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电位变化曲线分析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一轮生物课件选择性必修1 第8单元 微专题 膜电位的测量及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

2024届高考一轮生物课件选择性必修1 第8单元 微专题 膜电位的测量及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

A.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刺激位点就会出现大量钠离子内流现象 B.图中曲线峰值表示动作电位,该峰值大小与刺激强度呈正相关 C.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时,膜外电位由负电位转变成正电位 D.神经细胞兴奋部位的Na+内流需要消耗能量
解析:由图可知,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会出现大量钠离子内 流现象,A错误;由图可知,在出现动作电位后刺激强度增大,动作电 位的峰值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神经细胞兴奋部位的Na+内流不消耗 能量,D错误。
谢谢观看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第八单元 稳态与调节 微专题 膜电位的测量及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
题型一 膜电位测量及曲线解读
1.膜电位的测量
方法
图解
电流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 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
结果
方法
电流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 维膜的外侧
图解
结果
2.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3.K+、Na+与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关系 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形成是离子浓度变化的直接结果,因此外界 离子浓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电位峰值的变化,具体变化可表示如 下: 外界 K+浓度只影响静息电位KK+ +浓 浓度 度升 降高 低, ,静 静息 息电 电位 位减 增小 大
Na+浓度升高,动作电位峰值
升高 外界 Na+浓度只影响动作电位Na+浓度降低,动作电位峰值
降低
题型二 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 1.指针偏转原理 下面图中 a 点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 ”后,该动作电位沿神经纤 维传导依次通过“a→b→c→c 右侧”时灵敏电位计的指针变化细化图:
2.在神经纤维上
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位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 反的偏转。
解析:受刺激时,电位计的指针在电信号传导至a时偏转一次,到b 时再偏转一次,故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A正确;图甲电位计指 针偏向左时,a处应该是负电位、b处应该为正电位,此时a处于动作电 位,B正确;在图乙中的t3时刻,是在产生第二次偏转的时候,兴奋传导 至b电极处,并产生电位变化,C正确;t1~t2,t3~t4电位的变化都是先 产生动作电位Na+内流,再恢复静息电位K+外流,故t1~t2,t3~t4电位 的变化都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D错误。

2.4膜电位的变化及相关曲线

2.4膜电位的变化及相关曲线

2.4膜电位的变化及相关曲线膜电位的变化及相关曲线1、给某⼀神经纤维适宜刺激,⽤记录仪记录电位差,结果如图,图中1、2、3、4、5是五个不同阶段, 其中1是静息状态,2是产⽣动作电位的过程,4是恢复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状态下神经元的细胞膜外为正电位B.2主要由膜外Na+在短期内⼤量流⼊膜内造成的,该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C.若组织液中的Na+浓度增⼤,会导致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Y点上移D.若组织液中的K+浓度增⼤,会导致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X点下移2、下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K+的⼤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并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bc段Na+⼤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的协助,并消耗能量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在ef段细胞内的Na+浓度⾼于细胞外3、如图表⽰⽤电流表测量神经纤维某部位在受到⼀次刺激前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的测量⽅法是测量动作电位实验⽅法B.图⼄中的A点,细胞Na+离⼦通道打开,K+离⼦通道关闭C.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再次恢复到静息状态,电流表指针两次通过0电位D.在完整的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4、图1表⽰神经纤维上某点受到刺激后对膜外电位的测量,图2表⽰神经纤维某部位在受到⼀次刺激前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1中在图⽰部位给予⼀刺激后,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B.将图1电流计电极⼀个置于膜内,⼀个置于膜外,不给予刺激时指针也能偏转C.图1中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电流计测得的电位为图2中的A点所⽰的电位即-60mVD.图2的C处为动作电位,此时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这是Na+内流所致5、如图所⽰,神经纤维MB段距离长于MC段,在M处给以电刺激,在,B C处⽤电流计测其电位变化,电流计指针( )A.不动B.向左摆C.向右摆D.发⽣两次⽅向相反的摆动6、将离体的蛙坐⾻神经置于某溶液中,给予⼀定强度刺激后的电位变化,如图①→⑤所⽰,其中②、④的指针偏转到最⼤。

