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对外交往
第20课 唐朝的对外交往

日本学问僧邀鉴真东渡
唐朝的对外交往
■日本“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鉴真造舟备粮准备首次东渡
唐朝的对外交往
■日本“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鉴真东渡遇大风浪舟破
唐朝的对外交往
■日本“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鉴真准备第六次东渡
唐朝的对外交往
■日本“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日本各界欢迎鉴真
唐朝的对外交往
■日本“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ァぁ ィぃ ェぅ クぇ コぉ シか
日本文字
阿安 伊以 江宇 久衣 己於 之加
中国文字
日本从公元8世纪起 有了自己的文字。日语的 文字由汉字和假名两套符 号组成,并混合使用。假 名是日文的字母,以音节 为单位,包括平假名和片 假名两种字体,是在参照 中国汉字草书和楷书偏旁 的基础上创制而成的。图 中所列的ぁ ぃ ぅ ぇ ぉ か分别是中国文字安、以、 宇、衣、於、加的草体, ァ是行书“阿”的左旁, ィ是“伊”的左旁,ェ是 “江”的右旁,ク是“久” 的前两画,コ是行书“己” 的前两画,シ是“之”的 行书。
■日本“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鉴真所传 “奇效丸”的药袋、药 纸
鉴真和弟子们带到日本大量书籍、技艺和药方。鉴真本人精通医术, 尤精本草,虽双目失明,但能以鼻嗅分辨药物,对日本医学发展作出积 极贡献,被日本药商界奉为始祖。很长时间,日本的药袋上绘画着鉴真 的图像。
唐朝的对外交往
■日本“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遭诬告与海盗勾结,鉴真一行东渡的船只被官府查没。
被风浪所阻。
2
突遇风暴,船被汹涌的波涛击破,不得不上岸。一个月后,鉴真一行又
下海,再遭风浪,船触礁搁浅,被渔民救上岸。
东渡未能成行。
3
唐朝的对外交往

含义
规模影响
启示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唐朝的对外交往
遣唐使
中日两国在隋唐时期交往密切,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遣唐使来中国有10多次,唐高宗至唐玄宗时规模最大。
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及生活习俗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一个国家只有经济、文化先进发达,才能对国外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与仰慕;(2)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有所得益,有所进步;
(3)国家和民族不论大小强弱,均有所长;(4)一个国家只有积极开放、虚心学习,才能充分吸取别人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
贞观年间,高僧玄奘西游天竺(今印度)取经,他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
他的《大唐西域记》成文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唐朝到日本最有名的是鉴真和尚,他应日本人邀请,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
那时他已双目失明,他在日本弘扬佛法,还把唐朝的医学、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介绍到日本,对中日经济文化的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被日本人尊称为“日本律宗初祖”、“
天平之甍”。
唐朝的对外交流与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的对外交流与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方面有显著成就,还在对外交流和中外文化交流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
让我们一起探讨唐朝时期的对外交流和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的对外交流
唐朝是中国古代对外交流最为频繁的时期之一,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密切。
通过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唐朝与西域、中亚、东南亚等地建立起广泛的贸易联系,促进了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
在外交方面,唐朝还与吐蕃、日本、高丽等国家保持着密切的往来,通过外交使节的互访,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好关系,推动了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大量外来文化输入到中国,同时中国文化也传播到世界各地。
在文学方面,唐诗盛行,唐代诗人的作品被翻译传入东南亚、日本等地,对当地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艺术、建筑、科学技术等领域,中外文化的交流也取得了许多成就,为各国文明的交融提供了契机。
唐朝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繁荣昌盛的时代,其对外交流和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这种交流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还丰富了文化内涵,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唐朝的对外交流与中外文化交流,展现了一个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时代风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让我们珍惜历史,继承文明,共同推动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唐朝对外关系的特点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封建王朝,曾经繁荣昌盛达到了世界的巅峰。
