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标准
室内空气品质简介

悬浮颗粒物
质量浓度:mg/m3 计数浓度:粒/cm3
微生物
撞击法:菌落形成单位(CFU)/m3 沉降法:个(菌落)/皿
23
空气污染的主观评价指标
气味
人们往往根据气味评判空气质量 鼻子的特征
比任何测量仪表都灵敏 嗅觉有时间适应性:难以定量 个体有差异,难以作为客观标准 鼻子的灵敏度随空气的温湿度改变 P.O. Fanger 的研究结论为:IAQ随空气焓
客观测量值远远低于控制标准,但主观感觉不好 客观测量值可能有些问题,但主观感觉并不差
人们感觉不舒服的原因很多,不知道哪些是IAQ的问 题(热环境、颜色、照度、工作压力等也有影响)。
20
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方法
室内环境品质(IEQIndoor Environment Quality)
大量研究证明,引起病态建筑综合症的并非某一 种室内污染物的单独作用,也并非完全由室内空 气中的污染物所致,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值的降低而提高。
24
温湿度和IAQ满意度的关系
25
鼻子感觉的生理基础
26
鼻子感觉的生理基础
室内环保检测标准

室内环保检测标准室内环境质量对人们的健康和舒适感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对室内环境的监测和评估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下面是一些关于室内环保检测标准的参考内容。
1.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标准:- 《GB/T 18883-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是中国国家标准,其中规定了室内空气中可测量的污染物物质、测量方法和限值。
- 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的《室内空气质量指南》提供了详细的监测指南和标准。
例如,对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建议限值为350微克/立方米。
-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室内空气质量指南》也提供了室内空气质量评估的参考指标。
2. 室内噪音检测标准:- 《GB/T 19888-2005 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是中国的标准,其中规定了不同类型的室内空间中噪音的最高限值。
- 欧洲标准化组织(CEN)的标准EN 15251:2007提供了对住宅建筑、办公空间和学校的室内噪音的评估方法和指导。
3. 室内光照度检测标准:- 中国国家标准《GB 50034-2013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规定了不同类型的室内空间所需的最低光照度要求。
-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的标准提供了室内照明设计和评估中的光照度和照明质量的相关指导。
4. 室内温湿度检测标准:- 《GB/T 16788-2008 室内环境参数测量方法》是中国的标准,规定了测量室内温度、湿度和其他参数的方法和要求。
- 美国建筑与城市发展部(HUD)的《静态和动态湿度和温度的最佳范围指南》提供了关于室内温湿度的建议范围和标准。
除了以上的室内环保检测标准之外,还有一些特定的室内环保指标和标准:- 有害物质释放标准:包括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甲醛、苯、甲苯等有害物质的释放标准,以保护人们免受有害物质的危害。
- 粉尘和颗粒物标准:指导室内颗粒物的控制,以确保室内空气的清洁度。
- 辐射标准:针对电磁辐射、紫外线辐射等室内辐射源的评估指标,以减少辐射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制定的。
我国第一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于2003年3月1日正式实施。
这部标准引入室内空气质量概念,明确提出“室内空气应无毒、无害、无异常嗅味”的要求。
其中规定的控制项目包括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和放射性污染。
规定控制的化学性污染物质不仅包括人们熟悉的甲醛、苯、氨、氧等污染物质,还有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13项化学性污染物质。
《标准》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既考虑到发达地区和城市建筑中的风量、温湿度以及甲醛、苯等污染物质,同时还根据一些不发达地区使用原煤取暖和烹饪的情况制定了此类地区室内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的污染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与国家标准委以前发布的《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十种《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共同构成我国较完整的室内环境污染控制和评价体系。
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公司才能申请成立为室内环境检测公司。
2002年11月19日批准发布,自2003年3月1日起实施。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住宅和办公建筑,其它室内环境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9801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GB/T11737居住区大气中苯、甲醛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GB/T12372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氮检验标准方法改进的-GB/T14582环境空气中氡的标准测量方法-GB/T14668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GB/T14669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离子选择电离法-GB14677空气质量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14679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GB/T15262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15435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GB/T15437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硫酸钠分光光度法-GB/T15438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