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膜电位变化曲线是一种衡量细胞电压的重要方法,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细胞的功能,以及细胞的生理活动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对膜电位变化曲线的解读做一个简要介绍,以便更好地了解膜电位变化曲线的含义。

一、膜电位变化曲线的构成膜电位变化曲线由两个基本组成部分组成,即膜静电位(mV)和时间(ms)。

膜静电位是指细胞内离子浓度的不同,其中包括阴离子(例如氯离子)和阳离子(例如钾离子)的浓度。

它可以通过测量细胞内离子的浓度来计算。

时间是指细胞电压变化的时间,它可以用来衡量细胞内离子浓度的变化速度。

二、膜电位变化曲线的特点膜电位变化曲线的特点主要有三点:1.膜电位变化曲线的起点是细胞内离子浓度的基线,即细胞内离子浓度的初始状态。

2.膜电位变化曲线的终点是细胞内离子浓度的最终状态,即细胞内离子浓度的变化程度。

3.膜电位变化曲线的拐点是细胞内离子浓度的变化点,即细胞内离子浓度发生变化的时间点。

三、膜电位变化曲线的意义膜电位变化曲线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细胞内离子浓度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细胞的功能和生理活动是如何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的。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膜电位变化曲线来研究细胞内离子浓度对药物作用的反应,从而更好地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

四、膜电位变化曲线的应用膜电位变化曲线可以应用于多种生物学领域,例如药物研究、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

在药物研究中,膜电位变化曲线可以用来研究药物对细胞内离子浓度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

在神经生物学中,膜电位变化曲线可以用来研究神经元内离子浓度的变化,从而更好地了解神经元功能的发展。

在细胞生物学中,膜电位变化曲线可以用来研究细胞内离子浓度的变化,从而更好地了解细胞的生理活动。

总之,膜电位变化曲线是一种重要的衡量细胞电压的方法,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细胞的功能,以及细胞的生理活动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膜电位变化曲线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应用于药物研究、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多个领域。

膜电位变化曲线分析

膜电位变化曲线分析

膜电位变化曲线分析1、(09年上海28)神经电位得测量装置如右上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

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得电位差,结果如右侧曲线图。

若将记录仪得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它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就是答案就是C,曲线一开始就是向下变化,中间显示两侧电位差为0得时期较长。

先需所给得条件“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得电位差,结果如右侧曲线图”得出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得电位差就是A点得膜内电位与B点得膜外电位得差值(A点得膜内电位减去B点得膜外电位),可知若将记录仪得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一开始A、B两处都就是静息电位,膜外都就是正电位,所以A、B两处得电位差为0,知道答案在C与D中选。

又因为若将记录仪得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记录仪记录得就就是A、B两处得膜外电位得差值,动物电位先传到A点,所以当A点得膜外先变成负电位,A、B两处得膜外电位得差值为负值,可知只有C符合。

做过这个上海题后,可做如下总结:当记录仪记录两处得膜外电位得差时,所得出得曲线除了开始与结束就是0电位外,中间也要经历0电位。

2、(2010年海南9)将记录仪(R)得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与功能完好得神经表面,如右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得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得变化。

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得曲线就是答案就是D,曲线一开始就是向上变化,中间显示两侧电位差为0得时期很短。

若细心观察这两年高考题得答案就会发现,同样就是刺激左侧,然后记录右侧两处得膜外电位变化,与上海题相似之处就是都就是刺激两处得左侧,再记录两处得膜外电位,但不同得就是,做上海题时能从已给得曲线图推测所测得值就是左侧电位与右侧电位得差值,解题时可据曲线就是应先向下还就是应先向上,初定就是哪几个选项正确。

海南题没有给出两侧电位得变化曲线,推测不出所测得值就是左侧电位与右侧电位得差值还就是右侧电位与左侧电位得差值,所以不能从应先向下还就是应先向上,但可以根据所得出得曲线除了开始与结束就是0电位外,中间也要经历0电位直接选出D选项、若细心观察这两年高考题得答案就会发现,09年上海题给得答案就是C,曲线一开始就是向下变化,中间显示两侧电位差为0得时期较长,2010年海南给得答案就是D,曲线一开始就是向上变化,中间显示两侧电位差为0得时期很短。

