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解剖知识点总结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消化系统是人体内一系列有序的器官,它负责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以便身体吸收和利用。
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我们保持健康和合理饮食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整理,以便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消化系统的结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多个组织和器官。
下面我们来逐一介绍这些结构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1. 口腔: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入口,它由牙齿、舌头和唾液腺等组成。
口腔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机械和化学消化。
牙齿通过咀嚼将食物切碎,使其更容易消化。
舌头则帮助推动食物向下咽喉。
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的酶能分解食物中的淀粉。
2. 食道:食道是连接口腔和胃的管道,它通过蠕动的运动将食物推向胃部。
食道的内壁由平滑肌构成,它们的收缩和松弛推动食物的运动。
3. 胃:胃是一个位于腹部的袋状器官,它分泌胃液,并通过搅拌和混合食物来加速消化过程。
胃液中的胃酸和消化酶可以打破食物的蛋白质,将其转化为小分子。
4. 小肠: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器官,分为三个部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它主要负责将食物分解为更小的营养物质,并吸收这些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循环。
小肠内壁覆盖着许多绒毛,增加了吸收面积。
5. 大肠:大肠是小肠的延伸,它主要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并将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转化为粪便。
大肠内还存在着许多有益细菌,它们可以帮助消化和吸收。
6. 肛门:肛门是消化系统的出口,它由括约肌组织控制着粪便的排出。
二、消化系统的功能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机械消化、化学消化和吸收。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每个功能的作用。
1. 机械消化:机械消化主要发生在口腔和胃部。
口腔中的咀嚼运动将食物切碎,增加了表面积,便于化学消化的进行。
胃部通过搅拌和混合食物,使其更容易消化。
2. 化学消化:化学消化主要发生在口腔、胃和小肠。
口腔中的唾液酶能分解食物中的淀粉。
胃液中的胃酸和消化酶可以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
消化科护理专业知识点总结

消化科护理专业知识点总结一、消化系统解剖和生理1. 消化系统结构消化系统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脏和胰腺等器官组成。
口腔是食物的初始消化部位,食管将食物传送到胃部,胃对食物进行机械和化学消化,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吸收器官,大肠主要进行水分的吸收和粪便的排泄,肝脏和胰腺是辅助器官,分泌胆汁和消化酶,参与消化和代谢过程。
2. 消化系统生理(1)机械消化:通过口腔的咀嚼、胃部的搅拌和肠道的蠕动,将食物分解成小颗粒,便于化学消化和吸收。
(2)化学消化:主要由唾液、胃液、胆汁和胰液等消化液中的酶类物质进行,将大分子的食物成分分解为小分子,方便吸收和利用。
(3)吸收和排泄:小肠对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进行吸收,大肠对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吸收,排泄经直肠排泄为粪便。
二、消化系统常见疾病1. 胃溃疡胃溃疡是指胃黏膜或十二指肠球部黏膜的溃疡病变,主要症状为上腹疼痛、胃灼热感、食欲减退等。
