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第20课唐朝的对外交往 (4)

合集下载

第20课 唐朝的对外交往

第20课 唐朝的对外交往
——《唐大和上东征传》
日本学问僧邀鉴真东渡
唐朝的对外交往
■日本“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鉴真造舟备粮准备首次东渡
唐朝的对外交往
■日本“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鉴真东渡遇大风浪舟破
唐朝的对外交往
■日本“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鉴真准备第六次东渡
唐朝的对外交往
■日本“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日本各界欢迎鉴真
唐朝的对外交往
■日本“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ァぁ ィぃ ェぅ クぇ コぉ シか
日本文字
阿安 伊以 江宇 久衣 己於 之加
中国文字
日本从公元8世纪起 有了自己的文字。日语的 文字由汉字和假名两套符 号组成,并混合使用。假 名是日文的字母,以音节 为单位,包括平假名和片 假名两种字体,是在参照 中国汉字草书和楷书偏旁 的基础上创制而成的。图 中所列的ぁ ぃ ぅ ぇ ぉ か分别是中国文字安、以、 宇、衣、於、加的草体, ァ是行书“阿”的左旁, ィ是“伊”的左旁,ェ是 “江”的右旁,ク是“久” 的前两画,コ是行书“己” 的前两画,シ是“之”的 行书。
■日本“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鉴真所传 “奇效丸”的药袋、药 纸
鉴真和弟子们带到日本大量书籍、技艺和药方。鉴真本人精通医术, 尤精本草,虽双目失明,但能以鼻嗅分辨药物,对日本医学发展作出积 极贡献,被日本药商界奉为始祖。很长时间,日本的药袋上绘画着鉴真 的图像。
唐朝的对外交往
■日本“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遭诬告与海盗勾结,鉴真一行东渡的船只被官府查没。
被风浪所阻。
2
突遇风暴,船被汹涌的波涛击破,不得不上岸。一个月后,鉴真一行又
下海,再遭风浪,船触礁搁浅,被渔民救上岸。
东渡未能成行。
3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教案设计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教案设计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唐朝与亚洲、非洲、欧洲等国家的主要交流内容。

3. 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素养,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概述讲述唐朝时期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其影响。

2. 唐朝与亚洲国家的文化交流介绍唐朝与日本、新罗、天竺等国的交流内容,如佛教、文化、科技等。

3. 唐朝与非洲国家的文化交流讲述唐朝与非洲国家的交流情况,如埃及、摩洛哥等国的贸易往来。

4. 唐朝与欧洲国家的文化交流介绍唐朝与阿拉伯、波斯等国的交流,如丝绸之路上的商品贸易和文化传播。

5. 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人物讲述玄奘、鉴真、阿倍仲麻吕等人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贡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唐朝时期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其影响;唐朝与亚洲、非洲、欧洲国家的具体交流内容。

2. 教学难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原因、过程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唐朝时期的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增强学生对唐朝文化的直观感受。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人物和事件为例,深入剖析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和影响。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对我国和世界历史发展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兴趣。

2. 授课:分别讲述唐朝与亚洲、非洲、欧洲国家的文化交流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交流的特点和影响。

3. 分析: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原因、过程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对世界历史发展的贡献。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影响。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在授课过程中,穿插问题引导,检查学生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理解程度。

七年级历史唐朝的对外关系教案模板

七年级历史唐朝的对外关系教案模板

七年级历史唐朝的对外关系教案模板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七年级历史唐朝的对外关系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七年级历史唐朝的对外关系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等基本史实掌握唐太宗和武则天的政绩2、分析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3、掌握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及其主要成就4、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唐玄宗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让学生根据知识提炼进行自学,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1、巡回指导学生自问和互问2、教师准备提问以下重点知识:(1)唐朝建立的年代、都城、第一位皇帝。

(618年、长安、唐高祖)(2)唐太宗的姓名和年号。

(李世民、贞观)(3)唐太宗时最的谏臣是谁?(“人镜”魏征)(4)我国历的女皇帝是谁?(武则天)她的政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重视发展生产,重视选拔贤才)(5)唐玄宗的措施三、质疑释疑1、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让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2、与学生一起探讨以下问题从秦朝到唐朝,我国古代出现过哪些盛世局面?它们出现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对此,你有何认识?四、让学生小结知识并做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一、自学: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看书,填写本节课的自学提纲,填完后,小组成员共同交流。

