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文简析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中心思想归纳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中心思想归纳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中心思想归纳
1、《守株待兔》告诉我们: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2、《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3、《鹿角和鹿腿》告诉我们: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能只看外表去判断事物的好坏。

4、《池子与河流》这个寓言揭示了: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它会逐渐磨灭;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它就一无所为。

教育人们:不要贪图眼前的安逸,虚度年华,应当为社会做贡献。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作者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怀。

6、《赵州桥》赞美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7、《清明上河图》抒发了作着对《清明上河图》以及祖国传统文的热爱与赞美。

8、《花钟》: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9、《蜜蜂》告诉了我们凡事要多动脑筋、勤于实践,“实践出真理。

10、《童年的水墨画》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11、《肥皂泡》表达了冰心对童年时代快乐生活的怀念之情,
12、《我们奇妙的世界》展现了世界的神奇和活力,
13、《海底世界》揭示了海底世界的奇异和物产的丰富
14、《火烧云》描绘了变极多极快的火烧云的奇特和魂丽。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燕子》课文讲解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燕子》课文讲解

《燕子》是三年级语文下册的第2课,本课主要讲述了小燕子的故事,通过对小燕子的生活和习性的描述,让学生了解到燕子的飞行能力和生存技巧。

通过小燕子与其他小动物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了解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培养学生的爱护动物的意识。

以下是对《燕子》这篇课文的讲解:1. 主要内容概述《燕子》这篇课文主要以小燕子为主角,通过对小燕子生活和飞行能力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小燕子的生存技巧和习性。

课文还通过小燕子与其他小动物之间的互动,传递了爱护动物、保护自然的主题。

2. 小燕子的生活习性在课文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小燕子在春天飞到家乡的情景,以及小燕子在家乡筑巢、孵卵、喂食的过程。

通过这些描写,让学生了解到小燕子的迁徙和繁衍生息的习性,引发学生对鸟类生活的关注和探究。

3. 小燕子的飞行能力课文中还生动地描绘了小燕子飞行的场景,作者用流畅的文字描绘了小燕子飞翔于天空的情景,展现了小燕子出色的飞行能力。

这部分内容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燕子的飞行习性,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4. 小燕子与其他小动物的互动通过对小燕子与其他小动物如蜜蜂、蝴蝶等的互动描述,课文传递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小燕子与蜜蜂争花蜜、与蝴蝶轻舞飞扬的情景,展现了不同动物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爱护动物。

5. 通过《燕子》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到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和生命的奇妙,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通过对《燕子》这篇课文的深入讲解,可以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动物的关怀,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观念,培养学生积极的环保意识。

通过对小燕子生活和飞行能力的描写,也可以拓展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燕子》这篇课文是一篇具有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的教材,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燕子》这篇课文的基础上,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小燕子的生活和飞行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学习关于燕子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对燕子的观察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重要)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重点内容

(重要)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重点内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资料第二单元主题:保护周围的环境※课文背诵: 5课、6课、7课。

一、看拼音写词(需要听写的词语)liè chē qǐ chénɡtòu liànɡzhàn lán chuǎn qì ér tè shū chánɡ túmá fan 列车启程透亮湛蓝喘气儿特殊长途麻烦sì yǎnɡshū shì tián rùn fēnɡ lì qì wēn fēnɡ xuěpí láo fēn fēn jiù hù饲养舒适甜润锋利气温风雪疲劳纷纷救护zhènɡ fǔkāi dònɡyǒu qínɡzhì xiè shān ɡǔsēn línɡài fánɡluǒ lùkuòdà政府开动友情致谢山谷森林盖房裸露扩大jiā jùyī dònɡ dònɡɡōnɡ jùɡè shìɡè yànɡyòu jiān yòu chánɡyīnɡ yǒu jìn yǒu家具一栋栋工具各式各样又尖又长应有尽有chénɡ qiān shànɡwàn yù yù cōnɡ cōnɡjī hán jiāo pò wěi ɡǎn 成千上万郁郁葱葱饥寒交迫苇秆第5课:翠鸟△看拼音写词(需要听写的词语)翠鸟、翠绿、苇秆、腹部、赤褐色、衬衫、小巧玲珑、透亮灵活、透明、广泛、泛舟、又尖又长、鸣声清脆、疾飞、注视、一眨眼、泡泡、水泡、等待、尽管、逃脱、锐利、蹬开、摇晃、荡漾、饲养、渔翁、陡峭、石壁、墙壁、打消、念头、希望△生字“透”字的第六画是_____,笔画名称是___________。