其对外关系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开放包容:唐朝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通逐渐畅通,使得外来文化渐渐被接受和整合到中国文化中。
2. 通商交往:唐朝的贸易系统发达,不仅与印度、波斯等西方国家有密切的经贸往来,而且还与朝鲜、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地区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文化和经济交流。
在国际贸易中,唐朝主要出口丝绸、瓷器、铁器、漆器、蜀绣等产品。
3. 大力扶植外族:唐朝致力于扶持吐蕃、突厥和回纥等外族,通过联姻、赏赐、安置等方式使他们融入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习俗,这有助于使得唐朝牢固地巩固了政治上的局面,并为文化的传播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4. 外交多样:唐朝外交手段多样,既有侵略和征服,也有联合和和平的外交手段。
唐朝对西域的丝绸之路进行了保护和维护,通过婚姻、联姻、贺礼和和平条约等手段维护与较强的对外关系。
总体来说,唐朝的对外关系以开放、包容、互惠和多元为主要特点,这种相互交流和融合使得唐朝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和作用。
第5课、唐朝的对外关系

波 斯
长安
日 本
交往非常广泛
天竺
唐
非 洲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朝、日遣唐使
1、唐朝与新罗的交往
1)交往方式:新罗向中国派出大量使节 和留学生
2)影响
新罗的天文、历法、医学、艺术、 服饰等深受唐朝影响
新罗的各项制度多模仿唐朝
590
崔致远(857——?) 12岁来唐求学,18岁中 进士,在唐为官8年多, 884年以唐使身份归国, 被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 山鼻祖,有“东国儒 宗”、“百世之师”的 称誉。
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一带
咸海
日本海
日南(越南)
2、影响
中国的造纸术、丝织技术、建筑技术、医 学、瓷器等,传到了世界各地,为世界文 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唐章怀太子墓壁画
欧 洲 唐 人 街
旧金山唐人街
日 本 唐 人 街
2)贡献
传授佛教,还传播建筑艺术、雕塑艺术、 医药等知识,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 重要贡献
鉴真(688-763), 扬州人,14岁出家 为僧,法号鉴真。 他对佛经深有研究 。742年,日本学问 僧拜访鉴真,代表 天皇邀请他去日本 传播佛教。鉴真欣 然应允。
唐朝与天竺的交往—玄奘取经(唐太宗)
玄奘负笈图
取经路线
631年,玄奘来到那烂陀寺,那烂陀寺是天竺佛 教的最高学府。玄奘用5年时间精研佛学理论, 取得优异成绩,成为那烂陀寺十大法师之一。
2、贡献: 1)、带回大量佛经。 2)、撰写《大唐西域记》,为后世研究这些 地区的历史、地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大唐西域记》
三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1、疆域
中韩交流第一人——崔致远
2 唐朝与日本的交往
唐朝对外交往的事例

唐朝对外交往的事例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成就也是相当
显著的。
以下是几个唐朝对外交往的事例:
1. 唐玄宗时期,和亲达成了和平
唐玄宗时期,通过和亲的手段,成功缓解了中国与吐蕃之间长达20年的战争。
在和亲的过程中,唐朝派出了大量的文化使者和商人,
与吐蕃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文化传播,这对于当时唐朝的文化繁荣和
国家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 走丝绸之路,开拓贸易
唐朝时期,中国经济繁荣,走丝绸之路成为了中国与西方贸易的
主要通道。
唐朝政府重视与西方的贸易往来,增加了对外交往的投资,派遣外交使节出使西方大国,开拓了贸易渠道,让中国与外国进行了
互通有无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3. 唐朝与波斯建立了亲密的关系
唐朝时期,与波斯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
学习了波斯的医学、数学等方面知识,对唐朝的文化繁荣产生了相当
大的影响。
同时,唐朝与波斯的贸易关系也十分密切,唐朝向波斯输
送了大量的丝绸、茶叶、铜器等物品,与波斯进行了良好的贸易合作。
唐朝对外交往的成功,不仅推动了唐朝的繁荣发展,也对全世界
文明交流和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

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1丝绸之路随着唐朝的建立,中国已经开始了大范围地与外界交往接触。
从那时起,经过千年的发展,丝绸之路已经成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交流的重要途径。
唐朝时期,唐朝沿着丝绸之路延伸至丝绸之路的尽头,伊朗、阿拉伯和罗马帝国,形成中西交流的新格局。
数百年来,这段贯穿中国与世界的重要交通要道,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结交宗教,加强交往唐朝与西方宗教界建立了交往,吸收西方传教士的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这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里程碑。
当时,西方传教士使用丝绸之路穿越草原、沙漠,从东网来到中国,并得到中国政府的允许,从而融入国内,促进两国文化的交流。
3交易活动随着丝绸之路上宗教、文化知识的传播,商贸交流也在同时发展起来,中国货物通过丝绸之路进入欧洲,而西方产品也不断扩大中国市场,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商贸模式,促进文化与贸易的发展。
4唐朝Text和英国英国是加入丝绸之路最晚的一个国家,但在15世纪,两国就建立了良好的贸易关系。
在1587年的交易中,英国出售英国绸缎,而唐朝出售花纹缎,金刚石,瓷器等多种商品,同时以茶叶和紫砂壶开始了中英贸易,英国国王还曾向中国国家送去贺礼和礼物。
5唐朝与日本日本则成了经内海而来的新型邻国,其和唐朝的史实也很多。
从唐朝的韩蓟囊至武家康之间,双方关系融洽,两国交流也颇为友好,尤其是在宗教信仰上有许多共同点。
日本从唐朝中引入了佛教,两国间技术传播、物质交流也越来越密切,以此一来,促进了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两国文化以及社会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总之,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和外界交流接触最多,对周边国家影响最大的时代。
