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解剖知识点总结

消化系统解剖知识点总结
消化系统解剖知识点总结

消化系统解剖知识点总结

消化 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

系统 结肠、直肠和肛管)。其中口腔至十二指肠称为上消化道,空肠

组成 消化腺:大消化腺有口腔腺、肝和胰,小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内。

第一节 消化管

一、口腔(oral cavity ):

1、界限:

1)前壁:唇(人中、唇红)

2)后壁:咽峡

3)上壁:腭 硬腭

软腭:腭帆、腭垂、腭舌弓、腭咽弓

4)侧壁:颊(有腮腺管开口)

5)下壁:口腔底

分部:借上下牙弓和牙龈分为固有口腔和口腔前庭。

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与

咽的分界。

2、牙齿(teeth )

1)分部:分牙冠、牙根、牙颈三部分。

2)组成:牙本质、釉质、牙骨质和牙髓。

3)牙周组织: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龈。

4)牙的种类和排列:第一套牙称乳牙20个,可分为切牙、尖牙和磨牙

三类。第二套牙称恒牙共32个,可分为切牙、尖

牙、前磨牙和磨牙四类。

5)牙式:临床上为了记录牙的位置,常以被检查者的方位为准,以“+”

记号划分上、下颌及左右半,共4区,并以罗马数字Ⅰ~Ⅴ标

示乳牙,用阿拉伯数字1~8标示恒牙。

Ⅳ 表示右下颌第一磨牙 6 表示左上颌第一恒磨牙

右 左 右 左

3、舌(tongue )

1)分部:分为舌体和舌根,舌体前端称为舌尖。

2

)舌乳头 丝状乳头:最多,无味蕾

菌状乳头、 轮廓乳头、叶状乳头:含味蕾。

3)舌肌: 舌内肌

舌外肌:颏舌肌,两侧同时收缩,舌向前下,一侧瘫痪,舌

尖偏向患侧。

4)舌下面:舌系带,舌下阜,舌下襞

4、口腔腺

二、咽(pharynx 1、位置:颅底至第六颈椎体下缘,颈椎椎体的前方

2、形态:上宽下窄、漏斗状的肌性管道。

3、分部:以腭帆后缘和会厌上缘平面为界,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1)鼻咽部: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咽隐窝、咽鼓管扁桃体、咽扁桃

咽隐窝: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后壁之间的纵行深窝,称咽隐

窝,是鼻咽癌好发部位。

2)口咽部:腭扁桃体、舌会厌正中襞、会厌谷。

咽淋巴环:围绕在鼻腔、口腔和咽腔连通处的周围,存在有咽

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和舌扁桃体,共同围成咽淋巴

环,具有防御功能。

3)喉咽部:梨状隐窝,异物易存留。

三、食管(esophagus )上端在第6颈椎下缘平面与咽相接,下端在约平第11胸

椎高度,于中线左侧,与胃的贲门相接。

1、分部:

1)颈部 T6下缘至胸骨颈静脉切迹,气管后方,长约5cm

2)胸部 胸骨静脉切迹至膈的食管裂孔,长约18~20 cm

3)腹部 膈的食管裂孔与贲门之间,长1~2cm 。

2、狭窄:在形态上食管最重要的特点是有3处生理性狭窄

狭窄的次序 狭窄的位置 距中切牙的距离

距鼻前孔的距离

第一狭窄 在食管的起始处 15cm 20cm

第二狭窄 在左主支气管跨越食管的左前方处 25cm 30cm

第三狭窄在穿膈的食管裂孔处40cm 45cm

意义:异物易滞留的部位,亦是食管肿瘤的好发部位。

四、胃(stomach/gaster)

1、形态:

两口入口:贲门,上接食管

出口:幽门,下接十二指肠

两缘上缘:胃小弯,凹向右上,最低点称角切迹

下缘:胃大弯,凸向左下,食管左缘与胃大弯起始处称贲门切迹。

两壁前壁

后壁

贲门部

2、分部胃底

胃体

幽门部(胃窦)幽门窦:此部和胃小弯附近是溃疡和癌症的好发部位。

幽门管

3、位置:在中等程度充盈时,大部位于左季肋区,小部位于腹上区。

4、构造:

1)粘膜:幽门处的粘膜形成环状的皱襞,称幽门瓣。

2)粘膜下层

3)肌层:内斜、中环、外纵,环层肌在幽门处增厚,形成幽门括约肌

4)外膜:浆膜

五、小肠(small intestine):长约5~7米,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1、十二指肠(duodenum):全长约25cm,大部分位于腹腔上部,紧贴腹后壁。

全部围成“C”字形包绕胰头,分为以下4部

1)上部:位于第1腰椎平面正中线右侧,与降部转折处称十二指肠上曲。

十二指肠壶腹(十二指肠球):十二指肠上部近侧与幽门相连的一

段,肠壁薄,粘膜光滑平坦,无环状襞,称为~,是溃疡的好发

部位。

2)降部:垂直下行与第1~3腰椎体和胰头的右侧,中份后内侧壁上有十二指肠纵襞,纵襞下端有十二指肠大乳头,为肝胰壶腹的开口。

3)水平部:平T3平面横过下腔静脉和第3腰椎体的前方,前面有肠系膜上动脉和静脉通过。

4)升部:斜向左上至第2腰椎体左侧,与空肠转折处形成的弯曲称十二指肠空肠曲。

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 ligament):十二指肠悬肌和包绕其下段

表面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是确定空肠起始的重要标志。

2、空肠(jejunum)和回肠(ileum)鉴别点:

六、大肠(large intestine):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5部分。

腹部手术中,鉴别大、小肠主要依赖大肠的下述3个特征(直肠、肛管和阑尾除外):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

1、盲肠(cecum):是大肠的起始部,左侧接回肠,上接升结肠,以回盲瓣与

升结肠和回肠为界,一般位于右髂窝内。

2、阑尾(vermiform appendix):

1)位置:一般与盲肠一起位于右髂窝内,但变化甚大,以回肠后位和盲

肠后位为多,盆位次之。

寻找阑尾的最可靠的方法:沿盲肠表面的结肠带向下追踪。

2)阑尾根部体表投影:

1)麦氏点(McBurney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1/3交点处。

2)兰氏点(Lanz点):左右髂前上棘连线右、中1/3交点处。

3、结肠(colon):在右髂窝内续于盲肠,在第3骶椎平面连接直肠。分为升

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分。

4、直肠(rectum)

1)位置:在第3骶椎前方起自乙状结肠,沿骶、尾骨前面下行,终于盆膈平面。

2)弯曲:矢状位上2个:直肠骶曲和直肠会阴曲

冠状位上3个:中间一个凸向左侧,上下两个凸向右侧3)直肠横襞(Houston瓣):直肠壁上常有2~3片由环层肌和粘膜形

成的半月状皱襞,称为~,其中一个大

而恒定的横襞存在于直肠的右前壁上,

距肛门约7cm,可作为直肠镜检时的标

志。

直肠壶腹:直肠下段扩大,称为~。

5、肛管(anal canal)

1)肛管内主要结构:肛柱、肛瓣、肛窦、齿状线、肛梳、白线

2)概念:

①齿状线(肛皮线):连接个肛柱下端与各肛瓣边缘的锯齿状环形线

称为~,齿状线上下在动脉来源、静脉回流和

淋巴引流等方面都不相同。

②肛梳(痔环):在齿状线下方有一宽约1cm的环状区域,称为~,

外观浅蓝色,光滑。

③白线(Hilton线):肛梳下缘有一不甚明显的环形线,称为~,活

体肛门指诊检查时可触知该处有一环形浅沟,

是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分界处。

第二节消化腺

一、肝(liver /hepar)

