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化学九下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共4课时)

人教版化学九下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共4课时)
-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评价。
-设计多元化的评价任务,如实验报告、口头报告、小组讨论表现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现象,如柠檬汁的酸味、洗涤剂的碱性等,引发学生对酸碱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1.注重激发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实验现象等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酸碱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强化实验操作:针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较强的特点,增加实验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酸碱性质和中和反应。
3.突破难点:针对学生对酸碱理论及中和反应的理解困难,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化解难点。
4.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酸碱性质的因素,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关注化学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遵循实验操作规范,尊重实验事实,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从化学角度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观看与酸碱相关的视频资源,了解酸碱在科技发展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目标①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了解几种常见的酸;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②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和拟人化的活动展示,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

③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

重点和难点指示剂、浓硫酸的腐蚀性。

实验准备教师: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玻璃导管、烧杯、玻璃棒学生:写有“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酚酞”字样的纸帽、试管、研钵、纱布、玻璃棒、小木棍、小块布、石蕊、酚酞、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浓盐酸、浓硫酸、牵牛花、月季花、紫甘蓝、胡萝卜(可用其他有色花)教材延伸①实验10-2中的表格的下面加“保存方法”的内容对学生初次接触危险品是十分重要的。

②在盐酸和硫酸用途的表格右边还应加一个空表内容,让学生填“我知道的用途”,这样更利于学生将已经认识的科学知识与新知识有机结合。

③教材只讲了指示剂遇酸、碱时的变色情况,应该补充遇到中性溶液时的情况。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点评第一板块:指示剂引入、发现、提出问题情景问题引入:由问同学们熟知的哪些食物是酸、碱入手,切入酸和碱的知识。

用拟人化的手法展示物质,通过人物的活动表示物质间的反应,形象且生动,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学生探究结果:食醋、大多数水果(有酸味)中含酸;有些没熟透的水果(有涩味)如青柿子,还有皮蛋有涩味等。

教师提出新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其他的酸也能使石蕊变红?”“碱又使石蕊变成什么颜色?”实验探究指示剂变色规律游戏:部分学生分别扮演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并分别戴上写有相应名称的帽子,手执一支试管。

另一部分学生扮演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手执相应滴瓶,并将药品滴入前面四种物质扮演者手中试管,让同学们观看颜色的变化。

分析讨论:完成书本P49页表格,探究出指示剂的变色规律;并讨论出以上四种物质,哪种是酸,哪种是碱。

《常见的酸和碱》优秀教学设计

《常见的酸和碱》优秀教学设计
(5)酸+某些盐=新盐+新
知识结构纲要化
教学内容与时控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正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5分钟)
以一个花瓶插花导出课题:一天小丽放学回到家看到妈妈在花瓶上插花,连忙放下书包帮忙。妈妈为了考考她,对装饰花瓶提了个小小的要求。你猜她会如何装饰这个特殊的花瓶吗?
二、问题引导,讨论问题(10分钟)
同学们选择花瓶内的元素组成化合物,写在对应物质种类的上方。
讨论回答
老师展示课件,学生回答并对照
通览教材回答
思考、交流、回答
老师展示课件,学生回答并对照
通览教材回修正
碱溶液都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碱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是什么?
综合练习(一)和(二):喜洋洋与灰太狼
根据所给信息,并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写一篇300字的小论文。
本课小结:
1、常见酸和碱的物理性质。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常见酸、碱的性质。
通览教材回答
观看投影
思考与交流
回答问题
思考、总结、回答并板演
观看投影
思考与交流
回答问题
学生抢答:大显身手
思考
总结与整理
回顾
教学反思
4.增进对应用问题解决教学的理解,提高应用问题探究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
恰当
具体
可测
媒体运用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来探究、展示、分析、应用创造条件,从而加深对本单元知识的巩固与提高。
整合点准确恰当
教学思路
本节课重点教给学生几个学习方法:
1.学会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学习法,根据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可以归纳出一般酸和碱具有的性质。
课题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案例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案例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案例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案例(精选2篇)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案例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白醋、稀盐酸、食盐水、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点滴板、滴管;盛开的盆花。

2.学生准备从家中带来的花瓣、紫卷心菜、紫萝卜皮、胡萝卜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今天早餐你吃水果了吗?你是否还尝过其他有点酸或很酸的食物?在这些食物中都包含着一种物质──酸。

上次洗头时,你用了什么洗发水?使用时有什么感受?如果用了,那么,你可能用到了另外一种物质──碱。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含有酸和碱的物质,甚至连我们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酸和碱的化学反应。

那么,酸和碱有哪些用处?它们能和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呢?在这一节,你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讨论、交流。

有酸味的物质:苹果、橘子……使用时会感觉到滑腻感。

展开想象的翅膀,跟随老师的思路。

由生活问题入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意识。

问题引导:展示:分别盛有白醋、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思考:如何将这两份液体区分开?观察溶液的物理性质后思考并讨论交流:1.用闻味的方法,若有酸味的则为食醋。

