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底盘教案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第一章:汽车底盘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底盘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熟悉汽车底盘的组成部分。
1.2 教学内容汽车底盘的定义与功能汽车底盘的主要组成部分汽车底盘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底盘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互动法:引导学生了解汽车底盘的组成部分。
1.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汽车底盘的了解。
讲解汽车底盘的定义与功能。
介绍汽车底盘的主要组成部分。
强调汽车底盘的重要性。
1.5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汽车底盘的理解。
检查学生对汽车底盘组成部分的掌握。
第二章:发动机的构造与维修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熟悉发动机的组成部分。
2.2 教学内容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发动机的重要性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互动法:引导学生了解发动机的组成部分。
2.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发动机的了解。
讲解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
介绍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强调发动机的重要性。
2.5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发动机的理解。
检查学生对发动机组成部分的掌握。
第三章:汽车传动系统的构造与维修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熟悉汽车传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3.2 教学内容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与功能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汽车传动系统的重要性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互动法:引导学生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3.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汽车传动系统的了解。
讲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与功能。
介绍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强调汽车传动系统的重要性。
3.5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汽车传动系统的理解。
检查学生对汽车传动系统组成部分的掌握。
第四章:汽车制动系统的构造与维修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熟悉汽车制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汽车底盘教学课程设计

汽车底盘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汽车底盘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汽车的驾驶性能和安全性能。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原理、结构和维修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其将来从事与汽车底盘相关的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课程重点本课程重点介绍汽车底盘的以下内容:- 汽车底盘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汽车底盘的结构和组成部分- 汽车底盘的检修与维护- 汽车底盘故障的诊断与排除1.3 适用对象本课程适用于汽车技术专业的学生,以及对汽车底盘有兴趣的相关人士。
二、课程安排2.1 课时分配本课程总共安排30个学时,其中理论课程占20个学时,实验课程占10个学时。
2.2 课程大纲课程大纲如下:- 第一讲:汽车底盘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汽车底盘的定义和分类- 底盘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汽车底盘的基本原理- 第二讲:汽车底盘的结构和组成部分- 汽车底盘的主要组成部分- 悬挂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制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三讲:汽车底盘的检修与维护- 汽车底盘的日常检查和保养- 底盘零部件的更换与调整- 底盘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第四讲:汽车底盘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常见底盘故障的诊断方法- 底盘故障的排除与修复技巧2.3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底盘零部件的拆装与组装实验- 悬挂系统的调整与测试实验- 制动系统的维护与检修实验三、课程教学方法3.1 理论课程教学方法- 图文讲解: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和图表,辅以详细的文字说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汽车底盘的原理和结构。
