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城市建筑景观风格特征
沈阳城市文化特质分析

沈阳城市文化特质分析沈阳是中国东北的重要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作为中国的“国际工业名城”,沈阳的城市文化特质体现了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历史积淀。
本文将从历史、建筑、文化产业、民俗等方面对沈阳城市文化特质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一、历史文化的传承沈阳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曾是清朝的故都。
清代的沈阳,是当时东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对东北乃至全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沈阳在那个时候被称为“盛京”,其地位至高无上。
清代的沈阳城不仅是军事重镇,也是政治和文化中心。
而沈阳的历史文化传承也体现在其丰富的遗产和历史景点上,如沈阳故宫、沈阳城市规划建筑、张氏帅府等古建筑遗迹,都是这座城市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见证。
在沈阳城市的建筑中,清代的建筑风格占据了重要地位。
沈阳故宫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南北建筑风格的特点,整体规划别具一格,是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典范之一。
沈阳城的城市规划布局也是古代文化的代表,其中的大东门和小西关等地方的城墙遗迹,都展现出了传统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
二、文化产业的繁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沈阳的文化产业也在不断壮大,成为城市文化特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的工业名城,沈阳的文化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里有众多的艺术团体、艺术家和文化企业,他们在不断地创新和推广着沈阳的文化产品,使得这座城市的文化产业得以迅速发展。
沈阳还有一些著名的文化产业园区,如文化创意园、盛京文化创意产业园等,这些园区为沈阳的文化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资源,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沈阳的文化产业得到了提升,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沈阳的民俗文化是这座城市文化特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沈阳人民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念等。
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沈阳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
每年春节期间,沈阳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活动,各种特色民俗表演和传统习俗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前来观赏和参与。
让城市的记忆在视线中停留——有关视觉思维与沈阳城市景观建设的思考

划思 想 的体 现 ,同 时也 让 人难 忘 新 中 国 建 设 时 期 沈 阳 的 辉煌
业绩 。此外 , 还有苏 家屯 、 虎石台等卫星城的建设 , 再现了当代
城 市 规 划 思 想 。 以 上这 些 , 是 沈 阳城 市 文 脉 的主 线 , 他 诸 只 其
让 城 市 的记忆在 视 线 中停 留
有 关视 觉思维与沈阳城 市景观建设 的思考
张 健
搐 要 : 文 通 过 探 讨 城 市 建 筑 景 观 设 计 与 视 觉 思 维 的相 本
互关 系, 以及 对 人 的 影 响 作 用 , 合 沈 阳 的 历 史文 化 特 色 , 结 对
觉具有持久性和变化性 。 它喜欢探 索远 处的东西 , 习惯于在 并
注 视 中解 决 某 个 问题 , 且 能 够 将 形 状 抽 象 出来 。 为某 一 物 而 作
当前 沈 阳 的城 市景 观 建 设 进 行 了 思考 ,并 提 出结 合 城 市历 史 发 展 特 点 和 街 区特 色 , 分 不 同 的城 市 景观 区域 , 凸显 城 市 划 以 的 历 史 文化 与特 色景 观 。
史 , 为 它 增 添 了意 味 深 长 的 警 世 内涵 。 同时 , 又 汇聚 了 众 更 它
市建筑形象 , 告诉旅人与过客 , 沈阳的建筑景观所 具有的与众
