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美学讲稿整理版(1) (1)

合集下载

美学讲稿

美学讲稿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现象,即处于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中的现象或审美活动,艺术活动研究是美学研究的中心。

2、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美学学科性质),包含三个层面:1)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2)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3)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美学研究的方法是多样的、综合的。

首先,美学研究比一般人文学科更为注重感性的经验、情感的契合、心灵的碰撞,更多的要求经验科学的配合和协助;其次,美学必须广泛吸收其他人文学科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成果。

再次,美学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

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1、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或三个层次)1)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可分为初级审美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

2)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自觉、系统的理论性思考。

3)美学学科: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2、美学确立的标志:一是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二是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美学创始人为鲍姆加登(美学之父),他于1750年出版《美学》一书。

第三节美学的哲学基础1、中国当代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具体说来,是以马克思的实践论和存在论思想为主干,同时吸收人类思想史上各种哲学思想的精华。

2、马克思的实践论首先,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在继承和批判西方传统时间观念、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次,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生成的。

再次,物质生产劳动是人最基础的实践活动,它最终决定着包括艺术、审美活动在内的精神生产活动和人的一切其他实践活动。

3、实践含义:人的感性活动,人类自我创化并变革世界的现实活动,人的整个社会生活世界的根本基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美学概论讲义

美学概论讲义


第二节 美学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一、 美学史上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各种 观点:


1、 美学研究对象就是美 代表人物: 鲍姆嘉通、康德

2、 美学研究对象就是美的艺术 代表人物:黑格尔
唐寅作品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二 心理学的方法 所谓心理学的美学,是把美视为人类 意识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现象,并运用 心理学的方法来论述和阐释这些心理现 象,则称之为心理学的美学。 19世纪以后,心理学方法逐渐发展 起来。
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用实验心理学 的方法用于美学研究,创建了实验美学。 具体说来有选择法、制作法和表现法。 另外,还有里普斯的“移情说”, 谷鲁斯的“内摹仿说”,英国美学家布 洛的“心理距离”说等等。 20世纪以弗洛伊德最为有名。
人的需要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不断变化着的。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产生 一种新的需要,即精神需要。

原始民族最初所从事的“艺术活动” 多用于实用目的。

人们的审美需要是人类诸种需要多 层次结构中的一种“享乐”的需要。

墨子: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 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随着人类的劳动实践活动,人由 “自在的人”变成“自为的人”,审美 需要驱使主体的人的感官,由非社会人 的感官向社会人的感官转化。
法国的丹纳提出种族、时代、环境” 三因素对艺术的影响

当代美学发展趋于多元性,美学研 究方法亦多种多样。不过,马克思主义 者认为,最基本的方法是理论和实践相 结合的原则以及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原 则。

美学概论 讲稿整理

美学概论 讲稿整理

美学概论讲稿整理一、影视美学概述当代美学研究1、美学原理研究。

如美的本质、审美关系的一般理论、美的分类、美的形态。

2、中国古典美学。

其中又可以分为中国美学史和各种学术流派的美学观点得研究,如儒、道、佛的美学思想及其相互关系等。

3、西方美学。

包括西方经典(传统)美学,现代西方美学和后现代主义的美学。

从各个思潮学派的角度去作研究,4、中外美学比较研究,重点是中西美学比较5、门类美学,如小说美学、书法美学、音乐美学、绘画美学、影视美学、舞蹈美学、建筑美学等6、使用美学(技术美学),如音响美学、摄影美学、工艺美学、绘画美学、广告美学、服饰美学、设计美学等等。

影视美学是门类美学之一。

影视具有与其他艺术相同的艺术规律。

例如,都是以审美化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但是影视艺术又是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与审美品位的艺术。

鉴于影视艺术有赖于技术的特点,必然与实用美学相关。

而且不管是何种美学研究都会受到文化演变和走向的影响,尤其是影视艺术同大众文化、传播学的关系更为直接,受当代的影响特别深刻,同时又深刻地反作用于当代的文化走向。

影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文化传媒中传播最快,最广,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领域影响最大的艺术形式。

