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判断法律部分练习题
民事法律常识试题及答案

民事法律常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哪项不属于民事权利?A. 财产权B. 人身权C. 选举权D. 知识产权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A. 主体B. 客体C. 内容D. 形式答案:D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哪种行为属于无效民事法律行为?A. 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B. 受欺诈的民事法律行为C. 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D. 乘人之危的民事法律行为答案:C4. 在民事诉讼中,以下哪项不是原告的权利?A. 提起诉讼B. 放弃诉讼请求C. 申请执行D. 要求被告赔偿精神损害答案:D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哪项不是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A. 停止侵害B. 恢复原状C. 支付违约金D. 刑事处罚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6. 下列哪些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无效情形?A. 违反公序良俗B. 欺诈、胁迫C. 乘人之危D. 显失公平答案:ABC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哪些属于民事主体?A. 自然人B. 法人C. 非法人组织D. 国家机关答案:ABC8. 在民事诉讼中,以下哪些属于被告的义务?A. 按时出庭B. 提供证据C. 接受法院判决D. 支付诉讼费用答案:ABC三、判断题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可以随意处分未成年人的财产。
答案:错误10.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是口头形式、书面形式或者默示形式。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1. 简述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
答案: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包括:(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4)标的确定和可能。
12. 什么是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答案: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如果当事人未能提供足够证据证明其主张,将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公务员常识判断:法律常识练习(宪法)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议事的原则是()。
A: 民主集中制B: 下级服从上级C: 民主协商D: 言论负责答案: C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A: 少数服从多数B: 集体行使职权C: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D: 平等原则答案: C3:我国现行宪法的实施保障之一是,宪法规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全国人大常委会C: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D: 各民主党派答案: C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应由()。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B: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主持C: 国家主席主持D: 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主持答案: A5: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劳动是公民的()。
A: 权利B: 义务C: 权利和义务D: 职责答案: C6:最高人民法院是国家的()。
A: 最高审判机关B: 专门审判机关C: 最高司法机关D: 特别审判机关答案: A7:上级人民法院()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A: 领导B: 监督C: 组织D: 管理答案: B8:我国现行的民族自治地方有()。
A: 自治区、自治州、民族乡B: 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C: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D: 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答案: C9:现行宪法规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向()负责。
A: 全国人大B: 全国人大常委会C: 中共中央D: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答案: D10: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中,应当有适当名额的()。
A: 华侨代表B: 妇女代表C: 军队代表D: 少数民族代表答案: D1: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这项原则的含义之一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受()。
A: 权力机关的非法干涉B: 上级司法机关的非法干涉C: 任何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预D: 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答案: C2:凡属法院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由()进行解释。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最高人民法院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 各级人民法院答案: B3:()是最重要的法律形式。
法律常识判断习题及答案

1.遗产是指公民死亡时遗留下来的()。
A.个⼈所有财产B.依法规定享有的财产C.个⼈合法财产D.公民收⼊和储蓄2、共同历史传统的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的总称,在法学上,称为()。
A.法律体系B.法的历史类型C.法系D.法律制度3.委任状、逮捕证、营业执照都属于()。
A.规范性法律⽂件B.⾮规范性法律⽂件C.司法机关公⽂D.证据4.法系的分类标准是()。
A.法的历史类型B.法的历史传统C.法律体系D.法律部门5. 以判例作为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的有()。
