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植物调查教学设计

校园植物调查教学设计
校园植物调查教学设计

校园植物调查及标本制作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以苏教版八年级生物第五单元第十四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中的第一节“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为依据而设计的调查活动。本章从认识学生身边种类繁多的生物的方法———科学的调查方法和观察方法入手,安排本节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对《生物课程标准》中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具体落实。

本课通过调查、探究及设计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调查的方法。虽然学生对植物分类知识还不是很熟悉,甚至于有些花草树木叫不上名字来,但他们可以通过阅读教材、搜集相关的课外资料、询问或与他人分享和交流信息达到认识和了解的目的。调查法不仅是研究生物的方法之一,而且是了解事物的常用方法之一。因此,本课的设置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调查,去认识身边的植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和渴望。但初二的学生很少接触调查活动,对调查的目的、方法和步骤不是十分明确,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只有使学生明确了调查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才能保证调查有目的地顺利进行。另外,初二的学生好奇心强但自制力比较差,极易将调查活动搞成旅游或漫无边际的游玩,达不到实践的目的。因此教师必须作好活动前的教育、指导和小组长的培训等工作,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合作意识。此外,学生还没有学到植物具体分类知识,所以调查过程中不能过于强调这一部分知识,只要学生能分清是那一类植物,属于灌木还是乔木以及植物的名称及在绿化上的意义就可以了。另外学校正处于刚刚建完不久,还没有彻底规划完善的现实情况,正好为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规划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所以开展这样的活动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社会意识的形成。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了解校园植物,尝试对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2、知道这些植物在美化、绿化、净化校园环境中的作用和意义。

3、尝试校园绿化设计,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2、培养探究能力、交流与合作能、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这次调查和设计活动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认识校园常见植物。

2、设计能力的尝试与培养。

(二)教学难点:

1、调查活动的组织,使活动能有目的的进行。

2、学生独立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准备:

1、调查范例、调查报告。

2、提前一周调查辅导,小组长培训

3、给学生两天的时间做调查计划和标本制作的准备。

4、自己抽出时间对学校及周缘的植物也做一次细致的调查,做到心中有数。

六、课时计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每天都穿行于校园之中,在校园中学习、生活,你了解你的校园吗?

(学生给予教师肯定回答)

师:那么你知道我们的校园都有哪些植物吗?

(学生说出他们认识的一部分植物)

师:同学们认识的仅仅是我们校园内的一部分植物,除了这些,校园内还有很多植物,这些植物对校园的绿化又各有什么意义呢?要了解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引出课题——校园植物调查)

(二)、新授课

第一课时——准备工作

1、观看教师准备的调查范例,大致了解调查的方法、步骤等。在观看过程中教师在每一环节做详细说明。

2、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调查计划以及调查表的设计(包括调查目的、范围、方法等)教师参与其中并指导调查计划的制定和调查表格的制作。

3、教师讲解采集植物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4、分发采集工具。

注:本课的前一天对小组长作好培训和指导,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任务,并对小组成员分好工。

5、以组为单位展示交流设计报告,互补再次完善计划。

6、教师评价,补充强调调查活动以及标本制作的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内容:

(1)调查的科学性:强调如实做好调查记录及调查报告的统计。

(2)调查的过程中保护好校园环境(如不要折树、摘花等)

(3)强调小组的合作意识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实施调查计划:

1、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到校园内开展调查活动并做记录。

(教师跟随活动并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2、在调查的同时按照要求采集部分植物准备做标本。

(教师监督,严禁学生肆意破坏植物)

3、调查结果的交流、讨论与展示:

(1)、将调查报告以组为单位在课堂上交流汇报。

(2)、组与组之间互补,比比看看那一个组调查的种类数量最多,调查报告最完善。

(3)、按照要求对采集回来的植物进行标本制作并附上相关信息。

(4)、最后评选出一个最佳调查组和最佳标本制作组。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校园里的植物 教案设计

《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观察植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3、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意识到植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 1、教师在校园内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 2、观察记录纸。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在上节课了解了有生命物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生命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展开研究。本课的编排始终围绕植物的形态进行。通过对植物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获取有关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外部形状等方面的信息,渗透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入手,利用“说说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的活动,让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植物”上,同时也为认识植物的多样性寻找一个“增长点”。本课的主体活动是对植物进行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概括出植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教学过程: 一、从整体认识植物 1、了解学生事先观察到的校园植物:说说你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可说名称,也可描述外形。) 师生交流。

3、学生实地观察,教师随时指导。 4、汇报交流。 5、小结:植物的外部形状是各种各样的。 二、从局部认识植物 1、提出观察任务:我们要去观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有树皮、树叶和花。 2、讲解如何观察树皮:先摸,有什么感觉?再拓树皮,看拓下来的图案有什么不同? 3、讲解如何观察树叶:在树枝的一个节上看叶子是怎样长的?把它画下来。 4、讲解如何观察花:比较两种花形状的不同,也把它画下来。 5、师生观察后交流。 6、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我们观察到的植物有哪些相同点? (集中在都有根、茎、叶、花、种子等结构特点上,都需要水分、空气、阳光等生命需求上,都能长大,都要呼吸……) 三、认识植物多样性,给植物分类

