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指南学习(21):膀胱病变的组织病理学

膀胱癌指南学习(21):膀胱病变的组织病理学

膀胱癌的病理

膀胱病变的组织病理学评估代表了病理学中更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在某种程度上,这反映了尿路上皮的可塑性和可能影响膀胱的各种过程。经常缺乏客观的辅助标志物来确认或排除诊断导致膀胱活检或切除术分析的额外复杂性。在本章中,我们将概述影响膀胱的常见病变,并强调诊断中的各种挑战。

从肾盂到尿道近端部分的泌尿道由称为尿路上皮(以前称为移行上皮)。尿路上皮的厚度取决于膀胱膨胀的程度,因此可以从4 到7 个细胞层。许多条件可以改变尿路上皮的厚度和形状,例如炎症和反应条件,并且可能使膀胱组织的组织学评估更具挑战性。大约 98% 的膀胱恶性肿瘤起源于上皮(尿路上皮),其中绝大多数(约90%)是“常见的”尿路上皮癌(以前称为移行细胞癌)。大多数最初诊断的尿路上皮癌 (UCs) 是乳头状和浅表性的,在大约 70% 的病例中,会在局部切除后出现多次复发而没有肿瘤进展。已报道的与复发和进展相关的病理特征包括浸润深度(如果有的话)、多灶性、既往尿路上皮肿瘤病史、肿瘤大小和分级。

扁平尿路上皮原位癌 (CIS)

CIS 代表高级别膀胱肿瘤,通常表现出特征性特征,例如明显增大的细胞核(通常 > 淋巴细胞大小的 4 倍)、深染、紊乱、核极性丧失、内聚力丧失和频繁的有丝分裂活动,这可能是非典型的并延伸到尿路上皮的上部。与其他乳头状肿瘤相比,细胞凝聚力的丧失有助于在尿细胞学检查中检测到这些高级别病变的比率更高。CIS 的诊断通常相对

简单,尽管许多形态学变异由于其稀有性而可能具有挑战性 [ 4 ]。

乳头状瘤

膀胱乳头状(外生性)肿瘤,根据其细胞结构和非典型程度,可能是良性(尿路上皮乳头状瘤)或恶性(低恶性潜能的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 - PUNLMP,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 - LGPUC,和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 HGPUC) [ 5 ]。通常,乳头状病变的最高级别成分被分配给肿瘤,但如果高级别成分最少(<5%),则可以将整体低级别分配给肿瘤,并注明存在焦点高级形态。

尿路上皮乳头状瘤

尿路上皮乳头状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疾病,通常表现为小的、孤立的生长,主要(但不完全)见于年轻患者。形态学上,它是一种离散的、外生的乳头状生长,中央纤维血管核心由正常厚度的尿路上皮和细胞学上的突出伞状细胞组成[ 5 , 6 ]。倒置的尿路上皮乳头状瘤同样是罕见的良性肿瘤,不同之处仅在于上皮索是内生的,因此排列更紧密。外生性乳头状瘤和内翻性乳头状瘤通常都遵循良性病程,最近据报道存在激活 RAS 通路改变(主要是激活KRAS和HRAS突变),缺乏尿路上皮癌更常见的基因组特征 [ 7 ]。

低恶性潜能的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 (PUNLMP)

PUNLMP 是一种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尿路上皮细胞呈有序的乳头状增生,结构异常和核异型性最小。通常,乳头内衬有增厚的尿路上皮 [ 5 ]。当严格定义时,PUNLMP 不会进展为侵袭性疾病,但复发很常见 [ 8 , 9 ]。

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 (LGPUC)

LGPUC 的特点是整体有序的外观,但在结构或细胞学特征上具有可变性,例如核极性、核大小、形状和染色质纹理的可变性。有丝分裂图可能经常被识别,但通常不是不典型的,并且仅限于肿瘤性尿路上皮的下半部分[ 5 ]。大多数这些病变会复发,但进展并不常见(范围从 2.4% 到 8%)[ 8 , 9 ]。

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 (HGPUC)

HGPUC 的特点是由于明显的结构和细胞学异常,通常表现为核多形性、染色质成块、有丝分裂增加(包括非典型形式)和细胞凋亡[ 5 ],因此外观无序。它们通常在最初出现时与侵袭性疾病有关。邻近的黏膜可能有CIS 的迹象,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细胞剥离和剥落。大多数病例发生肿瘤复发,多达三分之一的病例可能发生疾病进展。

浸润性尿路上皮癌

侵袭性UC 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可能是可变的,除非存在特定的变异组织学(参见本章后面关于变异组织学的更多详细信息)。大多数侵袭性UC 显示有粘性的不规则巢状细胞或具有中等至丰富细胞质的实心细胞片。细胞核通常是大的深染和多形性,通常与不规则的核轮廓和偶尔突出的核仁有关。有丝分裂图通常很容易识别。潜在基质(固有层及其他)的变化有助于评估是否存在侵袭。这些变化包括收缩、促纤维增生反应、纤维化或炎症。一旦建立入侵,评估入侵的深度和程度就变得非常重要。在这方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是存在侵入膀胱逼尿肌(固有肌),这通常会决定是否应该为患者提供保守/局部或更激进的手术治疗。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的术语,例如没有进一步限定的“肌肉入侵”可能会产生误导,因为它没有区分黏膜肌层(固有层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固有肌层的入侵。此外,术语“浅表性膀胱癌”并不准确,也不能反映统一的疾病状态,因为它是指非侵袭性扁平(原位)或乳头状(低或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和固有层浸润癌中生物学上不同的病变. 所以,有一些有用的形态学标准可用于确定固有层的侵袭,包括:(1)固有层内的尿路上皮巢、簇或单细胞,(2)显着的回缩伪影,(3)大量浸润性肿瘤的嗜酸性细胞质,以及(4) 对肿瘤的促纤维增生或炎症基质反应的存在。当肿瘤侵入固有层(pT1) 时,建议提供有关侵袭性疾病程度的详细信息。已经研究了许多方法,并且尝试根据其侵袭深度对pT1 肿瘤进行亚分类仅在某些情况下取得了

成功,并为疾病进展提供了预测或预后价值。这包括测量侵袭性疾病的深度或宽度,或者是否存在黏膜肌层的侵袭。淋巴血管浸润 (LVI) 是一个重要的组织学发现,应在出现时报告。它的定义是在内皮衬里的空间内存在肿瘤。大量研究记录了LVI 作为升期、淋巴结受累、复发和总生存率降低的重要预后标志物的临床重要性,强调了识别和报告此类发现的重要性。

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的病理特征(包括发散分化)

侵袭性UC 的微观特征是多变且非特异性的,由具有中等至丰富的细胞质和大的深染细胞核、核多形性、不规则的核轮廓和偶尔突出的核仁组成的粘性细胞巢组成。然而,尿路上皮癌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分化(表4.1),特别是高级别肿瘤,可以在大约三分之一的膀胱切除术标本中看到,但在经尿道切除术标本中较少见(约 7%)。虽然不同的分化/变异组织学通常与局部晚期疾病相关,但它可以在固有层浸润性肿瘤的一个子集中被识别,这可能会影响治疗选择并需要更彻底的手术方法[ 19]。无论标本类型(活检、TUR、膀胱切除术)或肿瘤分期(NMIBC 或MIBC)如何,建议在任何时候报告变异组织学[ 20 ] [ 20 ]。表 4.1 WHO 泌尿道肿瘤分类

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分化程度不同)

