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电厂除灰系统灰浆池中碳酸钙反应预期转化
解密燃煤混烧石灰窑超低耗能

解密燃煤混烧石灰窑超低耗能(燃煤比)的热工原理及操作要点推荐:北方炉窑协会一、石灰竖窑的热工原理:石灰竖窑采用逆流预热煅烧原理,石灰在窑内的热工过程是在窑内自上而下经过三个区域:预热区、煅烧区、冷却区,助燃空气自下而上与物料逆向运动,在上述区域内做不同的热工过程,助燃空气在窑底进入,首先与下降到冷却段已煅烧好的石灰进行预热,在预热的同时完成冷却,经过热交换预热后的热空气进入煅烧区,在煅烧区提高煅烧温度完成助燃作用,由煅烧区流出的含有CO2成分的高温气流进入预热区,高温气流与进入窑内的石料和燃料再次进行热交换,在热交换的同时降低了自身的温度,减少了出窑废气带出的热能,这种逆流热交换方式的合理性显而易见,是其它窑型所不能比拟的。
二、石灰窑的煅烧理论:石灰的煅烧就是借助高温将碳酸钙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其反应式如下:CaCO3→CaO﹢CO2—177.6KJCaCO3的分解压力与分解温度、速度的关系:CaCO3的分解过程是一个吸热、多相反应,它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CaCO3(s)= CaO(s) +CO2(g)其平衡常数为:Kp=PCO2/P (1)式中P—标准大气压。
因此,CaCO3的分解温度就是其分解压(PCO2)等于气相中CO2分压(PCO2)时的分解温度。
用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表示如下:△G=-RTlnKp +RTLnQP=RTlnQP/Kp(2)式中QP—非平衡时的比例常数。
只有QP <Kp,△G<0时,分解反应才能自动进行。
据此创造条件来满足石灰石的煅烧气氛:(1)减少产物[WTBZ]CO2气体的压力,即采用风机不断抽出窑气混合物,从而使QP降低。
(2)提高温度,增大Kp。
根据CaCO3的分解反应,CaCO3的分解压PCO2与分解温度T的关系可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lgPCO2=-8920/T+7.54 (3)式中T—分解温度,K。
此方程可知,CaCO3在一定温度下要对应一定的分解压,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而且升高的速率相当快,因此升高温度是加速CaCO3化合物分解的有效措施。
浅议燃煤火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废水的处理

第 "# 卷 $%%& 年 ’$ 月
云! 南! 电! 力! 技! 术 ()**+* ,-,./01. 234,0
5678 "# *68 & ! 9:;8 $%%&
浅 议 燃 煤 火 电 厂 石 灰 石
"石
膏
湿 法 烟 气 脱 硫 废 水 的 处 理
田! 耘
(云南省电力设计院,云南 ! 昆明! #$%%&&) 摘! 要:介绍了燃煤火电机组石灰石 < 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废水产生的原因,废水的性质,分析了脱硫废水 处理的三种方式,简要比较了各种处理方式的优缺点。 关键词:火力发电 ! 石灰石 < 石膏湿法烟气脱硫! 废水处理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 " %%$. " %$%%%% DE F - 左右。故脱硫废水中 . ! 得出。 平衡式如下: G H .I J ’% < " C G B ( . D < . K ) ’% < " C GE . E 式中: G I —工业水量( D " F N ) G B —烟气流量 〔D" F N ( 3$ &O , 干态, 标态) 〕 G 4 —废水流量( D" F N) G E —石膏产量(无游离水) ( PE F N) G I —工业水中氯离子浓度( DE F -) . D —吸收塔进口烟气中氯离子浓度( DE F D " ) . K —吸收塔出口烟气中氯离子浓度( DE F D" ) . M —废水中氯离子浓度( DE F -) . E —石膏中氯离子质量百分数( O ) G I 、GB 、GE 可以从工程原始资料或脱硫工艺 计算得出,关键是各点氯离子浓度的选取。废水一 般从石膏水力旋流 器溢流水引出,此时废水中 . !
非理想反应器——返混.