A.罗马法系B.社会主义法系C.罗马法系和普通法系D.普通法系6.根据《宪法》的规定,全国⼈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制定()。
A.基本法律B.⾏政法规C.特别⾏政区的基本法D.除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7.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是()。
A.⾃然法B.习惯性C.不成⽂法D.习惯8.⼤陆法系在法的形式主要采⽤()。
A.判例法B.习惯法C.法典D.不成⽂法9.在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是指()。
A.⼈民法院B.⼈民检察院C.公安机关D.纪律检查委员会10.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中⼼环节是()。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11.司法解释是指()。
A.司法机关在适⽤法律时对法所作的解释B.司法机关在适⽤法律过程中对具体应⽤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C.各级⼈民法院在审理案件中对法律的解释D.各级⼈民检察院在检察⼯作中对法律所作的解释12.划分国内法与国际法的标准为()。
A.法律效⼒范围的不同B.法律关系的主体的不同C.法律规定的内容的不同D.法律地位、法律效⼒、内容和制定程序的不同13.违法客体是指法律所保护的⽽为违法⾏为所侵害的()。
A.⼈和物B.违法对象C.社会关系D.社会秩序14.法律事实包括:⼀法律事件,⼆()。
A.法律后果B.法律制裁C.法律⾏为D.法律责任15.社会主义法产⽣的特点是()。
A.在没有⾃⼰的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产⽣的B.在已有⾃⼰的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产⽣的c.最初以资本主义作为⾃⼰的经济基础⽽建⽴起来的D.不需要有⾃⼰的经济基础16.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共同点是()。
常识判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常识判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常识判断练习题:1.张某和李某因故结仇。
一日,张某看到李某在路上行走,便找了一根铁棍来教训李某。
李某看到张某迎面赶来,情急之下夺过一辆摩托车骑上就逃,造成摩托车主人腿部骨折。
关于李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紧急避险B.属于正当防卫C.构成抢夺罪D.构成故意伤害罪2.甲、乙为夫妻,父母均已去世,且无子女。
甲只有一姐丙,乙只有一妹丁。
丙、丁均独自生活,多年不与甲、乙来往。
后甲、乙外出旅游发生车祸,甲当场死亡。
乙一天后去世。
经查甲、乙二人遗产共价值一百万元,二人均未留遗嘱,根据我国继承法,应如何处理A.由丙独自继承B.由丁继承C.丙、丁分别继承五十万元D.收归国家所有3.魏某因曾被赵某当众羞辱,一直对赵某怀恨在心,时时想着报复赵某,一天,魏某在外喝酒后驾车回家,不料在路上撞死一行人,下车查看后发现此人正是赵某。
那么,魏某的行为应当属于A.故意杀人B.过失致人死亡C.交通肇事D.报复陷害4.歌手甲和乙一起参加某歌唱比赛,为在比赛中获胜,甲在网上公开宣称乙生活作风有问题,且在比赛场下不尊重其他参赛歌手。
该言论一出就引起了媒体热议,乙因此受到了众多网民的辱骂,退出了歌唱比赛,也失去了许多广告代言机会,经济受到巨额损失。
那么,甲的行为侵害了乙的A.财产权B.名誉权C.荣誉权D.隐私权5.行政行为在主体上、权限上、内容上或者程序上存在缺陷,该行政行为属于A.有效行政行为B.无效行政行为C.可撤销行政行为D.必须撤销行政行为常识判断练习题参考答案:1.【解析】A。
《刑法》第21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李某属于紧急避险。
2.【解析】B。
在没有订立遗嘱的情况下,按照法定顺序分配遗产。
第一顺序:父母、子女、配偶,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常识判断练习题(六)附参考答案及解析

常识判断练习题(六)附参考答案及解析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是我国宪法制度中具有自身特色的两项制度。
下列对这两项制度的表达不正确的是(D )。
A.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B.自治区可以制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C.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D.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包括立法权、行政管理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独立的外交权2.小李是某市工商局副局长,因工作需要派到某国有企业担任一定职务,在该国有企业工作时间为一年,工作期间,其人事行政关系仍在原单位,这种公务员交流的形式称为( )A.调任B.转任C.轮岗D.挂职锻炼3.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下列关于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国家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实行男女同工同酬B.年满18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公民均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不包括公民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时的物质帮助权D.国家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4.某市政府所属A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被撤销,其职能由市政府所属B 行政机关继续行使。
受到行政处罚的公民不服,准备提起行政复议。
此时他应以( )为行政复议被申请人。
A.A机关B.B机关C市政府 D.省政府5.下列规范性文件中不得设定行政许可的是( )。
A.法律B.县级政府的决定C.行政法规D.地方性法规6.孙某委托吴某为代理人购买一批货物,吴某的下列行为中,违反法律规定的是()。
A.吴某生重病,停止了购买货物事宜,并通知了孙某B.及时将购买货物过程中的情况报告给孙某C.经孙某同意,另行委托林某,办理购买货物事宜D.与陆某恶意串通,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购人一批货物7.我国刑法对完全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是( )。
A.14周岁B.16周岁C.l8周岁D.20周岁8.下列关于肖像权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基本法律法规知识测试

#基本法律法规知识测试
一、宪法知识
1.请简要介绍我国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回答内容待补充)
2.什么是宪法修正案?宪法修正案如何通过?
(回答内容待补充)
二、刑法知识
1.什么是犯罪?请简要介绍犯罪构成要件。
(回答内容待补充)
2.对于刑事案件的定罪量刑有哪些原则?