在唐朝,不仅丝绸之路传播了中华文化,还建立了跨越国境的宗教门户,促进了诸多交流活动的开展,实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度交流。
七年级历史下 唐朝的对外交往

海 路
从登州、 可达朝鲜半 扬州出发 岛、日本
经林邑, 西至狮子 国,绕天 竺,达波 斯湾
从广州 向 经吐蕃可到天竺, 出发 南 经南诏可至骠国
一、遣唐使
1.唐朝的对外交通 2.唐朝 的对外政策 3.中外交往出现盛况空前的局面
表现 (1)日本的遣唐使
代表:阿倍仲麻吕(晁衡)
白 云 愁 色 满 苍 梧 。
表现
长安是陆路交通 中心,国际性大 都市 唐政府在广州设置 市舶司,管理对外 贸易,市舶司是我 国历史上最早设置 的管理对外贸易的 官署。
长安
市舶司
广州
广州是最大
的外贸港口
观察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谈谈唐对外 交通可以到达哪些国家和地区。
陆 路
从 长 安 出 发
向 东 可到达朝鲜 向 沿丝绸之路可达 西 中亚、西亚
明 月 不 归 沉 碧 海 ,
征 帆 一 片 绕 蓬 壶 。
日 本 晁 卿 辞 帝 都 ,
哭 晁 卿 衡
李 白
唐文化对日本产 生了哪些影响?
唐朝
经济政治制度
科技文化
日本
影响:推动了日本的社会改革; 促进了日本经济文化的影响。
一、遣唐使
1.唐朝的对外交通 2.唐朝 的对外政策 3.中外交往出现盛况空前的局面
《大唐西域记》书影
大雁塔
慈恩寺的大雁塔,初建 时只有5层。相传是为了保 存玄奘由天竺带回的佛经
而扩建,最上层即为玄奘
藏经之所,故又称“经 塔”。
想一想
为什么人们至今仍怀 念着玄奘和鉴真?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对 比表
玄奘西行
目 的
鉴真东渡
传授佛法 日本
为中日文化交流 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程与方法: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整理故事,课中阅读教材、分析地图、分析材料、讨论问题,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掌握重要的史实。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基本史实,培养学生不畏艰险、坚忍不拔、勇于探索的精神。
调动思维,启发思考。
有助于学生形成空间地理概念
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体现古为今用的原则。
有助于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学习先人的优秀品质,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事应该坚持不懈,不畏困难,要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也就是“有志者事竟成”
归纳概括,理性认识。
理解唐朝在对外交往中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实行对外开放、加强交流的重要意义。对比今天的改革开放,达到“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的目的。
设计意图
增强学生的视觉感,有助于感性认识唐朝的繁盛景象。
读图提取信息,培养读图能力。直观性,感性认识对外交往情况。使学生仿佛时光倒流,梦回开明开放、海纳百川的唐朝。
感受万国来朝的景象,了解唐朝在世界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创设情境
从形象上了解唐朝的对外交通路线
形成空间地理概念
培养读图提取信息能力
当今我国政府鼓励外国人到中国投资,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等方面内容结合起来讲解
唐代全国的第一大港----广州广州成为世界性的大港,早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形成。唐代,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发展并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唐、宋时期,海外贸易发展迅速,为加强治理,唐朝在广州等主要通商口岸设有市舶使。唐朝在广州设置“市舶司”(即海关)管辖对外贸易。唐朝的交州、广州、泉州、扬州四大港是世界闻名的,其中又以广州最为繁盛。韩愈说:广州“蛮胡贾人,舶交海中——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奇物,溢于中国,不可胜用。”
联系现实,关注社会。
教案说明
(简述教案设计思想与特色)例如:教学方式、方法特色;学生活动组织的特色;材料选择的特色;材料选择与利用的特色;现代教育技术的特色;学生评价的特色等。
课前准备
1.学生分组,再现历史情景
将学生分为两大组,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任务,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任务分工:
第一组: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学习绘制《玄奘西行路线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味玄奘西行的艰难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2.通过对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学习,认识到一个强大的国家不仅要向外传播自己的先进文化,还应虚心吸纳其他文化的一切精华,这样才能给本国文化不断注入新的血液,进而促进本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3..通过学习唐朝对日本等国文化发展的影响,认识中国当时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中国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了解唐朝在对外交往中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实行对外开放、加强交流的重要意义。
第二组:查阅史料,再现鉴真东渡的场景。应包括东渡背景、过程和影响。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前的准备活动,以便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初步体会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愉悦,增强其参与的意识和成就感。
情感天地
鉴真和玄奘会赢得你的尊敬吗?为什么?
