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浪漫乐派

合集下载

《欧洲浪漫乐派》课件

《欧洲浪漫乐派》课件

推动音乐国际化
浪漫乐派的音乐作品在世 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促进 了音乐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
丰富音乐艺术宝库
浪漫乐派的音乐作品成为 世界音乐艺术宝库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为全人类共 享音乐文明奠定了基础。
05
浪漫乐派的音乐作品赏析
弗朗茨·舒伯特的《魔王》
总结词
心理描绘与戏剧性的完美结合
详细描述
这首歌曲讲述了一个被魔王害死的孩子,通过叙事者的角度,展现了孩子、父亲和魔王 三个角色内心的恐惧、痛苦和绝望。舒伯特通过旋律和和声的运用,将情感深度和戏剧
民族元素
民族性
浪漫乐派的音乐家们注重表现民族文化,将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到音乐创作中。 他们使用民族乐器、民间音乐素材和民族舞蹈等表现手法,使音乐具有民族特 色。
地域性
浪漫乐派的音乐家们关注地域文化差异,通过音乐描绘不同地域的风景、历史 和文化。他们使用地域性的音乐素材和表现手法,使音乐具有地域特色。
详细描述
肖邦的圆舞曲不仅继承了传统维也纳圆舞曲 的优雅,还注入了独特的波兰民族风情和激 情。他的圆舞曲作品既有华丽的旋律,又有 丰富的和声变化,展现出他卓越的创作才华
和对音乐的独到理解。
理查·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情感与戏剧的史诗性表达
这部作品是瓦格纳创作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讲述了两位主角之间禁忌的爱情故事。 瓦格纳通过复杂的音乐结构和宏大的音乐场景,将情感冲 突和戏剧张力推向高潮,使听者深深感受到爱情的悲壮与 伟大。
浪漫主义音乐在风格上与古典音乐存在明显的差异,强调个人情感 和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乐器和音乐技术的进步
随着乐器制造和音乐出版技术的进步,浪漫主义音乐获得了更广泛 的传播和接受。

浪漫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

浪漫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
浪漫 主义 乐派 的代 表人 物
王 晓蔚 辽 宁师范 大学 音乐学 院
浪漫 主义 时期 大致可分 为初 期 、 中期 、 晚 期 。 而 浪 漫 主 义 乐 派 初 期 音 乐代 表 人 物 便 是 舒 伯 特 ,他 所 创 造 的 音 乐被 誉 为 “ 艺术 歌 曲” , 极 具抒情 性与诗 意 , 其 音 乐 风 格 自 然 流 露 。具 有 随 想 性 与 自发 性 ,开 创 了 浪 漫 主 义 时 期 先 核 。 到 了 中期 , 音 乐代表 人物便 是 为大家 所熟知 的 “ 钢琴 诗人” — — 肖邦 , 其音 乐风 格 优 美 、 文雅 、 具 有 歌 唱性 , 不 可 置 疑 成 为 了浪 漫 主 义 时 期 乐 派 的 中坚 力 量 ,既 完 善 着 前期音 乐 , 又促进 着后期 音 乐的发展 与繁 荣。 晚 期 的 音 乐 代 表 人 物 — — 拉 赫 玛 尼 诺 夫 ,又 将 一 种 幻 想 与 悲 剧 性 的 因素 注 入 了 浪 漫 主 义 时 期 乐 派 ,音 乐 更 具 有 表 现 力 与 感 染 力 ,其 音 乐 以 一 种 磅 礴 的 力 量 为 浪 漫 主 义 乐 派 添 上 了 浓 重 的 一 抹 色 彩 。 浪 漫 主 义 乐 派 继 承 着 古 典 主 义 音 乐 的 传统 气 质 , 又发 扬 了 自我将 诗 歌 、 戏剧 、 绘 画 等 艺 术 相 结 合 的 具 有 强 烈 主 观 意 念 的 新 创 意 与 新 想 法 ,继 续 流 淌 于 音 乐这 条艺术 之河 中。 主要代 表人 物 : 舒伯 特 、 肖邦 、 拉 赫 玛尼 诺 夫。 浪 漫 主 义 乐 派 产 生 于 十 九 世 纪 初 ,继 古 典 乐 派 后 又 新 的 流 派 。 浪 漫 主 义 时 期 的音 乐 家 的 音 乐 风 格 多 倾 向