综合实践 有趣的植物

综合实践《有趣的植物》 一、主题内容分析 本次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根据儿童的认知策略和心理能力的发展设计活动方案,注重研究策略,指导学生基于兴趣,培养学生参加实践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热爱植物的感情.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热情.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通过实践,增强创新意识,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会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良好学习习惯。 二、主题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参加实践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热爱植物的感情.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热情. 2、让学生了解叶子的形状、颜色,了解绿色植物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都来关心、爱护绿色植物。 3、培养学生学会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良好学习习惯。 三、主题教学策略分析 先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识,认识身边的植物。激发学生热爱植物的感情。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热情。再通过了解叶子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好习惯。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第一课时:身边的植物 教材分析: 本次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根据儿童的认知策略和心理能力的发展设计活动方案,注重研究策略,指导学生基于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通过实践,增强创新意识,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参加实践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热爱植物的感情.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热情.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识,认识身边的植物。 2.让学生了解一些奇特有趣的植物。 3.激发学生热爱植物、保护环境的热情。 教学准备: 1.老师收集有关录像,做成课件。 2.学生带一盆植物。 3.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收集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 激趣导入: 播放一段有趣的植物录像图导入新课.同学们,请看屏幕,无论是街道两旁,生活小区还是庭院中、家庭居室里,植物可以说无处不在,他们能够净化空气,绿化环境,装点我们美好的生活.. 二.教学过程: 1.同学们都非常喜欢植物,老师发现同学们都以植物为自己的小队命名,现在哪个小组介绍一下自己为什么以这种植物命名吗? 2.除了刚才介绍的这些植物之外,你还喜欢那些植物,为什么? 学生介绍身边的植物(包括带来的植物) (1) 同学们一定很喜欢植物,所以课前你们都以最喜欢的植物名作为你们小组的名字,能说说为什么吗? (2) 让学生说说这种花让人喜爱的原因,引导学生最好说出它的文化内涵. (3)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如果把你们四个小队的名字和起来是什么?对,正是花中四君子.同学们知道的真多.那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一下自己最喜欢的植物.在班级里进行汇报交流. (4) 指名介绍喜欢的植物. 3.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植物的特点 (1)同学们介绍的这些植物都很可爱.关于植物,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总结归纳植物的饮食.颜色.作用和其他等方面的特点. (2)同学们提了那么多问题,可见同学们都很会思考,善于提出问题,现在就利用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问题.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就其中一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看哪个小队合作的最好,一会回答问题回答的最准确. (3)小组汇报. 4.课外拓展

校园植物调查教学设计

校园植物调查及标本制作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以苏教版八年级生物第五单元第十四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中的第一节“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为依据而设计的调查活动。本章从认识学生身边种类繁多的生物的方法———科学的调查方法和观察方法入手,安排本节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对《生物课程标准》中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具体落实。 本课通过调查、探究及设计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调查的方法。虽然学生对植物分类知识还不是很熟悉,甚至于有些花草树木叫不上名字来,但他们可以通过阅读教材、搜集相关的课外资料、询问或与他人分享和交流信息达到认识和了解的目的。调查法不仅是研究生物的方法之一,而且是了解事物的常用方法之一。因此,本课的设置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调查,去认识身边的植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和渴望。但初二的学生很少接触调查活动,对调查的目的、方法和步骤不是十分明确,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只有使学生明确了调查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才能保证调查有目的地顺利进行。另外,初二的学生好奇心强但自制力比较差,极易将调查活动搞成旅游或漫无边际的游玩,达不到实践的目的。因此教师必须作好活动前的教育、指导和小组长的培训等工作,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合作意识。此外,学生还没有学到植物具体分类知识,所以调查过程中不能过于强调这一部分知识,只要学生能分清是那一类植物,属于灌木还是乔木以及植物的名称及在绿化上的意义就可以了。另外学校正处于刚刚建完不久,还没有彻底规划完善的现实情况,正好为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规划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所以开展这样的活动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社会意识的形成。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了解校园植物,尝试对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2、知道这些植物在美化、绿化、净化校园环境中的作用和意义。 3、尝试校园绿化设计,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能力目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6 校园植物调查 通用版

主题六:校园植物调查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各种不同的植物名称以及主要习性;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搜集、调查、设计、展示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激发创造以及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 【活动重点】认识校园内的植物。 【活动难点】调查学校校园内植物分布状况。 【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方式】调查,统计,查阅资料,设计栽培花草树木。 【活动过程】 一、准备阶段: (一)确立主题 关于植物,学生在三年级的科学课中已经探究了关于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学生对于身边的植物很感兴趣,但是又缺乏深入的研究。 校园的植物叫什么名字?它们喜欢什么样的环境?校园的植物有多少种?每个种类又有多少棵?校园的植物分布合理吗?校园的绿化率怎么样?和绿色学校的绿化率差距有多大? 教师可以在课的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对于校园植物知道多少,有什么问题?通过头脑风暴,产生研究问题的兴趣,教师可以适时提出自己的一些问题供学生参考。 (二)成立活动小组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相应的活动小组(树种调查组、布局设计组、建议组),研究内容的确定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不能太大,太空。 (三)活动前的准备 成立活动小组,分小组确定活动计划,如调查内容,人员,安全注意事项等。

