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解剖

合集下载

胃肠道PPT课件

胃肠道PPT课件
扩张:超过正常限度的管腔持久性增大
常由梗阻和麻痹引起 伴有不同程度积气、积液及肠道蠕动异常
72
消化道管腔改变
管 腔 狭 窄
73
消化道管腔改变
管腔狭窄 粘膜破坏、边缘 不规则 管壁僵硬、近段 食管储留
74
消化道管腔改变
管腔狭窄
75
消化道管腔改变
良 性 狭 窄 、 管 腔 扩 张
恶 性 狭 窄 、 管 腔 扩 张
形态:管壁:光滑、柔软 粘膜:纵行、平行、连续
功能--蠕动排空 胃食管前庭段--静止高压带,防止胃液返流 第一、第二蠕动波;第三蠕动波 ---- 腔内无滞留、无返流
23
正常食管钡餐造影表现
24
食管与胃肠道正常影像解剖
胃(stomach)的影像解剖
贲门
胃小弯 幽门管


贲门切迹

粘膜皱襞
角切迹
胃大弯
44
结肠(colon) 、直肠(rectum)正常影像解剖
组成 结肠袋:
对称的袋状突起,之间由 半月皱襞形成不完全间隔
结肠黏膜:
纵、横、斜 近段 远段 粘膜皱襞
由密集到稀疏
直肠:
上、中、下直肠横襞
45
结肠(colon) 、直肠(rectum)正常影像解剖
肝曲
横结肠
脾曲
盲肠
阑尾
降结肠 乙状结肠 直肠
46
结肠正常影像解剖
47
食管、胃肠道病变的基本影像征象
管壁改变(4):隆起、凹陷、增厚、僵硬 黏膜皱襞改变(5):破坏、平坦、纠集、增宽和迂曲、 微皱襞改变 管腔改变(2):狭窄、扩张 位置和移动度改变 管腔外改变 功能性改变(4):张力、蠕动、运动力、分泌功能改变

医学解剖-解剖课学习手记-消化系统-胃和小肠

医学解剖-解剖课学习手记-消化系统-胃和小肠

胃和小肠
2022年11月18日9:25
一、胃
(一)位置
大部分在左季肋区,小部分在上腹区(二)形态
(三)分布
喷门部、体部幽门部)幽门窦、幽门管)
(四)幽门瓣(五)比邻关系
上方:肝脏的左叶、膈肌
下方:横结肠
前方:腹前壁
后方:胰、左肾、左肾上腺
右方:肝脏右叶
左方:脾脏
二、小肠
(一)十二指肠
形态“c”字形,环绕胰腺头
(二)分布
1、十二指肠上部(球部)L1右侧
腔大,管壁薄,粘膜平滑,是溃疡的好发部位,易发生穿孔2、十二指肠降部:L1-L3的右侧
有发达的环状皱襞,有十二指肠纵璧
有发达的环状皱襞,有十二指肠纵璧
有十二指肠大小乳头
3、水平部L3腰椎的前方
4、十二指肠升部
L2 腰椎的左侧
十二指肠悬韧带(屈氏韧带)是连接空肠的标志(二)空肠、回肠
空肠:血管弓少,回肠的血管弓多。