2020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中心思想(课文主旨概括)

2020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中心思想(课文主旨概括)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中心思想汇编1、《三衢道中》是一首记行诗,写出了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和感受。

诗人通过描写绿阴、黄鹂,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也体现了诗人行走山中的愉悦心情。

《绝句》抓住迟日、山江、春风、花草、燕子、鸳鸯等景物进行描写,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春天到来,万物复苏、山水秀丽的迷人画面。

《惠崇春江晚景》描写的是画中的景物,诗人通过实写画中的竹、桃花、江水、鸭子、蒌蒿、芦芽,想象河豚欲上的情景,让画面富有生机,充满情趣。

2、《荷花》的作者是叶圣陶,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丽的荷塘景色,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燕子》一文从燕子的外形、飞行、休憩三个方面描写了活泼可爱的燕子,本文的作者是郑振铎,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欢喜热爱之情。

4、《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故事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和两个人的结局告诉我们,要正确看待别人和自己的短处和长处,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看不到自己的不足。

5、《昆虫备忘录》作者从复眼的琢磨、花大姐、独角仙、蚂蚱四个方面进行描述,表现了童真童趣,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6、《守株待兔》讲的是宋国一个种田人偶尔得到一只兔子,从此他丢下农具整天守着树桩等兔子,结果被人嘲笑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看成不断发生的事,要勤劳务实,不能存侥幸心理。

7、《池子与河流》本文通过描写池水向河流陈述自己安逸的生活,来劝告河流不要那么忙碌,而河流对池子的话进行反驳的事情,告诉我们只有勤奋、奋斗不息的人才能取得成就,相反则一事无成。

8、《狮子和鹿》这篇课文讲的是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靠着难看的腿奋力脱险的故事,告诉我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我们既要看到事物的长处,又要看到事物的短处。

9、《元旦》“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开门迎新,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内容理解归纳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内容理解归纳

部编三下课文内容理解归纳+考点归纳1.古诗三首:《绝句》描写了春天到来时江山美丽,花草飘香,燕子翻飞,鸳鸯安睡的情景,表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欢愉、闲适的心情。

《惠崇春江晚景》通过对竹外的几枝桃花、戏水的鸭子、满地蒌蒿和短短的芦芽的描写,表现出了早春时节春江的景色,抒发了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三衢道中》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2.《燕子》:作者通过对燕子的外形和在春光中飞行、休憩的燕子的动作的描写,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3.《荷花》: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情态、色彩明丽的荷塘景色。

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昆虫备忘录》:作者用清新、有趣的语言描述对复眼的琢磨,花大姐、独角仙和蚂蚱的样子和特点。

描述生动,特点突出,表现了童真童趣,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5.《守株待兔》:本文通过农夫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从此就丢掉农具整天守着树桩,结果再也没有得到兔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心存侥幸,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

6.《陶罐和铁罐》:本课讲了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然而,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宝,铁罐却无影无踪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7.《狮子和鹿》: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腿细长难看。

但是当凶猛的狮子向他扑来时,鹿的四条有力的长腿帮他狮口脱险;而美丽的角被树枝挂住,险些让他丧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各有所长,不要因为长处而看不见短处,也不要因为短处而否定长处;在认识事物时,不要只看美丽的外表,也要讲究实用。

8.《池子与河流》:这首寓言诗通过池子和河流的对话以及它们不同的结局告诉我们:不可贪图安逸,只想着享受生活,这样只会被人遗忘;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为社会多做贡献,为人们带来幸福,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这样才会被人记住,成为“长流不断的河流”。

三年级语文下册《守株待兔》课文原文及赏析

三年级语文下册《守株待兔》课文原文及赏析

三年级语文下册《守株待兔》课文原文及赏析
《守株待兔》课文原文: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兔子奔跑时撞在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那个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守在树桩旁边,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当然,兔子是没再得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人的笑柄。

赏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想要成功需要付出努力,不能总想着不劳而获。

农民因为一次偶然得到一只兔子,就放弃农作,整天守着树桩等待兔子再次撞上来,这种行为是荒谬的。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成功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不能总想着天上掉馅饼的事情。

同时,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要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农民因为没有正确认识到得到兔子的偶然性,而采取了错误的做法,最终导致了失败。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总之,《守株待兔》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寓意深刻,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和思考。

三年级下册二单元

三年级下册二单元

三年级下册二单元
您说的可能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二单元的内容。

这个单元主要围绕“寓言故事”这一主题展开,收录了《亡羊补牢》、《南辕北辙》和《惊弓之鸟》三则寓言故事。

1. 《亡羊补牢》讲述了一个人丢了一只羊,开始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弥补损失,后来又补救的故事,说明了“出了问题之后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继续损失,还有可能补救”的道理。