(2)返混改变了反应器内的浓度分布,使器内
反应物的浓度下降,反应产物的浓度上升。但 是,这种浓度分布的改变对反应的利弊取决于 反应过程的浓度效应。 (3) 返混是连续反应器中的一个重要工程因素, 任何过程在连续化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个因素 的影响,否则不但不能强化生产,反而有可能 导致生产能力的下降或反应选择率的降低。
(1)装设挡板
目的:破坏釜内的圆周运动 作用: 对轴向和径向流动无影响 釜内液面的下凹现象基本消失 提高了混合效果
4、提高混合效果的措施
W
流入
流入
低粘度
高等粘度
流入
中等粘度
挡板2)偏心安装
目的:破坏循环回路的对称性
4、提高混合效果的措施
(3)导流筒
导流筒 档板
器的特征及选用反应器时都必须把反应器的返混状况作
为一项重要特征加以考虑。
(2)在工程放大中产生的问题 由于放大后的反应器中流动状况的改变, 导致了返混程度的变化,给反应器的放大 计算带来很大的困难。 因此,在分析各种类型反应器的特征及 选用反应器时都必须把反应器的返混状况 作为一项重要特征加以考虑。
2、降低返混程度的措施
(1)降低返混程度的主要措施是分割,通 常有横向分割和纵向分割两种,其中重要 的是横向分割。
(2) 工业上降低反应器返混程度的例子
连续操作的搅拌釜式反应器 连续操作的搅拌釜式反应器,其返混程 度可能达到理想混合程度。为了减少返混, 工业上常采用多釜串联的操作,这是横向 分割的典型例子。 当串联釜数足够多时,这种连续多釜串 联的操作性能就很接近理想置换反应器的 性能。
灰浆中碳酸盐来源的探讨

灰浆中碳酸盐来源的探讨当前,我国燃煤火力发电厂大部分采用干除尘,湿排灰方式,输灰系统存在的严重结垢问题一直困扰着水力输灰系统稳定、安全运行。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提出了许多防垢措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目前采用的方法存在着许多局限性。
例如灰水回用,回收系统形成大量的垢,可认为其中的碳酸盐已大量析出,从理论上讲该水再用于冲灰可以防止结垢,但运行结果表明结垢问题仍然存在,关键是对碳酸盐的来源问题未能充分认识。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实验,探讨了碳酸盐的来源问题,揭开了一些谜团,希望本工作能为今后的防垢措施提供一些帮助。
1结垢机理灰管中结垢的主要原因是在水力冲灰情况下,灰中的fCaO逐渐溶出,Ca2+和OH-与灰浆中所含的碳酸盐(H2CO3,HCO3-,CO32-)反应形成CaCO3沉淀。
反应式如下:fCaO+H2O→Ca2++OH- (1)其中,碳酸盐的来源有两种说法:(1)来源于冲灰原水中;(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影响[1~3]。
对于前者,无须置疑;对于后者,其影响程度将在实验部分给予讨论。
另外,我们还认为,灰中还有一部分碳酸盐来源于灰中碳酸盐的溶出。
为证实上述想法,我们做了一些实验。
2实验部分2.1仪器与试剂选2个电厂的原灰(A与B),用去离子水做冲灰原水,碘量瓶做反应器,用康式振荡器来模拟灰浆的流动情况,用标准0.005 mmol /LEDTA溶液滴定灰水中的Ca2+(采用紫脲酸铵指示剂法),用标准0.01 mmol/LHCl溶液,采用双指示剂法测定灰水中的碱度,计算碳酸盐浓度[4]。
2.2实验方法选用不同的水灰比(51和101),在敞口和密闭碘量瓶中(主要考虑空气的影响)放入康式振荡器振荡,于不同时间下(20 min、60 min)模拟流动灰浆。
取上清液,用标准EDTA和HCl溶液分别滴定Ca2+和碱度。
3数据分析与讨论3.1二氧化碳对Ca2+的影响从表中数据可看出,对于同一灰水比,敞口试样的Ca2+浓度明显低于闭口试样的Ca2+浓度,尤其对于浓浆灰水,水灰比为51的敞口试样Ca2+浓度为1.42 mmol/L,而闭口试样Ca2+浓度却为2.26 mmol/L,差值0.84 mmol/L;当水灰比变为101时,敞口试样的Ca2+浓度为1.42 mmol/L,闭口试样的Ca2+浓度为2.03 mmol/L,其差值变为0.61 mmol/L。
除灰值班员-技能鉴定Ⅶ-判断题

除灰值班员-技能鉴定Ⅶ-判断题【1】MPa是工程单位制压力单位。
(× )【2】卡诺循环是由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等熵过程组成的(√ )【3】火力发电厂的三大主要设备是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
(√ )【4】电压的单位是安培。
(× )【5】流体是指水和空气。