不 同 之 处颇 有 点 难 。 这是 因 为 , 阳虽 始 建 城 于 秦 汉 , 兴 盛 沈 但 于 满清 时期 , 代 至 抗 战 时 期 沦 为 日伪 的 殖 民地 , 中 国 成 立 近 新 后 成 为 国家 工 业 建设 的 龙 头 , 派 工 业城 市 的气 息 。改 革 开 放 一 后 的沈 阳 , 市 景 观 日新 月 异 , 人 叹 为观 止 。如 何 描 述 沈 阳 城 令 的城 市 景 观 特 色 , 乎 成 了 一 道难 题 。 几 许 多 人 对 沈 阳 的 印象 ,还 停 留在 最 初 的 老 工 业 基 地 的 印 象 上 , 如 果 能够 让他 们 了 解 一 些 代 表 沈 阳 风 貌 的 特 色 建 筑 , 但
双城记(沈阳和重庆的景观风貌差异)

双城记沈阳与重庆的景观风貌差异及其自然地理环境原因引言城市的发展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伴随城市的发展,城市规划也应运而生。
而城市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使城市产生自己的文化环境,凸显城市的鲜明风格,形成独特的城市景观风貌,这不仅需要考虑城市原有的历史文化基础,还需要考虑城市所在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环境。
在这里,我们选取了两个不同的区域环境下的典型城市,东北部城市沈阳和中部城市重庆进行对比,讨论城市的景观风貌的差异以及其自然地理环境原因。
城市景观风貌沈阳:沈阳市是东北第一大城市,地处东北南部,是该区域的典型城市。
沈阳城市布局继承了传统古城的以中轴线布局的方正式排布特点,城市街道多为直线规则地纵横交错。
城市建筑之间有序排列,建筑的色彩多是浅色为主。
单体建筑体量较小,墙体厚实。
窗户阳台偏小,建筑封闭性较强。
重庆:重庆市的布局特点是依山临水,空间布局结构大都以自然为基础,城市依山就势而建,临水而筑,街道或顺应或垂直等高线布局,形成具有山水特色的三维立体空间结构形态,并有机地自然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与山水浑然一体。
建筑衔接较为紧密,于街道形成一个整体。
在山水的影响下,建筑错落有致。
这些构成了重庆鲜明的风貌特色——人工环境形成了“山--城--水”一体的相互契合的城市风貌。
气候对城市风貌的影响分析沈阳是位于中国东北,处北方寒冷地区,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6.2~9.7度,全年降水量600~800毫米,全年霜期长达180~205天。
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温差较大四季分明,冬季时间较长,近六个月,,夏季时间较短,多雨。
春秋两季气温变化迅速,持续时间较短,春季多风,秋季晴朗。
正是因为沈阳的这样的气候特征,全年长时间处在寒冷的气温下,所以沈阳的建筑设计主要以防寒和节能为重点。
在寒冷的气候下,人们的活动就主要集中在室内,因此建筑便需要较强的封闭性;为了节能,建筑在立面上大量采用实墙,开窗面积少,公寓住宅较少设置阳台,建筑体型上偏小,造型更于简洁厚重。
沈阳中山公园设计理念

沈阳中山公园设计理念中山公园位于沈阳市中心,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当地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去处。
在对中山公园进行设计时,我采用了“团结、和谐、生态、创新”的设计理念,旨在打造一个兼具历史文化魅力和现代生态环境的综合性公园。
首先,团结是设计理念的核心,也是沈阳这座城市的精神特质之一。
中山公园的设计将充分融入沈阳的历史和文化元素,打造一个与城市完美结合、与居民紧密联系的公园。
在公园的设计中引入了一些具有沈阳特色的文化元素,如玛瑙石雕、古典花坛等,既展示了沈阳的深厚历史底蕴,又满足了居民对于文化艺术的追求。
其次,和谐是整个设计的基调。
中山公园的景观布局将遵循“和谐统一”的原则,力求在传统与现代、人文与自然之间达到完美的平衡。
景观中的建筑物将采用传统建筑风格,整体布局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同时,在公园中增设一些现代化的设施,如儿童游乐区、健身区等,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需求。
公园内还会设置广场和休闲区,为居民提供一个放松心情、聚会交流的场所。
生态是当代城市公园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中山公园设计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园将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设计中会增加植被覆盖率,引入一些具有观赏价值和生态功能的植物,如花卉、乔木等,为居民提供良好的观赏和休闲环境。
同时,增设一些湖泊和小溪,增加水体面积,提高空气湿度和负氧离子含量,改善周围的空气质量。
创新是设计理念中的重要要素,也是中山公园能够与众不同的原因之一。
