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章第三节喧哗与骚动:当代西方思潮

合集下载

论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中的现代主义

论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中的现代主义
性主 义哲学家 亨利 ・柏格 森( nyB rs n 1 5 —1 4 ) Her ego ,8 9 9 1
的 直 觉 主 义 (nut ns 和 心 理 时 间 ( sc oo i l me Itio i i m) P yh lgc a Ti )
无疑是柏格森心理时间运用的典范 。
中现 代 主义 大 致 可分 为 三 个 阶段 , 别 是 现 代 主 义初 期 分
(al m d ri 、 er o ens 鼎盛 期( i dr i 以及后期(ae y m) hg mo ens h m) 1t
《 喧哗与骚动 》 共分四部分。 小说详尽地叙述 丁杰 弗生镇
这种对白和内心独自交替的写作手法乍一看使读者不知所云然而将斜体字部分联系为一个整体文章便条理清晰充分体现了福克纳在意识流小说中的独创性和革新精神发展了一种自乔伊斯以来符合人物心理特点与其精神活动相适应的意识流语体展示了人物的各个理性和非理性的意识层面
维普资讯
与传 统文学作 品不一致 的思路 。在福克纳 的作品 中, 时间成
出版的《 汉大词典 》 英 将现 代主义用于 l 纪末以来在 “ 9世 所 有创造性艺术领 域出现的主张脱 离经典和 传统表达方式并 寻求新 的艺术形式 的国际性倾 向的综合性艺术 ” 。英美文学
为一种无形 的流动状态 , 过去、 现在和将来经常互相穿插 , 彼 此交融 , 人物 的意 识中同时得到体现 。小说《 在 喧哗与骚动 》
中 图 分 类 号 :1 64 I0 .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4 4 1 (0 6 0 一O 5 一 O 1 0 — 3 0 2 0 ) 6 O8 3
威廉 ・福克纳 ( la F uk e , 87 9 2 是美 国 Wii l m a ln r 1 9 —16 ) 意识流小 说的先驱 。 他处在新 旧文 学传统交 替的时代 , 尽管

现当代西方思潮

现当代西方思潮

现当代西方思潮西方思潮是指在西方世界中出现和影响深远的一系列思想、学说和文化运动。

这些思潮不仅在欧洲大陆的哲学、政治和文学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在世界各地的社会和文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现当代西方思潮的一些主要内容。

文艺复兴思潮文艺复兴思潮于15世纪至17世纪在欧洲兴起,对欧洲文化和知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文艺复兴强调人的尊严和个体的自由,鼓励人们追求知识、艺术和科学。

这一思潮带来了人文主义运动,推动了欧洲的艺术、文学和科学的繁荣。

启蒙思潮启蒙思潮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在欧洲兴起,强调人的理性和自由。

启蒙思潮主张推翻迷信和专制,提倡科学、理性和人权。

启蒙思潮的代表人物包括伏尔泰、孟德斯鸠和洛克。

这一思潮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整个西方社会和政治思想带来了重大变革。

浪漫主义思潮浪漫主义思潮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在欧洲兴起,强调个体的情感和想象力。

浪漫主义追求自然、热情和独特性,反对理性主义和工业社会的机械性。

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歌德、雪莱和拜伦。

浪漫主义影响了诗歌、绘画、音乐和哲学等艺术形式。

实用主义思潮实用主义思潮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强调实际经验和实际效果。

实用主义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工具,重视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

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詹姆斯和杜威。

实用主义对教育、社会政策和科学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存在主义思潮存在主义思潮于20世纪上半叶在欧洲兴起,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选择。

存在主义关注人的存在和人对于生活的意义的思考,反对制度化和规范化。

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索特、加缪和海德格尔。

存在主义影响了文学、哲学和心理学等领域。

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于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世界兴起,抨击现代理性、线性思维和权力结构。

后现代主义强调语言的游戏性和文化的多样性,否定固有真理和客观现实。

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福柯、达尔库和巴特。

后现代主义影响了哲学、文学、社会学和建筑等领域。

从精神分析角度解读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重点

从精神分析角度解读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重点

从精神分析角度解读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从精神分析角度解读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Unscrambling William Faulkner’s the Sound and the Fury from a Psychoanalytic Perspective【作者】王晓燕;【导师】张京生;【作者基本信息】山东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 2008,硕士【摘要】威廉·福克纳是美国现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谈起他,人们总是联想到美国南方。

