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中考生物复习教案1.

合集下载

中考生物综合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生物综合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生物综合复习教案七篇中考生物综合复习教案七篇中考生物综合复习教案都有哪些?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神经生长因子、多肽、多糖、各种活性酶、酵素等。

都是生理活性物质,还有辅酶,助剂等。

都是生理活性物质的成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考生物综合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中考生物综合复习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能描述细胞的生命活动;②能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③能描述细胞膜、细胞核、叶绿体的作用;④能解释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

2.技能目标①通过观看录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②通过观察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③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教学难点】观察变形虫;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活动:观察变形虫1.观看录像,注意观察并思考下列问题:变形虫运动时,它的细胞形态如何变化变形虫取食时,它的细胞发生怎样变化变形虫的形态变化与细胞的哪些结构有关2.小组交流上述问题,教师指导3.教师引导分析交流上述问题变形虫运动时,伸出伪足,细胞形态不断发生改变。

变形虫取食时,伸出伪足,将食物包住,吞入细胞。

变形虫的形态变化与细胞膜、细胞质的流动、变形有关。

4.引导分析得出:变形虫一个细胞就可以完成生命活动。

5.引入:一个细胞是怎样完成生命活动的呢首先我们来看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二、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1.阅读课本,识图3-15,思考下列问题:变形虫细胞内的物质怎样与外界环境隔开变形虫进行生命活动时怎样从外界获取所需物质,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2.小组交流上述问题,教师指导3.教师引导归纳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对细胞有保护作用。

细胞通过细胞膜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并且是有选择地吸收和排出。

4.变形虫能进行运动,它运动需要消耗能量,变形虫怎样获得能量呢引入下一内容。

三、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1.阅读课本思考变形虫怎样获得能量呢2.引导归纳:变形虫从外界获取食物,食物中有糖类等有机物,有机物在线粒体中被分解,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

生物中考考试复习教案七篇

生物中考考试复习教案七篇

生物中考考试复习教案七篇生物中考考试复习教案篇1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2、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2、得高资料分析及数据处理能力。

情感目标:养成关注健康、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

重点: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2、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难点: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教学准备教材分析:充分利用皮肤、黏膜等相关知识,分别说明三条防线的构成、作用、配以形象化插图,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

教学时应从感性知识入手,根据认知规律组织数学。

1、学生准备预防接种卡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及视频资料板书设计第三节免疫一、人体的免疫功能1、三道防线2、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二、计划免疫教学后记 1、对三道防线应做具体细致的介绍,多举事例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时间关系,练习做的不够多,应当注意。

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编号教学过程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问:1、我们的身边充满了病原体,为何我们仍能健康的生活?2、疫苗是什么?为什么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免疫》通过学习,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什么叫免疫?资料分析三道免疫防线述:一起来看一段资料(琏球菌)资料1:问: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细菌会很快死亡?说明皮肤有什么样的功能?回答问:皮肤所起的保护作用仅仅体现在杀灭病菌上吗?(阻挡病原体入侵)述:除了皮肤可直接与外界环境相接触外,人体还有许多腔道(鼻腔、口腔、尿道等)与外界相通。

问:这些腔道经常能接触到环境中的病原体,它们有相应的保护人体健康的机制吗?回答(腔道内表面黏膜--分泌杀菌物质,呼吸道表面汗_-阻挡病原体)述:皮肤、黏膜以及呼吸道黏膜上的汗毛等,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资料2:或者人体免疫力下降(流感病毒经呼吸道侵入人体)问:如果皮肤不慎被划伤,病菌侵入了人体,人体又该做出什么样的防范措施呢?思考唾液中溶菌酶--杀菌(小狗舔伤口)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述:溶菌酶等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中考生物复习教案汇总7篇

中考生物复习教案汇总7篇

中考生物复习教案汇总7篇中考生物复习教案汇总7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要精心安排,从而写出自己的教案。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生物复习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依据《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准确定位起点,立足双基,夯实基础,瞄准高考,培养综合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全面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重点讲解和练习能够拿分的知识点。

二、学科目标1、构建知识网络体系,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提高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抓好二轮专题复习,研究考试说明,捕捉高考信息。

三轮作好模拟训练,增加高考经验,争取__年取得优异成绩。

三、具体措施1、备课中对每节内容、重点、难点、疑点、材料的选择,怎样呈现给学生要进行充分研究。

教学中要及时反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不断改进和修正教学方案。

教师要多作题,多参考资料。

把握高考方向,提高课堂效率。

2、认真搞好练习和试卷讲评,每次训练测试全批全改,分数登记入册。

有练必改,有考必评,练考必讲。

引导学生去分析每一个问题及原因。

考后及时巩固。

3、钻研考纲和教材,研究近5年高考试卷。

总结高考经验,指导好复习4、二轮专题复习时间3月13日至4月30日,共分12个专题。

注重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突破重、难点。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综合、探究的能力。