(× )【6】当温度一定时,流体的密度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 )【7】所有液体都有黏性,而气体不一定有黏性。
(× )【8】静止流体内某点的静压力与该点的深度有关。
(√ )【9】若流过几个电阻的电流相等,这几个电阻一定串联。
(× )【10】在一定温度下,均匀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反比。
(× )【11】绝对压力、表压力和真空都是气体状态参数。
(× )【12】主视图确定后,俯视图和左视图并不一定确定。
(× )【13】工质的基本状态参数有温度、压力和比体积,它们不能通过仪表直接测量。
(× )【14】火力发电厂的能量转换过程是:燃料的化学能—热能一机械能一电能。
(√ )【15】凡是经过净化处理的水都可以作为电厂的补充水。
(× )【16】发电机的额定功率是指发电机输出有用功的能力。
(√ )【17】不同液体在相同压力下沸点不同,但同一液体在不同压力下沸点也不同。
(√ )【18】在横向冲刷的情况下,管束按三角形排列的叫错排,管束按方形排列的叫顺排。
(√ )【19】热电偶必须由两种材料构成。
(√ )【20】调节器的放大系数大,调节比较灵敏,且稳定性好。
(× )【21】单位质量的工质所具有的容积称为比体积。
(√ )【22】以大气压力为零算起时的压力称为表压力。
(√ )【23】在并联电路中,各并联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 )【24】流体的静压力总是与作用面垂直。
(√ )【25】液体内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两点的静压力一定相等。
(× )【26】灰水流过直线渠道时一般不会受到流动阻力。
石灰浆的碳化原理

石灰浆的碳化原理
石灰浆的碳化原理是指石灰浆中的钙氢氧化物(Ca(OH)2)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O2)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CaCO3)和水(H2O)。
具体反应方程式如下:
Ca(OH)2 + CO2 -> CaCO3 + H2O
这个反应是一个自然界常见的化学反应,也是石灰石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建筑施工中,石灰浆常常被用于砌筑墙体、砌缝、抹灰等,其主要作用是充当结合材料,起到粘结和填充的作用。
在空气中,其中的钙氢氧化物会逐渐与二氧化碳反应,发生碳化。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在特定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进行。
碳化过程中生成的碳酸钙相对较稳定,能够与其他材料形成坚固的结合,增强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因此,石灰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逐渐变得更坚硬和耐久。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石灰浆的碳化有益于增强墙体的性能,但过快的碳化速度可能会引起墙体的开裂和松散现象。
因此,在施工中需要控制石灰浆的碳化速度,避免过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影响墙体结构的稳定性。
燃煤电厂脱硫系统消纳固废蔗渣白泥优化研究李学成

燃煤电厂脱硫系统消纳固废蔗渣白泥优化研究李学成发表时间:2020-06-02T09:23:06.783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第2期作者:李学成[导读] 中国华电集团贵港发电有限公司通过市场开拓,积极与制糖企业深度合作,摘要:中国华电集团贵港发电有限公司通过市场开拓,积极与制糖企业深度合作,深化研究,将制糖企业固废物白泥100%代替燃煤电厂脱硫系统石灰石脱硫剂使用,既解决了制糖企业的固废物白泥消纳难题,也降低了脱硫系统石灰石采购成本及运行成本,为下一步燃煤机组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白泥;脱硫剂;节能减排;新方法1引言贵港电厂装机容量为2×630MW超临界燃煤机组,#1、#2机组同步建设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装置,1炉配1塔。