总结唐朝采取了对外开放、兼收并蓄的态度,广泛吸收外来文明成就,既丰富了唐人的社会生活,也扩大了唐朝的世界影响。唐朝时期广泛的对外交往与唐朝在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相辅相成。唐朝时期,中国成为东亚文明的辐射源,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过度
学以致用——以古鉴今
在我们为祖先的成就感到自豪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什么启示?
课题:唐朝的对外交往
姓名
课题及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节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历史》第1册第四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课标要求是: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
本课介绍了唐朝的对外关系。在中华民族的开放史上,汉朝和唐朝是两个高峰期。在两汉的基础上,历经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唐朝的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更高层次。唐代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交通的发达,以及唐朝政府推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使得这一时期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极为繁盛,出现了字西汉以来的第二个高潮,它也促进了唐代经济的高度繁荣,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个盛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唐朝对外交流的两个国家(天竺和日本)和在对外文化交往中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两个人物(玄奘和鉴真),掌握玄奘西行、遣唐使来华和鉴真东渡的基本史实,知道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
2.说出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史实,通过对鉴真与玄奘异同的比较,能够比较、综合及归纳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我们看到了,目前的中国正在加快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国际地位越来越高。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全新强盛的‘唐朝’会再一次出现在世界的东方。”
学生活动
观察图片,读图提取信息
观察图片,了解唐朝对外交往的盛况。
产生兴趣
读图识图提取信息
观察图片
理解唐朝对外交往范围广、数量多。
思考
理性认识
观察图片
介绍:
强盛的唐朝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先进国家,外国人把中国人成为“唐人”。但是它并没有陶醉,而是顺应历史潮流,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交往。补充:唐开明政策
(唐朝对外交往的向心力,不是靠军事,也不是靠政治手段,而是领先的生产力、文化与开放的政策自然形成的。)
穿越时空——漫步大唐
出示本课课题
问:唐朝与哪些国家和地区往来密切呢?
师总结这种繁荣使唐朝拥有一种向心力,吸引世界各国前来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
感受历史—“海内存知己”
出示图片,依图指出:今天我们以两个国家为例了解唐朝的对外交往的情况
把学生分成两个学习小组
出示问题,小组展示。
小结唐朝对日本的影响:通过中日两国的不断交往,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产技术以至生活风尚等方面都受到中国的深刻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646年日本的“大化改新”,这次改革推动了日本的进步。
1980年6月,邓小平同志在一次接见外宾时,第一次以“对外开放”作为我国对外经济政策公之于世。他说:“我国在国际上实行开放的政策,加强国际往来,特别注意吸收发达国家的经验、技术包括吸收国外资金来帮助我们发展。”目的:是为了引进境外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我国的对外开放从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到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及内地省会开放城市,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分析、归纳总结
得出认识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给我们的启示:
⑴开放国兴,闭关国衰。
⑵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凡是善于向外国学习,同时又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就可以取得本民族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
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
⑷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人民同外国交往地主流。
教学重点与难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为重点。难点:理解唐朝对外交往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式
教学资源:多媒体
教学过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学环节
导入:
新授:
一、盛况空前的对外交往
二、唐与日本、天竺的交往史实
总结
教师活动
出示:《长安西市图》问:图中都有哪些人?
介绍都城长安的情况
出示:唐壁画《礼宾图》
出示:《职贡图》
隋唐时期区别于其他历史时期的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繁荣与开放。而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遣唐使”和“鉴真东渡”通过日本留学生到中国学习文化,中国高僧到日本传教,表明唐代对外开放,向海外弘扬中国文化;而“玄奘西行”则通过中国僧人到印度取经的故事,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
出示图片《唐代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问:读图提取信息,了解到什么?(引导:从图上找出有哪几个主要国家。问:这些国家是通过什么道路和唐朝保持联系的?)
依图讲解指出:唐朝便利的交通为东西方的交往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当时唐朝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过交往。
总结:中外交往,盛况空前
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唐王朝有哪些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外国人纷纷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