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2021版)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2021版)

医院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2021版)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肿瘤药物合理使用,依据《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国卫医函〔2020〕487号)等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定义抗肿瘤药物是指通过细胞杀伤、免疫调控、内分泌调节等途径,在细胞、分子水平进行作用,达到抑制肿瘤生长或消除肿瘤的药物,一般包括化学治疗药物、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免疫治疗药物、内分泌治疗药物等。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一)医院主要负责人是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科室主要负责人是本科室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肿瘤药物管理工作组,由医务、药学、临床科室、医学影像、病理、护理、检验、信息管理、质控等部门负责人或具有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组成,共同管理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医务部、药学部门共同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主要职责:1.贯彻执行抗肿瘤药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订医院抗肿瘤药物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2.审议医院抗肿瘤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制订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性文件,并组织实施;3.对医院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上报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4.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肿瘤药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培训,组织对患者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物的宣传教育。

5.涉及抗肿瘤药物管理的其他工作。

(二)医院在开展肿瘤多学科诊疗中,应当将肿瘤科、药学、病理、影像、检验等相关专业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落实抗肿瘤药物管理要求,保障合理用药,提高肿瘤综合管理水平。

(三)医院将加强药学人员配备,培养临床药师,参与患者抗肿瘤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与调整,开展抗肿瘤药物处方和用药医嘱的审核与干预,提供药学监护与用药教育等(四)医院将加强涉及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学科建设,建立专业人才培养和考核制度,充分发挥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在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及分级管理办法(试行)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及分级管理办法(试行)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及分级管理办法(试行)为保证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物,促进我院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加强管理,根据卫生部医政司《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的有关规定,结合有关用药管理规定和我院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肿瘤药物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重要手段,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由于部分抗肿瘤药物有明显毒副作用,可给人体造成伤害,对抗肿瘤药物的应用要谨慎合理,需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权衡利弊,最大获益力求患者从抗癌治疗中最大获益,是使用抗肿瘤药物的根本目的。

用药前应充分掌握患者病情,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权衡患者对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接受能力、对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的耐受力和经济承受力,尽量规避风险,客观评估疗效。

即使毒副作用不危及生命,并能被患者接受,也要避免所谓“无效但安全”的不当用药行为。

2、目的明确,治疗有序抗肿瘤药物治疗是肿瘤整体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应针对患者肿瘤临床分期和身体耐受情况,进行有序治疗,并明确每个阶段的治疗目标。

3、医患沟通,知情同意用药前务必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说明治疗目的、疗效、给药方法以及可能引起的毒副作用等,医患双方尽量达成共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4、治疗适度,规范合理抗肿瘤药物治疗应行之有据,规范合理,依据业内公认的临床诊疗指南、规范或专家共识实施治疗,确保药物适量、疗程足够,不宜随意更改,避免治疗过度或治疗不足。

药物疗效相近时,治疗应舍繁求简,讲求效益,切忌重复用药。

5、熟知病情,因人而异应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种族以及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耐受性、分子生物学特征、既往治疗情况、个人治疗意愿、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制定个体化的抗肿瘤药物治疗方案,并随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特殊年龄(新生儿、儿童、老年)及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患者和有重要基础疾病的患者需使用抗肿瘤药物时,应充分考虑上述人群的特殊性,从严掌握适应证,制定合理可行的治疗方案。

抗肿瘤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办法

抗肿瘤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办法

******医院抗肿瘤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办法总则一、为保证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物,尽量规避风险,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规范我院肿瘤药物的临床使用,根据卫生部《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本管理办法所指的抗肿瘤药是指在肿瘤治疗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控制肿瘤的药物,包括:细胞毒性药物、激素类药物、肿瘤分子靶向和生物治疗药物等,不包括各种肿瘤治疗辅助药物如造血生长因子、止吐剂和镇痛剂等.三、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抗肿瘤药物管理工作组,依法依规对医院抗肿瘤药物管理工作实施统筹、监督和管理。

(一)****人民医院抗肿瘤药物管理工作组人员名单(见附件1) (二)主要工作职责1、负责全院抗肿瘤药物品种的遴选及新购入抗肿瘤药物的审批;2、定期对抗肿瘤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对不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物的情况提出纠正与改进意见;3、组织有关抗肿瘤药物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4、组织开展我院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工作。

抗肿瘤药物临床使用原则四、用药前应充分掌握患者病情,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权衡患者对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接受能力、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的耐受力和经济承受力,尽量规避风险,客观评估疗效。