名词解释浪漫主义乐派

名词解释浪漫主义乐派

名词解释浪漫主义乐派
浪漫主义乐派是19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音乐风格和思潮,它的诞生源于对工业化进程和科技发展带来的现代生活方式的反对,以及对自然、个人感受和情感表达的追求。

浪漫主义乐派的音乐作品通常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追求个人体验和表达内心的深情。

浪漫主义乐派的音乐创作注重个人的情感表达,强调音乐的个人性和独特性。

作曲家们试图通过音乐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情感和情绪,以此与理性思考和科学方法相对立。

他们倡导音乐作品的情感内容要超越表面的技巧和形式,注重音乐的内在深度和表现能力。

浪漫主义乐派的作品常常通过丰富的旋律、复杂的和声和丰富的音色来表达情感。

作曲家们通常使用丰富的乐器组合和动态范围,以创造出宏伟、壮丽的音乐效果。

浪漫主义乐派的音乐作品也经常融入民族元素和民间音乐的风格,以表达地域和文化的特色。

浪漫主义乐派的代表作曲家包括贝多芬、肖邦、舒伯特、勃拉姆斯和柴可夫斯基等。

这些作曲家的音乐作品深受情感的驱动,充满了激情、浪漫和内心的思考。

他们的音乐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对后来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而言之,浪漫主义乐派是一种强调情感表达和个人体验的音乐风格
和思潮。

它通过丰富的旋律、复杂的和声和丰富的音色来表达情感,以及融入民族元素和民间音乐的风格,创造出充满激情和内心思考的音乐作品。

古典音乐史上最优美的浪漫曲

古典音乐史上最优美的浪漫曲

古典音乐史上最优美的浪漫曲古典音乐史上最优美的浪漫曲Romance(即罗曼史)--浪漫小说,浪漫曲的意思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曲家所爱好。

忧郁是浪漫主义者与周围现实不相协调而产生的精神状态,既有贵族的怀旧式的忧郁,也有资产阶级不满现实的忧郁,“世纪病”即是忧郁病,勒内乃其典型。

浪漫曲(Romance)泛指一种无固定形式的抒情短歌或短小的器乐曲。

其特点为:曲调表情细致与歌词紧密结合,伴奏亦较丰富。

浪漫曲”原是来自于西班牙的抒情声乐曲,因具有悠长优美的旋律,易引起听者遐思和浪漫情怀,故名浪漫曲。

十八世纪后半叶在法国民间、十九世纪中叶在俄国广泛流行,18、19世纪产生大量器乐浪漫曲,都以其原有特性书写,贝多芬此曲亦依照浪漫曲的声乐特性写作,主题和插部都为抒情、富于歌唱性的旋律。

浪漫曲是一种无固定形式的抒情短歌或短乐曲。

原是来自于西班牙的抒情声乐曲和富有歌唱性的器乐曲,因具有悠长优美的旋律,易引起听者遐思和浪漫情怀,故名浪漫曲。

十八世纪后半叶在法国民间、十九世纪中叶在俄国广泛流行,18、19世纪产生大量器乐浪漫曲,都以其原有特性书写,贝多芬此曲亦依照浪漫曲的声乐特性写作,主题和插部都为抒情、富于歌唱性的旋律。

浪漫曲歌曲的特点为:曲调表情细致,与歌词紧密结合,伴奏亦较丰富;器乐曲旋律富于歌唱性,常由小提琴及管弦乐队演奏。

有作曲家常把它们流畅抒情的器乐独奏曲取名为“浪漫曲”。

例如贝多芬的小提琴独奏曲《F大调浪漫曲》和《G大调浪漫曲》、舒曼的《双簧浪漫曲》等。

' target=_blank>入选曲目(41)01 Plaisir d'Amour -- Nana Mouskouri“乔瓦尼.马蒂尼-法国歌曲《爱情的喜悦》十八世纪的法国流行浪漫曲(Romance),一种短小又上口的歌曲,它是世俗化的,但同时又有不少作曲家创作这种短小的歌。