作家在美国南方他故乡那片“邮票般大小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几十年,奉献出一部又一部饮誉世界的传世佳作。

这些作品扎根于美国南方,并探索了美国社会乃至全人类的命运。

《喧哗与骚动》就是其中的一部。

小说聚焦于美国南方一个大户人家康普生家族,共分四个部分,每部分分别由一个不同人物在不同的一天进行讲述。

前三部分由康普生三兄弟分别自述,最后一部分是作家的第三人称叙述。

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康普生三兄弟既是故事的讲述者又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

作为讲述者,他们的所见所闻展现了康普生家族从兴盛走向衰落的历史过程。

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他们的存在、性格以至心理和精神状态都反映出这个家族、乃至整个美国南方的衰落。

本文主要借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及其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原型意象,逐步解析福克纳创作的心理动势及小说主人公的精神状态,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这部小说的深层心理学本质,并进一步指出,荣格的原型意象及其理论和思想,对现代文明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代表了一条面向心灵的解析之路。

第一章总揽精神分析学及其广泛的影响。

围绕精神分析学的毁誉、论争和变异正是精神分析学本身内在矛盾和精神活力的集中表现。

首先是在古典精神分析学内部就产生了意见分歧,出现了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阿德勒的个性心理学等变体。

精神分析学创立之初,就宿命地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弗洛伊德影响了文学,文学也以同样的力量影响了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作为一股强大的国际思潮,已深深地渗透到西方文化的血液之中,“如果没有弗洛伊德思想的渗入,西方思想就不可想象”,这可以看作是对精神分析学的最高评价。

当代西方文学思潮评析(第二版) 马工程课件绪论

当代西方文学思潮评析(第二版) 马工程课件绪论

第一节 何谓当代西方文学思潮
最早对西方文学思潮作专门研究的勃兰兑斯在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第一分册开始论述时就说:“本书的目的是通过对欧洲文学中某些 主要作家集团和运动的探讨,勾画出 19 世纪上半叶的心理轮廓。 暴风雨的一八四八年是一个历史转折点,因而也是一个分界线。”
“从世纪初到世纪中这段时间,出现了许多分散的、似乎互不关联 的文学活动。但只要细心观察文学主流,就不难看出这些活动都为 一个巨大的有起有伏的主导运动所左右,这就是前一世纪思想感情 的减弱和消失,和进步思想在新的日益高涨的浪潮中重新抬头。”
当代西方文学思潮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从20世纪 60年代后期直到今天在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以 及拉丁美洲兴起的文学思潮。
第一节 何谓当代西方文学思潮
二、当代西方文学思潮的兴起与发展
当代西方文学思潮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包括整个欧洲、北美 洲、大洋洲以及拉丁美洲文学在内的西方文学,在时代社会重大转 折性事件的推动下,社会意识、审美观念、艺术手法发生演变的表 现。当代西方文学思潮一直与标志社会转折的重大事件存在较为直 接的联系,验证了马克思阐明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节 何谓当代西方文学思潮
历史时期的分期往往以影响历史进程发展方向的重大社会文化事件 作为依据。
以1945年作为“当代西方”的时间起点,所依据的社会重大事件就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1945年以后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文 化的发展又在20世纪60年代遭遇到一个转折点,对既有秩序的质疑 推动了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强劲发展。
第一节 何谓当代西方文学思潮
美国学者韦勒克在 《文学理论》中提出: “至少西方文学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不可能怀疑古希腊文学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大纲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大纲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2A015027]课程中文名称:当代西方政治思潮课程英文名称:Contemporary Western Political Trends of Thought一、课程基本情况1.学分:2 学时:36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0 )2.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选修课3.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4.适用对象:本科5.先修课程:政治学,西方政治思想史二、课程性质、目标、要求及特色本门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选修课程。

是对《西方政治思想史》和《政治学概论》的拓展和延伸,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西方社会、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和分析问题能力,进而增进学生对西方社会政治生活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认识。

它主要研究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西方政治舞台上各种政治思潮的观点冲突和发展演变的基本轨迹,以及各种政治思潮的发展变化与西方社会发展变化之间的联系。