(四)教师注意事项: 由指导老师负责和协调,参与小组的各项活动中,注意监护学生安全。选定切合实际的内容,制定研究计划,选择研究方式方法, 二、活动实施 利用多种手段收集资料 1、分组观察校园的花草树木,并做好观察记录。 2、收集相关的资料整理,做好记录。 三、汇报交流 (一)各小组交流小组活动情况,交流获取的植物的信息资料。 (二)评价活动结果,提出改进意见。 四、汇集成果 (一)展示调查卡。 (二)学校宣传实践活动。 (三)总结、展示、评价。

植物认知实习报告

生物认知实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习,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于与人 合作的能力。 2.学习用正确方法和手段来观察和研究植物 3.通过野外观察,准确、熟练掌握和应用常用的植物形态学术语 4.掌握各种植物的采集,掌握植物的采集、压制、标本制作等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法,为今 后实习、科研打下初步的基础。 5.以大自然为立体教学课堂,体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 识相结合,激发学习热情。 二.实验意义 1.通过实习,可以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的植物学理论知识,实践检验理论,以达到知识 的升华。 2..培养实践和动手的能力,提高我们各方面的技能,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开辟了自然环 境中研究生活植物的广泛可能性。 3..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体会合作达到成功所带来的乐趣。 4.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地让我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 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的兴趣。 三.实习时间,地点及行程 2012年8月15日下午烟台昆嵛山东殿后山 2012年8月16日上午烟台昆嵛山岭子后 2012年8月17日上午 四.实习地点自然概况 位置:昆嵛山地处胶东半岛东端,横亘烟台、威海两地。2008年被批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赤松为主要保护对象。主峰泰礴顶,海拔923米,为半岛东部最高峰,属于长白山系,但长期与长白山主体隔绝。 气候,土壤:昆嵛山气候为温带季风型气候和海洋型气候。一年四季分明,雨量充足,气候温和,可满足温带各种植物生长的需要。陡峭的山峰,复杂的地形,行成许多局部小气候,为温带,亚热带树种的定居提供了有利条件。土壤属于森林棕壤,以沙壤为主。

认识校园植物教案

认识校园植物教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认识校园植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及特点。 2、认识并了解校园的植物。 3、学会如何对一株植物进行记录。 4、学会使用植物检索表查找植物并了解植物。 过程与方法: 1、以观察校园植物为基础,让学生从时常接触的校园中,培养观察 调查植物的能力。 2、尝试应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某些具体问题的方法。 3、通过对植物检索表的使用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识校园植物,能够欣赏并爱护校园的植物,并且提高学生 的环境保护意识。 2、通过对植物的认识,体验探索的乐趣,尝试自己查找资料成功的 喜悦。 二、设计思路 本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过去的“会听”逐渐变为“会学”,并在学后还要“会讲”、“会用”的成才目的。本案例的总体思路是让学生学会认识植物,并能通过某一植物的特征查找到它的种名和学名。其共分为4个课时。第一课时介绍植物的各部分结构在外形上的

特点。主要采用讲授法;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对植物进行记录。主要采用教师展示学生实践的方法;第三课时让学生学会根据植物的这些特征运用植物检索表查找到植物种名的方法。并从中体会分类的思想。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方法。第四课时在学生大体认识了校园植物之后教师再选择重点植物进行介绍,然后完成校园植物检索表。主要采用学生汇报、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6.认识植物的花、果实与种子 花可从花瓣、颜色、花形、排列方式等区别 果实有浆果、核果、肉质聚合果、荚果、蓇葖果、蒴果、坚果、球果、翅果与隐花果等。

走进校园植物,综合实践活动,

走进校园植物,综合实践活动。 大英郪江外国语学校教师:陈小英 一、活动背景 学校对每一个学生来讲,那是最熟悉不个的地方了。因为每一个同学,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在每个学校里都生长着各式 各样的植物,是那样的充满生机, 但是整天忙碌的学生,对这些植物 却不闻不问,甚至对一些植物也叫 不出它们的名字。 所以我们通过对校园植物的调查与了解,让同学们一同来认识校园 里的各种植物,加深同学们对这些植 物的认识,感受到植物对我们生活的 巨大作用,增进他们对植的感情,促 进大家更热爱我们的校园。 本次活动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五年级学生自身的特点,围绕“校园里的植物”主题活动而设计的,通过带领学生认识植物、查阅资料、制作植物名片、成果展示等活动形式来开展的。让学生认识植物、热爱植物、赞美植物……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活动目标

1:带领学生认识校园内的各种植物,了解一些关于植物的初步知识。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并着力于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发现问题,耐心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校园植物的研究,认识到植物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产生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和热爱学校的欲望。 3,让学生查询资料,了解植物的名字,习性,特点,并为每种植物挂牌,加深学生对植物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校园植物的热爱。 4.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学会与人交际,小组合作,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活动计划 1,活动时间:2019年9月10日-2019年10月25日 参加人员:五年级一班学生 2 活动内容:了解校园里的一些植物,给植物挂牌,认识一些奇特的植物 3,活动形式:教师讲解,带领观察,查阅资料,自主交流,汇报展示。