2. 《南辕北辙》则讲述了一个人本来要往南走,却驾车往北的故事,说明了“行动和目的相反,无法达到目标”的道理。

3. 《惊弓之鸟》讲述了一个名叫更羸的射箭能手,通过观察和分析,不用箭就射下了一只受伤的大雁的故事,告诉人们“遇到事情要善于观察、认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的道理。

这个单元除了寓言故事外,还有一些语文园地的内容,如“日积月累”中的古诗《赠花卿》,“趣味语文”中的“我来讲一讲”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教学内容可能会因教材版本、地区差异等因素有所不同。

第二单元(单元解读)三年级语文下册( 统编版)

第二单元(单元解读)三年级语文下册( 统编版)

本单元以“寓言故事”为主题组元,编排了4则寓言故事。

这四篇寓言故事涵盖古今中外,有中国古代寓言、当代寓言,也有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文体有故事,还有诗歌。

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为学生认识、了解语言打开了一扇窗。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这几篇课文道理都浅显易懂,可通过读唤醒儿童情感中的共鸣,在读中体会寓言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习作安排的是“看图画,写一写”,要求学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并发挥想象,把图画内容写下来。

第二单元单元解读【人文主题】本单元以“寓言故事”为主题组元,是继三年级上册“童话世界”单元之后,第二次以文体组元,编排了四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

四则寓言故事涵盖古今中外,有中国古代寓言、当代寓言,也有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文体有故事,还有诗歌。

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为学生认识、了解语言打开了一扇窗。

【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守株待兔》以文言文形式出现,使学生明白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陶罐和铁罐》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狮子和鹿》故事以语言对话为主,告诉学生: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不要只追求外表的华丽,而要注重内在。

要学会尊重事实,取长补短。

《池子与河流》是以诗歌的形式出现,告诉学生: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这几篇课文道理都浅显易懂,可通过读唤醒儿童情感中的共鸣,在读中体会寓言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习作安排的是“看图画,写一写”,要求学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并发挥想象,把图画内容写下来。

三年级上册和本册第一单元对如何观察开展了进一步的训练,学生对按一定顺序观察有了基本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本次习作进一步学习按顺序观察图画,并根据图画展开想象,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文简析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文简析
这一单元,共选3篇课文,分别是写人和记事的文章。

课文有很强的人文性。

教育学生要正确面对生活中碰到的困难和挫折,同时也要关心弱势群体,人人都要献出一点爱。

《微笑着承受一切》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课文讲的是我国女子跳马运动员桑兰在比赛前发生了意外,脊髓骨骨折,高位截瘫后,微笑着承受一切难以承受的痛苦,赞颂了她顽强生活的精神。

全文共7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节):桑兰是我国女子体操队中最优秀的跳马选手。

第1句话是总起,可作大意。

第2句话,具体介绍了她的有关情况。

第二段(第2节):桑兰在比赛前发生了意外,脊髓骨骨折了。

这一段共5句话。

第1句,交代了桑兰发生意外的时间和地点。

第2句,讲她是怎么发生意外的。

第3句,讲她的伤势。

第4、5句,讲事情的严重后果。

第三段(第3—6节):桑兰微笑着面对伤痛和不幸。

这是全文的重点,共写了4节。

第3节,讲桑兰得知自己的伤势后,表现得很坚强。

她看到队员,不仅不掉眼泪,还安慰大家。

第4节,讲她在做康复治疗时,密切配合医生,使医生很受感动。

第5节,讲她日常生活,都累得气喘吁吁。

第6节,讲她出院后,相信自己能站起来。

第四段(最后1节):桑兰以自己的坚强,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

练习提示:
第4题,要求学生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

这道题目,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的尊重学生独立体验的思想。

由于学生的认识不同和理解的差异,会有不同的回答。

但必须是课文中第3、4、5自然段的内容。

因为这几件事,充分反映了桑兰微笑面对挫折、非常坚强的可贵品质。

第5题,要求学生说、写出自己对桑兰的敬佩之情。

这道题目,强化了人文性教育。

训练时,不能只让学生说一句抽象的话,而要有观点——敬佩,又要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文中的一个具体的事例。

教学建议:
1、语言的品赏。

要结合第4题的练习,引导学生品赏描写桑兰坚强的语言和动作的句子。

并初步懂得怎么描写一个人物。

2、思想的教育。

要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总会出现自己意想不到的问题,要像桑兰那样面对生活的现实,要有生活的勇气;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小心,防止以外的发生。

