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 第2章 细菌的生理

合集下载

《医学微生物学》第2章细菌的生理练习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第2章细菌的生理练习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第2章细菌的生理练习题及答案【知识要点】1.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与规律。

2.熟悉:细菌的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其意义。

3.了解:(1)细菌的理化性状及其意义(2)细菌的营养及人工培养方法。

(3)细菌分类与命名的原则【课程内容】第一节细菌的理化性状一、细菌的化学组成二、细菌的物理性状第二节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一、细菌的营养类型二、细菌的营养物质三、细菌摄取营养物质的机制四、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五、细菌的生长繁殖第三节细菌的新陈代谢和能量转换第四节细菌的人工培养第五节细菌的分类【应试习题】一、名词解释1.专性需氧菌2.兼性厌氧菌3.专性厌氧4.菌落5.生长因子6.热原质7.细菌素8.培养基9.抗生素10.纯培养11.细菌的种12.细菌的属二、填空题1.根据菌落的特点可将菌落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菌落。

2.含5g/L琼脂的半固体培养基上,___________细菌生长后出现混浊,___________细菌则沿穿刺线生长。

3.半固体培养基多用于检测细菌________,液体培养基多用于________。

4.细菌色素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5.根据细菌在代谢过程中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要,可将细菌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营养类型,而病原微生物多属于________。

6.菌群体生长曲线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可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状态。

8.培养大多数病原性细菌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___________度;最适酸硷度,即pH为______________。

9.细菌的繁殖方式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10.大多数细菌生长繁殖必需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条件。

2 细菌的特殊结构 细菌的生理

2 细菌的特殊结构 细菌的生理
①能引起机体的发热; 热原质
②细胞壁的脂多糖为其组分
③耐高温,高压蒸气 121℃20分钟不被灭活;
体温上升
清除热原质方法 1.吸附剂和石棉滤板可除去大部分热原质,蒸馏法 更好;玻璃器皿需250℃高温干烤; 2.医疗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细菌污染。
2)毒素和侵袭性酶 (1)外毒素:为蛋白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出,多为G+菌; (2)内毒素:为脂多糖; G-菌细胞壁中,菌体死亡崩解后
(2)难着色,其大小、形态及在菌体中的位置可籍细 菌鉴别;
(3)可发芽形成新的菌体,但芽孢不是细菌的繁殖方 式。
破 伤 风 梭 菌 的 芽 孢
梭状芽孢菌 炭疽芽孢杆菌
3、功能 function: 增强细菌对热力、干燥、辐射、化
学消毒剂等理化因素的抵抗力。
第三节 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
一、显微镜放大法 二、染色法
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称菌毛,必需电 子显微镜观察。
普通菌毛 ordinary pilus
种类
性菌毛 sex pilus
1、普通菌毛(ordinary pilus): ** 是细菌的粘附结构,可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 合, 是细菌感染的第一步,所以与菌毛结合的特异性决 定了宿主感染的易感部位。 ** 由质粒或染色体编码。
中 介 体
功能: 1、与细菌分裂有关,类似纺锤丝作用; 2、扩大细胞膜面积,相应增加了酶的含量和
能量的产生,模拟线粒体作用。
三)细胞质(cytoplasm) 即细菌细胞的原生质(protoplasm) :细菌细胞膜 内容物,内含多种重要结构:
核蛋白体:细菌蛋白质合成场所;
质粒plasmid: 1、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2、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 3、能独立复制并传代; 4、非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 5、传递遗传性状。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二、生物合成(biosynthesis)
与其他生物类似 吸收的各种前体代谢物通过各种代谢途径, 合成所需物质:多种氨基酸、核苷酸、糖、脂肪酸及其大分 子物质。但细菌不能自身合成,须从环境中获得。各种细菌 的合成途径和合成能力不同,对营养的需要以及代谢产物也 不尽相同,可作为细菌鉴定指标。
三、聚合作用(polymerization)
3 、稳定期( stationary phase )此时因营 养的消耗、代谢产物的蓄积等,细菌繁殖 速度下降,死亡数逐步上升,新繁殖的活 菌数与死菌数大致平衡。该朔细菌的形态 及生理性状常有改变,革兰氏阳性菌此时 可染成阴性。毒素等代谢产物大多此时产 生。大肠杆菌的稳定期持续约8h。 4、衰亡期 (decline phase)细菌开始大 量死亡,死菌数超过活菌数。如不移植到 新的培养基,最终可全部死亡。此期细菌 的菌体变形或自溶,染色不典型,难以进 行鉴定。