公园内将增设一些创意的游艺设施和互动体验项目,如VR体验区、光影秀等,吸引更多的游客。
此外,公园还将举办一些文化艺术活动,如音乐会、舞蹈表演等,为居民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
综上所述,中山公园的设计理念是团结、和谐、生态和创新。
通过结合沈阳的历史文化特色和城市发展需要,打造一个兼具文化底蕴和生态环境的现代公园。
这样的设计为居民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休闲娱乐场所,也为沈阳这座城市增添了新的亮点。
沈阳故宫特色浅析

CulturalCorridor 文化长廊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37沈阳故宫特色浅析文/罗健 张忠来摘要:沈阳故宫,即清盛京宫阙,是中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明清旧城中心。
这座清王朝亲手缔造的第一座大气庄严的帝王宫殿建筑群,具有多姿多彩的满族民族风格和中国东北地方特色,与北京明清故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遗产。
本文从建筑及文化角度对其进行了阐述,对其特色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沈阳故宫;特色;浅析1 沈阳故宫的历史沿革公元1625年,随着努尔哈赤迁都沈阳,盛京宫阙(今沈阳故宫)于同年始建。
努尔哈赤去世后,其继任者皇太极继续进行了大规模的营建。
1634年4月9日,皇太极在崇政殿颁诏,改沈阳城名称为“天眷盛京”,简称“盛京”,满语为“谋克敦”,为兴盛之意。
这是“盛京”这个名称第一次出现在沈阳的城市历史上。
同年冬,墨尔根喇嘛将象征蒙元战神的玛哈嘎拉金佛载往盛京献给皇太极。
1635年,林丹汗妻苏泰太后及子率众来归,皇太极迎至大清门。
其向皇太极献象征中华正统皇帝的传国玉玺,皇太极大喜过望,认为后金从此具有了夺取天下的法理依据。
至此,盛京成为漠南蒙古的统治中心。
同年10月,皇太极谕改族名诸申(女真)为满洲,满族诞生。
1636年4月,皇太极在盛京宫阙大政殿即皇帝位,受“宽温仁圣皇帝”尊号,改后金国号为“清”,满语为“代青”,其含义至今众说纷纭。
此后,皇太极东征朝鲜、兵发松锦、与海兰珠的爱情故事都发生在这里;福临登基、多尔衮摄政及其与庄妃的传奇故事也都发生在这里。
公元1644年,清王朝的第二位皇帝,出生在今沈阳故宫永福宫的爱新觉罗·福临发布军队出征令,睿亲王多尔衮亲率满洲铁骑踏破山海关,一举灭亡明王朝,开始了统一天下的征程。
乾隆时期,有较大规模的改建与增修。
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专为存放《四库全书》而建文溯阁。
1904年 沙俄军队攻陷奉天,占据故宫。
古朴的沈阳辽宁沈阳市

古朴的沈阳辽宁沈阳市沈阳,位于中国东北的辽宁省,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沈阳以其古朴的风貌和丰富的历史遗迹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带您了解这座美丽城市的古朴之处。
一、历史悠久的沈阳沈阳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沈阳地区就有人类居住。
随着时间的推移,沈阳逐渐成为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沈阳,更是达到了繁荣的巅峰。
二、古城墙与故宫沈阳的古城墙是沈阳历史文化的象征之一。
建于清朝初年的古城墙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
这座古城墙上高耸的城墙砖和雄伟的城门塔楼,见证了沈阳的繁荣和辉煌。
登上城墙,俯瞰整个沈阳市区,可以欣赏到壮观的景色。
沈阳故宫,则是中国最早的完整的封建王朝宫殿建筑群之一。
它是清朝的辽宁工业承包集团,也是明清时期皇帝在辽东地区的行宫。
故宫的建筑风格独特,气势恢宏。
走进故宫,仿佛回到了古代帝王的世界,感受到了封建时代的辉煌。
三、古老的陈家大院除了古城墙和故宫,沈阳还拥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民居。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陈家大院。
陈家大院建于清代,是一座典型的中国民居建筑。
大院内有多个庭院和楼阁,呈现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在这里,您可以品味到传统的建筑艺术和中国古老的生活方式。
四、民族风情的哈尔滨路作为沈阳市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哈尔滨路不仅有着现代化的城市氛围,还保留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化元素。
漫步在哈尔滨路上,可以欣赏到各种精美的建筑风格,感受到浓厚的民族风情。
无论是古老的商铺还是现代的商场,都让人流连忘返。
