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平面控制网的选点与埋石
控制点埋石标准

控制点埋石图及标志注字方法本附录所规定的各级平面水准点标石的埋设规格均为一般地区普通标石的埋设(标石可采用混凝土预制桩或现场浇注),对于特殊地区的标石埋设,应根据线路所在地区的土质、地质构造及区域沉降等因素,进行特殊地区的控制点埋设(如基岩点、深埋点等)。
控制点标志金属标志制作材料为铸铁或其它金属。
规格应符合图的规定,图中“××××××”处为测量单位名称。
不锈钢标志可采用直径为12~20mm,长度为20~30mm不锈钢材料,下部采用普通钢筋焊接而成。
规格应符合图的规定。
平面控制点标石的埋设建筑物顶上设置标石,标石应和建筑物顶面牢固连接。
建筑物上各等平面控制点标石设置规格应符合图、图的规定。
图建筑物CP0平面控制点标石(单位:mm)图建筑物上CPI、CPII平面控制点标石(单位:mm)CP0控制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图的规定。
图 CP0控制点标石埋设图(单位:mm)注:1-盖;2-土面;3-砖;4-素土;5-冻土;6-贫混凝土二等导线/三角形网/GPS平面控制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图的规定。
图二等导线/三角形网/GPS平面控制点点标石埋设图(单位:mm)注:1-盖;2-土面;3-砖;4-素土;5-冻土线;6-贫混凝土三等导线/三角形网/GPS平面控制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图规定。
图三等及以上导线/三角形网/GPS平面控制点点标石埋设图(单位:mm)注:1-盖;2-土面;3-砖;4-素土;5-冻土;6-贫混凝土四等导线/三角形网/GPS平面控制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图规定。
图四等导线/三角形网/GPS平面控制点标石埋设图(单位:mm)注:1-土面;2-素土;3-冻土线; 4-贫混凝土一、二级导线/五等GPS平面控制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图规定。
图一、二级导线/五等GPS平面控制点标石埋设图(单位:mm)1-土面;2-素土;3-贫混凝土水准点标石的埋设二等水准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图的规定。
选点与埋石的规定

选点与埋石的规定一、平面控制1、选点一级GPS、二级GPS点位的选择应做到:a、GPS接收机的点位选在视野开阔,障碍物较少的地方。
b、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
c、避开大面积水域。
d、交通方便,易于到达和联测之处。
e、地面基础稳定,易于点的保存之处。
2、埋石一级、二级GPS点的标石埋设应做到:a、沙、石、水泥现场浇灌,尺寸一般为高60厘米,顶面15*15厘米,底面18*18厘米,标心为直径10mm钢标。
b、选择部分坚固房屋平台布设,方法为模具浇灌。
c、位于水泥地,沥青地的一、二级GPS点,必须刻十字或用钢钉作为其中心标志,周边用红油漆绘出方框及并写清点号。
d、不要求全部通视,但每一点应至少和周边点中的一个通视(含一、二级)。
RTK点、图根点标石埋设应做到:a、沙、石、水泥现场浇灌,尺寸一般为高50厘米,顶面12*12厘米,底面15*15厘米,标心为直径10mm钢标b、选择部分坚固房屋平台布设,方法为刻石,必须正规刻出十字方框。
c、位于水泥地,沥青地的图根点,必须刻十字或用钢钉作为其中心标志,周边用红油漆绘出方框及并写清点号。
d、当图幅内没有埋石点时,至少应埋设2个图根埋石点,并与另一埋石控制点(二级以上)通视。
上述固定点或埋石点每平方公里不少于30个。
二、高程控制1、如仅需满足地形测图精度,可不专门进行三、四等水准标石点的埋设。
如有要求,在满足地形测图精度的同时,进行三、四等水准标石点的埋设。
要求如下:a、水准路线应选择沿坡度较小、土质坚实、施测方便的道路布设,并避免通过大河、湖泊、沼泽与峡谷等障碍物。
b、水准点位应选择在坚实稳固与安全僻静之处,墙脚水准点位应选设于永久性的建筑或构筑物上,点位应便于寻找、长期保存和引测。
下列地点不应选设水准点:即将进行建筑的位置或准备拆除的建筑物上。
低湿、易于淹没之处。
不良地质条件(如土崩、滑坡等)之处及地下管线之上。
附近有剧烈震动的地点。
地势隐蔽不便于观测之处。
GPS控制测量选点与埋石