脱硫装置设计采用石灰石作为脱硫剂,其脱硫有效成分为CaCO3(含量约为92%)。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厉,贵港市石灰石开采审批也越发严格,石灰石价格越来越高,燃煤电厂石灰石脱硫剂的采购成本也越来越高,采购难度增大。
贵港电厂地处西南地区,区域水电容量占比高,电力负荷增长较慢,火电厂负荷占比低于55%,且竞价上网竞争激烈,经营形势严峻。
蔗渣造纸白泥:甘蔗制糖废弃物蔗渣用于造纸,蔗渣造纸厂碱回收车间的造纸黑液浓缩焚烧后,从燃烧炉底部排出的熔融物中加入消石灰,回收氢氧化钠,同时产生含碳酸钙的碱性固废物白泥。
白泥呈强碱性,在堆场堆放过程中,会对周边环境及地下水造成污染,环保风险大。
其碳酸钙含量约62.5%),制糖企业造纸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白泥。
2016年根据广西区委、政府推动转型升级“二次创业”的战略部署及贵港市政府加快以贵港电厂为能源依托,招商引入与糖浆纸业协同、循环的上下游产业,打造以糖浆纸产业为特色的循环经济集聚区,即粤桂(贵港)热电循环经济产业园。
市政府积极推进制糖企业落户粤桂产业园,从原来的厂址搬迁到产业园内。
搬迁后蔗渣白泥的堆放和处置将产生更大的环保压力。
试分析燃煤电厂除灰监控系统中PLC技术的应用

1 P L C 控 制系统 概 述
或者单组的操作功能。 除此之外, 系统 还 必 讯 、 联 网等 多个 方 面都 具 有一 定 的优 势 。 系 3 . 2 上位 监 控 软件 须具 备 跳 步、 闭锁 等 功 能 。 统 主要 模 块 的选 型有 以下几 种 情况 : ( 1 ) 上位 监 控 软 件的 特 性 ( 1 ) CP U模 块 类 型是 1 7 8 5 L8 0 C 1 . 1 控 制 第一, 监 控 软 件可 以快 捷 的开 启标 签数 C P U模 块 上 的 开 关 由三 种 模 式 组 成 , 据 库 进行 浏 览 , 而 不 需 要 将 整 个 数 据 库 导 在 燃 煤 电厂 的 除 灰监 控 系统 中, 受P L c 程 序 控 制 的 主 要设 备 有各 电厂 除 灰 装 置 灰 斗下 的锁 气器、 搅 拌 器和 人 口电动 门。 此外, 分别 是 运行 模 式 、 编 程 模式 和远 程 模 式 。 在 入 ; 第二, 监 控 软 件 支 持 多个 标 准 的 图形 格 运行 模 式 状 态 下, 系统 不 能 创建 数 据 文 件 , 式, 因 此可 以 利 用 原 有 的各 中图形 文 件 , 而
PLC系 统 采 用 的 是 美 国 A B公 司 的 工控 机 上 , 完 成 这 步之 后 , P L C的C P U以 及 系列 , 该 系 列无 论 是 从 可靠 性 、 抗 干 其他 工作 站 才 能 保 证 被 检 测 到 , 在除 灰 监 控 系统 中, 系统 应 当具 有切 换 PLC5 然 后 需 要 扫 描 速 度 上还 是 从 上位 接 口、 远 程 通 做 的 就是 对工作 站进 行 编号。 和 程 序 控 制 的功 能 , 还 必 须 要 有 进 行 成 组 扰 性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
中
国
环
境
科
学
20 卷
泵的入口, 这样灰浆由柱塞泵升压后经灰管将灰 化特性,需要测试灰浆池的流动特性.由于石横 浆送至灰场. 经测定灰浆的灰水比约为 1:2. 电厂并未将灰浆池作为反应器来设计,其流动特
灰库 灰斗
性偏离理想状态反应器特性较远 . 为了知道灰浆 池的流动特性, 需确定其出流的分布函数 . 本研 究通过示踪技术[6,7]确定反应器的分布函数. 通常 做法是在反应器输入流中投加示踪剂,并且观察 反应器出流中示踪剂浓度的时间响应.两种最适 于使用的示踪剂输入是阶跃信号和脉冲信号. 也 可以使用正弦曲线输入, 但是分析起来比较复杂. 在石横电厂的现场测试中, 作者采用脉冲信号输 入方式. 这种方法可选择罗丹明 B 作为示踪剂 , 将一定的罗丹明 B 用水溶解成浓溶液. 在设定的 时刻全部投入灰浆池射水器的灰浆出口处(灰浆 池入口 ),并在投入示踪剂的同时 , 在灰浆池出口
