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疑三探”课堂评价标准2
用好“三疑三探”,培养学生能力

用好“三疑三探”,培养学生能力进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教学,已将近几个学年,在教学中感到“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较之以往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变化,全面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特别是在学习方式上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想学、会学、学好,给学生一个拓展创新的平台。
经过前些时间的教学运用,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确是一个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下面是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用好“三疑三探”,培养学生选择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三疑三探”的设疑自探这个环节,正是通过创设的情景入手,指导学生从情景中选择一定的信息,引导学生设置疑问,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如在教学“9 加几”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的场景图,并设疑:把你观察到的结果说给组内同学听。
在学生初步感知全景图意的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提出学生们喝了一些饮料“还有多少盒?你能算出来吗?”这一数学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计算方法上。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用好“三疑三探”,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小组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解疑合探这个环节正是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互相交流。
用“三疑三探”教学刚开始,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不强,缺乏合作交流的能力,在进行解疑合探时,往往为了一点小小的得失而产生矛盾,在交流中,不懂得听取别人的意见,在别人的意见与自己的不能统一时,难以宽容他人的不同意见,也不会对他人的意见加以补充,课堂秩序较乱,影响教学效果。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让他们解疑合探是很困难的。
但具备一定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和形成小组学习规范的组织秩序又是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根本保证,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三疑三探模式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疑”是打开一切智慧大门的金钥匙。
如果没有“疑”,人类将永远停留在一个既定水平上,永远也不会前进。
当然,仅有“疑”是不行的,“疑”是“探”的前提条件,有“疑”才能有“探”,“疑”“探”结合才是发现规律进而推动人类向前发展的动力。
而“三疑三探”正是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这个自然规律出发来探究教学规律和方法的;所以,它的生命力必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同仁的共鸣和认同。
一、让学生设计探究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三疑三探”的基本步骤是: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等。
设疑自探是第一步。
该步要求是:通过新颖巧妙的导课,展示出本节的教学目标或任务。
然后首先让学生根据以往积累的知识、经验和信息,设计探究的方向、方法,自拟出学习提纲(差一点的学生只需提出自己想了解哪些问题)。
若学生所拟的提纲(或问题)已经涵盖了本节学习目标,就以学生的提纲进行探究,若有遗漏或偏差,甚至不着边际,与学习目标相距甚远,教师可进行纠偏、补漏,重新整合探究提纲。
这是“三疑三探“有别于当前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关键的一步。
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为教师提出教学问题,学生在教师所提问题前提下学习(好一点的自主学习)。
这仍然没有脱离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窠臼。
让学生设计(或提出)探究问题,其创造性价值要比别人设计出问题自己去探究更具创造性。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在“问题”已经明确的前提下去思考的,某种程度上,别人已经为你提供了一定的方向和某种信息,而提出一个问题或某种方案,是在没有既定条件下的思维活动,它需要更高更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古往今来,那些凡成大器、推动历史前进的,没有不是善于提出问题、善于发问、善于生“疑”的人。
