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章节题库 第二章 发达国家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发展)【圣才出品】

第二章发达国家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发展一、名词解释1.《泰晤士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研;上海财大2009年研;暨南大学2009年研;南开大学2005年研;华中科大2003年研]答:《泰晤士报》是英国历史最悠久、最有权威、消息灵通可靠的报纸,创办于1785年1月1日。
原名《每日环球记录报》(Daily Universal Register),创办人是印刷商约翰·沃尔特,1788年改为现名。
该报自称办报方针为“独立地、客观地报道事实”,“报道发展中的历史”。
但在政治倾向上,它实际上是英国政府的喉舌,在重大的国内外问题上,反映官方意图。
《泰晤士报》报道严肃,内容详尽。
它重视国际国内大事报道,对重要文件刊登详尽。
它也重视言论,社论版一边刊登社论,一边刊登读者评论。
该报每天40版左右,分两大部分:一是国内外新闻、评论、文化艺术、书评;二是商业、金融、体育、广播电视和娱乐。
版面比较清晰、紧凑,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工商金融界和知识界。
2.《北极星报》[华中师大2007年研;北大2005年研]答:《北极星报》是英国宪章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工人报纸,1837年11月11日创刊于英国北方城市利兹,英文,创办人和主编是菲·奥康瑙尔。
最初是一家地方性的宪章派周报,但很快发展为英国发行量最大的工人报纸,最高销数达到1.09万份。
1844年11月,该报从利兹迁到伦敦出版,成为宪章派左翼实际上的中央机关报。
该报报道面很宽,注重时效,文字激昂。
40年代起,宪章运动新一代的左翼领袖乔·哈尼、厄·琼斯亦成为该报的编辑。
从1843年起,恩格斯是该报的通讯员。
1847年,《北极星报》和马克思、恩格斯编辑的《德意志—布鲁塞尔报》,以及法国的《改革报》,结成了进步报刊同盟。
随着英国宪章运动的衰落,1852年,该报在困境中被卖给了一个资本家,从而结束了它15年轰轰烈烈的生命历程。
马克思、恩格斯曾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是“欧洲最优秀的报纸之一”。
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章节题库 第六章 新闻通讯事业的产生和发展)【圣才出品】

第六章新闻通讯事业的产生和发展一、名词解释1.路透社(REUTERS)[南开大学2010年研;清华大学2005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4年研]答:路透社是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也是英国创办最早的通讯社。
1851年由保罗·路透创办于伦敦。
路透社的主要业务分为两大类:向报社、电台提供时事新闻;向世界各地银行、经纪人和工商企业提供经济信息。
路透社素以快速的新闻报道被世界各地报刊广为采用而闻名于世。
另外,它的经济和体育新闻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2.哈瓦斯通讯社[南京大学2008年研;华中师大2007年研]答:哈瓦斯通讯社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讯社,同时也是二战前法国最有实力的通讯社。
该社由夏尔·哈瓦斯于1835年12月创立于巴黎。
巴黎几十家报纸以及许多机关、公司和个人陆续成了它的订户。
哈瓦斯社的供稿原则是“迅速和优质”,为此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改进传递新闻的方式。
初期曾依靠快马传送,1837年开始使用信鸽,1845年该社在国内线上开始用电报传送新闻,70年代该社通过海底电缆把新闻业务扩展到了拉丁美洲。
进入20世纪,哈瓦斯社的业务继续发展,但是2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哈瓦斯通讯社的财政趋于恶化,于是越来越依靠政府补助维持,新闻播发日益明显地体现官方意向,被人们视为半官方的通讯社。
1940年德军侵占法国,哈瓦斯社随之瓦解。
3.中东通讯社[人大2007年研]答:中东通讯社是埃及共和国唯一的官方通讯社,外文简称MENA,简称中东社。
是中东和阿拉伯地区成立最早的通讯社,总社在开罗。
1956年由埃及两大日报和两大出版社筹资成立,1960年收归国有。
1980年由埃及协商委员会遴选该社董事会主席和两名主编。
国内有26个分社。
国外有15个分社和记者站,大多集中在中东和北非各国。
每天用阿拉伯、英、法3种文字发稿。
着重报道埃及、中东、非洲和不结盟国家的事务。
设有图片部和电视新闻部,向国内外提供或交换图片和电视新闻。
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章节题库 第三章 发达国家现代报业的发展和变化)【圣才出品】