医学影像学:第一节 食管与胃肠道影像

医学影像学:第一节 食管与胃肠道影像

胃溃疡
钡剂造影表现
龛影X线特征:
圆形、椭圆、不规则形 边缘光滑 周围形态因水肿不同而异 周围皱襞向龛口集中 位于轮廓线外
龛影侧面征:项圈征、环堤征
粘膜聚集
龛影
粘膜聚集征
龛影位于轮廓线外,可见项圈征
胃小弯溃疡—狭颈征
张 力 增 高 : 胃 小 弯 溃 疡 ( 龛 影 ) , 胃 大 弯 侧 痉 挛 切 迹 。
➢ 应用:非首选方法,主要用于临床分期
多排CT图象
CT检查准备
被检查者准备:清洁肠道 最好使用低张药物:抑制胃肠运动,减少
伪影;扩张肠腔 胃肠道内对比剂:扩张肠腔,判定胃肠道
走行,显示瘘道与肠道关系;通常用2-4% 有机碘溶液
正常表现
观察内容: 粘膜:走行、光滑度、连续性、宽度 管壁:柔韧性,CT、MRI片上的厚度 管腔:大小、舒缩度、钡剂通畅度 器管:位置、动度 病变周围及远处情况:CT、MRI可了解病 变周围器官受侵犯及转移情况
粘膜皱襞消失、中断、破坏 管腔狭窄:多见于典型浸润型 充盈缺损:主要见于蕈伞形 不规则龛影 局限性僵硬
食管癌的分型
蕈伞型
溃疡型
食管癌的分型
缩窄型
髓质型
隆起型
隆起型
早期食管癌
平坦型
CT表现
管壁增厚:超过5mm,偏心性发展为全周性 气管、支气管受侵 大血管受侵 心包和纵隔胸膜受侵:脂肪线消失提示 纵隔淋巴结肿大
运动力的改变
●排空加速 ●排空减慢或不排空
胃肠道基本病变—胃蠕动亢进(功能性变化)
张 力 增 高 : 胃 小 弯 溃 疡 ( 龛 影 ) , 胃 大 弯 侧 痉 挛 切 迹 。
食道疾病
● 食管癌 esophageal carcinoma ● 食管静脉曲张 esophageal varices

器官解剖之胃

器官解剖之胃
胃镜检查及活检是胃癌诊 断的金标准,还可通过X线 钡餐检查、CT等辅助诊断。
治疗措施
手术切除是胃癌治疗的首 选方法,还可辅以化疗、 放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04
胃部疾病的检查与诊断方 法
X线钡餐造影检查原理及应用范围
原理
利用X线不易透过钡剂的特性,让患 者服用硫酸钡等造影剂后,在X线下 观察胃的形态、轮廓、蠕动及排空情 况,从而判断胃部病变。
03
常见胃部疾病及其病理变 化
胃炎的分类、症状与病理过程
分类
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症状
急性胃炎表现为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慢性胃炎症状不明显, 可能有上腹不适、饱胀等。
病理过程
急性胃炎多因感染、应激等因素引起胃粘膜急性炎症;慢性胃炎则多 因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导致胃粘膜慢性炎症。
胃溃疡的形成原因、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通过胃的蠕动及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等对 食物进行机械和化学的消化。
分泌功能
防御功能
胃可分泌胃液及胃肠激素,胃动素可以刺激 胃蠕动,抑制胃的排空,增强小肠和大肠的 运动。
胃黏膜屏障、充足的血液供应和含碱性的黏 液,可形成强有力的防御屏障。
02
胃的血管、神经及淋巴分 布
胃的动脉供应及静脉回流
动脉供应
VS
CT检查
通过X线旋转扫描获取胃部横断面图像,可 清晰显示胃壁厚度、形态及与周围脏器的 关系。对于评估胃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 转移情况具有重要价值。但CT检查辐射剂 量较大,且价格相对较高。
05
胃部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策 略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诱发因素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 和过度劳累,有助于维持胃肠道
器官解剖之胃

胃的解剖ppt课件完整版

胃的解剖ppt课件完整版
胃黏膜细胞发生恶性变,早期可 能无明显症状,晚期可出现胃痛 、消瘦、贫血等表现,危及生命 。
05
胃的解剖变异与异常情况
Chapter
先天性发育异常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
01
胃壁肌层先天性发育不良,导致胃壁薄弱,易于发生胃扩张或
胃扭转。
先天性幽门肥厚
02
幽门部肌肉增生肥厚,导致幽门狭窄或梗阻,引起呕吐、营养
处理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胃的解剖变异与异常 情况,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先 天性发育异常多需手术治疗;后天性 获得性异常则需根据病因和病情选择 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内 镜治疗、手术治疗等。同时,保持良 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也有助于预 防胃的解剖变异与异常情况的发生。
06
实验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不良等症状。
先天性胃重复畸形
03
胃壁内出现与胃腔不相通的囊状结构,可压迫周围器官引起相
应症状。
后天性获得性异常
胃溃疡
胃黏膜防御机制减弱,胃酸和胃 蛋白酶对胃黏膜的自身消化形成 溃疡,可导致出血、穿孔等并发
症。
胃癌
胃黏膜上皮细胞恶性增生形成的 肿瘤,可引起胃痛、消瘦、贫血
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胃结石
胃的解剖ppt课件完整版
目录
• 胃的基本结构与位置 • 胃的血管、淋巴及神经分布 • 胃黏膜结构与功能特点 • 胃的生理功能与疾病关系 • 胃的解剖变异与异常情况 • 实验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01
胃的基本结构与位置
Chapter
胃的形态与分部
胃的形态
胃是一个中空的肌性器官,呈“J”形,分为 贲门部、胃底部、胃体部、幽门部四个部分 。
胃黏膜还能分泌黏液 和碳酸氢盐等物质, 中和胃酸,保护胃壁 免受损伤。

