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吸引器操作及维护规程

合集下载

电动吸引器操作规范

电动吸引器操作规范

电动吸引器操作规范
【操作前准备】
1、评估环境:环境清洁安静、电源插座安全。

2、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

【操作前检查】在使用前,操作者应接受培训并仔细阅读说明书。

1、连接电源,检查吸引器确定性能完好。

2、关闭电源,准备使用。

【操作步骤】
1、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按下运转开关,机器进入工作状态。

2、吸引器在手术前,按动贮气开关,机器即运转,调节负压,观察负压表调至所需负压,机器停转。

3、吸引管逐步进入宫腔时应无负压。

进入后,踩动脚踏开关 (即吸引开关),总贮气与吸引瓶导通,吸引瓶产生负压,吸引管开始抽吸。

这时应断续踩动脚踏开关,以便选择最佳负压值进行手术。

4、手术结束,术者亲自将吸引瓶倒出,井检查吸出物性状,胎膜是否完整,确认刷洗干净。

5、仪器术后清洁,按下仪器上“泄放阀”,将吸引器内负压释放,负压表指针处于“0”位,关机整理仪器,如有血迹立即消毒处理。

[清洁与维护]
1、吸引器头较长,管径小,管腔狭窄,管腔内残留的
血液、体液、组织残留物不易被彻底清洗,成为交叉传播疾病的潜在危险。

2、初步用清水清洗,然后用500mg/L含氯清毒剂浸泡30钟。

吸引器的操作规程

吸引器的操作规程

吸引器的操作规程
《吸引器操作规程》
一、安全注意事项
1. 使用前请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并按照规程操作。

2. 使用时请确保电源及插头无损坏并连接正确。

3. 使用过程中禁止对吸引器进行拆卸或改装。

4. 在清洁维护时请确保吸引器已断电并冷却。

5. 使用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情况,请立即停止使用并联系维修人员。

二、操作步骤
1. 将吸引器放置在平稳的工作台或平台上,确保不会倾斜或晃动。

2. 打开电源开关,确认吸引器正常开启。

3. 根据需要调节吸引器的吸力大小,注意不要将吸力调节过大导致物品被吸入。

4. 使用过程中请确保吸引器的通风口和滤网不被遮挡,确保通风良好。

5. 使用完毕后,先将吸力调至最小,然后关闭电源开关。

三、清洁维护
1. 在清洁维护前请先断开吸引器电源并等待冷却。

2. 使用软布擦拭吸引器表面,清洁时避免使用刺激性或腐蚀性清洁剂。

3. 检查吸引器的滤网是否有积灰,如有则及时清洁或更换。

4. 定期对吸引器内部进行清洁,确保无积灰或异物影响吸力和
运行正常。

5. 清洁维护完成后再次确认吸引器的各项功能,并进行必要的调试。

以上操作规程为吸引器的基本操作流程,使用者在操作时需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并保持吸引器的清洁和维护,以确保吸引器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

电动吸引器操作程序与保养

电动吸引器操作程序与保养

电动吸引器操作程序与保养
操作流程
3.未吸痰前使橡胶管折成V 形,吸痰时将橡胶管恢复原状。

精心整理
4.吸痰毕,吸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取下吸痰管放进消毒液内
量的1/3,最多不超过500ml。

精心整理
2.停止使用时,清洁、浸泡消毒贮液瓶及橡胶管,干燥备用。

妇科电动吸引器操作程序与保养
精心整理
操作流程
1.检查吸引器各管道连接是否
形,吸痰时将橡胶管恢复原状。

精心整理
4.吸痰毕,吸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取下吸痰管放进消毒液内
量的1/3,最多不超过500ml。

精心整理
2.停止使用时,清洁、浸泡消毒贮液瓶及橡胶管,干燥备用。

精心整理。

电动吸引器的操作方法

电动吸引器的操作方法

电动吸引器的操作方法
电动吸引器的操作方法通常如下:
1. 准备工作:确保电动吸引器已经充电并且干净,连接好各个配件(如吸头、管道等)。

2. 开启电源:将电源线插入电源插座,并将电源开关打开。

3. 调整吸力:根据需要,调节电动吸引器的吸力大小。

通常通过旋钮或按钮控制。

4. 准备工作区域:清洁工作区域,确保没有尖锐物品或杂物阻挡。

5. 使用吸头:选择合适的吸头,将其连接到电动吸引器的吸管上。

6. 接通吸管:将吸管连接到吸头上,并确保连接牢固,防止漏气。

7. 开始吸力:将吸头放置在需要吸气的物体或表面上,并按下电动吸引器的吸力开关。

8. 吸气操作:根据需要,将吸头保持稳定,并通过吸力将目标物体吸入吸管中。

9. 结束操作:完成吸气后,松开吸力开关,并小心取出吸头。

10. 清洁和维护:使用后,将电动吸引器清洗干净,并保持干燥。

如有需要,及时更换使用过的吸头和过滤器等配件。

请注意,以上为一般性的电动吸引器操作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可能因各个品牌和型号而有所差异,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并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正确使用。