第三章发达国家现代报业的发展和变化一、名词解释1.垄断竞争[清华大学2007年研;复旦大学2005年研]答:垄断竞争是传媒市场竞争的一种模式,指许多企业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在这种市场结构中,企业数量很多,每个企业的产量只占较小的市场份额,一个企业的行为不会对整个市场造成太大的影响;企业进出这个行业是自由的;各企业生产的同种产品是有差别的,企业间竞争激烈。
因此,这种市场结构下强调的是产品的差异性,成熟的媒介市场必然是一个垄断竞争的市场。
2.默多克[华中师大2013年研;人大2011年研]答:默多克(Rupert Murdoch)是跨国报纸及影视实业家。
他起家于澳大利亚,创办《澳大利亚人报》,后转战英美,他的麾下有久负盛名的英国高级报纸《泰晤士报》、大众报纸《太阳报》,控股英国天空广播公司;美国《纽约邮报》,美国第四大广播网福克斯,执掌传媒帝国新闻集团。
新闻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媒体集团,亦称为“默多克的传媒帝国”。
默多克过度追求利益、报纸过度煽情的风格受到了西方新闻界的批评。
3.英国《每日电讯报》[人大2006年研]答:《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由亚瑟·巴勒斯·斯莱上校于1855年6月29日创刊,1937年与英格兰的《晨邮报》合并,称《每日电讯和晨邮报》,后改为现名,是英国第一家成功的大众化便士报。
《每日电讯报》历经五位老板,其报道风格也数度改变,发行量曾一度超过当时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泰晤士报》。
该报现在为康德拉·布莱克(C.Black)所有,与《泰晤士报》、《卫报》不同,是居于“高级”和“大众”之间的报纸。
1994年,该报成为欧洲第一家网上报纸。
4.《泰晤士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研;上海财大2009年研;暨南大学2009年研;南开大学2005年研;华中科大2003年研]答:《泰晤士报》是英国历史最悠久、最有权威、消息灵通可靠的报纸,创办于1785年1月1日。
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外国新闻事业的起源)

第一章外国新闻事业的起源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古代的新闻传播1.原始新闻传播人类在几百万年前,出于共谋生存的需要,相互之间就有种种简单的信息交流。
这是一种蒙昧状态下的十分原始的信息传播,是前语言时期的信息传播。
2.口语新闻传播(1)语言的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从此以后,口头的语言传播就成了人类主要的传播形式,成了联系社会成员的基本纽带。
(2)随着社会的发展,口头语言传播的具体方式不断丰富,日趋多样。
新闻性最强的口头传播,往往出现在战争或其他重大事变中。
(3)在口头语言成为主要传播形式的同时,人类成员还保留着种种非语言符号的传播形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还逐步采取标记、声光、图式等多种手段辅助新闻信息的传播。
①标记传播这是指借助一定的物品或记号来传递信息,例如实物借代、结绳记事等。
②声光传播这是指借助声光信号来传递信息,例如敲击响器、吹奏号角、点燃烽火等。
声光传播的距离比较远,排列组合有较多的变化,表达的意思也可以更加复杂。
③图式传播这是指用简单的符号或图画来表达意思,传递信息。
它是较为高级的辅助手段,通常被认为是文字传播的发轫。
3.手写新闻传播(1)随着文字和书写工具的诞生,出现了手写新闻传播,后来它又渐渐上升为主要的新闻传播形式。
①最早的文字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文字大部分由表形向表意、表音演进,衍生出各种字母文字,而且形体日益简化,书写日益便利。
②早期的书写工具是各种简陋的自然材料。
人工造纸的技术则起源于中国。
这一技术后来经中亚、阿拉伯地区传入欧洲,为各国采用。
(2)文字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二个重要的里程碑。
它标志着人类原始时代的结束,文明时代的开始。
有了文字书写,就有了手写的新闻传播,这种传播突破了口头传播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局限,可以使信息传播的容量更大、内容更准确、距离更远、留存的时间更长久。
(3)在古代手写新闻传播活动中,有两种形式历来受到史家的注意。
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章节题库 第九章 互联网络业的兴起和发展)【圣才出品】

第九章互联网络业的兴起和发展一、名词解释1.流媒体(Streaming Media)[北大2007年研;社科院2005年研;南京大学2004年研;清华大学2003年研]答:流媒体(Streaming Media)是指在网络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即在因特网上以数据流的方式实时发布音、视频多媒体内容的媒体,音频、视频、动画或者其他形式的多媒体文件都属于流媒体之列。
