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灸法——防病养生有新招
中医学的瑰宝-艾灸疗法

中医学的瑰宝-艾灸疗法佛山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徐劲松主任中医师艾灸疗法艾灸就是使用燃烧的艾绒,炙烤相应的穴位。
百草之中选择艾草的原因在于艾绒燃烧时温和持久,更重要的原因是艾绒燃烧辐射出的热能,其频率,波幅与冬日的阳光最接近,易于引起人体的共振,因而渗透性,穿透力特别强。
艾灸疗法艾草本身就是很好的中药,端午节屋外悬挂鲜艾草利用其芳香温热的性味来辟邪解毒。
生艾叶煎煮内服,可以温暖下焦,治疗妇人经痛带下,宫寒不孕。
焦艾叶或者艾叶炭可以止血。
《本草纲目》:“艾叶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
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合。
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其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
寒湿脚气人亦宜以此夹入袜内。
”古人把艾草命名为艾,也很有意思,艾就是爱。
艾灸时候温暖舒适通畅的感觉,的确和母爱的感觉一样。
艾灸的方法有很多种,目前常用的就是用点燃的艾条炙烤穴位,可以火头冲下,也可以火头冲上,有的在下面与皮肤接触的地方放上姜片。
或者把它挂在插入人体内的针的柄上。
古人一般把艾绒捏成很小的小窝头,直接放在穴位上点燃,称为一壮。
一般的治疗都需要几十壮或数百壮。
《类经图翼》:“神阙行隔盐灸,艾灸至三五百壮,不惟疾愈,亦且延年。
”还有用艾绒搓成绳,点燃以后快速烧灼相关穴位,类似于灯火灸,有的留瘢痕,有的不留。
这种传统的艾灸方法对人体的创伤很大,致使很多人望而生畏,艾灸逐渐衰落的原因之一。
艾灸时人的感觉犹如阳光普照,驱除阴霾。
人体体表或体内生长出的肿瘤,赘疣都是阴寒凝结而成,艾灸一到,立即枯朽瓦解。
晋朝的抱朴子葛洪先生的夫人--鲍姑,她和葛洪一起在广东的罗浮山炼丹行医,《鲍姑祠记》记述:“鲍姑用越岗天然之艾,以灸人身赘疣,一灼即消除无有,历年久而所惠多。
”在广州越秀山麓三元宫里,还设有鲍姑殿和她的塑像。
而传统艾灸的方法因为用时较长,疗程也比较长,加之施灸的时候需要有人看护,不象扎针以后大夫可以离开,还有有人不喜欢点燃时艾草艾草燃烧时的味道,甚至国外有的诊室有自动灭火系统,艾灸的烟雾会触发警报器,这些原因都限制了艾灸的发展。
中医特色疗法——艾灸

中医特色疗法——艾灸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之中的灸法,是利用艾叶制作的艾灸材料产生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者是特定部位,激发经气将人体紊乱的生理功能调整,产生防病治病的目标。
那么,对于中医特色疗法——艾灸,你了解多少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1什么是艾灸艾是一种效果特殊的草。
艾灸是利用艾叶制作的艾炷燃烧后产生对体表相应穴位或者是部位的温热刺激,影响人体经络脏腑,实现对人体气机的调整。
如图1所示。
艾灸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为中医文化的瑰宝。
通过艾灸治疗可以实现局部气血流量的提高,将局部温度提高,达成局部痉挛情况的改善。
也能够加强人体细胞以及体液免疫功能。
另外,还可以发挥镇痛、抗感染等效果。
图1 艾灸2艾灸的适用人群艾灸的应用范围广泛,适合体弱病久的慢性病患者,也适合体壮病新的急性病患者使用。
如,失眠、各种慢性妇科疾病、慢性肾炎等均可通过艾灸治疗。
艾灸也能够加强身体素质,预防疾病的产生,提升机体免疫力与抵抗力,起到治未病的作用。
但对孕妇、醉酒、大汗、过于虚弱、过饥过饱人群则不适合艾灸。
在大血管位置、面部也尽量不进行艾灸。
3艾灸的优势3.1效果显著艾火是纯阳之火,古人将其称为地之火,阳气是生命的根本所在,养生主要是保养阳气。
艾火的热与其他发热物质不同,艾叶在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短红外线相较于普通红外线的渗透力高出数倍,能够加强人体免疫力。
艾灸可以疏通经络,艾叶在不断燃烧中传导,会让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通过皮肤表层不断渗透,进入到体内,到达病灶,将内部阴阳升降进行自行调节。
3.2副作用少艾灸属于能够渗透皮肤的操作方式,并无毒副作用。
在操作过程中,较少会导致艾灸部位产生水泡的情况。
若是小水泡,能够自行吸收,如果是大水泡,需使用无菌针将其边缘挑破,使水泡中的液体获得排出,确保表皮的完整性,会在几天后自动愈合。
3.3操作便捷艾灸操作方便、简单,已经在家庭保健中获得广泛应用。
当前,在市场中已出现形式多样的艾灸器具,更易操作,也更加安全。
强身健体新招——督脉灸