护理重点是控制疼痛,维持胃肠功能,防止出血和穿孔。
2. 肝炎肝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常见的有甲型、乙型和丙型肝炎。
护理重点是维持肝功能,控制传染,促进康复。
3. 胰腺炎胰腺炎是胰腺发生急性或慢性炎症引起的疾病,症状为上腹疼痛、呕吐、腹胀等。
护理重点是缓解疼痛,控制炎症,防止并发症。
4. 肠道感染肠道感染由普通肠炎病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细菌引起,症状包括腹泻、腹痛、发热等。
护理重点是控制感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改善营养状态。
5. 肠梗阻肠梗阻是由于肠道腔内有机械性阻塞或功能性痉挛造成,常见症状为腹部胀痛、腹泻、呕吐等。
护理重点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缓解腹痛,协助排气排便。
三、消化系统护理常规1. 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对于消化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应结合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适合的饮食方案,如低脂、低盐、易消化食物,保证营养摄入的同时减轻对胃肠道的负担。
2. 疼痛管理针对患者的疼痛状况,可采用药物镇痛或非药物镇痛的方法,如热敷、按摩、放松呼吸等,帮助患者舒缓疼痛。
人体解剖学中的消化系统解剖学考点

牙齿的构造与功能
01
02
03
牙冠
牙齿暴露在口腔的部分, 主要起到咀嚼食物的作用 。
牙根
牙齿深入牙槽骨的部分, 起到固定牙齿的作用。
牙釉质
牙齿外层的硬质组织,具 有保护牙齿内部结构的作 用。
舌头的构造与功能
舌体
舌的主要部分,具有感受味觉、搅拌食物和辅助吞咽的作用。
舌系带
连接舌体和口底的薄膜,可以控制舌的位置和活动。
胰腺
胰腺主要分泌消化酶和胰岛素等激素,参与消化和血糖调节。
肝、胆囊和胰腺的疾病与病变
肝炎
01
肝炎是指肝脏的炎症,可能是由于病毒、药物或酒精等因素引
起的。
胆囊炎
02
胆囊炎是指胆囊的炎症,通常与胆结石有关,表现为右上腹疼
痛、恶心等症状。
胰腺炎
03
胰腺炎是指胰腺的炎症,可能是由于胆道疾病、酗酒或高脂血
症等因素引起的,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等症状。
胆囊
胆囊是一个梨形的囊状器官,主要位于肝脏的胆 囊窝内,具有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
胰腺
胰腺是一个狭长的腺体,横跨第一至第二腰椎前 方,由头部、体部和尾部组成。
肝、胆囊和胰腺的功能
肝
肝脏具有多种功能,包括分泌胆汁、代谢物质、合成蛋白质和凝 血因子等。
胆囊
胆囊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胆汁,并在需要时排入十二指肠,帮助 消化脂肪。
消化系统的组成
食管
食管是连接口腔和胃的管道, 负责将食物从口腔输送到胃。
小肠
小肠是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 分,负责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 质。
口腔
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分,负 责食物的摄取和咀嚼。
胃
胃是消化系统的主要部分,负 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与功能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与功能消化系统是人体一个重要的器官系统,主要负责将食物消化、吸收和排泄。
要深入了解人体的消化系统,我们需要对解剖结构和功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一、口腔部分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入口,它由唇、齿、舌、颊等组成。
牙齿的主要功能是咀嚼和研磨食物,舌头则用于推动食物向下咽喉。
二、食管部分食管是连接口腔与胃的管道,它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从口腔运送到胃部。
食管在解剖结构上分为上段、中段和下段,通过蠕动运动将食物顺利送达。
三、胃部分胃是位于食管下端的一个袋状器官,它起着暂时存储和混合食物的作用。
胃内壁有许多褶皱和胃腺,能够分泌胃液,帮助食物消化。
消化后的食物会逐渐进入小肠。
