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初中文言文断句教案

合集下载

文言文断句教案

文言文断句教案

文言文断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2、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如“字句意思完整”“语法结构合理”等。

(2)常见的断句标志,如“曰”“云”“乎”“矣”“哉”等虚词。

2、难点(1)对于复杂句子结构的分析和判断。

(2)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准确断句。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断句技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疑难句子的断句,激发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一段没有标点的文言文,让学生尝试阅读并理解,从而引出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

例如:“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让学生谈谈阅读这段文字的感受,从而引出断句对于理解文言文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1、文言文断句的定义简单介绍文言文断句就是给没有标点的文言文加上标点,使其能够清晰地表达意思。

2、断句的基本原则(1)字句意思完整断句后每个部分都应该能够表达相对完整的意思,不能把一个完整的词语或句子断开。

例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不能断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这样“传不习”就不完整了。

(2)语法结构合理要符合文言文的语法规则,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要清晰。

比如:“夫战勇气也”,不能断成“夫战勇气也”,这样语法结构就不正确了。

(3)符合行文逻辑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和逻辑关系进行断句。

像“其一犬坐于前”,如果断成“其一犬坐于前”,就不符合常理和逻辑了。

3、断句的标志(1)虚词常见的虚词如“之”“乎”“者”“也”“矣”“焉”“哉”等,往往可以作为断句的标志。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和“乎”可以作为断句的参考。

初中古文断句教案模板人教版

初中古文断句教案模板人教版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文言文的特点和语境进行断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1. 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

2. 根据文言文的特点和语境进行断句。

教学难点:1. 理解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词义。

2. 正确把握断句的节奏和语气。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文言文选段。

3. 古文断句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激发学生对古文断句的兴趣。

2. 提出问题:“古文断句有什么作用?如何进行古文断句?”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讲授1. 讲解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a. 根据句首发语词断句。

b. 根据句末语气词断句。

c. 根据文言文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断句。

d. 根据文言文的语法结构断句。

e. 根据文言文的修辞手法断句。

2. 结合具体例子,讲解断句方法的应用。

3. 引导学生分析文言文的特点,如:虚词的使用、句式结构等。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古文选段,学生尝试进行断句。

2. 学生展示断句结果,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3. 学生分组进行古文断句比赛,提高断句能力。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古文断句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古文断句练习题。

2. 选择一篇喜欢的文言文,进行断句练习。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通过练习和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确保教学效果。

文言文断句教案初中

文言文断句教案初中

文言文断句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意思。

2. 学会对文言文进行断句,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3. 培养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重点:1.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2.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1. 对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 断句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教学准备:1. 文言文教材或相关材料。

2. 参考书籍或网络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如词语、句式等。

2. 提问:你们觉得文言文难吗?为什么?二、讲解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15分钟)1. 讲解断句的定义和作用。

2. 介绍常用的断句方法和技巧,如根据虚词、根据句式、根据意义等。

3. 通过示例,讲解如何进行断句。

三、练习断句(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一些文言文片段,要求他们进行断句。

2. 学生在断句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3. 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断句成果,讨论其中的疑问。

四、讲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15分钟)1. 讲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词语的单音节性、句式的固定性等。

2. 通过示例,讲解如何理解和运用这些语言特点。

五、阅读理解(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一些文言文片段,要求他们进行阅读理解。

2.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3. 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阅读理解成果,讨论其中的疑问。

六、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断句的重要性和方法。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阅读一篇文言文,并进行断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了断句的基本技能。

同时,通过练习和阅读理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言文。

初中古文断句教案

初中古文断句教案

初中古文断句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提高古文理解水平。

3. 通过对古文断句的练习,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古文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1. 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

2. 古文断句的实践操作。

教学难点:1. 古文断句的技巧。

2. 古文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古文断句的教材或古文文章。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文,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古文的感受。

2. 提问:阅读古文时,大家觉得最难的是什么?3. 总结:阅读古文最大的困难就是断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15分钟)1. 介绍古文断句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讲解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a. 按照句子成分断句。

b. 按照语意断句。

c. 按照修辞断句。

3. 举例示范,让学生初步体会古文断句的方法。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一篇古文进行断句练习。

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断句。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困惑。

4. 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断句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四、总结提升(10分钟)1. 教师总结古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断句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觉得阅读古文有没有变得容易一些?4. 鼓励学生多阅读古文,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素养。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抄写所学古文,加强记忆。