模型20 兴奋传导过程中膜电位变化分析-备战2018年高考生物之模型解题法 含解析 精品

模型20 兴奋传导过程中膜电位变化分析-备战2018年高考生物之模型解题法 含解析 精品

1.下列有关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过程中的描述,正确的是A.反射活动进行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B.内环境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C.突触后神经兴奋时Na+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D.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而发挥作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相关知识。

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而在突触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A错误;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2.将电极插入如图所示中C和D两点的细胞膜内,中间接记录仪(电流左进右出为+),当刺激A点后,检测到的结果应是【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信号在神经细胞间传导时,只能从C传递到D。

因为刺激A点,兴奋可先后传到C点和D点,因为电极插入的是膜内,故兴奋到达C点时,C点膜内变为正电位,电荷从左向右通过电流计,此时测得电位为正,然后C点膜内恢复原来的负电位,测得电位变为0,兴奋到达D点时,D点膜内变为正电位,电荷从右向左通过电流计,此时测得电位为负,然后D点膜内恢复原来的负电位,测得电位变为0。

突触处传递有时间延迟,所以有间隔,C图正确。

本题选C。

3.科学家用枪乌贼的神经纤维进行实验(如图甲),记录在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盐溶液(0.1%、0.5%、1%)中神经纤维产生兴奋的膜电位(简称“动作电位”,如图乙),据图分析下列问题:(1)神经纤维主要是由神经元的轴突和长的树突所组成,在反射弧中通常充当。

枪乌贼受到外界刺激后,兴奋在其体内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为(填“单向”或“双向”)。

(2)图乙中曲线X,Y,Z所对应的盐溶液浓度分别为,三条曲线峰值的大小主要决定于。

AB段的变化主要是离子跨膜转移所引起的,B点时神经纤维的膜内外是否存在电位差?(填“是”或“否”)。

C点后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状态是。

(3)如果将图甲中电极两端同时置于神经纤维的膜内,图乙中A点的值应为。

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汇总

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汇总

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汇总
膜电位变化曲线是一种用来描述神经细胞在兴奋过程中电位变化的图形。

它通常由时间作为横轴,膜电位作为纵轴绘制而成。

膜电位是指神经细胞膜上正负离子分布不平衡引起的电势差。

1. 静息状态:膜电位在静息状态下保持稳定,称为静息电位。

通常为-70毫伏,表示细胞内负电荷多于细胞外。

2. 外界刺激:当有外界刺激作用于神经细胞时,膜电位会发生改变。

刺激可以是化学物质、电流、光线等。

3. 外界刺激引起的膜电位变化:外界刺激会引起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打开或关闭,导致离子内外浓度的平衡发生了改变,从而引起膜电位的变化。

通常有两个主要的阶段:
a. 去极化(depolarization)阶段:膜电位从静息电位开始升高,向零电位或正电位靠近。

这是由于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打开,导致钠离子从细胞外流入细胞内,使细胞内负电荷减少。

b. 复极化(repolarization)阶段:膜电位从去极化阶段的高
点开始下降,恢复到静息电位附近。

这是由于钠离子通道关闭,钾离子通道打开,使钾离子从细胞内流出,恢复细胞内负电荷的多少。

4.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在外界刺激引起的膜电位变
化过程中,若膜电位超过一定阈值(通常为-55毫伏),则会
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离子通道打开和关闭过程,导致膜电位快速
变化到正电位,然后恢复到静息电位。

这个电位变化的过程就是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通常持续几毫秒。

膜电位变化曲线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神经细胞的兴奋过程,探索神经信号传递的机制。

它对于理解神经疾病、药物作用以及神经系统的功能都具有重要意义。

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图示 9.膜电位的变化曲线

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图示 9.膜电位的变化曲线
神经细胞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息状态下,膜对K+通透性大,K+外流,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刺激时,进入动作电位的形成阶段,Na+通道迅速打开,Na+大量内流,膜电位迅速逆转为外负内正。随后,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K+大量外流,膜电位逐渐恢复到静息状态,即静息电位的恢复阶段。一次兴奋完成后,进入钠钾泵活动阶段,钠钾泵将流入的Na+泵出膜外,将流出的K+泵入膜内,维持细胞外Na+高浓度和细胞内K+高浓度的状态,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整个膜电位变化过程可以通过膜电位变化曲线清晰展现,各阶段的特征和对应的生理过程是学习理解的重点。