1、肝的形态:楔形实质性器官,分两面四缘。

1)两面:

①膈面(上面):镰状韧带将肝分为左、右叶,另外还有左右冠状韧带和左右三角韧带。

②脏面(下面):“H”形沟将肝分为四叶:肝左叶、肝右叶、方叶、尾状叶

左纵沟前部:肝圆韧带裂(肝圆韧带)

后部:静脉韧带裂(静脉韧带)

右纵沟前部:胆囊窝(胆囊)

后部:腔静脉沟(下腔静脉),此沟上端有第2肝门。

横沟:肝门(第一肝门),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由此出入。

肝蒂:出入肝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共同构成一条索状结构,称为肝蒂。

2)四缘:

①前缘(下缘):薄而锐利,有胆囊切迹,肝圆韧带切迹。

②后缘:钝圆,朝向脊柱

③左缘:肝左叶的左缘,薄锐

④右缘:肝右叶的右下缘,钝圆

2、肝的位置:大部分位于右季助区和腹上区,小部分达左季肋区。

3

根据Glisson系统分为左、右两半肝,进一步再分成5个叶、6个段。4、肝外胆道系统组成: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胆总管。

功能:将分泌的胆汁输送到十二指肠腔内。

1)胆囊(gallbladder):

①功能:储存、浓缩胆汁。

②位置:胆囊窝内,借结缔组织与肝连

底:薄、易穿孔,体表投影是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

③形态体:与底无明显分界

颈:体向下变细部分,内有螺旋襞,结石易于嵌顿。

2)胆囊管:3-4cm,近胆囊颈一段具有螺旋襞,结石易于嵌顿。

胆囊三角(calot 三角):肝总管、胆囊管与其上面的肝下面之间共同围成

的三角区,三角内常有胆囊动脉通过。

3)肝管:左右半肝内的毛细胆管分别汇合成肝左右管

肝总管:3cm,由肝左、右管汇合而成,下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

4)胆总管:由肝总管和胆囊管汇合而成,长约4-8cm,直径0.6-0.8cm,位

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

肝胰壶腹(Vater壶腹):胆总管和胰管在在十二指肠中部后内侧壁内汇合,

形成一略膨大的共同管道称~,开口于十二指肠大

乳头。

肝胰壶腹括约肌(Oddi括约肌):位于肝胰壶腹周围。

5)胆汁的产生和排出途径:

①平时:肝分泌胆汁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贮存)

②进食后:胆囊收缩胆囊管胆总管十二指肠

肝分泌胆汁肝左右管肝总管胆总管十二指肠

二、胰(pancreas):

1、位置:横位于胃后方的腹腔上部,相当于第1、2腰椎体水平。

2、形态:

1)胰头:被十二指肠的“C”字形凹弯所包绕。

2)胰体:位于第一腰椎体前方

3)胰尾:伸向左上方,抵达脾门附近

3、排泄管:

1)胰管:自胰尾起沿胰长轴向右行,与胆总管汇合形成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2)副胰管:在胰管上方,开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

4、构造:

1)外分泌部:多种消化酶(参与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糖)

2)内分泌部:胰岛素(调节糖代谢)

第六章腹膜

一、概念:

1、腹膜:覆盖于腹、盆腔壁内表面,脏器外表面薄而光滑的浆膜,分脏、

壁两层。

2、壁腹膜:衬于腹、盆壁内表面的腹膜。

3、脏腹膜:覆盖于腹、盆腔脏器外表面的腹膜。

4、腹膜腔:脏、壁腹膜互相延续、移行,共同共同在腹盆腔内形成的不规

则腔隙,(男性封闭,女性与外界相通)

二、功能:

1、分泌:脏层分泌少量浆液,润滑、减少脏器间的摩擦。

2、吸收:液体、空气,壁层吸收能力由上到下逐渐减弱,手术术后半卧位。

3、防御:含大量巨噬细胞。

4、修复再生功能。

5、支持、固定脏器。

三、与脏器的关系:

1、内位器官:指器官的各面几乎全被腹膜覆盖者,如胃、十二指肠上部、空

肠、回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脾、卵巢和输

卵管。

2、间位器官:指器官的3面或表面的一半以上被腹膜覆盖者,如升结肠、降

结肠、直肠上段、肝、胆囊、膀胱和子宫。

3、外位器官:指器官只有一面被腹膜覆盖者,如十二指肠降部和水平部、直

肠中段、胰头和胰体、肾上腺、肾和输尿管。

四、形成的结构:

1、网膜:双层腹膜,薄而透明,层间夹血管、神经、淋巴管。

1)小网膜:肝门与胃小弯,十二指肠上部间的双层腹膜。

1)肝胃韧带:肝门至胃小弯之间的双层腹膜皱襞,有胃左右动脉等。

2)肝十二指肠韧带:肝门至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双层腹膜皱襞。

其内的结构的位置关系:右前方为胆总管,左前方为肝固有动脉,后方为门静脉

2)大网膜:由4层腹膜构成,其中前两层自胃大弯和十二指肠上部向下延续而成,约达脐平面以下,返折向上,成为大网膜后来两层,

上行延续为横结肠系膜。在成人大网膜的4层常愈合在一起。

胃结肠韧带:胃大弯与横结肠之间的大网膜前两层。

2、系膜:1)肠系膜,2)阑尾系膜,3)横结肠系膜,4)乙状结肠系膜。

3、韧带:

1)肝的韧带:①镰状韧带,②冠状韧带,③左右三角韧带,④肝十二指肠韧带

⑤肝胃韧带

2)脾的韧带:①胃脾韧带,②脾肾韧带,③膈脾韧带,④脾结肠韧带

3)胃的韧带:①肝胃韧带,②胃结肠韧带,③胃脾韧带,④胃膈韧带

五、腹膜的隐窝、皱襞和陷凹:

