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初中文言文断句技巧共18页

合集下载

初中文言文句子内部如何断句

初中文言文句子内部如何断句

初中文言文句子内部如何断句?首先必须将原文多读几遍,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然后在弄懂文言句意的基础上,从语法知识的角度去分析句子的结构。

先判断一下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在句中各充当什么成分,读出停顿。

1、主谓之间应稍加停顿。

如:(1)先帝/不以臣卑鄙。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2、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稍加停顿。

如:(1)恐/前后受其敌(2)恐/托付不效(3)愿/隆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3、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面应稍加停顿。

如:(1)愿/隆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同上)(3)叫嚣/乎东西,攘突/乎南北(《捕蛇者说》)4、提前的状语,在朗读时应在其后和主语之前稍加停顿。

如:(1)今/天下三分《出师表》(3)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5、在转折连词前一般要稍加停顿。

如:(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2)人不知/而不愠(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6、除此以外,还有些表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领起,朗读的时候,在这些词后应稍加停顿。

如:(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2)盖/大苏泛赤壁云(3)其/如土石何(4)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二章》7、骈句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相邻两组骈句之间,骈句与散句之间,须作较长停顿,例如“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墙倾/倚摧”。

8、五、七言诗和词曲的韵脚要读出长音,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一、依据语法结构在断句时,首先要分析句子的结构,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等语法成分,并根据这些成分进行断句。

例如,“其一人/去倦怠/来而/犹侍立不去”中,“其一人”为主语,“去倦怠”为谓语,“来而/犹侍立不去”为宾语,应在“去倦怠”后断开,以明确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二、依据字词意义在断句时,要关注句子中词语的意义和作用,根据词语的含义和功能进行断句。

例如,“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中,“食不饱力不足”是一个意群,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应该在此处断开。

三、依据修辞手法断句时,可以借助古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顶真等,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断句。

例如,“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中,“物有本末”与“事有始终”是两个对偶句,应该在“终”后断开。

四、依据句间逻辑在断句时,可以借助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进行断句。

例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两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应该在此处断开。

五、依据古文韵律古文讲究韵律,可以通过古文的韵律特点来进行断句。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白日依山尽”与“黄河入海流”是两个对仗的句子,应该在“流”后断开。

六、对比现代文翻译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可以对比现代文的翻译来进行断句。

例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中,“吾生也有涯”翻译为“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也无涯”翻译为“而知识是无限的”,因此应在“涯”后断开。

七、结合上下文语境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进行断句。

例如,“见山不见水/庸才也/见水不见山/庸奴也”中,“见山不见水”与“见水不见山”是两个对应的句子,应该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水”后断开。

八、综合运用多种技巧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技巧来进行断句。

例如,“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何夜无月”与“何处无竹柏”是两个对应的句子,应该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月”后断开;同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与前两句是转折关系,因此应在“者耳”后断开。

语法:初中文言文断句技巧

语法:初中文言文断句技巧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
【课后巩固】
曾子①衣敝衣以耕。普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曰: “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 受?”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 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 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 说苑》)
通常情况下,文言句子的结构与现代汉语的 句子结构相似,都是由主语、谓语、宾语、补语 等成分构成,朗读时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中心 词与补语之间要停顿。 例1: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后生”主语,“不复有”谓语,“言欧公者”宾语,停 顿两次。 例2:苟全∕性命∕于乱世 “于乱世”是介宾结构,作句子的补语。
A.我/能勿畏乎?
B.先生/非求于人
C.受人者/畏人
D.请以/此修衣
4.判断下面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在后面括号中打
“√”,错误的打“×”。
⑴普君/使人往/致邑焉( √ )
⑵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 )
5.请为下面一句话加上标点符号(两处)。
反 , 复 往 ,又 不 受。
6.(创新题)“纵子有/赐,不/我骄也”这个文言句
【案例导学】 案例: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篇到欧 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②论文 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 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④间,海外诗⑤盛行, 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 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 不韵⑦。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 欧阳棐。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 了。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 海南时所作的诗。⑥气索:气短。⑦不韵:不雅。]

初中文言文断句技巧

初中文言文断句技巧

初中文言文断句技巧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而断句则是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正确的断句技巧,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结构,领会文意。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初中文言文断句的技巧。

一、遵循句式特点进行断句1.主谓之间要断句:文言文中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往往存在停顿,如“吾/乃读书人也”。

2.谓宾之间要断句:谓语和宾语之间也存在停顿,如“读书/破万卷”。

3.谓语中心语和补语之间要断句:如“天下/大同”。

4.状语和中心语之间要断句: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二、利用文言虚词辅助断句文言文中的虚词具有一定的语法功能,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断句。

如“之、乎、者、也、焉、哉、夫、耳、而已”等。

1.“之”字常用在主谓之间,起到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如“大道/之行也”。

2.“乎”字常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感叹,如“何陋/之有乎”。

3.“者”字常用在句末,表示停顿或说明,如“仁者/爱人”。

4.“也”字常用在句末,表示肯定、疑问或停顿,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断句有些句子没有明显的断句标志,需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判断。

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根据上下文,我们可以判断“天行健”和“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两个独立的意思,因此在此处断句。

四、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在遇到难以断句的文言文时,可以查阅相关的注释和工具书,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进行准确的断句。

总结:初中文言文断句技巧主要包括遵循句式特点、利用文言虚词、根据上下文意以及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等方法。

掌握这些技巧,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文言文阅读水平,为深入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基础。

中考文言文断句技巧整理资料

中考文言文断句技巧整理资料

中考文言文断句技巧整理资料中考文言文断句技巧什么叫断句?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文言文断句口诀:常用虚词是标志抓住“曰”“云”“言”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借助修辞与骈句相同词语相连中间断根据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断句规律:一、常用虚词是标志(一)常用句末语气词(句尾助词)后面可断句。