五、应针对患者肿瘤临床分期和身体耐受情况,进行有序治疗,并明确每个阶段的治疗目标.六、用药前务必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说明治疗目的、疗效、给药方法以及可能引起的毒副作用等,医患双方尽量达成共识,并签署《****人民医院化疗知情同意书》。

(见附件2)七、抗肿瘤药物治疗应行之有据,规范合理,依据业内公认的临床诊疗指南、规范或专家共识实施治疗,确保药物适量、疗程足够,切忌重复用药.八、应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种族以及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耐受性、分子生物学特征、既往治疗情况、个人治疗意愿、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制定个体化的抗肿瘤药物治疗方案,并随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抗肿瘤药物,是指用于治疗肿瘤的化学药品、生物制品和中药饮片等。

第三条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根据安全性、可及性、经济性等因素,将抗肿瘤药物分为限制使用级和普通使用级。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明确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组织机构、职责分工、操作规程、监管措施等。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负责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全面管理。

第六条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应当由医务部门、药学部门、临床科室、医学伦理部门等组成,形成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机制。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确保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有效实施。

第三章抗肿瘤药物的遴选和采购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临床需求、药物安全性、经济性等因素,合理选择抗肿瘤药物。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抗肿瘤药物采购制度,确保抗肿瘤药物的质量和供应。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优先选择国家医保目录、谈判品种等抗肿瘤药物,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采购。

第四章抗肿瘤药物的储存和配送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抗肿瘤药物的特性,合理设置储存和配送设施,确保抗肿瘤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二条抗肿瘤药物应当分区存放,特殊管理药物、一般管理药物、临床试验用药物应当分别存放,不得混淆。

第十三条抗肿瘤药物的储存条件应当符合药品说明书要求,并每日进行清点,做到账物相符。

第五章抗肿瘤药物的处方和调配第十四条抗肿瘤药物处方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医师开具,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临床诊疗指南。

第十五条抗肿瘤药物的调配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药师进行,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

第六章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和评价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遵循诊疗规范、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路径和药品说明书等,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物。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赣州市肿瘤医院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总则一、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肿瘤药物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重要手段,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鉴于部分抗肿瘤药物有明显毒副作用,可给人体造成伤害,对抗肿瘤药物的应用要谨慎合理。

根据卫生部《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特制订本办法。

二、本管理办法所指的抗肿瘤药物是指在肿瘤治疗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控制肿瘤的药物,包括:细胞毒性药物、激素类药物、分子靶向和抗肿瘤中成药等药物。

三、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抗肿瘤药物管理工作组,依法依规对医院抗肿瘤药物管理工作实施统筹、监督。

(一)主要工作职责1、定期对抗肿瘤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对不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物的情况提出纠正与改进意见;2、组织有关抗肿瘤药物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3、组织开展我院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工作。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一)权衡利弊,最大获益力求患者从抗肿瘤治疗中最大获益,是使用抗肿瘤药物的根本目的。

用药前应充分掌握患者病情,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权衡患者对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接受能力、对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的耐受力和经济承受力,尽量规避风险,客观评估疗效。

即使毒副作用不危及生命,并能被患者接受,也要避免所谓“无效但安全”的不当用药行为。

(二)目的明确,治疗有序抗肿瘤药物治疗是肿瘤整体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应针对患者肿瘤临床分期和身体耐受情况,进行有序治疗,并明确每个阶段的治疗目标。

(三)医患沟通,知情同意用药前务必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说明治疗目的、疗效、给药方法以及可能引起的毒副作用等,医患双方尽量达成共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治疗适度,规范合理抗肿瘤药物治疗应行之有据,规范合理,依据业内公认的临床诊疗指南、规范或专家共识实施治疗,确保药物适量、疗程足够,不宜随意更改,避免治疗过度或治疗不足。

药物疗效相近时,治疗应舍繁求简,讲求效益,切忌重复用药。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和分级管理制度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和分级管理制度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和分级管理制度一、背景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抗肿瘤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

随着抗肿瘤药物的不断发展,如何合理、有效地应用这些药物,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已成为临床医生和药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此,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和分级管理制度,以规范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二、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1. 病理组织学确诊:抗肿瘤药物的应用需基于病理组织学确诊的恶性肿瘤。

单纯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结果得出临床诊断的肿瘤患者,没有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指征。

