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下水的污染及其水质检测
地下水水质分析及水污染治理措施分析

地下水水质分析及水污染治理措施分析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在地下储存着大量的淡水资源,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地下水受到了各种污染的威胁,其水质逐渐受到了影响。
针对地下水水质分析及水污染治理措施的问题,本文将对地下水的水质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水污染治理措施。
地下水水质分析地下水的水质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地质构造、气候条件、土壤性质、人类活动等。
根据地质构造的不同,地下水的主要成分也不同,其中包括钙、镁、钠、钾等金属离子,以及硫酸盐、氯化物、碳酸盐等无机物质。
地下水中还存在着多种微量元素和有机物质。
在气候条件的影响下,地下水的水质还受到了温度、降水和蒸发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特别是在干旱地区对地下水水质有着显著的影响。
土壤性质也对地下水的水质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土壤中的各种离子与地下水中的成分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人类活动则是地下水水质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包括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城市生活和采矿等活动都会对地下水的水质产生影响。
从水质参数来看,地下水的水质主要包括PH值、溶解氧、浑浊度、有机物质含量、微量元素、重金属和阴离子含量等参数。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地下水的水质情况,同时也可以判断地下水是否受到了污染。
水污染治理措施分析地下水的污染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有效的治理措施对维护地下水水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针对地下水的污染治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污水处理和排放控制:针对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需要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废水处理设施,通过化学、生物和物理等方法对污水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进行排放。
还需要对排水管网进行管理,并加强对排水口监测和管理,防止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放。
2.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在农业生产中,需要减少农药、化肥和畜禽粪便等对地下水的污染,采取科学的施肥方式和精准的农药使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同时推广农业废水处理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
如何进行地下水水质监测与评价

如何进行地下水水质监测与评价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被广泛用于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地下水的水质日益受到威胁。
为了确保地下水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开展地下水水质监测与评价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地下水水质监测与评价。
一、地下水水质监测的重要性地下水是地下水系的组成部分,它的水质直接关系到人类饮用水的安全与健康。
通过地下水水质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地下水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物,为制定水质管理措施和保护方案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二、地下水水质监测的方法1. 取样方法:地下水取样是水质监测的基础和关键。
在选择取样点时,应考虑地形地貌、水源保护区、排污口等因素。
取样时应使用密闭容器,避免二次污染。
2. 监测指标:地下水水质监测需要考虑多个指标,包括物理指标(如水温、pH 值)、化学指标(如溶解氧、氨氮、总磷)和微生物指标(如大肠菌群)。
监测指标的选择应根据地区的特点、用途要求和法规标准确定。
3. 检测方法:地下水水质监测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现场测试和实验室分析。
现场测试方法适用于快速监测和初步评估,如使用多参数仪器进行现场测试。
实验室分析方法更加精确和可靠,适用于详细分析和确认。
三、地下水水质评价的方法地下水水质评价是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估和判定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下水的寿命和可利用程度,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1. 水质评价指标体系:地下水水质评价指标应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危险物质限制、可利用性评估等多个方面。
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特点和用途要求不同,评价指标体系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2. 评价方法: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定性评价主要通过比较监测结果与水质标准,判断地下水是否达到水质要求。
定量评价则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等手段,计算地下水的污染程度。
3. 水质评价结果的应用:地下水水质评价结果可以用于制定水质管理措施、指导污染物控制,还可以作为决策者制定地下水资源利用方案的依据。
地下水水质分析及水污染治理措施分析

地下水水质分析及水污染治理措施分析地下水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一种水资源,其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化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地下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污染,给地下水水质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对地下水水质的分析和水污染治理措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地下水水质分析及水污染治理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一、地下水水质分析1.地下水水质评价指标地下水的水质评价指标一般包括理化指标和生物指标。