五、美食之都沈阳被誉为美食之都,以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和丰富多样的菜肴而闻名。
沈阳菜以烹制技艺精湛、味道独特而著称。
著名的沈阳菜包括风味炖汤、大连海鲜、锅包肉等。
来到沈阳,您绝对不能错过品尝这些地道美食的机会。
六、自然景观除了古建筑和美食,沈阳还拥有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观。
比如,沈阳的北陵公园是一座集园林艺术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东北地区城市建筑景观特色

东北地区城市建筑景观特色摘要受地域、文化因素的影响,东北城镇具有寒地性、边疆性、资源性、工业性、铁路主导性和文化融合性等基本特点,建筑与建筑群则具有阳光院落、规整外廊、实体墙体、坡式屋顶、偏暖色调、公共空间室内化等共性特征。
本文针对当前城市特色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以达到增强文化个性与魅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的目的。
关键字东北地区;城市建筑特色;城市文化;建筑文化东北,又叫关(指山海关)东或关外,系中国东北部的简称,其所涵的范围古今并不相同,今在行政区划上是指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所辖的地域。
国土面积80万k㎡,在东北地区生活着47个民族,这是一个多元文化的聚焦地。
新中国,东北地区以“工业摇篮”,“共和国长子”的名义,作为新中国老工业基地,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屡立奇功;如今,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指引下,它又在新时代再展雄风。
东北地区城市发展历程1.1古代城市东北地区的古城,有遗址可考的较为重要的约有150余座,古代先民活动的区域多为松辽平原、黑龙江鸭绿江流域以及兴安岭、长白山山脉。
各民族的人民多集中在这些地区,保持着较高的密度。
由于受到政权更迭,都城迁徙和多元文化的影响,东北古城体系曾现出时间上的不平衡性,虽然有的时期统治强盛,但随后又走向衰落,总体上城市经济发展缓慢。
多数东北古城的政治,军事功能大于经济功能。
空间布局也比较简单,基本采用了中原城市的模式。
一般都因地制宜,随水而建,因而形态各异。
在建筑风格上:既融入关里汉族建筑的影响,又保持原民族的一些形态特征。
1.2近代城市东北地区近代城市是在19世纪下半叶,由于西方资本的逐步输入和中东铁路的修建而在辽河流域,渤海沿岸和铁路沿线兴起并发展。
1931-1945年,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日本帝国主义疯狂掠夺资源,实行殖民统治。
多数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停滞,严重受阻。
由于受到西方和日本文化影响,一些城市和建筑的功能和形态产生了新的变化,殖民地半殖民的色彩浓重。
由沈阳的文化特征浅谈沈阳城市景观

由沈阳的文化特征浅谈沈阳城市景观作者:鞠采坪崔少庚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7期摘要:沈阳从最初的建城开始一直发展到现今,作为一个大都市是有着很深的也很多样的文化特征的。
人们对于沈阳的记忆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沈阳市满清文化的载体,是共和国的重工业基地,是中国足球走向世界的见证地……在沈阳的城市景观建设中,景观设计师们也有意识的将沈阳多种多样的文化融入其中,使得沈阳不仅仅是一个城市景观美观,丰富的城市,也是有着独特文化特征的景观的城市。
关键词:沈阳;城市景观;满清历史文化;工业文化;体育文化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第一章:沈阳的文化背景沈阳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
因地处古沈水(今浑河)之北而得名。
沈阳地区蕴育了辽河流域的早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在3万年前,沈阳地区已有人类活动。
据对新乐遗址的考证,早在72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母系氏族社会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并且从春秋战国时期燕国设立方城(侯城前身)起,沈阳的建城史已2600余年,沈阳有着“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
沈阳是建国初期国家重点建设起来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全国最重要重工业基地之一,现今,有“东方鲁尔”之称。
