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化学衔接专业复习讲义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全套讲义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讲义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
1讲一. 无机化合物知识结构:
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生成是否有新物质
变化规律
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来表现
是否通过化学变化
性质盐
碱酸氧化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方法一种分类化合物组成不同种元素
稀有气体非金属金属单质组成同种元素纯净物
悬浊液、乳浊液、溶液
合金、水煤气等各种人工合成的物质:
石等油、天然气、空气、矿各种天然物质:煤、石
混合物成分多少
按组成
分类离子
核外电子
中子质子原子核
微粒构成原子分子
微观元素
宏观组成质
物
研究对象学化
*
)
3()
2()1(关于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又可依据其组成细分为:。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2讲(修改后)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2讲物质间的相互转化1. 各类物质相同转化关系图(俗称八圈图)在上图中所涉及的反应规律可简记为:两条纵线通到底(七条规律)(1)~(7)四条横线相联系(四条规律)(8)~(11)六条交叉成网络(六条规律)(12)~(17)17条规律须牢记反应规律 示例纵向:(1)金属+−−−→−∆/2点燃O 金属氧化物(多数是碱性氧化物)O Na O Na 2224=+ CuO O Cu 222∆+ (2)碱性氧化物(可溶)+水→碱(可溶性)NaOH O H O Na 222=+ (3)碱(难溶)−−−→−∆高温/碱性氧化物(难溶) + 水∆==2)(OH Cu O H CuO 2+(4)酸+碱→盐+水O H PO Na PO H NaOH 2434333+=+O H CuSO SO H OH Cu 244222)(+=+(5)非金属+−−→−点燃2O 非金属氧化物(多数是酸性氧化物) 22CO O C 点燃+ 522254O P O P 点燃+(6)酸性氧化物(易溶)+水→酸(易溶)3222CO H O H CO =+ 4325223PO H O H O P =+(7)酸(易挥发 / 难溶)→酸性氧化物+水(易挥发 / 难溶)↑+=2232CO O H CO H 2232SiO O H SiO H +∆从纵向来看,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其中金属元素相同。
非金属→酸性氧化物→酸(含氧酸)→盐,其中非金属元素相同。
横向:(8)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NaCl Cl Na 222点燃+(9)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盐32CaSiO SiO CaO 高温+(10)含氧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23CO CaO CaCO 高温(11)盐+盐→两种新盐↓+=+AgCl NaNO AgNO NaCl 33交叉:(12)酸+碱性氧化物→盐+水O H CuSO CuO SO H 2442+=+(13)碱+酸性氧化物→盐+水O H CO Na CO NaOH 23222+=+(14)酸+盐→新酸+新盐32423242CO H SO Na CO Na SO H +=+↑+=2232CO O H CO H(15)碱+盐→新碱+新盐↓+=+2424)(2OH Cu SO Na CuSO NaOH(16)金属+酸→盐+↑2H↑+=+2442)(H ZnSO SO H Zn 稀(17)金属+盐→新盐+新金属44ZnSO Cu CuSO Zn +=+以上十七条规律的应用:(1)可知某物质的性质。
初高中化学衔接公益讲座-化学思想-结构决定性质

使水发生分解反应,为什么要加热至 2 200 ℃以上呢? 在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互作用, 要破坏这种相互作用就要消耗足够多的能量。
相邻原子间的强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
O HH
化学键比分子间作用力__强__(强或弱)。
氯化氢的形成过程
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为共价键。
化学基本观念─转化观
3.化学学科思想和化学基本观念 化学知识是化学家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经历艰难曲折的探 索过程而获得的,这一过程倾注了化学家的智慧,体现了化学家 的观点和方法,这些观点方法的集合构成了化学学科思想。 化学学科思想反映了化学学科的特征和化学知识的形成和本质 ,它是科学共同体对化学学科本质特征、规律、方法的概括性认 识,对化学科学研究和人类认识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化学基本观念─能量最低原理
一切自然变化进行的方向都是使能量降低,因为能量较低的状 态比较稳定。
原子之间为什么要形成化学键? 原子结构不稳定,具有较高的能量,为了达到稳定结构,原子 就会与相邻的原子产生强烈在作用力而达到稳定结构,使体系的能 量下降。
4.当代化学的发展趋势
5.化学学科特征
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10.能量最低原理
4.相互作用观 8.定量观
化学基本观念─元素观
化学元素观是化学观念中的核心观念,是从元素视角来认识物质及其转 化所形成的相关认识的总体性、概括性观念。
化学元素观回答“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这个化学最基本的问题。 一是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 二是元素以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物质,微粒种类和构成方式的 差异决定了物质性质的差异; 三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是元素原子间的重新组合,物质转化过程遵循化 学变化基本规律。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全集)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全集)走进高中化学——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指导讲义写在前面浙江省初中的理科教学实行的是综合《科学》课程。
这无疑对于综合地认识事物,提高全面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高中的理科教学仍是采用分科课程教学,学生进入高中后,按学科分科进行学习,《化学》就是其中要学习的一门学科。
基于中学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和整体性,缺乏初中化学核心知识的学生是无法继续高中化学的学习。
特别是新课程的有效推进和教材的多元化,相对而言,综合《科学》课程中的初中化学知识较为分散、逻辑性、系统性不够强。
使初高中课标、教材、能力方法上的衔接矛盾凸现出来,这对于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是一个很大的跨度,并且很多学生还未走出初中教学的模式,仍在用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面对高中新课程。
因此,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对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归纳、整理、有序存储、合理构建知识网络,通过这种有意义的知识整合、整理,学生可以以崭新的视角认识和把握初中各部化学知识,更加透彻地理解各个化学概念,从而达到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的效果。