GB/T15439环境空气苯并[a]芘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15516空气质量甲醛的测定乙丙酮分光光度法-GB/T16128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卫生检验标准方法,甲醛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16129居住区大气中甲醛卫生检验标准方法分光光度法-GB/T16147空气中氡浓度的闪烁瓶测量方法-GB/T17095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GB/T18204.13公共场所室内温度测定方法-GB/T18204.14公共场所室内相对湿度测定方法-GB/T18204.15公共场所室内空气流速测定方法-GB/T18204.18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示踪气体法-GB/T18204.23公共场所空气中一氧化氮检验方法-GB/T18204.24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氮检验方法-GB/T18204.25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检验方法-GB/T18204.26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GB/T18204.27公共场所空气中臭氧检验方法3术语、定义、单位3.1室内空气质量参数(indoor air quality parameter)指室内空气中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参数。
中国空气质量新标准

中国空气质量新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22)于2022年7月11日发布,2023年2月1日正式实施,代替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一、新标准主要变化1、新增了3项空气质量指标:即细颗粒物(PM2.5)、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等3项化学性指标及限值要求,室内空气质量指标由19项变为22项。
2、调整了5项化学性指标(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甲醛、苯、可吸入颗粒物)、1项生物性指标(细菌总数)和1项放射性指标(氡)要求。
3、增加了室内空气质量指标评价的相关内容。
4、增加了环境要求、样品运输和保存、平行样检测、实验室安全等技术内容。
5、更新了11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和方法来源,增加了推荐采样方法参数。
6、细化了TVOC的计算方法。
二、污染物参数限量值新版标准调整了包括二氧化氮、甲醛、苯、细菌总数和氡5项指标的限值,并对其中的三项关键参数如二氧化氮、甲醛以及苯的限值进行了缩紧调整,具体为:二氧化氮限值从0.24 mg/m3缩紧至0.20 mg/m3;甲醛限值从0.1 mg/m3缩紧至0.08 mg/m3;苯的限值从0.11 mg/m3缩紧至0.03 mg/m3。
三、新标准中PM2.5浓度限值是的确定在空气质量新标准中,我国第一次规定了PM2.5浓度标准,实现了污染物控制项目与国际接轨。
由于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决定了PM2.5标准限值目前仅能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第一阶段目标值接轨,故PM2.5二级标准年平均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确定为35微克/立方米和75微克/立方米。
四、新标准中各项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1、颗粒物PM10指空气中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颗粒物;颗粒物PM2.5指空气中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细颗粒物或可入肺颗粒物。
飘浮在空气中的颗粒物很容易被吸入并沉积在支气管和肺部,引发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疾病。
室内空气质量评价准则

室内空气质量评价准则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具有法人地位的经营性场所,人群聚集性场所,办公场所和建筑物运营方运营场所的室内空气质量要求、空气监测要求、空气质量影响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11737 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GB/T 14677 空气质量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5437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GB/T 15438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GB/T 18204.1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1部分:物理因素GB/T 18204.2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2部分:化学污染物GB/T 18204.3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3部分:空气微生物GB/T 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 50325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 37488 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HJ 956 环境空气苯并[a]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WS 394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GBZ/T 300.78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78部分:氯乙烯、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3 术语和定义GB/T 18883、GB 50325、GB 309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室内空气质量参数 indoor air quality parameter室内空气中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参数。
4 空气质量4.1 室内空气应无毒、无害、无异常气味。
4.2 经营性场所室内空气质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