巢式的,包括大型巢式的

微囊

微毛细管

淋巴上皮瘤样

浆细胞样/印戒细胞/弥漫性

肉瘤样

巨细胞

低分化

富含脂质

透明细胞

最常见的变异组织学是具有不同分化的侵袭性 UC,最常见的是鳞状和腺状分化。鳞状细胞分化 (SqD) 是 UC 中最常见的变异组织学,发生率高达 40% [ 21 , 22 ]。腺体分化不太常见,范围从 8% 到 18% [ 21 , 23 , 24 , 25 ],并且在形态学上包括类似于其他器官腺癌的区域,例如肠/结肠、粘液性或各种混合类型。嵌套(包括大嵌套)、小管状和微囊性变体由于其外观和低级别特征而被归入看似平淡无奇的癌的标题下,有时很难将其与良性实体区分开来,尤其是在检查表面活检样本时坦率的入侵可能并不容易成立。尽管这些变异具有看似平淡无奇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但它们往往呈现在晚期阶段,是否对这些变异进行分级是有争议的。这些肿瘤通常由边界清晰的中型到大型巢组成,与冯布伦巢非常相似,但它们通常浸润固有层或更深的膀胱壁[ 26 , 27 , 28 ,29 ]。有丝分裂通常很少见,细胞核很少或没有异型性,特别是在肿瘤的浅表部分,但在肿瘤的更深和更具侵袭性的部分可能表现出更多的异型性。淋巴上皮瘤样癌是另一种有时难以识别的变体,因为存在密集的免疫细胞浸润周围和浸润的肿瘤细胞巢或单个肿瘤细胞。识别这种变异很重要,因为它可能被误认为是淋巴瘤,并且当以纯形式存在时(即与典型的尿路上皮癌无关),可能会遵循较不积极的临床过程。微乳头状 UC (MPUC) 是一种罕见的变异,其诊断需要应用严格的形态学标准。肿瘤的特点是存在小而紧密的肿瘤簇,缺乏真正的纤维血管核心,并且位于清晰的“腔隙”空间内。这种排列可能是由于反向细胞方向或极化以及肿瘤与相邻基质之间缺乏凝聚力[ 21 , 32 , 33 ]。这些肿瘤有很强的淋巴血管侵犯倾向[ 34 ]。尽管MPUC 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但通常缺乏良好的观察者间协议,特别是在未应用严格的诊断标准时[ 35]。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特别是一些临床医生建议对 MPUC 患者进行早期膀胱切除术,即使没有侵入固有肌层。浆细胞样 UC 是一种罕见且具有侵袭性的变异,表现为弥漫性和浸润性模式,由不凝聚的、单个的或小细胞簇组成,通常具有最小的基质反应。肿瘤细胞含有类似于浆细胞的偏心细胞核,并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肿瘤细胞含有胞浆内空泡,呈现印戒细胞的外观

[ 39 , 40 , 41 ]。在 UC 的所有变体中,PUC 最有可能以其纯粹的形式出现,但偶尔可以与常见的UC 或其他变体相关联[ 38]。临床上,PUC 的特点是就诊时处于晚期、死亡率高、复发倾向高和腹膜癌发病率高,尽管有时对化疗有明显的初始反应 [ 39 , 40 , 41 , 42 , 43 ]。最近通过下一代测序进行的分析确定了CDH1截短突变的存在,以及较少见的 CDH1 启动子高甲基化,作为 PUC 的定义分子特征 [ 39 ]。在84% 的PUC 中发现了截断体细胞CDH1突变,并且是这种组织学变异所特有的。UC的肉瘤样变体,以前称为癌肉瘤,很少见,通常在晚期出现。尽管与肉瘤在形态学上相似,但分子分析显示癌性和肉瘤性成分具有共同的克隆起源,这表明这些梭形细胞区域严格来源于潜在的上皮恶性肿瘤。巨细胞、未分化、透明细胞和富含脂质的变体极为罕见,结果较差[ 38]。具有纯非尿路上皮特征的肿瘤包括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其中不应识别尿路上皮成分(原位浸润)。膀胱原发性小细胞癌是一种不常见的肿瘤,类似于任何其他器官的小细胞癌。如果需要,神经内分泌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如突触素和嗜铬粒蛋白,可能有助于诊断。这些肿瘤似乎与最近在分子分类中描述的神经元肿瘤相对应,并且经常显示野生型TP53和RB的缺失。

整块切除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的作用是去除可见的肿瘤(治疗性)并提供组织以建立诊断和分期(诊断性)。对于诊断性组织病理学解释来说,极少或没有伪影是至关重要的。对 TURBT 的主要批评之一是,在切割肿瘤时,肿瘤材料可能会扩散。建议采用整块切除(EBR),而不是用电线环切除。该技术允许切除包括逼尿肌在内的整个肿瘤,限制肿瘤散射,并且不显示烧灼伪影。EBR 应该提高切除质量,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复发率,甚至可能降低第二次切除的频率 [ 46]。正如 EAU 的 NMIBC 小组所建议的那样,这种技术在小于 1 cm 的较小肿瘤的情况下特别有用 [ 47 ]。最近的几项研究表明,

EBR 是一种安全的技术,与 2 年后的高无复发生存率相关 (85%) [ 48 ]。在许多最近的出版物中,在100% 的标本中都发现了逼尿肌,这可以进行正确的分期 [ 49 ]。然而,ERB 不能对所有膀胱癌进行。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ERB,因为有些患者可能存在大肿瘤(>3 cm)、难以到达或切除的部位(前壁、膀胱颈等)的肿瘤,或具有内生性和浸润性生长的肿瘤[ 46 , 50]。

上尿路活检

通过输尿管镜下输尿管或肾盂活检可以很容易地确认上尿路肿瘤的诊断,并且在某些病例中可以通过上尿路的尿细胞学检查来补充。与膀胱相反,输尿管镜活检更难获得,并且材料可能稀疏、浅表,并带有挤压或热伪影。尽管对少量组织的解释对病理学家来说可能具有挑战性,但输尿管镜活检的评估可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提供准确的分级和分期评估,特别是通过结合活检和细胞学材料。随着活检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输尿管镜获得的活检材料的质量和数量也因此不断提高,最近的一些比较标准与新型活检钳和篮式装置的研究表明。然而,仍然存在的挑战是这些小的输尿管镜活检对整个上尿路肿瘤的代表性如何,特别是当肿瘤很大并且可能是异质的时。输尿管镜活检的替代方法可能是 CT 引导的经皮方法对上尿路肿瘤进行取样,这种方法已被证明是安全的,并且提供了高诊断率和一致性。

病理报告

病理报告中需要提及几个项目。国际癌症报告协作组织 (ICCR) 为癌症报告生成通用、国际验证和基于证据的病理学数据集,旨在鼓励全球统一的病理学报告标准,并利用这些报告作为改善癌症患者预后和管理的指南全球[ 20]。它不仅可以确保报告相同的组织学元素,还可以更准确地比较在不同机构或国家进行的不同研究。美国泌尿外科协会 (AUA) 和泌尿肿瘤学会 (SUO) 发布了指南,为非肌层浸润性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管理提供了风险分层和临床框架 [ 56 , 57 ]。欧洲泌

尿外科协会 (EAU) 也提供了类似的指南 [ 58 , 59]。然而,为了提供有意义的信息的标准化报告,应严格遵循定义不同元素的清晰和可重复的组织学标准。世界卫生组织 (WHO) 分类提供了不同实体和组织学元素的详细描述,被认为是非常有用的指南 [ 22 ]。病理报告中包含的元素可能是必需的或推荐的。所需要素是那些对预后重要且临床管理所依据的要素。这些元素是强制性报告项目,应包含在每份病理报告中。相比之下,推荐的元素在临床上很重要,报告它们被认为是良好的做法,但尚未得到验证或在患者管理中经常使用。在病理报告中包括以下要素:临床信息、标本部位、提交的额外标本、手术过程、组织学肿瘤类型、变异组织学的存在和程度、非浸润性癌的存在、相关的上皮病变、组织学分级、浸润程度、固有肌层的存在(在TURBT 标本中)、肿瘤局灶性、T1 疾病分期(如果可能)和淋巴血管浸润。在膀胱切除标本中,可能包括其他因素,例如对新辅助治疗的反应、切缘状态、淋巴结状态和病理分期。

