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课 唐朝的中外交流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共36张PPT)

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 ●各国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扬州大明寺
南京栖霞寺
鉴真东渡
次数
鉴真六次东渡概况 概 况
未出海便夭折。 遭诬告与海盗勾结,鉴真一行东渡的船只被官府查没。
被风浪所阻。 突遇风暴,船被汹涌的波涛击破,不得不上岸。一个月后,鉴真一行 又下海,再遭风浪,船触礁搁浅,被渔民救上岸。
1 2 3 4
东渡未能成行。因官府出面阻止。 未果。因弟子的好心阻拦。
5
6
遭遇台风,失败。在海上漂泊了14天,到了海南岛。鉴真 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东渡成功 753年,鉴真(66岁)一行终于抵达今日本九州南部鹿儿岛。
鉴真东渡日本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鉴真大师将唐朝的建筑、雕塑艺术传到日本,特 别是后者,形成了日本雕塑史上重要的‘唐招提寺 派’。……另外,鉴真大师对日本医药学也有重大贡 献。鉴真大师本人就是一位名医,东渡时又带去了许 多药物。……日本人对有些药物不能分辨,根据淳仁 天皇的旨意,视力极差或者已经失明的鉴真大师‘一 一以鼻别之,一无错失’。” ——钱文忠教授在扬州鉴真图书馆“扬州讲坛” 上的讲演
想一想
• 1、遣唐使回国后,都做些什么呢? • 2、唐朝对日本文化有哪些影响呢?
• (结合课本与现实进行思考)
日 本 建 筑
唐 朝 建 筑
唐长安城与日本平城京
唐开元通宝和日本和同开珎
唐朝的开元通宝
日本的和同开
(同“宝”)
日本茶道
唐代斗茶
唐代绘画
日本浮世绘
中国唐装
日本和服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下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活动探究: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 高度发展时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 往中得到什么启示?
第一,大力发展经济文化,提高综合国力。 第二,保持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 策。 第三,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他 国家的先进文化,为己所用。
2.“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这首诗反映了唐朝文化( A ) A、对日本的影响 C、对天竺的影响 B、对新罗的影响 D、对波斯的影响
3.图中人物的事迹不包括( D ) A、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学习佛经 B、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成为著 名的佛学大师 C、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潜心翻译 D、以亲身见闻写成《西游记》
唐朝时期对外交往概况或特点
(课本P28)
1、范围: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 亚洲 以 非洲 欧洲 至 、 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政策: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 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3、影响: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 各国称中国人为“ 唐人 ”
唐朝主要和哪些国家友好交流?各有哪些外交大事?
新罗
目的:为了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
唐朝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对日本产生 了哪些影响?
材料一:“日本仿照隋唐的官制,改革了从中央到 地方的官制;参照隋唐律令,制订了《大宝律令》。 ” 材料二:
材料三:
唐朝的开元通宝,始铸于621年
日本的和同开珎,始铸于708年
都是圆形方孔钱,而且文字形状相似
日 本 建 筑
唐与天竺(即古印度)的关系
三、玄奘西游
历史小名片
玄奘西游
姓 时
玄奘(唐三藏) 名:__________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4课 [预习导学]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4课 [预习导学]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https://img.taocdn.com/s3/m/11116c43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7b.png)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2.识读《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3.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华文化的毅力,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兼容并包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课前学习任务
搜集鉴真、玄奘的相关资料,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概括日本遣唐使团的特点。
【学习任务二】唐文化对日本文化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习任务三】鉴真东渡的贡献是什么?
【学习任务四】概括唐与新罗的往来,填写表格。
文化
贸易
制度
科技
音乐
【学习任务五】玄奘的贡献有哪些?
【学习任务六】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原因:
政治
经济
政策
交通
文化
启示:
本课小结
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列出关键词或画出思维导图。
课后任务
唐朝时,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
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尝试查阅资料,看看同一时期的欧洲、非洲和美洲,处在怎样的发展水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

日本从唐朝学习了哪些文化?
日本从唐朝学习了哪些文化?
日本平城京
唐朝长安城
日本从唐朝学习了哪些文化?
五月初五的“端阳 节”、七月十五的“中元 节”等,就是遣唐使从中 国传入日本,有些节日一 直流传至今。
唐朝仕女图
日本和服图
合作探究
日本从唐朝学习了哪些文化?
• 政治上 • 经济上 • 文化上 • 社会习俗上 • 服饰上 • 建筑上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唐朝中日文化交流
1.遣唐使
为了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 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跟随使节来华的, 还有很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日本派出的遣唐使 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教材研读:从中归纳出日本遣唐使团的构成和特点?
