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章末小结与测评 (2)

合集下载

第1部分 第一章 章末小结 知识整合与阶段检测

第1部分    第一章 章末小结 知识整合与阶段检测

C.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
D.物体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为零
返回
[解析]
加速度描述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的
大小是速度变化量Δv和所用时间Δt的比值,并不只由Δv来 决定,故选项B错误;加速度增大说明速度变化加快,速度 可能增大加快,也可能减小加快,故选项A、C错误;加速 度大说明速度变化快,加速度为零说明速度不变,但此时 速度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故选项D正确。 [答案] D 返回
3.0 解析: 由图像可知物体在前 2 s 内的加速度大小 a1= m/s2 2 =1.5 m/s2,故 A 正确;在第 3 s 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x =vt=3 m,C 错。从第 3 s 末到第 7 s 末物体做减速运动, -3 加速度 a2= m/s2=-0.75 m/s2,B 正确,由于|a1|>|a2|, 4 D 项正确。
小才等于路程。
返回
3.速度和速率的区别与联系
物理量 比较项 物理意义 速度 速率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 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物理量,是标量
分类
决定因素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平均速率、瞬时速率
平均速度由位移和时间 平均速率由路程和时 决定 间决定
返回
物理量
比较项 方向
速度 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 相同,瞬时速度的方向为物 体在该点的运动方向无方向 (1)单位都是m/s
答案:C
返回
返回
图乙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青岛还有160 km,则这两个 数据的物理意义分别是 ( )
图1-2 返回
A.80 km/h是瞬时速度,160 km是位移
B.80 km/h是瞬时速度,160 km是路程
C.80 km/h是平均速度,160 km是位移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章末小结与测评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章末小结与测评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章末小结与测评阶段质量检测(一) 环境与环境问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读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人类社会的是( )A.内圆B.外圆C.箭头① D.箭头②2.下列人类活动能用图中箭头②表示的是( )A.废弃物B.生存空间C.物质和能量D.消费活动3.若箭头④表示沿海低地被淹没,则箭头③表示( )A.全球气候变暖B.温室气体大量排放C.极冰融化D.海水膨胀解析:1.A 2.A 3.B 第1题,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模式图中,一般用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传输方向、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用圆表示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并占据一定的空间,因此表示人类社会的应是内圆。

第2题,消费活动是在人类社会中完成的,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用箭头②表示;自然环境为人类社会提供生存空间、物质和能量,用箭头①表示。

第3题,沿海低地被淹没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冰融化和海水膨胀的结果,而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则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人类活动。

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对污染物的最大允许量,也就是环境在生态和人体健康阈限值以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总量。

读下面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4~6题。

4.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A.Ⅰ、Ⅱ、Ⅲ B.Ⅱ、Ⅰ、ⅢC.Ⅲ、Ⅱ、Ⅰ D.Ⅰ、Ⅲ、Ⅱ5.下述历史时期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最严重的是( )A.春秋时代的封山育林B.农业文明时期的农业灌溉C.工业文明时期的生产排污D.原始社会时期的驯养牲畜6.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保护环境十分重要。

下列解决环境问题的四条思路中你最赞成的是( )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边发展边治理之路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行C.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D.地球自身有充分的自我调节能力,听其发展,顺乎自然解析:4.A 5.C 6.C 第4题,根据题干“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对污染物的最大允许量”,可以判断理想的人与环境关系应是人口数量小于环境容量,Ⅰ图所示是最好的;Ⅱ图表示在某一段时间内人口数量超过了环境容量,从而可能破坏了环境;Ⅲ图表示因人口的发展大大超过了环境容量,从而使环境容量下降。

高中化学第一章章末小结与测评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第一章章末小结与测评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第一章章末小结与测评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考纲要求1.了解原子的组成,了解构成原子的各微粒之间的关系。

2.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掌握分子、原子、离子及原子团等微粒核外电子数的比较。