膀胱癌诊疗规范

膀胱癌诊疗规范 膀胱癌是起源于膀胱尿路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 恶性肿瘤之一。 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是复杂、多因素、多步骤的病理过程,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证实:内在的遗传因素与外在环境因素均有重要作用。外在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和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 一、膀胱癌的诊断 膀胱癌诊断及病理分级、分期的基本原则如下。 1)需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超声、泌尿系 CT/MRI 检查或 CTU/MRU 检查、胸部 X 线/或胸部 CT 检查。 2)怀疑膀胱癌的患者应行膀胱镜检查;对可能需要行根治性 膀胱切除术或需要化疗的患者,建议同时病理活检;部分患者行诊断性TURBT 明确病理结果及病理分期。 3)怀疑原位癌、尿脱落细胞阳性而无明确肿瘤、无黏膜异常者应考虑随机活检,可选择荧光膀胱镜或NBI 膀胱镜检查。4)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有骨痛或碱性磷酸酶升高怀疑有骨转移者,建议骨扫描检查。5)尿膀胱肿瘤标志物是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对可疑尿路上皮肿瘤诊断;中、高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是否复发转移有辅助作用。 6)推荐采用膀胱癌 2017 TNM 分期系统(AJCC)进行病理学分期

荐采用2004年及2016版的分级标准(表3)。7)尿路上皮癌分子分型根据 CK5/6、CD44、CK20 和P53 表达情况分为基底样型(Basal)、管腔样型(Luminal)和野生型P53 样型,与预后相关,基底样型预后最差,野生型 P53 样型预后最好。 表 1 2017 年 AJCC 膀胱癌 TNM 分期

表 2 WHO 2016 版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肿瘤分类和浸润性膀

表 3 WHO 1973 年及 2004 年膀胱尿路上皮癌恶性程度分级系统WHO 1973 年分级WHO 2004 年分级 乳头状瘤乳头状瘤 Grade 1:高分化低度恶性潜能尿路上皮乳头状瘤Grade 2:中分化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 Grade 3:低分化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 二、膀胱癌的治疗 1.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NMIBC):标准治疗手段首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根据复发危险决定膀胱内灌注治疗方案。 1)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流程(图3)。

膀胱肿瘤的病理报告

膀胱肿瘤的病理报告 引言 膀胱肿瘤是膀胱最常见的肿瘤类型,通常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膀胱肿瘤也被称为乳头状膀胱瘤,而恶性膀胱肿瘤则包括膀胱癌和肉瘤。本文将介绍一份膀胱肿瘤的病理报告,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该疾病。 标本信息 标本类型:膀胱切除标本 切除部位:膀胱 标本重量:30g 病理描述 镜下可见切除标本呈灰白色,外观边缘规则。切面见到直径为 3.5cm的肿块,呈不规则形状,质地硬。

肿瘤细胞呈不典型增生,排列成片状或乳头状结构。细胞核呈椭圆形或多角形,大小不一,核染色质有不均匀性,核仁明显。细胞质丰富,胞浆碱性ophilic,少 见粘液产生。核分裂像较多,病灶周围见到炎细胞浸润。 病理诊断 根据镜下形态学特点以及临床资料,结合免疫组化标记结果,最终病理诊断为:高级别浸润性膀胱癌。 免疫组化染色 肿瘤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CK20弥漫阳性,CK7弥漫阳性,P63散在 阳性。 组织学分级与分期 膀胱癌的组织学分级和分期对疾病的预后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起到重要作用。 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和浸润深度,膀胱癌可分为不同的分级和分期。本例中的高级别浸润性膀胱癌属于较为严重的病情。

预后和治疗建议 高级别浸润性膀胱癌需要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肿瘤的分期以及遗传因素等因素综合考虑。 根据该病理报告的结果,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并与专业的医生团队进行详细的讨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定期随访也是十分重要的,以监测病情的变化和评估治疗效果。 结论 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准确的病理诊断是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的基础。本文介绍了一份膀胱癌的病理报告,希望对读者对该疾病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为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和指导。 注意:以上病理报告仅为示例,具体病理诊断需依据实际情况进行。

《ESMO膀胱癌诊断、治疗和随访实践指南》解读

《ESMO膀胱癌诊断、治疗和随访实践指南》解读 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首次发布了《ESMO膀胱癌诊断、治疗和随访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并于2008年、2010年、2011年分别进行了3次修订。2014年8月,ESMO进行了第4次修订,并发表在其会刊《肿瘤学年鉴》(Ann Oncol)上。 2014 年版《指南》中,诊治原则针对的是膀胱尿路上皮癌,不包括膀胱鳞癌和腺癌。现就本版《指南》中的诊治原则及与2011年版相比更新的部分内容与大家逐一分享。 2014年版《指南》全文包括发病率和流行病学、病理诊断、肿瘤的分期和风险评估、局部或局限性膀胱癌的治疗、进展性和转移性膀胱癌的治疗、个性化治疗、随访和远期并发症、注释、利益冲突声明、参考文献,共10部分内容。 发病率和流行病学 2014 年版《指南》第1 部分“发病率”中增加了流行病学,简要介绍了膀胱癌的高发年龄和临床症状的特点。将2008年欧洲膀胱癌发病率数据更新为2012 年的数据。2012 年欧洲新发膀胱癌患者151297 例,年龄标准化男性膀胱癌发病率为17.7例/10万人口,女性膀胱癌发病率为3.5 例/10 万人口。2012年欧洲膀胱癌患者死亡52395例,年粗死亡率为7.1例/10万。

病理诊断 2014年版《指南》第2部分中将2011年版的“诊断”修改为“病理诊断”。两版病理分类都推荐采用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膀胱癌分类标准。鉴于1973年WHO膀胱移行细胞癌分级标准的实用性,且应用广泛,2014年版中建议可以分别采用2004 年或1973年WHO膀胱尿路上皮癌分级标准。 肿瘤的分期和风险评估 在《指南》第3部分“肿瘤的分期和风险评估”中,两版都强调要仔细完善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全血及肾功能检查、膀胱超声检查、膀胱镜检查和诊断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为了解是否有肿瘤超出膀胱或侵及邻近器官必须做双合诊检查。由于是否伴有原位癌会影响治疗方案及预后,两版都强调当尿细胞学阳性或既往诊断有原位癌时,应对膀胱镜检查时发现略带红色的的区域或有怀疑的区域进行活检或随机活检。此外,有2.5%的患者同时伴有上尿路肿瘤,故建议做上尿路CT,静脉尿路造影或逆行尿路造影检查。 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前应了解肿瘤的数量、大小。理想的病理标本应该包括肿瘤基底部和肿瘤边缘,标本中最好能包含有黏膜固有层和膀胱肌层,以利于准确的病理分期。推荐采用美国肿瘤联合委员会(AJCC)2009 年TNM分期标准。推荐对经组织学检查确认的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进行盆腔CT、胸部CT、骨扫描检查。 局部或局限性膀胱癌的治疗

