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悲剧性质探究

合集下载

浅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主人公选择的悲剧性

浅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主人公选择的悲剧性
性, 揭示 了其 悲剧 性人 物的悲剧根本 。
【 关键词 】 莎士比亚; 悲剧 ; 主人公 ; 选择 【 中图分类号 】16 I 0
1 引 言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62 06 ( 111 09 0 17 - 782 2 0 — 06— 2 0
善, 但几乎就在他行动 的那一刻 , 他便后悔 了, 因为他背叛
仍 旧无法摆脱这种 与生俱来 的摩 尔人 身份。也 正是 因为 妻子是他最爱最相信 的人 , 他地 位 的最后一 道 防线 , 是 因
全不会将此修补 , 而更加重 了他是失 望 , 反 因此他保 留了 选择权 , 实际上 又失 去 了形 势选择 的时机 , 但 最终 他是被
逼着做 出了鱼死 网破的选择。 在此 , 我们看 到的不再 是选择 的“ 失误 ” 而是选择 的 , “ 悲剧 ” 因为它是 无 可避免 的。无论 是奥 赛 罗式 的暴 怒 , 还是 哈姆雷特式 的深思都无法避免他们选择 的悲剧 , 这 而 种所 谓的“ 悲剧” 又具有普适性 与永恒性 的特点 。因为无
变得 狭隘。事实上 他享受 的是 权力 带来 的快感 而非 权力
论是 奥赛 罗的轻信 , 李尔王的盲 目, 麦克白的野心 , 还是 哈 姆雷特的犹豫 , 都是几千 年来所有 人都无 法避免 的特性 。 而造成这种特性的具体语 境也永远 都存 在。它们 以各 式 各样的形象展现在所有人 面前 , 这是 一种 即便抗争 也总免 不了失败的宿命。因为这便是永恒性所带来 的选择 困境 。 于是选择不再成 为 我们想 要 怎么样 , 而是我 们能 够 怎么
邹 琳 琳
( 西安 翻译学 院 陕西 西 安 700 ) 115
【 摘要 】 士比亚是英 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 的戏 剧家 , 莎 以其 悲剧为代表 的戏剧创作标 志着英国文艺复兴 时期 文学 的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爱情、权力与命运的冲突与破碎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爱情、权力与命运的冲突与破碎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爱情、权力与命运的冲突与破碎介绍莎士比亚四大悲剧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指莎士比亚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最出色的四个悲剧作品,它们分别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

这些戏剧涉及到了人性的各个方面,展现了个人欲望与命运之间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破碎。

爱情与权力的冲突在这四大悲剧中,爱情和权力是两个重要的主题。

著名的角色如哈姆雷特、奥赛罗和麦克白都因为对爱情和权力的追求而陷入矛盾和冲突。

他们经历了复杂的情感困惑,同时也被外部势力所影响,最终导致了他们自己的毁灭。

哈姆雷特中的爱情与权力《哈姆雷特》是一部以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中心的悲剧。

哈姆雷特因为对父亲的死和母亲的再婚感到愤怒和绝望,他的追求真相和复仇之路与他对女神欲望奥菲利亚的爱情以及权力之间发生了冲突。

奥赛罗中的爱情与权力《奥赛罗》是一部关于嫉妒、背叛和命运的悲剧。

这部剧集中讨论了奥赛罗将军在他对自己妻子德萨蒙娜的误解和他手下卢奇恩斯所散布的谎言之间产生的矛盾。

奥赛罗困在权力争夺和个人疑惑之间,最终导致了他自己以及身边其他人的毁灭。

命运与破碎除了爱情与权力,命运也是四大悲剧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在这些戏剧中,人物们被宿命论所推动或被不可抗力所摧毁。

他们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最终还是被命运所击败。

李尔王中的命运与破碎《李尔王》是一部讲述冲突与变化的悲剧。

主角李尔王是一个年迈的国王,他在分配财产和权力时犯下了一个巨大错误,结果导致了他自己和他的家庭的破碎。

这个故事揭示了命运对于人类行动的限制以及无法逆转的后果。

麦克白中的命运与破碎《麦克白》是一部描写野心、背叛和嗜血欲望的悲剧。

主角麦克白渴望成为苏格兰国王,并为此而不择手段。

然而,命运却开始对他不利,逐渐推动他走向毁灭。

总结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以其丰富多样的内容、深入人心的情感和永恒的主题而闻名于世。