注意要提高效率。

(自学提纲见区下发的学案中的知识提炼)二、自问:1、合上课本自问自己掌握了知识提炼中的哪些知识,没记住的抓紧记住。

2、小组内同学相互问答,有选择性地提问知识提炼上的问题3、回答教师的提问三、质疑释疑1、小组内讨论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展示2、小组间讨论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展示3、与教师一起探讨教师准备的问题并展示4、随时记要点。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教案正式版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教案正式版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教案教材分析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交往。

本节教材主要讲唐朝对外交流和外国来使交流文化的情况。

在外国使节来华访问中,讲述了日本官方遣唐使的情况,其中涉及到“遣唐使的目的、次数、作用等。

认识为中日友好交往作出贡献的日本历史人物如空海、阿倍仲麻吕等人的事迹。

在对外文化传播方面讲了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让学生明白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中国高僧的不畏艰险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日本文化发展的史实,通过玄奘西游,认识他是我国古代著名高僧,旅行家和佛经翻译家。

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教材安排了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教学:你来——遣唐使来华;我往——鉴真东渡传法和玄奘西行取经,让学生了解唐朝有关对外文化交流的史实设计理念鉴于对新的教育理念和改革精神的理解,本着培养学生关注过程,强调解决问题,灵活学习,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鼓励学生个人思考,参与建构短知识,发扬创新精神,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学会做人,让学生的创新在课堂活动中闪光。

结合本课教学,培养学生认识历史,感受历史,在历史上反思,在历史中批判,充分让学生参与历史,参与活动,领会学习的目的。

设计思路1、在准备过程中,我首先考虑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提供的视频图像资料给学生以直接形象的感官刺激,生动再现唐朝对外文化交流中的人物和事迹;2、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充分展示自己、发挥能力、表现自我。

通过讲故事、发表意见、小组讨论、质疑等环节活动实现设计理念中的各种能力培养;3、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对外开放对国家、民族、个人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唐朝对外频繁的友好往来;2、日本的遣唐使和留学生;阿倍仲麻吕(晁衡)和鉴真;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唐和印度的友好往来;玄奘西游。

能力目标:1、分析原因: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友好往来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当时出现频繁的交往高潮的原因。

《唐朝的对外交往》同步课件

《唐朝的对外交往》同步课件

二、日本“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日本长崎县五岛市的三井乐町,是历史上日本遣唐 使的最终起锚地,当地居民以此为荣,自号“遣唐 使之乡”。图为当地建造的颇具规模的遣唐使之乡 馆内陈列的有关遣唐使的资料和模型。
日本遣唐使 日本遣唐使船模型图
《哭晁衡行》
日本晁衡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
和尚带的宠物猪看起来没什么作用,只是 充当旅途的解闷工具罢了,据说它一口气吃了 四只西瓜,把和尚、佣人、猴子的一份都吃了。
那个佣人却什么用也没有,整天担着一副 破行李,听任摆布。
和尚花了13年才到了印度,寻了一些印度 佛经,像得了宝贝一样回国了。
学生们听罢非常惊讶:一是想不到中国人 这么热衷冒险,二是想不到1000年前中国人就 喜欢宠物猪了。
大雁塔
慈恩寺的大雁塔,初建时只 有5层。相传是为了保存玄奘 由天竺带回的佛经而扩建, 最上层即为玄奘藏经之所, 故又称“经塔”。
《大唐西域记》书影
《大唐西域记》记述了玄奘西行亲历地区和国家的见闻与概 况,成为研究中亚和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地理的重要典籍。
长安
唐朝开放交流与强盛的关系
• 唐朝强盛,才对外国有吸引力; • 唐朝强盛,才敢于开放(开放是一个民族自
——李白:《李太白集》
诗人的友谊
晁衡,日本人,原名阿部仲麻吕。开元
五年(717),年二十,留学中国。卒业后 留唐作官。大历五年(770),卒于长安。 天宝十二载(753),衡与日本遣唐使藤原 清河等人同船返日,在海上遇风,与别 的船失散,漂流到安南(今越南),后又 辗转回到长安。当时误传晁衡遇难,李 白听到这一消息,写此诗以志悼念。
玄奘译经图
唐代包裹佛经的袱布
(原藏于敦煌石室)

