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 导学案-【新教材】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可编辑,无答案)

合集下载

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官制度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
2.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4.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小组合作
5.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本案例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西方文官制度的历史背景、制度内涵,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文献等资料,为学生创设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2.利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学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官制度在西方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情感认同。
3.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创设与文官制度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1.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设计小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官制度的特点、影响等。
3.注重小组合作过程中的交流与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小组合作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提高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本案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设计了多个小组讨论题目,让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还可以倾听他人的意见,从而形成对文官制度的全面、深入的认识。
4.教学策略灵活多样:本案例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如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使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同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本课是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第5课《西方的文官制度》,本课通过三个子目(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讲述了西方的文官制度的形成、发展演变历程。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探究西方文官制度的历史作用,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西方的文官制度》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西方的文官制度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学习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探究工业革命与文官制度建立的关系,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梳理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过程,理解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渊源关系,增强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认识制度文明的世界性和时代性。

1.重点: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和特点2.难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历史评价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课堂导入】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英国常任文官制度报告,右图是美国总统加菲尔德被一个没有得到官职的党内支持者杀害。

大家思考一下,两者有何联系?对!都体现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发展历程。

那么,西方的文官制度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如何?自主学习(一)中古时期至近代早期官员任用的弊端1、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管理主要靠教士和封建领主。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选择性必修1教材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的第2课,在本单元中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上承中国古代的科举制,下启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

也就是说,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是受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同时,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又对近现代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产生重要影响。

本课书讲了三个子目——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探索和建立起考试选拔的文官制度,以规避政党更替造成的政府工作动荡。

各国国情不同,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方式各异,但也呈现出相互学习、借鉴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涉及世界历史相关背景知识,以及政治学的理论知识,如政务官、事务官等名词,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三、课标要求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四、学习目标通过搜集、整理关于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相关史料,了解西方近代文官制度与中国科举制度的渊源关系;认识西方文官制度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写需要而出现的必然性;认识西方文官制度不受党派干涉、公开竞争考试自由录用的特点;辨正认识近代西方文官制度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和政府行政效率的积极作用以及依然存在一些负面的消极影响。

五、重难点1.教学重点:西方文官制度的背景、过程及影响2.教学难点:西方文官制度的背景及其中的政治学理论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七、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史料教学法;问题引领法八、教学过程导入:明确学习目标——通过搜集、整理关于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相关史料,了解西方近代文官制度与中国科举制度的渊源关系;认识西方文官制度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写需要而出现的必然性;认识西方文官制度不受党派干涉、公开竞争考试自由录用的特点;辩证认识近代西方文官制度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和政府行政效率的积极作用以及依然存在一些负面的消极影响。

概念解析——文官与文官制度文官:也称公务员,一般是指经过公开考试被政府择优录用,在中央及地方行政机构中长期固定地担任文职工作并具有一定等级的工作人员。

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教学设计设计人:谭俊秋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管理》第二单元内容。

该单元分别介绍“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和监察”、“西方的文官制度”、“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

其中,西方文官制度既受中国科举制影响,又被近代以来中国公务员制度借鉴,所以说,本课在单元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本课共有三子目,结构清晰,但也需要教师补充“克里米亚战争”、“与中国科举制的异同”等内容进行学习。

(二)学生情况分析我校为广东省一农村学校,生源质量一般。

本统编教材将于今年9月开始正式使用,内容对所有学生而言,是全新陌生的,学生并没有相关的知识基础。

但学生通过《纲要》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历史学习方法,学习兴致高。

教学过程中可以问题为导向创设情境,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教学目标通过时间轴梳理西方文官制度建立过程,与材料时间关键信息提取训练,强化学生时空观念。

通过提取、解析、概括不同材料(如文字、图片、表格),理解西方文官制度形成背景、特点、作用等,增强“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同时,通过模拟“提建议”情境、神入历史,加深对文官制度特点的认识,提高历史解释素养。

并对比其与中国科举制的异同,借助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西方文官制度形成背景,从积极作用与局限性方面分析西方文官制度的利与弊,形成对西方文官制度的理性认识和客观评判,进一步培养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认识人才选拔与制度创新的重要性,肯定中国古代科举制的超时空精髓,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提高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西方文官制度形成的背景、特点、评价(二)教学难点西方文官制度的评价与启示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历史图片、文字材料、多媒体(二)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史料解析相结合,创设问题情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介绍小说《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篇章“绳上跳舞”选拔官员的情节,提出问题:作者讽刺了18世纪英国什么样的选官制度呢?英国应如何解决选官难题呢?带着问题进入学习以小说情节导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导学案)-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导学案)-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唯物史观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通过探究西方文官制度的历史作用,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问题。

