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师观后感1000字
入殓师观后感五篇1200字(精选9篇)

入殓师观后感五篇1200字〔精选9篇〕入殓师观后感篇一已经有很久没有正正经经地写过电影观后感了,在闲暇之余也看过不少电影,一笑而过的多,留下回味的少,留下回味还能激起写作欲望的就更少了。
在这夜深人静之际,为了完成日语课的作业,我单独灯下踌躇。
《入殓师》这部电影是个老片,很早之前我就已经看过了,最近在日语课上又重温一遍,明明知道剧情的开展,却依旧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影片选择了一个敏感的题材死亡,但是死亡仍然是禁忌的,不愿被人们正视的,因此与死亡相关的一切都是敏感的,入殓师自然也是如此。
影片的主人公小林大悟是个倒霉鬼,贷款买了大提琴成为大提琴手没多久就因乐队解散而失业。
在城市混不下去的大悟带着妻子回到了老家,开始了新生活。
大悟完全不知道什么是入殓师,也不明白入殓师的工作是什么,只是因为被招聘启事的优越条件吸引,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一名入殓师。
被生活所迫,大悟勉强接受了入殓师这份工作,此时大悟对于入殓师的理解处于懵懂阶段,既不了解工作的内容,也不理解工作的本质,但因为要与死亡打交道,因而本能地排斥着、害怕着。
瞒着妻子,大悟作为助理,开始了入殓师的工作。
扮演死人拍摄职业说明片,处理腐烂的、令人作呕的尸体,东窗事发妻子离家出走,因入殓师的职业被周围的人歧视,遭到顾客的指责与嘲讽,倒霉鬼小林大悟继续倒霉着。
但是意外的,大悟并没有放弃入殓师的工作,当看到社长满怀敬意地为逝者整理仪容,当逝者灰白的面容重现生前模样,当自己的工作给逝者的家人带来抚慰,当自己被感谢被认可,大悟领略到了入殓师这个职业的魅力。
当大悟与两名前辈在圣诞夜大口咀嚼美味的炸鸡,用儿时的大提琴拉响美妙的音乐时。
但入殓师这份职业给大悟带来的并非到此为止。
多年前与情人私奔的大悟的父亲出现了,这个令大悟魂牵梦绕又深深怨恨的人一出场却已不在人世。
简陋的房间,极少的遗物,以及借外人之口所展现的潦倒孤寂的晚年生活,这个不负责任的父亲本应被大悟唾弃,但是入殓师的职业身份却令大悟制止了旁人的粗鲁行为,让大悟为自己的父亲做最后一件事。
电影《入殓师》观后感

电影《入殓师》观后感电影《入殓师》观后感1 《入殓师》是一部很精彩的电影,我不得不这样说。
之前是有点害怕的,怕什么呢?怕死亡,怕尸体。
“死亡”这个话题总是被人很少提及,所以因未知因概念模糊而恐惧。
心里那个模糊的感觉提醒我——死亡是一件可怕的事,入殓是一件可怕的事。
但《入殓师》的第一个镜头,就让我的心很神奇地平静下来。
车中的人紧锁的眉头中有淡淡的忧郁,车外白色的基调的景,肃穆寂静。
当小林大悟仔细地为死者擦拭身体时,当社长耐心地征求家属化男妆还是女妆的意见时,我才发现,入殓师这个职业竟如此神圣庄严。
通过入殓师的双手,我们看到了怎样将尊严还给死者的过程,看到了生者与死者优雅告别的仪式。
死亡,在这里已不再令人恐惧,生与死,在这里已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死亡,是生命的延续。
入殓师,以他那无比尊重死者的心态,使死者以干净优雅的姿态踏上另一个崭新的旅程。
从误打误撞当了入殓师时的脆弱与抗拒到最后对这个职业忘我投入,小林大悟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
忘不了那个趴在棺木上看着妻子遗体泣不成声的丈夫,忘不了那个为去世的男人留下满脸红唇印的一家人,她们一边大笑一边痛哭着说:“谢谢了,爸爸”。
那亲属们对死者的不舍、怨悔、留恋、误解都随着一场场庄重的入殓仪式归于平静。
原来人在生命的最后一程也可以被如此温柔对待,原来人在死后也可以这样安详,这样宁静,这样美!——我彻底对入殓师这个职业改变了看法。
那个在大悟老家一直开澡堂的艳子,为了给邻居一点方便和家的温暖把澡堂开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送她火化时平田对她说:“后会有期!”是啊,后会有期。