影视美学既有哲学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

影视艺术是以画面与音响为媒介,以现代科技为手段,在特定的多维时空中,通过银幕或者荧幕塑造直观的视听形象,再现与反映生活的一门综合艺术。

第一节影视的表现手段影视是一门现代艺术,以塑造形象和典型为最终目的。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而影视的表现手段主要有三个:视觉元素、听觉元素和运动元素。

一视觉元素画面二听觉元素听觉是辨别外界物体声音特征的感觉。

电影诞生初期是没有声音的。

经过爱迪生等人的科学发明,改变了卢米埃尔、梅里爱在银幕后面说话得笨拙方法,也改变了米赛风、贝切等音乐家在银幕上以“万能曲”以及“类型曲”的幼稚之举。

有声电影的出现,开拓了电影的新境界,使电影这位伟大的哑巴,终于开口说话了。

克罗齐的美学观点演讲稿(完整版)

克罗齐的美学观点演讲稿(完整版)

克罗齐的美学观点演讲稿克罗齐的美学观点演讲稿【第一部分杜尚】旅美法国艺术家杜尚,达达派大师,克罗齐的美学观点演讲稿。

(马塞尔·杜尚(1887年7月28日-1968年10月2日)二十世纪实验艺术的先验,被誉为“现代艺术的守护神”。

是一位法国艺术家,1955年成为美国公民,在绘画、雕塑、电影领域内都有建树,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西方艺术有着重要的影响,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艺术流派。

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

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

) 1919年:在巴黎买了一张《蒙娜丽莎》的印刷品,用铅笔在那个美人儿的脸上画了两撇翘胡子,和一撮山羊须。

再题上几个缩写字母,就成了他的一件作品。

叫《L.H.O,O,Q》,又叫《带胡子的蒙娜丽莎》。

成了西方绘画史上的名作。

20年后,1939年:杜尚又画了一幅单色画,画面上没有蒙娜丽莎的脸蛋,只有上次画在她脸上的胡须,叫《L.H.O.O.Q的翘胡子和山羊须》。

实际上39年这幅画,画面上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套翘胡子加山羊须。

杜尚将之命名为:蒙娜丽莎的翘胡子和山羊须。

又过了20多年, 也就是1965年:大师去世前三年,他在纽约街上又买了一张《蒙娜丽莎》的印刷品。

这回画家连胡子也懒得画了,只是标了一个新的题目:《L.H.O.O.Q的翘胡子和山羊须剃掉了》。

于是,他又“完成”了一幅“传世之作”——《剃掉了胡子的蒙娜丽莎》。

上面的故事令我们不免一笑。

世界上不会有人相信杜尚所画真的就是蒙娜脸上长出来的。

但当杜尚把那两撇翘胡子和一撮山羊须画上去后,不要说艺术家,就连我们,也不觉得有什么突兀、别扭和不妥。

难道我们长期以来被视为标准美女的蒙娜丽莎,竟然其实不过是一个不男不女的家伙!那么,艺术有标准么?而美到底是什么呢?那再介绍西方美学史之前呢,我想先插一句话:几乎在杜尚1919年第一次用铅笔画下《带胡子的蒙娜丽莎》同时,意大利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克罗齐就定义艺术:审美即直觉,直觉即表现,表现即创造。