GPS控制测量选点与埋石导读为促进大家更全面更深刻学习了解测绘方面知识,本期推出GPS控制测量选点与埋石的操作方法,供大家参考学习;一、测量技术设计依据(1)CH 2001-9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2)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3)CH 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4)CH 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5)CJJ 8-85《城市测量规范》二、 GPS控制网设计方案1.技术要求与布网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和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具体情况,确定该测区可建立D级GPS网,GPS网中相邻点之间的距离满足下表要求根据规程规范,D级GPS网的精度要求如下表:项目技术要求平均边长(km) 5~10固定误差a(mm) ≤10比例误差b(mm) ≤10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1/45000在实际布网设计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Ⅰ GPS网一般应采用独立观测边构成闭合图形,如三角形、多边形或附合线路,以增加检核条件,提高网的可靠性。
Ⅱ GPS网作为测量控制网,其相邻点间基线向量的精度,应分布均匀。
Ⅲ GPS网点应尽量与原有地面控制点相结合。
重合点一般不少于3个(不足时应联测),且在网中分布均匀,以可靠地确定GPS网与地面之间的转换参数。
Ⅳ GPS网点应考虑与水准点重合,而非重合点,一般应根据要求以水准测量(或相当精度的测量方法)进行联测,或在网中布设一定密度的水准联测点。
Ⅴ 为了便于GPS的测量观测和水准联测,减少多路径影响,GPS 网点一般应设在视野开阔和交通便利的地方。
Ⅵ 为了便于用经典方法联测或扩展,可在GPS网点附近布设一通视良好的方位点以建立联测方向,方向点与观测站距离一般应大于300米。
2.GPS网型网型方案设计GPS网的图形布设通常有点连式、边连式、网连式及边点混合连接、三角锁连接、导线网连接、星形连接等几种基本方式。
控制测量学选点、建标和埋石

选点、建标和埋石2.7.1 选点如何把控制网的图上设计放到地面上去,只能通过实际选点来实现。
图上设计是否正确以及选点工作是否顺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的地形图是否准确。
如果差异较大,则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点位,对原来的图上设计作出修改。
选点时使用的工具主要有:望远镜、小平板、测图器具、花杆、通讯工具和清除障碍的工具等。
此外,还应携带设计好的网图和有用的地形图。
点位确定后,打下木桩并绘点之记,如图2-24,便于日后寻找。
选点任务完成后,应提供下列资料:(1)选点图;(2)点之记;(3)三角点一览表,表中应填写点名、等级、至邻点的概略方向和边长、建议建造的觇标类型及高度、对造埋和观测工作的意见等。
图2-242.7.2觇标高度的确定1.影响通视的因素图上设计和实地选点都要考虑觇标的高度,这对保证观测值的质量和节约造标费用均有重要意义。
如何确定比较有利的觇标高度呢?首先要分析影响通视的因素,很明显,如果两控制点间有挡住视线的障碍物,就会造成互不通视。
除此以外,地球表面弯曲以及大气折光也是影响通视的因素(由此产生的误差称为球气差)。
对于后两项因素的综合影响,测量学中已作了推证,下面只列出计算公式Rs r p V 242.0=-= 式中,p 、r 分别代表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影响,s 为测站与目标间的距离,R 为地球半径。
实用上可用计算器计算(注意公式中各量的单位)或从有关资料中查取相应的数表(以s 为引数)。
在以下确定觇标高度的3种方法中,都必须克服上述因素的影响。
2.确定觇标高度的方法在图2-25中,A 、B 为选定的三角点点位。
由于在B A ,视线方向上存在障碍物C ,再加上球气差的影响,则A 、B 间互不通视。
现在用解析法来确定在A 点和B 点上建造觇标的高度。
先画出两点间的纵断面图,作图时应考虑上述球气差的影响。
在毫米方格纸上,以C 为原点(见图2-25),过C 点作一水平线作为横轴,从原点C 分别向左右两方按一定比例尺截取1s 和2s 的距离(即图2-32中障碍物到A 、B 的距离),得到截点1A 、1B 。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精心整理场所平坦就是将天然地面改造成工程上所要求的设计平面,因为场所平坦时全场所兼有挖和填,而挖和填的体形经常不规则,因此一般采纳方格网方法分块计算解决,平坦场所前应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消除场所内全部地上、地下阻碍物;清除地面积水;铺筑暂时道路等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应依据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场所的大小和地形、施工方案等因向来确立。