时空观念认识西方的文官制度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运用文献资料,学习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探究工业革命与文官制度建立的关系。

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分析,梳理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过程,理解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家国情怀了解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渊源关系,增强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认识制度文明的世界性和时代性。

1.重点: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和特点2.难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历史评价基础认知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一)中古时期至近代早期官员任用的弊端1、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管理主要依靠教士和______。

后来,随着国王权力的扩大,需要处理的事务越来越多,国王往往挑选身边人来处理这些事务。

国王和权贵常常凭个人的喜好随意_______给身边的人,官员也只是为国王和显贵服务,类似于仆从。

2、17-18世纪:欧美国家逐渐建立起______制度,但官员的选拔体制仍存在许多问题。

少数人或集团掌握着官员的任免权,他们将官职作为__________,私相授受,导致营私舞弊、卖官鬻爵等政治乱象频发。

3、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形成后:出现了所谓的“________”。

执政党一般会把官职分给党内同僚,一旦内阁重组或______更换,就要更换几乎所有政府官员。

由于任期有限,新上台的官员急于捞钱。

这种瓜分国家权力的做法不但造成腐败泛滥,还严重影响政府工作的___性和稳定性,降低了_______。

(二)工业革命和政府职能的推动1、经济发展的基础:_______后,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2、政府职能的需要:政府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和税收等____事务以外,还要担负起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新的_______管理,国家管理职能急剧____,管理的事务也越来越复杂,亟须建立有能力、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_______体系。

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教学设计--高中历史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教学设计--高中历史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西方的文官制度》教学设计✬教学分析✬一、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

文官制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文官作为从事行政管理的专业人员,是国家治理的具体实施者和执行者,对于国家治理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2.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对于政治制度的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

但由于本课内容较为专业和抽象,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讲解和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文官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从而更好地认识西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二、核心素养1.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西方文官制度的发展历程,理解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演变的规律,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 史料实证: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的历史材料,如历史文献、图片、统计数据等,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时空观念:通过学习西方文官制度的发展历程,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差异,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4. 历史解释:通过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的能力。

5. 家国情怀:通过了解西方文官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认识到文官制度对于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西方文官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教学难点: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背景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阐述,帮助学生理解西方文官制度的相关知识。

2. 讨论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西方文官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西方文官制度的实践和应用。

4.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西方文官制度的相关内容。

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4.反思与评价的课堂结束: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团队精神,同时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阶段,如改革起因、改革经过等,进行深入研究。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针对小组讨论的内容,我会设计一些问题,如“你们认为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最大成就是什么?”“改革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作业小结
1.我会布置一道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撰写一篇关于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观点,敢于质疑,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3.在下一节课开始时,我会安排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作业成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五、案例亮点
1.创新的情景创设:通过短视频、模拟会议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19世纪英国的社会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19世纪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具体包括:
1.掌握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能够清晰地描述其主要内容和影响。
2.理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对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义,认识到它在全球范围内对文官制度的演变所产生的影响。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知识导航(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1.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管理主要依靠教士和封建领主,后来出现专门服务于国王和权贵的官员。

2.17~18世纪,欧美国家选官制度存在严重弊端。

3.工业革命后,国家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⑦。

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1.英国最早确立文官制度时间目的内容18世纪初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规定除了大臣以外,其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19世纪初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一些政府部门开始设立⑧职位,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可以长期任职1855年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⑨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时间目的内容1870年进一步完善文官制,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2.其他国家文官制度的确立: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建立了文官制度;二战后,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文官制度也最终建立起来。

1.特点:公开考试,录用;政治中立和工作隐名;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

2.影响积极规范了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消极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文官人数急剧膨胀,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文官的层次也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知识拓展1.政务官和事务官的两官分途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区分,既维持了代议制下政党轮流执政的特点,又保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2 文官制度文官制度是指西方国家的政府,以法律为依据,以公开竞争考试为手段,以选拔国家部门常任官员或雇员为中心内容,并对各级文官分门别类进行管理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

