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一、选择题。
1.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四大传统节日。
下面哪一项与清明节有关?( )A.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故至今留。
2.中秋节的节俗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
下面哪个故事与中秋节无关?( )D.捏“冻耳朵”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中华传统节日-中秋节是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这个节日的习俗是吃月饼、赏月。
()2.端午节是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大家都快乐地包粽子、吃粽子,还举行赏月等活动。
( )3.重阳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这一天大家吃元宵、赏花灯,孩子们快快乐乐地放花灯。
( ) 4.清明节是扫墓的日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就是描写清明节的。
( ) 三、走进春节。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让我们一起走进春节吧!1.【选春联】春联起源于桃符,是过春节的重要标志。
请把下面春联的上联和对应的下联连一连。
新年纳余庆宏图大展生意旺 一帆风顺日日好 万事如意年年高 嘉节号长春财源广进事业兴2.【过春节】春节有很多有趣的活动,下面的图画表现的是什么活动?请选一选。
(填序号)( )①打年糕( )②给压岁钱( )③贴福字( )④贴春联3.【送祝福】过春节时要给亲朋好友送出祝福,请你从下面的长辈中挑选一位,送出祝福。
①爷爷 ②妈妈 ④阿姨四、思路训练。
你想写哪个传统节日?任选一个写一写,理清思路。
也可以两种都写写。
1.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
先理清过节的过程,写的时候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详有略。
其中,我要详写的是 的过程,略写的是 的过程。
2.写过节时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
先弄清楚这件事的大概情况。
事件的过程要写具体,我会重点写A.嫦娥奔月B.吴刚折桂C.朱元璋与月饼起义的过程。
写的时候,我计划用上的方法,使描述更加生动形象。
五、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课后作业练)

4. 走进生活,及时记录。 中华传统节日
我选择的传统节日是: 过节的过程: 活动成果:(1一填。 我最喜欢的中华传统节日是 中秋节 。请
写出你喜欢这个节日的两个理由。 理由(1): 中秋节可以吃月饼。 理由(2): 中秋节可以赏月。
2. 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 (1)中华传统节日——中秋节是每年农历的八月 十五,这个节日的习俗是吃月饼、赏月。( √ ) (2)端午节是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个节日里大家都 快乐地包粽子、吃粽子,还举行赏月等活动。
( ×)
(3)重阳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这个节日里大家 吃元宵、赏花灯,孩子们还可以快快乐乐地猜 灯谜。( × ) (4)清明节是扫墓的日子。“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就是描写清明节的。( √ )
3. 选一选。 (1)关于中华传统节日的习作内容,下列说法有 误的是( C )。 A.可以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B.可以写一写节日里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情。 C.可以写一写中华传统节日和国外节日的异同 。 D.可以写一写中华传统节日的由来。
(2)关于春节的活动成果展示过程正确的是( D ) 。 A.出示五彩缤纷的春联——讲解春联的特点—— 评价小组活动——讲述春联故事 B.出示五彩缤纷的春联——评价小组活动——师 生背诵春联——书写春联
C.出示五彩缤纷的春联——书写春联——评价 小组活动——分小组讨论 D. 出示五彩缤纷的春联——讲解春联的特点 ——小组讨论——评价小组活动
“描写中秋节或春节的情境”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

希望能帮助到您
“描写中秋节或春节的情境”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
案
本文是关于“描写中秋节或春节的情境”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感谢您的阅读!
从下面A组词语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从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话描写中秋节或春节的情境。
(80字之内)(4分)
A组:热闹洋溢张灯结彩欢声笑语齐心协力兴高采烈
B组:一边……一边……不仅……而且……
参考答案:
示例1:中秋之夜,明月高悬,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大家一边品茶吃月饼,一边赏月聊天,脸上洋溢着幸福。
孩子们跑呀,跳呀,唱呀……到处是欢声笑语。
示例2: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
这一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街小巷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我们一家人一边欣赏春节联欢晚会,一边品尝各种美味食品,在欢声笑语中迎接新年的到来。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中秋主题活动问答(附答案)