四、小肠部分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部分,它主要负责对食物进行吸收和消化。
小肠内壁有许多细小的绒毛,能够增加吸收表面积。
同时,小肠还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个部分。
五、大肠部分大肠是小肠后续的一部分,它主要负责吸收残留的水分,并帮助形成粪便。
大肠分为阑尾、盲肠、结肠、直肠等部分,其中盲肠与阑尾是最末端的部分。
六、肝胆系统肝胆系统包括肝脏和胆囊,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之一,它具有多种功能,包括分解毒素、合成胆汁和储存营养物质等。
胆囊则主要负责储存和浓缩胆汁,以便消化脂肪。
七、胰腺胰腺是消化系统中一个重要的腺体器官,它分泌胰液,包含多种酶,帮助消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同时,胰腺还分泌胰岛素和葡萄糖升高素,对血糖进行调节。
总结起来,人体的消化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由口腔、食管、胃、肠道、肝胆系统和胰腺等器官组成。
每个器官都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相互协作,确保食物的顺利消化和吸收。
深入了解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身体健康,合理调节饮食习惯。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过程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过程消化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系统,它负责将食物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本文将对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消化过程的基本知识点进行整理和讲解。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体组成。
1.消化道:主要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直肠。
口腔:食物的摄取开始于口腔。
口腔内含有牙齿、舌头和唾液腺。
牙齿负责咀嚼食物,舌头则帮助推动食物向咽喉方向移动。
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含有消化酶,如淀粉酶。
食管:食物由口腔经过食管进入胃。
食管是一个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的管道,主要起到传输食物的作用。
胃:胃是一个肌肉组织构成的器官,位于腹腔上部。
胃分为贲门、胃体和幽门三部分。
胃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混合食物,并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等消化酶,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小肠: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十二指肠接受胆汁和胰液的进入,主要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空肠负责吸收营养物质,回肠则起到继续吸收和结肠的过渡作用。
大肠:大肠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三部分。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并将未消化的物质转变为固体粪便。
直肠:直肠是消化道的最后一段,主要负责储存粪便,并通过肛门排除体外。
2.消化腺体:包括唾液腺、胃腺、胰腺和肝脏。
唾液腺:位于口腔周围,主要分泌唾液,其中含有淀粉酶和溶解食物的酶。
胃腺:胃腺位于胃内,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帮助消化蛋白质。
胰腺:胰腺位于腹腔内,分泌胰液,其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协助消化食物。
肝脏:肝脏是最大的腺体,位于腹腔内右上部。
肝脏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产生胆汁,胆汁经胆管进入肠道帮助消化脂肪。