《雪儿》
这是一篇记叙事情的文章。

课文讲的是“我”腿跌伤了,休息在家,爸爸带回来一只白鸽。

这只受伤的白鸽,在“我”的精心养护下,又展开双翅,飞向了蓝天。

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保护鸟类的思想。

全文共5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节):“我”的腿跌伤了,一个人在家里。

第3句话,充分表达了“我”当时寂寞、希望自由的思想感情。

第二段(第2—3节):一天,爸爸带回来一只受伤的信鸽,“我”盼望着它快点好起来。

第2节,先写爸爸带回来一只怎样的鸽子;接着写“我”是怎样爱护它的;然后写后来又是怎样关心它的。

第3节,先写“我”知道信鸽是“蓝天信使”,更盼望雪儿快点儿好起来。

第三段(第4—5节):雪儿展开双翅,飞向了蓝天;在蓝天中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

第4节是主要的,因此作为段落的大意。

第5节,有一定的含义。

第1句,写雪儿又飞回阳台,说明它和“我”已有了感情。

第2句,写“我”对雪儿说的话,表达了自己也像雪儿一样早日恢复健康的愿望。

第3句,充分地表达“我”与雪儿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

练习提示:
第4题,读3句话,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第1句,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和爸爸怎么帮鸽子洗澡、敷药的,反映他们对鸽子的爱护;二是因为鸽子雪白雪白的了,所以给它起名“雪儿”,表达了对鸽子的喜爱之情。

第2句,有两个分句,是承接关系,也要注意两个意思:一是从字面上看,“我”天天让雪儿看蓝天白云,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雪儿的爱护;二是后面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呢?“我”期盼雪儿早日飞向蓝天。

第3句,实际上有两句话,是因果关系。

既交代了雪儿现在的情况,又表达了自己兴奋的思想感情。

题目的要求是“说说自己的感受”,有点儿抽象,可以改为“想一想,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5题,要求展开想象,描述“我”与雪儿告别时的情景。

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紧紧围绕最后一句话,展开想象,想象雪儿当时的心情和可能说的话,学习用拟人的方法把雪儿的话写出来;二是所谓告别时的情景,不能是单方面的,应该有“我”和雪儿的行为和对话。

教学建议:
1、信鸽的介绍。

信鸽,课文中已作了介绍。

可再作一些介绍,使学生对信鸽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使学生进一步地理解雪儿怎么会在离开时那样的依依不舍。

2、感情的体会。

作者——课文中的“我”,在叙述事情的过程中,饱含深情。

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并要有感情地朗读。

《花瓣飘香》
这是一篇记叙事情的文章。

课文讲的是“我”两次在清晨看到一个小女孩摘花瓣。

当“我”知道她摘花瓣,是为了让妈妈高兴后,就到集市上买了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小女孩,一盆送给自己的母亲。

告诉大家要孝敬长辈。

全文共11个自然段,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写的,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节):“我”家门前的月季开满了花。

这一段是一个交代,说明“我”怎么会看到那位小女孩摘花瓣的——在“门前”、“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


第二段(第2节):一天清晨,“我”看到一个小女孩摘了花瓣,飞快地跑了。

在这段话中,写了小女孩一连串的动作:“俯在”、“小心地摘”、“双手捧着”、“飞快地穿过”、“跑远”,描写了她非常小心、机灵的样子。

第三段(第3—10节):几天后的清晨,“我”又看到小女孩在摘花瓣。

听了她的话,“我”觉得她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为什么说她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呢?从对话中,作了具体的回答。

第四段(最后1节):“我”买了两盆月季花,分别送给了小女孩和自己的母亲。

练习提示:
第1题,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训练第4—9自然段。

先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我”与小女孩的对话,然后进行练习。

练习时,可先由三人读,然后只读对话,不读提示语。

一定要读出对话情境来。

第4题,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文中有3个地方:(1)不摘整朵花;(2)妈妈生病了,摘花让她高兴;(3)听爸爸的话,不惹妈妈生气。

要连贯地说出
三点。

也可以按照时间的先后,把上面的三点倒过来说。

教学建议:
1、段落的训练。

这篇课文主要写三件事情,这三件事情发生的时间都不同。

这是一篇很典型的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写的文章。

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提示有关分段的知识。

2、人物的对话。

课文中人物的对话,层次很清楚,对话表述的形式也很典型。

可以在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练习记录人物的对话。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