理化指标包括pH值、电导率、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总磷、总氮、重金属等,生物指标包括菌群数量、藻类数量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地下水的水质情况,发现有害物质的存在程度,为制定水质改善和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地下水水质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采样分析和实验室分析两个步骤。
采样分析是指在地下水源头采集水样进行野外测试,包括各种现场测试设备的使用和现场测试项目的选择。
实验室分析是将采集的水样带回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综合测试和分析。
地下水水质分析方法可以为地下水水质状况的全面了解提供必要的数据和信息,有助于提高水质监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地下水水质评价是指根据水质监测和分析结果,结合相关水质标准和评价方法,对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和分类。
评价结果一般分为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五个等级。
通过水质评价,可以及时了解地下水水质的状况,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1.侵入性地下水中水质监测技术侵入性地下水中水质监测技术是指直接在地下水中进行监测分析,并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
常见的技术包括地下水取样分析技术、地下水监测井布置技术、水质监测设备的应用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全面了解地下水的水质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地下水水质问题。
2.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生物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物理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是通过生物菌群的作用去除地下水中的有害物质,包括生物降解、生物吸附等方式。
地下水水质分析及水污染治理措施分析

地下水水质分析及水污染治理措施分析地下水是地球上的重要水资源之一,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地下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给地下水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从地下水水质分析和水污染治理措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当前地下水的水质状况,以及应对水污染的治理措施。
一、地下水水质分析1. 地下水的水质指标地下水水质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其中所含的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常用的水质指标有pH 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等。
还需要关注微生物污染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含量。
2. 地下水污染现状随着工业化和农业化的发展,地下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工业废水、农田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等都成为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导致地下水PH偏酸、COD和氨氮含量偏高、重金属等污染物超标。
3. 地下水水质问题对人类的影响地下水污染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健康。
长期饮用受污染的地下水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同时也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土壤的质量,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了威胁。
二、水污染治理措施分析1. 加强监测和管理加强地下水质量的监测和管理是治理地下水污染的首要任务。
通过建立完善的地下水监测网络和监测站点,可以及时发现地下水污染的问题,为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2. 加强立法和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地下水污染治理的立法和政策支持力度,明确地下水资源保护的责任主体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地下水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
3. 推行清洁生产工业企业应推行清洁生产,减少废水排放,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确保工业废水排放达标,减少对地下水的侵害。
4. 合理利用农业化肥和农药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和农药也是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来源,农民应加强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管理,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5. 加强生活污水处理城市和乡村地区应加强对生活污水的处理,建设和改善污水处理设施,保证生活污水处理的完善和达标排放,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地下水水质状况分析与污染治理

地下水水质状况分析与污染治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下水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源被广泛应用。
但是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剧,地下水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威胁。