但是,对于某些难以获取病理诊断的肿瘤,如胰腺癌,其确诊可参照国家相关指南或规范执行。

2. 靶点检测:针对分子异常特征的靶向药物,需在靶点检测后方可使用。

根据是否需要做靶点检测,可以将常用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分为两大类。

靶点检测有助于筛选出对药物敏感的患者,提高治疗效果。

3. 适应证用药: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应严格遵循适应证。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给药方案。

4. 患者治疗价值: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应体现患者治疗价值。

对于预期疗效不佳、不良反应严重的药物,应慎重选择。

5. 特殊情况下的药物合理使用:在特殊情况下,如患者不能耐受常规治疗、疾病进展迅速等,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方案。

6. 重视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较多,医生和药师应密切关注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三、抗肿瘤药物分级管理制度1. 分级管理原则: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分为普通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

普通使用级抗肿瘤药物可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生开具处方;限制使用级抗肿瘤药物需经过多学科团队评估,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生开具处方。

2. 医疗机构抗肿瘤药物供应目录:医疗机构应根据本指导原则要求,确定抗肿瘤药物供应目录的品种、品规数量。

医院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

医院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

医院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抗肿瘤药物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规范其临床应用,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的医疗质量和用药安全,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及《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医院实际,制订本管理制度,管理重点为细胞毒类和靶向治疗药物。

一、临床应用基本原则1权衡利弊,最大获益。

用药前须根据病情严格风险评估,权衡患者对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接受经济能力,评估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的耐受力。

2.目的明确,治疗有序。

应针对患者肿瘤临床分期和身体耐受情况,进行有序治疗,并明确每个阶段的治疗目标。

3.医患沟通,知情同意。

用药前务必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说明治疗目的、疗效、给药方法以及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等,签署知情同意书,病历中应有相应记录。

4.治疗适度,规范合理。

应依据业内公认的临床诊疗指南、规范或专家共识实施治疗,确保药物适量、疗程足够,避免治疗过度或治疗不足。

5,熟知病情,因人而异。

应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种族以及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耐受性、分子生物学特征、既往治疗情况、个人治疗意愿、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制订个体化的抗肿瘤药物治疗方案,并随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特殊年龄(新生儿、儿童、老年)及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患者和有重要基础疾病的患者需使用抗肿瘤药物时,从严掌握适应证。

6.不良反应,谨慎处理。

须按照说明书谨慎选择抗肿瘤药物,充分认识并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临床科室应制订常用化疗方案严重不良反应的救治预案。

二、分级管理根据抗肿瘤药物特点、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肿瘤药物分为特殊管理药物、一般管理药物和临床试验用药物三级进行管理。

分级管理目录另行制订,并根据需要修订。

三、临床应用管理1药品调配:抗肿瘤药物须凭执业医师开具的处方或医嘱,经药师审核后予以调配,复核无误方可发放或调配。

7.给药复核:患者使用前,执业护士必须核对患者信息、药品信息,并仔细检查药品的外观状况,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给药。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1. 引言嘿,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重要却不那么轻松的话题——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这可不是随便的事,咱们的健康可得靠这些药物来守护。

其实,就像我们吃饭得讲究营养搭配一样,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也是个系统工程。

别担心,今天咱们会轻松点,把这些晦涩难懂的规章制度说得简单明了,大家都能听懂,心里也踏实。

2. 抗肿瘤药物的基本认识2.1 什么是抗肿瘤药物?抗肿瘤药物,说白了就是那些帮助我们对抗癌症的药。

它们的任务可不轻松,得在我们身体里与肿瘤细胞展开“斗智斗勇”的较量。

有的药物是通过杀死快速生长的肿瘤细胞,有的则是通过阻止它们的生长。

就像打麻将,咱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能让对方轻松胡牌。

2.2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这些药物可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分成了几大类。

比如,有些是“化疗药”,像是家里的调味品,必须根据病人的情况调整用量;还有一些是“靶向药”,就像精准打击的导弹,专门找目标。

最后,还有“免疫药物”,好比是给身体的免疫系统开了个“加油站”,让它有足够的动力去对抗癌细胞。

就这样,抗肿瘤药物各显神通,齐心协力对抗癌症。

3. 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3.1 为啥要有管理制度?咱们常说“防患于未然”,在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上更是如此。

没有管理制度,就像一个无头苍蝇,东撞西碰,最终只会让病人陷入更大的麻烦。

制度就像是航海图,指引医生在复杂的治疗过程中不迷失方向,确保药物的使用安全有效。

就拿化疗来说,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时间安排都得科学合理,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副作用,甚至影响治疗效果。