法拉第走路时,一块磁石粘吸到他的带有铁钉的鞋上,正是他产生了“这块石头为什么会粘吸到我的带有铁钉的鞋上而其它石头不会粘吸”的疑问,电磁感应定律由此产生,人类从此进入了电气化时代。
三疑三探

三疑三探:减负增效,着眼未来课前不提倡预习,课后不布置作业,课堂上教师关注、引导、点播、激励,学生质疑、探究,延伸、拓展……这是河南省西峡县三年来全县范围内基础教育阶段整体推行的课堂教学改革,其“中心引擎”就是“三疑三探”。
一、三疑三探:使传统课堂“脱胎换骨”“三疑三探”是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几个主要环节。
具体可以概括为: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
第一个环节:设疑自探。
这里的“设疑”,就是使“疑问”生成。
可以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创设学习情景,启发学生去发现“疑问”;也可以是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经验与预习内容发生碰撞时自然产生的“疑问”。
当然,特殊情况下,还可以是教师直截了当地呈现“疑问”。
这里的“自探”,就是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自主地对所遇到的“疑问”进行分析、推理,以求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在“自探”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把握进程,关注而不干扰。
第二个环节:解疑合探。
这里的“疑”,一是“自探”过程中的未解之“疑”。
因为自探中的“疑问”通常有易有难,而学生的基础能力有高有低,所以“自探”中的“疑问”自然也不会全部得到解决。
二是“自探”中派生出的新“疑”。
初始时的“设疑”往往是浅层的、不全面的,因此在“自探”中产生新“疑”也是常见的。
解决这些“疑问”的过程就是“解疑”。
由于这样的“解疑”是在自主探究之后,所以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会更加有效。
在课堂上,有疑问的学生提出问题,有见解的学生给予帮助,解答不完整时别人给予补充。
如果对问题有争议,大家可以展开讨论,不得已时教师再加以点拨……这是一个“合探”(即合作探究)的过程。
许许多多基础教育阶段应该实现的目标和任务都能在这里得以完成。
至于“合探”过程中再度衍生出的新“疑”,教师会巧妙地安排学生“自探”或“合探”加以解决。
在“解疑合探”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密切关注、适时诱导、点拨激励、引发评价(包括对评价的评价),必要时还可以进行“点睛”式的讲解,但切忌“包办代替”。
“三疑三探”教学流程及评价标准

“三疑三探”新授课教学流程(试行)一、设疑自探1、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归纳整理,形成自探提纲。
3、学生独立探究,解决问题。
二、解疑合探(一)小组合探1、围绕自探提纲,小组内讨论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或交流自探心得。
2、教师出示展示和评价分工,各小组按分工做好准备。
(二)全班合探1、各小组按分工进行展示和评价。
2、教师针对学生展示与评价情况,进行必要的点拨或精讲。
三、质疑再探学生根据本节内容,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由其他学生共同解决。
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点拨或亲自解答。
四、运用拓展1、学生自主编题。
2、组内展示,择优向教师推荐。
教师有选择地让全班同学训练,可由编题者评价答题情况,或讲解编题意图。
3、根据学生编题情况,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学科班长评价本节活动情况。
三疑三探”复习课教学流程(试行)一、设疑自探1、导课。
2、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设疑,并形成自探提纲。
3、学生自探。
二、解疑合探(一)小组合探1、围绕自探提纲,小组内讨论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或交流自探心得。
2、教师出示展示和评价分工,各小组按分工做好准备。
(二)全班合探1、各小组按分工进行展示和评价。
2、教师针对学生展示与评价情况,进行必要的点拨或精讲。
三、质疑再探学生根据本节内容,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由其他学生共同解决。
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点拨或亲自解答。
四、运用拓展1、学生自主编题。
2、组内展示,择优向教师推荐。
教师有选择地让全班同学训练,可由编题者评价答题情况,或讲解编题意图。
3、根据学生编题情况,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学科班长评价本节活动情况。
说明:复习课不是知识的简单再现,而是要进一步理清知识间联系,做到做一题通一法,会一类。
既不能抛开课本,又必须注重拓展和延伸。
三疑三探”试卷(习题)讲评课教学流程(试行)一、设疑自探1、教师公布试(习)题答案,点评学生答题情况,指出存在的共性问题。
“三疑三探”四种课型流程与评价标准