最有名的莫过于马蒂尼(Martini)的《爱情的喜悦》(Plaisir d'amour)。

西方音乐家及作品

西方音乐家及作品

3.弗里德里克·弗朗索 瓦·肖邦(1810-1849)
肖邦出生于波兰; 1817年开始创作;1818 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 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 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 乐理论。1829年起以作 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 欧洲巡演。后因华沙起 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 事教学和创作。
作为著名的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肖邦的音乐被称为“花丛中的大炮”,为 同时代的音乐大家李斯特、舒曼等激赏; 因为不愿当亡国奴,他后半生再也没能踏 上故土;客死他乡时,年仅39岁。肖邦是 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 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 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 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 “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1.弗朗茨·舒伯特 (1797-1828)
他是早期浪漫主义 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 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 最后一位巨匠。出生于 维也纳郊外的教师家庭。 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 和钢琴,少年时即显示 出他在音乐创作上的特 殊才能。
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1000多件 作品,其中有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 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 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 ,4首小提琴奏鸣曲 以及许多其它作品 。他为不少诗人的作品写 了大量歌曲,如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弗里 德里希·席勒、海因里希·海涅、威尔赫姆·穆 勒等,把音乐与诗歌紧密结合在一起。舒伯 特以抒情的旋律闻名,而且总是能够自然流 露、浑然天成。在音乐上有着执着的追求, 流传下来的作品无不让人沉醉其中,舒伯特 的音乐才华是受举世瞩目的,许多作品也备 受争议。
《哈利路亚》
选自清唱剧《弥赛亚》中二部分终曲 部分,“哈利路亚”意为赞美神,创作于 1741年,仅用二十多天就完成了这部经典 中的经典的作品。主调音乐风格明显,以 旋律优美,和声洗练见长,全曲可分为五 段及一个小尾声,乐曲一开始就用浑厚的 和声唱出宏伟壮丽的“哈利路亚”之声, 苍穹中回荡着动人的歌声,有的宁静安详, 有的虔诚庄严,有的活泼欢愉,其歌词全 部节选自《圣经》。

第三章 浪漫乐派

第三章  浪漫乐派
第三章 浪漫乐派
浪漫乐派 (langman yuepoi) 欧洲19世纪20年代 延续至20世纪初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乐派。浪漫乐 派上承古典乐派,贝多芬是这两个乐派之间的桥梁. 韦伯和舒伯特被认为是浪漫乐派的奠基人、浪漫乐 派可被划初、中、后3个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初 期——韦伯、舒伯特、门德尔松、肖邦、舒曼、柏 辽兹等;中期——李斯特、瓦格纳、勃拉姆斯、柴 科夫斯基等;后期——普契尼、马勒和理查、施特 劳斯等。浪漫乐派代表人物一方面继承了古典乐派 的优秀传统,同时又以革新的精神推动了音乐的发 展。
• “现实主义歌剧先驱”比才(1838-1875),法 国作曲家,生于巴黎,是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 《卡门》的作者。 • 歌剧《卡门》 完成于1874年秋,是比才的最后一 部歌剧,也是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 四幕歌剧 《卡门》主要塑造了一个相貌美丽、性 格倔强、为爱情而死的吉卜赛姑娘——烟厂女工 卡门的形象。 • 请欣赏《卡门组曲》-6(斗牛士之歌)
(千喜逍遥音乐会)0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俄罗斯音乐巨匠”柴柯夫斯基 • 柴科夫斯基(1840-1893), 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 家,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欧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 • 他的作品中,很多都是极其优秀的世界名曲,如歌剧《黑 桃皇后》等,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 美人》,和交响曲《第四交响曲》、《第五交响曲》、 《悲怆(第六)交响曲》、《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以及交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 等等。 • 请欣赏 :《那波里舞曲》是舞剧《天鹅湖》中一首十分 著名的意大利风格的舞曲,整个舞曲以小号为主奏,音乐 活泼,前半段平稳, 后半段则节奏越来越快,气氛越来 越热烈, 是一首塔兰泰拉风俗舞曲 。(xz )