课题名称第20课唐朝的对外交往

课题名称第20课唐朝的对外交往
2.经过课前准备,学生表演简短情景剧,了解鉴真东渡给日本带来的影响;讲述玄奘取经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历史信息及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兴盛的原因、主要交流方式、交流内容和产生的影响,认识到唐朝时期盛况空前的中外交流,充分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有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我们应该树立开放交流的意识。
二、日本“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大唐帝国在世界上的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我们的邻国日本对唐朝的昌盛非常仰慕,因此日本多次派遣使节、留学生、僧侣来唐朝交流和学习。
1.遣唐使
日本专门称派到唐朝使节为遣唐使。唐朝统治的200多年时间里,日本派出的遣唐使一直没有间。遣唐使都是从精通经史、熟悉中国的日本官员中选拔的。他们乘船来到唐朝,学习各种知识:如典章制度。法律、教育、语言文字、唐诗、音乐、雕塑、绘画等等方面,学成归国后,在日本大力传播。
观察图片
看书,找答案
听讲
观察图片、表格
观察图片
听讲
观察图片
听讲
观察图片
个别学生表演,其他学生认真观看,思考
观察图片
听讲
学生讲述
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图片引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切入主题
带着问题去看图,找到答案,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运用图片、表格讲述唐朝时中外交往的主要方式
(出示《玄奘西行路线图》),唐朝初期,边疆局势还不稳定,政府不允许随便出国,玄奘几次申请西行都没有得到批准,但玄奘去印度的决心已定,于是他混在逃荒的难民队伍中出了长安,来到凉州。玄奘路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学生发言)。玄奘一路上经历了流沙、戈壁这样恶劣的环境,由于缺水、孤独、恐惧,身心都受折磨,还要躲避抓捕,抵抗诱惑,在险峻的雪山上挨饿受冻,这样玄奘都没有放弃,经过一年多的艰辛,终于到达了印度,并且进入了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那烂陀寺学习佛法,五年后已经有一定声望了。印度一个著名的国王戒日王,在曲女城举行了一次大型的佛教学术辩论大会,不下一万人参加,玄奘是主讲人,一连十八天,这么多人中没有一人能驳倒玄奘的观点,得到印度各界的钦佩,获得了很高的荣誉。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教案设计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教案设计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唐朝与日本、印度、阿拉伯等国的文化交流成果。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自豪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唐朝时期对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

2. 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

3. 唐朝与印度的文化交流。

4. 唐朝与阿拉伯的文化交流。

5. 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唐朝时期对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唐朝与日本、印度、阿拉伯等国的文化交流成果。

难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唐朝时期对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分析唐朝与日本、印度、阿拉伯等国的文化交流成果。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兴趣。

2. 讲解唐朝与日本、印度、阿拉伯等国的文化交流成果:分别介绍唐朝与这些国家的文化交流内容,如文学、艺术、科技等。

3. 分析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意义:讨论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对我国及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案例,如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历史背景、成果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能否提出有深度的观点和问题。

3. 观察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尤其是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案例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历史文献:如《唐书》、《资治通鉴》等,用于了解唐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交流情况。

第20课 唐朝的对外交往

第20课 唐朝的对外交往

第20课 唐朝的对外交往
一、盛况空前的对外交往—原因
传播
开 放 政策条件
并 吸纳 开放的对外政策
设计意图
全面了解唐朝盛 况空前对外交往出 现的原因,感受唐 朝强大的吸引力。 (解决教学难点) 并自然过渡到后面 的学习。
北京版七年级历史 第四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第20课 唐朝的对外交往
北京版七年级历史 第四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第20课 唐朝的对外交往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马球传 入中国和向天竺学习熬糖法。
设计意图
感受唐朝兼容并 包、博大精深的文 化底蕴,激发国际 交流的意识。感悟 双向交流与融合是 中华民族历史发展 进程中的重要动力。
北京版七年级历史 第四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艺作品与客观历史的区别。
通过对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的分析,提高归

纳、整理、分析问题和捕捉历史信息的能力。
学 目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语言讲授、历史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的解 析,初步学习运用史料学习历史的方法。