Flash动画就是流媒体的一种形式。
流媒体技术(或称为流式媒体技术)是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到网络服务器上,让浏览者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需要等到整个多媒体文件下载完成就可以即时观看的技术。
流媒体是流媒体技术的核心和体现。
2.网络新闻传播业答:网络新闻传播业,是指借助于互联网络传播新闻和进行新闻信息服务的网站网页。
随着互联网的成熟和发展,尤其是90年代前期万维网和浏览器的推出以及上网用户的增加,网络新闻传播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网络新闻传播业大致经历了探索、窄带服务和宽带服务三个阶段。
3.第四媒体[复旦大学2005年研]答:第四媒体是指因特网,即将它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发展起来的、并与大众传播媒体并存的新的媒体形式。
它包含了人类信息传播的两种基本方式,即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具备海量信息、传播迅速、信息检索、超越时空限制、交互性及小众性等优势。
互联网的崛起给传统的大众传播环境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1998年5月,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因特网被正式承认为“第四媒体”。
4.www网站[北大2002年研]答:www网站是World Wide Web(环球信息网)的缩写,也可以简称为web,中文名为“万维网”。
www网站起源于1989年3月,由欧洲量子物理实验室CERN(the European Laboratory for Particle Physics)所发展出来的主从结构分布式超媒体系统。
通过万维网,人们只要使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很迅速方便地取得丰富的信息资料。
外国新闻事业史课后简答题及答案

外国新闻事业史课后简答题及答案1、人类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经历了哪些阶段?答:人类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源远流长,几乎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出现的。
依据形式的演进,大致上经历了口头传播、1口手写传播、印刷传播三个发展阶段。
○头新闻传播。
语言的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从此以后,口头的语言传播就成了人类主要的传播形2手写式,成了联系社会成员的纽带。
○新闻传播。
随着议院和书写工具的诞生,道或新闻报》1609年德意志,在沃尔芬比特尔发行;《报道》在斯特拉斯堡出版。
《安特卫普新闻》1605年尼德兰;《每周新闻》1621年英国;《各地见闻》1631年巴黎。
日报:最早的日报诞生于德意志地区。
《新到新闻》1650年莱比锡;《每日新闻》1702年伦敦;《巴黎新闻》1777年法国;《宾夕法尼亚晚邮报》1775年美国。
杂志:近代意义上的期刊(杂志),最早出在于1665年。
《学者杂志》1665年巴黎;《皇家学会哲学汇刊》1665年阶级的舆论工具。
第四,资产阶级革命后,随着议会民主和多党政治体]的确立,各国都经历了一个正常报刊为主的时期。
第五,18世纪后期起,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开始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推进引起社的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重大变化,也给近代报业带来了重大影响。
第六,非正常报刊,一般是民营的商业报刊,其商业化程度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
基本矛盾:将近三年间,近代资产阶级报业经历了许多曲折和反出现了手写新闻传播,后来它又渐渐上升为主要的新闻传播形式。
○3印刷新闻传播。
印刷术的发展,在人类传播史上竖起了第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2、外国最早的公告式新闻和书信式新闻出现在什么年代?答:在古代外国的手写新闻传播活动中,有两种形式历来受到史家的注意,一种是公告式的,即原始形态的官方公报;一种是书信式的,即新闻信。
官方公报最早出现在古罗马时期,公元前159年。
新闻信早在公元前1500多年出现在古罗马。
3、古登堡印刷工艺是怎样产生和扩散的?答:1450年前后,德国美因茨的工匠谷登堡(约14世纪90年代-1468年),研]成功适合西文特点的金属活字印刷技术。
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课后习题第五章发展中国家报业的创建和发展)【圣才出品】