该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要采取研究型教学法,通过讲授、讨论等方式方法。

在讲授时,在讲清各种思潮理论观点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各种知识、各种思潮的理论观点基础上,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研究问题上,以深化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学习与研究。

本课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内容上注意了立足中国,放眼西方,既介绍又评论,在教学过程中,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重在使学生能够对精华和糟粕进行辨析,能够对疑难理论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够对错误观点进行有理有据的批判,同时紧扣现实作对比研究,以求正确总结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为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三、课程内容、要求及建议学时分配第一章导论(共3学时)(一)教学内容:知识要点:什么是政治,什么是政治思潮,西方政治思潮的历史演变,当代西方政治中流行的主要思潮,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特点,研究的意义。

教学重点:什么是政治思潮,当代西方政治中流行的几个主要思潮,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特点。

当代西方文学思潮评析(第二版) 马工程课件第2章

当代西方文学思潮评析(第二版) 马工程课件第2章

第一节 欧美等国新现实主义文学
在北美地区,加拿大文学在经历了民族文学复兴的阶段后,在20 世 纪 60 年代开始出现了长达数十年的民族文学繁荣期。
在文学和文化理论方面有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和弗莱的原型批评, 而在文学创作方面则有蜚声国内外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玛格丽 特·劳伦斯和艾丽丝·芒罗等三位女性小说家。
第一节 欧美等国新现实主义文学
随着后现代主义文学技巧不断被许多作家所吸收,20世纪90年代以 后的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大多体现了对后现代主义文学技巧的借 鉴,再现了后现代社会的现实风貌,但仍然坚持了现实主义对于社 会问题的思考与批判。
以厄普代克和菲利普·罗思等人的小说创作为代表的美国新现实主义 文学受60 年代的实验主义影响颇深,他们的作品一方面反映现实生 活和历史事件,另一方面又在现实主义创作中糅入现代主义和后现 代主义创作手法,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丰富了现实主义的内涵。
第一节 欧美等国新现实主义文学
诺曼·梅勒、汤姆·沃尔夫、约翰·契弗等人代表了美国战后现实主义 的另一发展方向:新闻报道式的现实主义,即新新闻主义。这类作 家被称为“新新闻体作家”,他们倾向于采用自然主义的创作手法, 小说呈现出新闻报道的特征。
卡森·麦卡勒斯、尤多拉·韦尔蒂、杜鲁门·卡波特、沃克·珀西等人延 续着美国南方小说的文学传统,以现实主义手法表达现代人的“精 神隔绝”,这类小说多把哥特因素和怪诞手法与现实观照相结合, 形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南方现实主义文学的新特点。
第一节 欧美等国新现实主义文学
二、欧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新现实主义文学
欧洲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具有世人瞩目的丰厚传统,自文艺复兴以 降不断产生堪称经典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19 世纪中后期现实主义 更成为欧洲文学的主潮。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课件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课件

无政府主义与古典自由派
1
自由个体
古典自由派强调个体的自由和权利。
2
无政府状态
无政府主义主张废除政府权力,并主张自由组织和合作。
3
权力下放
古典自由派主张将政府权力下放到最低限度。
女性主义与性别政治
1 平等与权利
女性主义追求性别平等和增强女性权利。
2 性别政治
性别政治分析力图理解和改变社会中的性别关系。
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
1
自由与权利
自由主义追求政府保护人权和个人自由。
2
市场经济
个人主义强调自由市场对经济繁荣的重要性。
3
政府限权
自由主义主张政府权力应受到限制。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平等与公正
社会主义追求财富和资源的公 平分配。
无产阶级解放
共产主义旨在消除阶级和私有 财产。
工人革命
共产主义通过工人运动推动社 会变革。
3 女性权益
女性主义关注保护和扩大女性的权益。
环保主义与生态政治
气候变化
环保主义者重视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
生态平衡
生态政治追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多元文化主义与身份政治文源自平等多元文化主义倡导尊重和保护 各种文化和宗教。
身份识别
身份政治关注权力在性别、种 族和社会身份中的作用。
种族平等
多元文化主义支持消除种族不 平等。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批判
1 相对主义
后现代主义质疑绝对真 实和普遍真理的存在。
2 权力关系
3 社会建构
文化批判分析权力在社 会中的分布和运作机制。
后现代主义主张社会现 象是由社会建构而成。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PPT课件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内容简介编辑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可以说流派纷呈,五花八门。