(回答内容待补充)
三、民法知识
1.请简要介绍民法的基本原则。
(回答内容待补充)
2.我国民法中规定的法人包括哪些?请分别介绍其特点。
(回答内容待补充)
四、劳动法知识
1.劳动合同的签订有哪些注意事项?双方违约如何处理?(回答内容待补充)
2.什么是工伤保险?工伤保险的缴纳标准如何确定?(回答内容待补充)
五、知识产权法知识
1.请简要介绍专利的保护范围。
(回答内容待补充)
2.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多长?适用于哪些作品?
(回答内容待补充)
六、行政法知识
1.请简要介绍行政许可的法律规定。
(回答内容待补充)
2.什么是行政裁量权?行政裁量权如何行使?
(回答内容待补充)
以上是基本法律法规知识测试的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疑问或补充,欢迎继续探讨。
常识判断练习题(四)附参考答案及解析

1.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治州、县、⾃治县、市的建置与区域划分应当由哪个机关决定?( )A.国务院B.全国⼈民代表⼤会C.全国⼈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D.省、直辖市的⼈民政府 2.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特赦应当由哪个机关决定?( )A.⼈民检察院B.全国⼈民代表⼤会C.全国⼈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D.⼈民法院 3.根据宪法规定哪个机关有权任免⼈民法院副院长?( )A.⼈民法院B.全国⼈⼤常委会C.全国⼈⼤D.⼈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4.下列哪种是按照法的创制和表达形式不同作的分类?( )A.成⽂法与不成⽂法B.实体法与程序法C.⼀般法与特别法D.根本法与普通法 5.甲因飞机失事下落不明被宣告死亡,其⼀间私房被其配偶⼄继承。
⼄与丙再婚,并将所继承私房出租。
实际上甲有幸⽣还,五年后回来,要求⼄返还房屋,引发纠纷。
经查,⼄共收租⾦2万元。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甲与⼄的婚姻关系继续有效B.⼄应返还房屋,但⽆需返还租⾦C.⼄应返还房屋和租⾦给甲D.⼄和丙离婚后,与甲的婚姻关系继续有效 6.王某⽣前以不同形式先后⽴下⾃书、公证、代书和录⾳四份遗嘱,则王某死后,应按何种遗嘱执⾏?( )A.录⾳遗嘱B.⾃书遗嘱C.公证遗嘱D.代书遗嘱 7.甲公.司业务员⼄被开除后并未上交相关⽂件,⽽是持盖有甲公司公章的合同书与其经常联系的丙公司订⽴⼀份合同,丙公司不知道⼄已经被甲公司开除,并按照通常做法让⼄提⾛了货款。
丙公司要求甲公司履⾏合同引发争议。
⼄与丙公司所签订合同效⼒如何?( )A.⽆效B.有效C.效⼒未定D.可撤销 8.⼄因车祸不幸⾝亡,其⽗亲甲因为⼉⼦⼄去世,悲伤过度半年后死亡,下列⼈中,对甲的遗产享有代位继承权的是( )。
A.⼄的⼉⼦B.⼄的兄弟C.⼄的配偶D.⼄的外甥⼥ 9.甲、⼄经法院判决准许离婚,并在判决中对家庭财产进⾏了分割,法定期限内⼆⼈均未上诉。
半年后,⼄才发现甲私藏了⼄在美国的姑姑结婚期间给她的1000美元,在诉讼过程12.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民法院合法性审查的范围?( ) ①具体⾏政⾏为的合法性②规章的合法性③⾏政处罚⾏为是否显失公正④抽象⾏政⾏为的合理性A.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④ 10.下列哪个选项属于⾏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A.⾏政机关到市场上购买办公⽤品的⾏为B.⼈民检察院的违法拘留⾏为C.⾏政机关缔结公共⼯程合同的⾏为D.法律规定的⾏政仲裁⾏为 11.李某多次通过各种⼿段窃电,市电管局发现后,给予其⾏政拘留10⽇的处罚决定,李某不服,向⼈民法院提起⾏政诉讼,⼈民法院应作出以下何种判决?( )A.确认违法判决B.撤销判决C.驳回诉讼请求判决D.变更判决 12.下列哪⼀案件属于⾏政复议范围,可以申请⾏政复议?( ) A.公安机关对李某的刑事拘留 B.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劳动争议的仲裁决定 C.监察机关对某局长的停职审查 D.审计机关对某企业违反财务纪律的审计结论 13.张三向李四购买房屋,将⾯额为10万元的汇票背书转让给李四作为购买房屋的价⾦,李四接受汇票后背书转让给王五。
常识判断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常识判断模拟练习题及答案1.甲出售伪劣“良种”,被农民乙、丙、丁起诉。
甲应诉答辩后突然失踪。
对此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A. 中止诉讼B. 终结诉讼C. 延期审理D. 缺席判决2.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省电的技巧。
以下做法,不能省电的是( )。
A. 经常清洗空调进风口处的过滤网B. 用同等亮度的LED灯代替节能灯C. 把新、旧电池接在一起使用D. 冰箱内尽量多放或放满食物正确答案是 C,解析没电电池的电阻会升高,有电电池的电阻低,新旧电池放在一起使用,电池组的内部会消耗一定的电量,所以费电。
故选C拓展冰箱的冷冻仓放的东西多,可提高冰箱的热稳定性,有利于省电。
冷藏室东西多则相反。
因为冷藏室经常需要打开。
打开冰箱冷藏室门会使物品的温度提高,关闭冷藏室门后,冰箱需要降低所有东西的温度,因此费电3.下面各项不属于管理的基本特征的是:A. 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B. 管理的主体是被管理者C. 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D.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4.贯彻“四个尊重”的方针,其中核心是( )。
A. 尊重文化B. 尊重历史C. 尊重劳动D. 尊重资本5 ( )不属于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
A. 坚持党的领导B. 考试录用制C. 贯彻政治中立原则D. 公务员分组管理制度6 王某将与其有私仇的李某打昏在地后逃走,此时李某的熟人张某路过,见李某不省人事,遂将其手机、钱包拿走。
本案中( )。
A. 王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没有犯罪B. 王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构成盗窃罪C. 王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构成抢夺罪D. 王某、张某共同构成故意伤害罪和盗窃罪A. 以弱胜强B. 建立抗日根据地C. 共产党和其他政党合作共同对敌D. 出现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8.我们通常说的晕车和晕船,是因为体内平衡感受器受到了刺激,使人感到眩晕和不适,这个平衡感受器位于( )。