二、消化过程消化过程包括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两个方面。
1.机械消化:是指通过机械作用将食物切割、搅拌和推动,以增加其表面积,便于消化酶的作用。
口腔中的咀嚼和舌头的推动,将食物研磨成较小的颗粒。
胃的收缩和蠕动运动,将食物与胃酸混合,形成半液体的胃食糜。
消化系统解剖学知识点

消化系统解剖学知识点消化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系统,主要功能是将食物分解为可被吸收的营养物质,以提供能量和维持机体正常运转。
而了解消化系统的解剖学知识点,对于学习和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消化系统的几个关键解剖学知识点进行介绍。
一. 食道食道是一根直径约2厘米、长约25厘米的肌肉管道,位于胃和喉部之间。
它负责将食物从咽部传输至胃部。
食道壁由多层组成,其中黏膜层为内层,主要分泌粘液,有助于食物的滑动。
食道的周围被平滑肌构成,通过波状收缩运动(称为蠕动)来推动食物。
二. 胃胃是一个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的J形器官,主要负责储存和消化食物。
胃壁有多层,包括黏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
胃黏膜分泌胃酸、胃蛋白酶和黏液等物质,以帮助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
三. 小肠小肠是一段长约6米的管道,主要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十二指肠与胃相连,是食物从胃进入小肠的第一段。
其壁内有许多细小的绒毛状突起(称为肠毛),用于吸收营养物质。
空肠和回肠则进一步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养分。
四. 大肠大肠是一段相对较短且较宽的管道,主要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三部分。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形成粪便,并将其排出体外。
大肠内壁较光滑,不具备肠毛。
五. 肝脏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之一,位于腹腔右上方。
它具有多种功能,包括分解代谢废物、产生胆汁、储存维生素和糖原等。
肝脏与消化系统之间有密切的联系,通过门静脉系统与消化道相连,从而接收和处理来自消化系统的营养物质。
六. 胆囊胆囊是一个类似于梨形的器官,位于肝脏下方,存储来自肝脏分泌的胆汁。
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食物进入消化道时,胆囊会收缩并释放胆汁,以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
七. 胰腺胰腺是一个位于腹腔深处的大型腺体,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两个功能。
在消化系统中,胰腺主要负责分泌胰酶和碳酸酐酶等消化酶,以帮助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通过对消化系统的解剖学知识点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考点总结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食管三段颈胸腹,三个狭窄要记住;
胃居剑下左上腹,二门二弯又三部;
贲门幽门大小弯,胃底胃体幽门部;
小弯胃窦易溃疡,及时诊断莫延误。
考点浓缩:
◆胸中段食管最易发生食管癌
◆胃液由壁细胞和非壁细胞所分泌的消化液组成
◆十二指肠球部、胃窦部是消化性溃疡最好发部位
◆大肠功能主要吸收水分和电解质
◆胆汁由肝脏合成,胆管负责运输和排泄,胆囊负责浓缩和调节胆汁
经典例题
分泌碱性粘液,保护胃粘膜的细胞是
A.胃主细胞
B.胃粘液细胞
C.胃腺壁细胞
D.胃窦部G细胞
E.胃壁平滑肌细胞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黏液细胞,分泌碱性黏液,有保护黏膜、对抗胃酸腐蚀的作用。
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和凝乳酶原;
壁细胞,分泌盐酸和抗贫血因子;
黏液细胞,分泌碱性黏液,有保护黏膜、对抗胃酸腐蚀的作用。
胃底和胃体腺由主细胞、壁细胞和黏液细胞组成,而胃窦只含黏液细胞;
胃窦部有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
胃底部尚有功能不明的嗜银细胞。