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课后习题第五章发展中国家报业的创建和发展)【圣才出品】第五章发展中国家报业的创建和发展⼀、名词解释1.《新闻纪要》(即《巴达维亚政治评论》)答:《新闻纪要》是印尼的第⼀张荷⽂报纸,1615年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创刊。
当时荷兰本⼟定期报刊诞⽣不久,这家报纸是荷属东印度公司为适应殖民活动需要⽽创办的,主要转载荷兰报刊的内容,另有少量本地新闻和⼴告。
报纸办了⼀个多世纪,于1744年停刊。
2.发展新闻学答:发展新闻学植根于发展传播学,发展传播学主要研究传播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发展新闻学着重探讨新闻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发展新闻学特质的形成,与世界信息新秩序的尖锐争辩有很⼤关系。
3.《察世俗每⽉统纪传》答:《察世俗每⽉统纪传》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地区最早的华⽂报刊,1815年8⽉5E1发刊于马六甲,是由英国传教⼠马礼逊和⽶怜在中国刻⼯梁发协助下创办的⽉刊,⽊刻雕版印刷,免费散发,内容⼤多为阐述基督教义,后期有少量时政评论⽂章,出版⾄1822年停刊。
《察世俗每⽉统纪传》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中⽂报刊。
⼆、简答题1.亚、⾮、拉美地区报业诞⽣最早的国家是哪些?发展中国家报业发展进程有些什么重要的共同点?⽬前报业的分布状况如何?答:亚、⾮、拉美发展中国家报业的创建,先后差距很⼤。
(1)报业最早诞⽣的国家亚、⾮、拉美多数发展中国家是进⼊20世纪后才有报刊的,但也有⼀些国家报业发端很早,例如亚洲的印尼、印度,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巴西,⾮洲的⽑⾥求斯、埃及等,报业已有⼆三百年的历史。
(2)发展中国家的报业史有⼏个明显的共同点①早期报刊,尤其是报业发端较早的国家的早期报刊,⼤多是殖民者创办的。
这些殖民者把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带到了殖民地,也把近代报纸带到了这⾥。
从此以后,引发了本地⼈办的报纸,诞⽣了各国的近代报业。
②随着反殖民主义、反封建⽃争的开展,这些国家本民族的报刊逐步发展成长。
凡是民族民主运动兴起得早的地区(如拉丁美洲)和国家(如亚洲的印度、⾮洲的埃及),民族民主报刊也兴办得早、成长得快。
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课后习题 第七章 广播电视事业的产生和发展(上))【圣才出品】

第七章广播电视事业的产生和发展(上)一、名词解释1.卫星直播电视答:卫星直播电视是电视的传播样式之一。
广播卫星上的转发器功率大,普通的电视机用户安装简单的接收装置(包括小型碟式天线等)就能直接收看卫星传送来的节目,这便是卫星直播电视,也叫做直接入户电视。
美国1974年运用这一方式向阿拉斯加等边远地区播放教育电视。
苏联1976年起用广播卫星向西伯利亚地区播送电视,供农村俱乐部、公寓大楼或个人直接收看。
1984年1月日本发射实用广播卫星BS一2a后,日本广播协会专门创办卫星直播频道供全国收看。
80年代以后,卫星直播电视广泛使用于跨越国界的电视传播,成为国际电视的重要传播和接收方式。
2.数字电视答:数字电视是电视的传播样式之一。
新兴的数字技术能把模拟电视信号转变为数字电视信号并进行处理、传输、接收和记录。
数字技术能够大大压缩电视节目,使得原来传输一套节目的频道可以传输多套节目,从而大大增加受众可收看的节目数量。
数字技术能够大大提高信号处理和传输的质量,从而极大地改进接收效果,电视画面会比模拟电视清晰一倍以上(成为高清晰度电视),音响效果可以同电影院和剧场媲美。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发展数字电视。
3.商业广播电视答:商业广播电视是指电视台和电台为私有私营,实行商业化经营,并通过各国各种方式联接成网。
世界范围内,一些大的全国性商业广播电视网是广播电视领域最大的垄断组织,它们都有直接经营的广播电视台;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广播电视台同这些大公司签订合同,转播他们的节目(含广告),并从这些大公司取得补偿费用,被称为附属台。
4.公共广播电视答:公共广播电台是指非营利的广播电视台,它们的宗旨是为公众提供教育或服务。
这些台的主办者大约有四类:社区组织、高等院校、州政府、地方教育或市政部门。
这些台不播广告,经费来源为:国会拨款、经办单位出资、企业界赞助、受众捐助以及自行开辟的其他财源,如出售节目,发行节目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知识税2.塞缪尔·亚当斯3.纽约三大便士报4.报团5.《金融时报》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什么是古代新闻传播的三个重要里程碑?2.《新莱茵报》有哪些办报思想和特色?3.简述普利策及其办报特点。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1.近代资产阶级报业有着怎样的发展轨迹?2.论述《真理报》为俄国十月革命所作的贡献。