沈阳还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协办城市之一,位于浑南新区的奥体中心承办了足球赛事。
从以上对沈阳的简介来看,我认为沈阳现在的城市景观是从三方面体现出这个城市自身的特色来的,一个是满清历史文化,一个是工业文化,最后一个是足球文化。
第二章:沈阳的文化景观2.1:沈阳满清历史文化景观首先是满清历史文化。
满清文化在沈阳城市景观最有代表性的载体莫过于沈阳故宫及故宫方城了。
首先谈一谈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宫殿,首先它是文化历史遗产,其次它也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故宫在古代城市设计中时在城市中所处的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一个城市的制高点变成了被掩埋在混凝土大楼中的一个小的建筑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城市建筑景观风格特征
摘要:城市建筑景观能够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经济价值、精神价值、伦理价值与美学价值。
本文介绍了沈阳这座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不同文化和经济影响下形成的建筑景观以不同的方式留存至今,体现在城市建筑景观的发展更新过程之中。
不仅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建筑文化特点,同时还反映出北方寒冷地区的气候特点。
关键字:城市建筑景观文化地域
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制定的《雅典宪章》里提出“居住、工作、游息、交通”为城市的四大功能,无一不与建筑、街道、广场息息相关。
由此可见建筑造型和景观环境对于城市的重要性。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的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也不断加快,在21世纪的城市建设中,造型现代,外观优美的建筑和景观应运而生。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创造过程,任何一座城市在营造自己的文化环境时,都需要在原有城市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使城市形象更具特色,特点突出。
建筑是城市的主体,建筑除了满足其功能外,还应符合客观的美学法则,即形式美法则。
人类对美的追求也是社会进步的象征,造型的美可以对人们提高生活质量,培养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素质,每一个建筑都会影响其城市景观的细部,并可能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形象。
建筑景观是一个城市整体面貌的代表,体现了该城市自身的技术经济条件,浓缩了城市的文化特色和环境质量。
沈阳是我国东北地区中心城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其建筑景观不仅反映出不同时期的建筑文化特点,还反映出北方寒冷地区的气候特点。
1.文化影响下的建筑景观风格
城市的建筑景观是城市的信息源,它贮存了城市的风格。
而风格的形成靠城市的历史与文化的积淀,文化积淀是形成沈阳建筑景观特征的重要原因。
沈阳市的建筑景观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和受不同社会文化影响下形成的。
在明王朝灭亡、清政府迁都北京之前的这段时间里沈阳一直是清朝的都城。
沈阳故宫是典型的中国古典宫殿式建筑景观,沈阳故宫却有着浓郁多姿的满族民族风格和中国东北地方特色。
近代沈阳受到殖民者的侵略,沈阳沦为沙俄、日本人的铁路附属地,在城市中遗留下来大量西洋式建筑景观和日本东洋式建筑景观,这些都带有鲜明的殖民主义色彩。
现代沈阳受建国后不同时期的建筑思潮及政治的影响,城市建筑景观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和特点。
建国初期,沈阳的建筑设计风格效仿西方古典主义并融合了中国文化,如现东北大学的建筑馆等。
20
世纪50年代受苏联设计思想的影响,当时建造的“工人村”住宅几乎是清一色的三层红砖木结构楼房,双坡屋顶,少数楼房的窗楣、门设有仿古装饰。
另外,当时在“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的设计思想的影响下,产生了“大屋顶”形式的建筑如沈阳体育宫和东北建筑设计院办公楼等建筑,在现代建筑风格中融进中国传统形式.随后出现了辽宁工业展览馆、辽宁大厦等优秀建筑.“文革”以后建筑设计思想得到解放,出现了许多现代主义思想影响下的现代建筑,如辽宁体育馆。
2.地域条件影响下的建筑景观风格
地域气候条件与景观和文化的演替关系十分密切。
沈阳地处北方寒冷地区,建筑设计考虑更多的是防寒与节能。