系统解剖学 消化系统总结

liver:表面有纤维膜,纤维膜外有浆膜
形态:近似楔形,右厚左薄(两面四缘)
两面:上面(脏面)
隆突,有肝镰状韧带(falciformligof liver)和冠状韧带(coronarylig),后部无腹膜覆盖区为裸区
两面:下面(脏面)
有H形的两条纵沟,一条横沟。左纵沟狭窄,前部有肝圆韧带,后面有静脉韧带。右纵沟较宽,前有胆囊窝。横沟为肝门,有肝蒂(内有肝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神经、淋巴管)
借结缔组织贴附于腹后壁,活动性小
sigmoid colon
约40cm
起自左髂嵴,在第三骶椎平面续于直肠
被系膜包被并固定,有一定活动性
rectum
位于盆腔后部,骶骨前方,起自第三骶椎平面连于乙状结肠,,经过盆膈移行为肛管,长约10~14cm。其下部膨大为直肠壶腹。
矢状面有骶曲(向后),会阴曲(向前);冠状面有三个弯曲。
形态(两缘,两壁,两口)
两壁:前壁后壁
两缘:上缘较短,为lesser curvature of stomach,其最低处为角切记;下缘较长,为greater curvature of stomach
两口:cardia(入口,上接食管),pylorus(出口,下连十二指肠)
分部
贲门部(cardiac part),胃体,胃底,幽门部(pyloric part)
开口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粘膜上
腮腺管长约5cm,位于颧弓下一指横处
submandibular gland
位于下颌骨体内
开口于舌下阜
sublingualglang
位于舌下阜深面
小管开口于舌下襞,大管开口于舌下阜
pharynx(消化道与呼吸道的共同通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系统解剖知识点总结消化 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系统 结肠、直肠和肛管)。
其中口腔至十二指肠称为上消化道,空肠组成 消化腺:大消化腺有口腔腺、肝和胰,小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内。
第一节 消化管一、口腔(oral cavity ):1、界限:1)前壁:唇(人中、唇红)2)后壁:咽峡3)上壁:腭 硬腭软腭:腭帆、腭垂、腭舌弓、腭咽弓4)侧壁:颊(有腮腺管开口)5)下壁:口腔底分部:借上下牙弓和牙龈分为固有口腔和口腔前庭。
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与咽的分界。
2、牙齿(teeth )1)分部:分牙冠、牙根、牙颈三部分。
2)组成:牙本质、釉质、牙骨质和牙髓。
3)牙周组织: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龈。
4)牙的种类和排列:第一套牙称乳牙20个,可分为切牙、尖牙和磨牙三类。
第二套牙称恒牙共32个,可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四类。
5)牙式:临床上为了记录牙的位置,常以被检查者的方位为准,以“+”记号划分上、下颌及左右半,共4区,并以罗马数字Ⅰ~Ⅴ标示乳牙,用阿拉伯数字1~8标示恒牙。
Ⅳ 表示右下颌第一磨牙 6 表示左上颌第一恒磨牙右 左 右 左3、舌(tongue )1)分部:分为舌体和舌根,舌体前端称为舌尖。
2)舌乳头 丝状乳头:最多,无味蕾菌状乳头、 轮廓乳头、叶状乳头:含味蕾。
3)舌肌: 舌内肌舌外肌:颏舌肌,两侧同时收缩,舌向前下,一侧瘫痪,舌尖偏向患侧。
4)舌下面:舌系带,舌下阜,舌下襞4、口腔腺二、咽(pharynx 1、位置:颅底至第六颈椎体下缘,颈椎椎体的前方2、形态:上宽下窄、漏斗状的肌性管道。
3、分部:以腭帆后缘和会厌上缘平面为界,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1)鼻咽部: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咽隐窝、咽鼓管扁桃体、咽扁桃体咽隐窝: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后壁之间的纵行深窝,称咽隐窝,是鼻咽癌好发部位。
2)口咽部:腭扁桃体、舌会厌正中襞、会厌谷。
咽淋巴环:围绕在鼻腔、口腔和咽腔连通处的周围,存在有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和舌扁桃体,共同围成咽淋巴环,具有防御功能。
3)喉咽部:梨状隐窝,异物易存留。
三、食管(esophagus )上端在第6颈椎下缘平面与咽相接,下端在约平第11胸椎高度,于中线左侧,与胃的贲门相接。
1、分部:1)颈部 T6下缘至胸骨颈静脉切迹,气管后方,长约5cm2)胸部 胸骨静脉切迹至膈的食管裂孔,长约18~20 cm3)腹部 膈的食管裂孔与贲门之间,长1~2cm 。
