨损;③增压缸活塞磨损过多,回位弹簧过软(5)制动器故障。
例如:①制动摩擦片磨损严重,摩擦片及制动鼓之间间隙过大,制动盘磨损的过薄或制动鼓及制动盘之工作表面有油污;②制动蹄摩擦片及制动鼓接触状态不佳,调整不良;③制动盘翘曲变形,制动鼓圆度圆柱度差制动蹄片表面烧焦蹄片松动脱落铆钉露出鼓式车轮制动器浸水;④制动蹄回位弹簧过硬,制动蹄轴锈蚀卡死(6)①制动管路中有空气,或油管凹瘪,软管老化、发胀,内孔不畅通或管路内壁积垢太厚②储液罐制动液不足或变质,③制动主缸、制动轮缸的皮碗、活塞、缸壁磨损过甚④制动主缸、制动轮缸、管路或管接头漏油⑤制动鼓磨损过甚,或制动间隙调整不当⑥制动主缸出油阀、回油阀不密封或活塞回位弹簧预紧力过小,或进油孔、补偿孔、储液罐通气孔、活塞前贯通小孔堵塞⑦制动主缸或制动轮缸皮碗老化、发粘、发胀⑧制动器摩擦片(制动盘)制动鼓(制动钳)的接触面积小,制动蹄摩擦片质量欠佳或使用中表面硬化、烧焦、油污⑨增压器助力器性能不佳或失效⑩制动踏板自由行程太大(40分钟)分组实操(35分钟)按照工单进行实操,组长进行协助.小结(5分钟)实训过程中的5S要求某某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表(教案)科目:《汽车底盘》NO:6本次授课目的及要求:1、掌握主减速器构造及工作原理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教具、挂图:多媒体、主减速器结构图解、后驱动桥。
考核(或提问):1. 主减速器功用?2. 主减速器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复习旧课要点:1. 制动系统的种类、结构。
2. 制动系统拆装注意。
新课难点、重点及解决措施:重点:主减速器构造及工作原理。
难点:主减速器的工作原理。
解决措施:1.就车观看主减速器。
2.难点的解决主要通过就车实操的直观演示给学生观察。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复习旧课知识要点(2分钟)知识讲解(35分钟)一、主减速器主要有单级和双级(多级)二、差速器结构:差速器壳轴承;差速器壳体;调整垫片;半轴齿轮(两个);行星齿轮(两个或四个);主减速器从动锥齿轮;行星齿轮轴。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状态:1行星齿轮的自转:差速器工作时,行星齿轮绕行星齿轮轴的旋转称为行星齿轮的自转;2行星齿轮的公转:差速器工作时,行星齿轮绕半轴轴线的旋转称为行星齿轮的公转;(1)汽车直线行驶时,主减速器的从动锥齿轮驱动差速器壳旋转,差速器差驱动行星齿轮轴旋转,行星齿轮轴驱动行星齿轮公转,半轴齿轮在行星齿轮的夹持下同速同向旋转,此时,行星齿轮只公转,不自动,左右车轮和转速等于从动锥齿轮的转速。
(2)汽车转弯时,行星齿轮在公转的同时,产生了自转,即绕行星齿轮轴的旋转,造成一侧半轴齿轮转速的增加,而加一侧半轴齿轮转速的降低,两侧车轮以不同的转速旋转。
此时,一侧车轮增加的转速等于另一侧车轮减少的转速。
(3)当将两个驱动轮支起后,车轮离地,如果我们转一侧的车轮,另一侧车轮反方向同速旋转,这时,差速器内的行星齿轮只自转,不公转,两侧半轴齿轮以相反的方向旋转,从而带动两侧车轮反方向同速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