通过深入探讨爱情、权力与命运之间复杂纠葛及由此带来的冲突与破碎,这些作品引发读者或观众对人性、道德和宿命等重要议题的思考。

莎士比亚的悲剧主题与人性的探索

莎士比亚的悲剧主题与人性的探索

莎士比亚的悲剧主题与人性的探索引言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欢迎,而且在后世一直深受高度赞誉。

莎士比亚的悲剧以其深刻而真实地描绘人性中的黑暗面而著称。

本文将探讨莎士比亚悲剧中常见的主题,并分析其中对人性的深度探寻。

主题1: 命运与宿命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角色往往受制于命运和宿命。

无论他们如何努力,最终都无法逃避自己注定遭受的痛苦。

在《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被命运推向了和解父亲死因并报仇的道路。

同样,在《麦克白》中,麦克白注定要走上篡夺王位并为此付出沉重代价的道路。

这些故事传达出思考命运和自由意志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主题2: 爱与欲望莎士比亚悲剧中展现了强烈的爱与欲望,这些情感往往导致角色的悲剧结局。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两位主人公之间的爱情使他们忽视了家族之间的仇恨,最终导致他们双双丧命。

而在《奥赛罗》中,奥赛罗对妻子的怀疑和嫉妒摧毁了他们的关系并最终导致双方死亡。

这些故事表达出爱情和欲望对人性带来的巨大影响。

主题3: 欺骗和背叛在莎士比亚悲剧中,角色之间的欺骗和背叛常常是引发剧情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奥塞罗》中,艾戈因自私和嫉妒而背叛了自己最亲密的朋友奥塞罗。

同时,在《李尔王》中,女儿勤勉忠诚地侍奉着父亲,但被姐姐腐化的行为所背叛。

这些故事展现了人性中最黑暗的一面,揭示了欺骗和背叛对关系的破坏力。

主题4: 邪恶与正义莎士比亚的悲剧中经常探讨邪恶和正义之间永恒的斗争。

在《麦克白》中,主人公麦克白因渴望权力而陷入邪恶的漩涡,并最终被正义所消灭。

在《哈姆雷特》中,充满野心和欺骗手段的克劳迪斯谋害了自己的兄弟并夺取王位,但最终遭到了报应。

这些故事引发了观众对善与恶、正义与罪过之间辩论和思考。

结论莎士比亚悲剧以其深刻而真实地刻画人类心理和情感而闻名,他通过探索命运、爱与欲望、背叛和正义等主题揭示出人性中复杂而多样化的一面。

这些主题不仅具有普世意义,也使得莎士比亚作品在历经几个世纪后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吸引着读者和观众们持续的探索和思考。

浅谈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浅谈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浅谈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莎士比亚是伊丽莎白时代最伟大的剧作家,他的父亲是伦敦附近史特拉福的一名地主,而童年的莎士比亚在家乡的学习文学及拉丁语。

直至1582年后,他移居伦敦当演员及剧作人,并于1589年左右发表他的第一部剧作《亨利六世第一部》(Henry VI, Part 1)。

1594年莎士比亚成为宫内大臣剧团(Lord Chamberlain's Company)(即以后的国王剧团)的股东及演员,1599年他获得环球剧院的主权,令他成为当时最活跃的剧坛人物。

莎士比亚共写了38个剧本,他的戏剧大致可分为三种:历史剧、喜剧和悲剧。

他在历史剧中呈现英国的历史,尤其是蔷薇战争时期,这类剧本显示他能使庞大复杂的历史资料在舞台出现;他的喜剧所采文体颇广,有的着重闹剧成分,有的是浪漫喜剧,也有些内容较为严肃,称为阴沉喜剧;但莎士比亚最伟大的还是在于他的悲剧,而他在悲剧上也采用了广泛的题材和手法。

在我看来从某个角度而言,莎士比亚是当时最成功,最富商业价值的剧作家,而属于他的伟大天才表现在他的悲剧上。

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复杂、社会的压迫与无奈,或许更甚至是我们内心中邪恶与善良的战争。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斯》,其中,《哈姆雷特》在莎翁37个剧本中,最受剧场与学术界的厚爱;《奥瑟罗》是莎翁悲剧中结构最严谨的剧本;《李尔王》被20世纪评论家认为是莎翁最伟大的悲剧;《麦克白斯》则是四大悲剧中节奏最紧凑凝练的作品。

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我们看到其特点是允许悲剧因素与喜剧因素交叉,悲剧中也可以有喜剧成分,是一种平民艺术,没有古典悲剧的清规戒律,让人可以更深切地感受悲剧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命运安排,人性的复杂更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特点,没有人可以消灭悲剧,我们只能从悲剧中看到未来的光明。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笔下四大悲剧中的一出讲述天伦相残的故事,也是我最喜欢的莎翁作品。