特点:


需要特异性的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运输
不消耗能量

运输SO42-、PO43-、糖(真核)
胞外
细胞膜
胞内
促进扩散示意图
3、主动运输 (active transport)
特点: 是微生物吸收营养的主要方式 可逆浓度梯度运输,耗能 需载体蛋白,有特异性
运输有机离子、无机离子、氨基酸、乳糖等糖类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主要内容:
细菌的代谢
细菌的生长繁殖
细菌的人工培养 细菌的生化试验
第一节
细菌细胞的代谢过程
细菌与其他生物一样,有独立的 生命活动,涉及复杂的新陈代谢。 细菌的生理涉及细菌的组分、营养 要求、能量代谢、生物生长合成繁 殖及基因调控等。
细菌与动物真核生物新陈代谢的主要区别 有如下几点: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张敏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buke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张敏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buke

毒素与侵袭性酶: 革兰阴性菌 细胞壁的脂多糖,其毒性存在于类脂 A的 部分,当菌体裂解后释放出来,故称 内毒素。
革兰阳性 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代谢过程当中,可以 分泌有毒的蛋白质,称为 外毒素。
某些细菌还能产生 侵袭性的酶 ,损伤机体组织,促 进细菌侵袭扩散,如链球菌的 透明质酸酶 。
色素:水溶性色素和脂溶性色素 。
抗生素: 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 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 物质。
抗菌谱广
细菌素: 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 用的蛋白质。仅对与产生菌有 近缘关系 的 细菌有杀菌作用。
抗菌谱窄
维生素: 细菌能合成某些维生素除供自 身需要外,还能分泌到周围环境中。
四、细菌的人工培养
(Robert Koch,1843~1910): 创用固体培养基, 还创用了 染色 方法和实验动物感染, 为发现多 种传染病的病原菌提供实验手段。
体成分。
?异养菌(heterotroph) :以多种有机物为原料,合成菌
体成分并获得能量。所有的病原菌都是异养菌。
为什么厌氧菌在有氧情 况下不能生长?
原因: 1.缺乏氧化还原电势高的酶; 2.缺乏分解有毒基团的酶。
细菌的生长
? 细菌个体的生长
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代时(generation time)。 普通细菌繁殖一代所需时间约20-30min, 但少数细菌时间较长,如结核分枝杆菌代时为18小时。
? 温度
噬冷菌;噬温菌,嗜热菌
? 渗透压
少数为嗜盐菌
? 气体环境
专性厌氧菌 (obligate anaerobe) :
兼性厌氧菌 (facultative anaerobe ):大多数病原菌
微需氧菌( microaerophilic bacterium )

《医学微生物学》教案--细菌生理

《医学微生物学》教案--细菌生理

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代时---细菌分裂、数量倍增所需要的时间。

2.细菌群体繁殖的规律:细菌生长曲线★迟缓期:细菌的适应阶段。

该期菌体增大,代谢活跃,分裂迟缓,繁殖极少。

对数期:生长迅速,菌数急剧上升,细菌的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等都较典型。

稳定期:细菌繁殖速度减慢,死菌数逐渐增加。

细菌的形态、染色性、生理性状有所改变。

生成芽孢、外毒素、抗生素等代谢产物。

衰亡期:死菌数活菌数,细菌形态显著改变,生理代谢活动趋于停滞。

第三节细菌的新陈代谢一、细菌的能量代谢发酵:以有机物为受氢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呼吸:以无机物为受氢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需氧呼吸—以分子氧为受氢体厌氧呼吸—以其他无机物为受氢体二、细菌的代谢产物1. 分解代谢产物和细菌的生化反应2. 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1)热原质(pyrogen):细菌合成的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G- 菌细胞壁脂多糖;耐高温;121ε,20min不被破坏;250ε高温,干烤才能破坏热原质。

蒸馏法可除去热原质。

(2)毒素(toxin):外毒素—G+ 菌、少数G- 菌产生的、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

重要的致病物质。

内毒素—G- 菌细胞壁脂多糖,菌体死亡崩解后游离出来。

重要的致病物质。

(3)色素:有助于鉴别细菌;水溶性色素;脂溶性色素。

(4)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

多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

(5)细菌素:某些细菌产生的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

仅对亲缘关系近的细菌有杀伤作用。

(6)维生素:细菌能合成某些维生素除供自身需用外,还能分泌至周围环境中.维生素B,K.第四节细菌的人工培养一、培养细菌的方法: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二、培养基(一)培养基及种类1.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细菌繁殖的营养基质。