3.2 如何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说到管理制度的建立,得从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得有专门的管理团队,医生、药剂师、护士都得一起上阵,形成合力。

其次,要定期进行培训和评估,确保所有工作人员都了解最新的治疗方案和药物使用原则。

最后,病人及其家属的教育也不能少,毕竟了解自己所用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才能更好地配合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赣州市肿瘤医院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总则一、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肿瘤药物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重要手段,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鉴于部分抗肿瘤药物有明显毒副作用,可给人体造成伤害,对抗肿瘤药物的应用要谨慎合理。

根据卫生部《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特制订本办法。

二、本管理办法所指的抗肿瘤药物是指在肿瘤治疗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控制肿瘤的药物,包括:细胞毒性药物、激素类药物、分子靶向和抗肿瘤中成药等药物。

三、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抗肿瘤药物管理工作组,依法依规对医院抗肿瘤药物管理工作实施统筹、监督。

(一)主要工作职责1、定期对抗肿瘤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对不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物的情况提出纠正与改进意见;2、组织有关抗肿瘤药物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3、组织开展我院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工作。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一)权衡利弊,最大获益力求患者从抗肿瘤治疗中最大获益,是使用抗肿瘤药物的根本目的。

用药前应充分掌握患者病情,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权衡患者对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接受能力、对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的耐受力和经济承受力,尽量规避风险,客观评估疗效。

即使毒副作用不危及生命,并能被患者接受,也要避免所谓“无效但安全”的不当用药行为。

(二)目的明确,治疗有序抗肿瘤药物治疗是肿瘤整体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应针对患者肿瘤临床分期和身体耐受情况,进行有序治疗,并明确每个阶段的治疗目标。

(三)医患沟通,知情同意用药前务必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说明治疗目的、疗效、给药方法以及可能引起的毒副作用等,医患双方尽量达成共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治疗适度,规范合理抗肿瘤药物治疗应行之有据,规范合理,依据业内公认的临床诊疗指南、规范或专家共识实施治疗,确保药物适量、疗程足够,不宜随意更改,避免治疗过度或治疗不足。

药物疗效相近时,治疗应舍繁求简,讲求效益,切忌重复用药。

(五)熟知病情,因人而异应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种族以及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耐受性、分子生物学特征、既往治疗情况、个人治疗意愿、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制定个体化的抗肿瘤药物治疗方案,并随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特殊年龄(新生儿、儿童、老年)及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患者和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需使用抗肿瘤药物时,应充分考虑上述人群的特殊性,从严掌握适应证,制定合理可行的治疗方案。

(六)不良反应,谨慎处理必须参见说明书谨慎选择、合理应用抗肿瘤药物,充分认识并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施治前应有相应的救治预案,毒副反应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

(七)临床试验,积极鼓励药物临床试验是在已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探索、拓展患者治疗获益的新途径,以求进一步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应鼓励符合条件的患者积极参加。

进行药物临床试验必须具有国家认可的相应资质,严格按《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要求进行。

严禁因药物临床试验延误患者的有效治疗。

(八)抗肿瘤药物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1. 必须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作为肿瘤化疗的基础,不能用抗肿瘤药做诊断性治疗和预防用药。

2. 严格控制使用抗肿瘤药物的适应证,争取最佳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状况。

3. 严格掌握药物联用的指征,降低毒副作用。

4. 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注意剂量、疗程和合理给药方法、时间。

5. 密切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及时调整给药方案。

6. 大剂量化疗和特殊化疗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剂量和给药时间,以防意外发生。

7. 加强药物经济学的应用,尽量降低患者的药物使用支出,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九)抗肿瘤药物联合治疗的选择原则1. 联合使用药物中的每一药物应该在单独应用时疗效确切。

2. 所用药物应具有不完全相同的药理作用和毒性。

3. 数药同用时应不致减效或拮抗,并力求协同或增效。

(十)抗肿瘤药物超说明书应用原则1. 对抗肿瘤药物的超常规、超剂量、新提的用药方案,应严格按照《赣州市肿瘤医院超说明书用药管理规范》抗肿瘤药执行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一)抗肿瘤药物的管理鉴于抗肿瘤药物的特性,结合本院实际用药情况,在抗肿瘤药物的储存、保管、调配、配置、传送、使用和处置等各个环节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用药制度,安全管理措施,工作流程等,以保证抗肿瘤药物安全有效地管理和使用,同时做好相关人员的防护和环境保护工作。