通过学习,认识到繁盛的唐朝对周边国家所产生
的巨大影响,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
情感态度 发展,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树立开放交流 价值观 的意识;通过玄奘和鉴真的故事,学习他们为求真知
而努力、不畏险阻的精神,并感悟双向交流与融合是
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动力。
北京版七年级历史 第四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20课 唐朝的对外交往
教学重点 鉴真东渡与玄奘西游 教学难点 盛况空前的中外交流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技术准备
教师引导下的探究式教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面一起回到唐朝时期的日本都城平城京,听听平城京内的市民和留学生是怎么说的?从对话中你找出鉴真东渡在哪几方面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学生表演)。(学生回答)鉴真主要在传授佛教的清规戒律、建筑艺术、医学方面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出示图片)日本现存的唐招提寺中,至今还收藏着鉴真和尚的坐像。(出示郭沫若的诗)(学生朗读)这首诗中最能体现鉴真东渡影响的一句话是“唐风洋溢奈良城”。不论是鉴真还是遣唐使,都使唐朝文化在日本广泛传播,日本各个方面都能深深烙下了大唐的影子。(出示图片)
事实上玄奘根本不是传统形象中懦弱的僧人。在《西游记》中,他除了会念紧箍咒就没有什么了,实际上玄奘是非常精明强干的,他应对危机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把劣势转化为优势的能力,化险为夷的能力都是非常突出的。
唐朝的对外交往绝不仅有鉴真和玄奘两个人,但他们的贡献是最突出的。(出示材料)
我们学习了鉴真和玄奘的事迹,你现在能用哪些词汇描述鉴真和玄奘的精神?(学生发言)(教师补充)信念、毅力、智慧等等。
课题名称:第20课唐朝的对外交往
教师姓名:马燕馨
学校:丰台八中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课程标准》提出:“历史课程是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出发,遵循历史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基础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逐步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并提高正确认识现实的能力”。因此,每一节课的设计思路都要围绕这样的思想展开,是学生在学习历史后,能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2.经过课前准备,学生表演简短情景剧,了解鉴真东渡给日本带来的影响;讲述玄奘取经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历史信息及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兴盛的原因、主要交流方式、交流内容和产生的影响,认识到唐朝时期盛况空前的中外交流,充分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有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我们应该树立开放交流的意识。
新课:
第20课唐朝的对外交往
一、盛况空前的对外交流
唐朝的交通很发达。观察书98页《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唐朝与外国的交往有哪几种路线?(学生回答),通过这些交通线,唐朝都能到达哪些国家?朝鲜半岛、印度、波斯(今伊朗)、大食(今阿拉伯)、欧洲的东罗马帝国、日本。唐朝的交通四通八达,使得唐朝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交往。都城长安是当时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中心。
【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唐朝的对外交往是北京版初一《历史》第一册第四单元第20课内容。隋唐时期的繁荣,得益于中外文化的交流。唐朝的开放与友好,水陆交通的发达与畅通,使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唐朝的先进文化,远播外域,对世界尤其是亚洲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吸收了域外的文化,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过渡到唐朝与日本的交往
了解遣唐使的基本情况。
由学生来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提取信息的能力。
学生讲述玄奘西行过程中的故事,了解玄奘一路上的艰苦,体会玄奘的精神以及为中国与印度交流作出的贡献。
小结
唐朝盛况空前的中外交流依赖于唐朝强盛所产生的吸引力以及开放的对外政策,反过来,中外交流的频繁也更促进了唐代的高度繁荣。今天的中国越来越强大,同样吸引世界的目光,中国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接受世界先进的技术和思想,促进中国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应该平等的交流,促进全人类的发展。
本课我们学习了唐朝盛况空前的对外交往。两位僧人为唐朝中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一位是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另一位是玄奘,到印度去取经,引进佛学和印度文化。唐朝为什么会有如此繁盛的对外交流,我们从材料中区找答案。(出示材料)原因一:唐朝强盛所产生的吸引力;原因二: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先进的文化传到外国,也吸收外国文化精髓,分别会产生什么影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促进中外文明的发展。
鉴真东渡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海上的风浪,认为的阻碍,使鉴真五次东渡都失败了;尤其是第五次东渡时由于水土不服、旅途劳顿,又被庸医耽误,双目失明。鉴真明知道下一次东渡还有可能会遇上困难,但鉴真没有放弃,这种精神值得我们钦佩。
过渡语:唐朝的繁荣吸引世界其他国家来向唐朝学习,同时,唐朝也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的文化。