1、网膜囊:位于胃和小网膜等后方的一个扁窄的腹膜间隙。

上壁:肝左叶和肝尾叶以及膈下面的腹膜

下壁:大网膜下缘、第2、3层的转折处

前壁:小网膜、胃后壁,大网膜前两层。

后壁:左肾上腺、左肾上端和胰前面的腹膜、横结肠及其系膜和大网膜后两层

左侧壁:脾、胃脾韧带、脾肾韧带。

右侧壁:借网膜孔通大腹膜腔。

◇网膜孔(Winslow孔):T12-L2前方范围内,可容1-2指

上界:肝尾状叶下界:十二指肠上部

前界:肝十二指肠韧带后界:覆盖于下腔静脉前面的腹膜

2、腹膜陷凹

1)男性:直肠膀胱陷凹

2)女性膀胱子宫陷凹

直肠子宫陷凹(Douglas腔):腹膜在直肠和子宫之间形成的

凹陷,在坐位、半卧位和立位时,是腹膜腔

的最低点,腹膜腔积液常沉积于此,可经直

肠前壁或阴道后穹进行穿刺或引流。

消化系统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 1、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2、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消化腺:口腔腺(唾液腺)、肝、胰、胃腺、肠腺等。 3、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直肠、肛管。 4、上消化道:口腔到十二指肠;下消化道:空肠以下。 5、主要功能: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排出食物残渣。 6、除口腔、咽外,消化管由内向外分黏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 7、口腔经咽峡与咽相通(咽峡:鄂垂、两侧的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为口腔与咽的分界);上下牙咬合时,口腔前庭经第3磨牙后方间隙与固有口腔相通。 8、昏迷病人急救常指压或针刺人中,唇、颊分界线为鼻唇沟。 9、牙分牙冠、牙根、牙颈三部分;主要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构成;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牙龈。 10、龋齿:口腔内乳酸杆菌能使糖类酵解产酸,导致牙釉质脱落,产生空洞,称龋齿。 11、乳牙(20),恒牙(28-32);乳牙出生后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3岁出齐,6岁后相继脱落,恒牙开始萌出,第3磨牙(迟牙、智齿)17-25岁萌出或终身不出;(牙的记录方式结合书上图表及自身理解记忆)。 12、舌以界沟分为舌体、舌根。舌乳头分丝状乳头(最多,无味蕾)、菌状、叶状(人类已退化、轮廓乳头(最大)。 13、口腔腺(唾液腺)分泌唾液、湿润口腔、助消化。主要有三对:腮腺(腮腺管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颊黏膜处);下颌下腺(开口于舌下阜);舌下腺。 14、咽为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通道,分鼻咽、口咽、喉咽三部分。 15、扁桃体有舌扁桃体、咽扁桃体、鄂扁桃体(位于口咽侧壁的扁桃体窝内,通常所说扁桃体即指鄂扁桃体)。舌扁桃体、咽扁桃体、鄂扁桃体共同围成咽淋巴环,有重要防御功能。 16、鼻咽腔咽鼓管咽口与中耳鼓室相通,因此咽部感染可引起中耳炎。 17、咽隐窝: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喉壁之间的一纵行凹陷,为鼻咽癌好发部位;梨状隐窝为异物易滞留部位。 18、食管上接咽下连胃贲门,约25厘米,穿食管裂孔入腹腔,分颈、胸、腹3部。 19、三处狭窄:1、食管起始处(异物易停留);2、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相当于胸骨角水平);3、穿膈肌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三个狭窄分别约距中切牙15、25、40厘米。二三处狭窄为食管癌好发部位。 第二部分 1. 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左上腹部),上接食管、下连十二指肠,作用:容纳 和初步消化食物,分泌胃液;两壁两口(入口为贲门,与食管相连,出口为幽门,与十二指肠相连)两缘(上缘胃小弯,下缘胃大弯);分四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胃窦)。 2. 胃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浆膜组成;胃腺位于黏膜层;胃底腺:主细胞(最多,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盐酸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盐酸激活胃蛋白酶原,杀菌,内因子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颈黏液细胞(分泌酸性黏液) 3. 胃黏膜屏障:由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和上皮细胞表面的黏液层构成,抵御 胃液对胃黏膜的侵蚀。 4. 小肠(消化和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上接幽门,下续盲肠,从上至下:十 二指肠、空肠、回肠。5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生理学研究内容大致可分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三个不同水平。根据实验进程可将生理学实验分为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后者又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 第二章细胞、基本组织及运动系统 第一节细胞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 液态镶嵌模型:生物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从而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单纯扩散:某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过程。 细胞的物质转运有几种方式,简述主动运转的特点:单纯扩散(自由扩散)、易化扩散(通道:化学电压机械门控;载体: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主动转运(原发性: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继发性:能量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依靠Na+在膜两侧浓度差,即依靠存储在离子浓度梯度中的能量完成转运,间接利用ATP)【借助于载体、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并需要能量】、入胞(吞噬、吞饮、受体介导入胞)和出胞等。 跨膜信号传导1由通道蛋白完成的,电压、化学、机械门控通道2由膜受体、G蛋白和G蛋白效应分子组成的3酶耦联受体信号传导。 细胞凋亡:由一系列细胞代谢变化而引起的细胞自我毁灭,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在基因控制下,通过合成特殊蛋白而完成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 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必须经过生长到分裂的过程成为~,分为G1、S、G2、M四期。 细胞衰老:细胞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细胞生理功能和增殖能力减弱以及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趋向死亡的现象。 第二节基本组织 人体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后者其支持、联系、营养、保护和隔离等作用。 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第三节运动系统 骨骼肌纤维由肌原纤维和肌管系统组成,前者由上千条粗肌丝和细肌丝有规律的平行排列组合而成。 第三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等。 阈强度/阈值:能引起细胞或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 适应性:机体根据环境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使之相协调的功能。 生殖: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男性和女性两种个体中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结合,便可形成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 第二节神经与骨骼肌细胞的一般生理特性 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相对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静息电位产生机制:【前提-膜内外离子浓度差;决定作用-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根本原因-K+外流(膜对A-不通透)】K+外流是静息电位产生的根本原因。RP的产生与C膜内外离子的分布和静息时C膜对它们的通透性有关。细胞内K浓度和A-浓度比外高,而胞外Na和Cl比内高。但C膜在静息时对K通透性较大,Na和

消化系统知识点归纳上课讲义

消化系统知识点归纳

消化系统 大纲 A口腔 1.掌握口腔的分部及其界限 2.了解唇,颊,腭的形态 3掌握舌的形态和构造,了解舌肌的一般分部和机能 4.了解乳牙和恒牙的牙式、名称和出牙时间,掌握牙的形态和构造 5.掌握三大唾液腺的位置、形态和腺管的开口部位 B咽 1.掌握咽的形态、位置和分部:掌握腭扁桃体的位置和机能 2.了解咽壁的构造 C食管 1.掌握食管的形态、位置、食管的狭窄并了解其临床意义 2.了解食管的结构特点 D胃 1.掌握胃的形态、位置和分部 2了解胃的x图像 E小肠 1.掌握小肠的分部 2.掌握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分部及各部的黏膜构造特点 3.了解空、回肠的结构特点 F大肠

1.掌握大肠的分部及形态特点 2.掌握盲肠和阑尾的形态、位置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3.掌握结肠的分部及各部的位置 4.掌握直肠的形态和位置 G肝 1.掌握肝的形态、位置和体表投影 掌握胆囊的形态、位置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3.掌握肝外胆道的组成、胆总管与胰管汇合的开口部位 4.了解胆汁的排出路径 H胰 1.掌握胰的形态和位置 要点: 1.轮廓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以及软腭、会厌等处的粘膜上皮中含有味蕾,丝状乳头中无味蕾。 2.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其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与咽之间的狭窄部,也是口腔与咽的分界处 3.牙式表达:乳牙20.恒压32。乳牙在上、下颌的左、右半侧各5个,共计20个。恒牙在上、下颌的左、右半侧各8个,共计32个。临床上,为了记录牙的位置,常以被检查者的方位为准,以“十”记号划分成4区,并以罗马数字Ⅰ~Ⅴ标示乳牙,用阿拉伯数字1~8标示恒牙,如“ 6”表示左上颌第1恒磨牙,“V ”则表示右下颌第2乳磨牙。

人体生理解剖学知识点

人体生理解剖学 第一章绪论 1.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环境。 3.稳态: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4.环境表现形式:兴奋与抑制。不同类型的细胞发生兴奋是的外在表现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有相同的细胞生物电活动的改变,即产生动作电位。 5.神经调节: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特点:迅速、准确、短暂、局限。基本方式: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外环境的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6.体液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7.自身调节特点:围较小、不十分灵敏。 8.正反馈:向原有活动的同一方向进一步加强。实例:血液凝固,分娩,排尿反射。 第三章细胞基本功能 1.单纯扩散: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以简单的物理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运输。物质:O2,N2,CO2,乙醇,尿素,甾体类激素(类固醇激素)。 2.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进行的跨膜运输。(顺浓度梯度或顺电——化学梯度) (1)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特点①饱和现象②立体构象特异性③竞争性抑制:葡萄糖,氨基酸。 (2)经通道的易化扩散特点①离子的选择性②转运速度快③门控特性。 3.主动转运: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运输。 4.原发性主动运输 钠—钾泵:(钠泵,Na+—K+依赖式ATP酶) 特点:每水解1分子ATP可逆着浓度梯度将3个Na+移出胞外,2个K+移入胞。 活动意义:①细胞生物电产生的主要条件之一②细胞高K+浓度是细胞许多代反应的必需的③维持细胞液的正常渗透压和细胞溶积的相对稳定④Na+在膜两侧的浓度差是继发主动转运的动力⑤具有生电作用。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表现形式: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1.静息电位: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外两侧的电位差。特点:负外正。机制:K+外流。 2.动作电位:细胞受刺激时膜电位所经历的快速,可逆,和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产生机制:上升支的产生机制:Na+流。下降支的产生机制:K+外流。 峰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后电位产生机制:钠泵。有骨髓神经纤维又叫跳跃式传导。重要特点①全或无②可传播性。传导机制(本质)——局部电流。阈电位:能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去极化:膜电位负值减小的过程。超极化:膜电位