强化学科用语、规范用语。

三轮复习时间5月1日至30日,这段时间主要是查漏补缺,全面巩固,综合训练,深化知识,加强学生应考能力。

四轮复习5月30日至6月3日,进入考前知识再现阶段。

主要是回归基础和课本,教师答疑解惑,增强应考信心。

5、教师广泛搜集资料,选择最适合学生的习题进行练习,每练必改,每考必评。

增强训练的针对性,收到更大效果。

6、认真做好辅优工作,进行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引导,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参加高考。

初中中考生物复习教案

初中中考生物复习教案

初中中考生物复习教案课程目标:1. 掌握中考生物考点,明确考试要求。

2. 巩固生物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提高考试成绩。

教学内容:1. 生物基础知识回顾2. 重点知识点讲解3. 历年真题解析4. 解题技巧训练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回顾中考生物的考试要求,让学生明确复习的目标。

2. 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生物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二、生物基础知识回顾(10分钟)1. 复习细胞结构、功能和代谢等基础知识。

2. 回顾生态系统、生物分类、生物进化等概念。

3. 引导学生回忆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各界的特点。

三、重点知识点讲解(15分钟)1. 针对中考生物的重点知识点,如遗传、变异、生物多样性等,进行详细讲解。

2. 通过举例、图表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四、历年真题解析(20分钟)1. 分析近几年的中考生物真题,总结出题规律。

2. 让学生逐题解析真题,了解解题思路。

3. 针对错误答案,分析原因,引导学生正确答题。

五、解题技巧训练(10分钟)1. 教授学生解题技巧,如快速阅读题目、关键词寻找、排除法等。

2.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练习。

3. 针对练习结果,进行讲解和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复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他们的疑惑。

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成果,评估他们的掌握情况。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简短的测试,了解学生的复习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教学反思: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复习初中生物知识,提高他们的中考生物成绩。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复习。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指导。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有望提高学生的中考生物成绩。

生物中考复习教案全册

生物中考复习教案全册

生物中考复习教案全册第一章:生物中考复习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中考的考试范围、题型及分值分布。

2. 掌握生物中考的复习方法和策略。

3. 培养学生的复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生物中考考试范围及题型分析。

2. 生物中考复习策略和建议。

3. 复习方法和技巧的讲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生物中考的考试范围和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生物中考的题型及分值分布。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4. 总结:给出生物中考复习的建议和策略。

四、课后作业1. 制定个人的生物中考复习计划。

2. 复习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

第二章:生物中考复习方法与技巧一、教学目标1. 掌握生物中考复习的方法和技巧。

2. 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有效复习。

3. 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和成绩。

二、教学内容1. 生物中考复习方法的讲解。

2. 生物中考技巧的讲解。

3. 实例分析:分析历年中考题目,总结解题规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复习方法和策略。

2. 讲解:详细讲解生物中考复习的方法和技巧。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4. 总结:分析历年中考题目,总结解题规律。

四、课后作业1. 运用所学方法进行生物中考复习。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三章:生物中考知识点梳理一、教学目标1. 掌握生物中考的知识点。

2. 了解各个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

3. 能够运用知识点进行解题。

二、教学内容1. 植物学知识点的梳理。

2. 动物学知识点的梳理。

3. 微生物学知识点的梳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本章的知识点。

2. 讲解:详细讲解各个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4. 总结: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章知识点,巩固重点和难点。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四章:生物中考题型解析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中考的各种题型。

2. 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速度。

二、教学内容1. 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九年级生物复习教案(精选5篇)

九年级生物复习教案(精选5篇)

九年级生物复习教案(精选5篇)九年级生物复习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培养专门人才的目标上,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九年级生物复习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究绿色植物的叶片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生物探究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绿叶在光照下合成淀粉实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使学生明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养成爱护绿色植物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重点: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光是形成淀粉的条件。

领悟“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设计原理。

难点:提出问题,应用适当的手段解决问题;单一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

三、材料用具盆栽的天竺葵(或三角梅等绿色植物)、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酒、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打火机)、清水、试管夹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取一盆长势旺盛的天竺葵,对它进行暗处理两昼夜,再取多个黑纸片(根据学生实验的组数而定),对多个叶片的上下两面进行遮盖,并用曲别针进行固定。

然后,把它放置到光下进行光照数小时后备用。

(二)导入在我们赖以生活的生物圈中,有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它制造的有机物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

这个大工厂就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

设问:绿色植物是怎样制造有机物的?它们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光照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一下《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个实验。