七年级生物:校园植物调查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 生物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 / 七年级生物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校园植物调查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打开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见识,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生物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实地调查课。“调查”作为一种广义的探究活动,是通过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或社会中去,就某一生物学问题进行调查,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做的就是指导和组织工作。《校园植物调查》是让学生走出课堂,在校园里进行植物的调查活动。通过这样一个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安排、自己制定计划、分工合作,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丰富多彩的校园植物以及校园植物对环境的不同作用,使学生对植物的多样性、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 教学重点:调查的一般方法和调查的实施,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调查结果的表达与交流。 教学难点:调查活动的组织教学。 学生分析 (1)有《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的基础知识,学生已经具备观察植物、记录植物特征的能力,完全能够完成《植物调查记录表》以及给植物归类的任务。

(2)第一次实地调查活动,学生也许会误认为此类课等于玩,所以一定要明确活动的任务性、科学性、严谨性并且强调活动时的纪律性,组织性和安全性。 设计理念 开放式教学:开放的教学空间与时间以及教学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学会做调查记录。 2、识别校园常见植物,描述其外部形态、功能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并学会给植物分类。 3、举例说明植物对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技能目标:1 、运用观察的基本方法,观察校园植物的外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环境。 2、尝试植物调查的一般方法 3、尝试制定校园绿化方案 4、尝试交流探究结果。 5、尝试调查报告的编写。 情感性目标:1、体验探索自然奥秘,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同热爱校园,热爱植被,热爱大自然的风尚。 3、养成与人分工合作、与人交流的习惯,形成集体主义观念。

校园园林植物调查报告

校园园林植物调查报告 园林植物适用于园林绿化的植物材料。包括木本和草本的观花、观叶或观果植物,以及适用于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防护植物与经济植物。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校园园林植物调查报告,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的校园是市级规范化校园,她犹如一座绿色公园,校内绿化达到了“黄土不见天,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设计特色。每当我们漫步于树荫下或站在楼上极目远眺整座校园,就会感到特别的幸福!但经我们初步调查,大多同学对校园植物了解甚少,对如此丰富的、方便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利用起来,让学生自己去了解一下校园植物及其分类。同时,作为北中学子,我们应该更多关注给大家身心带来宁静致远的校园。为此,我们七年级生物兴趣小组决定对学校各种花木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主要对植物种类、用途、分布、习性等进行一次较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使大家更快更易的熟悉校园植物,并初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调查范围学校校园内所种植的各类植物。(野生类不列为本次研究范围) 三、调查方法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访谈、小组讨论。 四、研究时间 xx年5月到xx年7月 五、研究成员生物兴趣小组 六、指导老师 xx 七、研究过程 1、实地调查:由指导老师分次带领各班学生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树木,熟悉树木分布,并做好记录,画出植物分布草图,将不认识的树木重点记录、做记号。 2、采集标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指导学生将不认识的和暂时不能确定的树木的叶片采集下来,压制做成植物标本。 3、采访讨教:带领学生将所做植物标本拿去请教学校花工师傅,弄清树木的名称和特性。另外,还请花工师傅到实地介绍各类树木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植物的经验。

校园植物综合实践课选题教案

《校园植物》综合实践课选题教案 常州外国语学校张蕾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掌握综合实践的选题方法 能力目标:1、学生能自主地介绍综合实践选题的案例 2、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热爱大自然,热爱学校,爱护校园植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协作创新等科学素养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选择课题的原则 难点:1、学生能自主地介绍综合实践选题的案例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协作创新等科学素养 三、教学工具: ppt、活动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老师先来考考大家,你认识这些植物吗?(ppt展示“你认识吗”) 生:…… 师:大家的知识面都很广,这些植物都认识,那老师再考考大家,这些植物图片的背景认识吗? 生:常外校园 师:不错,我们的常外校园非常的美丽,在春的暖风里,柳絮飞扬,樱花绽放,酷热的夏季,香樟树给人带来阴凉;秋天,不仅有秋菊傲霜,还有素雅大方的桂花给人带来阵阵清香;冬天,腊梅绽放,而我们的雪松依然碧绿如常。常外的植物还远不止这些,而这些校园植物不仅点缀了我们的校园,也是我们学习的资源,所以,这学期我们将围绕校园植物展开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希望同学们都能参与进来。 师:有些同学可能要问,校园植物可以开展哪些综合实践活动呢?那让我们先来看下他人的研究。(ppt展示“你知道吗”) 生:(牛顿的故事) 师:不错,牛顿发现这个问题后,用我们现在一个比较时髦的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或者说就是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对这一现象展开研究,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而这个的发现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和意义是非常大的。 师:当然,这里我们并不是也要和牛顿一样来研究苹果,而是从这件事中,我们要发现他成功的一个很大原因,是什么? 生:善于从身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校园里的植物

校园里的植物 校园里的植物 一、主题确定: 认识校园里的植物既能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大自然、关心植物的意识,又能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感情。于是,在全班同学的倡议下,我们决定就此开展《校园里的植物》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1、进一步树立热爱学校,关心爱护植物的环保意识。 2、认识校园里植物的品种、习性,了解相关知识。 3、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搜集资料,培养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4、通过广泛调查、实验,制作,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研究,懂得团结力量大。 三、活动内容 1、对同学们关爱校园植物的情况进行调查,提出合理化建议。 2、认识校园里的野草,了解危害,开展除草大行动。 3、校园最美的树评比。 4、开展除草、浇水、修剪等活动。 5、制作植物标牌,写明植物名称及特征,让校园里的植物“开口说话”。 四、活动过程 (一)确定主题: 让学生留心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并将观察到的现象一一记录下来,返回教室后汇报交流后产生了本次活动的主题亲近校园——和校园里的植物交朋友。 (二)活动小组的确定 学生寻找合作伙伴,组成活动小组,确定小组研究子课题。