《美学》讲稿

《美学》讲稿

《实践理性批判》
• 道德实践方面的意志能力:“实践理性”
• 灵魂不灭,意志自由,上帝存在 • 纯粹理性批判属于自然领域 • 实践理性批判属于道德领域
《判断力批判》
• 沟通前两大批判
• 判断力介于知性和理性之间,把认知与意志,自 然与自由联系起来 • 判断: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 • 普遍性只来源于先天理性 • 基本问题:审美活动中快与不快的情感对于人的 判断力是否可以构成先天综合判断?他们是否具 有普遍性和必然性?
颜真卿书法
• 《画山水绝》 • 夫画道之中,水墨为上;肇自然之性,成 造化之功。 • 《笔法记》绘画六要:气、韵、思、景、 笔、墨
度物象而取其真
• 山水之象,气势相声。 • 造化自然的本体和生命:气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删拨大要,凝想形物
P137
• 优美与崇高 • 在广义上,美包括崇高、优美、悲剧、喜 剧、丑和荒诞等形态,但是在狭义上,美 则主要指的是优美。 • 优美的内涵与特点 • 在优美这种审美形态中,自然感性形式往 往具有对称、均衡、圆润、柔和、比例协 调的特点,与之相适应的是生理的快感、 情感的松弛快适、心灵的共鸣。
崇高论
崇高的两种:自然事物数量、力量的大,由精神的伟大所形 成的崇高。 崇高和美的相同点: 第一,崇高和美一样,都是把快与不快的感情作为判断的宾 语。 第二,对于崇高和美的判断都不是感官的判断,也不是逻辑 的判断,而是反思判断。情感上的普遍有效性。 不同点:第一,就对象而言,美的对象有形式和限制,而崇 高正好相反,它没有形式,因而也没有限制。(花是美的 对象,大海是崇高的对象) 第二,美产生的是积极、平静的快感,崇高产生的是生命阻 滞、痛苦的快感。 第三,康德认为,美是在对象的形式当中找到的,崇高是在 欣赏者的心灵当中找到的。

美学演讲稿

美学演讲稿

美学演讲稿第一篇:美学演讲稿中国诗句中的绘画美几千年来,在中国和西方的艺术理论著作中,诗与画的关系问题得到了普遍的关注。

总体而言,西方强调的是诗画的区别与界限,而中国则注重诗画的和谐统一。

在中国美学家中,苏轼最早提出了“诗画同律”的观点。

他在评王维的《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自此这一言论成为艺术判定的标准之一。

下面就来探讨中国诗画一律。

中国很多诗人在绘画上也深有造诣,他们将诗歌与绘画结合起来来阐述艺术的形式。

诗画同一,情景交融,说的就是这个理。

表达情感是中国诗画一律的美学基础,创造意境是诗画创作追求的最高境界。

一首好诗中应该蕴含着无限的画意,而一副好画也应表露无限的诗情,即所谓的诗情画意。

一、诗中的色彩美诗虽然无法象画一样直观地再现事物的色彩,但借助语言描绘,同样可以展示物体绚丽多姿、千姿百态的色彩变化。

中国古诗中的色彩美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直接用表示颜色的词语写诗,如“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些表示颜色的词使诗也具有绘画般的鲜明性和直观感。

另一种是从诗的意境中体现色彩,然后借读者的想象折射出来。

如“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浮现脑海的是漫天火红的花叶及诉不完的惆怅之情。

诗与画呈现出的都是一种视觉美,虽然一种是借助实物,一种是借助想像,但在表达效果上是相通的。

所以说诗与画在表达上是呈一定的融合的。

二、诗中的线条美绘画是用线条勾勒出物体的轮廓。

同样,诗也可以用极其简练而又和谐的线条来状万物之形。

拿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一句来分析:广袤无垠的“大漠”与长空相交,连成一片,一缕笔直的“孤烟”向上升起,远处还有一轮圆日,水天一线。

勾勒出“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线条,呈现一个立体画面,传神地表现了边塞沙漠雄浑开阔的景象。

此外“大漠”和“长河”的感官是横向的,而“孤烟”“落日”的感官是纵向的,这样纵横交错的形容和绘画要表达的趋势是相通的。

美学讲稿

美学讲稿
2、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对待研究对象的立场是主客两分、二元对立 的立场,而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不能采取二元对立的立场,必须 采取主客统一,物我交融的立场进行研究。
3、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关系和交 叉的地带,它与哲学、伦理学、心理学及艺术学科,都有紧密联 系和交叉地带,因此它属于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七.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1、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 2、美感与审美经验 3、美与审美形态 4、艺术 5、审美教育 八.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之一? 1、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就是实践活动,物质生产活动是
最基础性的实践活动,而审美是这种实践活动的一种 形态,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实践活 动一开始就是综合性的,就包含着多方面的因素,其 中也包括审美因素,后来审美活动逐渐从人类其他实 践活动中独立出来,但它仍然是人的整个实践活动的 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4、工具作为人的智力的一种物化形式,它既是人所创造的一 种物质产品,又是人借以实际地改造自然的一种物质手段。
5、人类使用工具的劳动不仅造成外在自然的人化,而且也同 时造成人本身内在自然的人化。所以说,制造和使用工具 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所在,也是审美发生的前提。
十二,如何理解巫术礼仪活动是在原始社会中促进 审美活动发生的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
2、审美作为一种特殊精神的活动,不仅是具体的独特的, 而且永远是一次性的不可重复的,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个 客体,可以形成不同的审美境界,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 的时空条件下面对同一个客体也会形成不同的审美境界。
3、审美活动的具体内容永远是随着人生的不断变迁而不断 深化和丰富的。因此,审美活动是一种最具个性化色彩 的精神活动,它所构建的是一个具有独特生命意味的诗 意世界。