(三)实验讲授1、先找同学起来读一下本节课的目的要求,并对本节课的材料用具进行清点,然后播放《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视频文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这个实验的大体步骤和某些应该注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教案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挑选,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推敲,精心设计而肯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5篇中考生物专题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浏览,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考生物专题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达尔文自然挑选学说的主要内容。

(2)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以及基因频率的运算方法。

(3)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

(4)自然挑选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5)隔离的概念和类型,以及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进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重难点(1)达尔文自然挑选学说及其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2)运用达尔文的自然挑选学说说明生物界的现象,既是本课题的重点,又是难点(3)对达尔文学说的评判是教学的难点(4)达尔文学说的主要内容和各要点之间的关系,以及用达尔文学说说明生物的适应(5)性、生物的进化,这成为组织教学的难点。

教学进程[一] 导课世界上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困扰了人类几千年!对于这个问题,第一是神学家们作出了“说明”:先有鸡,由于上帝创造了鸡,然后让鸡下蛋!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不相信上帝了!没了上帝,上帝创造了鸡的“说明”也就没人相信了。

于是关于生物起源、进化的种种猜测又被提了出来……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现存的有记载的生物种类大约200多万种,还有许许多多种生物没有被我们发觉。

没有发觉的生物数目可能要比已经发觉的多10倍,更何况已经绝灭的生物比现存的还要多很多,据估计,曾在地球上生活过的生物种数可能多达5亿~10亿。

这么多的生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一批又一批地“踏上”地球,又“阔别”地球走向死亡,进行着自然界的“新陈代谢”,这就是生物的进化。

[二] 达尔文的自然挑选学说1.主要内容师讲述: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拉马克关于进化的用进废退学说拉马克是进化论的奠基者,他在18世纪初提出了用进废退的进化学说:环境的改变是导致生物进化的原因。

生物复习九年级教案

生物复习九年级教案

生物复习九年级教案生物复习九年级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了解校园或周边的主要生物的分布特点,知道生物对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并能影响环境。

2.能力方面初步学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通过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周边、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初步学会调查的基本方法,了解校园或周边的主要生物是本章的重点。

组织好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调查活动是本章的难点。

教学手段:PPT文件、调查范例等。

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1)从周边或校园的生物引入调查;(2)举例说明调查的基本方法;(3)分组,教师指导制定调查计划;(4)实施计划,教师组织指导;(5)汇报、总结、交流、评议。

2.教学过程(l)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本章的教学课题可以从周边和校园的生物引入。

在此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共鸣:①你知道我们北京市的市树和市花吗?②我们的校园中有多少种生物?这些生物开花结果吗?它们的花期是几月?(2)关于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意义:①利用录像或投影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科学家进行科学调查的资料,利用投影向学生演示调查活动的范例,从而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调查,调查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②讲解学生记录的方法,强调在活动的过程中如实做好记录的重要性。

如向学生讲清在调查前要制定好调查记录表,随时记录下观察的内容。

如生物的种类、数量、生活环境、用途等。

在活动中要尽量多地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和资料,以便调查结束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准确的分析并把调查内容撰写成调查报告。

③向学生强调调查的意义,切忌将调查作为游玩。

教育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把活动作为对自己的挑战去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从而发挥自己的主动精神。

(3)分组,制定调查计划,为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①建议将班内同学按自愿结合的方式分成若干小组(5~6人一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CO2,水,无机盐
②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③与动植物共生:地衣(真菌和藻类共生)
根瘤(根瘤菌与植物共生,根瘤菌能固氮)
72.微生物与人类生活:
①食品制作:
酵母菌——无氧时,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酒精、二氧化碳,如酿酒时;
有氧时,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如制馒头、包子、面包等。

乳酸菌——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乳酸。

制酸奶、泡菜等。

②食品的腐败原因:由于细菌和真菌在食品中生长、繁殖活动引起的。

防腐:脱水法、腌制法、烟熏法、真空包装、冷冻法、罐藏法、巴斯德消毒法等。

③制药:抗生素:某些真菌能产生杀死致病细菌的物质。

④净化环境:甲烷菌分解有机物,净化污水。

的入侵等。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复习题
1.对于绿色植物米说,在下图中的5种气象条件下,都能正常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根毛吸水 D.蒸腾作用
2.取一些萝卜块先称其质量,放在地窖中加以存储,此过程中,每隔240小时将该萝卜块称量一次。

