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22.《虽有嘉肴》课件(21张PPT)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22.《虽有嘉肴》课件(21张PPT)
先秦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资料。
一、朗读字音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yáo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jiào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qiánɡ 故曰: “教学相长也。”zhǎnɡ 《兑yuè命》曰“学 xiào 学半”,
其此之谓乎!
二、理解文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味美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道理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困惑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勉励 故曰:“教学相长也。” 相互促进 《兑命》曰“学学半”教,导 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
三、梳理文脉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类比引入 层层推进 得出结论 引用补证
四、 朗读节奏,读出情感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如何理解“教学相长”?
四、 朗读节奏,读出情感
如何理解“教学相长”?
2、学习中要相互交流。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疏通文意
目录
CONTENTS 对照课下的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兑命》曰:“学/学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故曰:教学/相长也。
合作探究

中考语文总复习《虽有嘉肴》课件

中考语文总复习《虽有嘉肴》课件

2.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请你具体说说 “教学 相长”的原因。
类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知道自己的不 足,这样以后才能反省自己;感到不了解, 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学与 学习互相促进。
课堂小结

类比引入 弗食嘉肴,不知其旨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践 出 真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嘉 肴
逐层论证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味美
最好的道理 学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
美 用鱼和肉做的菜
困惑不通,理解不了
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好处 所以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 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 己有不懂的地方。
20xx语文系统复习
虽有嘉肴
学习目标
1.了解本课作者及其代表作品。 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3.理解并体会本文论述的道理。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 儒 家学者解释说明 经书《 仪 礼 》的文章选集,是一部 儒 家 思想的资 料汇编。又叫《 小戴礼记 》。与《 仪礼 》《 周礼 》
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 的 礼制、礼仪 , 解释___仪__礼___,记录 孔子和弟子 等 的问答,记述 修身作人的准则 。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 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 教学问题的论著。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 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 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 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共27张ppt)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共27张ppt)
5.由“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可知,甲文强调教与学相互促进,学习要自我反省等观点。由“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 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 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可知,乙文强调学习要开阔眼界,多交流, 还应当持之以恒,坚持下去。
课堂练习
(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 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 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③可得 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④、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 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 乎?
作者简介
戴圣,字次君,西汉梁国(今河南商丘) 人。曾任《礼》经博士,官至九江太守。与叔 父戴德跟随后苍学习《礼》学。
《三字经》云:“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读准音节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jiāo
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2.《礼记》二则
yáo
《虽有嘉肴》 《大道之行也》
《礼记》 五经你从《《诗经经典》常《谈尚》书的》《《三礼礼记第》五《》周篇易中》学《到春了秋》 哪些关于《礼记》的知识? 三礼 《周礼》《仪礼》《礼记》

《虽有嘉肴》ppt课件(22页)

《虽有嘉肴》ppt课件(22页)

今义: 今义: 今义: 今义:
) ) ) )
课堂作业
三、词类活用 不知其旨也( 不知其善也( 四、一词多义 学学半 ( 学学半 ( 其词之谓乎( 不知其旨也( ) )
) ) ) )
一、通假字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兑命》曰 二、古今异义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1、虽有至道 2、不能知其旨也 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3、教然后知困 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 4、教学相长也 三、词类活用 1、不知其旨也 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2、不知其善也 形容词作名词,好处。
【背景资料】:
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 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 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 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 间的关系。
古文朗读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主题归纳
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 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 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结构图解
弗食佳肴,不知其旨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教学能相长 实践出真知
类比引入
虽有佳肴 逐层论证
引用作结
——学学半,此之 谓
语言特点
词语解释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 虽: 嘉: 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食: 旨: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至道: 善: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 是故: 困: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反: 自强: (6)故曰:教学相长也 长: (7)其此之谓也 其: 此之谓也:

《虽有嘉肴》PPT复习课件

《虽有嘉肴》PPT复习课件
)虽有嘉.肴 (2)弗.食 (3)虽有至.道.
嘉*: 好,美好 弗*: 不 至: 最好的
至道: 最好的道理
(4)不知其善.也 (5)然后能自.反.也 (6)其此之谓.乎
善*: 好处 自反: 自我反思 谓*: 说,讲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形容词 不知其旨.也
(2)形容词作名词 不知其善.也
(3)“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二、内容理解与探究 1.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课后习题) 变式提问:分析本文是如何论证教与学相互促进的道理的。 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 “学”的另一种形式。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 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 善”的道理;然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 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 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
2.这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试举 一例加以分析。(课后习题) 例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分析:以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 有力,连用铺排的句式类比论证,导出议题,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
3.“教学相长”的结论在文章前面已经道明,文章最后引用《兑命》 中的一句话是否多余?为什么? 不多余,通过引用《兑命》中“学学半”的名言,进一步论证了“教学 相长”的观点,这种说理的方法叫作引用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古今异义 (1)教然后知困. (2)然后能自强.也 (3)教学相长.也
旨: 味美
善: 好处