2. 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古文进行断句练习,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古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会断句,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困惑,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同时,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古文断句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断句技巧,提高古文阅读水平。

初中古文断句教案模板

初中古文断句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

(2)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文言文断句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实际断句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

(2)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断句方法,准确把握句子结构。

(2)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忆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

(2)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课文,尝试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断句。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断句心得。

(2)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分享断句经验,其他组进行点评。

(3)教师总结各组的断句方法,强调重点和难点。

4. 实践练习(1)教师出示文言文段落,学生进行断句练习。

(2)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3)学生展示自己的断句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考试成绩:通过单元测试或期中、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文言文断句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对文言文断句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3. 教学效果: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评估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文言文断句教案

文言文断句教案

文言文断句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能够正确进行文言文的断句和文段编排。

二、教学内容1.文言文断句基本概念。

2.文言文断句的原则和方法。

3.文言文的段落编排和排比技巧。

三、教学步骤1.引入教师可以引入句子的长度和长句子的阅读难度,从而引出文言文的断句教学。

通过展示一段复杂的句子,让学生感受到长句子的繁琐和阅读难度,并引出断句的必要性。

2.呈现将一段文言文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辨别其中的句子和段落。

教师可以进行点拨和提示,让学生逐渐意识到文言文中断句的重要性。

3.讲解(1)文言文断句的概念文言文断句是指对文言文中的长句子进行合理的分割和排版,使其便于阅读和理解。

文言文断句的目的是让读者明了文言文的意思,能够顺畅地阅读。

(2)文言文断句的原则和方法1)依据语法和上下文,进行意义的分隔。

2)避免将句子断成无法理解的词组,或将一个完整的句子断成两个以上的子句。

3)依据语气和情感,进行断句。

例如:停顿、抑扬顿挫等。

4)减少断句的数量,保证整个句子的表达逻辑顺畅。

5)不同的文体和文种,断句方式也不同。

(3)文言文的段落编排和排比技巧进行文言文的段落编排时,一般要保证每个段落的主题清晰明确,分别安排不同的话题,或者以时间、因果、对比等方式进行排比,以突出每个段落的主题和意义。

4.练习将几段文言文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断句,并说明断句依据。

可以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断句练习。

教师可以检查并进行点评,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5.总结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醒学生关注文言文的断句和排版。

并告诉学生,断句不仅是阅读理解的必备技能,也是写作和翻译的关键方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文言文的断句原则和方法,以及文段编排和排比技巧。

2.教学难点:文言文断句的技巧和方法需要大量实践练习,需要教师进行误导分析和点评。

五、课后作业1.设计一篇文言文,并进行断句练习。

2.整理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中学语言断句教案模板范文

中学语言断句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了解常见的断句标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断句的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速度和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常见的断句标志。

2. 教学难点:复杂句子的断句技巧,断句后的句子理解。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文言文时遇到的断句难题。

(二)讲授新课1. 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a. 理解句子大意,把握句子结构。

b. 寻找常见的断句标志,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词、固定结构等。

c. 分析句子成分,确定主干和修饰成分。

d. 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2. 举例讲解常见的断句标志:a. 句首发语词:夫、盖、故、且等。

b. 句尾语气词:也、矣、乎、哉等。

c. 固定结构:以……为、于……之、而……也等。

3. 分析复杂句子的断句技巧:a. 确定句子主干,抓住主语、谓语、宾语。

b. 分析修饰成分,区分定语、状语、补语。

c. 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并列关系等。

(三)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几个断句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常见断句标志。

2. 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四、作业布置1. 预习下一课文言文,尝试进行断句。