关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或丘陵地域,常用三角网或三边网;关于地形平展而通视较困难的地域或建筑物部署不很规则时,可采纳导线网;关于地势平展的、建筑物众多且部署比较规则和密集的工业场所或住所小区,一般采纳建筑方格网;关于地面平展的小型施工场所,常部署一条或几条建筑基线,构成简单的图形。
平面控制网,应依据等级控制点进行定位、定向和起算,其等级和精度应切合以下规定:①?建筑场所面积大于或重要工业区,宜成立相当于一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②?建筑场所小于或一般性建筑区,可依据需要成立相当于二、三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③?当原有控制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应进行复测检查。
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水平路线、附合水平路线或结点水平网形。
高程丈量的精度,一般不宜低于三等水平丈量的精度要求。
8.2 建筑基线8.2.1?建筑基线的布设方法在面积不大、地势较平展的建筑场所上,依据建筑物的散布、场所地形等要素,布设一条或几条轴线,以作为施工控制丈量的基准线,简称建筑基线。
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有三点“一”字形、三点“L”字形,四点“T”字形及五点“十”字形等形式。
布设时要求做到:建筑基线应平行或垂直于主要建筑物的轴线,以便用直角坐标法进行测设;建筑基线相邻点间应相互通视,且点位不受施工影响;为了能长久保留,各点位要埋设永远性的混凝土桩;基线点应许多于三个,以便检测建筑基线点有无改动。
8.2.2?建筑基线的测设方法依据建筑红线测设在城市建设区,建筑用地的界限限(建筑红线)是由城市规划部门选定并由测绘部门现场测设的,可作为建筑基线放样的依照。
任务导线测量实地选点与标石埋设

上设计进行检查和纠正,在实地选定控制点的最佳位置。
2)实训要求
(1)此实训项目设计是将四等导线点和二等水准点合二为一,因此,在
导线点实地选点时,应注意导线点的实地位置应符合二等水准点的选点和
选线要求。
(2)实训前应准备实训所需的地形图或正射影像图。
3.实训设备 望远镜、卷尺、花杆、水泥、沙子、石子、对讲机、铁锹、指南针
任务导线测量实地选点与标石埋 设
任务2-4 导线测量实地选点与标石埋设
常规平面控制测量的外业实施工作主要包括控制点的实地选点、标石 埋设及控制网的观测工作。专业技术设计中,图上设计好的常规平面控制 网是否适合于实际,还需要到实地验证,最终确定平面控制点的适宜位置, 这项工作就是实地选点。控制点选定之后应按规定的规格埋设导线点标志, 并绘制点之记。具体如下:
控制点选定后,需打木桩予以标记。控制点一般以村名、山名、地名 作为点名。新旧点重合时,一般采用旧点,不宜随便更改。点位选定以后, 应及时写出点的位置说明。
3)提交的选点资料 选点工作结束后,应提交下述资料: (1)选点图。选点图的比例尺视测区范围而定。图上应注明点名 和点号,并绘出交通干线、主要河流和居民地点等。 (2)控制点位置说明。填写点的位置说明,是为了日后寻找点位 方便,同时也便于其他单位使用控制点资料,了解埋设标石情况。 (3)文字说明。内容包括:任务要求,测区概况,已有测量成果 及精度情况,设计的技术依据,旧点的利用情况,最长和最短边长、 平均边长及最小角的情况,精度估算的结果、对埋石和观测工作的 建议等。
2.控制点标石的埋设 标石是控制点点位的永久标志。无论是野外观测,还是内业计算成
果,均以标石的标志中心为准。如果标石被破坏和发生位移,测量成果 就会失去作用,使点报废。因此,中心标石的埋设,一定要十分牢固。 二、三、四等平面控制标志可采用瓷质或金属等材料制作,一、二级小 三角点,一级及以下导线点、埋石图根点等平面控制点标志可采用长度 为30cm-40cm 的常规钢钉制作,钢钉顶端应锯+字标记,距底端约5cm处 应弯钩装。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二.二.二 技术设计的内容和方 法
图上设计的方法及主要步骤
