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
第3课时 第25课 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第3课时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学习目标:1.了解回纥、靺鞨、南诏等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以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以及与唐朝的友好关系。
2.掌握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3.掌握遣唐使节的史实以及鉴真、玄奘的史实并找出他们的共同点。
4.认识对外开放政策对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习重点:唐与吐蕃的关系学习难点:鉴真、玄奘的史实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提问:“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情况怎样?教师指出:唐朝前期处于繁荣阶段,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
这一时期,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得到发展。
板书课题——展示目标——二、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2—14页的内容,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思考下列问题4分钟后比比谁最棒。
1、唐朝时少数民族分布的情况如何?唐朝的民族关系呈现怎样的特点?2、唐朝与突厥的关系如何?(小字内容)3、北方各族为什么尊唐太宗为“天可汗”?4、吐蕃是现在哪个民族的祖先?文成公主是何时入藏的?她入藏同松赞干布成亲有何历史意义?5、文成公主入藏后,还有哪位唐朝公主入藏?唐蕃会盟于何时?有何意义?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4—16页的内容,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后比比谁最棒。
1、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有何表现?发达的对外交通对唐朝的中外交往起了什么作用?2、日本遣唐使与唐朝的交往情况?3、鉴真东渡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历程?鉴真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那些贡献?4、玄奘西游的目的、经过怎样?在历史上有何贡献?玄奘、鉴真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检测、点拨:1、边疆各族的分布学生对照疆域图讲述边疆各族的分布情况;教师点拨特点:①汉族的经济文化高度发达,边疆各民族社会获得很大的发展和进步;②边疆各族与唐朝中央政府关系密切,通过接受册封、和亲、会盟等方式,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③唐朝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边疆各族的拥护,唐太宗被北方各族拥戴为“天可汗”。
25唐代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1)教师概述
唐朝与哪些国家和地区往来密切呢?
出示课件:“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让学生找到唐朝时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让学生感受唐朝的经济文化很发达,所以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唐朝成为中国的象征,所以各国开始把中国人称为“唐人”,这个称呼至今仍在一些国家沿用。
(2)出示课件:日本风光、人文(配乐)、日本遣唐使船。
唐朝与哪些国家和地区往来密切呢?
小组合作回答:
“在唐朝与日本的交往中,你有什么感想?”
玄奘取经与小说电视中的情节有何不同?
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一、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二、西行与东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使学生认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往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学习鉴真六次东渡和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及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等史实,养成追求真知和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品质。了解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
重点:吐蕃的发展及唐与吐蕃的友好关系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阅读课本P24,找一找:文成公主之后,唐和吐蕃还有哪些友好交往?
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唐玄宗时,尺带珠丹上书称: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
唐穆宗时,唐蕃两个政权相约盟誓互不侵犯。
图片出示:尺带珠丹的上书,唐蕃会盟碑。
今天,在拉萨布达拉宫的墙壁上,保存着蔚为壮观的两组壁画。一组记述着禄东赞用智慧争取到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的故事。另一组壁画则描绘了唐中宗时期接受尺带珠丹的请求,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的故事。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归纳: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
(5)出示课件:印度风光、人文(配乐)、“玄奘像”及影视资料、那烂陀寺遗址、《大唐西域记》。
第25课 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原因: 1. 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2. 开放的对外政策; 3. 对外交通发达; 4.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知识梳理
民族关系:
一政策 一人物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 独爱之如一。”
一民族 友好往来三件史实: 1. 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2. 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首领尺带珠丹; 3. 9世纪初,唐蕃会盟于长安。
合作学习
(6分钟)
方法提示: 阅读教材P13-14相关知识,小组内讨论,展示交流
史实: 1.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2.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首领尺带珠丹; 3.9世纪初,唐蕃会盟于长安。 意义: 增强了汉藏两族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
合作学习
(3分钟)
方法提示:阅读教材P14相关内容,小组内讨论,展示交流
(2分钟)
1.同桌间对照答案互相批 改“预习尝试”部分; 2.组长做好预习情况记载; 3.组长汇报预习完成情况。
(6分钟)
1.速读课文; 2.用红笔划记括号中要填的内容; 3.强记基础知识。
本课基础知识
读、划、记
1. 唐朝统治者实行( 开明 )的民族政策。 2. 唐太宗被北方各族尊称为(“ 天可汗 ”)。 3. 吐蕃是中国古代( 藏族 )政权名,唐太宗时 把( 文成公主 )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4. 唐朝实行( 开放 )的对外政策。对外交往的 主要史实有( 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鉴真 ) 东渡日本传教。
对外交往:
一政策
一取进
一传出
集思广益,拓展提升
唐朝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与唐朝的繁荣 有何内在联系?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联系: 1. 开明的民族政策,平等、和谐的民族关系有利于国家 的发展和繁荣; 2. 唐朝兼容并包,吸收各民族、各国、各地区的文化, 使唐朝更加辉煌; 3. 唐朝的繁荣是民族和睦、交往频繁的重要前提。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说课稿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两个方面的内容。
教材从唐代的民族关系入手,介绍了唐朝与周边民族的交流融合,以及唐朝对待周边民族的政策。
然后,教材又讲述了唐朝的对外交往,包括与亚洲、非洲和欧洲国家的交往。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特点,以及唐朝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这一课的学习之前,已经学习了唐朝的历史背景,对唐朝的、经济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特点,以及唐朝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基本情况,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增强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具体情况。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情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唐代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基本情况。
3.问题驱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进一步深入了解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第25课-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点 事件 内容 鉴真 东渡 玄奘 西行 目的 目的 交通 独行还 是否 地 方式 是结伴 归国 日本 传播 海路 结伴 否 天竺 吸收 陆路 独行 回国
鸿胪寺 官员
东罗马 使者
少数 民族
《礼宾图》
外国使节、商人、留学生、僧侣等陶俑
骑驼乐舞彩三俑
主要外国使团来唐概况
国 大 新 波 天 日 百 高 拂 狮 家 食 罗 斯 竺 本 济 丽 菻 子 国 次 37 26 26 25 13 8 7 7 3 数
遣唐使
什么是遣唐使? 日本为什么要派“遣唐使”来唐朝?