膀胱癌诊疗指南

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一) 2007 一、前言 膀胱癌是我国临床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是一种直接威胁患者生存的疾病。目前对膀胱癌的诊断、治疗等诸多方面尚缺乏比较统一的标准,有必要对膀胱癌的临床诊疗行为进行规范。为了进一步统一膀胱癌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利于对膀胱癌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判定以及与各地区膀胱癌诊疗结果的比较,提高我国膀胱癌的诊断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组织有关专家组成编写组,在分会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与组织下,以国内外循证医学资料为依据,参考《吴阶平泌尿外科学》、Campbell’s Urology和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UA)、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等相关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结合国内临床实际,经过反复研讨,编写完成了中国《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便为我国不同医疗条件下泌尿外科医师选择合理的膀胱癌诊断方法与治疗手段提供相应有益的指导。 在《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编写过程中,通过PUBMED医学检索网、中华医学期刊网等对膀胱癌诊断治疗相关论文特别是近10~15年间的文献进行了检索。根据论文可信度的评价,最后《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中共引用342条文献,其中由我国学者在国内或国际学术期刊中发表的论文共41条。 二、膀胱癌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 (一)流行病学 1.发病率和死亡率世界范围内,膀胱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九位,在男性排名第六位,女性排在第十位之后[1]。在美国,膀胱癌发病率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四位,位列前列腺癌、肺癌和结肠癌之后,在女性恶性肿瘤位居第九位[2]。2002年世界膀胱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男性为10.1/10万,女性为2.5/10万,年龄标准化死亡率男性为4/10万,女性为1.1/10万。美国男性膀胱癌发病率为24.1/10万,女性为6.4/10万[10。美国癌症协会预测2006年美国膀胱癌新发病例数为61 420例(男44 690例,女16 730例),死亡病例数为13 060例(男8 990例,女4 070例)[2]。 在我国,男性膀胱癌发病率位居全身肿瘤的第八位,女性排在第十二位以后[3],发病率远低于西方国家。2002年我国膀胱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男性为3.8/10万,女性为1.4/10万[1]。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肿瘤发病率报告显示膀胱癌发病率有增高趋势[4-6]。膀胱

膀胱癌的病理报告

膀胱癌的病理报告 概述 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膀胱的上皮组织。膀胱癌根据组织学类型的不同分为不同亚型,包括乳头状膀胱癌(papillary bladder cancer)、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和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膀胱癌是男性多于女性的常见肿瘤,主要原因与吸烟、曝露于有害化学物质和长期慢性膀胱炎等因素有关。 本文档将对膀胱癌的病理报告进行详细描述,包括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其他相关特征。 病理报告详情 病例基本信息 •患者性别:男 •患者年龄:60岁 •病理号:P2******* 临床症状 •主诉:尿频、尿急、血尿 手术方式 经膀胱镜行膀胱全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 组织学类型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肿瘤呈乳头状膀胱癌,具有浸润性生长特征。 组织学分级 经过组织学分级,膀胱癌被分为不同的分级,以描述其肿瘤的恶性程度。根据肿瘤的细胞异型性、增生速度和浸润情况,膀胱癌通常分为G1、G2和G3三个级别。本例中,膀胱癌被分为G2级别。 浸润深度 经过显微镜下的观察,膀胱癌的浸润深度被判定为肌层浸润(muscle-invasive),未累及浆膜层。

淋巴结转移 经过淋巴结检查,未见淋巴结转移。 其他特征 膀胱黏膜表面粗糙,伴有颜色异常改变,可见大小不一的息肉样病变。 结论 根据膀胱癌的病理报告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膀胱癌为乳头状膀胱癌(papillary bladder cancer)。 2.肿瘤组织学分级为G2级。 3.膀胱癌浸润深度为肌层浸润(muscle-invasive),未累及浆膜层。 4.淋巴结检查未见淋巴结转移。 5.膀胱黏膜表面粗糙,伴有颜色异常改变,可见大小不一的息肉样病变。 以上是针对本例膀胱癌的病理报告的详细描述,结果显示该肿瘤属于浸润型膀 胱癌,但未见淋巴结转移。这些信息对于确定病情、制定治疗方案以及预测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膀胱癌治疗指南

膀胱癌治疗指南 疾病简介: 膀胱癌(Bladder cancer)是指膀胱内细胞的恶性过度生长。最常见的过度生长位于膀胱腔内,也就是膀胱的粘膜上皮。人体内,空腔脏器的表面通常由上皮细胞构成。例如你的脸颊内侧,胃,肠子,胆囊,也包括膀胱均是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的。每个脏器都有它自己的一类上皮细胞。膀胱的粘膜上皮细胞称作尿路上皮细胞,由它生成的癌就称作尿路上皮癌,占到了所有膀胱癌的90%-95%,是最常见的一类膀胱癌。其他不太常见的膀胱癌有鳞状细胞癌和腺癌。 疾病分类 广泛地讲,膀胱癌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原发癌和转移癌。原发性膀胱癌起源于膀胱本身,转移癌来源于其它器官,只是癌细胞扩散到了膀胱,一般通过血流、淋巴系统或者直接从邻近器官侵袭到膀胱,如前列腺、直肠、子宫颈。 原发性膀胱癌(Primary cancer of the bladder)要比转移性膀胱癌常见得多。其中最常见的是尿路上皮癌,占90%以上。膀胱癌可以有多种形态:1)乳头状的,外形看上去有的像花菜,有的像水草,有一个细蒂与膀胱壁相连;2) 扁平状的,外形看上去呈片状或条状,天鹅绒样,表面发红,没有蒂与膀胱壁相连;3)实体状的,外形看上去像疣样赘生物,块状,基地广,有一个宽蒂与膀胱壁相连。大约70%的尿路上皮癌是乳头状的,它比广基和无蒂的肿瘤有更好的预后。比较少见的膀胱癌有鳞状细胞癌、腺癌和脐尿管癌等。鳞状细胞癌大约占膀胱癌的3%-7%;在埃及,它占所有膀胱癌的75%。一种叫做血吸虫病的寄生虫感染在埃及很普遍,感染这种寄生虫后,会在膀胱内形成一种慢性刺激,数年之后,患者就容易发生鳞状细胞癌。其它能够造成膀胱内慢性刺激的情况如长期留置导尿管,也能使病人易于发生鳞状细胞癌。鳞状细胞癌不像尿路上皮癌那样淋巴结转移比较多,但是容易直接扩散,穿透膀胱到达邻近器官。鳞状细胞癌局部侵犯比较严重,而且对放化疗不敏感,因此比尿路上皮癌预后差。膀胱腺癌非常少见,大约占所有膀胱癌的2%。这种肿瘤也与慢性刺激有关,具有高度的侵袭性,预后更差。脐尿管癌是膀胱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来源与膀胱尿路上皮不同,起源于膀胱外层,并向膀胱内层侵犯。它可以转移到淋巴结、肝脏、肺和骨骼等脏器。 发病原因 膀胱癌的发病是一个多因素混合、多基因参与、多步骤形成的过程,异常基因型的积累加上外在环境的作用最终导致恶性表型的出现。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是病毒或某些化学致癌物作用于人体,使原癌基因激活成癌基因,抑癌基因失活而致癌。80%以上的膀胱癌发病与

膀胱癌诊疗指南

膀胱癌诊疗指南 简介 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的指南,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这一疾病。 诊断 膀胱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几个方面的检查:1. 尿液检查:尿液细胞学检查是最常用的初筛方法,可以检测膀胱癌细胞的存在。 2. 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是确诊膀胱癌的金标准, 可以直接观察膀胱内的肿块和病变组织,并进行活检以确定病理类型。 3. 影像学检查:如膀胱超声、CT扫描和MRI等,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大小、位置和侵犯范围。 分期与评估 膀胱癌的分期是指根据肿瘤的大小、侵犯深度和转移情况 来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常用的分期系统是TNM系统,其中 T代表肿瘤的大小和侵犯范围,N代表淋巴结转移情况,M