《莎士比亚悲剧的主题与意义探析》

《莎士比亚悲剧的主题与意义探析》

莎士比亚悲剧的主题与意义探析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悲剧作品深受世界各地读者和观众的喜爱。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以其复杂的情节、深刻的人物形象和思考人生命运等哲学问题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就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常见的主题和意义展开探析。

主题:1.命运与自由意志在莎士比亚悲剧中,命运常常被描绘成一种不可抵挡的力量,通过塑造角色经历各种困难和挑战,展示了命运对人类力量的无所遁形。

同时,也有不少角色努力追求自由意志,试图改变自己或他人的命运。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发现自由意志与命运之间存在着微妙而复杂的关系。

2.爱与欺骗爱情是莎士比亚悲剧中常见而重要的主题之一。

角色们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经历了欺骗、背叛和误解等种种困难与矛盾。

莎士比亚用深入细致的刻画展现了爱的复杂性,揭示了人性中的善良与邪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3.权力与野心权力和野心是莎士比亚悲剧中另一个重要主题。

在这些作品中,角色们为了权力地位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他们的权谋和野心往往导致自身的毁灭。

莎士比亚借助这一主题探讨了权力背后隐藏的贪婪、堕落和罪恶。

4.道德和伦理问题莎士比亚悲剧也常常涉及到伦理和道德问题。

通过展示角色在艰难抉择面前陷入道德困境以及承受着罪恶感或内疚感时内心纠结,莎士比亚引发读者对于正义、善恶、责任等关键议题的深思。

意义:1.反思人性莎士比亚的悲剧揭示了人性复杂多变的一面。

他通过细腻刻画角色内心的善良和邪恶,表达了对人类本质的深刻思考和洞察。

作品中展现出来的矛盾冲突和自相矛盾的行为使观众深思:在不同情境下,人性如何体现,而道德选择是否受人类天性所限?2.探讨命运与自由意志之间的关系莎士比亚悲剧中展现了命运与自由意志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

角色们努力奋斗、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却发现真正掌握命运并非易事。

这种关系使读者不禁思考:到底我们能够影响自己命运的程度有多大?我们该如何处理那些超出我们力量范围之外的事情?3.警示权力对个体以及整个社会造成的腐败莎士比亚以其深刻洞察塑造了一系列欲望权力、滥用权力或被权力蒙蔽又最终被摧毁的角色。

基于人文主义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基于人文主义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基于人文主义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摘要:人文主义理想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冷酷客观现实产生的剧烈冲突是莎士比亚悲剧的主题。

本文结合人文主义理论,论述了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弘扬人文主义精神,倡导人性解放和自由,反对一切形式的封建桎梏,谴责资本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社会价值取向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剧作家,也是伟大的人文主义者。

莎士比亚以他的剧作,大胆地批判了封建制度的残酷黑暗及对人性的禁锢,强烈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希望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和伦理思想的要求,为人文主义在英国和欧洲的传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理论基础(一)人文主义理论人文主义也被译为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它与博爱主义(亦译人道主义)有相通之处。

人文主义发端于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的箴言———“人是万物的尺度”。

作为对人性的追求,它在文艺复兴时期扬弃了狭隘的哲学体系、宗教教条和抽象推理,把价值由以神为本转变成以人为本,鼓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以致成为一种普世文化;在20 世纪,它形成了以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为主旨的思想运动。

现在,人文主义泛指关于人的本质、意义、使命、地位、价值、特性等的理论和学说,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

人文主义的思想菁华和终极意义在于以人为本,以纯真的爱和天赋的善追求人类的最大福祉。

人文主义的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

人文主义偏重人、主体、人生、主观、个体存在、自由意志、价值、直觉、体验、情感等。

与之相对,科学主义则侧重物、客体、自然、客观、普遍规律、因果决定、知识、逻辑、实证、理性等。

二者关注焦点的差异既显示出各自的优势,也是其不足和缺憾之所在。

诚如J·S·赫胥黎爵士所言“科学的心理的害处是理智主义和缺乏对于它种经验的价值的鉴识和推重,过度着重行动而轻视存在和感觉。

四大悲剧的特点1

四大悲剧的特点1

共同点: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包括《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故事均取自欧洲的历史传说。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人学,是系统化的怀疑主义哲学。

莎氏人学中涉及到的大多数问题都是关于人与宇宙、人性、灵与肉、人生终极目标等根本性的问题,属于超道德的范畴,可见,莎氏四大悲剧中的人学是超道德为主的人学。

尽管有其矛盾之处,但是,由于莎士比亚人学对中世纪传统观念提出了质疑,同时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超道德的崇高精神追求方面,因此它对文艺复兴时期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