消化系统知识点归纳

消化系统 大纲 A口腔 1.掌握口腔的分部及其界限 2.了解唇,颊,腭的形态 3掌握舌的形态和构造,了解舌肌的一般分部和机能 4.了解乳牙和恒牙的牙式、名称和出牙时间,掌握牙的形态和构造 5.掌握三大唾液腺的位置、形态和腺管的开口部位 B咽 1.掌握咽的形态、位置和分部:掌握腭扁桃体的位置和机能 2.了解咽壁的构造 C食管 1.掌握食管的形态、位置、食管的狭窄并了解其临床意义 2.了解食管的结构特点 D胃 1.掌握胃的形态、位置和分部 2了解胃的x图像 E小肠 1.掌握小肠的分部 2.掌握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分部及各部的黏膜构造特点 3.了解空、回肠的结构特点 F大肠 1.掌握大肠的分部及形态特点 2.掌握盲肠和阑尾的形态、位置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3.掌握结肠的分部及各部的位置 4.掌握直肠的形态和位置 G肝 1.掌握肝的形态、位置和体表投影 掌握胆囊的形态、位置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3.掌握肝外胆道的组成、胆总管与胰管汇合的开口部位 4.了解胆汁的排出路径 H胰 1.掌握胰的形态和位置 要点: 1.轮廓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以及软腭、会厌等处的粘膜上皮中含有味蕾,丝状乳头中无味蕾。 2.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其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与咽之间的狭窄部,也是口腔与咽的分界处 3.牙式表达:乳牙20.恒压32。乳牙在上、下颌的左、右半侧各5个,共计20个。恒牙在上、下颌的左、右半侧各8个,共计32个。临床上,为了记录牙的位置,常以被检查者的

方位为准,以

“十”记号划分成4区,并以罗马数字Ⅰ~Ⅴ标示乳牙,用阿拉伯数字1~8标示恒牙,如“ 6”表示左上颌第1恒磨牙,“V ”则表示右下颌第2乳磨牙。 4. 颏舌肌:起自下颌体后面的颏棘,肌纤维呈扇形向后上方分散,止于舌正中线两侧。两侧同时收缩,拉舌向前下方,即伸舌;单侧收缩可使舌尖伸向对侧。舌尖偏向瘫痪侧 7.咽淋巴环:咽后上方的咽扁桃体、两侧的腭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和舌扁桃体共同围成咽淋巴环,对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具有防御作用 8.食管位置和分部(1)位置(2)分部:颈部、胸部、腹部 三个狭窄部: 第一狭窄:食管的起始处,相当于第6颈椎体下缘水平,距中切牙约15cm; 第二狭窄:食管在左主支气管的后方与其交叉处,相当于第4、5胸椎体之间水平,距中切牙约25cm; 第三狭窄:食管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距中切牙约40cm 狭窄部是食管异物易滞留和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9.胃的位置形态: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胃是肌性囊状结构,有两壁、两口、两缘,并可分为四部,两壁为前壁和后壁,两口为入口即贲门和出口即幽门,两缘为上缘即胃小弯和下缘即胃大弯;胃分胃底,胃体。贲门部和幽门部四部,幽门部又分为幽门窦和幽门管。 10.幽门瓣:在幽门处黏膜形成环形的皱襞称幽门瓣,突向十二指肠腔内,有阻止胃内容物进入十二指肠的功能。 11.幽门括约肌:环形肌环绕于胃的全部,在幽门处增厚称为幽门括约肌,在幽门瓣的深面,有延缓胃内容物排空和防止肠内容物逆流至胃的作用 12. 十二指肠球:十二指肠上部左侧与幽门相接的一段肠管壁较薄,管腔大,黏膜面光滑平坦,无环状皱襞,故临床常称为十二指肠球,是十二指肠溃疡及穿孔的好发部位 13.十二指肠大乳头:降部的黏膜形成发达的环状襞,其中份后内侧壁上有一纵行的皱襞称十二指肠纵襞,其下端的圆形隆起称十二指肠大乳头。距中切牙约75cm,为肝胰壶腹的开口处。 14.十二指肠悬韧带:十二指肠空肠曲的后上壁借十二指肠悬肌固定于腹后壁的又膈脚上。十二指肠悬肌和包绕于其下段表面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十二指肠悬韧带,又称Treitz韧带,是手术中确认空肠起始部的重要标志。 15.回盲瓣:会场末端突入盲肠内形成的上、下两个半月形的皱襞称回盲瓣,此瓣的作用有防止盲肠内容物逆流入回肠的作用,并阻止小肠的内容物过快进入大肠,以便食物在小肠内充分吸收。 16.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McBurney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阑尾发炎时,此处有明显的压痛。 17.直肠的两个弯曲:直肠骶曲(突向后方)和直肠会阴曲(突向前方) 18.齿状线:肛柱下端与肛瓣共同围成的锯齿状的环形线,是内、外痔的分界标志.

临床执业医师消化系统知识点慢性胃炎

临床执业医师消化系统知识点:慢性胃炎B/A型胃炎的鉴别(TANG原创)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大纲无,教材有) 又位 病因 名于

义的检查项目是 A.腹部B超 B.消化道钡餐 C.胃镜检查 D.大便隐血试验 E.胃液分析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患者反复上腹部不适,伴有反酸暧气,考虑胃部疾病,最具有诊断意义的就是胃镜检查。 2.关于慢性胃窦胃炎,不正确的是 A.引起恶性贫血

B.消化道症状多见 C.可同时存在溃疡 D.血清壁细胞抗体多为阴性 E.常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胃窦胃炎其实就是说的B型胃炎,也就是多灶萎缩 性胃炎,不会引起恶性贫血。 消化性溃疡 ( 一) 概述——概念:因溃疡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 1.胃溃疡(gastric ulcer ,GU) 2.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 ,DU) ( 二) 病因和发病机制黏膜侵袭因素和防御因素失平衡的结果。 正常生理情况下,胃十二指肠黏膜的防御和修复机制: ①上皮前——黏液和碳酸氢盐(HCO3-); ②上皮细胞; ③上皮后——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内的血流。 ④前列腺素E――保护细胞、促黏膜血流、增加黏液及HC03分泌;表皮生长因子(EGF)――保护细胞、促进上皮再生。 某些因素损害了这一机制――胃酸/ 胃蛋白酶对胃黏膜自身消化、 侵蚀——溃疡形成 (1)Hp 和NSAIDs ——损害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病的最常见病因——已知的主要病因。

(2) 胃酸 ——过度分泌,远远超过黏膜的防御作用——在溃疡形成中起关键作用。 1.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症状是 A.暖气反酸 B.恶心呕吐 C.节律性上腹痛 D.无规律性上腹痛 E. 粪便黑色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症状是节律性上腹痛。 2.胃溃疡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 A.胃前壁 B.胃后壁 C.胃大弯及胃底 D.胃小弯近贲门处 E. 胃窦小弯侧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胃溃疡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胃窦小弯侧。 3.诊断消化性溃疡并发幽门梗阻最有价值的临床表现是 A.进餐后上腹部饱胀不适 B.呕吐物量大 C.呕吐物内含大量宿食

