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邵阳市洞口县洞口镇城关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唐代的中外交往学案(无答案) 岳麓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学案

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方面:记住与唐朝友好交往的要紧国家,在对外文化交往中作出重大奉献的人物;明白得对外文化交流进展的缘故;2.能力方面:通过概述唐朝对外友好交往的史实,培育学生的归纳能力、归纳能力;通过阅读教材插图,培育学生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鉴真东渡日本、玄奘天竺取经的史实,引导学生学习他们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

【重难点】(2)重点: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二、难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进展的缘故【教学进程及重点知识】知识梳理一、遣唐使来华一、唐朝时,中日交往频繁。

日本官方前后十多次派_________来华,随行的还有_______和________等。

其中突出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二、日本僧人空海在中国住了20年,回国后,借鉴汉字草书,创制了日文的草书字母,即_________。

3、日本人阿倍仲麻吕,在唐朝考中进士,取汉名_________,并与闻名诗人王维、李白交往紧密。

二、鉴真东渡一、唐朝高僧_________应日本友人之邀,不畏艰巨,六次东渡,到日本教学佛学,成为日本佛学界的一代宗师。

增进了日本_________、_________、建筑和________水平的提高,他还设计和主持修建了_______________,受到中日两国人民和佛学界的尊重。

三、玄奘西行一、印度半岛古称_________,是_______教的发源地。

唐朝高僧________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奉献。

他是我国古代闻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佛经翻译家。

著有_《大唐西域记》。

四、本课小结----唐朝对外文化交流进展的重大史实:两个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件大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五个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探:唐朝时期对外文化交流进展的缘故有哪些?【当堂检测】一、有关遣唐使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日本政府调派到唐朝进行普遍交流的使者B.要紧目的是学习唐朝的先进经济文化C.了解中国,为后来入侵中国做预备D.极大地增进了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进展(3)唐朝时期,被评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是()A.鉴真僧人B.玄奘C.阿倍仲麻吕D.空海3、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的最大特点是()A.以佛教为纽带B.使臣彼此通好C.进行技术交流D.民间贸易往来4、日本官方曾十多次调派使节到唐朝访问的全然目的是()A.成立外交关系B.援助中国C.征服中国D.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五、“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赞美的是()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C.张骞通西域D.文成公主入藏六、以下各项,能够反映唐朝对外交往的是()①文成公主入藏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日本遣唐使来唐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7、以下人物,为日本文字“平化名”创制作出了重要奉献的是( )A.空海B.鉴真C.阿倍仲麻吕D.吉备真备八、鉴真之因此受到中日人民的尊重,是因为他( )①不畏艰巨,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奉献②博学多才,人品高贵③远程跋涉,求取佛经④传播中国文化,增进日本进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九、六次东渡日本的唐朝高僧是( )A.鉴真B.玄奘C.空海D.晁衡10、“唐玄奘西天取经”,那个地址的“西天”是指那时的( )A.波斯B.日本C.新罗D.天竺1一、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图二别离是谁?一起生活在哪一朝代?(2)图一人物在日本要紧传播哪些知识?(3)假想一下,图二人物回国时,背负的图一主若是哪类书籍?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图二他西行的要紧意义。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导学案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导学案 川教版

用心 爱心 专心 1点击新目标1、熟记与唐朝友好交往的两个国家和五个人物;2、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3、归纳鉴真和玄奘的相同之处,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链接旧知识课前小热身1、请同学们认真看书,勾出重点知识,圈点出五个重要人物,对疑惑点做出批注;完成知识建构:谴 目的:密切关系,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