《哈姆雷特》的男主,对他来说,爱情是那么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以至于有人怀疑他对奥菲利亚的爱,这对他显然有失公允。

我们不认为在莎士比亚的创作动机中哈姆雷特是一个具有。

释是有其价值所在的。

剧中哈姆雷特往往将奥和葛并举,可以看出母亲失贞一事给他的心理造成多么巨大的阴影。

这倒并不是说他的叔父做了他潜意识渴求的事,以至于心慈手软,被自己唬住,而在于母亲改嫁这件事令他无法再相信女人。

这种透彻的了悟又是和爱女人的欲望纠缠在一起,以致痛苦万分,手足无措。

正如有的沙评家称哈姆雷特性格的形成一大部分原因在于莎士比亚无法对如此巨大的题材加以把握。

这里有几条证据,如哈姆雷特的对于演戏的大段评说,诸多地方是为了表现剧作者的聪明才智和对社会的褒贬(这在古典主义作家那里是无法想象的),再如,同时要表现母子关系,爱情关系,又要表现复仇,势必拖延了后者。

再回到开头的判断,我们看哈姆雷特死前的场景,他说的是有关丹麦继承权的问题。

利亚的名字。

所以说,把这部戏理解成社会批判据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毕竟,也许我们忽略了这一点,哈姆雷特的身份是王子,而非公子,而王子是将继承王位的。

《奥赛罗》轻信与背信的主题、异族通婚的主题等等。

关于《奥赛罗》一剧的评论,据知早在十七世纪下半叶,英国就有人热情肯定此剧:“从诗行与剧情,特别是从剧情来看,它是一出很好的戏”,主要人物“描绘得好”;“诱惑的场面”卓越地显示了伊阿古恶人的“癖性”……对于主角奥赛罗的看法通常有两种:他是位坚强博大和灵魂高尚的英雄;其所以杀害爱妻,只是由于轻信,尤其是奸谗者伊阿古过于狡猾所致;另一种是奥赛罗并不那么高尚,而是个自我意识很强和性格有缺陷的人;他是急急不能待地就听信了伊阿古,责任在他本人。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浪漫与悲壮的完美结合》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浪漫与悲壮的完美结合》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浪漫与悲壮的完美结合引言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戏剧家之一。

他创作了许多经典的戏剧作品,其中包括四部被公认为他最伟大的悲剧:《哈姆雷特》(Hamlet)、《奥赛罗》(Othello)、《李尔王》(King Lear)和《麦克白》(Macbeth)。

这些作品以其深邃的情感、复杂的人物形象和离奇而令人难忘的情节而闻名于世。

一、浪漫元素在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体现1.爱情与痛苦:在这些悲剧中,爱情往往成为主角们命运不幸的根源。

例如,《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与奥菲利娅之间纠缠不清的爱情,以及《奥赛罗》中奥赛罗和德斯代蒙娜之间受到妒忌和背叛所引发的悲惨结局。

2.梦幻与幻觉: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经常出现幻觉、梦境以及虚构的情节,使得故事更具神秘感和浪漫色彩。

例如,《李尔王》中的瓦乔家族预言的梦魇,以及《麦克白》中的女巫预言为故事增添了神秘宗教色彩。

3.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人物通常追求自己的理想,但最终却被残酷无情的现实击败。

他们面临着权谋斗争、背叛和破碎的家庭关系等问题,这种冲突在剧情发展中不断升级,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悲壮元素在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体现1.英雄与命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塑造了许多英勇坚定但最终被命运所击败的主人公。

他们不断地挣扎和战斗,但命运对他们来说却是不可逾越的难关。

他们的悲剧命运使得观众对生命的无常和人类存在感产生深思。

2.深刻的道德问题: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探讨了许多复杂而深刻的道德问题,如权力与腐败、欺诈与背叛以及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斗争。

这些问题引发了观众内心深处的道德矛盾和困惑。

3.悲壮结局: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以悲剧性的结局告终,主人公多数情况下都遭到厄运和死亡。

这种残酷却真实的结局使得故事更具视觉冲击力和情感震撼力。

结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将浪漫元素与悲壮元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观众呈现了一幕幕感人至深、令人陶醉和难以忘怀的戏剧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悲剧性质探究
一直以来莎士比亚都是被作为欧洲文艺复兴在英国的领军人物为世人传颂,所以从文艺复兴时期人类自我意识觉醒的角度来审视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悲剧性质也许会更符合当时的社会大背景。