2.按照用途分类⑴基础培养基:可供大多数细菌生长⑵营养培养基:供营养要求较高或特殊的细菌生长。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第一篇 细菌学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第一篇 细菌学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三、细菌的营养类型
1. 自养菌(autotroph) 化能自养菌(chemotroph),光能自养菌(phototroph)。
2. 异养菌(heterotroph) 腐生菌(saprophyte)和寄生菌(parasite)。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四、影响细菌生长的因素
1.营养物质 2.氢离子浓度(pH) : 多数病原菌最适生长pH为7.2~7.6。 3.温度: 病原菌均为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
1. 基础培养基 2. 增菌培养基 3. 选择培养基 4. 鉴别培养基 5. 厌氧培养基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三、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 生长情况
【资源ID】328689
半固体穿刺生长 【资源ID】676377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四、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
1. 在医学中的应用 (1) 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 (2) 细菌学的研究 (3) 生物制品的制备 2. 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 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一、细菌的化学组成
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脂质和核酸等
二、细菌的物理性状
菌体半透明、表面积大、带电现象、半透性、内部渗透压高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第二节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the nutrient and multiplication of bacteria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二、细菌的代谢产物
(一)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
吲哚(I)、甲基红(M)、VP(V)、枸橼酸盐
利用(C)四种试验合称为IMViC试验。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3)流动蒸汽消毒法
(4)间歇蒸汽灭菌法 应用:适用于不耐高温的营养物质的灭菌
(5)高压蒸汽灭菌法
应用最广泛,灭菌效果最好 压力—103.4KPa(1.05kg/cm2) 温度—121.3℃ 维持时间—15~20分钟
应用:适用于耐高温、耐潮湿物品的灭菌
相同温度下,湿热的灭菌效力比干热大,原因: 1、蛋白质在有水的条件下,易变性 2、湿热穿透力强 3、湿热存在潜热
3.鉴别培养基 利用细菌分解糖类 和蛋白质的能力及其代谢产物的不同, 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的底物和指示剂, 通过指示剂的反应不同来鉴别细菌。
如:单糖发酵管、伊红-美蓝琼脂 培养基、克氏双糖铁琼脂等。
4.选择培养基 在培养基中加入抑制剂,抑 制标本中的杂菌生长,利于所需细菌的生长。
如: SS琼脂
麦康凯培养基
第六节 细菌的分类
一、分类原则与层次
❖ 原则:传统分类、种系分类 ❖ 层次:界、门、纲、目、科、属、种 ❖ 在细菌中常用属和种、亚种、型(噬菌体
型、血清型、生物型等)
❖ 不同来源的同一菌种的细菌称为该菌的不 同菌株(strain)
❖ 标准菌株或模式菌株:具有某种细菌典型 特征的菌株
❖ 最具权威的:《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殖体(包括结核杆菌)、真菌和大多数病毒 (包括含碘消毒剂、醇类消毒剂等)
含碘消毒剂:
皮肤黏膜、物体表面等
醇类消毒剂:
3、低效消毒剂 ——可杀灭多数细菌繁殖体,但不能杀灭
细菌芽胞、结核杆菌及某些抵抗力较强的真 菌和病毒 (包括季铵盐类消毒剂(新洁尔灭)、氯己定 (洗必泰)、高锰酸钾等)
皮肤黏膜、物体表面、 地面等
(二)辐射杀菌法
1、紫外线 波长:265~266nm 原理:损伤细菌DNA 特点:杀菌力强、穿透力弱