人才多元、次数多、规模大
日本遣唐使路线图
玄奘返回长安
曲女城法会
大雁塔
《大唐西域记》记述了玄奘所亲历110个及 得之传闻的28个城邦、地区、国家之概况, 为研究中古时期中亚、南亚诸国的历史的珍 贵资料 。
译经论74部,总计1335卷
在中国开创了唯识宗,在中国哲学 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 郭沫若
—《开放的帝国》
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 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 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 并蓄而好探索的。
——《世界简史》
玄奘的西行之路,被现代人认为是一条由信念、坚韧和
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
的真实豪感,开放包
容的文化心态,体现出积极进取、对外开拓的时 代风貌,从而造就了兼收并蓄的唐代文化特征。
“舍身求法的人,首先就有玄 奘,这一点是无可怀疑的,这样精 神的玄奘的确算得上是‘中国的脊 梁’。” ——季羡林
七年下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遣唐使
仔细观察:比较一下日本都城平城京和唐朝长安城的 布局有什么相似之处?
唐朝对日本的友好往来
唐 朝
遣唐使
鉴 真
日 本
《 日 本 书 纪 》
珍大 国唐 也国 ,者 常, 须法 达式 。备 定 ,
阿倍仲麻吕(698—770) 汉名晁衡
——
鉴真 (688~763年) 扬州江阴人,俗姓淳于。原为 扬州大明寺高僧,精通佛经和医 学。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等曾邀 请他去日本,先后五次东渡,均 未成功。 753年,已双目失明的鉴真带 着弟子第六次东渡,到达日本。 他带去佛教经典以及建筑、雕刻 和医学等知识,对促进中日文化 交流和日本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 献。鉴真在日本十年,深受日本 人民的崇敬,死后葬在日本的唐 招提寺。
印度古代佛教中心——那烂陀寺遗址
玄奘讲经处
《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大唐西域记》
以史为鉴、学以致用: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借鉴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时 隋唐《对外友好交往》这一课给你的启示, 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 你认为中国现在应该向哪一国家学习?学 习它的什么地方?
唐朝的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原 因是( A ) ①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②对外交通发达 ③唐政府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 ④西欧处于文化低潮时期 ⑤唐朝统治者大多推行三教并行的宗教政策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隋唐时,中国与周边各国往来的主要方式( B ) A.民间商贸交往 B.互通使臣 C.以宗教为纽带 D.技术交流
得到什么启示?
课 堂 小 结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 遣唐使 与 日 唐朝文化对 本 日本的影响 的 关 系 鉴真东渡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遣唐使船
唐朝时,中日 交流非常频繁
遣唐使印
遣唐使船
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学习先进文化,被称为“遣唐使” 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把唐朝的制度、天文历法、 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
唐·“开元通宝”
奈良时代的
“和同开珎” bǎo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qiǎn táng shǐ 遣唐使
dà táng xī yù jì 大 唐 西域记
C 下列哪本书( ) A.《史记》 B.《西游记》 C.《大唐西域记》 D.《徐霞客游记》
听写
jiàn zhēn xuán zàng sān zàng fǎ shī qiǎn táng shǐ dà táng xī yù jì
jiàn zhēn xuán zàng sān zàng fǎ shī 鉴 真 玄 奘 三 藏 法师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新罗派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 新罗商人到中国经商 新罗仿照唐朝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 新罗引入唐朝的医学、天文、历算等 中国传入朝鲜的音乐
三、玄奘西行
• 玄奘是唐朝高僧,又 称三藏法师。
• 为了求取佛教精义, 贞观初年前往天竺。
657部 • 回国后翻译大量佛经, 口述《大唐西域记》。
记载了玄奘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 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
撰写者:辩机 (玄奘的学生)
玄奘口述的《大唐西域记》
西安大雁塔·玄奘像
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异同
事件内容 身不份回他的目们精的都地神有,顽是强值的途得中毅遭我力遇们和学百习折独 是的行 结。还 伴
是否 回国
僧 鉴真东渡 人
日本
六次航行, 五次失败, 历尽磨难。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鉴真东渡日本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鉴真东渡对日本 的有怎样的影响?
鉴真准备东渡
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 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 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对比表
目的 到达地方
玄奘西行 学习佛经 天竺
4. 2015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中国,中印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追
溯到唐朝,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人物是( )
A.张骞
B.鉴真
C.玄奘
D.班禅
5. 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
涉及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佛教
6、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 )
3.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隋唐对外交往活跃……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为什么唐朝时对外交往如此广泛和活跃呢?
①国力强盛,经济文化都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 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②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 ③海陆交通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玄奘西行
玄奘是身负背篓的 行脚僧,身穿和尚服, 脚着草鞋,戴着大耳环, 胸前挂念珠,左手经卷, 右手拿拂尘。
玄奘像
玄奘西行
1.玄奘西游的时间是? 贞观初年
2.玄奘为什么要 西行,前往天竺?
佛经中有些疑难 问题,众说纷纭, 难得定论。
3、玄奘在哪些领域里做出了杰出贡献?