图上设计宜在中比例尺地形图【根据测区大小!! 选用一:二五 000~一:一00 000地形图】上进 行!!其方法和步骤如下:
➢ 展绘已知点!! ➢ 按上述对点位的基本要求!!从已知点开始扩展!! ➢ 判断和检查点间的通视!! ➢ 估算控制网中各推算元素的精度!! ➢ 据测区的情况调查和图上设计结果!!写出文字 说明!!并拟定作业计划??
Mi M0
Li L0
M0LiM0
1 Pi
式中!! L i
Li L0
??所以
二. 导 线 网
Li
1 Pi
或
Pi
1 L i2
式中!!Li′是导线长Li以L0为单位时的长度?? 由上式可知!!如果已知线路的权Pi!!则可求出相应的单一线路
的 长度Li′ !!反之如果已知线路长度Li′!!则可求出相应的权Pi??现
现阶段主要采用GPS网结合电磁 波测距导线网的布设方案??
二.一.四 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专用控制网的布设特点
专用控制网的用途非常明确!!因此建网时应根据特定的要 求进行控制网的技术设计??例如:
桥梁三角网对于桥轴线方向的精度要求应高于其它方向的精 度!!以利于提高桥墩放样的精度!! 隧道三角网则对垂直于直线隧道轴线方向的横向精度的要求高 于其它方向的精度!!以利于提高隧道贯通的精度!! 用于建设环形粒子加速器的专用控制网!!其径向精度应高于其 它方向的精度!!以利于精确安装位于环形轨道上的磁块??
精 以下图所示的一级导线网为例!!说明如何运用以上公式估算网
度 估
中结点和最弱点的点位精度??图中A!!B!!C为已知点!!N为结 点??各线路长度如图所示??试估计结点N和最弱点W的点 位中误差【不顾及起始数据误差影响】??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标准规范

1 总则1.0.1 为规定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缩写为 GPS﹚建立公路工程GPS 测量控制网的原则﹑精度和作业方法,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是依据《公路勘测规范》﹙JTJ 061),并参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 2001-92)的有关规定, 在收集﹑分析﹑研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
1.0.3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工程项目的各级GPS控制网的布设与测量。
1.0.4 采用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技术建立公路平面控制网时,应根据《公路勘测规范》(JTJ 061)中规定的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精度等确定相应的GPS控制网的等级。
1.0.5 GPS测量采用WGS-84大地坐标系。
当公路工程GPS控制网根据实际情况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或抵偿坐标系时,应进行坐标转换。
各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主要几何和物理常数见附录A.高程系统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或1985国家高程基准.1.0.6 GPS测量时间系统为协调世界时(UTC). 在作业过程中,附录D "GPS观测手薄" 中的开﹑关机时间可采用北京时间记录.1.0.7 GPS接收机及附属设备均按有关规定定期检测.1.0.8 GPS控制测量应按有关规定对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1.0.9 在提供GPS控制测量成果资料时,应执行保密制度中的有关规定.2 术语2.0.1 基线Baseline两测量标志中心的几何连线。
2.0.2 观测时段 Observation sessionGPS 接收机在测站上从开始接收卫星信号进行观测到停止观测的时间长度。
2.0.3 同步观测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两台或两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时对一卫星进行的观测。
2.0.4 同步观测环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三台或三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