4.3 人群聚集性场所室内空气质量应符合表2的要求。
4.4办公场所室内空气质量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 3 办公场所室内空气质量要求5 检验方法检验方法按附录A的规定进行。
室内空气质量指数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指数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是指室内空气中各种有害气体和微粒物质的浓度,以及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洁净度等综合因素对人体健康和舒适的影响程度。
室内空气质量指数标准是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和监测的依据,是保障室内环境健康的重要标准。
首先,室内空气质量指数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有害气体浓度标准,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醛、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浓度标准,以及相关的监测和评价方法。
二、微粒物质浓度标准,包括PM2.5、PM10等微粒物质的浓度标准,以及相关的监测和评价方法。
三、温度、湿度标准,室内空气的舒适度与温度、湿度密切相关,因此室内空气质量指数标准应包括相应的温湿度标准。
四、气流速度、洁净度标准,室内空气流通和洁净度对于室内空气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室内空气质量指数标准应包括相应的气流速度和洁净度标准。
其次,室内空气质量指数标准的制定应参考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人体健康和舒适的需求,科学合理地确定各项指标和标准数值。
同时,应建立完善的监测和评价体系,确保室内空气质量指数标准的有效实施和监督。
另外,室内空气质量指数标准的执行应由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室内环境,应及时采取改善措施,确保室内空气质量达标。
同时,应加强室内空气质量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视和认识,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共同营造良好的室内空气环境。
总之,室内空气质量指数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人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标准,加强监测和评价,加强宣传和管理,才能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为人们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室内生活环境。
室内空气质量评价准则

室内空气质量评价准则室内空气质量评价准则是用于评估室内空气质量是否符合健康和舒适性要求的一组标准和方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室内空气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因此,制定科学的室内空气质量评价准则具有重要意义。
一、室内空气质量评价的重要性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标准,对室内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进行检测和评估,以确定室内空气质量是否符合健康和舒适性要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室内空气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
因此,制定科学的室内空气质量评价准则具有重要意义。
二、室内空气质量评价准则的内容1.空气污染物浓度标准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是评价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包括甲醛、苯、氨、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PM2.5、细菌、病毒等。
根据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文献资料,可以制定相应的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标准。
1.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除了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标准外,还需要考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包括建筑材料、家具、家用电器等,这些污染物的排放也是评价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
针对不同的污染源,可以制定相应的排放标准。
1.空气净化器性能评价标准为了解决室内空气质量问题,很多家庭会使用空气净化器。
因此,制定空气净化器性能评价标准也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对空气净化器的CADR值(每小时净化空气量)、噪音、滤网寿命等指标进行测试和评估,可以评价空气净化器的性能。
1.室内新风量标准室内新风量是指室内空气中新鲜空气的流量。
新风量不足会导致室内空气污浊,而新风量过多则会导致能源浪费。
因此,制定合理的室内新风量标准也是非常必要的。
根据相关标准和文献资料,可以制定相应的室内新风量标准。
1.室内温湿度控制标准室内温湿度是影响人体舒适度和健康的重要因素。
在评价室内空气质量时,需要考虑室内温湿度的控制标准。
根据相关标准和文献资料,可以制定相应的室内温湿度控制标准。
室内空气品质客观和主观评价标准

室内空气品质客观和主观评价标准1. 室内空气品质的客观评价标准室内空气品质的客观评价标准主要包括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VOCs 浓度、CO2浓度、甲醛浓度、气味、温度和湿度等因素。
其中,颗粒物浓度可以通过PM2.5和PM10的浓度来评价,VOCs和甲醛则是评价有害气体的主要指标。
空气中的CO2浓度、气味、温度和湿度也是室内空气品质客观评价的关键因素。
通过监测这些因素的浓度和变化,可以客观地评价室内空气的品质。
2. 室内空气品质的主观评价标准室内空气品质的主观评价标准则包括人们对空气清新度、舒适度和质感的主观感受。
空气清新度是指人们对室内空气是否干净、清新和无异味的主观感受。
舒适度包括人们对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是否适宜的主观感受,以及对空气流通是否畅通的感受。
空气质感也是室内空气品质的主观评价标准之一,人们会根据自己对空气的感受和喜好来评价室内空气的质感。
3. 综合客观和主观评价标准综合客观和主观评价标准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室内空气的品质。