他们花了三天的时间设计好调查表,一些同学手拿问卷,开始调查;一些同学蹲点花坛、操场,手拿纸笔,记录同学的表现。 然后,孩子们对调查表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共采访了9位同学) 1、你有没有跨越草丛?有(1人)没有(8人) 2、你有没有往草丛里乱丢垃圾?有(6人)没有(3人) 3、你有没有摘花或折树枝?有(8人)没有(1人) 4、你有没有把衣服放在草丛上?有(7人)没有(2人) 5、你知道学校里有两棵桂花树吗?知道(0人)不知道(9人) 其次,孩子们们对蹲点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在连续一周的观察中,随意跨越草丛的有18人,以课外活动时最多:把衣服放在草丛上的有35人,一般是体育课或课外活动课;摘花或折树枝的不多,仅有2人。 通过调查,得出结论: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不够关心和爱护,还需要加强保护意识。因此,他们提出以下建议: (1)对随意破坏者进行处罚。 (2)对同学们进行关爱校园里植物的教育,使同学们认识到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 3、关爱行动 为了起到带头作用,孩子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1、《校园野草知多少》课题小组的同学开展了除草行动。同学们带着器具,浩浩荡荡地来到校园的各个地方。对这可恶的家伙,怎么能手下留情呢?大家挽起袖子,将杂草连根拉起……他们号召全体同学加入除草行动,誓与野草斗争到底! 2、《校园植物大搜集》课题小组的同学跟随后勤杜老师定期开展浇水,修剪活动。同学们借来了一把剪刀,修剪树木的叶子。同时,用水桶,给树木浇一些水,松一松土。为了让树木安全过冬,同学们向大人学习防冻措施,给一些树木“穿上防寒服”。 (四)总结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是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目标,遵照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原则,运用预定的标准和方法,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结构及其实施状况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学生的体会: 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体会到:和别人打交道首先要说…你好?、…请教你一个问题好吗?、…对不起,我可以打搅你一下吗?等等,采访完毕一定要谢谢人家;其次,采访时要注意,别人正忙的时候不要去添乱;再次,采访时要事先向别人说明你的来意,让别人明白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总之一句话,你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五、活动反思

校园植物调查报告

(一)校园植物名录: 1种名:雪松(Cedrus deodara (Roxb.)G.Don) 科属:松科、雪松属 特性:常绿乔木 用途:庭院绿化 2种名:圆柏(Sabina chinensis) 别名:桧、刺柏 科属:柏科、圆柏属 特性:叶兼有鳞叶与刺叶,刺叶三叶轮生,小枝不下 垂。木材坚韧耐用,有香气。 3、种名:侧柏[P. orientalis (Linn.) Franco] 科属:柏科、侧柏属 特征:常绿乔木,生鳞叶的小枝扁平,排成一平面, 直展或斜展。叶鳞形交叉对生。 用途:常栽培作庭园树种,材用、药用。 4、种名:水杉(Mete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 科属:杉科、水杉属 特征:落叶乔木 用途:行道树 5、种名:南洋杉(A. cunninghamii Sw.) 别名:鳞叶南洋杉、针叶南洋杉。 科名:南洋杉科 特征:常绿乔木,树冠尖塔形壮观。 用途:庭园观赏。 6、种名:梧桐(Firmiana Platanifolia) 科名:梧桐科 特征:落叶乔木 用途:作行道树及观赏;种子可食或榨油;树皮纤 维克制造纸和编绳的原料;叶、花果和种子 均可药用,有清热解毒,去湿健脾的工效。 7、种名:迎春花(Jasminum nudifloum Lindl.) 科名:木犀科 特征:落叶藤状灌木,高2~3米。 用途:著名庭园花卉,可做花篱、绿篱等,也适合作各式盆景。 8、种名: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别名:木犀、岩桂、九里香 科属:木犀科、木犀属 特征:常绿灌木或乔木,树冠圆形或椭圆形,枝叶繁 茂。 用途:桂花对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氟化氢有一定的 抗性,也是工矿区绿化的理想花木。此外, 桂花还是食品加工的原料,可以浸酒、窨茶、 制各种糕点和甜食等。其花、果、根均可入 药。 10、种名: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carr) 科属:木犀科(Oleaceae) 女贞属(ligustrum linn) 特征:常绿灌木; 用途:庭院绿化 11、种名:蒲葵( Livistona chinensis) 别名:扇叶葵 科属:棕榈科、蒲葵属 特征:单干型常绿乔木。树皮棕灰色,有环纹和纵裂 纹 用途:热带地区绿化的重要树种热带地区绿化的重要 树种 12、种名:棕竹(Rhapis humilis Blume.) 科属:棕榈科、棕竹属 特征:常绿丛生灌木 用途:观叶植物上品。 13、种名:棕榈[T. fortinei(Hook. f.) Wendl.] 科属:棕榈科、棕榈属 特征:叶掌状分裂,裂片多数顶端浅2裂。花常单性, 异株,多分枝 的肉穗状或圆锥状花序;佛焰苞显著。果实球形。 用途:除供观赏外,叶鞘纤维可制绳索、地毯、床垫、 蓑衣、刷子等, 嫩叶可制扇、帽等。果实供药用。 14、种名: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 Presl) 别名:豫樟,香樟,`乌樟,小叶樟。 科属:樟科,樟属。 特性:叶具离地基感动大脉,脉腋间隆起为腺体。 用途:木材及根可提取樟脑,枝、叶、果可提取樟油, 为工业、医药及选矿原料。 15、种名:白兰花(Michelia alba) 别名:白玉兰,玉兰花,白缅花。 科属:木兰科,含笑属。 用途:供观赏。花及叶可提取芳香油和药用。 16、种名:含笑[M. figo (Lkur.) Spreng.] 科属:木兰科, 含笑属 特征:常绿灌木,嫩枝、芽及叶柄均被棕色毛,叶边 缘无锯齿。花腋生。 用途:庭园观赏植物。 17、种名:海桐花(Pittosporum tobira Ait) 别名:山瑞香,七里香。 种属:海桐科,海桐属。 19、种名:山茶( Camellia japonica L.) 科属:山茶科 特征:常绿灌木,树冠圆头形,树皮灰褐色 用途:著名的观赏植物。用来丛植或散植于庭院、花 径、林缘边,山茶木材细致,可供细工和雕刻。 种子能榨油,可供食用或防锈。叶作饮料,花 可入药。 20、种名:鸡爪槭(Acer palmatum Thunb. ) 科属:槭树科、槭树属 特征:落叶小乔木,小枝细瘦,紫色或灰紫色。 用途:观叶植物 21、种名:卫矛( Euonymus alatus) 科属:卫矛科、卫矛属 别名:鬼箭羽、四棱树。 特征:落叶灌木 用途:对二氧化硫有较强抗性,可用于厂矿绿化。枝干 柔韧容易扎型,可作盆景赏玩。茎翅、叶 均可药用。 22、种名:大叶黄杨(llex latifolia Thunb.) 科属:卫矛科、卫矛属 特征:常绿灌木 用途:叶和果作药用,也可作庭园的绿化树叶。 23、种名:大叶冬青(Llex latifolia) 科属:冬青科、冬青属