王玉莉主编的《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介绍的十二种思潮是其中较有影响的代表,包括新自由主义、女权社会主义、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未来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后殖民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市场社会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第三条道路”等。

本书依据翔实材料客观地论述了十二种思潮形成的历史背景、思想来源、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基本主张,对每一种思潮的合理因素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态度鲜明,期望能为青年学生和广大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适用于高等院校马克思理论专业的研究生教学,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1]目录编辑第一章新自由主义第一节新自由主义的产生与复兴第二节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与主要流派第三节新自由主义评析第二章女权社会主义第一节女权社会主义的兴起与发展第二节女权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第三节女权社会主义思潮评析第三章存在主义第一节存在主义概况第二节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第三节雅斯贝尔斯的生存哲学第四节存在主义评析第四章后现代主义第一节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后现代主义的主要代表及基本主张第三节后现代主义评析第五章未来主义第一节未来主义的产生第二节社会历史学派的趋同论思想第三节生态学派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第四节未来主义评析第六章生态社会主义第一节生态社会主义的兴起与发展第二节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第三节生态社会主义评析第七章后殖民主义第一节后殖民主义的兴起第二节后殖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第三节后殖民主义评析第八章法兰克福学派第一节法兰克福学派概况第二节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第三节阿多诺的社会批判理论第四节哈贝马斯的社会批判理论第五节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评析第九章市场社会主义第一节市场社会主义的由来与发展第二节市场社会主义的三种模式第三节市场社会主义评析第十章弗洛伊德主义第一节弗洛伊德主义概况第二节弗洛伊德早期的两大“发现”及应用第三节弗洛伊德理论的改造与发展第四节新弗洛伊德主义第五节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第六节弗洛伊德主义评析第十一章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第一节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第二节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特征第三节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及其主张第四节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评析第十二章“第三条道路”第一节“第三条道路”的兴起第二节“第三条道路”的基本思想第三节“第三条道路”评析参考文献后记 [2]参考资料• 1.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豆瓣读书[引用日期2012-03-06] • 2.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京东[引用日期2020-05-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烘焙鸡”表示个人主页(hompage);“菜鸟”表示网络 新手;“恐龙”表示丑女等等。
学生总结网络语言特点: 再见!