2. 收集常见的文言文断句标志,整理成表格。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教师针对学生的困惑,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第一章:文言文断句概述1.1 文言文的特点解释文言文的概念分析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之处强调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1.2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语义单位原则:根据意义单位进行断句语法结构原则:根据语法结构进行断句修辞手法原则:根据修辞手法进行断句第二章:文言文断句的常用技巧2.1 利用虚词断句介绍常见的虚词及其用法举例说明利用虚词断句的方法2.2 利用句式特点断句分析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指导如何根据句式特点进行断句2.3 利用修辞手法断句解释文言文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演示如何根据修辞手法进行断句第三章:文言文断句的实践练习3.1 短文断句练习提供一些短文,让学生进行断句练习引导学生分析短文中的语义单位、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3.2 长文断句练习提供一些长文,让学生进行断句练习引导学生注意长文中的章节划分和段落结构第四章:文言文断句的注意事项4.1 避免断句错误分析常见的断句错误及其原因指导如何避免断句错误4.2 保持句子的流畅性和完整性强调断句时要注意保持句子的流畅性和完整性提供一些断句后的句子,让学生进行朗读和理解第五章:文言文断句的应用5.1 文言文翻译解释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演示如何利用断句技巧进行文言文翻译5.2 文言文复述指导如何利用断句技巧进行文言文复述提供一些文言文段落,让学生进行断句后复述5.3 文言文鉴赏解释文言文鉴赏的意义和目的指导如何利用断句技巧进行文言文鉴赏第六章:文言文断句与古代文化知识6.1 古代文化背景对断句的影响介绍古代文化知识对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分析古代习俗、礼仪、官职等对断句的指导作用6.2 诗词歌赋中的断句技巧解析诗词歌赋的特殊断句规律提供实例,指导学生如何断句诗词歌赋第七章:文言文断句与文学鉴赏7.1 断句在文学鉴赏中的作用阐述断句对文学作品节奏、韵律的影响分析断句如何提升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7.2 文学作品断句实践选取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断句实践引导学生通过断句,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意境和情感第八章:文言文断句与历史研究8.1 断句在历史文献研究中的应用介绍断句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分析如何通过断句,准确解读历史文献8.2 历史文献断句案例分析提供历史文献断句的实例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断句技巧,进行历史文献的研究第九章:文言文断句与现代语境的融合9.1 断句在现代语境下的创新应用探讨文言文断句在现代语境下的转化与创新分析如何将断句技巧应用于现代文本创作9.2 现代语境下断句实践引导学生尝试在现代文中运用断句技巧讨论断句在提升现代文表达效果中的作用第十章:文言文断句的综合训练与评价10.1 断句技巧的综合训练设计断句技巧的综合训练题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断句技巧10.2 断句技巧的评价与反思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断句技巧的应用效果提供改进意见,促进学生断句能力的提升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需要重点关注的原则包括语义单位原则、语法结构原则和修辞手法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文言文入门学习【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文言文,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

2.初中文言文的考点及学习方法。

3.学习、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与信心。

【教学重点】初中文言文常见考点及学习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消除对文言文的恐怖心理,提高学生兴趣【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文言文与白话文也许现在很多人都弄不懂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到底在哪里?现在我们就分别来讲讲他们。

“文言文”中的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

“饭否”就是文言文。

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

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在国内,中学语文课程中,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占了很大的分量。

二、知识脉络与考点《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根据新课标要求,学习初中文言文,主要从以下四点入手:①把握文言实词和重点虚词的意义;②理解、翻译文言语句;③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在联系、内容、写作方法、技巧;④积累、背诵文中重点语句、段落,主要考点有有:1)正确断句。

2)常用文言实词的理解,包括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3)掌握常用的文言文虚词,重点掌握“之”“于”“而”“其”“以”“为”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4)翻译并理解句子5)能熟练判断几种常见的特殊文言句式,着重掌握下列文言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6)整体感知文章或段落的内在联系与内容7)分析写法或评判文章的思想观点、态度等8)问题探究能力三、探究学习方法1、学习时,是由“解词——串意——顺意”三步完成的。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充分利用课本注释、工具书圈点勾画理解词义,翻译语句;(2)理解字词时用归纳法和比较法,即将一课中或每课中的某一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通假字或虚词的不同用法加以归纳、比较,以增加记忆;(3)理解文意的普遍联系法,即在学习中要联系前后文,联系多个段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内在条理,弄清全文大意。

如果学习一篇文言课文,心中只有一些支离破碎的字、词、句,就很难记得牢、理解得透。

因此,只有从全文整体去对待个别的字、词、句,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联系语境揣摩,才能把握住并吃透全文。

(4)了解主要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有四种: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还有固定句式,每种都有几种不同形式,了解这些形式,便于记忆和理解。

(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强调文言文的朗读、背诵,其意图是让同学们通过边读边背来掌握文言知识、理解文意,培养语言感悟能力。

2、师生交流讨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第二讲:文言文断句方法技巧【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

2.过程和方法:通过做练习与讨论,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古代的优秀文化,学会灵活运用方法,消除对文言文断句的恐惧心理,树立对文言文断句的信心。