校园植物认知活动

生命科学与技术协会 感悟吉珠之美——校园植物认知活动 策 划 书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 生命科学与技术协会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一日

目录 一、前言 (3) 二、活动概况 (3) 2.1活动名称 (3) 2.2主办单位及指导单位 (3) 2.3活动背景 (3) 2.4活动目的 (4) 2.5活动形式 (4) 2.6活动主题 (4) 2.7活动时间 (4) 三、活动流程 (5) 3.1活动前期工作安排 (5) 3.2活动内容 (5) 3.3活动现场工作安排 (6) 3.4活动后期工作安排 (7) 四、经费预算 (8) 五、应急预案 (8) 六、注意事项 (9) 七、备注 (9)

一、前言 走过美丽的校园,大家对身边的花草树木也许很感觉熟悉,但是不一定知道它的名字,有什么功能,为环境做着怎么样的贡献。寻找并发现这些伟大却又默默无闻的无名植物显得意义非凡。 二、活动概况 2.1活动名称 感悟吉珠之美——校园植物认知活动 2.2主办单位及指导单位 主办单位:院学生社团联合会生命科学与技术协会 指导单位: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化学与药学系团委 2.3活动背景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无疑是广东省最美丽的高校之一,得此殊荣,不仅仅是因为那背靠峰峦叠翠的观音山,烟波浩渺的中国南海,澳洲滨海建筑风格整体规划设计的校园,还有那校园里千姿百态的植物,也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4活动目的 通过对校园内的植物进行发现和认知,提高大家对校园植物的认识和对环境爱护的意识。 2.5活动形式 首先将参加活动的人员分成若干组,各组在指定区域内进行域内植物资料的查询,一周后进行成果交流会,再在饭堂进行活动成果展后进行植物名称挂牌活动。 2.6活动主题 了解吉珠植物,感受吉珠之姿。 2.7活动时间 2012年4月21日—5月5日

最新创建绿色校园教案校园植物调查

2013-2014 学年创建绿色校园教案 校园植物调查 【概述】 本主题出自教科版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计划3--4 课时完成。“校园植物 调查”呈现了一个完整的主题探究活动过程,包括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实践活动、总结与交流三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采访、动手测量制作等一系列活动,了解校园植物的种类、生长情况和植物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环境、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发展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校园常见植物,了解校园植物的种类及生长情况。学会记录和分类统计。 2.初步了解植物在美化、绿化、净化校园环境中的作用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 1. 在活动中主动探究,学习运用观察、采访、测量等研究方法,学会与人交往。 2. 设计制作标牌,发挥创造潜力。 3.学习收集处理信息并进行展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活动中亲近自然,培养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2. 在活动中树立自主探究意识和群体合作意识。 【学习者特征分析】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加上平时对校园植物有一定的认识,因此他们对走出教室到校园中开展调查实践,具有浓厚的兴趣。但他们调查经验少、自我约束力较差,另外由于缺乏调查访问的经验,活动过程可能会遇到种种障碍。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主题采用自主探究、实践研究、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综合运用谈论法、启发法、观察法、调查采访、实地测量、设计制作等具体方法,引导学生自主确定研究内容、制定研究方案、小组合作探究、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汇报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材,校园植物,班级多媒体设备,PPT课件,照相机,能上网的计算机,图书馆。 园艺工人、老师或家长。测量工具:绳子、温度计等;记录和制作工具:纸和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研究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在厦门实小集美分校这所美丽的校园里学习、生活有多久了?是啊,