A. 心脏B. 小脑C. 胃D. 耳朵9.以下不是出自《论语》的名言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公务员资格考试常识推断二:法律100题常识推断法律部分练习题1.遗产是指公民死亡时遗留下来的()。
A.个人所有财产 B.依法规定享有的财产C.个人合法财产 D.公民收入和储蓄2、共同历史传统的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的总称,在法学上,称为()。
A.法律体系 B.法的历史类型C.法系D.法律制度3.委任状、逮捕证、营业执照都属于()。
A.规范性法律文件 B.非规范性法律文件C.司法机关公文 D.证据4.法系的分类标准是()。
A.法的历史类型 B.法的历史传统C.法律体系 D.法律部门5.以判例作为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的有()。
A.罗马法系 B.社会主义法系C.罗马法系和一般法系 D.一般法系6.依照《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制定()。
A.差不多法律 B.行政法规C.特不行政区的差不多法 D.除差不多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7.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是()。
A.自然法 B.适应性C.不成文法 D.适应8.大陆法系在法的形式要紧采纳()。
A.判例法 B.适应法C.法典 D .不成文法9.在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是指()。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C.公安机关 D.纪律检查委员会10.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中心环节是()。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11.司法解释是指()。
A.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法所作的解释B.最高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C.各级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中对法律的解释D.各级人民检察院在检察工作中对法律所作的解释12.划分国内法与国际法的标准为()。
A.法律效力范围的不同B.法律关系的主体的不同C.法律规定的内容的不同D.法律地位、法律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的不同13.违法客体是指法律所爱护的而为违法行为所侵害的()。
A.人和物 B.违法对象C.社会关系 D.社会秩序14.法律事实包括:一法律事件,二()。
A.法律后果 B.法律制裁C.法律行为 D.法律责任15.社会主义法产生的特点是()。
A.在没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产生的B.在已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产生的c.最初以资本主义作为自己的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D.不需要有自己的经济基础16.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共同点是()。
A.调整范围相同 B.规范内容相同C.要求相同 D.历史使命相同17.法典编纂是指()。
A.是对原有全部规范性文件进行整理B.是在不改变原有规范性文件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加工C.是对属于某一法律部门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整理加工,编制成新的系统化的法律文件因而是一种立法活动D.不是一种立法活动18.依照法律效力的强弱程度,可将法律规范分为()。
A.确定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 B.委任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C.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D.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19.法律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属于()。
A.法律解释 B.法律事件C.法律行为 D.法律部门20.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渊源之一的国际条约是指()。
A.国际宣言B.国际公约C.国际协定D.我国同外国缔结或我国加入并生效的国际规范性法律文件2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法律所作的解释属于()。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C.审判解释 D.行政解释22.社会主义法同一切剥削阶级法的一个全然区不,就在于社会主义法体现了()。
A.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B.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C.阶级性与强制性的统一 D.阶级性与规范性的统一23.法律关系参加者能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和承担义务的资格在法学上,称为()。
A.权利能力 B.行为能力C.法律事实 D.法律关系内容24.在我国,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要紧生活来源的,应视为()。
A.限制行为能力人 B.无行为能力人C.完全行为能力人 D.部分限制行为能力人25.法律对社会进展能否起进步作用,决定于()。
A.是否适用一切经济基础的需要B.是否能积极地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C.法律所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生产力的需要D.是否适应国家的需要26.最高人民法院对在审判过程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法律规范所作的解释()。
A.对下级法院具有普遍约束力 B.没有普遍约束力C.对下级法院没有约束力 D.有普遍的约束力27.法律调整的对象是划分部门法的()。
A.客观标准 B.唯一标准C.唯一的客观标准 D。
首要标准28.贯彻“以事实为依照,以法律为准绳”这一原则,适用法律时()。
A.不应以党的政策为指导 B.应该以党的政策为指导C.有时也要以党的政策为指导 D.法律应无条件地服从党的政策29.法律规范生效的时刻,如无明文规定时,其生效时刻应是()。