- 互动讨论:通过提问、回答问题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 课堂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加深对汽车底盘的理解和掌握。
3.2 实验课程教学方法- 实验指导:通过详细的实验指导书,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底盘教案新版

底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底盘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掌握底盘的结构和组成部件的名称和作用;3.能够分辨不同类型底盘的特点和适用范围;4.掌握底盘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二、教学内容1.底盘的基本概念和功能A.底盘的定义B.底盘的主要功能2.底盘的结构和组成部件A.底盘结构的概述B.底盘组成部件的名称和作用i.底盘框架ii.悬挂系统iii.传动系统iv.转向系统v.制动系统vi.轮胎与轮圈3.不同类型底盘的特点和适用范围A.前驱、后驱和全驱底盘B.承载式、非承载式底盘C.不同类型底盘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4.底盘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A.底盘故障的分类B.常见的底盘故障和可能原因C.底盘故障的排除方法i.常规检修与维护ii.故障诊断和排故方法iii.常见故障的应急处理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述底盘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组成部件的名称和作用,以及不同类型底盘的特点和适用范围;2.示范法:通过展示底盘的实物模型或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底盘的构造和组成部件的位置和作用;3.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底盘故障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底盘的拆装和常见故障的排除维修,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教学用书:《汽车底盘技术》、《汽车底盘维修与保养》等;2.实物模型或视频展示底盘结构和组成部件;3.多媒体设备用于辅助讲授和示范操作;4.相关的底盘故障案例和故障排除维修工具。
五、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检测学生对底盘知识的掌握情况;2.实际操作评估:组织学生进行底盘的拆装和故障排除维修,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笔试考核:通过课后布置的底盘相关知识习题,检测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六、教学注意事项1.教学内容要结合实际案例和实物模型来讲解,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故障诊断和排除;3.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尽可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4.注重学生的安全意识,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操作安全规范的讲解和实践操作环节的安全控制。
汽车底盘实训教案

汽车底盘实训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结构和主要零部件;2.熟悉汽车底盘的检修与维护方法;3.能够分析和排除常见底盘故障;4.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汽车底盘的基本结构和主要零部件;2.汽车底盘的检修与维护方法;3.常见底盘故障的分析和排除。
教学难点:1.汽车底盘的检修与维护方法;2.常见底盘故障的分析和排除。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电脑、投影仪、教具、实物模型等;2.学生准备:学习资料、安全装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先导入上一节课的内容,与学生回顾汽车底盘的定义和功能。
2.引入本节新课的主题,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
步骤二:讲解汽车底盘的基本结构和主要零部件(20分钟)1.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汽车底盘的结构图,介绍底盘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2.指导学生一起观察和分析实物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底盘的结构。
3.鼓励学生互动讨论,提问并解答学生关于底盘结构和主要零部件的问题。
步骤三:讲解底盘的检修与维护方法(30分钟)1.教师通过PPT和实物模型,讲解底盘的检修和维护方法,包括底盘的清洁、润滑、紧固件的检查和更换等。
2.强调学生在进行检修和维护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佩戴安全手套和护目镜等。
步骤四:讲解常见底盘故障的分析和排除(30分钟)1.教师列举常见的底盘故障,如制动系统失效、悬挂系统异响等,并解释其原因和可能的排除方法。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故障的方案,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步骤五:实践操作(60分钟)1.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到汽车检修实训室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