西方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国家由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有关国家公务人员考试、任用、考核、奖惩、培训、工资、待遇、晋升、调动、离职、退休、职位分类、管理机构和体制等具体内容的总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 评价 水平 1 水平 2
水平 3
水平 4
小组 评价 教师 评价
具体内容
我的成绩
能够利用时间轴梳理西方文官制度建立过程;能 ☆☆☆☆☆
够了解西方文官制度形成背景、特点、作用等;
能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能够利用时间轴梳理西方文官制度建立过程;能 ☆☆☆☆☆
够理解西方文官制度形成背景、特点、作用等;
【我的疑问】 知识点(或教材子目)
疑问
69
历史导学案 创编人:徐樱丹 审核人:李海蓉 使用时间:第 3 周 第 3~4 课时 编号:06
【课堂活动案——小组合作探究】
使用说明: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学案问题,率先完成的小组可派代 表在黑板指定区域写出答案,书写要求字迹工整,注意格式、要点、 条理清楚;没有展示的小组进行点评。 合作探究时间:5 分钟(含书写时间)
——《列宁全集》第三十二卷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西方文官制度的看法
70
历史导学案 创编人:徐樱丹 审核人:李海蓉 使用时间:第 3 周 第 3~4 课时 编号:06
【课后活动案——巩固练习 10 分钟】
1.1854 年,英国财政部高级官员对英国文官进行了全面调查, 提出了著名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 建议设立常任文官制度,包括考试、录用文官、重视文官的 专业水平、提拔优秀文官等等。这一报告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 A.内阁地位发生根本变化 B.工人阶级要求提高政治地位 C.社会经济结构持续变动 D.民众科学素养普遍得以提高 2.19 世纪中后期英国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确立了由法律规 定的以对文官的公开考试、录用、考核、监督、升降、奖惩、 免职等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阶级文官制度;禁止文官介入党派 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对这种制度改革的认识不正 确的是( ) A.巩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地位 B.推动了英国社会的政治文明 C.有利于管理专业化科学化 D.大大削弱了执政党的领导能力 3.1883 年,美国国会颁布的《彭德尔顿法》通过了采纳竞争 考试、职务常任和政治中立原则,使美国文官制度正式建立。 自此,联邦政府通过考试录用的职位和公务人员大幅度上升。 美国文官制度的出现( ) A.影响了联邦政府部门之间的分权制衡原则 B.平衡了各个政治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 C.改变了两党政治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D.适应了工业发展对专业化文官队伍的需求 4.1983 年美国联邦人事总署署长艾伦·坎贝尔教授来华讲学 时曾说:“当我接受联合国的邀请来中国讲授文官制度的时 候,我深感惊讶。因为在我们西方所有的政治学教科书中, 当谈及文官制度时,都把它的创始者归于中国。”这是因为 () A.西方文官制度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度 B.西方文官制度借鉴了中国的中央集权制
君主和贵族将官职 赏赐给下属的任官 制度。它是封建君主
①西欧社会管理主要依靠
和封建
②后期,西欧国王和权贵凭个人的喜好恩赐
人。
。 给身边的
制度下普遍存在的一 种任官现象。 政党分肥制:
2、文官制度出现的原因:西方的文官制度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把公职当作某政党执政
(1)选拔体制存在问题:17—18 世纪,欧美国家建立起资本主 后的战利品进行瓜分。


化。
(2)提高了政府工作
(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确保了政
府工作的
性和
性。
(3)“
中立”原则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
2、弊端:没能触碰
基本制度,而且容易滋生
习气和
现象。
●科举制度与西方现代文官制度:
科举制度作为一种文官选拔考试制度,是我国古代隋唐以后文官
制度的基础,也是西方现代文官制度的渊源。科举制度与文官制度在
合作探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西方文官制度的意义和影 响。
材料一:英国文官制度的绝对专业化素养,使得政府能够在最低 的差错和最高的效率的情况下运转自如。这个制度足以让采用不同制 度的其他国家羡慕不已。
——[英]玛格丽特•撒切尔著,李宏强译《唐宁街岁月》 材料二: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的全部历史表明,资产阶级

涉 的 文 官 委 员 会 ; 1870 年 6 月 , 英 国 再 次 颁 布 法 令 , 对 录 用
的制度进行完善,标志着文官制度的最终确立。
2、其他国家文官制度的建立:简述其他国家文官制度建立的概况。
(1)美国:1883 年,美国国会通过 建立了文官制度。
制度改革法案,
(2)
大战后,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文官制度
原因和标志是什么?
(1)最早: 国是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
67
历史导学案 创编人:徐樱丹 审核人:李海蓉 使用时间:第 3 周 第 3~4 课时 编号:06
(2)确立的直接原因:
战争(1854 年)中英军
伤亡惨重,人们对政府官员的管理能力不满是导致英国文官制度建立
的直接原因。
(3)最终确立:1855 年,英国颁布法令,建立不受
义制度后,官员的选拔体制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政务官:
① 少 数 人 或 集 团 掌 握 着 官 员 的 任 免 权 , 私 相 授 受 , 导 致 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
频发;
或政务秘书,他们与