唐 次数:十多次唐与日本 使 代表人物:( )、( )、( )。

目的:( ), ( )东渡 意义:促进了日本( )的提高。

唐朝的对外交流 (1)天竺是指今天的( ),是( )的发源地。

唐与天竺 时间:(2)( )西行 目的:意义:2、师生交流完成情况。

学生讲《西游记》中的精彩片段;问一问:《西游记》中唐僧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

现实中真有唐僧其人吗?真有帮他渡过道道难关的仙吗新课解读1、议一议:联系前面所学知识,找找唐朝对外交往频繁、发展的原因?①②③④2、读一读:郭沫若赞鉴真诗,并思考日本为何把鉴真坐像定为国宝?3、谈一谈:日本谴唐使、鉴真、玄奘三人有何共同点?你从鉴真、玄奘身上学到了什么?4、画一画: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线路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学案第五课成都市龙泉驿区华川中学程蓉25、议一议:开放与繁荣的启示课堂小结写一写: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重大史实:两个国家:()、();三件大事:①②③五个人物:()、()、()、()、()〈课堂大练兵练习册选择题2、材料题:材料一:他孤身一人骑马穿越莫贺延啧…..他经历千难万苦,才终达天竺……..材料二:他率弟子、工匠等,启程东渡,…….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九洲,受到热烈欢迎,留居奈良………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2)材料二中的“他”又是谁?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3)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哪些优品质?(4)你认为唐朝对外关系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课后谈收获2、我懂得了。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内容包括: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遣唐使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地图,使学生了解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如对唐朝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和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遣唐使等重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遣唐使等史实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和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图片、地图、多媒体等教学资源。

3.学具:笔记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唐朝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图片、地图和多媒体等手段,生动地展示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本节课的主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学案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学案 川教版

同学们一定看过《西游记》小说或者电影和电视剧吧,里面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形象活灵活现。

但你是否知道这部小说取材于中国古代哪一个历史事实?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学完本课你就能够分辨清楚啦。

一、知识梳理(一)遣唐使来华1.唐朝时,中日交往频繁。

日本官方先后十多次派来华,随行的还有僧人和留学生等。

其中的代表人物有空海、和。

2.日本僧人在中国住了20年,回国后,借鉴汉字草书,创制了日文的草书字母,即“平假名”。

3.日本人在唐朝考中进士,并与著名诗人王维、李白交往密切。

(二)鉴真东渡唐朝高僧应日本友人之邀,不畏艰难,六次东渡,到日本讲授佛学,促进了日本、、建筑和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两国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

(三)玄奘西行1.印度半岛古称天竺,是教的发源地。

唐朝高僧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2.《西游记》中唐僧这一人物原型是唐朝僧人。

二、释疑解难(一)结合《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找出日本、天竺的地理位置,要有地理方位概念。

(二)两位高僧的行程方向是一西一东,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要从中学习他们高贵的品质和精神,提升人文素养。

(三)理解封建时代的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①唐朝的强盛、繁荣、先进,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②陆路和海路交通发达,为中外相互往来提供了条件。

(四)学习本课,要注意区别历史与艺术之间的差距。

课文关于玄奘西行的记载是历史事实,而《西游记》则是在玄奘西行事迹的基础上,利用民间传说和佛教故事,加上作者的想象,虚构出很多艺术形象;而《大话西游》更是在《西游记》的基础上以戏说的方式来表演。

《西游记》反映的是明代人对宗教、人生和社会现实的看法,而《大话西游》则是借用了《西游记》中的几个人物形象来反映现代香港地区的一些人对爱情和生命的看法,这三者是完全不同的。

三、轻松过关1.下列人物,为日本文字“平假名”创制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是( )A.空海B.鉴真C.阿倍仲麻吕D.吉备真备2.李白诗“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中的“晁卿”是( )A.空海B.阿倍仲麻吕C.吉备真备D.玄奘3.在当今社会生活中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某些风尚的是( )A.新罗人B.印度人C.波斯人D.日本人4.鉴真之所以受到中日人民的尊敬,是因为他( )①不畏艰难,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②博学多才,人品高尚③长途跋涉,求取佛经④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日本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鉴真东渡日本后,讲授的是( )A.《诗经》B.唐诗C.儒家经典D.佛学理论6.不畏艰险,长途跋涉到天竺学习佛学的是( )A.鉴真B.玄奘C.空海D.晁衡7.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日本人不包括( )A.空海B.玄奘C.阿倍仲麻吕D.吉备真备8.六次东渡日本的唐朝高僧是( )A.鉴真B.玄奘C.空海D.晁衡9.中国古代称印度半岛为( )A.波斯B.大食C.大月氏D.天竺10.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的发源地是( )A.中国B.日本C.印度D.欧洲11.《西游记》中的故事家喻户晓,它用神话的方式描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历程,故事中的唐僧人物原型是( ) A.鉴真B.玄奘C.僧一行D.空海12.“唐玄奘西天取经”,这里的“西天”是指当时的( )A.波斯B.日本C.新罗D.天竺13.下列有关玄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曾历经艰险到天竺学习佛学B.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C.是我国古代著名高僧、旅行家和佛经翻译家D.他生活在隋朝时期14.753年,鉴真和尚东渡到达日本时,当时在位的唐朝皇帝是( )A.唐太宗B.唐高宗C.唐中宗D.唐玄宗四、探究拓展15.读右图回答:①这两个人物分别是谁?②结合所学,找出两个人有何共同之处?③他们身上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16.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七年级历史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案人教版www.5ykj.com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史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朝与天竺的交往教学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隋唐的对外交往与今天的开放的区别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悉尼唐人街(上图)、日本唐人街(下图))图中为什么外国人会将中国人称为“唐人”?古代新罗、天竺、大食、波斯等国分别是指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在经济文化上早有密切关系。