2.学生按照要求对一辆底盘故障的汽车进行检修、维护和排除故障,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步骤六:总结和讨论(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和讨论,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
2.学生提出问题并互相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步骤七:作业布置与课堂小结(10分钟)1.教师布置关于底盘维护和故障排除的作业,如制定一份维护计划和提出改进建议等。
汽车底盘维修技术教案

汽车底盘维修技术教案教案:汽车底盘维修技术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汽车底盘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掌握汽车底盘维修的常见技术和方法;3. 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设备进行底盘维修。
二、教学重点1. 汽车底盘结构和功能的理解;2. 底盘维修的基本技术和方法;3. 应用工具和设备进行底盘维修。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科书、复印课件、维修工具和设备;2. 实践实验室或车辆修理场地。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汽车底盘结构和功能的介绍1. 导入新知识: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和探讨汽车底盘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授课内容:a. 汽车底盘的组成部分:底盘框架、前悬挂系统、后悬挂系统、转向系统等;b. 汽车底盘的功能:提供支撑、悬挂、转向和减震等功能。
第二节:汽车底盘维修的基本技术和方法1. 导入新知识:教师可通过案例分析或故障排查,引发学生对底盘维修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思考。
2. 授课内容:a. 底盘维修的常见问题和故障排查方法:如底盘噪音、下沉或不稳、转向异常等;b. 底盘维修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如底盘拆解、部件更换、调试和装配等。
第三节:底盘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1. 导入新知识:教师展示底盘维修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引导学生了解其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 授课内容:a. 底盘维修工具:不锈钢扳手、气动扳手、千斤顶等;b. 底盘维修设备:四轮定位仪、电动起重机、底盘检测设备等;c. 工具和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教学延伸1. 底盘维修实践操作:在实践实验室或车辆修理场地,学生可根据教学要求,进行底盘维修的实践操作。
2. 底盘维修案例分析:教师可根据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底盘故障的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的讨论。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汽车底盘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有了全面的了解,并掌握了底盘维修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在实践操作中,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相关工具和设备进行底盘维修。
七、教学反馈教师可通过小组讨论或个别测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车辆底盘维修教案模板及范文

1. 知识目标:- 了解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 掌握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诊断和维修方法。
- 熟悉汽车底盘维修工具的使用。
2. 技能目标:- 能够独立完成汽车底盘的拆装和维修工作。
- 能够根据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底盘概述2. 汽车底盘构造及功能3. 汽车底盘常见故障诊断4. 汽车底盘维修工具及使用5. 汽车底盘拆装与维修实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实践操作法4. 小组讨论法(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汽车底盘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底盘维修。
2. 提出问题:汽车底盘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二)新课讲授1. 汽车底盘概述- 介绍汽车底盘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
2. 汽车底盘构造及功能- 详细讲解汽车底盘各部件的构造、作用和相互关系。
3. 汽车底盘常见故障诊断- 分析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现象,如异响、漏油、抖动等。
- 介绍故障诊断方法和步骤。
4. 汽车底盘维修工具及使用- 介绍汽车底盘维修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如扳手、螺丝刀、千斤顶等。
- 演示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5. 汽车底盘拆装与维修实践- 学生分组进行汽车底盘拆装与维修实践。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汽车底盘拆装与维修实践中的操作技能。