高中生物膜电位测定及相关的实验探究

高中生物膜电位测定及相关的实验探究

加强提升课(6) 膜电位测定及相关的实验探究突破一 膜电位的变化及测量1.膜电位峰值变化的判断(1)K +浓度只影响静息电位⎩⎪⎨⎪⎧K +浓度升高→电位峰值升高K +浓度降低→电位峰值降低 (2)Na +浓度只影响动作电位⎩⎪⎨⎪⎧Na +浓度升高→电位峰值升高Na +浓度降低→电位峰值降低 2.膜电位的测量(1)膜电位的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 测量图解 测量结果电表一极接膜外,另一极接膜内电表两极均接膜外(内)侧1.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当降低溶液S 中的Na +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A .静息电位值减小B .静息电位值增大C .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 .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解析:选D 。

静息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细胞内K +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Na +内流导致的,如果减少溶液S 中的Na +浓度,则会导致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 +内流量减少,而使峰值降低。

2.(2020·天津模拟)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 +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解析:选C。

分析题图曲线可知,曲线a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膜内电位上升,变为正值,之后又变为负值,符合动作电位曲线图,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A正确;a、b两条曲线的起点与终点的膜电位值相同,则说明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B 正确;不论是低钠海水,还是正常海水,静息状态都是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C错误;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D正确。

3.下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解析:选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膜电位变化曲线分析
1、(09年上海28)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右上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

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右侧曲线图。

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它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
答案是C,曲线一开始是向下变化,中间显示两侧电位差为0的时期较长。

先需所给的条件“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右侧曲线图”得出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是A点的膜内电位和B点的膜外电位的差值(A点的膜内电位减去B点的膜外电位),可知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一开始A、B两处都是静息电位,膜外都是正电位,所以A、B两处的电位差为0,知道答案在C和D中选。

又因为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记录仪记录的就是A、B两处的膜外电位的差值,动物电位先传到A点,所以当A点的膜外先变成负电位,A、B两处的膜外电位的差值为负值,可知只有C符合。

做过这个上海题后,可做如下总结:当记录仪记录两处的膜外电位的差时,所得出的曲线除了开始和结束是0电位外,中间也要经历0电位。

2、(2010年海南9)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右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

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
答案是D,曲线一开始是向上变化,中间显示两侧电位差为0的时期很短。

若细心观察这两年高考题的答案就会发现,同样是刺激左侧,然后记录右侧两处的膜外电位变化,
和上海题相似之处是都是刺激两处的左侧,再记录两处的膜外电位,但不同的是,做上海题时能从已给的曲线图推测所测的值是左侧电位和右侧电位的差值,解题时可据曲线是应先向下还是应先向上,初定是哪几个选项正确。

海南题没有给出两侧电位的变化曲线,推测不出所测的值是左侧电位和右侧电位的差值还是右侧电位和左侧电位的差值,所以不能从应先向下还是应先向上,但可以根据所得出的曲线除了开始和结束是0电位外,中间也要经历0电位直接选出D选项。

若细心观察这两年高考题的答案就会发现,09年上海题给的答案是C,曲线一开始是向下变化,中间显示两侧电位差为0的时期较长,2010年海南给的答案是D,曲线一开始是向上变化,中间显示两侧电位差为0的时期很短。

由于上海题时所测的值是左侧电位和右侧电位的差值,可见海南题所测的值是右侧电位和左侧电位的差值,这样就不难解释上海题曲线一开始是向下变化,海南题曲线一开始是向上变化。

按教材,刺激神经左侧某处时,记录右侧两处膜外电位的变化图应如下图所示
不难看出,图②和图③之间应还有一个图,应由五个图表示,这五个图只能由下图(一)或图(二)表示:
就09年上海题而言,若这五个图由图(一)所示,由于图(一)的①、③、⑤三处的A、B两处的电位变化完全相同,所以表示A的膜内电位和B的膜外电位差的曲线应有三处是负值,而题中的表示A的膜内电位和B的膜外电位差的曲线只有首末两处是负值,不符合,故这五个图由图(二)所示。