《虽有嘉肴》复习课件

《虽有嘉肴》复习课件

文章内容概述
01
02
03
04
文章首先描述了“嘉肴”的美 味,比喻知识的魅力。
接着指出,即使有美味的佳肴 ,如果缺乏正确的烹饪技巧和 佐料搭配,也无法发挥其美味

文章进一步指出,教育也是如 此,仅有理论知识而无实践经 验,无法真正掌握知识的精髓

最后强调,只有通过实践与理 论的结合,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CHAPTER 06
课后习题解答
选择题
01
选择题1
《虽有嘉肴》的作者是谁?
02
答案
A. 戴圣
03
选择题2
《虽有嘉肴》中提到的“嘉肴 ”是什么意思?
04
答案
B. 美味佳肴
填空题
填空题1
在《虽有嘉肴》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 调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填空题2
美酒佳酿。旨在这里是形 容词,表示甘美的意思。
最好的道理。至表示极、 最的意思。
只有通过学习,才会发现 自己的不足之处。这里的 “然后”表示顺承关系, 意思是“然后才能”。
通过教导别人,才会知道 自己还有哪些困惑之处。 这里的“然后”也表示顺 承关系,意思是“然后才 能”。
通假字
兑通说,喜悦的意思。在古汉语中, “兑”和“说”常常通用,都有喜悦 、高兴的意思。
,达到“至道”的境界。
CHAPTER 02
重点字词解释
常见字词
嘉肴:美味的菜肴 旨: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常见字词
学:学习 弗:不
善:好
常见字词
困:困惑 兑:通“说”,喜悦
故:所以 和:和谐,协调
特殊字词
01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30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30张PPT)

知虽牍道有自 至 之己道学,劳问弗上学形的,迷不。茫知处其南;善也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
①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词,指“嘉肴”,美味的菜)
几乎可以断言,能够写好一段,一定能写好一篇,反之,连一段话也说不利落,一整篇就必然更加纠缠不清。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读短文,品语言
其此之谓乎
欣喜
读短文,品语言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运用对偶,整齐明快
读短文,品语言
改文:虽有嘉肴,不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不学,不 知其善也。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 知其善也。
语言变化生彩,行文摇曳生姿

译短文,懂大意
译短文,懂大意
即使 美味的菜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这样

代词,代指嘉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
所以,因此
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
自我勉励
教和学 增长
析短文,悟主旨
起,承,转,合
课堂检测
1.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不知其旨也
其此之谓乎
B.温故而知新
故曰:教学相长也
C.虽有至道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兑命》曰:“学学半。” 学而不思则罔
课堂检测
2.请选出下列各项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B)
A.不知其旨也

22《虽有嘉肴》课件(共22张PPT)

22《虽有嘉肴》课件(共22张PPT)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自我反思
自我勉励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第一个
互相促进的。
“学”同“敩”,教导
译文: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 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 动,互相促进的。 《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 个道理吧!
(1)用类比切入话题,用“嘉肴”“至道”进行类比,由 吃饭引申到学习,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2)以日常生活之事类比学习,使说理浅显易懂,更生动 贴切,便于理解。
3、课文结墨尾剑引飘雨用《兑命》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liyongqiang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引用古代名言,阐述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强调教的重要性,增强 观点的说服力。
引用作结 ——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二、小组合作,初步翻译课文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小组间合作,初步翻译课文,注意标红重 点字词,圈点勾画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
检测重点字词句翻译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 困,然后能自强也。
22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01 反复诵读,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疏 通文意。
学习目标
02 学习说理的方法,体会本文句式的特 点。
03 理解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明白教学相 长的道理。
一、导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4 分)
• [链接材料]
•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 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⑧。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节选自《礼记.学记》)
• [注]①学者:学习的人,即学生。②失:过失,缺点。③教者:教育者,即老师。 ④多:学得过多(而不去实践)。⑤寡:学得太少。⑥易:把学习看得太容易。 ⑦止:遇到困难就不再学习。⑧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⑨教也者:做教 师的(人)。
• (17)《虽有嘉肴》文的观点是“ 教学相长”,由此我们可以得 出“实践出真知"的道理。(V )
选择题
• 下列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 A.《礼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其
中,所述的一些原则和规律,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 B.课文所选的这一部分,主要谈论了美食嘉肴和读书之间的关 系。
• (14)“教然后知困”中的“教”字读“jiāo”,作动词用,意思 是“传授知识、技能等给别人”。( V )
• (15)“教学相长”中的“教”字读“jiào",作名词用,意思是 “传授知识、技能等给别人的过程”。( V )
• 16)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人们对于“教学相长”有着不同的理 解,但是它们都揭示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V)
重要句子
•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 懂的地方。
•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 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课文结构