3.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提问或测试,了解学生对汽车底盘维修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案范文教学主题:汽车底盘拆装与维修实践教学目标:- 掌握汽车底盘拆装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 熟悉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维修方法。
教学重点:- 汽车底盘拆装步骤。
汽车底盘构造及拆装教案

汽车底盘构造及拆装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底盘的构造和作用;2.掌握汽车底盘的常见拆装方法;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汽车底盘的构造和作用;2.汽车底盘的拆装方法。
教学难点:1.汽车底盘构造的拆装步骤;2.拆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学准备:1.实物车底盘或底盘模型;2.工具箱及常用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入底盘构造的背景和重要性,解释底盘构造的作用以及拆装的目的和意义。
二、讲授(25分钟)1.底盘构造和作用(10分钟)1.底盘的组成部分:底盘框架、悬挂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等;2.底盘的作用:支撑车身、传递动力、悬挂和减震、制动和转向等。
2.底盘拆装方法(15分钟)1.安全注意事项;2.拆装工具的准备;3.拆装步骤:a.确认拆装位置;b.卸下附件和部件;c.拆卸固定螺栓和螺母;d.拆卸和安装底盘相关部件;e.安装各部件时的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f.调整和测试。
三、实践操作(30分钟)1.观看底盘拆装案例视频(10分钟)观看底盘拆装案例视频,了解拆装步骤和注意事项。
2.小组讨论及实践操作(20分钟)分小组进行讨论,根据观看的案例视频,模拟进行底盘的拆装操作。
四、总结(10分钟)1.总结底盘构造和拆装的重点内容;2.总结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五、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在家中查找一种车型的底盘拆装方法,写出拆装步骤和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底盘构造及作用-底盘组成部分:底盘框架、悬挂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等-底盘作用:支撑车身、传递动力、悬挂和减震、制动和转向等-底盘拆装方法-安全注意事项-拆装工具的准备-拆装步骤-确认拆装位置-卸下附件和部件-拆卸固定螺栓和螺母-拆卸和安装底盘相关部件-安装各部件时的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调整和测试参考资料:1.汽车理论与维修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2.汽车底盘维修与排障技巧,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
汽车底盘教案

汽车底盘教案汽车底盘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2、使学生了解汽车底盘的重要性及其对车辆性能的影响。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汽车底盘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2、汽车底盘的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的工作原理及维护保养方法。
3、汽车底盘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介绍汽车底盘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功能,引导学生进入课程学习状态。
2、学习汽车底盘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通过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汽车底盘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讲解汽车底盘的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的工作原理及维护保养方法:通过图示、实物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汽车底盘各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维护保养方法。
4、讲解汽车底盘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1、汽车底盘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2、汽车底盘各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维护保养方法。
3、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五、教学方法1、多煤体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汽车底盘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维护保养方法。
2、实物演示: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汽车底盘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4、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汽车底盘的维护保养方法。