1、中秋节是每年的几月几日?答案:C、农历八月十五A、公历八月十五B、阳历八月十五日C、农历八月十五2、中秋节是从在哪个朝代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答案:D、唐A、明B、宋C、元D、唐3、月饼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答案:A、祭奉月神的祭品A、祭奉月神的祭品B、馈赠亲友的礼物C、节日食品D、地方小吃4、在中秋节的有关典故中,吴刚伐的是什么树?答案:B、桂树A、槐树B、桂树C、柳树D、杨树5、在古代月圆和月缺一般形容什么?答案:A、悲欢离合A、悲欢离合B、天气的好坏C、凶吉的象征D、身体是否健康6、八月十五又称什么节?A、月饼节B、团圆节C、故乡节D、诗人节答案:B(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7、传统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还有什么食物?答:B、桂花酒A、饺子B、桂花酒C、汤圆D、粽子8、大海的潮起潮落与什么有关?答案:A、月亮A、月亮B、太阳C、地球D、火星9、“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谁的佳作?A、李白B、王安石C、杜甫D、白居易答案:B、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李白B.杜甫C.王维D.苏轼答案: B.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1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是谁的佳句A、苏辙B、苏洵C、杜牧D、苏轼答案:D、(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李白B、张九龄C、王维D、苏轼答案:A、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李白B、杜甫C、苏轼D、张九龄答案:张九龄唐《望月怀远/ 望月怀古》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节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中秋节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其主要庆祝活动是:A. 赏月B. 吃粽子C. 赛龙舟D. 放风筝2. 中秋节的日期是农历的:A. 正月十五B. 五月初五C. 八月十五D. 九月初九3. 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朝代?A. 商朝B. 周朝C. 汉朝D. 唐朝4. 中秋节期间,人们通常食用的应节食品是:A. 月饼B. 汤圆C. 粽子D. 饺子5. 以下哪项不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A. 赏月B. 吃月饼C. 放鞭炮D. 猜灯谜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中秋节又称为_________节,象征着团圆和丰收。
7. 中秋节赏月的习俗起源于古代的_________活动。
8. 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其中最著名的是_________。
9. 中秋节期间,人们常通过_________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10. 除了赏月和吃月饼,中秋节还有_________等习俗。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中秋节的历史意义。
12. 描述中秋节的庆祝活动有哪些?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中秋节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
14. 论述中秋节与其他传统节日相比,其独特之处在哪里?五、作文题(30分)15. 以“我眼中的中秋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答案:一、1-5 A C C A C二、6. 团圆 7. 祭月 8. 广式月饼 9. 赏月 10. 猜灯谜三、11.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和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庭团聚的重视。
12. 中秋节的庆祝活动包括赏月、吃月饼、猜灯谜、放天灯等。
四、13. 现代社会中,中秋节不仅是家庭团聚的时刻,也是弘扬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节日。
14. 中秋节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与月亮的紧密联系,以及月饼作为节日食品的普及性。
五、15. 作文题答案略。
人教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试题及答案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一、活动要求1.对感兴趣的节日进行深入的了解。
2.选一个传统节日,自拟题目,完成习作。
3.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二、方法训练1.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1)把下列传统节日以时间为序重新排列。
除夕重阳节端午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传统佳节歌。
正月初一()到,吉祥如意乐陶陶。
正月十五()节,舞起龙灯踩高跷。
()时节雨纷纷,郊游踏青把墓扫。
五月初五()节,粽子飘香龙舟闹。
八月十五(),举杯相聚月正好。
九九()天气爽,登高望远又敬老。
冬至到了始数九,炎黄子孙把根找。
大年三十()夜,辞旧迎新放鞭炮。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国庆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B.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其对应的传说或来历。
()C.端午节人们举行赛龙舟的活动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岳飞。
()D.春联旧时叫桃符,贴春联象征着喜庆、吉利,是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2.习作方法引路。
北京的春节(节选)老舍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
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传统节日习俗》综合性学习试题及答案

《传统节日习俗》综合性学习试题及答案
《传统节日习俗》综合性学习试题及答案本文是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综合性学习试题及答案,感谢您的阅读!
《传统节日习俗》综合性学习试题及答案过中华节日,品味传统民俗:元宵观灯、端午吃粽子、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习俗内涵丰富,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韵味。
过好中国节,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
种传承。
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请任选一种中华传统节日(不重复例句),仿照例句的结构和内容,写一个句子。
例句:粽香端午,声声锣鼓赛龙舟。
仿句:,
(2)端午节的中午,家人团聚,―起热热闹闹地过节,可是弟弟却一直低头玩着手机。
爸爸妈妈批评他,他却说:“年年都围在一起吃粽子,有什么意思,还不如玩手机呢!”此时,你想对他说:“”(50字左右)
(1)(2分)示例1:月圆中秋,家家团聚吃月饼;示例2:绿满清明,户户扫墓祭先人.
(以传统节日为话题,句式相同,字数相等即可)
(2)(2分)示例:“一家人在一起过节,融洽了亲情,拉近了距离,爸爸妈妈多想和你
聊聊天啊,不要再玩手机了,”(劝诫与节日团聚和亲情关联1 分,其他劝诫内容1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

“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本文是关于“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感谢您的阅读!
(1)请简要说明下边这幅插图的内容。
(5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请从“春节”、“清明”、“中秋”、“重阳”四个传统节日中任选一个,谈谈你的理解和感悟。
(6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1)端午节到了,妈妈用雄黄或朱砂在孩子的额头画上一个“王”字,用以驱邪。
家里备有鸭蛋、粽子等,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
(2)示例;春节: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初一,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
人们都回家团聚,(放鞭炮,舞狮子……)以各种形式迎新春,祈求幸福吉祥。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多在农历四月4、5或6日,人们习惯在这天扫墓、踏青;祭奠祖先、缅怀逝者。
中秋:我国的团圆节,农历八月十五,亲人团圆朋友相聚,流行赏月、吃月饼、点花灯等风俗。
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重阳:我国的敬老节,农历九月初九日,在这天有登高赏菊的风俗。
传承孝
敬长辈的美德,懂得感恩回报。
(答案不唯一)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
答案
导读: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请你课外利用图书馆或其它资源,查找有关月亮和中秋节的资料,制作成专题资料。
请你完成以下内容:
(1)月亮的别名:_____________。
(2)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_____________。
(3)有关月亮的诗词或歌曲名:《________》;《__________》。
(4)有关中秋节的传说或风俗或有关诗文例举两个___________。
(4)①李白《静夜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苏东坡《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