因此,地下水水质状况的分析和污染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地下水水质状况分析地下水水质状况是指地下水中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与组成,反映了周围环境的污染情况。
对于地下水水质的状况分析,需要从地下水的水质类型、化学成分、污染源、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地下水的水质类型主要包括地下河水、地下湖水和岩溶地下水等,其中地下河水和地下湖水一般水质较好,而岩溶地下水则容易受到外界污染物的影响而导致水质恶化。
地下水中的化学成分包括总溶解固体、重金属离子、硝酸盐和氟化物等,这些化学成分的含量越高,说明地下水越容易受到污染。
污染源主要包括农业、工业、生活污水和垃圾等,其中农业活动是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环境因素包括地下水水位、地质构造、地下水流动方向等,这些因素对地下水的水质状况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下水污染治理地下水污染治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对受污染的地下水进行治理,达到保护地下水资源和环境的目的。
地下水污染治理的主要技术手段包括物理隔离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修复法等。
物理隔离法主要是利用地下隔水层对受污染地下水进行隔离,并对地下水进行监测和管理,达到保护地下水的目的。
化学处理法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对受污染的地下水进行处理,通过沉淀、吸附和氧化等反应使污染物得到去除。
生物修复法则是利用微生物对受污染的地下水进行修复,利用微生物对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使污染物得到去除。
在实际地下水污染治理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污染情况和治理目的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并进行合理的执行。
结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下水的水质状况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关注。
地下水水质状况的分析和污染治理是保护地下水资源和环境的重要手段。
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地下水监测和管理,提高地下水污染治理的技术水平,保护地下水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地下水的水质评估与地下水污染治理

地下水的水质评估与地下水污染治理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于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的推进,地下水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进行水质评估和污染治理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地下水的水质评估方法和地下水污染治理的策略。
一、水质评估方法1.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最常用的水质评估方法之一。
通过采集地下水样品,测定其中各种离子、溶解氧、重金属和有机物等物质的浓度,来评估地下水的水质状况。
该方法简便易行,能够全面了解地下水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情况。
2.地下水污染指数法地下水污染指数法是一种通过对地下水中污染物浓度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建立污染物浓度与标准浓度之间的比较,计算出一个综合的污染指数值,从而判断地下水是否受到了污染。
这种方法对于快速评估地下水污染情况非常有效。
3.地下水潜在生态风险评估法地下水潜在生态风险评估法是一种以地下水为基底,综合考虑地下水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评估地下水潜在生态风险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建立各种环境参数与地下水潜在生态风险之间的关系,评估地下水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为地下水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下水污染治理策略1.源头控制源头控制是地下水污染治理的首要策略。
通过加强对工业企业、农田和城市垃圾处理等污染源的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防止其进入地下水体系,从根本上控制地下水污染的发生。
2.地下水补给管理地下水补给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管理地下水补给系统,保持补给量与需求之间的平衡,避免地下水过度开采引起水位下降和地下水流向逆转等问题。
这样可以减少地下水受到污染的风险,保护水源地的可持续利用。
3.修复技术对于已经发生污染的地下水体系,采取修复技术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方法。
通过改变地下水流动路径、清除或转化污染物、利用生物降解作用等手段,恢复和改善地下水水质。
4.监测与预警建立完善的地下水监测体系,对地下水水质进行长期监测,及时掌握地下水污染的动态变化。
地下水污染的水质指标分析与评价

地下水污染的水质指标分析与评价地下水作为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在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地下水污染问题已经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对地下水的水质进行指标分析与评价。
水质指标是用于描述水体性质和污染程度的一组定量或定性的参数。
对于地下水污染,常用的水质指标包括重金属含量、溶解氧、悬浮物、氨氮、硝酸盐、pH值等。
在地下水污染的水质指标分析与评价中,重金属含量是一个重要的考察指标。
重金属如铅、镉、铬等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因此其含量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内。
通过对地下水中重金属含量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污染源,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溶解氧是衡量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直接影响着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在地下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一般较低,如果低于一定范围,将导致水体富氧不足,从而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