如“矣、耶、哉、与(欤)、焉、兮、耳、而已、(乎)、(者)、(也)”等。

特殊情况:1、“者”,在作“……的人”或者表示间断停顿、或“者也”连用时,其后不能断句。

2、也”也常用在句间,表句间语气舒缓,诵读时不能停顿,其后不能断句。

3、“乎”有时用在句中同“于”,作介词(如:生乎吾前),其后不能断句。

(二)常用句首语气词(发语词)前面可断句。

如“岂(岂独)、其、盖、唯、盍、夫、且、且夫、XXX”等。

(三)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前后都可断句。

如“嗟夫、嗟乎、呜呼”等。

(四)常用句首时间词前可断句。

如“顷之、俄顷、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俄、有间”等。

(五)常用句首联系关系词前面大多可断句。

如“故、故而、是故、以故、(然)、因、(而)、(于是)、苟、纵、向使、但是、不管、至若、是以、继而、纵使、但是、固然、至于”等。

二、捉住“曰”“云”“言”白话文中对话、引文常常“曰”“云”“言”为标记,一般情况下遇到它们都要平息,且大多用冒号顿开,后面“曰”的内容一般要加双引号。

假如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当前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三、气句式把握住(一)表示感叹的固定格式如:1、何其……也(译为“多么……啊”。

)2、一/壹XXX……(译为“多么……啊”)3、(其)……之谓也/乎(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初中文言文断句技巧

初中文言文断句技巧

初中文言文断句技巧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会正确的断句方法是理解和鉴赏文言文的关键。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初中文言文断句技巧,帮助您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文言文。

一、初识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文言文断句,即在阅读文言文时,将长句划分为若干个短句,以利于理解和把握句子结构。

正确的断句可以使文言文阅读变得顺畅,有助于揭示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提高阅读效率。

二、初中文言文断句技巧1.语法分析法:通过分析句子成分,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等,从而判断断句位置。

例如:“夫/起大呼/夜半/之/者/吾/也。

”分析:句中的“夫”为发语词,独立成句;“起大呼”为谓语,与后面的“夜半之者”构成主谓关系;“吾也”为宾语,与“夜半之者”构成宾语关系。

因此,可将句子断为四个部分。

2.语义分析法:根据句子意思和上下文,判断断句位置。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分析:句中的“学而时习之”表示学习的过程,与“不亦说乎”表示学习的结果,意思完整,故在此断句。

3.修辞分析法:利用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等,判断断句位置。

例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分析:句中的“岁寒”与“松柏之后凋”形成对偶,意思相对,因此在此断句。

4.标点符号法:根据文言文中的标点符号,如句号、逗号等,判断断句位置。

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分析:句中的“/”表示句读,提示断句位置。

5.习惯用语法:掌握文言文中的习惯用语,如“夫、盖、且、故、然、是故、于是、若夫、至于”等,有助于正确断句。

例如:“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分析:句中的“若夫”为发语词,提示断句位置。

三、总结学会初中文言文断句技巧,有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结合上下文,灵活判断断句位置。

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

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

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
以下是 6 条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及例子:
口诀一:“主谓动宾要分清,句子结构看得明。

”例如:“吾爱读书”,“吾”是主语,“爱读”是谓语,“书”是宾语,一下子就能断清楚啦!
口诀二:“名词代词常为首,找准它们不会愁。

”像“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就是这里的名词呀,从这开始断句,没错的!
口诀三:“曰云言后常断开,对话自然现出来。

”比如“孔子曰”“公曰”这里肯定得断开呀,这句话不就清晰了!
口诀四:“关联词前多留意,前后意思有关联。

”像“虽然”“然则”之类的前面,就是一个断句点嘛,就像“虽然吾今日疲惫,然则仍坚持读书”。

口诀五:“排比句式看整齐,节奏韵律藏玄机。

”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种有规律的,断句不是轻松加愉快嘛!
口诀六:“修辞之处细思量,特殊句式有方向。

”比如“何陋之有”这样的倒装句,就得特别注意断句啦!
总之,掌握了这些口诀,文言文断句就不再那么头疼啦,多练习肯定能熟练起来的!。

初中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

初中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

初中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
嘿,同学们!今天咱就来唠唠初中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这可太重要啦!
你想想看啊,文言文就像一个神秘的宝库,而断句呢,就是打开宝库的钥匙呀!比如“其一犬坐于前”,要是断错了,意思可就全变啦!那怎么才能拿到这把钥匙呢?
首先呢,要学会找名词和代词哟!像人名、地名、官职啥的,这些往往就是句子的关键节点呢。

比如说“沛公军霸上”,“沛公”就是关键的名词呀。

然后呢,注意那些标志性的虚词。

哎呀呀,就像
“之”“乎”“者”“也”,它们可是有大用处呢!“无丝竹之乱耳”,看到“之”字,是不是就该考虑断一下呀?
还有哦,对称句也是个好帮手呢!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对称的地方就可以断句呀。

咱再说说句子的意思,要结合起来理解呀!总不能乱断一气吧。

比如说“人不知而不愠”,要是乱断,那还能理解对意思吗?
甲同学就曾经问我:“哎呀,我怎么老断不对呀?”我就告诉他:“别急呀,多练练,掌握了技巧就容易多啦!”乙同学也说过:“我总是害怕断错。

”我就鼓励他:“怕什么呀,大胆去试,错了就知道咋改啦!”
总之呀,初中文言文断句题并不可怕,只要掌握了这些技巧,多多练习,你肯定能轻松应对!加油吧,同学们!文言文的宝库在等着你们开启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法:初中文言文断句技巧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பைடு நூலகம்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