4.了解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考纲说明该类题目在高考中常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呈现。

对于原子结构常常结合诺贝尔奖,性能优异的元素等最新科技成果进行考查,主要考查核素和同位素的概念辨析、原子中各微粒数目之间的关系等。

对于化学键的考查,主要涉及化学用语的正确使用、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存在以及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判断等。

顺利解答该类题目需要透彻理解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同时还要认真审题,正确使用化学用语。

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和b同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B.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C.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D.d与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解析:选A 由题中所给的信息可知,a为H,b为O,c 为Na,d为S。

A项中,H与Na可以形成化合物NaH,H的化合价为-1;B项中,O与其他三种元素可以形成H2O、H2O2、Na2O、Na2O2、SO2、SO3等二元化合物;C项中,四种元素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Na>S>O>H; D 项中,H与S形成化合物H2S,其水溶液呈弱酸性。

2.(2016·浙江高考)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X、Y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

W-的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

金属单质Z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与Y能形成多种化合物,一般条件下都能与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发生反应B.原子半径大小:X<Y,Z>WC.化合物Z2Y和ZWY3都只存在离子键D.Y、W的某些单质或两元素之间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作水的消毒剂解析:选D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则X是C,由题意推知Y的核电荷数是8,则Y是O,Z的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Z是Na,W-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且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W是Cl。

第一章 章末小结与测评

第一章 章末小结与测评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读“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图”,回答1~3题。

1.以图中天体为中心天体的天体系统有()A.1个B.2个C.3个D.4个2.图中字母D所代表的节气(北半球)是()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3.由图示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地球位于太阳系B.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C.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D.地球上有液态的水解析:第1题,图中天体为太阳和地球,以太阳和地球为中心天体的天体系统分别是太阳系和地月系。

第2题,C处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A处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D处介于中间,为秋分。

第3题,从图中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只有A选项。

答案:1.B 2.C 3.A4.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造成平直河道两岸冲刷与堆积的差异(阴影部分为堆积物),下图中若河流由西向东流,则正确的图示是()解析:对平直河流而言,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向一侧的河岸以冲刷作用为主,另一侧河岸以堆积作用为主。

此题重点在于判断图中河流的流向,再结合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往右偏、南半球往左偏进行判断,确定B选项正确。

答案:B我国某校地理小组,根据当地楼房各朝向外墙面接受太阳辐射热量的实测值,计算出1月和7月的“太阳辐射热日总量变化方位图”。

据此完成5~6题。

5.读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L1表示1月太阳辐射热日总量变化曲线B.L2表示7月太阳辐射热日总量变化曲线C.该地可能位于深圳D.该地可能位于北京6.为充分利用太阳能,该地房屋主墙面应朝向()A.南方B.北方C.东南方D.西南方解析:本题组考查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应用。

第5题,我国太阳辐射相对较强的季节为夏季,根据图中太阳辐射热日总量变化曲线可以判断出,曲线L1代表7月,曲线L2代表1月;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在7月份来自南北方向的太阳辐射小于来自东西两侧的太阳辐射,故该地应位于回归线附近,出现太阳直射现象,推测该地可能位于深圳。