不会永垂不朽的我们终将奔往那个地方的,对吧?那一直以来我们怕什么呢?怕死亡,因为觉得那是一种永恒的失去。
但《入殓师》却一直再向我们传达一个信念,那就是死亡只不过是一扇门,让我们通向更远的地方。
村上春树说:“死亡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当“往生者”安息,当活着的人坚强,当释怀后的爱在每一个人心中流淌传递,片刻即成永恒,万物也许就这样生生不息。
《入殓师》电影观后感

《入殓师》电影观后感《入殓师》电影观后感篇一:《入殓师》电影观后感“这是我第一次反对你吧,”美香对小林大悟说,“你拉大提琴是这样,你要回山形山村也是这样。
”我很喜欢而且佩服大悟的妻子。
她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一脸笑容。
大悟的大提琴团解散后,她还想积极地去与大悟一起偿还贷款。
在大悟说想要回老家时,她也是满面笑容地答应了。
还说“住妈妈留下的房子还可以省下房租的钱。
”我当时觉得大悟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有一个那么支持他的人。
第一次看大悟拍人体模特视频时,我是一直乐着看完的:社长不小心抹到大悟鼻孔里的泡沫还在随着他的呼吸开开和和。
他被社长刮到脸后惊恐地说“好疼,好疼”更是让我觉得太好玩了。
这是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如果我是他的妻子,在一开始看到这个片子肯定也会和美香一样,震惊!谁都希望自己的亲人干一份正常的工作,最好是不与让大家忌讳的东西、事物打交道——谁能受得了天天与死人打交道的呢?这一次,美香没有顺着大悟,一气之下回了娘家。
但小林大悟和美香之间还是有感情的。
几天之后,美香又回来了,还是带着招牌似的甜美笑容,这次带回来的还有他们的孩子。
美香又劝大悟放弃这份工作,她怕他们将来没办法对孩子开口——父亲的职业是一个入殓师。
但是,澡堂老板娘的去世改变了美香的看法。
那是美香第一次看大悟为人入殓,美香终于明白了丈夫在做什么,美香一下子就理解了“帮助别人踏上旅程”的职业是有多么的高尚。
大悟是一个注重细节的人,他记得老板娘戴鹅黄色丝巾的幸福的样子。
我想这个时候,他是一个出色的入殓师,因为社长在帮助别人入殓时候也会注意到细节。
美香开始理解了丈夫的工作。
结局很美。
当美香说出“我丈夫是入殓师”的时候,她完全接受了丈夫的选择。
大悟对逝者的态度与前来为他父亲办事的人的态度成了鲜明的对比。
是他的妻子力劝他来的,在小林为父亲入殓的过程中,当他从父亲手中拿出那块小石头的时候,他心中的恨转化成了爱。
小林心中的冰融化了,变成了眼泪,那些痛苦,随着胸口的温热,消散了。
《入殓师》观后感6篇

《入殓师》观后感6篇《入殓师》观后感1两节课看完了日本电影《入殓师》,这部电影主要叙述了一位入殓师从刚开头工作始终到成为职业入殓师的心理历程。
从这部影片里可以看出许多与心理人类学有关的学问。
首先,男仆人公入殓师,以及他的妻子和朋友们,在一开头对入殓师这一行业抱有极端的反感,他们认为这一行业经常与死人为伴,工作的性质便是接触死人。
根据世俗观点,这是倒霉的,肮脏的,低贱的工作。
因此男仆人公在从事这项工作之后,他的妻子回了娘家,他的朋友不再愿意和他打招呼。
但是到后来,由于男仆人公的执著和努力,人们渐渐觉察入殓并非是低贱的。
由于人死之后并不意味着就变成了妖魔鬼怪,而是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从繁忙不息的工作走向了沉着平稳的`休息。
所以,在一个人逝去后为他打点装扮是为了让他走完生命的最终一个阶段,从而使一个人有着完整的一生,其实这在实质上是对一个人的敬重。
其次,从影片中可以看出,一个人待人处世的点滴行为大多是由自己内心情感所造成的。
一个人从心理上对某一件事情鄙视观赏,那么表现于外的必定是礼貌敬重的行为举止,反之则表现出轻视的行为。
所以,要想转变自己的行为,或是转变他人对某事的看法,首先就要调整心理。
而详细来说,调整心理也就是调整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也就是人性之根。
最终,从片中可以发觉,日本是一个很讲礼仪的国度。