代表远处器官转移情况。根据分期的结果,可以进行更加精细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治疗 膀胱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方法。具体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分期、年龄、身体状况和个体差异等因素来决定。 •手术治疗:早期膀胱癌可以选择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即TURBT手术。较大的肿瘤或者侵犯肌层的肿瘤需要行部分膀胱切除术,甚至全膀胱切除术。术后还需要进行尿路重建。 •放疗: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或术后出现复发的患者,放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选择盆腔放疗或全身放疗,以达到控制肿瘤生长和减轻症状的目的。 •化疗:化疗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或药物灌注膀胱的方式进行。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环磷酰胺、紫杉醇和顺铂等,可以帮助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远处转移。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通过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进行干预,以达到抑制肿瘤

膀胱癌科普知识

膀胱癌科普知识 膀胱癌死亡率还是比较高的。早期的5年生存率在80%以上,中期的在50% 左右,晚期的不到20%。膀胱癌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常常表现为 肉眼血尿,进行膀胱镜检查可以发现病灶,患者需要进一步行ct检查,评估病 灶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的关系,以及病灶浸润的深度,根据评估决定患者治疗方案 的选择。 一、膀胱癌的典型症状 1、血尿:大部分膀胱癌患者最初的临床表现是血尿,通常无明显尿痛,血 尿可能仅出现1次或持续数天,可自行减轻或停止,往往给患者“病好了”的错觉,若干时间后可能再次发作。若并发感染,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膀胱三角区及膀胱颈部的肿瘤可梗阻膀胱出口,出现排尿困难。膀胱癌最常见的 症状是没有任何感觉的、肉眼可以看到的血尿,这是膀胱癌独特的“排尿异常信号”,几乎每个膀胱癌病人都会出现,约85%的膀胱癌病人因此而就诊。血尿又 分两种,一是肉眼血尿,二是显微血尿。肉眼血尿是指眼睛可直视的带血色的尿,显微血尿是指在显微镜下可发现尿有红细胞。膀胱癌血尿多为无痛性和间歇性, 多数是全程血尿,少数是终末血尿,伴尿频、尿急的血尿则较少见。 2、膀胱刺激:早期膀胱癌产生尿路刺激的相对较少。如果膀胱癌还合并有 感染,或肿瘤病发于膀胱三角区,就会导致尿路刺激体征,同时,患者会产生尿频、尿急、尿痛,尿意不尽等膀胱刺激体征,就表明可能已经患上了膀胱原位癌。 3、排尿困难:膀胱癌的本质是位于膀胱的恶性肿瘤。当膀胱出现恶性肿瘤时,随着恶性肿瘤的生长和繁殖,肿瘤体积会越来越大,从而使膀胱局部受到明 显的压迫,此时排尿就会有明显的压迫感,就会出现排尿困难的症状。如果出现 了排尿困难的症状,那么一定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只有有效地控制了膀胱癌的 病情,才能够改善排尿困难的症状。

2021NCCN膀胱癌解读

2021NCCN膀胱癌解读 2021V.2版NCCN膀胱癌指南更新解读 2021年2月9日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膀胱癌专家组依据膀胱癌临床讨论的最新进展对《膀胱癌临床实践指南》V.1.2021版进行了修订,推出NCCN 《膀胱癌临床实践指南》V.2.2021版。与V.1.2021版相比,V.2.2021版在争论部分中将V.1.2021版中的2021年膀胱癌流行病学资料更新成2021年膀胱癌流行病学资料,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在诊治原则上并没有明确更新内容。 虽然只有25%新发膀胱癌病例属于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但其中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没有手术机会。即使有机会接受全膀胱切除术,仍有50%的患者最终会发生复发转移。因此,全身性化疗在膀胱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中特别重要。本文仅对《膀胱癌临床实践指南》V.2.2021版(以下简称《指南》)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全身化疗、新帮助化疗和帮助化疗的治疗原则进行解读,供大家临床应用时参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杜春霞马建辉万金万 转移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全身化疗 一线化疗方案:推举含铂方案 2021 V2版《指南》中推举的一线方案没有变动,含铂方案仍旧是主要的推举方案,包括GC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和MVAC(丝裂霉素+长春花碱+多柔比星+顺铂)方案。GC方案与MVAC方案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随机对比Ⅲ期临床讨论的长期随访结果显示,GC方案与MVAC方案疗效相当,两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7.7个月和8.3个月,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0个月和15.2个月,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8%和1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3.0%和15.3%,均无显著差异。GC方案与MVAC方案都是1类推举,但GC方案毒副反应较轻,耐受性更好,因此对于绝大多数患者是更好的选择。这一讨论结果也进一步巩固了GC作为一线标准方案的地位。 紫杉类药物也是对膀胱癌特别有效的一类药物,已经在众多讨论中得到验证,但目前尚缺乏大型的Ⅲ期临床讨论阳性结果的证明。仅有的一项大型Ⅲ期讨论结果显示,DC方案(多西他赛+顺铂)疗效不如MVAC方案,有效率分别为37.4%和54.2%(P=0.017),至治疗进展时间分别为6.1个月和9.4个月(P=0.003),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3个月和14.2个月(P=0.026)。因此,紫杉类药物目前还未能被推举用于膀胱癌的一线化疗。 三药方案(吉西他滨+紫杉醇+顺铂)也并未证明优于双药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因此不被推举用于一线化疗。 当然,详细选择哪一方案还要依据患者的实际状况,如一般状况、肝肾功能以及有无合并症。对于肾功能良好的患者,并不推举用肾毒性较小的卡铂取代顺铂。但假如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不足60 ml/min,则卡铂联合紫杉醇或者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的双药方案都是不错的替代选择。 二线化疗方案:尚无标准方案 目前膀胱癌患者在一线化疗进展后,还没有标准的二线化疗方案,因此2021 V2版《指南》力推参与新药临床讨论。对膀胱癌有效的单药包括博来霉素、铂类(顺铂、卡铂)、紫杉类(紫杉醇、多西他赛)、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吉西他滨、培美曲塞、氟脲嘧啶、长春酰胺和甲氨蝶呤。可以在这些药物中选择一线化疗未使用过的药物进行二线治疗。

最新原发性膀胱癌诊疗指南2023(最全版)

最新原发性膀胱癌诊疗指南2023(最全版) 1. 引言 该指南旨在提供最新的原发性膀胱癌诊疗建议,帮助医生和患 者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2. 诊断 2.1. 病史和体格检查:医生应仔细收集患者的病史信息,并进 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2.2. 影像学检查:包括CT扫描、MRI、超声波和膀胱镜检查,以评估膀胱癌的位置和扩散情况。 2.3. 组织学检查:经膀胱镜检查获取膀胱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 检查,确定癌症的类型和分级。 3. 分期和分级 根据肿瘤的扩散情况和深度,将膀胱癌分为不同的分期和分级,以指导治疗选择和预后评估。 4. 治疗

4.1. 手术治疗:包括经尿道切除、部分膀胱切除和全膀胱切除等不同程度的手术,根据病情和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选择。 4.2. 化疗:通过使用抗癌药物杀灭癌细胞来治疗膀胱癌,常与手术治疗结合使用。 4.3. 放疗:使用放射线照射膀胱癌细胞,有时可作为辅助治疗或术后辅助治疗。 4.4. 靶向治疗:通过针对膀胱癌细胞中特定的分子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5. 随访 对于已经接受治疗的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监测疾病复发和转移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结论 根据最新的原发性膀胱癌诊疗指南2023,医生和患者应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最适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Smith A, et al. 最新原发性膀胱癌诊疗指南2023. 中国医学杂志. 2023;100(1):1-10. 2. Johnson B,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Bladder Cancer. Journal of Oncology. 2023;45(2):123-135. 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Bladder Cancer Treatment Guidelines.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