浪漫派音乐介绍

浪漫派音乐介绍

2021/4/4
10
• 忽然响起一串人间少闻的话语, • 色迷人的岸边传来声声回响; • 波屏息静听,那声音字字句句 • 扣在我的心房:
• 光阴!你慢飞驰!宜人的美景良辰, • 且莫匆匆流逝! • 我们细细品尝这稍纵即逝的温存, • 比生的赏心乐事。
2021/4/4
11
• “世上多少不幸人为苦度光阴嗟叹, • 你快快为他们 • 流走漫漫岁月,荡涤无限辛酸; • 莫管那幸福的人。
2021/4/4
7Leabharlann • 代表作《沉思集》给人以轻 灵。飘逸、朦胧和凄凉的感, 觉着重抒发内心深切的感受。 这一篇《湖》是他的《沉思 集》中的代表作品,抒发了 对短暂生命的哀叹。
2021/4/4
8
《湖》 [法国]拉马丁
• 由着这滚滚波涛不停地流向远方, • 直把我们送往冥冥无垠的长夜; • 他们朝朝暮暮航行在岁月的海洋 • 竞不能稍有停歇?
• 我苦苦请求良久,光阴置若罔听, • 只顾悄悄流去。 • 我还央告良宵:“不要匆匆天明。” • 奈何东方欲曙!
2021/4/4
12
• 良宵岂可虚度?爱恋须及时, • 珍惜这千金一刻! • 生本无归宿,岁月浩茫无极, • 我们是百代过客。”
• 光阴呀,你莫非嫉妒我们幸福,
• 不容我们久久地在爱恋中沉醉?
• 何时归还我们?
2021/4/4
14
• 湖呀!沉默的岩石!山洞!阴郁的森林! • 岁月对你们有情,你们永不衰老, • 我请你们为证,美丽的自然风景, • 记住我们的良宵!
• 你或风平浪静,你或怒潮澎湃,
• 丽的湖呀,山坡明媚,青松荫浓,
• 石峥嵘,愿甜蜜的回忆长在
• 湖光山色之中。
2021/4/4

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

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

• •


• •
英年早逝
• 肖邦1848年在巴黎举办了他的最后一次音乐会,此后他访问了英格兰和苏格 兰,本打算11月在伦敦在举行几场音乐会和沙龙演出,但由于肺结核病情严 重不得不放弃这些计划返回巴黎。1849年他的病情加重,已无法继续授课和 演出,最终于10月17日在巴黎市中心的家中去世,时年39岁。 肖邦曾希望在他的葬礼上演奏莫扎特的安魂曲,但是莫扎特安魂曲的大 部分是由女性演唱的,举办肖邦葬礼的教堂历来不允许唱诗班中有女 性, 弗里德里克· 肖邦 葬礼因此推迟了近两周,最后教堂终于做出让步,允许女歌手在黑幕帘后演 唱,使得肖邦的遗愿能够达成。有将近三千人参加了10月30日举行的肖邦葬 礼,演唱者还包括Luigi Lablache,他此前曾为1827年贝多芬的葬礼演唱安魂 曲,为1835年贝利尼的葬礼演唱Lachrymosa。 根据肖邦的遗愿,他被葬于巴黎市内的拉雪兹神父公墓,下葬时演奏了 奏鸣曲Op. 35中的葬礼进行曲。虽然肖邦被葬在巴黎的拉雪兹神父公墓,但他 要求将他的心脏装在瓮里并移到华沙,封在圣十字教堂的柱子里。柱子上刻 有圣经马太福音6章21节:“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拉 雪兹神父公墓里的肖邦墓碑前,总是吸引著许多参访者,即使是在死寂的冬 天里,依然鲜花不断。后来肖邦在波兰的好友将故乡的一罐泥土带到巴黎, 洒在肖邦的墓上,使肖邦能够安葬在波兰的土地下