在燃煤火力发电厂中, 除灰系统是一个重要 1 研究方法 的环境保护设施[1]. 该设施中的干收尘湿排灰水 为了便于研究, 将灰浆池抽象为一个反应器, 力除灰系统, 存在着严重的结垢问题[2]. 这种结垢 从而可以利用反应器的一些基本概念对其进行 是由灰浆中碳酸钙沉淀反应引起的[3]. 由于灰浆 研究. 最常遇到的灰浆池可以认为是一个非理想 在灰浆池中有较长的滞留时间, 碳酸钙沉淀反应 流动型反应器. 为了阐述对这一问题的处理方法, 大部分可完成, 完成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冲灰管道 本文利用了作者在山东石横电厂的试验实例. 结垢的严重程度[4]. 灰浆池相当于 灰浆管前预 山东石横电厂一期工程 2 300MW 机组是 处理法[3] 中的反应池. 有鉴于此, 研究灰浆池中 我国较早引进的机组 , 其除灰系统如图 1 所示 . 碳酸钙的预期转化对于防治电厂输灰管结垢有 从电除尘器灰斗排出的干灰, 经负压集灰至 1# 和 重要意义. 2# 灰库. 灰库中的干灰再经给料机和水力射水器 本研究中运用化学反应器理论, 通过一个现 与冲灰水混合制成灰浆进入灰浆池. 灰浆在灰浆 场实例研究了在非理想反应器条件下粉煤灰浆 池中适当停留后,再由给浆泵将浓浆供给柱塞 中碳酸钙沉淀反应转化率的预测方法.该研究对 于预测新建电厂输灰管结垢程度以及灰浆池的 收稿日期 1999-06-07 标准化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类似研究, 未见报道. 基金项目 电力部重点科研项目
1#灰浆池 2#灰浆池 E(t)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15 0.200 0.025 0.030 0.032 0.050 0.055 0.052 0.052 0.032 0.016 0.000 t(min) 0.00 0.50 1.00 1.25 1.50 1.75 2.00 2.25 2.50 2.75 3.00 3.50 4.00 5.00 7.00 10.00 15.00 20.00 Rt 8.59 C(t)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318 0.0530 0.0572 0.0636 0.0784 0.1165 0.1059 0.1059 0.0996 0.0847 0.0572 0.0572 0.0403 0.0106 E(t) 0.000 0.000 0.000 0.000 0.015 0.025 0.027 0.030 0.037 0.055 0.050 0.050 0.047 0.040 0.270 0.027 0.019 0.005 C(t)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292 0.0389 0.0486 0.0584 0.0623 0.0973 0.1070 0.1012 0.1012 0.0623 0.0311 0.0000
给料机 射水器 灰浆池 冲灰水池
水泵 浆泵
冲灰水 去灰场
图 1 石横电厂除灰系统示意 Fig.1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ash handling system in Shiheng power plant
石横电厂除灰系统中的制浆过程是典型的 管的采样口取水样. 取得的混合水样品是经自然 从飞灰一次制成灰浆的系统, 因此研究它有着特 澄清后, 取上清液进行分析的 . 分析采用分光光 别的代表意义. 下面是作者利用反应器理论研究 度计法. 事实上 , 人们所关心的是脉冲输入信号 碳酸钙预期转化问题的方法. 的时间响应问题 , 因此出流响应浓度的单位无关 1.1 批式试验 紧要 . 又由于郎伯- 比尔(Lambert-beer)定律的缘 根据反应器理论, 为得到一个非理想流动型 故, 吸光度与浓度存在正比关系 [8], 所以在记录信 反应器的预期转化, 需要知道反应器的水力流动 号的响应浓度时 , 直接以吸光度数值记录 . 根据 特性和其中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资料. 根据这些资 测得的试验数据, 可得到灰浆池的出流分布函数. 料即可求得反应器的预期转化 . 为此, 在石横电 该分布函数反映了灰浆池的流动特性. 厂对其 1# 和 2# 灰浆池的流动特性进行了测试 , 并 1.3 计算机模拟计算预期转化 现场测定了冲灰用水的水质. 为了获取该厂灰浆 选择合适的数学表达式,对反应的动力学 中碳酸钙沉淀反应的动力学资料 , 试验期间 , 在 数据进行拟合,从而得到反应的动力学表达式. 现场采集了飞灰样品, 在试验室中对配制的灰浆 利用非理想流反应器理论 ,对灰浆池中碳酸钙 样品进行了动力学数据测定. 沉淀反应的预期转化进行模拟计算,从而得出 根据现场测试, 在批式试验中采用了 3 个条 反应转化率.将此预测结果与现场测得的转化 件:灰水比 1:2;总无机碳含量 160 mg/L(以 CO2 率进行对比,以证明方法的有效性. 计);钙离子含量 200 mg/L. 由于灰浆体系中碳酸钙沉淀过程伴随着粉 2 结果与讨论 煤灰游离氧化钙的溶出, 体系的水相钙离子含量 2.1 动力学数据拟合 不能代表碳酸钙的沉淀规律, 为此, 作者选择了 表 1 是取两次试验均值后的批式试验结果. 测定水相的总无机碳含量[5] 来指示系统中碳酸 可以按下式对表 1 中数据进行拟合. 钙沉淀过程. t C Ct = A( + 1) + D (1) 1.2 测试灰浆池的流动特性 B 从防止输灰管结垢意义上讲,灰浆池是作 式中 :Ct 为 t 时 刻 灰 浆 水 中 的 总 无 机 碳 含 量 为反应器来看待的,因此为了研究灰浆池的转 (mg/L);A B C D 为常数. 设 C0 C ∞分别表