膀胱癌基本知识(科普版)

膀胱癌基本知识(科普版) 膀胱肿瘤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膀胱肿瘤绝大多数为上皮性肿瘤。膀胱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中老年人;青少年和20岁以内的成年人患膀胱癌多为分化较好的浅表性肿瘤,预后较好。 一、膀胱癌的病因 1.吸烟 ●∙吸烟系目前最为肯定的膀胱癌致病危险因素 ●∙约30-50% 的膀胱癌由吸烟引起 ●∙吸烟可使膀胱癌危险率增加2-4倍 ●∙发病风险与吸烟的数量、时间以及吸烟时吸入的深度有关。戒烟后发病风险可下降。2.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 ●∙约20%的膀胱癌由职业因素引起 ●∙苯胺、联苯胺、氨基联苯、双氨基联苯、二氯联苯胺等为致癌物质。 ●∙增加患膀胱癌危险性的职业有:染料工业、橡胶、制革、油漆、印刷、钻探、煤矿、 干洗、理发、牙医等。 3.咖啡 某些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饮用咖啡可增加膀胱癌的发病率,但若同时考虑到吸烟、人工甜味剂等因素,并无明确证据表明咖啡可促进膀胱癌的发生。 4.镇痛药物 非那西丁是苯胺的衍生物,长期大量应用非那西丁类镇痛药可增加尿路上皮癌的发生率,发生膀胱癌的潜伏期比肾盂癌长,可长达25年。其他类型的镇痛药与膀胱癌的发生无明确关系。 5.人工甜味剂 在啮齿类动物实验中发现,大剂量的人工甜味剂,包括邻磺酸苯甲酰亚胺(糖精)和环己烷氨基磺酸盐,为膀胱致癌物质。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食用人工甜味剂并不明显增加膀胱癌的发生率,目前认为,不吸烟的女性和大量吸烟的男性食用人工甜味剂可使膀胱癌的发生率有所增加。 6.慢性膀胱炎和其他感染

留置导尿管或结石引起的慢性膀胱炎可增加膀胱鳞癌的发病率,因截瘫而长期留置导尿管的人群中膀胱癌的发生率为2-10%,其中80%为鳞状细胞癌。血吸虫病流行地区膀胱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率很高,移行细胞癌的发生率也升高。膀胱内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膀胱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 7.盆腔放疗 子宫颈癌的病人接受盆腔放射治疗,发生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风险增加,而且在诊断时多为高分期且有局部浸润。 8.环磷酰胺 接受环磷酰胺治疗的病人膀胱癌的发生率可增加9倍,诊断时多发生膀胱肌肉浸润。目前认为环磷酰胺在尿路的代谢产物:丙烯醛,与出血性膀胱炎和膀胱癌的发生有关。环磷酰胺引起的膀胱癌潜伏期为6-13年。 二、膀胱癌的临床表现 1.血尿 ●∙血尿特别是间歇性无痛肉眼血尿为膀胱肿瘤最常见的病状 ●∙对于中老年人出现原因不明的血尿就应当膀胱镜检以除外膀胱癌。 ●∙血尿程度依出血量多少,表现为洗肉水样、伴有不规则或片状血块,甚至大量血块 充满膀胱。血尿出现的时间和程度与肿瘤细胞分化、分期、大小、数目、形态并不一致,出血严重或反复出血者可发生失血性贫血。 2.膀胱刺激症状 ●∙膀胱刺激症状,即尿频、尿急、尿痛,为膀胱癌的第二个常见病状 ●∙凡有膀胱刺激症状或排出过“腐肉”的膀胱癌,多属晚期或浸润性,预后不良。3.其他表现 ●∙膀胱颈部或累及前列腺的癌肿、颈部附近带蒂癌肿及大块坏死脱落的癌组织,均可 阻塞颈口而出现尿潴留。 ●∙癌肿累及输尿管口,则可出现肾区胀痛、肾输尿管积水、感染、肾功能损害。 ●∙膀胱肿瘤晚期病人可出现下腹部肿块,肾功能不全,消瘦、严重贫血等恶液质表现。 ●∙发生转移则可出现转移部位的相应症状,常发生的转移部位为骨、肝、肺。 [膀胱癌诊断分析] ●∙膀胱癌的主要症状为血尿,凡40岁以上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者都应想到膀胱癌的可 能。镜下血尿或无血尿有尿路刺激症状者应进行全面而深入地检查。

恶性肿瘤——膀胱癌

恶性肿瘤——膀胱癌 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主要病因包括吸烟、接触 致癌物质、慢性感染等。其典型症状为无痛性血尿,还可能伴有尿频、尿急、尿 痛等症状。诊断方法包括尿液检查、超声检查、膀胱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膀 胱癌分为不同的临床分期与组织学分型,治疗方法因患者情况而异,可包括药物 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及放疗。预防膀胱癌的关键措施是戒烟、限酒、避免 接触致癌物质以及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一、膀胱癌概述 膀胱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膀胱的黏膜上皮细胞。膀胱是人体的一个储 存尿液的器官,当膀胱的细胞发生恶性变化时,就会形成膀胱癌。 膀胱癌在世界范围内都比较常见,是泌尿系统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根据流 行病学研究,膀胱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中国,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常见类型,尤其是男性患者更为常见。吸烟 是导致膀胱癌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患膀胱癌的风险比非吸烟者高出3-4倍。长期暴露于一些化学物质,如苯胺、苯酚、二氧化氮、三氧化硫等化学物质,是 导致膀胱癌的危险因素。长期慢性膀胱炎可能会导致膀胱黏膜发生病变,增加膀 胱癌的发病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膀胱癌的发病率也会增加。男性患膀胱癌的 比例要高于女性。饮食习惯对膀胱癌的发病风险也有一定影响,如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蔬菜水果等营养因素都可能增加膀胱癌的风险。膀胱癌也与一些遗传基因突 变相关,有些家族中患有膀胱癌的人,其亲属患膀胱癌的风险也会增加。 二、膀胱癌的临床表现与症状 膀胱癌最常见的症状是无痛性血尿,尤其是在排尿结束后出现的血尿。血尿 量可以轻微到大量不等,有时也伴有血块。膀胱癌患者还会出现尿频、尿急、尿 痛等尿路感染的症状,这些症状也可能与其他泌尿系统疾病有关,因此需要进一 步检查和确诊。膀胱癌患者可能会出现腰痛或腹部不适等症状,这是由于肿瘤压

10第十章膀胱癌

10第十章膀胱癌 第十章膀胱癌 膀胱癌(carcinoma of bIadder)是指发生于膀胱上皮组织和间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发达国家发病率较高,在欧美一些国家膀胱癌居恶性肿瘤第二位,在美国占第四位。我国1990年天津市一组资料统计,膀胱癌占同期泌尿科住院人数的14%,占同期男性泌尿生殖系肿瘤的65%。本病发病年龄为16~84岁,多数在5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4:1。本病可发生于膀胱的任何部位,多数在膀胱三角区,其他部位次之,有时肿瘤可侵犯整个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发病率较高,约占90%以上,腺癌、鳞癌、末分化癌少见。膀胱癌以淋巴转移和局部扩散为主,晚期可出现血行播散。自然生存期、大约为16—20个月。临床症状常反复出现无痛性血尿,或尿频、尿急、尿灼热疼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晚期可见排尿困难等。 中医古籍中没有膀胱癌病名的记载,一般认为属祖国医学“溺血”、“血淋”等病的范畴。 [病因病理] (一)西医病因病理 1.病因膀胱癌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比较公认的有: (1) 长期接触芳香类物质,如染料、皮革、橡胶、油漆等。接触时间及剂量与发病危险性成正比。有害物质通过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人体,其代谢物自尿中排出体外,如作用于膀胱上皮则引起肿瘤,尿液在膀胱内停留的时间越长,发病率就越高。这些代谢物被称作邻羟氨基酚物质,一般认为芳香胺类物质转变为邻羟氨基酚才有致癌作用。 (2) 体内色氨酸代谢异常,如吸烟可阻断色氨酸的正常代谢,致使尿液中出现代谢产物堆积并作用于膀胱而致癌。因此,吸烟可增加膀胱癌的发病率。有报道日吸烟2包以上并深吸者比不吸烟者患膀胱癌的机会高7倍。 (3) 膀胱黏膜长期受到刺激,如慢性膀胱炎、膀胱结石等均可诱发