“三疑三探”四种课型流程与评价标准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习题课“三疑三探”新授课操作流程(一)、设疑自探(10-15分钟)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也可经学生浏览教材后,直接提出问题;若课前已安排预习(不准下发导学案),由学科组长提前归纳整理本小组预习中产生的问题,教师板书归纳成自探提纲。
教师及时给形成自探提纲有贡献的小组鼓励并加分。
(3-8分钟)2、学生独立自探,书面整理有关内容。
(这个环节要留足时间,避免形式)。
(7分钟)(二)、解疑合探(17分钟)1、围绕自探提纲,先在小组内交流自探成果。
学科组长安排有序,主要对自探中的难点进行探讨整理、达成共识。
小组交流快结束时出示展示分工及要求。
(3分钟)2、围绕展示分工,在学科组长的指导下,由展示人归纳整理后,迅速板书到黑板划定的位置上(必要时还要写清解题的思路等)。
如果不需板书,则等待投影或口头展示。
展示快结束时,出示评价分工及要求。
(4分钟)3、按分工逐题进行评价,教师即时强调、补充和归纳,难度大的问题要讲解。
学生评价要节约时间,切忌长篇大论。
①先打分②陈述扣分原因③强调解题关键④提出其它的思路和方法。
教师要利用评分榜及时给展示评价人记分,对提出不同见解的其他学生也要双倍加分。
(10分钟)(三)、质疑再探(5分钟)1、给学生半分钟的反思时间,启发学生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如果课堂时间充足,先在组内质疑和答疑,解答不了的问题再提到全班解答;如果时间紧张,可由学生直接质疑,全班学生争相解答。
有价值且有争议的问题也可由学生通过讨论或辩论的方式解决,及时给质疑和答题学生加分。
2、讨论后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直接解答。
属教材以后重现或科学仍在探讨的问题要给学生指明,属于课外实践探究的问题,要注意引导学生课下带着兴趣探究。
(四)、运用拓展(7-13分钟)1、教师结合本节重点、难点、易混点等知识内容出示明确而具体的导向信息(背景材料),引导学生编题。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课堂评价标准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课堂评价标准(一)
项目
评价标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值
设
疑
自
探
⌒
25
分
︶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得出问题。
10
2、师生对提出的问题能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归纳、梳理和补充,形成的自学提纲具有层次性、针对性和探究性。
8
3、注重学法指导,但不影响学生独立思考。
3
4、学生自学时间充足,不流于形式。
4
解
疑
合
探
⌒
30
分
︶
5、检查自学情况,坚持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中、优等生评价的原则。
5
6、中等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桌讨论,难度较大或有争议的问题小组讨论。讨论有序,不流于形式。
7
7、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认真倾听别人意见,勇于对别人的展示情况进论证或补充性的客观评价。
10
8、坚持教师的“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
8
质疑
再探
⌒
20
分
︶
9、鼓励学生勇于向教师课本等“权威”质疑,同时引导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
6
10、学生质疑的问题具有挑战性、价值性和创新性。
8
11、学生质疑的问题仍由学生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教师讲解。能灵活处理课堂“生成”的新问题,收放有度。
6
运用
拓展
⌒
20
分
︶
12、学生都能围绕学习目标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或拓展性习题。
7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课堂评价标准(二)

6分
1、会提问:能根据教学情景、教材内容主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8 分
2、会自学: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与能力,能解决问题并发现新 的问题。
9分
3、会展示:敢于发表自己意见,敢于尝试操作,错了也不怕, 展示率高。
9分
学 生
4、会倾听(观察):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能仔细观察别人的 演示。
4分
方 面
5、会评价:能对别人的展示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并能利用有关 资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7分
70
6、会质疑:有问题意识,敢于向课本、教师等“权威”质疑问 难,问题具有挑战性、独创性。
7分
()
分
7、会讨论:小组讨论不流于形式(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和价值, 活动有序,能表现集体观点)。
4分
8、会总结:能在反思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归纳总结。