人们内心之间的相互敬重,表之于外便是礼仪,而反过来,礼仪也可以促进人们内心生起敬重之心。
这就是《论语》中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孔子认为祭祀中的羊代表了一种礼,能唤起人们内心的庄重感,因此不行为了节省而免去贡羊)。
《入殓师》观后感2带着简单而又凝重的心情看完的《入殓师》,这部日本电影,入殓师观后感3。
也明白它为什么是当之无愧的奥斯卡最正确外语片,虽然没有大手笔大制作,却用最纯粹最平实的手法传达出最肤浅最厚重的感情!从始至终我的心都是安静的,当间或小提琴的奏响掀起了我心的涟漪。
经典影片《入殓师》观后感

经典影片《入殓师》观后感经典影片《入殓师》观后感医生和殡葬工作者常常成为被人诟病的对象,可能是因为当自己最亲最重要的人落到他们手中的时候,你就觉得你那个重要的他(她)像一件物体一样被摆弄着。
下面是相关的《入殓师》,欢迎欣赏与借鉴。
经典影片《入殓师》观后感【篇一】当死亡变得常见,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不得不把人物化,截断感情的链接,来保护自己?《入殓师》让我最感触的地方就是社长和大悟两人在给逝者入殓的时候的尊重。
每一个动作里面都充满了爱。
虽然是看尽了满目的死亡,但是他们还没有将逝者物化成一具尸体。
内心还保留着对每个人的独立性的尊重,我想这就是村上小姐为什么说社长与众不同的原因了。
与现实的对比,和与电影中其他人的对比,都能看出师徒两人的独特。
电影中大悟爸爸去世的时候,来的两个当地的殡葬工作者的态度就和我所见过的现实情况一摸一样:他们只想快点把事情做完,七手八脚的就要把大悟父亲搬走。
去爱,产生了感情,意味着失去的时候会感到痛苦。
为了避免痛苦,有些人选择了将人物化,不产生任何感情,没有爱,没有尊重。
片中的大悟也经历着理解自己父亲的重重历程。
一开始说出自己父亲跟情人私奔的事情的时候是那么的若无其事,冷漠的让我惊讶。
后来发现,其实只是在保护自己而将事情说得那么轻描淡写。
最后在爸爸去世的时候,大悟忠于学会抛开愤怒和怨恨,尝试去理解爸爸。
这样的心情,化作每一个动作,给爸爸做入殓的仪式,像舞蹈一样优美,庄重。
爸爸的死亡,为大悟的人生打开了一道新的门扉。
像大悟和社长那样的人的内心是坚强的,怀着对人性的崇敬,日复一日面对死别,还能保持着对每一个逝者的尊重。
有很多时候,很多人,对着活的人都做不到,感受不到别人的困难和心情,一心只想着怎样把自己的工作快点做完,然后拿工资过自己的生活。
差几秒就死活不肯开门的银行保安,接电话态度奇差的办公室职员,贪污赈灾款项的地方官员,往奶粉里面掺有毒化学药品却装不知道的老板……这些形形式式的人,也没有把别人当人看待吧?这种人有什么资格批评医生呢?自己不是一样对别人的困难和心情茫然不顾吗?如何接受别人的心情,就向死者亲友的悲怆的心情,每时每刻都怀着尊重,并尝试去理解和接受别人的独一无二心情。
入殓师电影观后感

入殓师电影观后感入殓师电影观后感(精选5篇)《入殓师》整部电影都笼罩着一种淡淡的氛围,没有浓墨重彩的色调,没有夸张浮华的演技,它静静叙述,缓缓推进,娓娓道来。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入殓师电影观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一个失业的大提琴师,一份与演奏毫不相关的职业,一场以死亡贯穿全片的故事情节,一个有关人生的终极命题,随影片的缓慢铺陈,不经意间流露出来,没有剩余的修饰,一切但是生活的常态,却道出生活的真谛:人生必有其仪式,即使在人死亡之后——《入殓师》为我们展示了如何把尊严还给死者以及生者如何透过这最后的优雅仪式与死者和解。
死亡,是一个禁忌,我们是惧怕死亡的,更不愿意理解死亡。
当小林的妻子明白了他工作的资料后那撕心裂肺的叫喊“别碰我,肮脏!”更是表达了生者对死亡的不理解与惧怕。
是的,对冰冷尸体的寒噤,对腐烂肉体的恶心,对已逝的死者的恐惧无不影响着我们对于生与死的正确认识。
男主人公小林大悟一开始偷偷地背着妻子从事着这份工作。
直到之后,妻子亲眼目睹他为邻居浴室老板娘入殓,她才深深地尊敬这个职业。
入殓师在为往生者送行,进行纳棺仪式的时候,他们的恭敬,虔诚,那完美的动作,将逝者最后一刻的美化为了永恒。