电动吸引器操作指南

电动吸引器操作指南

电动吸引器操作指南电动吸引器操作指南1、应用范围本操作指南适用于电动吸引器的操作和维护。

2、安全注意事项2.1 在操作电动吸引器之前,请仔细阅读并理解说明书。

2.2 在操作过程中,穿着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面罩等。

2.3 操作前,请检查电动吸引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发现任何异常情况请及时维修或更换设备。

2.4 在操作过程中,严禁将手指或其他物体插入吸引器出口。

2.5 操作结束后,及时关闭电源并清洁吸引器。

3、吸引器的基本操作步骤3.1 准备工作3.1.1 检查电源线是否连接稳固。

3.1.2 确保吸引器的储存容器为空。

3.1.3 打开吸引器的开关。

3.2 吸引操作3.2.1 将吸引头部位放置于需要吸引的区域。

3.2.2 调节吸引器的吸引强度,依据需要调整吸引力大小。

3.2.3 操作完成后,将吸引头部位从吸引区域取出。

3.3 清洁和维护3.3.1 操作结束后,关闭吸引器的开关。

3.3.2 清洁吸引器的各个组件,包括吸引头部位、储存容器等。

3.3.3 定期对吸引器进行维护,包括更换滤网、清理风机等。

3.3.4 将吸引器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防止受潮等。

4、附件本文档附件包括电动吸引器的说明书、维修手册、配件清单等。

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吸引器:指用于吸引液体或固体的设备。

5.2 个人防护装备:指为了保护操作人员安全而需要佩戴的装备。

5.3 强度:指吸引器产生的吸引力大小。

5.4 维护:指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检查和修理等。

5.5 滤网:指吸引器中用于过滤、阻隔杂质的网状部件。

5.6 风机:指吸引器中产生负压实现吸引的装置。

电动吸引器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电动吸引器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电动吸引器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1.操作方法(1)检查吸引器各部连接是否完善,有无漏气。

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负压。

一般成人吸痰负压约40~50 kPa,小儿吸痰约13~30kPa,将吸痰管置于水中,试验吸引力,并冲洗皮管。

(2)将病人头部转向护士,铺治疗巾于颌下。

(3)插入吸痰管,其顺序是由口腔前庭→颊部→咽部,将各部吸尽。

如口腔吸痰有困难时,可由鼻腔插入(颅底骨折患者禁用),其顺序由鼻腔前庭→下鼻道→鼻后孔→咽部→气管(约20-25cm),将分泌物逐段吸尽。

若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时,可由插管或套管内插入,将痰液吸出。

昏迷病人可用压舌板或开口器先将口启开,再行吸引。

(4)气管内吸痰,待病人吸气时,快速将导管插入,自下而上边退边左右旋转导管,消除气道分泌物,并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

在吸引过程中,如病人咳嗽厉害,应稍等片刻后再行吸出。

并随时冲洗吸引管,以免痰液堵塞。

(5)吸毕,关闭吸引器开关,弃吸痰导管于小桶内,吸引胶管玻璃接头插入床栏上盛有消毒液瓶内备用,将病人口腔周围擦净。

观察吸出液的量、颜色及性质,必要时做好记录。

2.注意事项(1)吸引器所用电压与电源电压要相符,否则易损坏电动机和影响吸力。

(2)吸痰动作要轻、稳。

一次吸痰时间不应超过15秒,吸引器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3分钟。

(3)治疗罐治疗巾每日更换消毒一次,吸痰管每次更换使用。

(4)储液瓶内的吸出液应及时倾倒,不应超过瓶的2/3,以免痰液吸入马达,损坏机器。

储液瓶洗净后,应盛少量的水,以防痰液粘附于瓶底,妨碍清洗。

(5)专人保管,定期检修与保养,保持其良好效能。

更多2019年护士资格考试复习知识点请查看:敲黑板!2019年护士资格考试教材变动情况汇总。

电动负压吸引器的操作流程及保养

电动负压吸引器的操作流程及保养

电动负压吸引器的操作流程及保养
电动负压吸引器的操作流程
1.检查吸引器各管道连接是否正确,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的性能是否良好。

2.一般吸痰的负压值:0.027—0.053KPa(成人0.04—0.53kpa,小儿0.02—0.04kpa),急救吸痰的负压值最大不超过0.08KPa。

3.未吸痰前使橡胶管折成V 形,吸痰时将橡胶管恢复原状。

4.吸痰毕,吸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取下吸痰管放进消毒液内浸泡,把贮液瓶及时清洗。