解剖学基础13章知识点整理

《解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重庆市育才职业教育中心何雪梅 第一章绪论 1、解剖学基础是介绍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的学科。 2、人体的构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整体。 细胞:组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人体的四类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人体的九大系统: 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脉管(循环)、感觉器、神经、内分泌。 3、内脏:人体九大系统中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系统的大部分器官位于胸腔、腹腔和盆腔内,并有孔道与外界想通,故总称为内脏。 4、人体的分部:头、颈、躯干、四肢。 5、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肢自然下垂与躯干两侧,手掌和足尖向前的姿势。 6、人体常用方位术语 腹侧(前)——近腹面背侧(后)——近背面 上(颅侧)——近头下(尾侧)——近足 内侧——近正中面外侧——距正中面较远 内——近腔内外——远离内腔 浅——近体表深——距体表较远 近侧——近躯干远侧——远离躯干 7、根据标准姿势,人体可有互相垂直的三种类型的轴。 矢状轴:由前→后,与身体长轴和冠状轴相垂直的轴。 冠状轴:由左→右,与身体长轴和矢状轴相垂直的轴。 垂直轴:由上→下,与身体长轴平行的轴。 8、人体的切面 矢状面:以前后方向将身体分成左右两部的纵切面。 冠状面:以左右方向将身体分成前后两部的纵切面。 水平面:与垂直轴相垂直,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的断面。 9、石蜡切片是研究人体组织学及胚胎学最常用的标本,基本程序是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和封片,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又称HE染色。 第二章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人体最大的细胞:;最小的细胞:小淋巴细胞。 3、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七年级下册生物消化系统重要知识点复习课程

七年级下册生物消化系统知识要点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 脂肪:人体内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富含脂肪的食物:花生、动(植)物油、肥肉、大豆等 糖类: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富含糖类的食物:蔗糖、大米、小麦、馒头、马铃薯、红薯等 蛋白质: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奶、蛋、鱼、肉等注:糖类、脂肪、蛋白质是三大能源物质。 水: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 维生素:人体需求量少,不是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原料,不能供能,但生命活动又必不可少的物质。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1、消化道由上到下依次是: (1)口腔——牙齿的咀嚼磨碎食物,舌的搅拌使食物和唾液混合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没有消化作用。 (3)胃——通过蠕动,使食物和胃液混合,并初步消化,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器官。(4)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起始部位为十二指肠) (5)大肠——使食物残渣推向肛门(大肠的起始部位为盲肠) (6)肛门 2、消化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

(2)胃腺——分泌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肠腺——分泌肠液,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5)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胆汁能乳化脂肪(把脂肪分解成脂肪颗粒)。 注意:唾液腺、胰腺、肝脏位于消化道外,胰腺和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注入到十二指肠后与食物接触。胃腺和肠腺位于消化道内。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 *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1、食物的消化 蛋白质:消化始于胃,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 糖类:消化始于口腔,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 脂肪:消化始于小肠,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2、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能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小肠吸收全部的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及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决定这个功能的结构特点是:1)成人小肠一般有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2)小肠内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突起——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被吸收后,随即由内壁毛细血管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运往全身。 *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 1.一日三餐,按时进餐 2.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3.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设计一份合理的食谱 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三餐应该按时。 每天要合理补充各种人体所必须的五类食物,即“平衡膳食宝塔”中五类食物 平衡膳食宝塔各层食物类型及主要含有的营养物质: 谷类(淀粉)>蔬菜和水果类(无机盐和维生素)>鱼、禽、肉、蛋类(蛋白质和脂肪)>奶类和豆类食物(蛋白质) >油脂类(脂肪) *关注食品安全 1.食用蔬菜水果之前,应该浸泡、冲洗,或削皮; 2. 买食品时,应注意检验是否合格,是否变质等; 3. 发芽的马铃薯和毒蘑菇等有毒食品不要食用; 4.经常保持厨房和炊具的干净。 注:食物污染可分为生物性污染和化学性污染。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全面大总结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全面大总结 1.何谓人体解剖学姿势? 答:人体解剖学姿势即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体干两侧,手掌朝前。 2.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3胸骨自上而下依次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剑突。 4.成对的脑颅骨有:顶骨、颞骨.不成对的脑颅骨有:额骨、枕骨蝶骨、筛骨。 5.鼻旁窦有四对.包括: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 6.肩胛骨上能触及的骨性标志有:肩峰、上角、下角、肩胛冈、喙突、内侧缘. 7.椎间盘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 8.胸廓是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借骨连结构成的. 9下颌关节由:下颌头与下颌窝构成.其关节腔内有:关节盘. La椎间孔:是指相邻椎骨的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所组成的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11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称为胸骨角,可在体表摸到.他平对第二肋,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12翼点:在颞窝区内有额、顶、颞、蝶四骨的汇合处.称为翼点此处骨质比较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冀点处骨折时.容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 13椎间盘:椎间盘是上、下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由周

围的纤维环和中央部的髓核构成. 14.腹股沟管:腹股沟管是指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有一斜贯腹肌和腹膜的裂隙,为男性的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 15.试述淮骨的一般形态. 答:每块椎骨均由椎体和椎弓两部分构成.椎体位于前部,呈短圆柱状,椎弓附在椎体后方的弓状骨板,它与椎体围成椎孔椎弓与椎体相连的部分较细,称为椎弓根其上方有椎上切迹.下方有椎下切迹,相连椎骨的椎上下切迹组成椎间孔.两侧椎弓根向后内侧扩展为宽阔的骨板,称为椎弓板.每个椎弓伸出7个突起.即向两侧伸出一对横突.向上伸出一对上关节突向下伸出一对下关节突向后伸出单一的棘突. 16.写出鼻旁窦的名称及开口部位. 答:额窦开口于中鼻道下领窦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 窝筛窦的前、中筛、小房开口于中鼻道.后筛小房开口于上鼻道17.试述肩关节的构成、形态特点和运动? 答:肩关节由肩胛骨关节孟和肱骨头构成.其形态特点:(1)股骨头大,关节孟下而浅,周缘有孟唇加深,因此可作较大运动.(2) 关节囊薄而松弛,囊内有肚二头肌长头腱通过.囊的上、后和前部都有肌和肌健跨越,但前下部缺乏肌和肌健加强而较薄弱。肩关节为人体最灵活的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及换转运动。 18.试述髋关节的构成、形态特点和运动?