第25课
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一、“和同为一家”
西 突 厥
吐
蕃(bó )
自古皆贵中华, 贱夷狄,朕独爱之如 一。 1、这句话是什么 意思? 2、体现了怎样的 民族政策?
唐太宗被北方少数民族尊奉为:
“天可汗”
突厥人骑兵
昭陵前少数民族首领像之一
回纥 突厥
北庭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
靺鞨
吐蕃
唐朝为了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辖,设 唐朝时期边疆各族分布图 置了什么机构?
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 遣唐使 交流的使团
安 倍 仲 晁 衡 麻 ) 吕
(
空 海
玄奘取经图
玄奘西行
玄奘西行想象画
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融解), 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 难陵犯。……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 丧没,难以全生。 ——《大唐西域记》
《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大唐西域记》
文成公主入藏
唐朝疆域图
《步辇图》
大昭寺内文成公主入藏壁画
布达拉宫
唐蕃会盟 碑
患难相恤, 永不掳掠。
第25课 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一难,取回真经,终
成正果。
第六单元
开放与革新的隋唐时代
第25课 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学习目标
1、知道唐朝的民族政策及“天 可汗”的含义。 2、知道唐蕃友好往来的史实。 3、知道唐朝对外交往盛况空 前的原因及史实玄奘西行、鉴 真东渡
自主学习
不同点: 1. 时间:贞观初年(唐太宗) 唐玄宗 2. 地点:天竺 日本 3.目的:取经 传授佛法
当堂训练,检测巩固
基础题: 基础训练P9选择题第8-17题、 P10第18题
提高题 基础训练P10第19题 挑战题 基训P8第6、7题、
鉴真坐像
鉴真像
佛教
医学
唐招提寺 建 日本· 筑
鉴真到达日本
鉴真在日本生活了10年,不仅传播佛教,还把 唐朝的建筑技术、医药学以及文学、绘画等传到 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日本平城京平面图(今日本奈良)
唐长安城示意图
两座古代都城都有朱雀大街把都城池一分为二;都有西市、东市,商品贸易同居 民区分开;都是街道布局整齐笔直如棋盘状;都有皇帝的宫殿并都在城北中央。
天竺 英国曼彻斯特唐人街
学习
玄奘西游
唐
开谦 明虚 开包 放容
传播
法国巴黎唐人街
鉴真东渡
日本
国世 力界 强领 盛先 加拿大蒙特利尔唐人街
水交 路通 陆发 路 达 日本横滨唐人街
天竺
学习 玄奘西游
唐
传播 鉴真东渡
日本
知识梳理
民族关系:
一政策 一人物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 独爱之如一。”
一民族 友好往来三件史实: 1. 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2. 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首领尺带珠丹; 3. 9世纪初,唐蕃会盟于长安。
第25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第25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教学目标①唐朝疆域广大,唐政府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住空前频繁。
通过对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及其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
②通过对唐太宗、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为发展民族关系所做出贡献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唐僧取经的故事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和区别的分析,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的鉴别能力。
③通过对《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的观察,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④运用阅读、讨论和联想比较法,探究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
使学生感知日本等国的遣唐使节和中国的鉴真、玄奘等,为发展唐代中外友好交往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及其重大贡献。
唐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外交通发达,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
由此可见,国力的强大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基础,开放的对外政策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社会进步。
重点和难点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唐朝对外开放的政策。
难点: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唐朝的对外开放丰富了中外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
导入新课提问:“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情况?教师指出:唐朝前期处于繁荣阶段,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
这一时期,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得到发展。
一、和同为一家探究点: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1、唐朝的疆域2、边疆各族的分布3、唐朝与突厥的关系4、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对少数民族的态度:开明、平等、一视同仁读图了解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表现:(1)唐朝与突厥的关系:唐朝多次击败突厥,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等机构管理天山南北地区。
(2)唐朝与回纥的关系:唐朝对其进行册封,曾3次将公主嫁给回纥可汗,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3)唐朝与靺鞨的关系:唐朝对其进行册封,与唐朝长期保持和好。
(4)唐朝与南诏的关系:开元年间,唐玄宗册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25 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PPT课件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 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英国曼彻斯特唐人街
唐 人 街
法国巴黎唐人街
加拿大蒙特利尔唐人街
日本横滨唐人街
唐 装
唐装
》
2001年10月21日, 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
唐朝的对外交往
开放则兴, 封闭则衰
学习
表演平城京开门仪式
2010年平城迁都1300年宣传画
庆祝平成迁都1300年
ァぁ ィぃ ェぅ クぇ コぉ シか
日本文字
阿安 伊以 江宇 久衣 己於 之加
中国文字
奈
良
时
代
奈
元
良
明
三
女
彩
帝
陶
出
器
行
图
奈
良
奈 良 古 城
时 代 钱 币
通过了解了唐对日本社会进步产生了重 大影响的史实后,你有何感想?