《医学微生物学》第二章细菌的生理复习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第二章细菌的生理复习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第二章细菌的生理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大多数病原菌生长繁殖的最适PH为:A.pH6.5-6.8 B.pH7.2-7.6 C.pH7.8-8.4 D.pH8.2-9.0 E.pH8.6-9.2 2.多数病原菌生长最适温度是:A.28℃-30 ℃B.32℃-35℃C.37℃D.38℃-40℃ E.20℃-25℃3.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中,其形态.大小.染色性典型,对抗生素敏感的时期是A.迟缓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 E.任一时期4.大多数病原菌属:A.专性需氧菌B.微需氧菌C.兼性厌氧菌D.专性厌氧菌 E.需氧及二氧化碳菌5.一般新分离的细菌大多呈现:A.光滑型菌落B.粘液型菌落C.粗糙型菌落D.卷发状菌落 E.棉絮状菌落6.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的细菌群体构成:A.菌种B.菌属C.亚种D.型E.标准株7.破坏细菌热原质的干烤温度:A.250℃B.170℃C.100℃D.65℃E.160℃8.人工培养病原微生物的最适温度是37℃,但应除去:A.大肠杆菌B.结核杆菌C.浅部真菌D.痢疾杆菌E.霍乱弧菌9.下列哪种细菌缺乏分解有毒氧基团的酶:A.破伤风杆菌B.结核杆菌C.霍乱弧菌D.绿脓杆菌E.枯草杆菌10.IMViC试验常用于鉴定:A.产气荚膜杆菌和伤寒杆菌B.产气荚膜杆菌和大肠杆菌C.产气杆菌和大肠杆菌D.副伤寒杆菌和伤寒杆菌E.以上都不对11.下列物质哪一种不是细菌的代谢产物:A.维生素B.细菌素C.色素D.毒素E.抗毒素12.下列那些细菌产物对人体无害:A.热原质B.内毒素C.外毒素D.维生素E.侵袭性酶13.生长繁殖速度最慢的细菌是:A.葡萄球菌B.大肠杆菌C.霍乱弧菌D.结核杆菌E.淋球菌14.保存菌种的最佳方法是;A.半固体培养基B.冷冻真空干燥法C.肉汤培养基D.固体培养基E.厌氧培养基培养15.在菌体中含量较多的无机盐主要有:A.磷和硫B.钙和镁C.钾和铁D.锰和锌E.钴和铜16.能以简单无机物为原料合成复杂原生质的细菌是:A.异养菌B.自养菌C.腐生菌D.寄生菌E.致病菌17. 下列哪项试验不是细菌的生化试验:A.靛基质试验B.动力试验C.甲基红试验D.糖发酵试验E.硫化氢试验18.大肠杆菌分裂一代需要的时间是:A.18小时B.20分钟C.72小时D.60分钟E.20秒19.半固体培养基中琼脂浓度为:A.11%~20%B.6%~10%C.0.3%~0.5%D.0.01%~0.1%E.1%~5%20.细菌糖分解力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营养型不同B.酶系统不同C.糖的种类不同D.氧气存在与否不同E.酸碱度不同二、多项选择题1.专性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原因是:A.缺乏细胞色素和细胞色素氧化酶B.缺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C.缺乏碱性磷酸酶和环式磷酸腺苷酶D.缺乏超氧化物歧化酶.细胞色素和脂酶E.缺乏细胞色素.蛋白水解酶和过氧化氢酶2.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常可观察到的现象有:A.均匀混浊B.沉淀C.形成菌膜D.形成菌丝E.形成菌落3.细菌人工培养的意义是:A.细菌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B.某些生物制品的制备C.抗生素.维生素等的生产D.在基因工程方面的应用.如胰岛素的生产E.某些氨基酸的生产4.与致病有关的细菌合成性代谢产物有:A.脂多糖B.大肠菌素C.血浆凝固酶D.色素E.热原质5.关于细菌的培养,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根据细菌的营养要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B.根据细菌对气体的需求选择必须的气体环境C.大多是细菌生长的最适合温度为37℃D.大多数细菌培养时间为18~24小时E.为获得大量细菌可采用连续培养法三、名词解释1.专性厌氧菌2.培养基3.Colony4.热原质5.pure culture6.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四、问答题1.细菌生长繁殖可分为哪四个时期?各期有何实际意义?2.简述IMViC试验3.简述厌氧菌在有氧的条件下,不能生长或生长不良的原因4.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有那些?有何意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C3.B4.C5.A6.A7.A8.C9.A 10.C11.E 12.D 13.D 14.B 15.A 16.B 17.B 18.E 19.C 20.B二、多项选择题1.AB2.ABC3.ABCDE4.ACE5.ABCDE三、名词解释1. 专性厌氧菌(Obligate anaerobe):由于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在有氧的条件下不能生长的细菌为专性厌氧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5%-0.1%升汞,非金属器皿消毒。 2%红汞,皮肤粘膜小创口 消毒。 0.1%硫柳汞,皮肤手术部位消毒。 1%硝酸银,新生儿滴眼预防淋球菌感染。