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对本机构抗肿瘤药物的管理和使用制定安全监管办法并具体实施,同时应加强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上报工作,防范抗肿瘤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

1.分级管理根据抗肿瘤药物特点、毒副作用、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肿瘤药物分为特殊管理药物、一般管理药物和临床试验用药物三级进行管理。

(1)特殊管理药物指药物本身或药品包装的安全性较低,一旦药品包装破损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价格相对较高;储存条件特殊;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抗肿瘤药物。

(2)一般管理药物未纳入特殊管理和非临床试验用药物,属于一般管理范围。

(3)临床试验用药物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中试验用药品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2. 采购、验收入库、贮存管理(1)抗肿瘤药物的采购、验收入库、贮存、发放各环节必须严格按相关规章制度执行,入库验收和发放有核对记录。

(2)抗肿瘤药物贮存应划定相对固定区域,拆除外包装的药品必须符合避光等贮存要求。

3. 使用管理(1)药品调配调配抗肿瘤药物须凭有资质医师开具的处方或医嘱单,经具有抗肿瘤药物调配资质的药学人员(药师)审核后予以调配;并由药师复核药品,确认无误方可发放或配置。

(2)用药复核给患者使用抗肿瘤药物前必须核对患者信息、药品信息,并仔细检查药品的外观状况,确认无误后方可给药。

特殊管理的抗肿瘤药物使用时必须由护师复核。

(3)渗漏处理医护人员应掌握抗肿瘤药物的相关不良反应及药液渗漏发生时的应急预案和处置办法。

一旦出现给药部位药液漏出,需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症处理,以减轻对患者造成的局部损害。

有较大刺激性的药物应采取深静脉给药方式。

(4)安全用药在选择和使用抗肿瘤药物时,应注意与其他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应立即对症处理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4. 配置管理静脉用抗肿瘤药物的配置应依据卫生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卫办医政发〔2010〕62 号)制定完善的静脉用抗肿瘤药物配置的防护措施和操作规程。

抗肿瘤药物静脉用药应当实行集中调配与供应,应建立符合相关规定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ous,PIVAS),并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验收,批准。

相关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经过相关专业知识、操作技能、配置流程及安全防护等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抗肿瘤药物的集中配置工作。

抗肿瘤药物配置成品的保存条件,如放置时间、储存温度、是否需要避光等应符合药品说明书要求,以保证药效。

配置成品应由专人传送到用药病区或部门,护理人员经核对后接收。

用药过程中,应注意抗肿瘤药物的保存条件、给药方式、输注速度、输注时间、渗漏处理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

5. 人员资质管理(1)应用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医师须具有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相应专业资质,并经过相应的专科培训且考核合格。

特殊管理抗肿瘤药物中可能造成比较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需由有经验的主治医师开具处方,使用时须具有相应的应急措施和相应的抢救设备,必要时须医师在场。

医务科组织每两年一次对从事肿瘤药物治疗的临床医师进行再培训和再授权。

(2)应用抗肿瘤药物的护理人员须具有护士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相应专业资质,二年以上工作经验,并经过相应的专科培训且考核合格。

医院每半年定期抽查护士对肿瘤药物治疗处方与医嘱的执行能力,对存在缺陷与问题有记录和整改意见。

(3)调配抗肿瘤药物的药师须具有药士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经过相应的专科培训且考核合格,二年以上工作经验,调配后的抗肿瘤药物需经过药师复核无误后方可发出。

医务科组织每两年一次对从事肿瘤药物调配的调剂药师进行再培训和再授权。

(二)监督检查1.医院质量管理部门和科室质量管理组应加强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各科室根据医院《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科室相应的实施细则,并将抗肿瘤药物安全与合理使用纳入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2.严格执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的管理办法》,医务科组织每年对各科室抗肿瘤药物的使用管理工作开展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全院通报,通知各科室进行整改,对整改意见的成效进行评价,并纳入医院的质量管理和科主任综合目标考核。

附件1.赣州市肿瘤医院抗肿瘤药物分级管理目录2. 肿瘤治疗药物分级授予处方权与调配权管理流程赣州市肿瘤医院抗肿瘤药物分级管理目录般管理抗肿瘤药物特殊管理抗肿瘤药物肿瘤治疗药物分级授予处方权与调配权管理流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肿瘤治疗药物肿瘤 治疗 药物 特点药品 价格 因素特殊管理 药物一般管 理药物临床试验 药物不良 反应药品价格 因素价靶向大 剂反应品精其理 医务科组织专科培训考核合格,医师取得相应处方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