当两侧的兴奋传导如图(一)所示时,记录两处膜外电位变化的曲线中间是0的时间可以维持较长的时间,当两侧的兴奋传导如内(二)所示时,记录两处膜外电位变化的曲线中间是0的时间只可以维持较短的时间,有关09年上海题
的两侧的兴奋传导应如图(二)所示,曲线中间是0的时间只可以维持较短的时间,2010年海南题曲线中间是0的时间很短,是否是对09年上海题的修正。

可见这两个图的兴奋在两点间的传导只有第3个图不同,图(一)的图3两处都是静息电位,图(二)的图③两处都是动作电位。

就09年上海题而言,若这五个图由图(一)所示,由于图(一)的1 、3 、5三处的A、B两处的电位变化完全相同,所以表示A的膜内电位和B的膜外电位差的曲线应有三处是负值,而题中的表示A的膜内电位和B的膜外电位差的曲线只有首末两处是负值,不符合,故这五个图由图(二)所示。

当两侧的兴奋传导如图(一)所示时,记录两处膜外电位变化的曲线中间是0的时间可以维持较长的时间,当两侧的兴奋传导如内(二)所示时,记录两处膜外电位变化的曲线中间是0的时间只可以维持较短的时间,有关09年上海题的两侧的兴奋传导应如图(二)所示,曲线中间是0的时间只可以维持较短的时间,2010年海南题曲线中间是0的时间很短,是否是对09年上海题的正。

需要说明一下,无论兴奋是按图(一)传导,还是兴奋按图(二)传导,所记录的两处的膜外的电位差变化可以是相同的,不能据两处的膜外的电位差变化曲线推测出兴奋是按图(一)传导,还是兴奋按图(二)传导。

兴奋是按图(一)传导和兴奋按图(二)传导,所记录的某处的膜内的电位和另一处的膜外电位的电位差却是不相同的,据此可推出所记录是某处的膜内的电位和另一处的膜外电位的电位差还是另处的膜外的电位和某处的膜内电位的电位差,可以推测出兴奋是按图(一)传导,还是兴奋按图(二)传导。

还可以总结出按图(一)传导,还是兴奋按图(二)传导,具体情况取决于兴奋区域大小、两测量电极之间的距离以及动作电位传导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当两个测量电极之间的间隔距离较大或动作电位传导速度较小,就可以用图(一)表示,当两个测量电极之间的间隔距离较小或动作电位传导速度较大,就可以用上图(二)表示,09年上海题只能用图(二)解释所给定的电位变化曲线。

用图(二)解释所给定的电位变化曲线时,两处的动作电位是先后产生的,在这种情况下两处的膜外维持等电位的时间应该很短,就是海南题的D选
项。

单就两处的膜外维持等电位的时间长短而言,图(一)可得到上海C,图(二)可得出海南D及上海D。

小狗啃骨头:1、电表的偏转问题
我承认电表的偏转方向主要取决于电表内部的线圈缠绕方式。

但是默认的电表是这样的: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时,表现为正值,指针向右偏转;电流从负接线柱流入时,表现为负值,指针向左偏转。

在各种版本的教材中,都是电表先向左偏转,这表明有电流从负接线柱流入。

在人教版的教材中,由于左侧(靠近刺激的一侧)的膜外电位首先变为负值,所以电流的方向是从右侧流向左侧。

由此可知,右侧是电表负接线柱,左侧是电表正接线柱。

2、示波器的问题
示波器的连接方式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测量结果。

如果示波器的正接线柱连接在右侧(远离刺激的一侧,在“冰河”老师提供的链接中可以看到就是这样连接的),那么就可以得到王玢主编的生理学中的图像。

3、王玢主编教材中存在的矛盾
既然电表测量时,电表的正接线柱放置在靠近刺激的一侧,负接线柱放置在远离刺激的一侧;而示波器测量时,正接线柱放置在远离刺激的一侧,负接线柱放置在靠近刺激的一侧。

这难道不是自相矛盾吗?
指针左偏转(负值)就代表电流从负接线柱流入,指针右偏转(正值)就代表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电流表通常左侧是正接线柱,右侧是负接线柱。

因此电表图像是在一种默认状态下得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