消化系统解剖图

消化系统解剖图

消化系统图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门)等部。

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

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脏和胰脏。

消化管,长又长,全长九米不夸张;起始口腔咽食管,胃呈囊状贮食粮;小肠分为三部分,时二指肠空回肠;十二指肠分四部,上降水平与升部;降部后内大乳头,胆汁胰液排此处;消化吸收有帮助,左上空肠右下回;大肠分为五部分,盲阑结直和肛管;二袋一垂盲结肠,三大特点别小肠;盲肠位居右髂窝,阑尾根部连盲肠;麦兰两氏压痛点,诊断疾病参考处;升横降乙直肠肛,肛门工作日夜忙;许多疾病易患处,肛门内外括约肌;手术当中要分清,以免造成肛失禁。

咽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腭舌弓及舌根。

咽:分鼻咽、口咽、喉咽。

咽鼓管咽口于中耳鼓室相通,感染可引起中耳炎。

咽鼓管圆枕寻找咽鼓管咽口的标志。

咽隐窝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咽淋巴环:咽鼓管扁桃体、咽扁桃体(腺样体)、腭扁桃体、舌扁桃体共同构成。

食管食管:长约25cm,上端起自第6颈椎体下缘,下端平11胸椎高度与贲门相接。

三处生理性狭窄:①起始部第6颈椎下缘水平,距中切牙15cm。

②在左主支气管的后方交叉处约第4、5胸椎水平,距中切牙25cm。

③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距中切牙40cm。

胃胃居剑下左上腹,两口两缘分四部;贲门幽门大小弯,贲门底体幽门部;小弯胃窦易溃疡,及时诊治莫延误。

小肠小肠弯又长,盘曲在腹腔;上段十二指,中下空回肠;全长约五米,空回二三量。

成人小肠全场5-7米。

空肠约占近侧的2/5,回肠占远侧的3/5。

大肠大肠四周围成框,空肠回肠框内藏;结肠袋带肠脂垂,三大特点记心上;盲肠位居右髂窝,阑尾根部连于盲;麦兰二氏两个点,升横降乙接直肠。

胃 肠 超 声

胃 肠 超 声

病理: 梗阻部位扩张明显,肠管因扩张变薄,粘膜发生溃疡、 坏死,梗阻以下肠管则瘪陷,扩张肠管与瘪陷交界处 为梗阻部位 分三大类: 机械性肠梗阻:(炎症、肿瘤、粘连、套叠、扭转等) 动力性肠梗阻:由于肠壁肌肉运动紊乱,无器质病变 血运性肠梗阻:由于肠管血运发生障碍,失去运动能 力
超声特征

第三节
胃部疾病
一、胃癌
病理: 1、早期胃癌:只侵及粘膜层和粘膜下层者 有三种类型:隆起型、平坦型和凹陷型 2、晚期胃癌:癌瘤向粘膜下扩展,侵及各 层,范围较广,有的向局部及远处转移 分四种类型:息肉型、溃疡型、侵润 型、弥漫浸润型(皮革样胃)
超声特征:
一、假肾征、靶环征:胃壁显著增厚,胃腔狭窄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1
扫查方法
由上往下 ,由左往右,由横向纵,逐步扫查
贲门区检查
探头于左季肋下靠近剑突的部位,向右后方 倾斜扫查,贲门呈靶环征
胃底检查
探头于 左肋弓下,向左后上方倾斜45 以上 ,

可获得完整的胃底断面图像

纵断面扫查:为“套筒征”或“假肾征”
鉴别诊断

与正常胃腔形成同心圆或靶环征鉴别: 饮水后同心圆会随胃蠕动波不断出现变 化,而肠套叠形成同心圆不会消失

与胃肠道肿瘤出现假肾征、靶环征鉴别: 肠道肿瘤靶环征肠壁厚薄不一;而肠套 叠的鞘部形成外圆轮廓多较光滑、完整
三、 急性阑尾炎
病理: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阑尾轻度肿胀、充血,浆 膜面附有少量纤维蛋白渗出 化脓性阑尾炎:阑尾显著肿胀,浆膜面覆盖纤 维蛋白和脓性渗出物,并被大网膜所包围,阑 尾腔内积脓 坏疽性阑尾炎:阑尾坏死穿孔,阑尾内血性积 脓,腹腔内有脓液