9、都参与:课堂无“闲人”,人人充满自信,都能真正进入学 习状态(没有走神或不参与学习的现象)。 10、都成功: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围绕学习目标编拟一些基础 性或拓展性习题,答题正确率高,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面 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错易混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 6 分
()
30 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
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
分
4、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评价及时准确,充满期待和 激励。
5分
5、有驾驭课堂能力,能灵活处理课堂“生成”的新问题收放有 度,活而有序,时间安排合理,准时下课。
4分 8分 10 分
合计得分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疑三探”模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二)
评
价
要
点
问题教学中的三疑三探模式

程 中以问题 为中心 ,进行发展性
教 学 的方 法 。 我 们 在 实 践 中构 建 并 运 用 了 “ 疑 三 探 ” 教 学模 三 式 ,收 到 了较 为理 想 的效 果 。
一
后通过查 资料等其他途径共 同解
决。 这 一 环 节 容 易 出 现 以 下 误 区 :一是 学生 无疑 可 “ ” 质 ,教
问” ,有 了疑 问才会 思 考 ,才会 探索 ,所 以课 堂的开始 首先要提
出 问 题 ,用 问 题 来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的 动 力 和 兴趣 。 当然 问题 也 不 是
一
次 提 出 ,在 课 堂 教 学 中要 不 断
地提 出问题 、解决 问题 ,一 波刚 落 ,一波又起 ,环 环相扣 ,持续
换 汤不 换 药 。三 是 提 问 回避 学 困
决?在传统 的教学 中教师也 会不
断 提 出 问题 , 目的 是 通 过 设 问 的 形 式 引起 学 生 听 课 的兴 趣 。老 师 自问 自答 ,学 生 只要 当 个 好 听 众 就 行 了 。 而 “ 疑 三探 ” 妙 就 妙 三 在一 个 “ ”字 。这 里 的 “ ” 探 探
清 ,不能 紧紧围绕学 习 目标 ,问
题 太 碎 、 太 杂 ,或 太 大 、太 空 。
二 是 自探 走 过 场 ,时 间 安 排 不
生 ,怕浪费课堂 时间 ,仅让 中等
以 上举 手 要 求 发 言 的 学 生 回答 一 遍 了 事 ,掩 盖 学 情 。 四是 试 图 烘
足 。三 是 在 学 生 自探 过 程 中 教 师 出 现 两 个 极 端 ,要 么 唠 唠 叨 叨 , 使 学 生 不 能 专 心 思考 ,要 么 漠 然 视 之 ,认 为 学 生 自探 与 己无 关 。 2 、解 疑 合 探 : 是 指 通 过 师 生 或 生 生 互 动 的 方式 检 查 自探 情 况 ,共 同解 决 自探 难 以 解 决 的 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课堂评价标准(二)
教师方面(30分)
1、注重启发诱导,设情激趣,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5分)
2、注重学法指导,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善于归纳和梳理,问题(习题)设置具有层次性、探索性和针对性,给学生留足思考、练习和交流的时间。
(8分)
3、讲授准确无误、重点突出,时间一般不超过一节课的三分之一,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不讲”即学生会的不讲,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
(6分)
4、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评价及时准确,充满期待和激励。
(5分)
5、有驾驭课堂能力,能灵活处理课堂“生成”的新问题,收放有度,活而有序,时间安排合理,准时下课。
(6分)
学生方面(70分)
1、会提问:能根据教学情境、教材内容主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8分)
2、会自学: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与能力,能解决问题并发现新的问题。
(9分)
3、会展示:敢于发表自己意见,敢于尝试操作,错了也不怕,展示率高。
(9分)
4、会倾听(观察):能认真倾听别人意见,能仔细观察别人的演示。
(4分)
5、会评价:能对别人展示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并能利用有关资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7分)
6、会质疑:有问题意识,敢于向课本、教师等“权威”质疑问难,问题具有挑战性、独创性。
(7分)
7、会讨论:小组讨论不流于形式(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和价值,活动有序,能表现集体观点)。
(4分)
8、会总结:能在反思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归纳总结。
(4分)
9、都参与:课堂无“闲人”,人人充满自信,都能真正进入学习状态(没有走神或不参与学习的现象)。
(8分)
10、都成功: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围绕学习目标编拟一些基础性或拓展型习题,答题正确率高,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