客观评价标准可以通过科学的监测和数据分析来评价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和变化,而主观评价标准则可以反映人们对空气舒适度和质感的实际感受。
通过综合客观和主观评价标准,可以更准确地评价室内空气的品质,并采取相应的改善和调节措施,以提升室内空气品质。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日常生活中,室内空气品质的客观和主观评价标准都非常重要。
客观评价标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和变化情况,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净化和调节措施。
而主观评价标准则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和评价室内空气的舒适度和质感,从而调整空调、通风和空气净化设备,提升室内空气的品质。
综合客观和主观评价标准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室内空气,为改善室内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和个人体验。
室内空气品质的客观和主观评价标准涉及到多个因素,需要综合考虑才能更全面地评价室内空气的品质。
通过客观评价标准可以科学地监测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和变化情况,而主观评价标准则可以更直观地感受空气的舒适度和质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标准分析了室内空气品质的现状,危害,对人体健康及生产效率的影响和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解决办法。
本文主要从引发室内空气品质恶化的原因方面,探讨如何防止病态建筑的产生,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及如何解决已经产生空气品质问题的建筑,从而使人们享受舒适现代生活的同时,不会被病态建筑综合症侵扰。
文章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建筑物室内空气存在的问题●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因素●解决被污染的空气办法1引言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满足空间和舒适度要求后,人们逐渐的关注室内空气的健康状况。
而由于采用了不合适的装修方法以及使用装修材料的化学产品质量不达标,现在居民室内空气品质状况令人担忧。
人们往往关注于大楼内的空调系统制冷制热能力而忽略了对影响人体健康有着关键联系的室内空气品质(IAQ)问题,使得被污染的室内空气成为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一大杀手。
同时全球能源危机,使制冷空调系统这一能源消耗大户面临严重考验,节能降耗成为空调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
为了节能或降低造价而尽可能减少新风量,使室内产生有害气体和种种污染物(如造成居住和办公环境空气品质下降的元凶:室内的挥发性有机物,悬浮微生物和漂浮在空气中的微粒)。
不能及时合理的稀释和排出,使室内空气品质劣化。
新风通风换气次数不足,没有充足的室外新鲜空气稀释室内污染的空气,从而导致了室内空气进一步恶化。
因此关注公共健康,不断提高室内空气品质,为公众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生活产环境,便成为我们所应积极投入的研究课题。
2.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及标准(引用相关规范)室内污染物种类繁多,目前检测到的有毒有害物质达数百种,它们当中有的会引起人体某种不愉快的感觉,如长期在室内工作的人们,出现眼、喉刺激、鼻塞、头痛、头晕、恶心、胸闷、乏力、皮肤干燥、嗜睡、烦躁等症状,统称为“病态建筑综合症”。
有的被认为对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据调查,约49.8%的人体疾病与室内污染物有关。
还有一些其特性目前还不为人类所认识.如此种类繁多的污染物其存在是造成室内空气品质不良的重要原因。
2.1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目的1. 掌握室内空气品质状况和变化趋势,以开展室内污染的预测。
2. 评价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室内人员接受的程度,为制订室内空气品质标准提供依据。
3. 弄清污染源(如建材、涂料)与室内空气品质的状况关系,为建筑设计、卫生防疫、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2.2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方法2.2.1客观评价直接用室内污染物指标来评价室内空气品质的方法称为客观评价。
涉及到室内空气品质的低浓度污染物太多,因此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污染物作为评价指标,来全面、公正地反映室内空气品质的状况。
考虑到不同等级的环境质量引起的环境效应(主要考虑主观评价)。
等级划分基准通常可参考下表:表2环境质量分级标准由于室内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很低,短期内对人体健康不会有明显作用,从环境质量指数法来说,一般以分指数及综合指数来判定室内空气品质等级:表3空气品质等级2.2.2主观评价利用人自身的感觉器官进行描述和评判工作。
主观评价主要有两个方面工作.一是表达对环境因素的感觉;二是表述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室内人员对室内环境接受与否是属于评判性评价;对空气品质感受程度则属于描述性评价。
美国ASHRAE标准62-1999《Ventilation for Acceptable Indoor Air Quality》中这样定义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公认的权威机构所确定的有害浓度,且处于该环境中的绝大多数人(≥80%)没有表示不满。
”但是丹麦学者FANGER提出:“品质反映了满足人们要求的程度”。
人们满意的空气环境就是高品质,反之,就是低品质。
此定义仅着眼于主观评价,有一定缺陷,例如人们并不能立即感觉到环境空气中的放射性微粒而表示不满。
2.3空气污染物随着工业企业不断发展,空气中不同程度地夹带了各种各样的污染物,通常在自然通风的空旷室外,空气中的污染物不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但随着人们居住条件的提高,家庭装修普遍化,且为了节约能源,室内通常处于密闭状态,从而导致室内污染物浓度过高,而影响人们身体健康。
为了规范装饰材料,建材等的质量达标,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国家颁布了GB 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对室内空气污染中对人体影响最严重的五种污染物提出浓度限制详见下表注:一类建筑:住宅、医院、老年公寓、幼儿园、学校教室等。