氧化剂类
0.1%高锰酸钾皮肤、水果等消毒。 3%过氧化氢,创口皮肤粘膜消毒 0.2%-0.5%过氧乙酸,塑料、玻璃器皿消及洗手 10%-20%漂白粉,饮水、粪便消毒
第2章 细菌的生理
Bacterial Physiology
细菌的生长繁殖
生长(growth)
细菌个体重量和体积的增加
繁殖(multiplication)
细菌个体生长到一定程度,开始分裂 个体数目的增加
方式:二分裂
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p24)
水、碳源(自养、异养)、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Key words
Bacteria growth curve 细菌的生长曲线
Logarithmic phase
对数生长期
Stationary phase
稳定期
Culture medium
培养基
Differential medium 鉴别培养基
Selective medium
选择培养基
Obligate aerobe
影响因素
消毒剂的浓度与作用时间 温度与酸碱度的影响
如新洁尔灭pH 9时杀菌作用强
细菌的性质 环境因素 有机物的存在 药物拮抗
两种消毒剂合用时,有的能相互颉 抗
如阴离子剂肥皂与阳离子剂新洁尔 灭
灼烧
干热 干烤
温度
常压 灭菌
湿热
巴氏消毒法 煮沸法
不能杀死芽胞
流通蒸汽灭菌法
间歇灭菌法
物理 方法
适用于不耐高温的培养基灭菌。 巴氏灭菌法(Pasteurization): 加热61.1-62.8℃30min或71.7℃15-30s,杀灭液体
中的病原微生物。
主要用于牛奶、酒类消毒。 高压蒸汽灭菌法:加热121.3℃(1.05公斤/平方厘米),20min可杀灭细菌
芽胞。
适用于手术器械、手术衣、敷料、培养基等消毒灭菌。
适宜的环境
酸碱度:多数pH7.2-7.6,嗜中性,嗜碱性,嗜酸性
温度: 人的病原菌均为嗜温菌
渗透压:嗜盐菌
嗜冷菌 嗜温菌 嗜热菌
气体 (CO2、 O2)
细菌对氧的需要
专性需氧菌 (obligate aerobe) 有完善的呼吸酶系统,仅能在 有氧环境下生长
微需氧菌(microaerophilic bacterium) 低氧压时生长最好,高时抑制
分类层次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2版,2004年): 原核生物分为古生菌域(2个门)和细菌域(24个门) 分类层次:门、纲、目、科、属、种
例如: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界,细菌域,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 肠杆菌目,肠杆菌科,埃希菌属中的一个种。全称大肠埃希菌。
公认的细菌分类体系 “伯吉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属名,名词,首字母大写,
表示细菌的形态或发现或有贡献者
种名,形容词,小写,表明性
状特征,寄居部位或所致疾病
Staphylococcus aureus 金黄色葡萄球菌
S. aureus
属名重复出现,可缩写
Staphylococcus sp.
泛指某一属细菌,不特指其中某个菌种, 属名后加sp.,或ssp.(复数)
1、湿热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质迅速凝固。 2、湿热传导穿透力强。 3、水蒸汽接触物体冷却时能释放潜热。
过滤除菌
滤器与滤膜
空气消毒: 过滤和紫外线照射
生物安全柜
物理方法——光线与射线
紫外线 注意:紫外线可损伤眼睛,灼伤皮肤 !
200-300nm紫外线均有杀菌作用,265-266nm杀菌力最强 机理:破坏细菌DNA 紫外线穿透力不强,有效杀菌距离30cm~1m
“国际系统与进化微生物学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IJSEM) 是细菌分类命名的世界公认的权威期刊
细菌的命名
拉丁双名法:每一种细菌的拉丁文名称由属名和种名两部分构
成,属名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其余均应小字。整个属名及种名 在出版物中应排成斜体。
适宜的环境条件
按物理状态分类
液体培养基:增菌 固体培养基:平板:分离、纯化细菌;
斜面:短期保存及运输 半固体培养基:动力鉴定,菌种保存
液体培养基
固体斜面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人工培养细菌的意义
医学
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 细菌学研究 生物制品的制备 流行病学调查
工农业生产 基因工程中应用
细菌显示的不同生化反应