六、教学评估1、课堂提问:针对课程中的知识点,提出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课堂练习:布置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课后作业:布置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有效,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
2、反思教学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
3、反思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汽车底盘的简介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汽车底盘的组成授课方法:讲授法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多媒体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课题:汽车底盘的分类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汽车底盘的分类授课方法:讲授法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多媒体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课题:汽车底盘的构造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汽车底盘的构造授课方法:讲授法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多媒体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一、复习提问复习内容:汽车底盘的组成提问内容:1、同学们你们自己认为汽车构造的组成有哪些?2、汽车动力是怎么样传动的?二、导入新课我们都知道人的“底盘”组成有腿、脚、关节等等。
那么我们的汽车底盘构造有哪些东西呢?三、新课讲授1、汽车底盘作用作用: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接受发动机传来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并保证汽车按照驾驶员的操纵正常行驶。
组成: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2、传动系作用:将发动机发出的动力传给驱动轮3、行驶系功能:将汽车各总成及部件连成一个整体,起支承作用,以保证汽车正常行驶。
组成:4、转向系作用:改变或者恢复汽车的行驶方向,确保汽车按照驾驶员的操纵行驶。
组成:5、制动系作用:使汽车迅速减速或停车;保证汽车停放可靠,不致自动滑溜。
组成:四、学生讨论谈论:同学们你们自己认为汽车底盘应该包括哪些零部件?五、重点总结底盘的组成六、布置作业汽车底盘的组成?课题:汽车底盘构造组成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汽车底盘的组成授课方法:讲授法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多媒体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课题:机械离合器的工作原理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汽车离合器的分类授课方法:讲授法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多媒体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课题:液压离合器的工作原理教学目的要求:授课方法:讲授法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多媒体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泰州技师学院教案用纸泰州技师学院教案用纸课题:汽车离合器的检修教学目的要求:授课方法:讲授法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多媒体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课题:离合器的检修教学目的要求:授课方法:讲授法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多媒体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泰州技师学院教案用纸砂布、钢丝刷、棉纱等离合器主要零部件的检查1、检查离合器从动片总成1)将从动片总成平放在检测台上,然后用游标卡尺测量铆钉头部深度,要求铆钉头深度不小于0.5mm。
2)用百分表检查离合器从动盘的摆动,将离合器从动盘安装在专用的支架上,用百分表在从动盘的最外周边缘处测量,其圆跳动极限为0.80mm。
超过极限进行校正,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特制夹具将变形部位夹紧进行冷压校正;一种是将从动盘置于专用支架上,然后一边用百分表测量一边用特制扳手进行校正。
不能校正的换新。
2离合器盖的检查:离合器盖因压盘弹簧强弱不均或固定螺栓松动的影响,是起变形或裂纹等。
方法是:可将离合器盖平放在平板上,其几个凸缘向下与平板接触,用手压住,如有摇动,即为变形,用塞尺在几个凸缘处测量,间隙极限不超过0.5mm否则校正或更换。
要求:压盘和飞轮工作面在285mm的直径范围内,平面度不大于0.12mm 飞轮和压盘因磨损起槽、不平,课用油石磨光,如沟槽超过0.50mm 或翘曲超过0.20mm时,应磨削平面,但保证压盘厚度不小于规定:(1)双片的为11mm。
(2)前压盘为9mm。
(3)单片的为11.35mm3、分离轴承的检查:分离轴承是轴向受力并转动,是永久润滑的,不需要加油和润滑。
检查其是否转动灵活。
必要时更换。
4、检查并调整离合器盖总成:1)用游标卡尺检测膜片弹簧的深度和宽度,极限:深度0.6mm,宽度5.0mm。
膜片弹簧因受长期负荷二疲劳,照成磨损、弯曲、折断,或弹力减弱而影响动力的传递。
所以能校正的就校正,不能校正是换新。
离合器的装配1、安装离合器从动盘2、安装离合器盖总成3、安装分离叉4、安装分离套筒和分离轴承5、装上回位弹簧和防尘罩6、按安装标记装上离合器总成、从动盘,在飞轮上固定并装到规定位置,按规定力矩拧紧螺栓,7装回变速器总成。
四、离合器的调整1、检查踏板自由行程和推杆行程:踏下踏板直到有阻力的感觉时为止,踏板的自由行程在15—25mm之间为合格,推杆间隙为0---1mm。