如何研究新教材,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途径,以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初高中化学衔接学习,这已是十分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当前大多数中学初高中分离办学的模式实际上形成了一道隔离初高中教师交流的屏障。
就化学学科而言,初中教师不了解高中教学内容和要求,高中教师不熟悉初中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为此,也有必要对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进行有效的介绍。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研究实践,并吸收了我在以往“初高中学习衔接的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特编写了《走进高中化学——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指导讲义》(十讲),供大家共享,以便起到指导和沟通初高中化学教学和学习的作用,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仅自己微薄的力量。
讲义中编入的“典型例题”和“基础练习”内容较多,有的题目难度较大一些,这并不是要求全部去讲和做,而是供不同类型学校在教学中有较大的余地选择使用。
初升高化学暑假衔接全套资料

第1讲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复习一、知识要点1、化学用语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语言工具,熟悉并熟练应用化学用语,是初中学生应该具有的化学学科基本素质之一,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用语有: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其基本要求是能够理解其意义并能正确书写。
2、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重点掌握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会判断物质的类别并掌握各类物质的读法、写法。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重点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基本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对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进行判别。
4、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理论解释,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点拨】1、掌握规律,把好记忆关,在记忆过程中注意总结,增强应变能力和迁移能力。
2、复习时要有所侧重化合价与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重点突破。
3、抓住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4、熟悉初中常见物质的俗称,将其俗称的来源弄懂,并与其学名,化学式及所属类别联系起来记忆。
5、对于质量守恒定律要抓住“原子守恒、元素守恒和质量守恒”这个核心。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可表示为:二、知识运用典型例题例1、(2009年·四川)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是()A、FeB、N2C、COD、H+例2、已知溴元素的元素符号为Br,溴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图)问:①x的值为____。
②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__ __(填序号)③溴化氢的化学式为_____ __。
④溴化氢的水溶液是一种酸,该酸的名称是______ __。
例3、(2009·北京模拟)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组成或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②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③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氧分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④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两种物质组成的⑤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⑥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⑦每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⑧二氧化碳分子是由氧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A、①⑤⑦⑧B、①③⑤⑧C、①⑥⑦⑧D、③⑤⑥⑦例4、对于化学反应A+B=C+D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生成物C和D分别为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若A和C是单质,B和D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C、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和D不可能是两种沉淀D、若A、B、C、D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例5、(2009·山西模拟)由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下列要求各写出一种可能得到物质的化学式:(1)碱性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碱_______________;(3)含氧酸__________________ _;(4)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材讲义

第一篇走进高中一、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导引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敬和促动学生的个性发展;协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对促动社会进步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
1.对化学世界充满兴趣是学好化学的前提。
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同学在好奇中学会提出问题,有强烈的欲望去解决问题,学得轻松,同时在学习中学会持续总结,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遵循学习的规律,必将取得好成绩。
擅长提出问题也是实行科学探究的根本。
研究时还具有专业性、准确方向性、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和自主性。