3.论述美国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和互联网化进程。
四、(案例)分析题(30分)以几大通讯社的变化为例,分析20世纪前期世界新闻通讯社的兴衰更替。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知识税答:知识税是指对报业征收的税,包括纸张税、印花税和广告税。
1712年5月,英国国会在托利党人操纵下通过法案,规定所有报刊一律征收印花税,同时对报刊使用的纸张征收纸张税、刊登的广告征收广告税,三者合称为“知识税”。
如有违反,则课以罚款或吊销执照。
“知识税”是英国政府的新发明,既可为政府增加财源,又能限制报业,达到寓禁于税的目的。
开征以后许多报刊不堪负担,被迫停刊,半年之内伦敦12家报刊就停了7家。
以后政府又多次提高税率,至1815年一张报纸的印花税高达4便士。
经过长期的斗争,“知识税”于1861年彻底取消。
2.塞缪尔·亚当斯答:塞缪尔·亚当斯毕业于哈佛学院。
1748年担任了波士顿一个俱乐部所办的《独立广告报》的主编,经常抨击英国政府横征暴敛的政策。
翌年,《独立广告报》停办,他便经常在他的好友所办的《波士顿报》上发表文章,宣传反抗殖民统治的主张。
他认为:英国政府剥夺了殖民地人民的基本权利,完全违背了社会契约的原则,因而殖民地人民也不再有服从英国政府的义务,殖民地脱离母国而独立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这一观点后来成为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亚当斯不但是个宣传家,而且是杰出的革命组织者。
反印花税的斗争广泛开展以后,亚当斯将集合在《波士顿报》周围的革命分子组织起来,成立了“自由之子社”,作为运动的核心力量,并且在各地建立分社,开展活动。
1772年他又组织“通讯委员会”,以便在马萨诸塞州各地间互通情况,传布消息。
1775年4月,列克星敦民兵就是得到通讯委员会的报告后,打响独立战争第一枪的。
亚当斯在1774年后一直担任马萨诸塞州出席大陆会议的代表,独立战争后他长期担任该州的副州长、州长。
3.纽约三大便士报答:纽约三大便士报是指三家小报版面的报纸,分别是:①纽约《太阳报》,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为本杰明·戴(Benjamin Day)1833年9月3日创办;②纽约《先驱报》,1835年5月6日发刊。
原名《先驱晨报》,6个月后改称《先驱报》,创办人詹姆士·戈登·贝内特(James Gordon Bennet);③纽约《论坛报》,1841年4月10日发刊,创办人霍勒斯·格里利(Horace Greeley)。
4.报团答:报团是指在两个以上城市,拥有两种以上日报的报业公司。
报团的出现,表明新闻事业走向垄断的趋势,是20世纪新闻事业最重要的发展。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形成报团的国家之一。
南北战争结束后,经济发展速度极快,报刊也迅速从党报时期进入了商业化时期,竞争加剧,同时出现了报业的垄断。
5.《金融时报》答:《金融时报》是一家全国性的经济金融报纸,创办于1888年,主要报道金融、财政、工商业消息,也十分重视与经济有关的国内外政治新闻。
政治上倾向保守党,是伦敦金融界的喉舌。
目前除在伦敦出版外,还用传真版在法兰克福同时印行,在世界各国金融经济界拥有广泛的读者。
每天28版左右(周一另有附刊,周六有周末版),采用粉红色纸张印刷,这是它形式上的一大特色。
金融时报公司有个子公司,叫做金融时报商业情报公司,专门收集和报道世界各地的经济信息,并出版一套期刊,分门别类报道各种产业的信息,影响很广。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什么是古代新闻传播的三个重要里程碑?答:依据形式的演进,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大致经历了原始传播、口语传播、手写传播、印刷传播等几个发展阶段,其间出现了三个重要的里程碑。
(1)语言的产生在漫长的人类进化史上,原始传播时期是历时最久的,长达几百万年。
经过无数代的进化演变,随着祖祖辈辈的劳动锤炼,人类的大脑逐渐发达,发音器官逐渐完善,思维能力逐渐发展。
大概在几十万年前产生了音节语言。
语言的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从此以后,口头的语言传播就成了人类主要的传播形式,成了联系社会成员的基本纽带。
随着社会的发展,口头语言传播的具体方式不断丰富,日趋多样。
有个人之间的交谈,三五成群的议论,氏族、部落的集会,田边地头的传闻,口口相传的民谣,行吟诗人的说唱等等,其中都包含着人们需要的新闻信息。
而新闻性最强的口头传播,往往出现在战争或其他重大事变中。
(2)文字的出现最早的文字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大约在公元前三四千年,中国、埃及、印度和西亚的两河流域,分别出现了早期的象形文字。