调整方法:松开锁止螺母并转动推杆至踏板行程和推杆行程在规定的范围内为止。
然后紧固锁止螺母,拧紧力矩为12N.m。
在调整好后,检查并调整踏板高度。
2、检查并调整踏板高度,踏板高度应在145—155之间。
超出规定范围就调整,其方法是:松开锁止螺母并转动止动螺栓直到踏板高度正确为止,然后紧固锁止螺母,拧紧力矩为16N.m。
3、检查离合器的分离点:1)拉紧驻车制动器并加踏车轮制动器。
2)起动发动机怠速运转,3)不踏离合器踏板,慢慢的将变速杆换如倒档位置,直至齿轮啮合为止。
4)、慢慢踏下离合器踏板并测量处齿轮异响声消失点(即为分离点)到最大行程终了位置时的行程距离。
标准距离为25mm或跟多。
如检查不课题:万向传动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教学目的要求:、掌握万向传动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授课方法:讲授法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多媒体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1-RF节外星轮 2、19-卡簧 3-钢球 4-夹箍 5-RF节球笼 6-RF 节内星轮 7-中间挡圈 8-碟形弹簧 9-橡胶护套 10、22-夹箍 11-花键轴 12-橡胶护套 13-碟形弹簧 14-VL节内星轮 15-VL节球笼 16-钢球 17-VL节外星轮 18-密封垫片 20-塑料护罩 21-VL节护盖球笼式等速万向节内的六个钢球全部传力,承载能力强,可在两轴最大交角为42゜情况下传递扭矩,其结构紧凑,拆装方便,得到广泛应用。
3.传动轴及中间支承在有一定距离的两部件之间采用万向传动装置传递动力时,一般需要在万向节之间安装传动轴。
若两部件之间的距离会发生变化,而万向节又没有伸缩功能时,则还要将传动轴做成两段,用滑动花键相连接。
为减小传动轴花键连接部分的轴向滑动阻力和摩损,需加注润滑脂进行润滑,也可以对花键进行磷化处理或喷涂尼龙层,或是在花键槽内设置滚动元件。
四、学生讨论谈论:同学们你们自己认为汽车万向传动装置应该包括哪些零部件?五、重点总结六、布置作业课题:万向传动装置的检修教学目的要求:授课方法:讲授法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多媒体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一、复习提问复习内容:汽车万向节的结构组成提问内容:1、同学们你们认为汽车万向传动装置的检修应有有哪些?2、汽车差速器是干什么用的呢?二、导入新课三、新课讲授以桑塔纳为例:1、万向节的分解(l)用钢锯将等速万向联轴器金属环锯开拆卸防尘罩。
拆下万向节防尘罩(带金属环)(2)用一把轻金属锤子用力从传动轴上敲下万向节外圈,如图3所示。
(3)拆卸弹簧锁环,如图4所示。
压出万向节内圈,如图5所示。
(4)分解外等速万向节。
拆散之前用电蚀笔或油石在钢球球笼和外星轮上标出内星轮的位置。
旋转内星轮与球笼,依次取出钢球,如图6所示。
用力转动钢球笼直至两个方孔(如图7箭头所示)与外星轮对齐,连外星轮一起拆下球笼。
把内星轮上扇形齿旋入球笼的方孔,然后从球笼中取下内星轮,如图8所示。
(5)分解内等速万向节。
转动内星轮与球笼,按图9箭头所示方向压出球笼里的钢球。
内星轮与外星轮一起选配,不能互换。
从球槽上面(如10箭头所示)取出球笼里的内星轮。
2、万向节的检查(l)检查外星轮、内星轮、球笼及钢球有无凹陷与磨损。
(2)各球节处的6颗钢球要求一定的配合公差,并与内星轮一起成为一组配合件。
(3)如果万向节间隙已经明显过大,万向节必须更换。
如果万向节呈光滑无损,或者能看到钢球在运转,则不必更换万向节。
3、万向节的组装(1)组装内万向节:①对准凹槽将内星轮嵌入球笼,内星轮在球笼内的位置无关紧要。
②将钢球压火球笼,并注入润滑脂,如图11所示。
③将带钢球与球笼的外星轮垂直装入壳体,如图12所示。
安装时应注意旋转之后,外星轮上的宽间隔a应对准内星轮上的窄间隔b,转动球笼。
嵌入到位。
内星轮内径(花键齿)上的倒角必须对准外星轮的大直径端。
④扭转内星轮,这样内星轮就能转出球笼(如图13箭头所示),使钢球在与壳体中的球槽相配合有足够的间隙。
⑤用力揿压球笼(如图14箭头所示),便装有钢球的内星轮完全转入外星轮内。
⑥用手能将内星轮在轴向范围内来回推动,应灵活。
2)组装外万向节:①用汽油清洗各部件。
将G-6润滑脂总量的一半(45g)注入万向节内。
②将球箱连同内星轮一起装入外星轮。
③对角交替地压入钢球,保持内星轮在球笼以及外星轮内原先位置。
④将弹簧锁环装入内星轮。
将剩余的润滑脂压入万向节。
⑤用手将内星轮在轴向范围内来回推动,检查安装是否正确。
4、万向节与传动轴的组装(l)在传动轴上安装防护罩。
正确安装碟形座圈,如图15所示。
l-弹簧销环圈 3-碟形座圈 2-间隔(2)把万向节压入传动轴,如图16所示。
使碟形座圈贴合,内星轮内径(花键齿)上的倒角必须面向传动轴靠肩。
(3)安装弹簧锁环。
装上外万向节。
(4)在万向节上安装防尘罩时,防尘罩经常受到挤压。
因而在防尘罩课题:主减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教学目的要求:授课方法:讲授法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多媒体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一、复习提问复习内容:汽车万向节的结构组成提问内容:1、同学们你们认为汽车万向传动装置的检修应有有哪些?2、汽车差速器是干什么用的呢?二、导入新课三、新课讲授功用:增扭减速。
类型:按齿轮副数目分单级,双级;按档数分单速,双速;按齿轮结构分圆柱齿轮式,圆锥齿轮式和准双曲面齿轮式。
一、单级主减速器(用于轻、中型货车和轿车)一对互相啮合的齿轮构成。
结构简单。
二、双级主减速器(用于大型车)两对互相啮合的齿轮构成,传动比较大。
1.主减速器支承轴承预紧度调整(1)主减速器齿轮啮合印记调整主减速器齿轮啮合印记调整是通过主动锥齿轮的轴向位移实现的,通过增减主减速器输入轴后支承轴承内座圈与主动锥齿轮之间的调整垫片厚度进行调整,如图10-6所示。
四、学生讨论谈论:同学们你们自己认为汽车差速器应该包括哪些零部件?五、重点总结六、布置作业课题:主减速器的检修教学目的要求:授课方法:讲授法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多媒体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泰州技师学院教案用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