所以,所谓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在一定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自主性探索、研究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形成和提升自己的创造水平,增长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
课程标准强调“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实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升科学探究水平。
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水平,擅长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2.重视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通过化学实验去验证、探索和发现化学知识、原理,从而形成科学思考问题的方法。
在化学学习中必须学会对实验实行准确的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掌握化学知识。
课程标准要求“获得相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在实行实验过程中,要明确实验目的,全面有序地实行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并对实验方案设计评价。
化学初高中衔接知识点教案

化学初高中衔接知识点教案目标:了解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点的衔接,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化学学习。
一、初中化学知识点回顾1. 原子结构:原子的组成及结构2. 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周期性和周期表的组织3.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4.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类型及反应方程式的书写5.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溶液的溶解度、物质的密度等二、初中到高中化学之间的衔接1. 原子结构:高中将深入探讨原子的云层结构,电子轨道排布等2. 元素周期表:高中将深入研究元素周期表的性质,原子序数对元素性质的影响等3. 化学键:高中将进一步讨论化学键的特性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4. 化学反应:高中化学将学习更多的反应类型,如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5.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在高中化学中将学习更多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反应等三、实践与应用1. 通过实验来观察和验证各种化学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力2. 进行化学计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 开展小组讨论和研究课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四、课程安排1. 第一节课:复习初中化学知识点,了解初中到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关系2. 第二至第四节课:学习高中化学的知识点,深入了解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等内容3. 第五节课: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感受化学现象4. 第六至第七节课:学习化学计算和化学反应的相关知识5. 课程结尾:进行小组讨论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点并展示成果五、作业安排1. 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点2. 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3. 完成课后作业,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在这节课后,应该能够清楚地了解初中和高中化学之间的衔接关系,并能够顺利地过渡到高中化学学习中。
同时,通过实践和实验操作,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化学知识,提高实验和计算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专题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 物质的组成-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构成元素。
- 分子: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组成,可以是同种元素或不同元素的组合。
- 元素:由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原子组成,不能被化学手段分解为其他物质。
- 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不同元素的原子经化学反应形成的物质。
2. 物质的分类- 纯物质:由单一种类的物质组成,可以是元素或化合物。
- 混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类的物质混合而成,不同的组成可以形成不同的性质。
二、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特征- 反应物:参与反应的物质。
- 生成物:在反应中生成的物质。
- 反应物质的质量守恒:反应前后总质量的保持不变。
- 能量变化: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2. 反应类型及示例- 合成反应:两个或更多物质结合形成一种新物质。
例:2H2 + O2 → 2H2O-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个或更多的新物质。
例:2H2O → 2H2 + O2- 取代反应:一种元素或离子取代另一种元素或离子的位置。
例:Cu + 2AgNO3 → Cu(NO3)2 + 2Ag-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的转移,也称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组合。
例:2Fe + 3O2 → 2Fe2O3三、离子反应1. 离子的概念-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
-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
2. 离子反应及示例- 氯离子的沉淀反应:Cl-与其他金属离子结合形成沉淀。
例:AgNO3 + NaCl → AgCl↓ + NaNO3- 碳酸盐的酸反应:碳酸盐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例:CaCO3 + 2HCl → CO2↑ + CaCl2 + H2O- 钠、钾离子的酸碱中和反应: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
例:NaOH + HCl → NaCl + H2O以上是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的专题,介绍了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化学反应的特征及类型,以及离子反应的概念和示例。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