你知道隋唐时期两国交往的史实吗?你能举出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吗?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遣唐使.(多媒体展示《弘法大师行状绘词》)史料解读(多媒体出示材料一地图: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教师讲述: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是什么?(吐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

)2.(多媒体出示问题:派遣唐使对于日本的影响)结合教材,要求学生概括派遣唐使对于日本的影响(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标导学二鉴真东渡(一)开始——珍妮机的发明(18世纪60年代).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唐招提寺图片)2.教师简要介绍鉴真东渡的故事。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唐代的中外关系导学案(无答案) 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唐代的中外关系导学案(无答案) 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唐代的中外关系导学案(无答案)岳麓版【学习目标】课标内容: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教学目标:长安是唐朝陆路交通中心;广州是最大的外贸港口;唐朝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司;唐朝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日本、大食、天竺等国向唐朝派遣使节;日本的遣唐使和留学生;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重点:唐朝对外开放的政策。

难点:唐朝的对外开放丰富了中外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

【自主学习】一、特点:唐朝的对外交往盛况空前二、原因:1、唐朝实行的对外政策。

在广州设管辖对外贸易。

2、唐朝先进的有巨大的吸引力。

3、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是陆路交通中心、国际性大都市,是最大的外贸港口。

三、交往史实1、唐朝与日本、大食、天竺等多个国家有往来。

2、日本次派来。

学习唐朝政治经济制度和科技文化,推动了日本的社会改革,促进了日本经济文化发展。

3、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佛教,还把唐朝的建筑技术、医药知识、绘画等传给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4、西游天竺取经,著《》,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

四、意义:有利于和平往来和加强友谊,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唐朝的繁荣和各国的发展,鉴真、玄奘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合作探究】1、查阅有关鉴真东渡的史料,谈谈你的感受。

2、从唐朝对外交往的原因、盛况、影响中,你认为对今天有什么什么启示?3、谈谈玄奘西游和唐僧取经的联系与区别。

【达标检测】1、重视对外交流是唐朝社会繁荣的原因之一。

右图人物曾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是()A.阿备仲麻吕B.玄奘C.吉备真备D.鉴真2、今年是中国与印度建交60周年。

中印交流源远流长,唐朝时期玄奘西游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说法表述正确的是()A.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B.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C.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D.玄奘以亲身见闻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3、贞观初年,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求取佛经精义的唐朝高僧是()A.鉴真B.玄奘C.晁衡D.郑和4、下面两幅图片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课后反思】。

【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导学案

【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导学案

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课标要求】【学习目标】1、熟记与唐朝友好交往的两个国家和五个人物;2、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3、归纳鉴真和玄奘的相同之处,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学习重点】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学习难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课前预习】【学法指导】【预习自测】(一)遣唐使来华1.唐朝时,中日交往频繁。

日本官方先后十多次派来华,随行的还有僧人和留学生等。

其中的代表人物有空海、和。

2.日本僧人在中国住了20年,回国后,借鉴汉字草书,创制了日文的草书字母,即“平假名”。

3.日本人在唐朝考中进士,并与著名诗人王维、李白交往密切。

(二)鉴真东渡唐朝高僧应日本友人之邀,不畏艰难,六次东渡,到日本讲授佛学,促进了日本、、建筑和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两国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