由于气候的寒冷,人们的交往活动多在建筑内进行,因此,建筑都有较强的封闭性;另外,考虑寒冷气候的建筑节能,建筑立面大量采用实墙,建筑体型系数小,造型简洁厚重;为了防止灰尘和空气污染对建筑外饰面的影响,绝大多数建筑采用浅色瓷砖作为外墙装饰,使得建筑的色彩过于单一,景观单调。
这些地域气候条件使得沈阳的建筑景观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近年来沈阳空气质量好转,许多建筑外墙的色彩也趋于多样,使得冬季寒冷的沈阳由于建筑景观的丰富色彩而有了更浓的生活气息。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用石头谱写的历史。
在建筑历史的长河里,每一个有特色的城市都形成了其鲜明的建筑景观特征。
城市建筑景观的发展更新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记载城市社会文化变迁、社会经济兴衰、受地域气候条件影响的过程。
在城市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应关注城市特有建筑景观特征的延续及发展,使保护与更新相得益彰,各得其所。
3.经济影响下的建筑景观风格
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创造了不同的建筑景观,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建筑景观多样化的重要保障。
在社会经济大发展的时期,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建筑景观也越丰富的时期。
建筑造型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研究探索的重点。
在设计方案时,注重从建筑所处的环境分析,从原有建筑样式中寻求灵感,吸取精华,在保证城市风貌的有序和统一的同时,尽可能表现出城市建筑和环境的多样性。
具体设计手法主要是通过建筑体块的组合、建筑造型以及建筑色彩的选择,来塑造一种清新自然、恬静和谐的建筑形象。
选取有代表性的建筑物的檐口、山花、柱式、窗饰和基座等,采用和谐统一的建筑材料和颜色,通过不同方式的叠加和组合营造出在统一和谐前提下的“千物千面”的城市景象,可以丰富城市空间和建筑文化。
首先,从整体上把握建筑体块的组合关系,在不破坏原建筑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对建筑屋顶、檐口、墙面、窗、门等元素的艺术处理,使建筑整体上表现出内敛、含蓄的气质,与周围的优美环境是吸纳和兼容的关系。
建筑造型上在严格遵循总体设计方案的前提下,创造出富有欧式风情的建筑,同时也保持了在风格上的延伸性,无论在建筑的构成,材料细部的色彩方面都着重体现其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尊重。
建筑造型要求庄重、大方和经得起推敲的造型。
考虑到沿街
建筑造型的统一协调,建筑造型采用典型的三段式划分,即基座、墙身、檐口的基本形式,突出立面的节奏感,先整体后局部在大尺度下注意小尺度的运用,使建筑的远观效果和近看效果都比较优美。
在建国初期,沈阳作为国家重工业基地进行了重点的投资与建设,一批“苏联式”融和“传统式”风格的建筑主导了当时的建筑市场,如东北建筑设计院、沈阳药科大学、铁西工人新村等建筑群等。
成为了今天的许多经典佳作。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建筑以简单平面形式,混凝土拉毛外墙饰面、现代式的简洁立面,形成了特殊的历史时期建筑风格形式。
改革开放以后的建筑景观呈现了多元化、后现代等各种建筑设计思潮都有所反映与体现,20世纪90年代后经济增长推动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景观更是多样化。
城市景观的造型应该充分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形式美的法则,比如比例与尺度、统一与变化、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等。
既要在美学上进行创新,又要考虑人民大众的审美意识及审美观,使城市景观具有地域性、民族性。
城市景观设计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以人为本,服务于人,为人们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人们对城市建筑景观造型提出更高的要求。
建筑景观造型设计不是一个独立的部分,它依附于城市规划的总体设计,但它又不同于技术和功能的设计,涉及到更多审美问题。
设计师的职责就是使造型既体现时代感与民族性,又符合时代发展的城市建筑景观造型审美趣味。
参考文献
陈伯超著,《中国近代建筑总览——沈阳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石铁矛,李团胜,《人居环境建设的景观生成方法——沈阳市景观生态规划研究》,规划师,1999.01
陈为邦,《对城市规划与建筑艺术的几点认识》,中国建筑信息,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