七年级生物消化与吸收知识点

消化和吸收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二、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一)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消化道 消化腺 消化道 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并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 咽:食物的通道 食道:食物进入体内的通道,能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 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通过蠕动搅磨食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并进行初步消化 小肠:在消化道中最长,通过蠕动促进消化,并吸收营养物质,将食物推入大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大肠:通过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胃腺:分泌胃液,其中的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蛋白质、淀粉、脂肪的酶,胰液是最具消化力的消化液 肠腺: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蛋白质、淀粉、脂肪的酶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可以使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 消化系统 消化腺 消化道

1、在口腔中的变化 2、在胃中的变化 麦芽糖淀粉唾液淀粉酶??????→? 中间产物(蛋白胨)蛋白质胃蛋白酶 ?????→? 3、在小肠内的变化 葡萄糖小肠中 麦芽糖小肠中淀粉麦芽糖酶淀粉酶?????→??? ??→? 氨基酸小肠中蛋白质蛋白酶、肽酶 ????????→? 脂肪酸甘油小肠中 脂肪微粒小肠中脂肪脂肪酶 胆汁+????→??? ?→?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1、与营养物质吸收有关的器官 胃——吸收少量的水和酒精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及大部分的无机盐和水、酒精 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口腔和食道基本不吸收什么物质,但口腔黏膜可以吸收少量的药物。 2、小肠的结构与吸收作用相适应的条件:

解剖学易错知识点

《解剖学》易错知识点汇总(受用一生) 第一章骨学与关节学 1、额窦开口:中鼻道前部 2、筛窦后群开口:上鼻道 3、上颌窦:在上颌骨体内 4、参与构成翼点有:额骨、蝶骨大翼、顶骨和颞骨 5、颅底相同的结构:圆孔通翼腭窝 6、位于颅后窝的结构:内耳门 7、下颌支外面错误说法:下颌支外面有下颌孔 8、肩胛骨:喙突为肩胛切迹外侧的突起 9、属于尸骨的结构:桡切迹 10、桡骨错误:桡骨粗隆是肱肌止点处 11、不属于肱肌的机构:冠突 12、肱骨错误的:肱骨滑车的后上方,有外上髁 13、掌骨错误:近侧端称为底 14、尸骨正确:滑车切迹的前下方的突起称冠突 15、桡骨正确:桡骨茎突和桡骨头可在体表扪到 16、肱骨正确:肱骨小头位于下端外侧部 17、骨盆正确:以界限为界,可分为大骨盆小骨盆 18、闭孔正确:由趾骨及坐骨共同围成 19、坐骨正确:坐骨结节位置最低可在体表扪到 20、胫骨对:外侧髁的后下方有腓关节面 21、趾骨对:跟骨前端向前内与骷骨切迹 22、滑膜关节的辅助结构:囊内韧带、囊外韧带、关节盘、关节唇 23、连结躯干骨与四肢骨的关节:胸锁关节 24、脊柱正确:椎弓板和黄韧带结构堆后壁 25、肘关节正确:伸肘时尺骨鹰嘴进入肱骨鹰嘴窝内;属于副关节;关节囊两侧有尺侧副韧带和桡侧副韧带。 26、绕关节正确:是典型的椭圆关节 27、肩关节正确:关节囊前下方缺乏肌和肌腱 28、颞下颌关节:为联合关节,故两侧关节同时运动;关节结节位于关节囊内

29、髋关节错误:关节囊内有髂韧带相连 30、关节无关节盘:肩关节 31、膝关节:关节囊薄而松弛,四周有韧带加强 32、具有关节唇的关节:肩关节 33、人字缝正确:由顶骨与枕骨构成 34、通过颈静脉孔的结构:副神经 35、通过卵圆孔的结构:下颌神经 36、开口于中鼻道的鼻窦:筛窦前群、中群、额窦、上颌窦 37、构成脑颅部分的结构:上、中鼻甲 38、劲动脉管是:颞骨的结构 39、动眼神经穿经:眶上裂 40、鼓室盖位于:颅中窝 41、上鼻甲是:筛骨的一部分 42、腰椎正确:各棘突的间隙较宽 43、肋骨正确:分体和前、后两端 44、不属于脑颅骨:颧骨 45、有面神经通过的孔:茎乳孔 46、属于长骨:指骨 47、属于扁骨:胸骨 48、属于不规则骨:椎骨 49、骨的构造正确:骨松质腔隙内终身为红骨髓 50、上鼻甲属于:筛骨 51、颅骨的孔裂中:圆孔通翼腭窝 52、脑膜中动脉穿:棘孔 53、硬腭组成:上颌骨腭突和腭骨水平板 54、肱骨正确:三角肌粗隆在肱骨体中部外侧 55、尺神经沟位于:肱骨内上髁后方 56、连接相邻椎弓板的结构:黄韧带 57、髓核易向哪方向脱出:后外侧 58、颞下颌关节正确:关节囊松弛 59、桡腕关节正确:四周有韧带加强

消化系统重点总结(一)

消化系统重点总结(一) 1、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2、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消化腺:口腔腺(唾液腺)、肝、 胰、胃腺、肠腺等。 3、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直肠、肛管。 4、上消化道:口腔到十二指肠;下消化道:空肠以下。 5、主要功能: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排出食物残渣。 6、除口腔、咽外,消化管由内向外分黏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 7、口腔经咽峡与咽相通(咽峡:鄂垂、两侧的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为口腔 与咽的分界);上下牙咬合时,口腔前庭经第3磨牙后方间隙与固有口腔相通。 8、昏迷病人急救常指压或针刺人中,唇、颊分界线为鼻唇沟。 9、牙分牙冠、牙根、牙颈三部分;主要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构成; 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牙龈。 10、龋齿:口腔内乳酸杆菌能使糖类酵解产酸,导致牙釉质脱落,产生空洞,称龋齿。 11、乳牙(20),恒牙(28-32);乳牙出生后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3岁出齐,6岁后相继脱落,恒牙开始萌出,第3磨牙(迟牙、智齿)17-25岁萌出或终身不出;(牙的记录方式结合书上图表及自身理解记忆)。 12、舌以界沟分为舌体、舌根。舌乳头分丝状乳头(最多,无味蕾)、菌状、叶状(人类已退化、轮廓乳头(最大)。 13、 14、口腔腺(唾液腺)分泌唾液、湿润口腔、助消化。主要有三对:腮腺(腮腺管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颊黏膜处);下颌下腺(开口于舌下阜);舌下腺。 15、咽为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通道,分鼻咽、口咽、喉咽三部分。 16、扁桃体有舌扁桃体、咽扁桃体、鄂扁桃体(位于口咽侧壁的扁桃体窝内,通常所说扁桃体即指鄂扁桃体)。舌扁桃体、咽扁桃体、鄂扁桃体共同围成咽淋巴环,有重要防御功能。 17、鼻咽腔咽鼓管咽口与中耳鼓室相通,因此咽部感染可引起中耳炎。 18、咽隐窝: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喉壁之间的一纵行凹陷,为鼻咽癌好发部位;梨状隐窝为异物易滞留部位。 19、食管上接咽下连胃贲门,约25厘米,穿食管裂孔入腹腔,分颈、胸、腹3部。 20、三处狭窄:1、食管起始处(异物易停留);2、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相当于胸骨角水平);3、穿膈肌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三个狭窄分别约距中切牙15、25、40厘米。二三处狭窄为食管癌好发部位。