【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了解断句的重要性1.又有一个故事,讲了同样的道理,还扯到明末著名画家徐渭(文长)身上去。

据说徐渭因家穷,没米下锅的时候,就跑到亲戚朋友家里去,赖着不走,依人生活。

有一次,适逢春雨绵绵,他所寄食的那户人家十分厌烦。

有一天,主人看到徐渭上厕所去了,就在壁上题上一行字,委婉地下了逐客令。

那行字是这样的:“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徐渭回来,看到那行字,自然心头明白,但是他不只不走,还笑嘻嘻道:“既然你这样盛情留我,我就再住下去吧!”说着,提起笔来,给这行字作了圈点:“下雨天,留客天。

留人不?留。

”这一来,意义完全不同了。

2.有这样一个笑话:古时候,有一个赖汉,由于娶老婆心切,屡屡上当受骗。

有一天又有人给他提亲,媒人写信告诉他要给他介绍这样一个姑娘: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赖汉很高兴,脑中立刻浮现出一个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的淑女形象。

赖汉急于想见到这位姑娘,便给了媒人很多钱和东西。

等媒人把人带到赖汉眼前时,他才傻了眼:眼前那里是他想象中的淑女,而是一个大脚丫子,一脸麻子,没有头发的丑婆子。

赖汉很生气,说媒人骗了他,要索回钱物。

媒人说:我并没有骗你呀!一开始我就告诉你她:“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吗?这位聪明的骗子的骗术就是玩弄了一个标点符号的游戏,使赖汉哑吧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二、考点解读1.考点讲解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小圆圈(“。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一个顿号(“、”)断开,叫“读”。

句读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不会断句,就难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而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断句的基础在于对文意的领会,因此,断句前要先通读几遍,弄清楚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同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句式特点(如判断句和对称句),还应注意文体的语言风格;最后,断好之后,再回读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读起来有“拗口”之感,再审查。

一般说来,断句主要难在一两个句子甚至一两个词上,突破这一两个难点后,其余的就迎刃而解了。

断句真正的基础在于平时加强对文言文的诵读,增强语感,提高能力。

规律一: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⑴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⑵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⑶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我们把这一步工作总结为标名(代)词,定主宾。

例1: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解析】找名词:匡衡、烛、衡、光【参考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

练习: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解析】①找名词:道、鼻、目②虚词:然、者也〔注释〕1)刻削:雕刻。

道:指道理,规律。

2)举事:做任何事情。

然:这样。

【参考译文】雕刻人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的小一点,鼻子刻大了,可以削小雕小了,就无法加大了,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

办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对于那些不能恢复挽回的,开始就得特别谨慎小心,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

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1)句首标志词①发语词或叹词:夫、盖、若夫、嗟夫、嗟乎、呜呼、嘻、且夫、今夫,等等。

②时间词: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有顷,等等。

③疑问词:何、孰、安、胡、焉、奚,等等。

(2)句尾标志词①语气词:者、也、矣、哉、耳、乎、焉、与(欤)、耶(邪)等。

②复音虚词:而已、奈何、也夫、矣哉、云尔、云云等。

例2: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解析】找虚词:乎、者、矣【参考译文】天下的事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去做,困难的事也变容易了;如果不做,容易的事也变困难了。

人们求学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去学,困难的事也变容易了;如果不学,容易的事也变困难了。

练习: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解析】找虚词:也、其【参考译文】我天资愚钝比不上别人(聪明);我才能平庸比不上别人(有学问)。

(假如)(我)摒弃(我的聪明敏捷)不用,那与愚钝的人和平庸的人没有不同了。

规律三:察对话,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问”等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曰”,而把主语省略。

例3: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解析】找名词:晋平公、师旷、平公,找虚词:吾、矣、何、乎、安,找对话:曰【参考译文】晋平公一天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

想学习,恐怕太晚了吧!”师旷回答说:“那还不赶快把蜡烛点起来?”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练习: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属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

【解析】找名词:将军、庄,找虚词:耳、何,找对话:曰【参考译文】将军说:“你读书了没有?曾经学过对对子吗?”庄有恭回答说:“对子,小意思了,那有什么难的!”将军问:“能对几个字的对子?”庄有恭回答:“一个字能对,一百个字也能对。

”规律四: 依修辞,定句读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