IMViC 试验:吲哚(I)、甲基红(M)、VP(V)、枸橼酸盐利用(C) • 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 • 大肠埃希菌 “++--”,产气肠杆菌“--++”
细菌的人工培养
充足的营养
培养基 (culture medium): 基础培养基:培养营养要求不高的细菌 增菌培养基:培养营养要求高的细菌 选择培养基:抑制杂菌,只让目的菌生长 鉴别培养基:鉴别细菌 厌氧培养基:培养厌氧菌,如庖肉培养基
3.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 营养物质下降, pH下降蛋白合成期, 芽孢形成 基因工程表达产物:外毒素,抗生素,此阶段产量最高
4.衰亡期(decline phase) 死菌数超过活菌数, 形态显著改变,生理活动趋于停滞。
细菌的生长曲线
中介体介导G+菌分裂
细菌的生长曲线
(the bacterial growth curve)
① ②
③ ④
迟缓期
培养时间
对数期
稳定期
衰退期
细菌群体生长繁殖的时期
1.迟缓期(lag phase) 代谢增加、 酶活力增强、菌体增大、繁殖极少、准备阶段
2.对数期(logarithmic phase) 对环境因子作用敏感 生物学性状典型(形态,染色,生化反应,药敏试验)
高压 灭菌 121ºC,20min (103.46kpa)
紫外线(266~300nm, 265~266nm最强,距离30cm~1m)
辐射 电离辐射
滤过除菌:0.22µm,不能阻留支原体、病毒、L型细菌
化学 化学消毒剂 方法
细菌的分类
分类原则
传统分类和种系分类 表型分类:形态和生理特征 分析分类:菌体组分、代谢产物组成与图谱特征 基因分类:遗传物质16SrRNA
无菌操作:是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 术.(如进行外科手术需防止细菌进入创口,微生物实验的 无菌操作,以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消毒灭菌的方法 物理方法:温度、光线与射线、
超声与声波、滤过除菌
化学方法: 各种消毒剂 生物方法: 抗生素、噬菌体、细菌素
物理方法——温度
1、湿热灭菌法
煮沸法:可用于饮水、杯盘、碗筷消毒。 流通蒸汽灭菌法:可杀灭细菌繁殖体。 间歇灭菌法:连续三次可杀灭细菌芽胞,
消毒灭菌
基本概念
灭菌(sterilization):指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包
括病原与非病原微生物以及细菌芽孢。
消毒(disinfection):指只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不
包括非病原微生物与细菌芽孢。
防腐(antisepsis):指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防止
物品发生腐败变质。
无菌(asepsis): 不含活菌的意思。
专性需氧菌
Microaerophilic bacterium 微需氧菌
Facultative anaerobe
兼性需氧菌
Obligate anaerobe
专性厌氧菌
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 anaerobe) 大多数病原菌
专性厌氧菌 (obligate anaerobe) 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
细菌繁殖的方式与速度
个体的生长繁殖
无性繁殖 二分裂方式 代时:细菌分裂数量倍增所属要的时间
20-30min/代,结核杆菌18~ 20h/代
群体的生长繁殖
表面活性剂:0.05%-0.1%新洁尔灭,外科洗手、手术器械及皮肤 烷化剂类: 0.02%洗必泰,术前洗手,膀胱、阴道冲洗。 染料类:2%-4%龙胆紫,浅表创口消毒。 酸类:5-10ml/m3 醋酸加等量水蒸发,房间空气消毒。 醛类:甲醛与高锰酸钾混合物于用空气消毒
化学消毒剂杀菌机理
微生物蛋白质变性 核酸变性 细胞壁或细胞膜受损 微生物酶活性丧失
A 高压蒸汽灭菌法 B 紫外线照射法 C 巴氏消毒法 D 滤过除菌法 E 干热灭菌法
1.常用于手术室、无菌室的消毒 2.常用于基础培养基灭菌 3.常用于牛奶、酒类的消毒 4.常用于血清、抗毒素等制剂的除菌 5.常用于粉剂、油剂的灭菌
1.B 2.A 3.C 4.D 5.E
化学方法
常用化学消毒剂
酚类:3%-5%石炭酸、2%来苏儿,地面、器皿表面消毒。 醇类:70%-75%酒精,皮肤、体温计消毒。 重金属类
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
机理:破坏细菌DNA 人工电离辐射主要用于不耐热的塑料注射器、试管、导管、
吸管等消毒
电离辐射
物理方法——超声波
原理:粉碎微生物细胞,导致大分子解聚、蛋白
质、 DNA变 性 消毒灭菌方面无实用价值
主要用于裂解微生物细胞,分离提取细胞组分或 制备抗原
压力蒸汽灭菌锅
巴氏消毒法
物理方法——温度
2、干热灭菌法:
焚烧:适用于处理动植物尸体、易燃烧废弃物。 灼烧:适用于细菌接种环(针)灭菌。 干烤:加热160℃-180℃ 2h,
可杀死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 适用于耐热怕潮湿物品, 如玻璃器皿、粉剂、油类制剂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