校园植物调查研究报告

校園植物調查研究報告 研究性学习阶段小结 ○一、校园植物的作用 校园是一个人群集中的地方,“绿色”校园是每一位师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的第二家园,它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起着重要作用。安静、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为师生提供课外休息活动的场所,置身于清新和谐的绿色校园内,不仅可以让师生观赏到各种植物景观,呼吸新鲜空气,消除大脑疲劳,而且更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优秀品质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绿色植物,维系着生态平衡,使万物充满生机,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美化环境运用树木花草不同的形状、颜色、用途和风格,配置出一年四季色彩丰富,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层层叠叠的绿地,镶嵌在城建筑群中。它不仅使学校披上绿装,而且其瑰丽的色彩伴以芬芳的花香,点缀在绿树成荫、蓊郁葱茏中,更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为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创造优美、清新、舒适的环境。 2,净化空气绿色植物对净化空气有独特的作用,它能吸滞烟灰和粉尘,能吸收有害气体,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据测定:1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产生750公斤氧气,吸收1000公斤的二氧化碳。如果以成年人每日呼吸需要0.75公斤氧气,排出0.9公斤二氧化碳计算,则每人有10平方米的树林面积,就可以消耗掉每人因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供给所需要的氧气。据上海地区对一些常见的绿化植物进行了吸硫测定,发现臭椿和夹竹桃不仅抗二氧化硫能力强,并且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也很强。臭椿在二氧化硫污染情况下,叶中含硫量可达正常含硫量的29.8倍,夹竹桃可达8倍。其它如珊瑚树、紫薇、石榴、广玉兰、棕榈、银杏、桧柏、粗榧等也有较强的对二氧化硫的抵抗能力,刺槐、女贞、泡桐、梧桐、大叶黄杨等树木抗氟的能力比较强。另外,木槿、合欢、杨树、紫荆、紫藤等对氯气、氯化氢气体有很强的抗性;紫薇可吸收汞;大多数植物都能吸收臭氧,其中银杏、柳杉、樟树、海桐、青冈栎、女贞、夹竹桃、刺槐、悬铃木、连翘等净化臭氧的作用较大。树木还能吸收氨、铅及其它有害气体等等。故有"有害气体净化场"的美称。 3,调节气候树木能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 为师生的生活创造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树木也能调节气温,这是由于树木可以减少阳光对地面的直射,能消耗许多热量用以蒸腾从根部吸收来的水分和制造养分,为人们创造了防暑降温的良好环境。据测定,夏季绿地的气温要比城市中的路面、广场等建筑区的温度低10℃左右。七、八月份柏油路面的温度高达30℃—40℃,而草地的温度只有22℃—24℃,林地中的温度更低,一般情况下,公园中的空气湿度,要比城市其他地方高27%。 4,减弱噪声茂密的树木能吸收和隔挡噪声。据测定,40米宽的林带,可以降低噪声10-15分贝;公园中成片的树林可以降低噪声26-43分贝;绿化的街道比不绿化的街道可降低噪声8-10分贝。在森林中声音传播距离小,是由于树木对声波有散射的作用,声波通过时,枝叶摆动,使声波减弱而逐渐消失。同时,树叶表面的气孔和粗糙的毛,就象电影院里的多孔纤维吸音板一样,能把噪声吸收掉。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校园里的植物 教科版

《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 编写人:周银琴 所在学校: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凉风小学 教学内容:《校园里的植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课的内容,在这一课中,学生通过观察校园里的各种植物,了解植物的名称及特征等。地位作用: 本课是关于植物单元的最后一课,在此前几节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植物的叶、茎等结构,并通过种养植物等活动知道植物会生长,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和阳光,进而认识到植物是“活”的,是有生命的。本课主要是认识校园里的植物,并选择一棵你喜欢的植物把它画下来,再把孩子在观察记录的中的发现和大家一起分享。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在实地观察中,发现校园里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称。 2、再一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3、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 1、学会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 2、产生认识植物的兴趣,养成珍爱生命、爱护植物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人类与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植物可以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 教学重点:认识校园常见植物,并能知道的名称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你认识的一种植物。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画笔、画画板、记录册、课前到校园里观察植物。 教师准备:课前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弄清校园里所有植物的名称及生活习性,制作带拼音卡片的校园植物(注:学校比较大的,可以选择几个点进行观察了解,其它的点可以留到课后让学生去观察。) 一、通过谈话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让孩子们到校园里观察了植物,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校园里的植物》。(课件出示课题) 二、学生交流,校园里看到的植物。 1、谈话:谁来说一说,你在校园的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植物,并说说你对这种植物的了解。