强身健体新招——督脉灸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中医治未病科新近开展督脉灸疗法,该疗法从传统灸法中挖掘和总结而来,能够收到温补阳气、祛邪扶正、防病保健、治愈顽疾以及提高身体免疫力的效果。
督脉,人体“阳脉之海”,起于胞中,行于脊里,上通于脑,并与六阳经相会,总督一身之阳气,只要是阳气衰弱都可以在督脉上找到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
沿着督脉走向施灸,刺激背部经络、穴位,能强壮真元,鼓动气血流畅,对多种慢性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骶髂关节炎、老年性骨
质疏松症、股骨头坏死等均有良好疗效。
此外,对于阳虚体质,容易感受寒邪的群体,或经常出现恶风寒、手脚冰凉、头晕目弦、经行腹痛、面有雀斑、阳痿等症状,深究原因大都是因为自身阳气不足,不能温煦四肢,加上气血不足,不能濡养脏腑,以至寒邪凝滞,不通则痛。
而该疗法通过在统领一身阳气的督脉上行辛温大热的艾灸疗法,提升一身之阳气,使之外达于表,御邪防病,固护于内,温通经脉,温煦脏腑,调节全身阴阳以达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运用督脉灸疗法的艾灸机,能够对局部体穴以及整体经脉进行温灸治疗,无需用针,无接触,无伤害,温度可控,艾灸面广,多经多穴组合应用,温通之力优于一般的灸法,而且安全有效,老人、儿童均可接受治疗。
督脉灸遵循中医脏腑经络理论,突出“治病求本”、“整体调治”的原则,标本兼治,调控人体阳气,提高防病能力,深受市民欢迎。
(邓海珊黎碧莹)。
灸法的作用名词解释

灸法的作用名词解释
灸法是一种中医疗法,利用灸热刺激人体特定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灸法源于中国古代,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被广泛运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灸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温通经络:灸法通过热刺激,使得经络气血得以畅通。
经络是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的通道,若气血运行不畅,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灸热可以促进经络的扩张,增加血液循环,改善气血流动,进而调节和平衡身体的机能。
2. 祛寒散寒:灸热可以温暖人体,驱散体内的寒气。
中医认为寒邪易伤人体阳气,导致气血凝滞、经络阻塞等问题,而灸热可以通过温热的作用祛除体内的寒邪,达到暖身驱寒的效果。
尤其对于寒性疾病、寒湿痹痛等病症,灸法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3. 调整免疫功能:灸热刺激可以促进人体免疫功能的调整和提升。
通过灸热刺激穴位,可以激发机体的自愈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从而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
4. 缓解疼痛:灸热有镇痛作用,可以缓解各种疼痛症状。
中医认为,疼痛是气血运行不畅或气血阻滞所致,而灸热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改善气血流通,缓解疼
痛感觉。
因此,灸法在治疗头痛、颈肩痛、腰腿痛等症状方面有显著疗效。
总之,灸法作为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温通经络、祛寒散寒、调整免疫功能和缓解疼痛等作用。
它通过灸热刺激,促进身体的自然调节和修复能力,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然而,在进行灸治疗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穴位和方法,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黄帝内经艾灸养生法

黄帝内经艾灸养生法艾灸养生法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
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黄帝内经》“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
《庄子》记载圣人孔子“无病而自灸”,也是指用艾灸养生保健。
日本人须藤作等做过的灸法抗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从节气上来讲,艾灸注重节气灸,因为在节气时候是人身体内阴阳交替的时间,这时艾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医养生讲冬病夏至,意思就是冬天得的病要追溯到夏天,是夏天落下的病,要从夏天开始调理。
冬至是一年中“一阳升”的时候,最适合做艾灸来补充阳气。
从季节上来讲,冬季是人体寒气最重的时候,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一个季节,此时若不注意调养,会因阳气不足而引发很多病症,因此冬季艾灸针对寒性体质的人群而言尤其重要。
如果是按疗程艾灸,前三次最好每日连续灸,每个穴位15—20分钟,以后可以隔日一灸10天为一个疗程。
小孩子和老人艾灸的时间要短些。
关于时间方面,艾灸没有特别固定的时间。
什么时间都可以灸。
饭前饭后,早晚皆可,饭前只要不是太饿就行,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就可以灸,太饱太饿都不能灸。
中医艾灸的作用与适合人群1、中医艾灸能够升阳举陷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
关于陷下一症,脾胃学说创始者李东垣还认为“陷下者,皮毛不任风寒”,“天地间无他,唯阴阳二者而已,阳在外在上,阴在内在下,今言下陷者,阳气陷入阴气之中,是阴反居其上而复其阳,脉证俱见在外者,则灸之”。
因此,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
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
如脱肛、阴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以“推而上之”,又如《类经图翼》云:“洞泄寒中脱肛者,灸水分百壮”。
中医灸法简介