二类建筑:办公楼、商务、旅店、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展览馆、图书馆、体育馆、公共交通场所、餐厅、理发店等。
2.3.1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对于具体的公共场所(室内环境),根据其具体环境特点及与人体健康等因素,分别规定了室内应检测的参数,除空气参数外,有的公共场所还包括了噪声、照度。
2.3.2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技术规范,是指:是“规定产品、过程或服务应满足的技术要求的文件”,GB/T20000.1-2002当经协商一致并由公认机构批准时,它可以是标准(或标准的一部分)。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就是一种强制性国家标准,其标准号为GB50325-2001。
2.3.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 2003-03-01实施)为保护人体健康,预防和控制室内空气污染,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联合起草小组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标准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安全所,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市劳动保护研究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建筑材料科学院环境工程所。
本标准于2002年11月19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
本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卫生部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住宅和办公建筑物,其它室内环境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9801 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GB/T 11737 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GB/T 12372 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氮检验标准方法改进的Saltzman法GB/T 14582 环境空气中氡的标准测量方法GB/T 14668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GB/T 14669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GB 14677 空气质量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4679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GB/T 15262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 15435 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GB/T 15437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GB/T 15438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GB/T 15439 环境空气苯并[a]芘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15516 空气质量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GB/T 16128 居住区大气二氧化硫卫生检验标准方法甲醛溶液吸收-盐酸苯胺分光光度法GB/T 16129 居住区大气中甲醛卫生检验标准方法分光光度法GB/T 16147 空气中氡浓度的闪烁瓶测量方法GB/T 17095 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GB/T 18204.13 公共场所室内温度测定方法GB/T 1204.14 公共场所室内相对湿度测定方法GB/T 18204.15 公共场所室内空气流速测定方法GB/T 18204.18 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示踪气体法GB/T 18204.23 公共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检验方法GB/T 18204.24 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检验方法GB/T 18204.25 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检验方法GB/T 18204.26 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GB/T 18204.27 公共场所空气中臭氧检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3.1 室内空气选题参数indoor air quality parameter指室内空气中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参数。
3.2可吸入颗粒物particles with diameters of 10 μm or less, PM10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μm的颗粒物。
3.3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利用Tenax GC 或Tenax TA 采样,非极性色谱柱(极性指数小于10)进行分析,保留时间在正己烷和正十六烷之间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3.4标准状态normoal state指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325kPa时的干物质状态。
4 室内空气质量4.1 室内空气应无毒、无害、无异常嗅味。
4.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见表13 结论由于建筑物的密闭性越来越强,室内空气品质越来越坏,应该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由于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在解决空气品质问题上有很多方法。
除了空调系统在设计和运行管理上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还需要卫生防疫、生理医学等各学科的共同参与,为营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进行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