2.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若溶液变浑浊则为澄清石灰水,反之则为食醋。

3.……通过发散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的能力。

展示:分别盛有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

思考:那么,如果将食醋换成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呢?或者说,如何区别酸和碱呢?观察溶液的物理性质,思考讨论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出下面的探究内容。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能够在实验中使用酸和碱来改变溶液的酸碱度;3. 能够分辨酸碱性质,并能根据性质搭配酸碱。

二、教学重点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酸的定义和性质酸是指在水中能够产生氢离子(H+)的化合物。

酸质子的特征是具有酸性,具有酸味、酸涩和腐蚀作用。

常见的酸有硫酸、盐酸、乙酸等。

(1)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因为生成的盐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于原有的酸和碱。

例如,盐酸加入氢氧化钠,会产生氯化钠和水的反应。

HCl + NaOH → NaCl + H2O(2)指示剂的作用指示剂是在中和反应时,发生颜色变化的物质。

不同的指示剂颜色变化范围不同。

常用的指示剂有酚酞、甲基橙等。

(3)酸碱度的测定酸碱度可以通过pH值来了解,pH值为7表示中性溶液,大于7的溶液为碱性,小于7的溶液为酸性。

使用pH试纸可以测定酸碱度。

pH试纸会在不同酸碱度下变色,可以使用颜色对照表确定pH值。

五、教学辅助说明1. 准备酸和碱可以使用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硫酸等酸碱。

2. 操作注意事项使用pH试纸时,用手指不要碰触试纸。

六、课堂练习2. 指出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化学式。

3. 什么是中和反应?4. 什么是指示剂?5. pH为7表示什么?七、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通过讲解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使用酸和碱改变溶液的酸碱度,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酸碱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中,还引入了pH试纸的使用和指示剂的作用,更加丰富了课堂内容,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但是在教学中需要注意操作细节,确保学生的安全。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第一章:酸和碱的概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酸和碱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酸和碱的定义。

2. 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

三、教学重点:1. 酸和碱的概念。

2. 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

四、教学难点:1. 酸和碱的概念的理解。

2. 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的掌握。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理解酸和碱的概念。

2.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掌握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

六、教学步骤:1. 引入酸和碱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和讨论酸和碱的定义。

2. 讲解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说明。

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酸和碱的反应现象。

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酸和碱的知识解决问题。

第二章:硫酸的性质和应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硫酸的基本性质。

2. 让学生掌握硫酸的制法和应用。

3.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硫酸的定义和制法。

2. 硫酸的性质和特点。

3. 硫酸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硫酸的定义和制法。

2. 硫酸的性质和特点。

3. 硫酸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1. 硫酸的制法的理解。

2. 硫酸的性质和特点的掌握。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了解硫酸的定义和制法。

2.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掌握硫酸的性质和特点。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来理解硫酸的应用。

六、教学步骤:1. 引入硫酸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和讨论硫酸的定义和制法。

2. 讲解硫酸的性质和特点,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说明。

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硫酸的反应现象。

4. 分析硫酸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硫酸在实际中的应用。

5.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硫酸的知识解决问题。

第三章:盐酸的性质和应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盐酸的基本性质。

常见的酸和碱优秀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常见的酸和碱优秀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目标】
1.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了解其用途。

2.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归纳碱相似化学性质及其原因。

【教学重点】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教学难点】
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准备】
药品:NaOH 固体、20%NaOH 溶液、CaO 固体、澄清的石灰水、盐酸、硫酸、蒸馏水、乙醇、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洗净的鸡爪、去壳的熟鸡蛋。

器材:导线、灯泡、烧杯、试管、软塑料瓶、表面皿、滴管、点滴板。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高品位的教学对教师工作的要求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深奥的知识浅显化;把复杂的知识条理化;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把单一的知识网络化”。

在本案例中,教师一开始就用一项趣味实验将问题印入学生的大脑,然后通过生活中的多种材料将化学知识层层深入,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理解知识与技能,感悟学习方法。

在本案例中,教师的板书设计也形成特色,从横向分析知识推进与方法形成融为一体,从纵向分析是知识与方法的深化,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酸碱滴定实验题目,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2.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教师个别辅导,纠正操作错误。
3.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反应物质的量,判断滴定终点,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五)总结归纳
5.联系实际,培养环保意识:
-结合酸碱知识,讲解环境污染与治理,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环保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环保问题,如废水处理、土壤改良等,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6.课后拓展,提高素养: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巩固所学知识。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科普读物,拓展知识面,提高科学素养。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酸和碱的定义,掌握常见的酸和碱的化学式、性质及命名规则。
-学生能够描述酸和碱的概念,区分酸碱指示剂的变化。
-学生能够写出硫酸、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常见酸碱的化学式,了解它们的性质及用途。
2.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进行酸碱滴定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严谨对待每一个步骤,树立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师结合酸碱知识,讲解环境污染与治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掌握了原子、离子、分子等基本概念,以及简单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在此基础上,他们对酸碱概念的理解和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将成为本节课的重点。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以下学情分析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第1课时酸碱指示剂的探究
一、教学设计思路:
酸和碱是化学中常用的两类物质,同时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类物质。

本课将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对酸和碱的初步认识,从其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如何确定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认识酸碱指示剂,探讨在生活中检验酸碱的方法,学习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其检验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

从而使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