中医灸法简介人们平常所见到的针灸,多仅是针刺术,对于灸术,则很少见到有医生应用,不太了解。
其实真正完美的针灸,应该包括针刺和灸法,我曾在网上发过一个贴子:“掌握了扎针、刺血、灸术这三种方法,临床上80%的病都可迎刃而解”,这个帖子在网上受到许多同行的认可。
灸法的治病保健效果是非常好的,然而时下会针灸者却极少有善用灸法的,古人云“灸治大病”,其实对于现代社会里的人来说,对于针灸一术,灸法的疗效往往比扎针更好,大家更应该重视灸法。
艾灸有六大功效: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
灸法在我国古代就用于延寿健身,被称为长寿健身术,《灵枢经》记载:“灸则强食生肉。
”指有增进食欲,促进人体正常发育之功。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幼时多病,及至中年开始用灸法健身,常令“艾火遍身烧”,93岁时仍“视听不衰,神采甚茂”,甚至年过百岁还能精力充沛地著书立说。
公元5世纪,这种长寿健身术东传日本,在汉代医学家和养生家的大力倡导下,逐步推广,现已风行日本,受益者越来越多。
灸法就是用艾炷、艾条或其它灸料置于人体一定的部位施灸,用以预防疾病和健身养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持之以恒,能够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推迟衰老的到来。
为什么灸法能健身养生呢?现代科学证实,灸法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提高其免疫效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同时灸法还能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康复。
比如,灸法不仅能够降低肺气肿病人气道的阻力,使通气量、肺活量增加,还可以纠正消化性溃疡和胃炎病人胃液分泌紊乱状态,甚至对癌细胞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此外,中医学和自然科学工作者早就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灸法跟药物治病的原理虽有相似的地方,但跟药物的单向调节作用不同,更容易恢复到最佳状态。
比如艾灸后,在低血压情况下,有升压作用;相反在高血压情况下,又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艾灸对心率,血糖、血小板数目等也具有类似的调整功能。
岐黄灸养生——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岐黄灸养生——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我国古代医家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这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提到“犬所啮之处灸三壮,即以犬伤法灸之”,以预防狂犬病。
《备急千金要方》有“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
说明艾灸能预防传染病。
《针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
艾灸的主要作用:1、调和阴阳:人体阴阳的平衡与否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
运用艾灸疗法滋阴补阳的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
2、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
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
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4、温阳补虚,补中益气。
5、回阳救逆。
6、防病保健,强身益寿。
艾灸如何排出病邪?艾灸是通过一些日常生理反应,将身体里的病气排出;这是艾灸后身体好转的一种瞑眩反应,而很多艾灸初学者,由于经验不足,会误以为做了艾灸,病情反而加重了,这样他们就会放弃艾灸,很可惜!1、出汗排湿邪:艾灸的时候,感觉出汗,灸后出汗,这种现象有可能会持续几天或更久。
2、当有的人出汗一个阶段后,开始起红疹,硬疙瘩:这是正邪相搏的一种体现。
一般加大灸量,红疹慢慢会下去,硬疙瘩,可以边艾灸,边按摩,也会慢慢消失,这属于皮肤排风邪的一种现象。
3、有些人排尿特别多:这是从尿道排出毒素的一种表现,此时应该多喝水,没有关系这些反应慢慢都会消失的。
一般灸后尿频的,多提示肾脏和泌尿系统不是很好;女性提示妇科会有问题。
4、出现拉稀,频繁拉稀,而且味道很重:这也是一种排湿气的反应。
5、咽喉肿痛,牙痛等:此时多喝水,或煮一点绿豆粥来喝,严重的可以停灸,等这些症状过去后,继续艾灸,可能还会有上述症状发生,一般反复几次后,就没有了上火的症状。
养生灸的作用与功效