中国环境科学 2000,20(1)
49∼ 53
China
Environmental
Sc应预期转化
刘绍银 1 , 郝吉明 2
摘要
1.湖北省电力试验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7 2.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北京 100084
燃煤电厂粉煤灰浆中碳酸钙的沉淀过程伴随着粉煤灰中游离氧化钙的溶解. 为了研究这一多相体系的反应动力学过程, 以总无机碳
Table 2 表 1 灰浆中碳酸钙沉淀反应动力学数据 Table 1 The kinetics data of CaCO3 formation reaction in coal ash slurry
取样时间 (min) 0 0.5 1 2 3 4
注:总碳含量以 CO2 计
表 2 1# 2# 灰浆池的时间响应 The time respone of ash slurry pond 1 and pond 2
中图分类号
X784 文献标识码
Conversion ratio of CaCO 3 formation in ash slurry pond of ash handling system in coal-fired power plant. LIU Shao-yin1 , HAO Ji-ming2 (1.The Electrical Power Testing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Hubei Province, Wuhan 430077, China 2.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0,20(1) 49∼ 53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onversion ratio of CaCO3 formation reaction in the ash slurry pond in coal-fired power plant was studied. The batch test was carried out to obtain the kinetics data of the reaction. To do this, the total inorganic carbon content in aqueous phase was selected as a monitoring parameter representing the reaction kinetics, because of the CaCO3 formation accompanied with the dissolution of the free-CaO of the ash particles in this system. After that, the conversion ratio was predict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esting the effluent characteristic of the pond and simulating the kinetic data of the reaction, based on considering the slurry pond as a nonideal reactor. The predicted result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est data on site. An instructive role i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slurry pond and the scale prevention design of the ash handling system will be played. Key words coal-fired power plant ash hydraulic transport system scale prev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