这于生者是巨大的安慰,于死者是最大的尊重。
因为入殓师,这个本就应是灰暗、阴沉、甚至略带点狰狞地时刻,有了一丝光亮,温馨。
他们让生离死别这生硬地悲怆变得舒缓和柔美。
如果葬礼是一扇门,那么入殓师就是那个转动门把手的人。
葬礼表面上是送别亡者,象征着其走向下一程的仪式,但其实,这一切更多的是为生者而做——它给生者最后尽孝,表达爱或者赎罪的机会。
生者在举办葬礼时所挑选的形式和用具等,其实都是跟从自己的意愿,而入殓师就是帮忙生者完成他们意愿的人。
一个好的入殓师必须会将对于死亡的恐惧置之度外,他会以虔诚的心为死者整理衣容,将死者再一次活现,给予生者心灵最后的慰藉并融化牵绊在死者与生者之间的障碍,使之将人类情感全部表达,再无顾虑。
入殓师观后感最新5篇

入殓师观后感最新5篇在这部影片里,死亡不再充满恐惧,更没有满含悲伤,每一个告别逝者的人眼里,逝者不过是先走了一步,多么静谧又安详的场景啊!下面给您带来入殓师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电影《入殓师》观后感1除了宫崎峻的动画片,我很少看日本的影片,相比它的慢节奏,我更愿意感受好莱坞大片的跌宕起伏和惊心动魄。
但是这部去年夺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入殓师》却改变了我固有的观念!这是一部关于如何尊重生命和死亡的电影。
主人公小林大悟原是东京一家乐团的大提琴演奏家,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他,在经历了4个月的管弦乐演奏后,得到的却是“乐团解散”的噩耗与购买乐器的高额债务。
迫不得已,大悟与妻子美香回到了故乡,过起了清贫的日子。
不久,在一则有着“年龄不限,高薪保,按实际劳动时间计费,旅行助理,NK代理商”等字眼的广告的误导下,不明真相的他成为了专门把死者送往安乐土的入殓师。
从扮死者拍入殓指南DV开始,到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死者——一个去世两周已经腐烂的独居老太太。
他的生活从人生顶端跌入悲惨低谷,每天带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的他,哪怕看见饭桌上妻子煮熟的肉也会想吐;更因为对美香难以启齿,最初的他只能独自在痛苦中挣扎……但渐渐地,在性情古怪、工作认真的社长佐佐木的指导下,他慢慢喜欢上了这份特殊的工作,明白了其实每一个生命都是有其独特价值的。
这样的“死亡仪式”,能够满足死者生前的心愿,也缓冲了生者对死者离去的悲痛,并为死者的家人留下最后一眼的“美丽”记忆——这,就是这份工作真正的意义所在。
这是一部有着积极向上意义的电影,尽管没有谈到宗教,可同样让人感觉有宗教一样的平和与神圣。
看着入殓师带着严肃又宁静的神情,严格地按照特定的程序,虔诚地给死者洗浴,穿衣,化妆,让人感到:死亡并不可怕——那不是归去,而是启程。
也许,入殓工作对于死者毫无意义,只是给生者将难以言出的情感释放出来的唯一机会。
既然人们都觉得生如夏花一般绚烂,那死也理应像秋叶一样静美。
入殓师观后感优秀

入殓师观后感优秀入殓师观后感优秀范文(通用14篇)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入殓师观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入殓师观后感优秀篇1“让冰冷的躯体重新焕发生机,给她永恒的美丽。
这里要有冷静、准确,还要有温柔的情感。
静谧,所有的举动都如此美丽。
”这是《入殓师》里主人公小林对入殓师工作的观察,令人深思。
是的,这里所有的举动都如此美丽,一个人送别另一个人的离世,在温柔、细心、庄重的动作中,给后者一份最后的尊严,这后面是对生命真正的尊重,真是美丽。
眼前躺着这个逝者,她一生可能美丽,在她的身体即将消失的时刻,再给她一份美丽,让她的生命有一个圆满的结束。
也许她毕生坎坷,甚至丑陋,在遗憾中离世,利用这最后的机会,带着美丽的形象离去,是给她一份珍贵的弥补。
无论如何,这一刻都令人感动。
所有这些意识,都产生在生者心中,惟有生者同情时方能产生。
而当生者有这份情怀时,他也就给他自己一份宝贵的礼物,让他的生命无比美丽。