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文字大部分由表形向表意、表音演进,衍生出各种字母文字,而且形体日益简化,书写日益便利。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二个重要的里程碑。
它标志着人类原始时代的结束,文明时代的开始。
有了文字书写,就有了手写的新闻传播,这种传播突破了口头传播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局限,可以使信息传播的容量更大、内容更准确、距离更远、留存的时间更长久。
(3)印刷术的发明印刷术的发明,在人类传播史上竖起了第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它也使印刷新闻传播成为可能。
印刷术最早出现在中国。
早在隋唐年间(6—7世纪)我国就有了雕版印刷。
北宋仁宗庆历年间(1045年左右),毕昇首创胶泥活字排版印刷,以后又有人发明木活字印刷。
1450年前后,德国美因茨的工匠谷登堡,研制成功适合西文特点的金属活字印刷技术。
他浇铸出了以铅、锡、锑合金为材料的活字,并形成了由拣字、组版、填空、齐行和印刷还字等步骤组成的印刷工艺。
他还制成了木质的、靠螺旋在印版上加压力的印刷机,代替了纯粹的手工操作,从而提高了印刷的质量和效率。
印刷术的应用和推广,在人类传播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印刷可以大量而迅速地复制信息,以便向广大公众传播,这就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发展。
原先为奴隶主、封建主或是教会上层垄断的文化知识扩散开来了,新的思想、新的信息随着印刷时代的到来变成了统治者无法遏制的潮流。
2.《新莱茵报》有哪些办报思想和特色?答:《新莱茵报》是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的日报,它在无产阶级新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的办报思想、内容特色和战斗传统,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
其中主要之点有:(1)坚持无产阶级立场,把宣传革命纲领作为首要任务《新莱茵报》是共产主义者同盟在德国的政治思想中心。
出于策略考虑,报纸刊头上印有“民主派机关报”字样,而实际上它始终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从事宣传、报道和评论,坚决维护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正是从这种无产阶级立场出发,报纸始终不渝地宣传共产主义者同盟为德国革命制定的纲领和路线:对内彻底推翻封建制度,建立统一的、民主的共和国,对外推进反对沙皇的战争。
这是德国革命的两项基本任务,因而也是《新莱茵报》宣传的两个基本方面。
坚持无产阶级立场,宣传革命纲领,《新莱茵报》的这一特色正是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报刊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以后形成的无产阶级党报思想的先导。
(2)联系群众,代表人民,积极指导运动报纸通过各种渠道保持了同群众的紧密联系。
它建立了广泛的通讯员网,这些通讯员经常及时给编辑部反映和报道运动的最新情况。
报纸也十分重视读者来信,从中随时获得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了解群众情绪,据以撰写报道和述评,而且每期都要发一些读者来信,直接反映群众呼声。
另一方面,《新莱茵报》又十分重视指导群众,给他们以理论武器。
报纸连载了马克思的《雇佣劳动与资本》一文,用通俗的语言教育工人认识本身的历史使命,为阶级的解放而战斗。
报纸发表的《西里西亚的十亿》等有关农村问题的文章,揭露了贵族地主对农民的贪婪榨取,号召农民在反封建斗争中团结奋起。
报纸在革命发展各阶段及时发表的评论,提出的口号,都为群众指明了方向。
不仅如此,报纸编辑部成员还直接参加火热的群众斗争。
他们都加入了科伦工人联合会(马克思曾任主席)和民主协会,并且经常参加这些组织的集会,发表演说,散发传单。
每当报纸遭到反动当局刁难时,工人群众就举行抗议示威,支持和保护报纸。
正是这种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得报纸能够更好地代表人民,指导运动前进。
(3)强烈的革命爱憎,鲜明的战斗风格《新莱茵报》从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出发,区别对待敌、我、友,表现了强烈的革命爱憎。
对于封建王朝、地主贵族、反动官僚,报纸一贯进行无情的抨击和谴责,对于大资产阶级勾结封建势力、镇压人民的叛卖行为,报纸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揭露。
著名的《霍亨索伦王朝的丰功伟绩》一文,历数几代封建王朝的罪行、丑行。
《资产阶级和反革命》一组论文,犀利地挑开了大资产阶级的伪善和画皮。
对于小资产阶级,报纸采取又团结又斗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