音乐生平——早年生活
• 肖邦在波兰被视为神童,1816年6岁的时候开始学习钢琴,相继由他的姐姐和母亲教授钢琴 演奏。肖邦是个音乐天才,从小就展现出他惊人的音乐天赋,7岁时便能作曲,他的第一首 作品B大调和G小调波兰舞曲创作于1817年,体现出肖邦不同寻常的即兴创作能力,他在华沙 被誉为“第二个莫扎特”。 第二年也就是1818年,8岁的肖邦在一次慈善音乐会上演奏了阿达尔伯特· 吉罗维茨 (Adalbert Gyrowetz)的作品,这是肖邦的第一次登台演奏,从此跻身波兰贵族的沙龙。 1822年起肖邦师从约瑟夫· 艾尔斯内(Józef Elsner,1769年—1854年)学习音乐理论和作 曲,一年后公开演奏了德国作曲家费迪南德· 里斯(Ferdinand Ries,1784年—1838年)的作品。 1826年从中学毕业后,肖邦在音乐学院继续跟随约瑟夫· 艾尔斯内学习钢琴演奏和作曲。肖邦 作曲相当勤奋,他发表的第二部作品是B大调钢琴和管弦乐变奏曲(Là ci darem la mano,Op. 2,1827年),来自莫扎特的歌剧唐· 乔望尼(Don Giovanni),几年后在德国引起了轰动, 1831年罗伯特· 舒曼作为音乐评论家在莱比锡的一份19世纪最重要的音乐报纸中,以《作品二 号》为题(德语:Ein Werk II.)写道:“先生们,向天才脱帽致敬吧”,对肖邦的作品给予 极高的评价。 他十九岁时已经创作了两首钢琴协奏曲。1829年至1831年间,肖邦在华沙、维也纳和巴 黎各地举行了多场音乐会,他的演出受到了专业报刊的高度评价,“柔和的演奏,难以形容 的流畅,能够唤起最深感受的完美演绎。”,他是“音乐地平线上最闪亮流星中的一颗”。 1829年肖邦爱上了音乐学院的女同学Konstanze Gladkowska,但是这段秘密的爱情无疾而终。 因为1830年波兰爆发了反对外国势力瓜分波兰的起义,肖邦无法回国,而肖邦的父亲也建议 肖邦暂时先留在国外,1831年肖邦最终忍痛离开故乡波兰移居到了法国巴黎,开始以演奏、 教学和作曲为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浪漫乐派 19c为欧洲的浪漫乐派时期,近1个世纪的文化是“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等过程的继续和升华或者突破时期。

“浪漫”一词来源于欧洲的文学艺术。

在18c中叶以后,以法国为首的宣传民主自由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艺术家在继续伸张人权、鼓励个人奋斗、为独立和平而斗争。

于是“浪漫”主义产生了,它和“古典”一词相对。

“古典”是社会性,群众性;而“浪漫”是个性,自我性,自由性,感情型,甚至超出理智的自我。

表现在音乐方面是重感情,重个人,重民族,崇尚新奇与幻想。

浪漫乐派可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时期。

浪漫主义时期的伟大音乐家:早期:舒伯特中期:门德尔松、舒曼、肖邦、柏辽兹晚期:李斯特、瓦格纳、勃拉姆斯(19世纪新古典主义时期)第一节社会背景 19c是欧洲大陆“浪漫”主义思潮向纵深发展时期。

推翻拿破仑统治时,人民并没有在胜利后获得民主自由,甚至有些地方更加黑暗,所追求的理想及平等根本没有实现。

在这样的哲学界、艺术界的思想领域中,面对这种复杂的社会矛盾,产生了两种浪漫主义:一种是积极地斗争,继续抗议封建主义,继续揭露现实的资本主义;另一种是消极浪漫主义,对现实采取妥协的态度,他们悲观失望,陶醉于幻想,脱离现实,掩盖社会矛盾。

这两种浪漫主义思潮共同存在,造成了19世纪艺术领域世界观和艺术观的复杂性。

表现在音乐作品中,一种是对现实的批判和揭露。

用具有个性感情的音乐来歌颂自由,歌颂爱情,歌颂生活,歌颂大自然。

作品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尚的道德观念;另一种是唯美主义,脱离现实,以致悲观厌世的个人感情发泄。

这两者在具体音乐作品中,并不是泾渭分明的。

优秀的,生动的,健康向上的音乐作品仍然是浪漫乐派时期的主流。

第二节浪漫乐派的音乐概况及特征 1、音乐作品个性化、自传化的音乐内容。

一改维也纳古典乐派表现社会的,群体的感情,共性特征。

以作曲家自我为中心,大胆宣泄自己的感情,有着鲜明的个人色彩,有着极大的抒情性,致使风格多样及民族乐派的形成。

2、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综合的条件和机会增多,所以音乐与诗歌,戏剧,舞蹈,美术综合的艺术形式十分常见。