胃肠道影像学诊断

胃肠道影像学诊断
2020/3/30
小肠疾病
2020/3/30
溃疡型
增生型
小肠癌
X线征为: 肿瘤型:腔内呈菜花状充盈缺损,表面坏死
时有溃疡;可伴不全梗阻或套叠。
2020/3/30
十二指肠癌
2020/3/30
小肠癌
浸润型:肠管环形狭窄、僵硬、皱襞破坏、 近段扩张。
2020/3/30
克罗恩病(Crohn,s diesease)
2020/3/30
食管下段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覆盖, 与反流性食管炎相关,并有发生腺癌的 可能。其症状主要是胃食管反流及并发 症所引起的,胃食管反流症状为胸骨后 烧灼感、胸痛及反胃。
胃十二指肠疾病
● 胃溃疡 ● 胃癌
● 十二指肠溃疡
2020/3/30
胃溃疡
直接征象——龛影 切线位:乳头状、锥形,边缘光滑整齐 龛影口部水肿带:粘膜线;项圈征; 狭颈征 粘膜皱襞:均匀性收缩,向龛影口部集 中且到达口部边缘并逐渐变窄
轴位:类圆型钡斑
2020/3/30
胃溃疡
• 间接征象 功能性改变:痉挛性改变 分泌增加 胃蠕动增强或减弱 瘢痕性改变:胃变形和狭窄
2020/3/30
胃溃疡
2020/3/30
2020/3/30
龛影位于轮廓线外,可见项圈征。
胃癌
早期
定义——癌灶仅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不 管范围大小。
双对比征 隆起型>5mm 平坦型<5mm
鉴别诊断
• 食管静脉曲张的食管壁柔软而伸缩自如 ,是与食道癌的重要鉴别点
2020/3/30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食管下段括约肌神经功能障碍所致 X线表现 食管下端明显狭窄,典型者呈 鸟嘴样或漏斗状。仅有少量钡剂可 通过,狭窄上方食管明显扩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后壁溃疡 胰(穿通性溃疡)。
3.胃壁的构造:
四层,自外向内如下述: (1)浆膜层 (2)肌层 (3)粘膜下层 (4)粘膜层
4. 胃的韧带
其带 胃结肠韧带 胃胰韧带
5. 胃的血管
(1)胃的动脉: 胃 左 A: 发自腹腔干, 有食管支和胃支(5 6支) 胃 右 A: 发自肝固有A(35.77﹪) 胃网膜右A: 发自胃十二指肠A 胃网膜左A: 发自脾A 胃 短 A: 发自脾A 胃 后 A: 发自脾A 胃后壁, 出现率60 80﹪。
• 1.上部(superior part) 又称球部,于第1腰椎的右侧起自 幽门,行向右后方,至肝门下方,胆囊颈附近,急转向下 续为降部,转折处称十二指肠上曲 (superior duodenal flexure)。上部靠近幽门约2.5cm的一 段肠管,肠壁较薄,粘膜多较平滑,称十二指肠壶腹又称 十二指肠球(duodenal bulb)。 2.降部(descending part) 十二指肠上曲沿第1~3腰椎 体的右侧下降,至第3腰椎水平,急转向左连接水平部, 转折处称十二指肠下曲(inferior duodenal flexure)。降部 的粘膜形成许多环形襞,在其后内侧壁上,有一纵行的粘 膜皱襞,称十二指肠纵襞(longitudianl fold of duodenum)。 纵襞的下端有一隆起,称十二指肠大乳头 (major duodenal papilla),是胆总管和胰管共同开口之处。 在大乳头上方1~2cm处有时可见有十二指肠小乳头,是副 胰管的开口部位。
锐角与降结肠相连,弯曲部称结肠左曲 (left colic flexure),又称脾曲,其位置比结肠左曲要高,
此瓣可阻止小肠内容物过快流入大肠,又可防止盲肠内容物逆流到回肠。在
盲肠后内侧壁上的蚓状盲管称阑尾(vermiform)。其末端游离,一般长6~ 8cm。末端的位置个体间变化较大,但根部的位置较恒定。 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此点称 为麦氏点(Mc Burney),急性阑尾炎时,此处常有明显的压痛。
• (二)结肠
结肠在右髂窝内起于盲肠,呈方框围绕在空、回肠的周围。 结肠按部位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 分。升结肠(ascending colon)是盲肠的直接延续,在右