校园常见植物识别与分类

创新项目设计 校园常见植物的分类识别 黄兆广 课题背景 校园内有很多花草树木,这些植物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舒适惬意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每一种植物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的春天繁花似锦,有的秋天来了落叶纷飞,有的一年四季都郁郁葱葱,这是因为每一种植物都有自己的分类学地位,这一地位决定了植物的外形特征。本次学习中学生将对一些校园常见植物进行分类识别。 初中学生意见学习了植物的主要类群和植物的主要结构,对植物的分类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开展本次活动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学以致用,关爱校园中的常见绿色植物。 活动目标 1、使学生了解植物分类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植物分类学的基本方法,并能只是 和方法对校园中的常见绿色植物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中绿色植物的关爱意识,在活动过程中学会分工与合作。活动重点和难点 植物分类学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它对校园中的常见绿色植物进行分类。 活动方式 1、对已有名称的植物,可以采取先入为主的研究方式,在植物分类检索表中对 应观察植物的相关特征。 2、对未知名称的植物,可以全面观察植物的六大器官的特征,再对应植物分类 检索表来查找名称。 活动过程组织设计 一、准备阶段 1、人员准备: 把学生分为4—5个人一组,要求学生在本小组内确定组长、观察员和记录员,既分工明确,又团结合作,共同完成本次研究性学习。 2、材料准备 每人领取工具箱一只,内有教师自制的植物分类检索表、调查报告单、放大镜、镊子等。 二、实施阶段 活动1:什么是植物分类学? 植物分类学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繁琐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本次研究的只是一个较为简单的植物分类研究,其对象是我们校园常见植物。 给学生提供植物分类的小资料 活动2:植物分类有哪些方法?

校园植物观察教案1

第二节校园植物调查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一节以调查活动为主的活动课。课前教师应对要进行调查的区域内的植物进行周密的考察,对调查区域内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生活环境和用途等有清楚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教学时,可以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完成实地调查活动;第二课时完成资料的分析和整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调查植物的一般方法,学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身边常见植物的外部形态结构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能力目标 尝试植物调查的一般方法。 情感目标 关注身边的植物,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重点:植物调查的一般方法。 难点:植物的调查方法、记录方法和资料整理方法。 四、教学媒体 植物调查所需的工具(放大镜、照相机、记录表等)

五、课时建议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对要调查的区域进行周密的调查,对所要调查的区域中的植物做到心中有数。另外,要充分做好组织纪律、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并对所带物品(包括笔、调查记录表、放大镜等),对所穿的衣物提出要求。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准备几架照相机,以便真实地记录第一手资料。课前注意教育学生爱护校园里或调查区域中的植物,不乱采乱摘,更不要乱吃野果等。 教学过程:教师可将学生分组对学校或附近的预定调查地点进行调查,可以安排每个小组负责一片区域的调查。小组长要充分赴起责任,对整个小组的成员的行动做到管理,并组织小组中的成员对校园植物进行调查,填写调查记录表。小组长还要负责组织学生在调查完成之后将学生领到预定地点集合。小组在调查过程中遇到的植物如果不认识,可以用相机拍下,或取适当的标本,但不可乱采。 学生集合之后,教师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调查所得的资料汇总在一起并妥善保管,以备下一节课应用。 第二课时 这节课主要对第一课时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完成对课本后半部分 的教学。

校园植物调查报告.doc

校园植物调查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的校园犹如一座绿色公园,校内绿化达到了“黄土不见天,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设计特色。每当我们漫步于树荫下或站在楼上极目远眺整座校园,就会感到特别的幸福!但经我们初步调查,大多同学对校园植物了解甚少,对如此丰富的、方便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利用起来,让学生自己去了解一下校园植物及其分类。同时,作为四十四中学子,我们应该更多关注给大家身心带来宁静致远的校园。为此,我们高一年级生物兴趣小组对学校各种花木进行了一次研究性学习,主要对植物种类、分布、习性等进行一次较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使大家更快更易的熟悉校园植物,并初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调查范围学校校园内所种植的各类植物。(野生类不列为本次研究范围) 三、调查方法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访谈、小组讨论。 四、研究时间 2017年4月到2017年5月 五、研究成员生物兴趣小组 六、指导老师:李华 七、研究过程 1、实地调查:由指导老师分次带领各班学生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树木,熟悉树木分布,并做好记录,画出植物分布草图,将不

认识的树木重点记录、做记号。 2、采集标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指导学生将不认识的和暂时不能确定的树木的叶片采集下来,压制做成植物标本。 3、采访讨教:带领学生将所做植物标本拿去请教学校花工师傅,弄清树木 的名称和特性。另外,还请花工师傅到实地介绍各类树木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植物的经验。 4、查阅资料:与电脑老师联系,利用学生的信息课时间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获取各类树木的相关资料(树名、科名、习性与特点等) 。另外,小组分工回家查阅有关资料。 5、核准资料:经过以上各项活动,学生对校园树木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为了使自己的认识更科学、更准确,我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组分工核准,使我们的资料更全面、更完整、更准确。 6、整理资料:集中、收集所有学生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全面整理、筛选、分类。 7、制作标牌:将资料打印,制成小卡片。每张卡片上正面标明树名、学名、科名、英文名、习性与特点等。反面标明责任班级,将标牌固定在标本上。 8、展示陈列:按班级分成小组,将各小组所制标本置于实验室内,参观交流。 八、研究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