美学讲稿整理版(1) (1)

美学讲稿整理版(1) (1)

第二学期~美学讲稿第一讲概论生活与美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产生美学的研究对象美学的其它名称一、生活与美1)、生活与审美的距离生活的功利性审美的非功利性2)、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化二、‚美学‛一词的产生汉语中有‚美‛和‚学‛,但是直到现代才产生美学一词。

它是日本人对德语的‚Aesthetik‛的翻译。

美学作为‚美的科学‛,意味着它是关于美的知识的系统表达。

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创立了美学(Aesthetik)这门学科,他因此而被成为‚美学之父‛。

德文中的Aesthetik本义是指‚感性学‛,是指感性知识的完善性。

什么是感性?它包括感觉、可感觉之物和感性活动。

人的心意功能的划分认知—逻辑学(真)伦理学意志情感(善)(美)美学(Aesthetik)的本意为感觉学或感性学。

作为美学学科的命名者,鲍姆嘉通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分为知、意、情三个方面,在已有的哲学学科的分类中,相对于认识的有逻辑学,相对于意志的有伦理学,而相对于情感或者是感性认识的却没有一们学科。

为此他创立了美学,并认为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亦即美。

三、美学作为感性学(Aesthetik),作为一门美的科学,研究美、美感和艺术。

美学作为感性学关联于人的感性、感官和感觉。

感觉有快感和不快感之分,而在快感之内又有肉体的快感和精神的快感之别。

美学主要研究人的精神的快感,它也就是对于美和艺术的感觉。

但感性自身具有丰富的意义。

除了感觉之外,它还包括了感性对象,亦即可感觉之物。

最后感性还表现为感性活动,也就是人的生活世界本身。

于是美学作为感性学,作为一门关于美的科学,研究美、美感和艺术,具有非常开阔的视野。

因此关于美学的一般理解包括了美的理论、美感的理论和艺术理论等。

第二讲西方美学概述所谓西方是与东方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相对的。

但西方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且也是一个文化和思想的概念。

同时它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也具有不同的意义。

西方首先指古希腊,其次指古罗马帝国,再次指以英国、法国和德国为主的近现代欧洲,最后也包括了不同于欧洲大陆的美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感心理活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美感心理活动的相关要素之间主动性的活动是审美得以
进行的基础。

每一种心理活动要素之间都不是孤立的。

一句话来概括:这几种心理要素并生并存,互相制约,
互相渗透,互相为用。

第九讲艺术
1. 艺术的一般本性
1.1 艺术与自然
1)艺术与自然的区分
艺术是人类的活动,是人类理解自身的方式之一。

自然是已经给予的存在,不能理解自身。

2)艺术与自然的联系
a. 艺术借助自然
b. 艺术描写自然
c. 艺术师法自然
1.2 艺术与生活
1)几种流行的观点
模仿论表现论
2)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的本性
艺术属于生活
艺术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使现实生活突破自身的有限性而走向可能性。

艺术超出生活
艺术能洞察生活世界的整体和真相,并且艺术能创造出一个超越现实生活世界的可能世界,即美的世界。

艺术是与生活无关的纯粹形式
1.3 艺术与审美
1)艺术与审美并不是同一的
艺术既有审美特性,也有非审美的特性(认识、道德)。

审美并不仅仅限于艺术领域,还发生在自然、社会领域。

2)艺术与审美是相互交叉的。

2. 艺术现象的结构
2.1 艺术家
2.2 艺术创作
2.3 艺术作品
2.4 艺术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