膀胱癌的小结

膀胱癌的小结 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该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被忽视,一般在晚期才能被发现,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膀胱癌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吸烟、长期慢性膀胱炎、家族遗传因素等。吸烟是膀胱癌的最主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致癌物质可以通过尿液排出,直接接触膀胱,增加患癌的风险。长期慢性膀胱炎导致膀胱黏膜长期受损,增加癌变的可能性。此外,如果有家族中有膀胱癌的病例,个体的患病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膀胱癌的症状主要包括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血尿是最常见的症状,而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则是由于膀胱肿瘤压迫尿道造成的。在疾病晚期,还可能出现腹胀、乏力、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 膀胱癌的诊断主要通过尿液常规检查、膀胱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尿液常规检查可以发现尿液中的癌细胞或其他异常细胞,但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故该方法的阳性率较低。膀胱镜检查是目前最直接、最敏感的检查方法,可以通过检查膀胱内部的情况来确定是否患有膀胱癌。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膀胱癌的金标准,通过取得肿瘤组织进行镜检和组织学分析,可以确定肿瘤的类型和恶性程度。 对于膀胱癌的治疗,一般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手术切除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的病变程度和患者的身体状况,可以选择经尿道切除肿瘤、膀胱切除或膀胱部分切除等

方法。放疗主要用于术后辅助治疗,可以杀死手术后残留的癌细胞,减少复发风险。化疗则是通过用药物治疗消灭或控制膀胱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选择哪种治疗方式主要依赖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变程度。 预防是膀胱癌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避免吸烟、保持膀胱健康、合理饮食等。禁止吸烟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已经吸烟的人要尽早戒烟。保持膀胱健康包括多喝水、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治疗膀胱炎等,可以减少患癌的风险。此外,合理饮食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多吃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可以降低患癌的风险。 总之,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被忽视。吸烟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避免吸烟和保持膀胱健康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非常重要。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应尽快就医,接受专业诊治。

膀胱癌诊治要点

膀胱癌诊治要点 膀胱癌是一种较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其诊治要点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要点,希望能给 大家带来指导意义。 1.早期诊断:膀胱癌早期症状常常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 定期进行尿液检查和尿细胞学检查非常重要。如果发现有血尿、尿频、尿急等异常症状,应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2.影像学检查:膀胱超声、CT扫描和MRI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浸润程度,为治 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3.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是确诊膀胱癌的“金标准”,也是评 估肿瘤的浸润深度和分级的重要手段。医生通过膀胱镜将光纤导入膀胱,观察和采集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4.病理学分级:膀胱癌的病理学分级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危险程 度和预后。常见的分级方法有WHO分级和TNM分期系统。根据分级结果,医生可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5.手术治疗:对早期膀胱癌来说,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根 据肿瘤的位置和浸润程度,可以选择经尿道切除、局部切除或全膀胱 切除。手术后可能需要进行术后辅助治疗,如放疗或化疗。

6.非手术治疗: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如晚期膀胱癌患者或伴有 严重合并症的患者,可以考虑放疗、化疗或靶向治疗。这些治疗方法 可以缓解症状、控制肿瘤进展,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7.随访和复发监测:膀胱癌患者在治疗后需要进行定期随访和复 发监测。这包括定期尿液检查、膀胱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通过及时 监测,可以及早发现和处理复发或转移病变,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总之,膀胱癌的诊治要点涉及早期诊断、影像学检查、膀胱镜检查、病理学分级、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和随访复发监测等方面。通 过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并为 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同时,加强预防意识、定期检查也 至关重要,对于高危人群,应及早就医,及时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以提高治愈率和远期生存率。

病理分析:膀胱肿瘤

病例36 膀胱肿瘤 兰*,男,44岁。主诉:间断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1月余。 现病史:患者自诉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程肉眼血尿1次,当时无尿频、尿急,有尿痛及腰腹部疼痛,患者未重视,随后血尿未再现。1周前患者再次出现全程肉眼鲜红血尿,尿中带血块。遂就诊于我院。 既往史:1.1985年行阑尾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2.高血压病史2年,最高为150/100mmHg,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偶测血压在140/90mmHg左右;既往无心脏病、糖尿病、传染病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无外伤史,有吸烟史20年,偶尔饮酒。 阳性体征:无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7.67*10~9/L;RBC:3.50*10~12/L;HGB:89g/L;NE%:0.69;PLT:267*10~9/L;尿常规:NIT:阴性;BACT:2.7/ul;RBC-M:309.3/HPF;WBC-M:0.1/HPF;尿核基质蛋白NMP22(肿瘤相关抗原)测定阳性;B超提示:膀胱右后壁高回声,膀胱Ca;增强CTU提示:膀胱右后壁不均匀增厚并肿物形成,增强明显强化,考虑膀胱Ca,右侧输尿管壁内段受侵以上输尿管及肾盂轻度积水;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提示:(尿涂片)3次查见可疑癌细胞;膀胱镜活检术提示: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部分区域为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 护理查体:T36.6℃ P84次/分 R20次/分 BP145/92mmHg患者神清,精神欠佳,皮肤完整无破损,听诊律齐,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及,肠鸣音正常。双肾区无叩痛,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神经系统未及异常,双下肢不肿。 诊断: 1、膀胱肿瘤 2、高血压 处理措施(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膀胱冲洗、止血、输血、补液、口服降压药; 2、解除膀胱痉挛(必要时):热敷小腹区、6-542、消炎痛栓; 3、择期行TURBT术; 4、术后药物治疗:卡介苗膀胱灌注; 护理诊断:

腺性膀胱炎和膀胱癌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和CT影像学区分表现及鉴别诊断

腺性膀胱炎和膀胱癌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和影像表现、CT影像学区 分及鉴别诊断 腺性膀胱炎 1、病因 腺性膀胱炎是由一种膀胱粘膜增生性疾病,临床上较少见。 移行上皮化生学说:在结石、感染、梗阻、泌尿系置管、肿瘤等因素的慢性刺激下,粘膜上皮增生形成上皮芽,跟着上皮芽的移行细胞向下增生,达到粘膜固有层而形成移行上皮巢(即von Brunn细胞巢)。 2、病理 von Brunn细胞巢:移行上皮收到各种慢性刺激时向粘膜下呈花蕾状生长进而被周围的结缔组织包绕分割,与移行上皮分离而形成的巢状结构。 Brunn巢常见于膀胱三角区,发生率可以高达85-95%。 von Brunn细胞巢突入基底膜,其中心细胞分化→囊性膀胱炎;囊壁表层细胞再化生为柱状上皮并产生分泌,形成了真正的腺体→腺性膀胱炎→腺癌。 囊性膀胱炎和腺性膀胱炎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过程。 3、临床表现 无特征性:尿频、尿急、尿痛;排尿时尿道不适;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并发膀胱结石。 抗感染后尿中白细胞消失,但镜下血尿及尿频仍持续存在的患者,应考虑腺性膀胱炎。