网络阅读超过图书阅读,这是大势所趋,毕竟网 络阅读更迎合人们追求时尚的心态,也有经济、 便利等实际方面的考虑。网络阅读超过图书阅读, 还有一个不为人注意的原因,那就是图书储存的 问题。图书需要收藏的空间,还得整理、清净、 保护。对于现代人,有雅兴有意愿做这些的很少。 而网保存的资,随看随过,需要保存的,保存个 电子版本,远比保存个纸质版本要省事,找起来 也更方便。但是,无论网络阅读如何发展,终究 不能完全挤掉或替代图书阅读一定的空间,毕竟 图书阅读也有自己的优势,比方说,可以躺着休 闲式地阅读,对于讲究读书情调的人,对于爱书 者,对于大量的老者,图书阅读都是无可替代的。
我们的思考:
• 认识你自己:社会属性与个人属性 动物本性与精神需求
• 选择你的路:定位好自己要走的路 走好每一步关键的路
后现代主义的表现:
• 诗歌:《诗章》 • 小说:《白雪公主后传》 • 电影:《罗拉快跑》、《低俗小说》
课外延伸:一、文化垃圾: 2006年,如果有谁说我们的文化 舞台上一样是垃圾遍地,一点也不 过分。比如说:某教授在大学讲授人 体艺术时,竟然脱去全身的衣服裸 体授课;比如说赵丽华的“梨花体” 诗出现后,某些诗人用裸体的方式 来捍卫诗歌……此外,潘冬子被恶 搞参加了青歌赛,认潘石屹为爹; 杨子荣有了私生子;红色娘子军去 了洗浴城……
三、网络语言的特点:
讨论
84=、94=、7998=、04567= 21184=,886=
EG=、GG=、、BC=、BT=; 英文字母缩写的如DL=download、 LOL=Laugh Out Loud、 CU=see you
:B4=Before、3Q=thank you、 me2=me too(我也 一样)、2F=Face to Face、44k8=试 试看吧, :“:-0”表示惊呆了,“:(”表 示不开 心,“T—T”表示哭,“@-@PPPPP……” 表示头晕眼花, “-Q-”表示向你吐舌头乐,“@-@”表示挤 眉弄眼
同时本届国民阅读调查之一的“我最喜爱 的作者”排名:1.金庸2.鲁迅3.琼瑶4.韩 寒5.郭敬明6.贾平凹7.余秋雨8.巴金9.老 舍10.古龙。韩寒、郭敬明首次入选“我最 喜爱的
作者”前10人质疑,有人诧异,
有人觉得少见多怪。请大家谈谈对这个现 象的看法。
转眼即逝。
大众文化相关的现象:
• ⒈好莱坞、麦当劳、可口可乐、迪斯尼 • ⒉网络游戏、流行音乐、流行舞蹈 • ⒊保罗·科埃略:一种世界公认的大众文化现象 • ⒋网络“红人”:芙蓉姐姐、清华哥哥、胡戈等 • ⒌超女、超男现象 • ⒍百家讲坛现象 • ⒎王朔、韩寒现象 • ⒏武打片与帝王戏
观视频:芙蓉姐姐
二、前不久,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 调查显示:在文字媒体中,报纸以74.5%的阅读率位 于首位;杂志阅读率为50.0%,排第二位;互联网阅 读率为36.5%,排第三位,比2005年的27.8%提高 了8.7%;图书阅读率为34.7%,比2005年的48.7% 降低了14%。网络阅读首次超过图书阅读。
网络文化
• 网络文化的共时性:声音、文字、图形、 色彩、数字 等方式同时传播。
• 网络文化的开放性:打破了传统文化载 体及其传播方式的时差性,而且也克服 了其地域的局限性 。
• 网络文化改变了人类的交往方式 。
大家谈:网络文化需要管制吗?
• 网络文化需要管制 • 网络文化不需要管制
后现代主义:
• 后现代文化是后工业社会文化 (Postindustrial Society)
• 后现代文化是反抗性的文化 :放荡、服毒、 酗酒、颓废 。
• 后现代文化是多元性的文化 :倡导多样性、 差异性、个体性,而否定一元性、统一性、一 致性的存在 。
• 后现代文化是相对性的文化:反对绝对化的统 一的普遍的价值标准,因此走向了什么都行的 相对主义
芙蓉姐姐问题辩论:
• 芙蓉姐姐是多元文化时代个性张扬的先 锋,我们有自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
• 芙蓉姐姐是以另类、出格的表现追求出 名,是“不能流芳百世,便要遗臭万年” 的代表。
芙蓉姐姐 欲演杨贵妃
大众文化带给我们的思考:
• 高雅与世俗的混淆:厚重与浮躁 • 审美与审丑的并存:美丑的标准 • 偶像崇拜的标准:另类与出格 • 感官享受与精神享受:本能与人性 • 道德的底线问题:道德追求与个性张扬
1、恶搞成名,炒作成风,网络造星, 凡是越有本事破坏人们心中美好的形 象和事物,越善于装疯卖傻、胡搅蛮 缠的人,立马就会成为文化的关注对 象,成为“文化卖点”,终至于成为 “粉丝”“、玉米”们争先恐后效仿 捍卫的“文化偶像”。 2、商业炒作:为了成为这样的“文 化偶像”,我们那些个急于成名、渴 望成名而又江郎才尽的文化人,能不 把几十年来一直都积蓄在肚子里的成 名焦虑当成文化精华呕吐出来吗?
喧哗与躁动:当代西方文化思潮
大众文化 网络文化 后现代主义
你知道这些吗?
大众文化:
• 大众文化是与精英(知识分子)文化相对的文 化。
• 大众文化导致了文化工业的出现:流行音乐、 卡通片、电视连续剧、各种影片。
• 大众文化是一种流行文化:爵士乐、摇滚乐、 迪斯科 等等。
• 大众文化是一种追星文化:歌星、舞星、影星。 • 大众文化是一种消闲文化、快餐文化:轻松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