2、狭窄:在形态上食管最重要的特点是有3处生理性狭窄狭窄的次序 狭窄的位置 距中切牙的距离距鼻前孔的距离第一狭窄 在食管的起始处 15cm 20cm第二狭窄 在左主支气管跨越食管的左前方处 25cm 30cm第三狭窄在穿膈的食管裂孔处40cm 45cm意义:异物易滞留的部位,亦是食管肿瘤的好发部位。
四、胃(stomach/gaster)1、形态:两口入口:贲门,上接食管出口:幽门,下接十二指肠两缘上缘:胃小弯,凹向右上,最低点称角切迹下缘:胃大弯,凸向左下,食管左缘与胃大弯起始处称贲门切迹。
两壁前壁后壁贲门部2、分部胃底胃体幽门部(胃窦)幽门窦:此部和胃小弯附近是溃疡和癌症的好发部位。
幽门管3、位置:在中等程度充盈时,大部位于左季肋区,小部位于腹上区。
4、构造:1)粘膜:幽门处的粘膜形成环状的皱襞,称幽门瓣。
2)粘膜下层3)肌层:内斜、中环、外纵,环层肌在幽门处增厚,形成幽门括约肌4)外膜:浆膜五、小肠(small intestine):长约5~7米,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1、十二指肠(duodenum):全长约25cm,大部分位于腹腔上部,紧贴腹后壁。
全部围成“C”字形包绕胰头,分为以下4部分1)上部:位于第1腰椎平面正中线右侧,与降部转折处称十二指肠上曲。
十二指肠壶腹(十二指肠球):十二指肠上部近侧与幽门相连的一段,肠壁薄,粘膜光滑平坦,无环状襞,称为~,是溃疡的好发部位。
2)降部:垂直下行与第1~3腰椎体和胰头的右侧,中份后内侧壁上有十二指肠纵襞,纵襞下端有十二指肠大乳头,为肝胰壶腹的开口。
3)水平部:平T3平面横过下腔静脉和第3腰椎体的前方,前面有肠系膜上动脉和静脉通过。
4)升部:斜向左上至第2腰椎体左侧,与空肠转折处形成的弯曲称十二指肠空肠曲。
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 ligament):十二指肠悬肌和包绕其下段表面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是确定空肠起始的重要标志。
2、空肠(jejunum)和回肠(ileum)鉴别点:六、大肠(large intestine):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5部分。
腹部手术中,鉴别大、小肠主要依赖大肠的下述3个特征(直肠、肛管和阑尾除外):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
1、盲肠(cecum):是大肠的起始部,左侧接回肠,上接升结肠,以回盲瓣与升结肠和回肠为界,一般位于右髂窝内。
2、阑尾(vermiform appendix):1)位置:一般与盲肠一起位于右髂窝内,但变化甚大,以回肠后位和盲肠后位为多,盆位次之。
寻找阑尾的最可靠的方法:沿盲肠表面的结肠带向下追踪。
2)阑尾根部体表投影:1)麦氏点(McBurney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1/3交点处。
2)兰氏点(Lanz点):左右髂前上棘连线右、中1/3交点处。
3、结肠(colon):在右髂窝内续于盲肠,在第3骶椎平面连接直肠。
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分。
4、直肠(rectum)1)位置:在第3骶椎前方起自乙状结肠,沿骶、尾骨前面下行,终于盆膈平面。
2)弯曲:矢状位上2个:直肠骶曲和直肠会阴曲冠状位上3个:中间一个凸向左侧,上下两个凸向右侧3)直肠横襞(Houston瓣):直肠壁上常有2~3片由环层肌和粘膜形成的半月状皱襞,称为~,其中一个大而恒定的横襞存在于直肠的右前壁上,距肛门约7cm,可作为直肠镜检时的标志。
直肠壶腹:直肠下段扩大,称为~。
5、肛管(anal canal)1)肛管内主要结构:肛柱、肛瓣、肛窦、齿状线、肛梳、白线2)概念:①齿状线(肛皮线):连接个肛柱下端与各肛瓣边缘的锯齿状环形线称为~,齿状线上下在动脉来源、静脉回流和淋巴引流等方面都不相同。
②肛梳(痔环):在齿状线下方有一宽约1cm的环状区域,称为~,外观浅蓝色,光滑。
③白线(Hilton线):肛梳下缘有一不甚明显的环形线,称为~,活体肛门指诊检查时可触知该处有一环形浅沟,是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分界处。
第二节消化腺一、肝(liver /hepar)1、肝的形态:楔形实质性器官,分两面四缘。
1)两面:①膈面(上面):镰状韧带将肝分为左、右叶,另外还有左右冠状韧带和左右三角韧带。
②脏面(下面):“H”形沟将肝分为四叶:肝左叶、肝右叶、方叶、尾状叶左纵沟前部:肝圆韧带裂(肝圆韧带)后部:静脉韧带裂(静脉韧带)右纵沟前部:胆囊窝(胆囊)后部:腔静脉沟(下腔静脉),此沟上端有第2肝门。