制和
政治形成后,腐败泛滥,政局不稳, 内阁共进退。
行政效率低下。 (2)工业革命的推动:为什么说工业革命推动了文官制度的建
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西方文官制度形成背
景,用唯物史观分析西方文官制度的利与弊;能
够认识人才选拔与制度创新的重要性,同时树立
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能够利用时间轴梳理西方文官制度建立过程;能 ☆☆☆☆☆
够理解西方文官制度形成背景、特点、作用等;
能够运用史料分析对比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科
举制的异同;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材料,从政治
71
历史导学案 创编人:徐樱丹 审核人:李海蓉 使用时间:第 3 周 第 3~4 课时 编号:06
C.西方文官制度借鉴了中国的丞相制度 D.西方文官制度借鉴了中国的秘密建储制 5.19 世纪中叶以前英国的官员任免制度实行的是“政党分肥 制”,上台的执政党会大批更换政府的工作人员。后来英国 采用了新型的文官常任制度,通过严格的考试录用文官,一 旦录用,其任职终身化不受党派更替的影响。文官制度的确 立( ) A.容易导致政府官员腐败 B.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C.体现了英国政治的保守性 D.降低了英国民主化程度 6.英国传统的文官制度以“恩赐官职制”为主,1855 年和 1870 年英国政府两次颁布法令进行改革,规定由独立于党派 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考选事宜,公开竞争、择优录取, 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影响,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 性经济活动。这一改革( ) A.有利于英国政治运行的稳定 B.推动了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C.削弱并杜绝了英国政府的腐败 D.完善了英国的政党制度
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
度分析西方文官制度形成背景,用唯物史观分析
西方文官制度的利与弊;能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
自豪感。
能够准确利用时间轴梳理西方文官制度建立过 ☆☆☆☆☆
程;能够理解西方文官制度形成背景、特点、作
用等;能够运用史料分析对比西方文官制度与中
国科举制的异同;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材料,从
☆☆☆☆☆ ☆☆☆☆☆
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西方文官制度形成背景;能
够用唯物史观分析西方文官制度的利与弊;能够
认识人才选拔与制度创新的重要性和中国古代
科举制的超时空精髓;能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
豪感;能够总结西方文官制度对我们的启示,具
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案完成、小组合作任务完成、课堂活动参与 度、课后活动等是否积极参与。 学案完成的情况,规范、课堂表现、课后活动参 与等。
也最终建立起来。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西方文官制度有哪些特点?
1、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2、政治中立和工作隐名。 3、职
务常任和论功晋升。
四、西方文官制度的作用: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有何意义?有何
弊端?
1、积极影响/作用:
(1)规范了事务官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

的区分,保证了文官队伍的优良素质,有利于官员管理的
【课后拓展案】
查阅相关资料,分析文官制度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小组作业】画出本课知识结构导图
72
历史导学案 创编人:徐樱丹 审核人:李海蓉 使用时间:第 3 周 第 3~4 课时 编号:06
反思总结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学习评价
73
历史导学案 创编人:徐樱丹 审核人:李海蓉 使用时间:第 3 周 第 3~4 课时 编号:06
立?Biblioteka 事务官: 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 直至一下的一般政府

革命后,国家管理职能扩大,管理事务增多,机构
设置增加。亟须建立职业官僚体系。
②随着“
人权”“人人生而
”思想深入人
工作人员,负责具体 事务,不受党派影响, 长期任职。
心,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
日益强烈。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英国和美国)
1、英国:哪国最早建立了文官制度?英国的文官制度确立的直接
名词解释
文官制度:
是指国家关于各级
文官的考试、任用、
管理、权利和义务以及
退休等一整套的制度
和体制。是以其特定
的内容与形式构成的
【预习案】
关于文官进、管、出 的法律制度。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 34~37 页,解决下列问题,建议用时 15 分钟。) 恩赐制: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1、西方封建时代官员的选用:中古时期,西欧是怎样选用官员的?
我国封建社会同属于政治组织制度的范畴。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科举制度只是一种人才的选拔考试制度,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