腹外侧区上升至肝右叶下方,弯向左前方移行于横结肠, 弯曲部称结肠右曲(rightcolic flexure),又称肝曲。横结肠 (transverse colon)向左行至左季肋区,在脾的下方,以
结肠袋(haustra of colon)位于相邻两 条结肠带之间,由肠壁呈袋状向外膨出而成, 在X线平片上可借此区别大、小肠;
肠脂垂(epiploicae appendices)附于结 肠带的边缘,是脂肪组织及浆膜聚集成的大 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突起。上3种结构是肉眼 区别结肠和小肠的重要依据。
• (一)盲肠 盲肠(cecum )位于右髂窝内,呈囊袋状,长6~8cm。盲肠上续结肠,左接 回肠。回肠在盲肠的开口处,形成唇状皱襞,称回盲瓣(ileocecal valve)。
• 3.水平部(horizontal part) 自十二指肠下 曲水平向左横行,越过下腔静脉、腹主动 脉的前方,于第3腰椎的左侧移行为升部。
• 4.升部(ascending part) 自第3腰椎的左 侧接水平部,斜向左前上方至第2腰椎体左 侧,再向前下方弯曲续于空肠,此弯曲称 十二指肠空肠曲。此曲被十二指肠悬肌固 定于腹后壁。十二指肠悬肌和其表面的腹 膜皱襞共同构成十二指肠悬韧带 (suspensory ligament of duodenum),又称 Treitz韧带,是确认空肠起始端的标志。
(一)胃(stomach, ventriculus, gaster)
1. 胃的形态和区分:
两口、两壁、两缘。( 角切迹, 贲门切迹, 幽门前静脉)
分四部:贲门部 胃底 胃体 幽门部 (幽门窦、幽门管)
2. 胃的位置与毗邻:
位置:
毗邻: 胃前壁
胃后壁
右侧半为左半肝覆盖, 左侧半的上部被膈覆盖, 下部直接与腹前壁接触(游离区)。 隔网膜囊与膈、左肾上腺、左肾、 胰、脾、横 结肠及其系膜(胃床) 相邻。
• (二)空肠和回肠 空肠(jejunum)和回肠(ilium)借小肠系膜根连 于腹后壁,上起自十二指肠空肠曲,下接盲肠,
迂回盘曲成肠袢,位于腹腔的中、下部,周围有 大肠环绕。通常空肠约占空、回肠全长的近侧2/5, 位于腹腔的左上部;回肠占空、回肠全长的远侧 3/5,位于腹腔的右下部。另外,约2﹪的成人在 距离回肠末端0.3m~1m范围的回肠壁上,有长 2~5cm的囊状突起,自肠壁向外突出,称Meckel 憩室,其为胚胎期卵黄囊未完全退化形成的遗迹。
• 二、大肠
大肠(large intestine)起始段在右髂窝 处与回肠相接,末端终于肛门,长约1.5m, 分为盲肠、结肠、直肠和肛管4部分。 盲肠和结肠在外形上有3个特征:
结肠带(colic bands)是肠壁的纵行肌 聚集而成的带状结构,共3条,起于兰尾根 部,沿肠管的表面纵行排列,止于乙状结 肠末端 ;
(2)胃的静脉
与同名动脉伴行,均汇入门脉系统。
胃左V
胃右V 胃网膜右V 胃网膜左V 胃短V 胃后V
肠系膜上V

V
门V
6. 胃的淋巴
(1)胃左、右淋巴结: (2)胃网膜左、右淋巴结: (3)贲门淋巴结: (4)幽门上下淋巴结: (5)脾淋巴结:
一、小肠

小肠(small intestine)为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 也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盘曲在腹腔的中、 下部,上接幽门,下续盲肠,成人全长约5~7m。 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3部分。 • (一)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duodenum)为小肠的首段,上接胃的 幽门,下续空肠,长约25cm。除起始部和终端外, 其余部分都紧贴腹后壁。十二指肠呈“C”字形从 右侧包绕胰头,全长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 升部4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