横沟:肝门(第一肝门),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由此出入。
肝蒂:出入肝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共同构成一条索状结构,称为肝蒂。
2)四缘:①前缘(下缘):薄而锐利,有胆囊切迹,肝圆韧带切迹。
②后缘:钝圆,朝向脊柱③左缘:肝左叶的左缘,薄锐④右缘:肝右叶的右下缘,钝圆2、肝的位置:大部分位于右季助区和腹上区,小部分达左季肋区。
3根据Glisson系统分为左、右两半肝,进一步再分成5个叶、6个段。
4、肝外胆道系统组成: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胆总管。
功能:将分泌的胆汁输送到十二指肠腔内。
1)胆囊(gallbladder):①功能:储存、浓缩胆汁。
②位置:胆囊窝内,借结缔组织与肝连底:薄、易穿孔,体表投影是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
③形态体:与底无明显分界颈:体向下变细部分,内有螺旋襞,结石易于嵌顿。
2)胆囊管:3-4cm,近胆囊颈一段具有螺旋襞,结石易于嵌顿。
胆囊三角(calot 三角):肝总管、胆囊管与其上面的肝下面之间共同围成的三角区,三角内常有胆囊动脉通过。
3)肝管:左右半肝内的毛细胆管分别汇合成肝左右管肝总管:3cm,由肝左、右管汇合而成,下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
4)胆总管:由肝总管和胆囊管汇合而成,长约4-8cm,直径0.6-0.8cm,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
肝胰壶腹(Vater壶腹):胆总管和胰管在在十二指肠中部后内侧壁内汇合,形成一略膨大的共同管道称~,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肝胰壶腹括约肌(Oddi括约肌):位于肝胰壶腹周围。
5)胆汁的产生和排出途径:①平时:肝分泌胆汁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贮存)②进食后:胆囊收缩胆囊管胆总管十二指肠肝分泌胆汁肝左右管肝总管胆总管十二指肠二、胰(pancreas):1、位置:横位于胃后方的腹腔上部,相当于第1、2腰椎体水平。
2、形态:1)胰头:被十二指肠的“C”字形凹弯所包绕。
2)胰体:位于第一腰椎体前方3)胰尾:伸向左上方,抵达脾门附近3、排泄管:1)胰管:自胰尾起沿胰长轴向右行,与胆总管汇合形成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2)副胰管:在胰管上方,开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4、构造:1)外分泌部:多种消化酶(参与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糖)2)内分泌部:胰岛素(调节糖代谢)第六章腹膜一、概念:1、腹膜:覆盖于腹、盆腔壁内表面,脏器外表面薄而光滑的浆膜,分脏、壁两层。
2、壁腹膜:衬于腹、盆壁内表面的腹膜。
3、脏腹膜:覆盖于腹、盆腔脏器外表面的腹膜。
4、腹膜腔:脏、壁腹膜互相延续、移行,共同共同在腹盆腔内形成的不规则腔隙,(男性封闭,女性与外界相通)二、功能:1、分泌:脏层分泌少量浆液,润滑、减少脏器间的摩擦。
2、吸收:液体、空气,壁层吸收能力由上到下逐渐减弱,手术术后半卧位。
3、防御:含大量巨噬细胞。
4、修复再生功能。
5、支持、固定脏器。
三、与脏器的关系:1、内位器官:指器官的各面几乎全被腹膜覆盖者,如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回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脾、卵巢和输卵管。
2、间位器官:指器官的3面或表面的一半以上被腹膜覆盖者,如升结肠、降结肠、直肠上段、肝、胆囊、膀胱和子宫。
3、外位器官:指器官只有一面被腹膜覆盖者,如十二指肠降部和水平部、直肠中段、胰头和胰体、肾上腺、肾和输尿管。
四、形成的结构:1、网膜:双层腹膜,薄而透明,层间夹血管、神经、淋巴管。
1)小网膜:肝门与胃小弯,十二指肠上部间的双层腹膜。
1)肝胃韧带:肝门至胃小弯之间的双层腹膜皱襞,有胃左右动脉等。
2)肝十二指肠韧带:肝门至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双层腹膜皱襞。
其内的结构的位置关系:右前方为胆总管,左前方为肝固有动脉,后方为门静脉2)大网膜:由4层腹膜构成,其中前两层自胃大弯和十二指肠上部向下延续而成,约达脐平面以下,返折向上,成为大网膜后来两层,上行延续为横结肠系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