4、临床分型 膀胱镜检分型:乳头状瘤样型、滤泡样或绒毛样水肿型、慢性炎症型、粘膜无显著改变型。 影像分型:草坪状增厚型、弥漫增厚型、结节隆起型、混合型。 5、影像表现 好发部位:膀胱三角区、颈部、输尿管开口。 隆起性病变(宽基底、病灶边缘光滑)或膀胱壁增厚;增强后轻度强化,与周围正常膀胱壁密度相似;膀胱外壁光滑,可伴输尿管壁受累增厚;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等特点。 腺性膀胱炎的影像特点有:宽基底、轻度强化、病灶边缘光滑、膀胱外壁光滑、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等特点。 膀胱癌 1、病因病理。膀胱癌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比较公认的有以下几点: (1)长期接触芳香族类物质的工种,如染料、皮革、橡胶、油漆工等。 (2)吸烟也是一种增加膀胱肿瘤发生率的原因。 (3)体内色氨酸代谢异常。色氨酸的异常代谢产物可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如3-羟-2-氨基苯乙酮、3-羟基-邻-氨基苯甲酸,能直接影像到细胞的RNA和DNA的合成。这些代谢产物经过肝脏排泄人膀胱,由p葡萄糖醛酸甙酶作用后,具有致癌作用。 (4)膀胱黏膜局部长期受刺激,膀胱壁长期慢性的局部刺激,如长期慢性感染、膀胱结石的长期刺激以及尿路梗阻,均可能是诱发癌肿的因素。而腺性膀胱炎、黏膜白斑被认为是癌前期病变,可诱致

膀胱炎性及肿瘤样病变

膀胱炎性及肿瘤样病变:影像与病理对照 -radiographics 2006; 26:1847–1868 大多数膀胱肿块为上皮源性肿瘤,但一些非肿瘤病变可导致膀胱壁局限性增厚或弥漫性膀胱壁增厚,类似膀胱恶性肿瘤。这些病变中的一些临床罕见,了解较少,例如表面溃疡、不断出血息肉样肿块的膀胱炎性假瘤。这些病变可较大,且累及膀胱外组织。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位于粘膜下,mr表现为具有特征性的点状出血灶及反应性纤维化。肾源性腺瘤、软斑症影像无特异性,后者病理图片上可见典型的m-g小体。多种类型膀胱炎(囊性膀胱炎、腺样膀胱炎、嗜酸细胞性膀胱炎)诊断均依靠病理。结核以及血吸虫感染可致膀胱壁非特异性增厚,感染急性期可出现溃疡,对于自身免疫缺陷或者来自该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或地区的患者应考虑到此病的可能。化学性及放射性膀胱炎的诊断必须结合临床,影像检查仅为确定病变的严重程度以及发现并发症。crohn病以及憩室炎等外部感染性疾病可伴有与膀胱相通的瘘道以及局部膀胱壁的异常,膀胱外病变的存在使得对本病的诊断相对较容易。最后,起源于前列腺或输尿管远端的病变可致膀胱内充盈缺损,易与膀胱内肿块混淆。 简介 膀胱的病理改变包括膀胱壁的局限性肿块或弥漫性增厚,局限性肿块可为肿瘤、亦可由先天性、感染性、传染性病变发展而来。这些病变临床、大体病理及影像检查部分可重叠,鉴于此,组织学评价是必需的。这其中的部分病变(例如:炎性假瘤、子宫内膜异位症、crohn 病、输尿管囊肿等)具有较特异性影像表现,影像医师应首先考虑到该病的可能。 弥漫性膀胱壁增厚可由多种非肿瘤性病变发展而来,主要有:细菌及腺病毒的传染、血吸虫病、结核、包括囊性膀胱炎、腺样膀胱炎、嗜酸细胞性膀胱炎等感染性病变、化疗(尤其是应用环磷酰胺)及放疗后。尽管这些疾病的影像学特异性较低,仍不失诊断价值。 不同病变累及膀胱壁的不同部分,有必要熟悉膀胱壁的各层结构。膀胱壁由四层结构组成,最内层为尿路上皮,包括3~7层扁平细胞,膀胱充盈时,这些细胞由立方形变为扁平形,因此,称之为移行上皮。粘膜下层为固有层,富含血管。固有层以下为第三层,由成束的逼尿肌构成,逼尿肌为由纵横交错的平滑肌构成,最内及最外层肌纤维的走向通常为纵向,但是,各层之间通常分界不清。逼尿肌的纤维与前方的前列腺包膜或阴道与骨盆肌肉合并。外膜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仅膀胱顶部为由腹膜形成的浆膜。膀胱位于腹膜外,周围有盆腔脂肪包绕。 这里,我们将回顾性分析导致膀胱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的一系列非肿瘤性病变(包括炎症、先天性及传染性疾病)。本文将阐述其临床、病理以及影像学表现,且重点为影像病理对照分析。急性细菌性膀胱炎将不在讨论之列。 炎性假瘤(假肉瘤性纤维黏液样瘤) 炎性假瘤为肌纤维梭形细胞及含有黏液基质的炎性细胞的非肿瘤性增生,肿块表面可见溃疡及出血点,伴有血尿及膀胱排空刺激症状,还有一些病人表现为发烧、缺铁性贫血等。该病常累及成年人,15至74岁均可发病,平均年龄为38岁。还可见于儿童,且见一例婴儿患

膀胱癌

膀胱癌 [单项选择题] 1、导致膀胱肿瘤的危险因素是() A.吸烟 B.膀胱慢性感染 C.长期接触联苯胺 D.上述都是 E.上述都不是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2、膀胱内药物灌注,目前认为效果最好的是() A.塞替派 B.丝裂霉素 C.阿霉素 D.卡介苗 E.羟喜树碱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3、以下各项检查对确定膀胱肿瘤最可靠() A.CT B.B型超声 C.膀胱镜检查+活检 D.膀胱双合诊 E.尿细胞学检查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4、膀胱癌最常见的症状是() A.无痛性肉眼血尿 B.尿频、尿急、尿痛 C.排尿困难 D.尿潴留 E.下腹包块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无痛性肉眼血尿为泌尿系肿瘤的特点,多见于膀胱肿瘤。 [单项选择题] 5、凡保留膀胱的膀胱癌手术后患者,均需严密随诊,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 A.CT B.B超 C.IVP D.尿常规 E.定期膀胱镜检查 参考答案:E 参考解析:因膀胱镜更直接、更准确,所以多采用。 [单项选择题] 6、男,58岁,无痛性肉眼血尿8个月,膀胱镜检查提示膀胱三角区右3cm团块。双合诊检查:肿物坚硬,诊断为膀胱浸润性癌。病人一般情况良好,最佳的治疗方案是() A.回肠膀胱术 B.膀胱全部切除及回肠膀胱术 C.膀胱部分切除术 D.膀胱全部切除及输尿管皮肤造口术 E.放射治疗后行膀胱全部切除及回肠膀胱术 参考答案:E 参考解析:按膀胱肿瘤的治疗原则,生长在膀胱三角区的浸润性癌,应行膀胱全部切除及回肠膀胱术,术前放射治疗可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单项选择题] 7、膀胱移行细胞癌,直径2cm,有蒂。经膀胱镜肿瘤电切术后进一步治疗应首选() A.静脉化疗 B.局部放疗 C.膀胱内灌注 D.髂内动脉灌注化疗 E.中药治疗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非肌层侵润性膀胱肿瘤行肿瘤电切后应行膀胱序灌治疗。 [单项选择题] 8、无浸润膀胱原位癌的病变() A.限于固有层 B.限于膀胱黏膜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