七年级下册历史部编版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那烂陀寺
玄奘西行的影响
①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 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②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 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 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 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 俗,是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大唐西域记》
“如果没有玄奘的著作,重建印 度历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奈良时代,中国唐 代的服饰传入日本, 首先在贵族中流行, 被称为唐风贵族服。 到平安时代,对唐风 贵族服加以若干改造
唐装
和服
遣唐使影响
茶道 节日
鉴真东渡
在唐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 物是唐玄宗时期的鉴真。
鉴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 名医学家。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主持,应日本留 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弘传佛法,促进了文 化的传播与交流。
秋夜雨中--崔致远
大学者、诗人,一向被韩国学术界尊奉为韩国汉文学的 秋风惟苦吟,世路少知音。
开山鼻祖。他12岁入唐留学,18岁考取进士,在唐做官, 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
28岁回新罗。
唐与新罗的关系
政治制度,科举制; 科技:医学、天文、历算等
唐朝
输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引入
新罗的音乐传入中国 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6 66岁东渡成功(公元754年)
日本奈良 唐招提寺
【影响】鉴真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 主持修建唐招提寺。 在日本传播佛教、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简介】 鉴真是我国唐代赴日本传戒并
首创日本律宗的高僧。 本剧讲述了鉴真大师历经磨难、
矢志不渝、东渡扶桑的故事。 六次东渡,五次失败,历尽坎 坷,终于在第六次东渡成功, 达到弘扬佛法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04课唐朝的中外交流
1.为了学习中国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多达十几批,当时称为“遣唐使”。
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2.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他百折不挠,第 6 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
4.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5.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
6.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难,历经磨难。
他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7.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材料一唐朝的开元通宝与日本的和同开珎
1.上面两幅图中的日本钱币和唐朝的钱币,有什么相同之处?
首先看它的外形、图案,日本的和同开珎,与唐朝的开元通宝,都是圆形方孔钱,大小相当,较宽的圆圈和中间方孔边缘的形状相似。
钱币上的文字都为汉字。
然后比较两者出现的年代,唐朝开元通宝比日本和同开珎早88年。
总之,和同开珎是仿唐朝开元通宝制造的。
这说明唐文化对日本的巨大影响。
日本出土的“开元通宝”达几万枚,“和同开珎”在我国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这说明唐朝时中日贸易的频繁。
2.你还能举出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一些事例吗?
首先日本以唐朝制度为模式,进行改革。
如仿唐朝科举制,采取通过考试的办法选官。
其次,日本人还受唐朝文化的很大影响。
日本都城平城京,几乎同唐长安的建筑样式相同。
日本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参照隋唐律令制定了《大宝律令》;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随堂巩固案
1.滨州市中考)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
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日,一艘复制的日本帆船驶入了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再现了当年的盛况。
这艘船再现的是( A )
A.日本派遗唐使到唐朝学习
B.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C.玄奘西行去印度求取佛经
D.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
2.(宜昌市中考)在唐朝对外交往中,与“遣唐使”“鉴真东渡”等历史信息相关联的交往对象(国家)是( D )
A.天竺B.新罗
C.波斯D.日本
3.中日友好交往源远流长。
随遣唐使来华、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B )
A.鉴真和尚B.阿倍仲麻吕
C.高僧玄奘D.马可•波罗
4.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的唐式建筑是( A )
A.唐招提寺B.大昭寺
C.那烂陀寺D.崇圣寺
5.如果给鉴真塑像作文字注解,应该选择( A )
A.东渡日本,弘扬佛法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D.主动请缨,和亲塞外
6.著名影星王宝强自导自演《大闹天竺》于2016年12月23日上映。
历史上的“天竺”指的是( A )
A.古代印度
B.古代朝鲜
C.古代日本
D.古代罗马
7.(2016年湘西州)2016年5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隆重仪式欢迎印度总统慕克
吉访华,慕克吉的访华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
早在唐朝,我国就有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使者,他就是( B )
A.班超B.玄奘
C.鉴真D.郑和
8.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的最大特点是( D )
A.民间商贸往来B.使臣相互通好
C.进行技术交流D.以佛教为纽带
选择题
1.日本受唐朝影响很大,这其中包括( D )
①依照唐朝进行政治改革②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③建筑、货币的样式④茶道、书法、习俗等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青岛市中考)“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
袈裟作舟帆,合十忘生死,弘愿心中藏,普渡众生……”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片尾曲。
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公是( B )
A.玄奘B.鉴真
C.戒贤D.戒日王
3.鉴真六次东渡日本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期间( C )
A.唐太宗B.武则天
C.唐玄宗D.唐高宗
4.(眉山市中考)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C )
A.玄奘西行B.文成公主入藏
C.鉴真东渡D.遣唐使的到来
5.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B )
6.(2015•济宁市)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
下面
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C )
①鉴真东渡②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华⑤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大食旅行者陶俑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
7.(连云港市中考)“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A )
A.对外开放B.经济繁荣
C.政治清明D.交通发达
非选择题
(1)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中的①地,当时的名称是什么?
天竺。
(2)图A的景象在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中①、②两地的哪一处能够看到?参观此地的游客体会最为深刻的是什么?
②处。
唐代的建筑艺术以及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
(3)人物B、C分别是谁?分别在对应的代号后填写他们的法号以及他们到达的地方。
B——(鉴真)、(日本)
C——(玄奘)、(天竺)
(4)从B、C图中两人身上我们可以学到怎样的精神?
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精神,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