悬浮物是指地下水中的悬浮颗粒,其含量反映了地下水的浑浊程度。
悬浮物主要包括颗粒状物质、沉淀物和悬浮微生物等。
过高的悬浮物含量不仅会导致水体变得浑浊,还会对水体中的生物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监测和控制悬浮物的含量。
氨氮和硝酸盐是地下水中重要的营养盐。
当氨氮和硝酸盐的含量超过一定范围时,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促进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质恶化,甚至引发水华灾害。
因此,对地下水中氨氮和硝酸盐的含量进行监测和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pH值是描述水体酸碱性质的一个指标。
地下水的pH值对水体中的生物生存和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可能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影响。
因此,保持适宜的pH值范围对维护地下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对于地下水污染的水质指标分析与评价,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 采集地下水样品,并使用专业的实验设备对样品进行分析。
这些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离子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pH计等。
通过对样品中各个指标的测量,可以得到地下水的水质状况。
地下水水质分析及水污染治理措施分析

地下水水质分析及水污染治理措施分析地下水是地球上的重要水资源之一,具有丰富的储量和广泛的分布。
在现代工业和城市化进程中,地下水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污染。
地下水污染不仅会对人类生活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分析和水污染治理措施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一、地下水水质分析地下水水质分析是对地下水中存在的各种物质成分、微生物、溶解氧、电导率、PH值等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估,以判断地下水是否受到污染。
地下水水质分析通常是通过采集地下水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得出地下水水质信息的过程。
地下水水质分析一般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主要污染物质分析主要污染物质包括有机物、重金属、氮、磷等,这些物质是地下水中污染的主要来源。
有机物主要来源于化工厂、垃圾填埋场、农药和化肥等,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工矿企业的排放和废水排放。
对于地下水水质来说,有机物和重金属是最需要关注的污染物质。
2.微生物分析微生物是地下水中的另一种重要污染源,它们具有较强的活性,能够对地下水造成较大的危害。
通过对地下水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分析,可以评估地下水是否受到微生物污染。
3.水质指标检测水质指标检测包括溶解氧、电导率、PH值等,这些指标反映了地下水的生态环境和化学特性,是评估地下水水质的重要依据。
通过分析以上几个方面的指标,可以综合评估地下水的水质情况,判断地下水是否受到污染,为后续的水污染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地下水水污染治理是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减少或清除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保护地下水资源,维护生态环境。
地下水水污染治理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污染源控制污染源控制是地下水水污染治理的首要任务。
工业企业、农业企业、城市生活污水等都是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对这些污染源进行严格的监管和控制,是减少地下水污染的关键。
比如加强排污许可证制度管理,推行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等。
2.地下水保护区划地下水保护区划是指根据不同地区的地下水流动情况和水质情况,划定出一定范围的地下水保护区,对这些地区实行严格的管理和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地下水的污染及其水质检测
发表时间:2019-06-19T16:02:39.277Z 来源:《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12期作者:韩彦彬[导读] 随着水资源缺乏的现象日趋严重,地下水资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生产的最好选择。
韩彦彬
邢台冀泉供水有限公司河北邢台 054000摘要:随着水资源缺乏的现象日趋严重,地下水资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生产的最好选择。
然而,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河流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地下水污染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地下水的污染不仅严重地影响到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而且也会进一步对生态环境、地层环境等造成影响。
因而,对地下水水质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此,本文详细探讨了地下水的污染现状
及其水质检测方法,旨在有效地保护利用好地下水资源,进一步保证居民的身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不受严重污染。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水质检测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缺少又无可替代的重要资源。
近几十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数量的不断积增,工业及城市居民用水也在大幅增加,随之而来的工业污水及生活废水也随之增加.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地下水一旦污染,从经济角度看,几乎无治理的可能性,必须从源头加以遏制。
我国约占总面积1/5的耕地受重金属污染,每年因此减少粮食1000多万吨,污染粮食达1200万吨,全国2/3城市地下水水质下降,数以千计的供水井报废。
目前的地下水污染问题,由于污物的腐烂,受污染水体运动的减慢、土壤降低,污染物浓度或除去特殊污染物的能力的丧失以及污染水流的体积和复杂的不断增加等长期因素,地下水污染问题将变得更为难以解决。