A.法律通过之日 B.法律公布之日C.法律批准之日 D.法律签署之日30.同意法律关系参加者自行确定其权利和义务具体内容的规范,属于()。
A.任意性规范 B.授权性规范C.委任性规范 D.准用性规范31.监察机关有权对下列哪种对象实施监察活动?()A.国家司法机关。
B.国家立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C.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D.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
32.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开,未经公开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这属于《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原则中的哪一项?()A.处罚法定原则。
B.处罚公正公开原则。
C.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D.保障相对人权利。
33.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行政处罚决定前,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几日内提出;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前几日通知当事人进行听证的时刻,地点?对此,依次两个日期都正确的选项是哪项?()A.5日,10日。
B.7 日,15 日。
C.3日,7 日。
D.5日,7 日。
34.部委规章能够创设行政处罚的范围是下列哪个选项?()A.警告与罚金。
B.警告与一定数额的罚款。
C.警告、罚款与没收财产。
D.限制人身自由、吊销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35.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
A.只能由法律设定B.只能由行政法规设定C.能够由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设定D.能够由地点性法规设定36.下列关于行政裁决特征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A.行政裁决的对象是特定的民事、刑事纠纷B.行政裁决的主体是法律授权的特定行政机关C.行政裁决在形式上具有准司法性D.行政裁决在效果上具有强制性37.下列有关我国国家公务员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公务员确实是我国行政机关的一切工作人员B.国家公务员包括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报中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C.国家公务员分为政务类公务员和业务类公务员D.国家公务员分为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人员的公务员和一般公务员38.行政制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行政违法者依其行政责任所实施的强制性惩处措施。
行政制裁不包括()。
A:行政处罚 B.行政处理C.行政处分 D。
劳动教养39.依照《立法法》的规定,法律案审议的结果不可能是()。
A.签署公布 B.终止审议C.进一步审议 D.提请表决40.行政诉讼中的原、被告一般是()。
A.原告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被告是国家行政机关B.原告是国家机关,被告是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C.原被告均是国家机关行政工作人员D.原告是国家行政机关,被告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4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1954年宪法‘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C。
1957年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42.欧洲大陆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B.1791年法国宪法C.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 D.1919年法国《魏玛宪法》43.新中国成立后,从()起宪法以全然法形式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A.1954年 B.1975年 C.1978年 D.1982年44.将宪法划分为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和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这种分类的科学性,是因为它()。
A.指出了宪法的内容 B.总结了宪法形式上的特点C.揭示了宪法的本质属性 D.指出了国家的不同类型45.1954年宪法所确认的差不多原则是()。
A.政治协商原则B.民主集中制原则C.本国经验和外国经验相结合的原则 D.人民民主原则与社会主义原则46.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
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B.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C.1787年美国宪法 D.1791年法国宪法47.我国现行的宪法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第()部宪法。
A.2 B.3C.4 D.5 48.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对宪法实施的保障,其全然缘故是()。
A.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B.宪法确认、维护统治阶级的全然利益C.宪法有严格的修改程序D.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差不多权利和义务49.《共同纲领》规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是当时的()。
A.最高国家政务机关 B.最高国家治理机关C.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D.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