(三)玄奘西行1.印度半岛古称天竺,是教的发源地。

唐朝高僧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2.《西游记》中唐僧这一人物原型是唐朝僧人【我的疑问】【课内探究】【学始于疑】1、唐朝时,日本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遣使来中国?2、为什么鉴真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尊敬?【质疑探究】探究问题一:你认为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当堂检测】1、有关遣唐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广泛交流的使者B.主要目的是学习唐朝的先进经济文化C.了解中国,为后来侵略中国做准备D.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2、唐朝时期,被评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是()A.鉴真和尚B.玄奘C.阿倍仲麻吕D.空海3、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的最大特点是()A.以佛教为纽带B.使臣相互通好C.进行技术交流D.民间贸易往来4、日本官方曾十多次派遣使节到唐朝访问的根本目的是()A.建立外交关系B.援助中国C.征服中国D.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5、“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赞美的是()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C.张骞通西域D.文成公主入藏6、下列各项,能够反映唐朝对外交往的是()①文成公主入藏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日本遣唐使来唐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课后反思】【课后训练】1.回纥族是今天哪个民族的祖先?()A.彝族B.白族C.维吾尔族D.藏族2.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该庙始建于1300多年前。

校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教案 川教版-川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校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教案 川教版-川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唐朝对外交流的两个国家(天竺和日本)和在对外文化交往中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两个人物(玄奘和鉴真),掌握玄奘西行、遣唐使来华和鉴真东渡的基本史实。

2.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产生的影响,唐朝对外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绘制《玄奘西行路线图》,培养学生绘制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2.通过概述,再现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史实,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基本史实,培养学生不畏艰险、坚忍不拔、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学习唐朝对日本等国文化发展的影响,认识中国当时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中国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唐朝在对外交往中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实行对外开放、加强交流的重要意义。

2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活泼好动;容易被新奇、形象的事物所吸且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但缺乏对事物更深入的探究;注意力易分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

教学难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

4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观看《西游记》片段导入观看《西游记》片段,启发思考,《西游记》这部小说是哪个朝代、哪位作者撰写的,其故事取材于哪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吗?(激发学生兴趣)活动2【讲授】自主学习(一)遣唐使来华1.唐朝时,为______________关系,学习________先进的经济文化。

日本官方先后十多次派______来华,随行的还有僧人和留学生等。

其中的代表人物有空海、________和________。

2.日本僧人________ 在中国住了20年,回国后,借鉴汉字草书,创制了日文的草书字母,即“平假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唐代的中外交往》
【学习目标】
1.识记:长安是唐朝陆路交通中心广州是最大的外贸港口唐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司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2.理解: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的背景
【讲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情境一:播放视频《西游记》相关片段,引入唐僧西天取经与玄奘西行的联系与区别,导入课题。

情境二:
二、自主学习
1.问题导学
2.自主练习
①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是唐朝在广州设置的___________。

②唐朝实行_______的对外政策,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从贞观年间开始的200年内,派出“遣唐使”居各国之首的国家和次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③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的是______________
④唐初西游天竺,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是__________,其著作有_______________,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

三、合作学习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自主练习中的疑难问题。

四、拓展延伸
1.学生质疑:
2.教师质疑:
①唐朝对外交往为什么会出现盛况空前的局面?
②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都体现了唐代密切、友好的中外交往关系,他们有哪些共同之处?
五、总结升华
六、课后学习指导
[选择题]:
1、先后13次向中国派出遣唐使的国家是()
A.新罗 B.波斯
C.大食 D.日本
2、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
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A.鉴真东渡
B.文成公主入藏
C.玄奘西游
D.遣唐使到来
3、某历史兴趣小组想了解唐朝时印度的一些文化概况,你会向他们推荐()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水经注》
D. 《齐民要术》
4、日本受唐朝影响很大,包括()
①仿照唐朝进行政治改革
②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
③学习改进饮茶方法,形成茶道
④建筑服装都与唐朝相仿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材料题]
5、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请回答:
①.诗中的“盲目航东海”指的是什么?表现了鉴真怎样的精神?
②.诗中的“传道艺”是指什么?
③.“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什么?
④.这首诗表明了怎样的思想?
[历史探究]
6、在美国、加拿大等过较大的城市里,都有唐人街。

唐人街是海外华人聚居的地方,在异国他乡保留着浓浓的中国情调。

你知道各国为什么把中国人称为“唐人”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