5.用完后,先关掉吸引器上的开关,再从电源插座上拨下电源插头,切断电源。

电动负压吸引器的保养
1.每周定期维修,保持备用状态,每次使用后用75%医用酒精擦拭机器。

2.停止使用时,清洁、浸泡消毒贮液瓶及橡胶管,干燥备用。

3.缓冲瓶起缓冲气流作用,严禁当作贮液瓶使用,避免液体进入泵体,损坏机器。

4.电动吸引器保持清洁、干净、无尘,做好防潮、防高温,避免剧烈振动。

电动吸引器操作规程

电动吸引器操作规程

电动吸引器操作规程1.概述电动吸引器是一种用于抽取液体、器官或异物的医疗设备,常用于急救、手术和康复等场合。

为保证医务人员的安全和操作的准确性,制定和遵守电动吸引器操作规程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设备准备、操作流程、维护保养等方面详细介绍电动吸引器的操作规程。

2.设备准备在进行操作前,必须对电动吸引器进行正确的设备准备。

2.1确保电源插头已经插入电源插座,并正常供电。

2.2检查吸引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将吸引管头接入吸引器的接口。

2.3检查吸引管是否完好无损,无堵塞等情况。

3.操作流程3.1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防护眼镜等。

确保操作环境卫生整洁。

3.2打开电源开关,将吸引器调至适当的吸引力。

3.3操作前准备好吸引管,调整管道长度和弯曲程度,便于操作。

3.4将吸引管由顶部缓慢插入患者的鼻腔或口腔,注意避免损伤患者的黏膜。

3.5在插入过程中,保持吸引管的稳定性,并通过观察吸引器的压力表,调整吸引力的大小。

3.6当需要更换吸引管或清理吸引器时,要先关闭电源开关,等待吸引器完全停止工作后再进行。

3.7操作完毕后,关闭电源开关,将吸引器从患者体内缓慢取出,注意避免伤害。

4.维护保养4.1每次使用完毕后,应对吸引器进行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4.2定期检查电源插头和电线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4.3在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将吸引器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尘埃和水分对设备的影响。

4.4按照厂家的要求进行定期的维修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寿命。

5.注意事项5.1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5.2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环境的清洁和整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5.3操作时需耐心、细心,注重操作的准确性和效果。

5.4在操作过程中要留意患者的身体反应,如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停止操作并报告医生。

5.5操作后要做好记录,包括操作时间、吸引力大小以及患者的反应等。

以上就是电动吸引器的操作规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管部门: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设备部
−−−−−−分发部门设备部、质量部生效日期−−
1目的
建立电动吸引器的操作规程,以保证该仪器的合理使用和维护。

2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我司电动吸引器的使用操作与维护保养过程。

3职责
3.1质量部实验员须按照此规程进行操作和维护保养工作。

4正常工作条件
4.1大气压力范围:860hPa~1060hPa
4.2工作环境:+5~+35℃;相对湿度30~80%
5安装调试及使用
5.1连接管路:空气过滤器上有“进”标记一面为空气入口,应与贮液瓶的出口相接。

5.2连接电源,电源指示灯亮为电源接通。

5.3校验管路
5.3.1顺时针方向旋紧负压调节阀,用手指或滴管橡胶皮头堵塞吸入口,或折叠并捏住吸引软导管。

5.3.2开启吸引器,机器运转,无异声,真空表上指针将迅速上升至极限负压值,放开吸入口,表针将回
到0.02MPa以下,说明管路连接正确。

5.4负压调节
堵住吸入口,开启吸引器开关,调节负压调节阀,压力表上读数应在0.02MPa至极限负压值范围内变化。

5.5使用
经吸引管连接到负压吸引抽滤瓶上,然后将过滤器连同瓶塞放到抽滤瓶口,开启吸引器开关进行抽负压,直到过滤器瓶内溶液完全被吸到抽滤瓶中,关闭吸引器开关。

注意:当吸引量较大时,要及时移走抽滤瓶中的废液,以免溶液吸入到仪器贮液瓶中。

6仪器的维护保养
6.1空气过滤器的更换
空气过滤器吸入泡沫或塞满尘埃,将导致过滤膜的颜色由浅变深,还会引起管道入口处的吸力明显减小甚至消失,而压力表上负压将不断上升至0.04MPa以上,此时应及时用本公司空气过滤器更换。

6.2熔丝管的更换
熔丝管装在底座背面上,需更换时,首先切断电源,用十字或一字螺丝刀逆时针方向旋开,然后更换。

6.3机箱表面用浸过消毒液的微湿抹布来擦拭,并应防止液体渗入机箱缝隙。

6.4设备不使用时应放置在干燥、清洁的地方,定期开机运转一次(一般为6个月一次)。

再次使用时,
应检查溢流装置、导向管及其它管路。

并确保导向管管口朝向贮液瓶内壁。

6.5按照《实验室测试仪器维护保养和使用记录》和《实验室测试设备年度维护保养记录》进行日常维
护保养工作。

7相关文件和记录
7.1相关文件
7.1.1《7A-23D型电动吸引器使用说明书》
7.1.2KG-QP09《设备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7.1.3SOP-HW-001《设备使用和维护管理制度》
7.1.4SOP-HW-007《计量管理制度》
7.2相关记录
7.2.1QMR-056《实验室测试仪器维护保养和使用记录》
7.2.2QMR-057《实验室测试设备年度维护保养记录》
8文件变更历史
版本生效日期更改单号.更改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