服饰
1、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特点是, 战和并存,以和为主。
2、我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 国家强大的重要保证。
第六单元 开放与革新的隋唐时代
二、唐代的对外交往
唐朝的对外政策: 开放
市舶司,这是我国历 史上最早设置的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抽测】
1、贞观之治局面出现在哪个皇帝在位时期?
2、开元盛世局面出现在哪个皇帝在位时期?
3、唐朝时期出现的农用工具有哪些,它们的用途分别是什么?
4、唐朝陶器中的精品是什么?
5、唐朝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是哪里?
6、唐太宗李世民的两点统治措施?
【学习目标】
1. 能记住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掌握唐朝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2.能掌握中外交流频繁的条件及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相关史实。
能记住唐朝的民族政策与对外政策并理解其重要意义。
(独学完成)
阅读教材P12—14,在书上标记出:①唐朝实行的民族政策;②北方民族对唐太宗的尊称;③藏族祖先的名称;统一吐蕃的首领;他迎娶的汉族公主;汉藏通婚的影响;④唐蕃会盟的时间、盟约及意义。
2.阅读教材P14—16,在书上标记出:①中外交往盛况空前的原因;②与唐朝交往最密切的国家和地区;③唐朝初年西行取经的僧人、目的地、他的著作及其地位;④唐玄宗时赴日本的僧人及其贡献;⑤唐朝和睦的民族关系与频繁的中外交往的意义;⑥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综合提升】(独学完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
献号天可汗,以履我国都。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材料一中的“文皇”和材料二中的“联”指的是谁?他被少数民族尊称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一说“朕”之前的统治者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是怎样的?“朕”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是什么?试举一例说明。
(3)“文皇统治”,为了密切汉藏之间的关系,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有什么历史意义?
(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处理民族关系上,你有什么建议?
【知识梳理】(独学完成)
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尊称为:
民族关系唐与吐蕃:吐蕃概况:吐蕃是中国古代政权名,7世纪前期,统
一了青藏高原各部落,定都罗些。
唐蕃交往史实:
对外交往唐对外交往出现盛况空前局面的原因:
对外交往的表现:
对外交往的特点:
根据新知探究阅读教材并在书上做好圈点勾画,然后完成综合提升、知识梳理3、对学内容:
拿红笔核对独学时的答案 生成自己的观点 讨论自己在独学时的疑问 记背知识梳理
4、小展:A 共板书,B 共对学
5、大展
【当堂检测】 《金榜行动》P5
基础训练1-9题。
【学后反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没有解决?(试着画一画思维导图,可借鉴《金榜行动》)
【课后精练】
《金榜行动》P6
【下节课抽测内容】
1、唐朝的民族政策是什么?
2、唐太宗被尊称为什么?
3、举两例唐蕃友好交往的史实?
4、唐朝对外交往盛况空前的原因?
5、举两例中外友好往来的史实?(注意易错字:玄奘、鉴真)
6、唐蕃会盟的时间?会盟碑立于哪里?
【拓展链接】
吐蕃使者禄东赞
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后,派了个聪明能干的使者禄东赞向唐求亲。
禄东赞向唐太宗转达了年轻国王的心愿,说得娓娓动听,唐太宗终于答应了求婚请求。
后来,在藏族人民中流传着一个“五难求婚使”的故事:禄东赞到长安时,各国求婚使者很多。
唐太宗要求婚使者解答五个难题,方才应允。
第一道题是要求把一根丝线穿过一颗有九曲孔道的明珠。
禄东赞把丝线系在一只蚂蚁的腰部,蚂蚁爬过九曲孔道,丝线也就过来了。
第二道题是把100匹马和它们的小马驹儿放在一起,要求辨出马驹儿分别是哪匹母马生的。
禄东赞把母马和小马驹分开关了一天,断绝马驹儿的饲料和水。
第二天,再把它们放在一起,饥饿的马驹儿分别奔到自己的母亲那里去吸奶,它们的母子关系也就清楚了。
最后一道是要从2500名美女中找出谁是文成公主。
禄东赞凭借敏锐的眼力,把仪态大方庄重的文成公主认出来了。
这些传说反映了吐蕃人民对唐蕃友好的愿望和对求婚使者禄东赞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