第6题,为充分利用太阳能,该地房屋主墙应朝向南方。

高中地理第一章章末小结与测评课件湘教版选修

高中地理第一章章末小结与测评课件湘教版选修
归纳(guīnà)·整

合·串联


专题一
结 与
专题(zhuāntí)·迁 移·发散
专题二


检测(jiǎn cè)·发
现·闯关
第一页,共25页。
第二页,共25页。
第三页,共25页。
第四页,共25页。
第五页,共25页。
1.现代(xiàndài)旅游的六个构
成要素 要素
内容
重要性
这是首要的,只有吃得好,才能 “食”和“宿”
(1)区别:旅游活动三要素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说的, 旅游的主体是旅游者,客体是旅游资源,旅游服务业是联系 主客体的媒介;现代(xiàndài)旅游六要素是站在当事人的立 场上来说的,是主体旅游者在旅游中从事的六项活动。
(2)联系:现代(xiàndài)旅游六要素中的食、宿、行、 游、购、娱是旅游服务业完成的,而游是对旅游资源的游览、 观赏,同时购、娱也是旅游资源功能的一部分。
地图 •四川省交通地图 •九寨黄龙旅游景点导游
地图
寨沟
第九页,共25页。
■住宿指南: →宾馆客栈点此加盟 •成都天府宾馆优惠 •成都市旅游酒店住宿一览 •资阳市旅游酒店住宿一览 •雅安市旅游酒店住宿一览 •宜宾市旅游酒店住宿一览
■交通指南: •成都交通介绍 •成都到四川各景点汽车站 •成都周边游出行攻略 •乐山交通介绍 •攀枝花旅游交通概况
好,自然景观以“秀”为特色,人文
南部
东部以秦
旅游资源中的民居建筑、私家园林、

岭—淮河
田园风光等也具“秀”的特点

一线为界
植物景观和水体景观逊色于南部,但

分为南、
东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等自然景观则雄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第1章章末小结与测评学案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第1章章末小结与测评学案

如何看待农夫工现象[看探究思路·析核心素养][析图文材料·解探究问题]农夫工对我国经济开展的奉献问题1印证这种说法。

[思维线索]主要从其次产业与第三产业中对劳动力素养要求不高的行业中分析。

提示:建筑业、煤矿采掘业、纺织效劳业,以及城市传统效劳业。

问题2分析促使这种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

[思维线索]结合我国开放的实际进行分析。

提示:①开放,放宽了对农夫进城流淌的限制;②农业的开展,使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③地区间的经济开展不平衡,使经济兴旺地区对农夫工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数百万农夫工返乡创业问题1与农夫工外出打工相比,返乡创业给农夫工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好处有哪些?[思维线索]主要从个人收入、子女教育、家庭赡养等方面思索。

提示:使个人才能得到了施展的空间,增加了个人收入,削减了留守家庭数量,利于子女教育、老人赡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问题2农夫工返乡创业对新农村的建设和开展起到了什么作用?你能举出一些实例吗?[思维线索]结合近年来农业开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思索。

提示: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利于开展农村经济和拓展产业开展空间,带动农村各项生产的开展;利于农村的村容村貌的整治、生态环境的治理等。

怎么解决农夫工所面临的难题问题1上面这些想法和做法,你同意哪些?为什么?[思维线索]主要从农夫工面临的难题产生的缘由上进行分析。

提示:这些想法和做法中,不行取的是掌握农夫工进城数量,由于在现代社会开展中,人口流淌迁移是大势所趋。

问题2你还有什么建议?请举出两条,说明理由。

提示:实施城乡医疗统筹、平抑房价、子女随迁入学的政策制定等。

只要能有利于提高农夫工收入,解决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问题即可。

请依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忆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构建出清楚的学问网络。

①人文因素②经济因素③国际人口迁移④资源环境承载力⑤自然资源[学思心得]全面把握人口迁移的规律及影响因素1.(1)距离:大局部的移民只是短距离的迁移,长距离的移民一般倾向于迁移到大的工商业中心。

第一章 章末小结与测评 高中数学必修2精品教学课件(北师大版)

第一章 章末小结与测评 高中数学必修2精品教学课件(北师大版)