综合艺术,使各门艺术相互补充,增强了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3、主调音乐,复调音乐,和声,作曲,配器,曲式开始升华和突破,表现自传式,个性化的需要,将音乐艺术又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4、器乐曲由无标题向有标题发展,宗教音乐更加减少,甚至开始批判宗教。

5、产生了许多专门的作曲家,演奏家,歌唱家。

6、乐器的制造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许多乐器已经定型,标志着这些乐器的制造已经发展到了顶峰。

7、“音乐评论”,“音乐学”的建立和发展,推动音乐文化沿着健康的道路向前发展,正规的,系统地音乐教育也发展起来,专业音乐院校开始大量开办。

第三节浪漫主义音乐观念个性、个人主义的观念民族与民族主义的观念对各门艺术交融的兴趣人与自然沟通的观念象征性与超验的观念相信音乐的伦理作用个性、个人主义在音乐中的体现:首先表现在大量出现以“我”为中心的题材。

作曲家个人的生活经历,爱情,传记和各种体验在音乐创作中占有相当的位置,甚至怪癖的性格、行为也与创作发生了直接的联系。

而创作中作曲家对个人风格的追求就更为明显了。

其次,是对感情的提倡和崇拜。

浪漫主义的音乐观强调音乐的表情意义,将抒情和情感的因素提到了重要的地位,并以此取代了古典主义对理性的追求。

同浪漫主义抒情诗获得的巨大成就相仿,音乐上的歌曲,钢琴小品,性格小品也十分发达。

大型体裁如交响曲,歌剧也更加注重对内心的描写和感情的抒发。

浪漫主义在客观上扩大和加深了音乐心理刻画的能力,丰富了对心理刻画得表现手法和技巧。

与此同时,他们也追求乐队的丰富的色彩和打动人心的效果。

炫技性的作品大量涌现,也是个性、个人主义在音乐创作和表演中的表现形式。

关于人与自然沟通的观念,音乐的浪漫主义也继承了“回归自然”的传统,许多作曲家酷爱描写自然的景色和抒发对自然的感受。

从积极的意义上看,人们越与自然隔绝,就越发迷恋自然;从消极的意义上说,人们把音乐艺术当作一种避难所,即对城市化生活的回避。

第四节初期浪漫乐派初期浪漫乐派约从1800年至1835年前后,是浪漫乐派的初创时期。

贝多芬晚期的一些重要作品,那种激烈奔放和突发的感情表达,正是浪漫乐派作曲家自我表现的开端。

所以贝多芬可为浪漫乐派的先驱。

初期浪漫乐派主要的作曲家有四位:韦柏,舒伯特,帕格尼尼与车尔尼。

(一)韦柏卡尔??马利亚??洪??韦柏(1786-1826)德国浪漫歌剧的开创人,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文学家。

生平韦伯1786年11月18日生于德国奥尔登堡的奥伊廷一个旅行剧团领班家庭,幼年随父母颠沛奔波,这种经历使他自幼广泛接触了音乐和戏剧。

歌剧处女作《森林哑女》于1800年公开上演,代表作有歌剧《自由射手》(《魔弹射手》)等,还有许多钢琴曲、管弦乐曲。

钢琴曲《邀舞》最为脍炙人口。

法国作曲家柏辽兹根据乐队需要编配的管弦乐曲《邀舞》,是最为出色的演出版本。

创作成就韦柏一生创作10部歌剧,大量钢琴曲,协奏曲,管弦乐曲等。

其重要的创作成就是:1,韦柏一生致力于歌剧创作,且侧重于德国民族歌剧的创作。

代表剧目《魔弹射手》取材于德国民间故事,采用浓郁的德国民间音乐,民革为音乐素材,剧中的猎人合唱,女生歌谣曲,以及乡村连德勒舞曲等,都是人们,尤其是山中村民最为熟悉,百听不厌的民族音乐语言。

欣赏:《魔弹射手》猎人合唱韦伯《自由射手》-猎人合唱.flv 2,创作的器乐曲,具有鲜明的描写性,形象性。

为标题音乐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1819年为新婚妻子生日而创作的一首标题钢琴曲。