二、日本“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大唐帝国在世界上的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我们的邻国日本对唐朝的昌盛非常仰慕,因此日本多次派遣使节、留学生、僧侣来唐朝交流和学习。
1.遣唐使
日本专门称派到唐朝使节为遣唐使。唐朝统治的200多年时间里,日本派出的遣唐使一直没有间。遣唐使都是从精通经史、熟悉中国的日本官员中选拔的。他们乘船来到唐朝,学习各种知识:如典章制度。法律、教育、语言文字、唐诗、音乐、雕塑、绘画等等方面,学成归国后,在日本大力传播。
观察图片
看书,找答案
听讲观察图片、表格 Nhomakorabea观察图片
听讲
观察图片
听讲
观察图片
个别学生表演,其他学生认真观看,思考
观察图片
听讲
学生讲述
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图片引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切入主题
带着问题去看图,找到答案,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运用图片、表格讲述唐朝时中外交往的主要方式
教学重点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教学难点
唐朝中外交流兴盛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师生互动相结合
教具
教材,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唐朝中外交流
一、盛况空前的中外交流
二、鉴真东渡
三、玄奘西行
四、对外交往繁盛的原因
五、对外交往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我们一起看一幅图——长安西市图(出示图片《长安西市图》)西市是长安城内的商业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西市的繁华热闹,人来人往。西市内不仅有汉人和众多的少数民族,还有一些外国人。繁华的贸易区内还有波斯客栈、酒店,新罗馆。这一切都说明唐代时我们国家和众多国家有密切的交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唐朝的对外交往。
(出示《玄奘西行路线图》),唐朝初期,边疆局势还不稳定,政府不允许随便出国,玄奘几次申请西行都没有得到批准,但玄奘去印度的决心已定,于是他混在逃荒的难民队伍中出了长安,来到凉州。玄奘路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学生发言)。玄奘一路上经历了流沙、戈壁这样恶劣的环境,由于缺水、孤独、恐惧,身心都受折磨,还要躲避抓捕,抵抗诱惑,在险峻的雪山上挨饿受冻,这样玄奘都没有放弃,经过一年多的艰辛,终于到达了印度,并且进入了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那烂陀寺学习佛法,五年后已经有一定声望了。印度一个著名的国王戒日王,在曲女城举行了一次大型的佛教学术辩论大会,不下一万人参加,玄奘是主讲人,一连十八天,这么多人中没有一人能驳倒玄奘的观点,得到印度各界的钦佩,获得了很高的荣誉。
2.鉴真东渡
僧人对沟通两国文化也起了重要作用,其中贡献最大的是中国的高僧鉴真。鉴真年少是出家,苦读佛家经典,他不仅精通佛学,在医学、建筑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公元6世纪,佛教传入日本后,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并且规定佛门弟子不用交赋税,所以很多贫苦农民为了躲避赋税,纷纷出家为僧,这对政府的财政收入造成了威胁。怎么样才能既利用佛教有控制佛教,日本决定学习唐朝控制佛教的办法,实行受戒制度。必须由著名法师主持仪式,经过考试、受戒的人才有资格成为僧人。于是日本派人到唐朝聘请高僧讲授佛教戒律。唐诗从唐朝去日本的困难是很难想象的,海上风浪随时会吞没船只。为了弘扬佛法,鉴真不惜生命危险,决定东渡日本。
学生对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故事感兴趣,也有一定了解,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对知识的理解有待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了解他们在唐朝中外交流中的重要贡献。
2.了解唐朝与众多国家和地区交往的史实,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对比唐朝与日本的都城设计、建筑式样、政治制度、语言文字、服装饰品等方面内容,引导学生寻找两者相似之处,从而认识到唐朝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这些国家不断地派使节来唐朝访问(出示图片《礼宾图》)图中左边3个人是唐朝专门负责接待外国使节的官员,右边分别是高丽的使节和东罗马的使节,图中外国使节正在觐见大唐的官员。(出示表格《主要外国使团来唐概况》),外国使团来到大唐的次数最少有3次,多的达到二、三十次。(出示图片)除了使团以外,各国的商人、留学生、僧侣也纷纷来大唐贸易和求学。(出示图片)在长安的遗址中出土过大量的大食金币、东罗马金币,在朝鲜还出土过唐代的瓷器。(出示图片)在中国境内发掘出波斯的琉璃盘、东罗马的玛瑙角杯。波斯的马球运动在唐代非常流行,并且深受中国皇帝的喜欢。
作业及反馈
课后
小记
多年以后,玄奘取经的目的已经达到,决定回祖国。印度国王一再挽留,他谢绝了,玄奘踏上归途,经过3年,终于回到了阔别17年的长安。玄奘带回来657部佛经,后半生这些佛经,19年间,译出75部1330多卷佛经,这些佛经是研究佛学的重要文献。玄奘回国后,口述了一路上的见闻,并由弟子记录下来,写成了一本《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地理的宝贵资料。玄奘为中印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教材中本课分为三个内容:一是盛况空前的中外交流,二是日本“遣唐使”,三是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由于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是最具代表性的,尤其是学生对玄奘西游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本节课我选取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重点讲述。
2.学生情况分析
学习历史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玄奘西游
(播放音乐)提起《西游记》你都知道什么?主人公是谁?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学生回答)《西游记》中,唐僧在一身本领的三个徒弟的护送下,还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那么真实的玄奘去西天取经是这么样的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