(1)棱锥的表面积; (2)内切球的表面积与体积.
[解]
1 (1) 底面正三角形内中心到一边的距离为 3
3 × ×2 6= 2, 2 则正棱锥侧面的斜高为 12+ 22= 3. 1 ∴S 侧=3× ×2 6× 3=9 2. 2 1 3 ∴S 表=S 侧+S 底=9 2+ · (2 6)2=9 2+6 3. 2 2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⑤利用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推论:
(2)证明面面垂直的方法就是利用判定定理先转化为证明线 面垂直. (3)直线和平面垂直、平面和平面垂直是直线和平面相交、 平面和平面相交的特殊情况.对这种情况的认识,既可以
从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的夹角为90°来讨论,又可以
从已有的线线垂直、线面垂直关系出发进行推理和论 证.无论是线面垂直还是面面垂直,都源于线线垂直,这 种“降维”的思想方法很重要.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可以 从条件入手,分析已有的垂直关系,再从结论“反探”所 需的关系,从而架设已知和未知的桥梁.如图是垂直相互 转化的示意图.
[对点训练]
4.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是AC=3,BC=4,AB=5.以AB 所在直线为轴,将此三角形旋转一周,求所得旋转体的表面 积和体积.
解:如图在△ABC 中,过 C 作 CD⊥AB, 垂足为 D.
∵AC=3,BC=4,AB=5, ∴AC2+BC2=AB2. ∴AC⊥BC.∵△ACD∽△ABC, AC CD ∴ = , AB BC
[借题发挥]
1.对于规则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问题,可以
直接利用公式进行求解.在求解时首先判断几何体的形状 及其结构特征,确定几何体的基本量,然后合理选择公式 求解.常考查的几何体有长方体、直四棱柱、正棱锥、圆 柱、圆锥、球等,多与几何体的三视图相结合,需要利用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 有理数章末小结课件 (2)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 有理数章末小结课件 (2)
第十页,共十三页。
(2)第一次爬行距离原点是 5 厘米,第二次爬行距离原点是 5-3=2(厘米), 第三次爬行距离原点是 2+10=12(厘米),第四次爬行距离原点是 12-8= 4(厘米),第五次爬行距离原点是|4-6|=|-2|=2(厘米),第六次爬行距离原 点是-2+12=10(厘米),第七次爬行距离原点是 10-10=0(厘米),从上面 可以看出小虫离开原点最远是 12 厘米; (3)小虫爬行的总路程为:|+5|+|-3|+|+10|+|-8|+|-6|+|+12|+|-10| =5+3+10+8+6+12+10=54(厘米).所以小虫爬行的时间为:54÷1= 54(秒).
第十一页,共十三页。
16.(1)①正数:|+5|= 5 ,|12|= 12 ;
②负数:|-7|= 7 ,|-15|= 15 ;
③零:|0|= 0 ;
(2)根据(1)中的规律发现:不论正数、负数和零,它们的绝对值一定是
非负数(fùs,hù)即|a|≥0;
(3)根据(2)解答下题:
①求|x|+5 的最小值;
第1章 有理数。非负数(fùshù)
第十三页,共十三页。
解:(1)原式=-6145;
(2)原式=17;
(3)原式=20;
(4)原式=-29.
第七页,共十三页。
13.小亮花 50 元钱买了 10 支钢笔,准备以一定的价格出售.如果销售时 每支钢笔以 6 元的价格为标准,超过的记作正数,不足的记作负数,销售 情况可记录如下(单位:元):0.5、0.7、-1、-1.5、0.8、1、-1.5、-2、 1.9、0.9. (1)这 10 支钢笔的最高售价和最低售价各是几元? (2)小亮卖完钢笔后是盈利还是亏损?盈利或亏损多少元? 解:(1)最高售价为 7.9 元,最低售价为 4 元; (2)(6+0.5)+(6+0.7)+(6-1)+(6-1.5)+(6+0.8)+(6+1)+(6-1.5)+(6- 2)+(6+1.9)+(6+0.9)=59.8>50,所以小亮卖完钢笔后盈利 9.8 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暖 返回