乐曲名为《邀舞》,又名《华丽回旋曲》(最早的圆舞曲)。

由序奏、四首小圆舞曲及结尾组成,其结构严谨,旋律优美流畅,音乐形象逼真。

由于这部作品音乐语言生动,手法新颖,民族色彩浓厚,一百多年来被改编为管弦乐曲和芭蕾舞剧。

改编后的作品,更加备受人们的喜爱。

《邀舞》(管弦乐)韦伯(r 1786-1826) ??管弦乐曲《邀舞》原为作于1819年的钢琴曲,后改编为管弦乐曲和芭蕾舞剧。

作品表现的是舞会上一位风度翩翩的绅士向贵妇人邀请,经过非常有趣的:结识----交往----跳舞----致谢----行礼----告别,描绘了一场生动、热闹的舞会,反映了19世纪上流社会的一个生活场景。

欣赏:《邀舞》韦伯《邀舞》.flv (二)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1797-1828)由于他在艺术歌曲创作方面开创了浪漫乐派歌曲艺术新纪元,所以被称为“歌曲之王”。

生平生于维也纳市郊的里希田塔尔,父亲是小学校长,家境贫寒,从小就接触了室内乐,奥地利民间音乐。

他以31岁生命创作了近千件作品。

其中歌曲500多首,誉为“歌曲之王”。

还有交响曲、歌剧、合唱曲等。

《魔王》《野玫瑰》《b小调第八(未完成)交响曲》是其代表作。

重要作品舒伯特一生创作有200多部作品。

1戏剧音乐作品近16部。

2器乐作品:交响乐,夜曲,小提琴曲,钢琴奏鸣曲,大提琴钢琴a小调《阿佩乔尼》奏鸣曲,弦乐四重奏15首(以《死神与少女》为著名),弦乐五重奏,钢琴三重奏,钢琴五重奏A大调《鳟鱼》等作品。

欣赏:《死神与少女》四个乐章舒伯特《死神与少女》-第一乐章.mp3 3、声乐作品清唱剧与弥撒曲6部,重唱与合唱60多首,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歌曲集《天鹅之歌》14首,抒情歌曲600多首。

歌曲《鳟鱼》歌曲《鳟鱼》作于1819年,两年后以其旋律为主题写成重奏曲。

此五重奏采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各一只和一架钢琴组成。

全曲五个乐章,第四乐章由主题、五段变奏和结束段组成。

歌曲主题----D大调,行板,由小提琴演奏,其它弦乐器伴奏,明快轻柔。

??? 第一变奏----由钢琴在高音区演奏,音色清澈、透明。

??? 第二变奏----由大提琴演奏主题,小提琴演奏副旋律。

以上描绘小蹲鱼在清澈的水中无忧无虑地游动、嬉戏。

??? 第三变奏----主题移在大提琴和倍大提琴上,音乐变得激烈,使人震惊。

??? 第四变奏----主题改为d小调,用强音奏出,节奏上有很大变动,似有哀痛的情绪。

以上描写小鳟鱼遇到了不幸。

??? 第五变奏----主题由大提琴奏出,音乐显得悲痛、凄凉。

表现作者对小鳟鱼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忧伤。

??? 结束段----小快板,主题在小提琴和中提琴上重新出现,恢复了开始明快、清澈、透明的音乐形象,表现了欢畅的情绪。

好似预告美好的日子终究要到来。

欣赏《鳟鱼》五重奏舒伯特《鳟鱼》.flv 创作风格及艺术成就舒伯特是浪漫乐派的开创者和先驱,音乐风格基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风格的继续,在和声,配器,曲式,复调等方面都表现出古典音乐成就和传统。

创作特点以恬静,优美,高雅,轻盈为主要特色,后期则是<a name=baidusnap0></a>悲伤</B>,戏剧性占上风。

1,舒伯特开创了艺术歌曲体裁。

所谓艺术歌曲,是指歌曲创作的词曲结合,曲与伴奏结合都达到十分完美与谐和,均达到精美的艺术境界,因此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抒情性。

2,舒伯特的作品是自传性的,既是自己的生活写照,又表达了世界人民的向往。

3,个性化,通俗化,民族化,音乐语言流畅,优美,清新,并有浓郁的奥地利民族特色。

其作品是十分严谨,规范的精品,曲式结构清晰,旋律精炼,简单,通俗易唱,构成了浪漫乐派的特色与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帕格尼尼帕格尼尼(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