人体解剖学108个知识点

解剖学108个知识点 1: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骨的构造:骨质,骨膜,骨髓 2:胸骨角:胸骨柄与体相连处形成微向前突的横脊,称为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软骨,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真肋:第1-7肋的前端与胸骨相连接,称真肋 假肋:第8-12肋的前端部直接与胸骨相连接,称假肋 弓肋:第8-10肋的肋软骨一次连与上位肋软骨,共同形成一软骨性边缘,称肋弓 肋角:肋体后份急转弯处形成肋角 3:脑颅骨由成对的顶骨、颞骨、和不成对的额骨、筛骨、蝶骨、枕骨组成。 4:面露骨包括:成对的鼻骨、泪骨、上颌骨、下鼻甲、灌骨,颚骨,和不成对的下颌骨、犁骨、和舌骨。 5:鼻旁窦4对:额窦,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向前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分前中后三群,前中裙开口中鼻道,后群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上颌骨开口于中鼻道 6:翼点:颞窝内侧壁前部有颞,顶,额,蝶四骨相交形成H型的骨缝,称翼点。此处为颅腔侧壁的薄弱处,其内面恰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此处骨折极易损伤动脉 7关节的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滑膜壁,关节唇。 8:胸廓上口:由第一胸椎,第一肋,和胸骨柄上缘围成 胸廓下口:由第十二胸椎,第十二肋第十一肋的前端和肋弓及剑突围成 胸廓下角:两侧肋弓在中线相交,形成向下开放的胸骨下角,角间夹有剑突 9:躯干骨的连接: 1椎骨的连接: 椎体间的连接: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 椎弓间的连接:黄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横突间韧带,关节突韧带 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 椎骨间连接: 滑膜关节:寰枕关节,寰枢关节,关节突关节,椎间盘 韧带连接: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 2肋的连接: 肋与胸椎连接:肋头关节,肋横突关节 肋与胸骨连接:软骨连接,胸肋关节,肋弓,浮肋 3颅骨连接:软骨连接,缝,颞,下颌关节 10:七大关节的结构和特点: 1颞下颌关节:组成:下颌骨的下颌头+颞骨的下颌窝+关节结构 特点:关节囊松弛,囊外有外侧韧带加强,囊内有关节盘将腔分上下两部分.关节囊前部较薄弱,较易向前脱位 11:肌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 12:骨骼肌的分类: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 骨骼肌的辅助结构:筋膜,滑膜囊,腱鞘。 腱鞘:是包围在肌腱外面的鞘管,存在于活动性较大的部位,如腕,踝,手指,足趾等处。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知识点

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骨起着杠杆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骨骼肌是动力器官。 2.骨的分类 ①长骨:骨干,髓腔,滋养孔(血管出入),骺,骺软骨,骺线 ②短骨:分布于连接牢固且运动灵活的部位,如腕骨,跗骨 ③扁骨:主要位于颅腔、胸腔和盆腔,如颅盖骨、肋骨、胸骨 ④不规则骨:形态不规则(含气腔—含气骨),如椎骨、上颌骨、额骨、蝶骨、筛骨、颞骨 3.骨的构成 ①骨质:骨密质,骨松质(颅骨中特有—板障) ②骨膜:骨外膜(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内膜 ③骨髓:红骨髓(造血功能),黄骨髓(脂肪,可在大出血时转化为红骨髓) 椎骨、髂骨、肋骨、胸骨、肱骨及股骨的近侧端松质内终生保留红骨髓 临床常选穿刺部位: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 4.骨中化学成分有机质:无机质=3:7最为合适

5.骨连结(关节):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相连,形成骨连结 (1)直接连结 ①纤维连结:韧带连结,缝 ②软骨连结:透明软骨结合,纤维软骨结合 ③骨性结合(如骶椎) (2)间接连结:滑膜关节(关节) 1.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纤维膜,滑膜),关节腔(负压) 2.关节辅助结构: ①韧带(固定作用):囊外韧带,囊内韧带 ②关节盘:可使两关节面更为适合 ③关节唇:加深关节窝,增加关节稳固性 ④滑膜襞,滑膜囊(滑膜脂垫) 6.椎骨共26块,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 7.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骨由椎体,椎弓及其围成的椎孔组成。椎弓有7个突起,其中棘突

1个,横突1对,上、下关节突各1对。椎体与椎弓包围形成椎孔,当椎骨连结成脊柱时,各椎孔可炼成椎管。椎弓根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通过。 8.各部椎骨主要特征: ①颈椎(3-7块):有横突孔,棘突分叉 第1颈椎—寰椎,第2颈椎—枢椎(齿突) ②胸椎:上、下肋凹;横突肋凹;棘突较长,呈叠瓦状 ③腰椎:椎体粗壮,横断面呈肾形;棘突宽而短,水平伸向后方 ④骶骨:岬,横线,4对骶前孔,4对骶后孔,骶管,骶管裂孔,骶角,耳状面 9.胸骨 ①胸骨分胸骨柄、胸骨体、剑突三部分 ②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10.肋 ①第1-7对—真肋,第8-10对—假肋,第11-12肋—浮肋 ②肋骨:肋头,肋颈,肋结节,肋体,肋沟(神经,血管通过),肋角

护理学消化系统知识点总结

1.急性腹痛伴休克,最常见的病因是什么? 急性坏死型胰腺炎。 2.腹部揉面感提示何病? 结核性腹膜炎。 3.心脏冲动的起源部位是何处? 窦房结。 4.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什么? 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 5.慢性心力衰竭的诱因包括什么? 感染心律失常、分娩、压力过大、治疗不当等。 6.左心衰竭最严重的表现是什么? 急性肺水肿。 7.右心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左肺右体 体循环静脉淤血及水肿。 8.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的治疗包括哪些? 端坐位,双腿下垂;高流量吸氧6-8ml,30%乙醇湿化;吗啡镇静;使用起效迅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平喘药物,如西地兰、呋塞米、硝普钠、氨茶碱等。 9.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什么? 肺淤血、肺水肿。 10.呼吸困难最早出现于何处? 左心衰竭。 1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主要不良反应是什么? 干咳、低血压、肾损害、高钾血症等。 12.洋地黄中毒常见的心电图表现如何? 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13.洋地黄中毒伴缓慢性心律失常时选用何药? 阿托品。 14.洋地黄中毒所致的室性期前收缩,治疗应首选何药? 苯妥英钠。 15.病毒性心肌炎伴有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多长时间? 4周至2~3个月。 16.心力衰竭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是什么? 感染。 17.触诊正确的顺序是什么? 由深入浅,由健侧到患侧。 18.尿常规检查一般应如何留取? 晨起首次中段尿液。 19.血小板正常值是多少? (100~300)x109/L。 2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因是什么?病毒感染 21.哮喘急性发作重度时,应采取哪些措施? 吸氧;改善通气;持续雾化吸入B2受体激动剂,或合用抗胆碱药,或静脉滴注氨茶碱或沙丁胺