所以,每当小林做完一次工作离开后,他看到的是灿烂无比的世界,心情轻松,活力无限。
他的琴弦流淌出优美的音乐,让他自己陶醉,也让观众陶醉。
每个人都渴望别人的尊重,不仅仅是在世,也包括离世之后。
难怪小林的女同事说,希望自己死后能得到这样的待遇。
说自己正是因这样的感动而干上这份工作。
但是人总是自私的,他承认自己的愿望,但未必尊重别人的相同愿望。
所以我们在现实中,包括影片中都可以看到很多人蔑视死者,不愿意像主人公那样善待死者,不愿意尊重主人公善待死者的行为。
正因为这样,小林和他的同事的行为显得尤为珍贵,具有打动人心的道德力量,社长自己感动了自己,感动了自己的下属,他们感动了周围的人。
眼前这个人曾经活在人世,曾经向往得到或得到过尊重,现在他已离去,在最后的时刻,给他最后的美丽,是对这个人,对人类的尊重,因而也是入殓师自身的仁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殓师观后感1000字
《入敛师》并非如名字般让人望而却步,死亡、葬礼、遗体……有关死亡的命题不过是生命存在的注解。
看过之后的感觉,就好像在路边书摊上淘到求之若渴却不得的绝版旧书一样,在安静的感动中,还有清醒的思考。
这部电影的基调,如同许多日本的纯情电影一样:缓慢的叙事结构、简单平实的人物和不紧不徐的台词。
但是,也就是在这白开水一样平平淡淡的剧情发展中却透露出很多的哲理,我们也与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小林大悟一起在形形色色的死亡面前,最终感悟到生命的真谛。
主人公小林大悟作为一名大提琴演奏者,并不是最出色的,但是他热爱音乐也似乎喜欢这个职业。
当他所在的乐团被解散后,当他从一个颇具文艺的小资情怀的角色向着一个看似卑微到草根的入殓师职业过渡时,他心中的不安和困惑是强烈的,因为入殓师这个职业与他的大提琴演奏师的职业实在是太不搭界了。
在这部电影中,有一个不容我们忽视的人物,这个人物就是彻底颠覆了小林大悟的职业观的殡葬社的“社长”。
“社
长”的语言非常少,不管是录用小林大悟这个情节还是在后来一次次“入殓”过程中,社长和小林大悟都没有太多的沟通,社长对小林大悟的深远影响都是在于他的“身教”。
社
长知道小林大悟内心的挣扎,他没有一次次去“说服”小林
大悟,他只是在一次次面对不同的死亡面前静静地去
“做”,
他是“做服”了主人公小林大悟的。
小林从电影开始就是一个矛盾的人物,最开始他是因为殡葬社的广告误导而去面试的,一开始他是无法接受这一份他内心也瞧不起的“工作”的,虽然迫于生计他勉强决定“走着瞧”。
但是,当他第一次经历了面对一个死者的入殓过程的时候,他内心的冲击是巨大的。
片中有这样一幕场景,小林大悟第一次处理完尸体回到家中,面对着桌子上已经死去的家禽,开始呕吐反胃,继而在妻子的身上寻求心理上的安慰,在深夜的床头回忆起了自己的过去,他想到了已经死去的母亲、看到了父亲模糊的脸。
导演在这里对于入殓师小林大悟的心理活动拿捏得十分精湛他内心的斗争是非常激烈的。
但是,随着一次次经历面对死亡的过程,小林体会到怎样去对于死者的尊重和对于生命的珍惜。
到最后,小林真正地喜欢了这一份职业,即使他周围的人无法理解。
“生命就像一条河流,我们都是河里的一条鱼。
无论如何努力回溯,终究是无功而返。
”小林站在桥上看到那些鱼逆流而上,纵使死亡也毫无畏惧,最初他以为这些鱼很傻一—明知终有一死为什么还要那么努力?但是后来,小林很快就在入殓师这个职业中感受到:生与死没有什么区别,对死者而言,“死亡是一个新的开始”,而入殓
师就是要给他们
的新旅程拉开序幕的人,所以,他对每一位死者的遗体都努力把他(她)们打扮得漂亮,“让死者能够体面地踏上新的旅程”,因为,他最终明白,生命的终结也就是新的开始。
是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相同的归宿,那就是死亡,用小沈阳
的话说,生命就是在睁眼闭眼之间。
《入殓师》不厌其烦地展现了
很多关于人的死亡的入殓过程,它让我们每一个人直接面对死亡,
但是,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领悟到什么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