用“食”类比引出学
•有 •嘉 •肴

论述“教”与“学”的关系
• C.“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也。”这句话强调重在实践,重在汲取。学习明事理,实践出 真知。
• D.“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告诉我们,教与学是同步增长的。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3分) • A.课文先以“嘉肴”类比“至道”,指出学习的重要性,然后从教与
虽有嘉肴
文学常识
重 • 虽有嘉肴 虽然 点 • 弗食,不知其旨也
• 虽有至道
字 • 不知其善也
好,美 用鱼、肉做的菜 品尝 味美
最好的道理 好处
词 •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教然后知困
连词,所以 困惑
• 然后能自反也
反思
• 然后能自强也
自我勉励
• 教学相长
促进
• 其此之谓乎
表推重庆中考最新题型)如果我们要让课文的论述更加丰厚,欲将下 面链接材料中的名言加人课文之中,你会把它放在哪个句子之后? 为什么? (4分)[链接材料]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 (节选自《礼记。学记》)
放在第①句之后(1分),因为第①句由“嘉肴”类比引入“至 道”,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而链接材料也是由雕琢玉石类比引 出让人学习来谈学习的重要性,其内容承接紧密(2分);后面的句子 转入从老师自己的学与教的角度去论述观点“教学相长”。关联 不如前面紧密(1分)。
空间也就越多。因此,我知道的比你们多,我不知道的也比你们多。”
• 芝诺的观点可以用《虽有嘉肴》中的哪句话来概括?请结合材料和生
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学然后知不足(1分)。学习了之后才更加发现自已无知。一个人的知识越 丰富他接触的未知领城就越广阔,疑问也就越多,需要学习的东西也枕 越多(2分)。芝诺说“人的知识......比你们多。”确实如此,比如学数学, 随着年纪的增长,知识的增多,我们却发现我们懂得越多,做不起的题
学两方面展开论述,得出“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 B.作者在文末引用《兑命》中的话,目的是以名言为佐证,进一步论 证“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 C.课文提到“学习要重视实践"的道理,正如毛泽东在《实践论》当 中说的一段话:“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 吃。”
• D.课文在论述“教学相长”时,分别从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 具体展开。因此,这篇文章对师生的行为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 (1)《虽有嘉肴》一文主要论述了“ 教学相长 ”的道理;链接材 料主要告诉人们做教师的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来 “ 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用原文的语句填空)
• (2)《虽有嘉肴》和链接材料都认为搞好学习需要注意多个方面。 其中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两文都不约而同地阐述了什么观点?
阐述了要重视实践的观点,即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 过实践来消化所学的知识并证明道理是最好的。
• 下列有关选文的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B )(3分) • A.选文以“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 B.选文的中心观点是:教学相长,即教师和学生是相互促进的。 • C.选文中有大量的对偶句,这种句式,结构相同,用词相对,
语气一致,明快有力,强化了说理的效果。
• D.选文引用《兑命)中的话“学学半”,是作为佐证,进一步加强 论证。
• (3)做好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只是看着,不亲自去尝尝,永远不知道 滋味如何;同样,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永远也不知道它的好 处。( V)
• (4)正因为学习是体验“至道"的最好途径,自然也只有学习了之后,才 能了解自己认识上的不足。( V )
• (5)只有把知识教给别人,才能知道自己哪些地方真正懂了,哪些 地方还不懂。(V)
链• 重庆中考最新题型)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4分) 接• [链接材料]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的学生曾经问他:‘老师,你学识渊博, 题 知道的事情那么多,为什么还总是怀疑自己的答案?”
• 芝诺回答说:“人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圆圈外是未知的,你知道的越
多,你的圆圈就会越大,圆的周长也就越大。于是,你与未知接触的
• (9)《虽有嘉肴)-文曲讨论“学” .过渡到了“教”,相看起来, 逻辑并不严密,但仔细思索玩味,不乏辩证的思维:教和学实际 上是一体两面的事情,有教才有学,二者相互依存。( V)
• (10)(兑命》中“教”和"学”字形上都用的是“学”字,正印证 了二者密不可分的关系。( V )
• (11)我们现在理解的“教学相长”,既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的互 相促进,“教”学”是同一个主体。( X ) (两个主体)



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问题探究
• 根据本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 (1)《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 《礼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V )
• (2)《虽有嘉肴》一文先以“嘉肴”与“至道"做对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 X ) (类比)
• (12)《虽有嘉肴》一文所说的“教学相长”“教”和“学”是 对同一个主体而言的,指教师自身的学习与他教导学生的教育 实践都是一种学习,这两者是互相促进的。( V )
• (13)《虽有嘉肴》一文中的“教学相长”强调教育者自己要亲 身学习,体验其中之道,了解自己的不足,并自我反省,同时强调 教育者在教的过程中,也会深化认识,发现自己理解上不透彻 的地方,并努力改进。( V )
• (6)知道了不足,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才能自 我鞭策,更努力地去弄懂。( V)
• (7)《虽有嘉肴》--文的中心观点:教学相长,即教人中话和学习 是互相促进的。( V )
• (8)《虽有嘉肴》一文的最后引用《兑命》中的话“教人是学习 的一半”作为佐证,进一步加1强论证。( V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