中医学学生关于解剖学的知识点总结

1、关节的基本构造及分类 关节的结构分为主要结构和辅助结构 主要结构:关节面(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纤维膜、滑膜)、关节腔 辅助结构:韧带(囊外韧带、囊内韧带)、关节盘、关节半月板、关节唇 2、胃、肝胆、胰的形态特点和功能 胃 形态:胃的形态和大小随内容物的多少而不同,还可因年龄、性别、体位和体型的不同而有差异.成年人的胃容量可达300ml,空虚时可缩成管状。胃有上下两口、前后两壁、大小两 弯。上口为入口,称为贲门,与食管相接;下口为出口,称为幽门,与十二指肠相连。胃前 壁朝向前上方;胃后壁朝向后下方。胃的右上缘为凹缘,称为胃小弯,该弯的最低点弯曲成 角状,称为角切记。胃的左下缘为凸缘,称胃大弯。 功能:胃是消化管各部分中最膨大的部分,上接食管,下续十二指肠。具有受纳食物、分泌胃液、进行初步消化的功能。 肝 形态:肝呈不规则的楔形,可分上下两面,左右两叶,前后两缘。肝的上面凸隆,与膈相贴, 称膈面,可由镰刀韧带分为肝左叶和肝右叶。肝右叶大而厚,左叶小而薄.肝的下面凹凸不平,与许多内脏接触,称为脏面。此面有一略呈H形的沟,即左右纵沟和一条横沟。左纵沟的前部内有肝圆韧带;后部内有静脉韧带;右纵沟的前部有一凹窝,称胆囊窝,容纳胆囊;后部有下腔静脉通过,横沟即肝门,有肝左管、肝右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以及神经和淋巴管通过。肝的前缘(也称下缘)薄锐,为膈面和脏面的分界线。肝的后缘圆钝,朝向脊柱。 功能:①分泌胆汁(肝细胞分泌,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成 人每天分泌500-1000ml) ②参与物质代谢(代谢的“中枢”,是肝内糖、脂类、蛋白质等合成与分解、转化与 运输、储存与释放的重要场所,也与激素和维生素的代谢相关) ③解毒和吞噬功能(肝血窦内的枯否细胞具有活跃的吞噬能力,对细菌、异物进行吞噬) ④贮存糖原⑤胚胎时造血 胆 形态:位于肝右叶下面的胆囊窝内,上面借结缔组织与肝相连,下面由腹膜覆盖。胆囊呈长 梨形,长8—12cm,可分为底、体、颈、管四部分。胆囊底为突向前下方的盲端,常在肝下 缘露出。胆囊底的体表投影相当于右侧腹直肌外侧缘与右肋弓相交处,当胆囊发炎时,此处可有压痛。胆囊体与胆囊底之间无明显界限,占胆囊中央大部分,约在肝门右侧续于胆囊颈.胆囊颈细而短,常以直角弯向左侧,与胆囊管相接。胆囊管是胆囊颈的延续,并与胆总管汇 合成胆总管。胆囊颈和胆囊管的粘膜向内呈螺旋状突出,形成螺旋襞,可控制胆汁的出入,胆结石也常嵌顿于此。 功能:贮存和浓缩胆汁,胆囊收缩可促进胆汁的排出。 胰 形态:胰为长棱柱状,可分为头、体、尾三部分.胰头较宽大,在第2腰椎体右前方,被十二指肠所环抱,后方有胆总管、肝门静脉和下腔静脉。胰体是胰的中间大部分,横跨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左肾及左肾上腺前面。胰尾是左端狭细部,抵达脾门后下方。在胰的实质内偏后方,与胰的长轴平行,有一条起于胰尾向右横贯其全长的主排泄管,称胰管。胰管沿途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绪论 1、解剖学姿势和方位、切面术语。 ――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双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朝前。 ---方位—上,下---前(腹侧),后(背侧)---内侧,外侧----内,外---浅,深-- 近侧,远侧---桡侧,尺侧---- 腓侧,胫侧 ----切面--垂直轴-矢状轴-冠状轴(额状轴)---切面--矢状面、水平面(横切面 、水平面(横切面 第一章----运动系统 1.1运动系统的组成、主要功能 ------骨、骨连结、骨骼肌。运动、支持、保护 2.1.1、骨学总论 -----成人有206块骨 --根据位置不同,可分为:颅骨29块(含6块听小骨) 躯干骨51块 上肢骨64块 下肢骨62块 2.1.2骨的形态和构造? ---长骨:a分布于四肢b长管状,分一体两端c骨干(骨髓腔) d骺(关节面) ---短骨:a立方形b腕骨、跗骨 ---扁骨:a板状b颅盖骨、胸骨、肋骨 ---不规则骨:a形态不规则b椎骨(含气骨) 构造----骨质:骨密质(颅盖骨的外板、内板)、骨松质(颅骨的板障)骨膜:a致密结缔组织膜b成骨细胞、破骨细胞c对骨的营养、生长或再生具有重要作用 骨髓:a填充于长骨的骨髓腔及骨松质腔隙内b红骨髓: c黄骨髓2.1.3.骨的理化特性 ----有机质(1/3)-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 ----无机质(2/3)-事骨具有硬度和脆性。 2.2.1躯干骨的名称和数目 答:躯干骨包括椎骨、肋和胸骨,成人躯干骨由24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1块骶骨、1块尾骨、12对肋、1块胸骨组成,共计51块。 2.2.1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答:1.一般椎骨都有一个椎体和一个椎弓,椎弓上有七个突起。 2各部椎骨的特点:(1)颈椎特点:①椎体较小椎孔较大,呈三角形。②横突有孔称横突孔。③棘突末端分叉。④特化颈椎有:第一颈椎,无椎体和棘突,呈环形,又称寰椎。第二颈椎,有齿突,又称枢椎。第七颈椎,棘突特长,又称隆椎。其棘突是计数椎骨的重要体表标志。(2)胸椎特点:①胸椎侧面和横突间断有与肋相连结的肋凹(椎体肋凹、横突肋凹)。②棘突较长,向后下斜伸呈叠瓦状排列。(3)腰椎特点:①椎体大。②棘突呈板状,水平后伸,棘突间空隙较大(临床腰椎穿刺)3-L2-命门穴L4-腰阳关穴。 2.2.1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消化系统解剖知识点总结

消化系统解剖知识点总结 消化 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 系统 结肠、直肠和肛管)。其中口腔至十二指肠称为上消化道,空肠 组成 消化腺:大消化腺有口腔腺、肝和胰,小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内。 第一节 消化管 一、口腔(oral cavity ): 1、界限: 1)前壁:唇(人中、唇红) 2)后壁:咽峡 3)上壁:腭 硬腭 软腭:腭帆、腭垂、腭舌弓、腭咽弓 4)侧壁:颊(有腮腺管开口) 5)下壁:口腔底 分部:借上下牙弓和牙龈分为固有口腔和口腔前庭。 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与 咽的分界。 2、牙齿(teeth ) 1)分部:分牙冠、牙根、牙颈三部分。 2)组成:牙本质、釉质、牙骨质和牙髓。 3)牙周组织: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龈。 4)牙的种类和排列:第一套牙称乳牙20个,可分为切牙、尖牙和磨牙 三类。第二套牙称恒牙共32个,可分为切牙、尖 牙、前磨牙和磨牙四类。 5)牙式:临床上为了记录牙的位置,常以被检查者的方位为准,以“+” 记号划分上、下颌及左右半,共4区,并以罗马数字Ⅰ~Ⅴ标 示乳牙,用阿拉伯数字1~8标示恒牙。 Ⅳ 表示右下颌第一磨牙 6 表示左上颌第一恒磨牙 右 左 右 左

3、舌(tongue ) 1)分部:分为舌体和舌根,舌体前端称为舌尖。 2 )舌乳头 丝状乳头:最多,无味蕾 菌状乳头、 轮廓乳头、叶状乳头:含味蕾。 3)舌肌: 舌内肌 舌外肌:颏舌肌,两侧同时收缩,舌向前下,一侧瘫痪,舌 尖偏向患侧。 4)舌下面:舌系带,舌下阜,舌下襞 4、口腔腺 二、咽(pharynx 1、位置:颅底至第六颈椎体下缘,颈椎椎体的前方 2、形态:上宽下窄、漏斗状的肌性管道。 3、分部:以腭帆后缘和会厌上缘平面为界,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1)鼻咽部: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咽隐窝、咽鼓管扁桃体、咽扁桃 体 咽隐窝: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后壁之间的纵行深窝,称咽隐 窝,是鼻咽癌好发部位。 2)口咽部:腭扁桃体、舌会厌正中襞、会厌谷。 咽淋巴环:围绕在鼻腔、口腔和咽腔连通处的周围,存在有咽 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和舌扁桃体,共同围成咽淋巴 环,具有防御功能。 3)喉咽部:梨状隐窝,异物易存留。 三、食管(esophagus )上端在第6颈椎下缘平面与咽相接,下端在约平第11胸 椎高度,于中线左侧,与胃的贲门相接。 1、分部: 1)颈部 T6下缘至胸骨颈静脉切迹,气管后方,长约5cm 2)胸部 胸骨静脉切迹至膈的食管裂孔,长约18~20 cm 3)腹部 膈的食管裂孔与贲门之间,长1~2cm 。 2、狭窄:在形态上食管最重要的特点是有3处生理性狭窄 狭窄的次序 狭窄的位置 距中切牙的距离 距鼻前孔的距离 第一狭窄 在食管的起始处 15cm 20cm 第二狭窄 在左主支气管跨越食管的左前方处 25cm 30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