因此本文将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与文艺复兴运动相联系来探究其悲剧性质。

经过总结我认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具有四种不同的悲剧性质,并具有一定的顺承关系,现陈列如下:
《麦克白》:欲望悲剧;
《奥赛罗》:种族悲剧;
《李尔王》:生存悲剧;
《哈姆雷特》:命运悲剧。

一《麦克白》的悲剧性质
在最初的时候我们认识到麦克白并非一个专横、残暴的篡权者,他是一个高贵勇敢的苏格兰大将,他重视荣誉,藐视命运,无所畏惧,战功显赫。

但当他站在旷远的荒原上看到雷电轰轰、云雾蒙蒙的壮观景象,又聆听着女巫们对他成为新国王的预言,对于刚刚得胜回朝的麦克白来说,他内心对于权势的狂野追求再也无法克制,一下子冲天而起——他要弑君篡位!
是的,一切都从此而改变,欲望席卷了他整个内心,他追随着内心欲望的驱使一步步走向毁灭。

可当他站在权力之巅来审视自我时,他才幡然醒悟:“明天,明天。

再有一个明天,一天接着一天的蹑步前行,直到最后一秒钟的时间。

我们所有的时间,不过是替傻子们照亮了到死亡的土壤中去的路。

熄灭了吧,熄灭了吧!人生不过是个行走的影子,是舞台上指手画脚的戏子,登台片刻,便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他是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


从文艺复兴的大背景下来审视,麦克白的欲望不正是文艺复兴所宣扬的个人主义在极端下的表现吗?我想这也许就是莎士比亚的理性之处,他或许就是通过麦克白追求内心欲望的悲剧经历来警示世人个性的追求只能是在适度的情况下,无止的一味追求只会给自身带来毁灭!
二《奥赛罗》的悲剧性质
评价《奥赛罗》的悲剧原因显然离不开奥赛罗的黑人身份。

联系到当时欧洲殖民主义的盛行,奥赛罗作为黑人的身份显然在以白人为价值核心的欧洲社会会有一种被排斥的状态,这种状态反应在奥赛罗个人的心理上就会很容易得导致其行为的极端的倾向性,所以悲剧的发生就会成为一个大概率的事件。

因此我想也许莎士比亚在《奥赛罗》中就是想通过以黑人作为主角而最终酿成悲剧来批判主流社会的种族歧视。

很显然,殖民主义文化下的种族歧视将会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对人的发现中难以抹去的污点。

三《李尔王》的悲剧性质
对于《李尔王》这部悲剧,我以为莎士比亚俨然已经从对人性悲剧的批判中上升到对整个社会的宗法关系以及价值观的批判上。

十七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和人基于物质关系和功利主义基础上的商业关系摧毁了原有的宗法和血缘关系,传统的伦理道德在利益面前都变得不堪一击。

或许莎士比亚正是基于此而创作了这样一部反映社会各个阶段伦常变换的境况,并最终通过李尔的死去以唤醒台下的观众,让他们来重新审视自身价值、重建自我和精神家园。

四《哈姆雷特》的悲剧性质
个人认为,《哈姆雷特》实是四大悲剧中最悲天悯人的悲剧、最无可奈何的悲剧、最无法挽回的悲剧,这是让人无法看到希望的悲剧,它是悲剧中的悲剧。

为什么这么认为呢?因为我觉得《哈姆雷特》的悲剧是命运上的悲剧,天命之造化非人力所能为,所以这种悲剧也就完全不可逆转的了。

试想,当一个天真的,忠实的,对生活充满爱的孩子忽然就失去了自己无比崇拜的父亲,母亲也改嫁叔父,那么这时他就是一个无所依靠的孤儿了,他彻彻底底地成了一个孤独者。

很显然,对于一个孤独者而言最能使自己感到安定的办法就是以自我的感受为主导。

如此说来他走向利己主义实则是命运在背后的推动,接下来又将替父报仇这样一件伟大的事业担负在一个不能胜任的人身上就更像是命运对人是一种戏弄,一种讽刺。

我想歌德对此的比喻是很贴切的,他评论说:“这是一棵懈树栽种在一个宝贵的花盆里,而这花盆只能种植可爱的花卉;树根伸长,花盆就破碎了。

本来哈姆雷特的人生轨迹应该是接替父亲的王位,登临一国之主,治理国家,仁厚待民,尊母敬妻爱子直至生命的结束。

可事实上呢?复仇占据了他整个人生。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十足的悲剧,命运的无常造就了悲剧的诞生。

因此,《哈姆雷特》的悲剧就更像是在对命运无常的一种慨叹,一种无奈,也是一种妥协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