关于八大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归类分析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遭到破坏、酸雨蔓延、森林锐 减、水体污染、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垃圾污染与危险废物转移八大全球性环境问题,从污染物
的差异和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等方面可进行如下的划分 或归类:
返回
人类活动 废水
出现的环境问题 水体污染
固体废弃物
排放 污物 废 染 气 CO2、CH4等 氟氯烃等 硫氧化物、 氮氧化合物
垃圾污染和危险废物转移
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遭到破坏 酸雨蔓延
不合
理的 开发
乱垦
滥伐 植被破坏、污染、滥捕等
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
森林锐减 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返回
[例]
下图是“降低环境质量因素的示意图”,请
将备选答案中有关内容的代号与空格内的字母相匹配。
章 末 小 结 与 测 评
归纳·整合·串联
专题·迁移·发散
专题
检测·发现·闯关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环境 问题
成因
分布 我国西北、 华北北部、 东北西部 我国季风区 的边缘地带 我国西北、 华北(春季)
危害
荒漠 自然:气候变干 化 人为:滥伐、滥 垦、滥牧 沙化 自然:干旱、大 风、气流上升 人为:植被破坏
返回
备选答案:①滥伐森林 ④气候恶化
②水土流失严重
③沙暴盛行
⑤沿海低地被淹
⑥全球变暖、气温升高
⑦水旱灾害增多
⑧农牧业减产
⑨风沙侵袭
⑩大量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石燃料 胁会增加
⑪对人类健康的威
返回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公害 病 水体 富营 养化
城市、工矿区及 危害人体健康,出现 其周围地区 中毒症状
含N、P的废液大 量排入池塘、湖 泊、河流
城镇郊区,江河 水中缺氧,使水生生 湖海 物生存受到影响
返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环境 问题
成因
分布
危害
自然:温度高,蒸 发大,降水少,水 体交换少 赤潮 人为:含N、P的工 农业废水、生活污 水排入大海
环境 问题
成因
分布 不利于气体扩散的 一些谷地和大城市
危害
光化
学烟 雾
汽车尾气中的
碳氢化合物和 氮氧化物
降低能见度,损
害植物,危害人 体健康 地面紫外线辐射
人类大量使用 南极臭氧空洞,北 增强,损害人的 臭氧 减少 制冷剂、杀虫 极臭氧层变薄 中氟氯烃增多 层变薄速度加快 免疫力,易患皮 生物,导致全球 剂等,使空气 青藏高原上空臭氧 肤癌,危及海洋
森林大量减少,大 温室 量燃烧矿物燃料, 效应 CO2增加
工业、 城市集 中的沿 海
使水中溶解氧浓度降低, 导致生态失衡,危害水 生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渔 业生产、水产养殖
全球
全球变暖,极冰融化, 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 低地;使各地降水和干 湿状况发生变化 返回
环境 问题
成因
分布
危害
全球变暖,极冰融 森林大量减少, 化,海平面上升, 温室 大量燃烧矿物 全球 淹没沿海低地;使 效应 燃料,CO2增 各地降水和干湿状 加 况发生变化 河湖水酸化——危害 生物 燃烧煤、石油、世界:西欧、 酸雨 天然气排放出 北美、日本 土壤酸化——危害森 (pH< 大量的SO2、 我国:主要 林、农作物,危害 5.6) NO等 在南方 人体健康,腐蚀建 筑物 返回
生态环境恶化,耕 地、林地、草地面 积减少 降低大气能见度, 危害健康、交通、 湖泊、水库、农业 生产、村庄、城市
沙尘 暴
返回
环境 问题 水土 流失
成因
自然:暴雨、土 质疏松 人为:滥垦、滥 伐 工业废水中的重 金属污染,如日 本的“水俣 病”(汞)
分布
危害
使山区成为荒漠,高 黄土高原,南方 原表面沟壑纵横,淤 地区的丘陵、山 积湖泊、河床,加剧 地 洪涝灾害
G——________,H——________,I——________,
J——________,K——________。 [解析] 从引起CO2含量上升的两个因素:毁林、矿物燃 A—① B—⑩ C—② D—⑦ E—⑨ F—③
烧入手分析。 [答案] G—⑥
H—⑧
I—④
J—⑤
K—⑪
返回
点此进 入
返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