图中最能代表萝卜块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是 ( )
3.新疆昼夜温差大,哈密瓜分外甜,其原因是 ( )
A.光合作用强,呼吸作用弱 B.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强
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弱 D.光合作用弱,呼吸作用强
4.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大树光合作用产生氧,更新空气 B.大树的蒸腾作用,能增加大气湿度
C.大树枝叶遮挡了阳光的照射 D.大树贮存有机
物多
5.为使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获得良好效果,
如图所示的实验示意图中的塑料袋最好为 ( )
A.白色 B.黑色 C.红色 D.无色
6.“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设置这些提示语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封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A. 植物缺少无机盐生长
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
合作用
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要根的呼吸
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
作用
7.用新鲜的大豆绿叶进行右图装置所示的实
验,将其置于充足的光照下,分析D处的气体
成分最可能发现()
A.氧气量多于B处
B. 氧气量与B处相等C无二氧化碳和氧气 D.二氧化碳量多于B处
8.关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共同特点是( )
A.都是种子植物
B.都生活在水中
C.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D.都用孢子繁殖
9.将右面装置放到阳光下几个小时,出现的现象是( )
A.左端下降 B.右端下降
C.仍然平衡 D.不好判断
10. 下列曲线图能正确反映在晴朗高温状态下绿色植物蒸腾作用强度变化的是 ( )
11. 南方地区气温高,天气炎热,绿色植物常具有较大的叶片,且叶片的气孔较大,这有利于( )
A. 增大呼吸作用
B. 增大水分散失
C.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D.不被动物食用
12.“春来江水绿如蓝”是由于春天气温适宜,水中的绿色植物大量繁殖的结果。

这类植
物主要是(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13.小明的妈妈爱好养花。

下面她所培养的4种观赏植物中,不属于绿色开花植物的是( )
A.吊兰B.菊花C.莱莉
D.卷柏
14.右图所示是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的装置。

对一定时间内金鱼
藻产生的气泡数没有影响的因素是( )
A.金鱼藻数量 B.试管的体积
C.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D.光源与金鱼藻间的距离
15. (2010济南)养鱼缸里经常要放一些新鲜的水草,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水草呼吸作用增加鱼缸内二氧化碳的含量
B.新鲜的水草可以美化养鱼缸
C.水草是鱼的重要饵
D.水草光合作用增加鱼缸内氧气的含量
16、刘妈把从集市上买来的新鲜蔬菜用保鲜袋装起来,她说这样做可以延长蔬菜储存的时间。

想一想刘妈这样做的依据是()
A.减少了损伤
B.降低了蒸腾作用
C.保持了温度
D.抑制了呼吸作用
17、某果农为了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采取了下列几项措施,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B.合理密植
C.保持棚内温度恒定
D.适当增加光照时间
18、菠菜叶片的基本构造包括( )
A.上表皮、叶脉和下表皮
B.上表皮、叶肉和下表皮
C.叶肉、表皮和气孔
D.叶肉、表皮和叶脉
(6)实验过程中,检测两个装置内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应是。

(7)在生活中人们往往有一些做法,来提高自己生活的环境,增强身体的体质,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们的做法是否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并简述原因。

(4分)
①在卧室中放些花卉有益身体健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傍晚比清晨锻炼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2010年山东泰安)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请分析回答:(9分)
(1)通过上图所示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实验中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处玻璃罩不能透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实验完成后,如果证明C中的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你的操作方法及实验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植物和动物均能进行呼吸作用,在它们的细胞中进行呼吸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进行呼吸作用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后,拿开C玻璃罩,会发现其内壁上有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绿色植物的此项生理活动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中的具体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C中的绿色植物为被子植物,你认为“被子”两字的具体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2010济南)(7分)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1)首先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_________装置中的叶片。

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_____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如果乙装置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乙装置必须放
在___________环境中,其目的是防止植物进行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水分是通过
叶片上的_____________散失的。

29.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
和被子植物是绿色植物中的重要类
群,请分析回答:(10分)
(1)目前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类群是___________,也叫做______________。

(2)多数种类是单细胞个体的是____________,这类植物没有___________器官的分化,但是大气中90%的氧气是由它们提供的。

(3)像松树这样的植物属于___________,因为它的种子是____________的。

(4)松树与桃树比较,松树不具备的器官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5)一株牡丹花具有六种器官,根、茎、叶属于_____________;花、果实、种子则属于____________。

30.(9分)右图所示为一片正常进行生理活动的叶片,
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与不同生理活动有关的物质。

请回答:
(1)如果只考虑呼吸作用,则①②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①,②。

(2)如果①代表二氧化碳,④代表有机物,则③代表的
是,②代表的是。

该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的,能量的转化是由转化为中的能
量。

(3)若此图为蒸腾作用示意图,②是__ ,物质①②进出叶片的通道是。

31.根据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回答:(6分)
(1)实验前,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案,以排除叶片中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影响:。

(2)将暗处理过的天竺葵的一片叶部分遮光、部分不遮光的目的
是,将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摘下这片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