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染将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扩散,越来越多的影响地表水流和供水井,因此解决地下水污染的问题刻不容缓。
1 地下水主要污染源污染途径
向水体排放或释放污染物的来源和场所都称为水体污染源。
从行业类型来看,目前我国地下水污染源普遍存在的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和自然污染。
1.1工业污染
工业污染源主要是指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建设突飞猛进,建设了一大批工业,工业也成为了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是,部分工业因废水、废气、废渣没经过严格处理就直接排放,导致地下水受到污染。
1.2农业污染
农业污农业污染源主要包括剩余农药、化肥以及不合理的污水灌溉。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有机氯农药年施用量为862300t,有机磷农药242600t,平均施用强度10.8kg/hm²。
灌水与降水等淋溶作用造成地下水大面积农药与化肥污染。
另外,中国有污水灌溉农田近1330000hm²,农灌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约有70%~80%的污水不符合农灌水质要求。
每年由于污水灌溉渗漏的大量污水,直接造成污染地下水,使污灌区75%左右的地下水遭受污染。
1.3生活污染
生活污染源主要是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
一方面,目前生活垃圾主要采取填埋的方式,随着日晒雨淋及地表径流的冲刷,其溶出物会慢慢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另一方面,生活污水不能有效处置后排放,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有的直接排入附近水体,有的通过化粪池直接渗漏,对地表水和地下水均产生1.4自然污染源在有些地区,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与地质环境,地下水天然背景不良,有毒有害成分超标。
根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调查统计,中国部分地区分布有高砷水、高氟水、低碘水等。
由于地下水部分含水层会起补给作用,甚至有些会流出地表,汇入地表江河,这些都会造成其他水体的污染。
2 地下水水质的检测方法 2.1 滴定法
通过滴定法对水质检验的方法应用非常广发,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生成沉淀、有颜色的新物质或是生成的新物质可以与另一种指示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呈现出颜色变化的原理,而在样品中滴入某种特定物质,直到样品产生沉淀或颜色变化才停止滴入,最后通过目测滴入物质的量的变化而计算出样品中某种或某些特定物质的含量的一种水质监测的方法。
目前,实验室常常采用的滴定方法是人工滴定法,这种方法因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检测代价小而被广泛应用。
应用滴定法可主要检测出地下水中的Ca2+、Mg2+、Fe2+、Cu2+等离子物质和其它一些胶体物质。
2.2 离子选择电极法
氟是一种极其活跃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非常广泛,且多以氟化物(包括金属氟化物和氟化氢等)形式存在。
氟化物是一种对动植物和人类健康有着严重危害的物质,广泛地存在于钢铁厂、磷肥厂、电解铝厂、玻璃陶瓷厂及氟塑料生产厂附近的水和空气中,对环境和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
目前对于地下水中氟化物含量检测最有效和最常用的方法是离子选择电极法。
其原理是:将氟化镧单晶封在塑料管的一端,管内装特定浓度的NaF和NaCl溶液,并以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构成氟离子选择电极。
实际操作中,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水样中氟化物的含量时,指示电极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来充当,而参比电极则需用饱和甘汞电极。
研究发现,电极电动势与样品中的氟离子活度的对数成正相关关系,从而可以利用能斯特方程式来计算并测定水样中的氟化物含量。
2.3 极谱法
在电解过程中,常常可以得到的极化电极的电流-电位(或电位-时间)曲线,极谱法就是利用这条曲线并结合数学计算来确定溶液中被测物质浓度的一类电化学分析方法。
它是捷克化学家J.海洛夫斯基在1922年首次提出,应用非常广泛,并有着明显的检测优势。
这种方法可用来检测地下水样中Cu、Pb、Cd、Zn、W、Mo、V、Se、Te等金属离子和包括羰基、亚硝基、有机卤化物等在内的有机物,而且可测定的组分含量范围宽,准确度高,重现性好,选择性好,并可实现连续测定。
2.4 气相或液相色谱法
色谱法又称色层法或层析法,是一种物理化学分析方法。
它是利用样品中不同溶质与样品中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包括分配力、吸附力、离子交换在内的作用力之间差别,使样品中各个溶质相互分离的一种物理化学方法。
在色谱法中,由于流动相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因而根据流动相分为气相色谱法(GC)和液相色谱法(LC)。
在利用色谱法检验地下水水质时,通常是在各溶质相互分离后,测得各溶质的含量。
这种方法因高速高效、灵敏度高和准确性好而被广泛应用。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下水的水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是日常生活当中必要的物质,水质的优劣程度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状况造成直接影响。
因此,对地下水的水质方面存在的污染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对水质污染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能够有效保证居民用水的优质性,还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会促进社会的稳定,有效提升社会的水质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可持续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孟繁迪,孔令敏,尹华.长春市水资源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措施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2(10):78-79.
[2]夏同升,刘贵成,赵旭.齐齐哈尔市劳动湖水质污染现状与治理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10):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