养生灸的作用与功效养生灸的作用与功效养生灸,又称灸法养生,是中医传统的一种疗法,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在古代,养生灸被广泛用于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养生灸具有一定的生理和病理疗效。
本文将详细介绍养生灸的作用与功效。
一、根据中医理论,养生灸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 温通经络:养生灸通过灸热刺激,使经络气血畅通。
经络是人体内部运行气血的通道,经络病变是导致各种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养生灸的温热刺激可以促进气血运行,改善经络的畅通性,从而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2. 补益气血: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基础。
气虚血亏是导致多种疾病的重要原因。
养生灸通过温通经络,活血化瘀,以及燥湿化浊的作用,可以补益气血,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3. 祛除寒湿:中医认为,湿寒是导致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寒湿内郁会导致气血循环不畅,经络阻塞,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养生灸通过温热刺激,可以祛除体内的寒湿,改善体质,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
4. 消除痛症:养生灸通过热刺激,可以刺激人体神经末梢,抑制疼痛传导,达到缓解和消除疼痛的效果。
对于各种急慢性疼痛,如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养生灸能够起到显著的镇痛作用。
二、养生灸的功效:1. 养生灸可以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
养生灸可以活血化瘀,补益气血,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预防感冒、过敏、疲劳等疾病。
2. 养生灸可以改善睡眠质量。
养生灸可以温热刺激穴位,促进神经系统的舒松放松,对于失眠、焦虑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 养生灸可以改善肠胃消化功能。
养生灸可以刺激脾胃经络,调和脾胃功能,增加食欲,解决胃痛、消化不良等问题。
4. 养生灸可以改善内分泌功能。
养生灸可以通过温通经络,刺激穴位,调整体内激素水平,改善内分泌失调引起的问题,如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
5. 养生灸可以促进肌肤新陈代谢,美容养颜。
养生灸可以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改善皮肤色素沉着、皮肤干燥、皮肤松弛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灸法——防病养生有新招
如今的社会生存压力过大,时人多呈亚健康状态;加上环境污染严重,瘟疫不时爆发,以至防不胜防。
而西医则是随疾病的普遍,才亦步亦趋式研究,抗菌素的大量使用,反而培育了不少身经百战的细菌、病毒,人们快到了徒呼奈何的境地了……如何提升每个人的抗病能力和健康状态,已显得非常重要。
我提出重视灸法以防病养生的观点。
灸是火灼,是热,是阳。
其实灸就是用外火补我们的内火,或者说客观一点儿,是调我们的内火。
内火是什么?不是邪火,是我们的真阳。
这个真阳即有父母给的成分,这是先天的,也是后天我们生活中所获取的,比如吃饭呼吸等等。
这个真阳要护住不散,则生命可以久长,而身体不病。
凡真阳虚衰,则未见有不病的。
因为真阳维系着生命的真谛。
这个道理,内经有谓:“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人体的阳气,就象天空中的太阳一样,具有维持生命机能。
保卫机体和抗御外邪的作用。
没有了太阳,也就没有了生命。
而后天中我们非常容易耗损自己的这个真阳,这就直接影响了寿命与健康。
但我们有灸法,这是回阳助阳补阳的最好的一个方法,用之得法,则可以补先天之不足,而达到长寿保全不病的效果。
那如何补阳呢?用艾灸是一个比较快捷的法门。
那么什么时候用灸最好呢?从每个月来说,月初的八天最好。
这八天其实就是阳之升的八天,从朔至至眉月,再到上弦月。
我用先天八卦来解释一下这个道理。
朔月,此时月相尚未出。
但阳机已动,非为晦月之月终可比。
彼为阳之终,此为阳之始。
虽未明见,但其阳机则完全不同。
此时可以坤卦配之,但为坤末,阳动之初。
眉月,阳气始升,月相将明,故以阳气始生之震卦配之。
值此时,当助阳以促阳之升。
上弦月,也就是阴历的初八,月相半暗半明,阴阳相当,然其时月相虽明而犹亏,故以阴阳相搏之阴卦离卦配之。
离卦从阴阳里讲,既是阴阳各半,也是阳之旺极之象,这是后天八卦的理解。
因此,从坤到离,也就是少阳始升之时,这个时间段里,正好是农历的初一到初八,一个月之里用灸法最妙。
初八之后,阳渐旺至先天八卦之干,已不需再用灸助阳。
再之后,月望之后,开始出现下弦月,阳气开始下降,更不可用灸。
但从阳明之法来思考,以下法,清法为常见。
至晦则阳降极,以静养为是。
一年里,何时灸?同上理,春之季方是正法。
但是不是要灸整个一个春季,我的观点是没有必要,只是适可即止。
不必执着胶柱。
《黄帝内经》有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养阳,就是养阳之升,旺;养阴,就是养阳之合,阳之藏。
春夏养阳,就是养的阳的升。
阳升了,也就是生命开始了。
或者说,新的周期开始了。
这个周期我们可以理解为一天,也可以是一个月,农历的。
也可以是一年,或者是60个甲子年,或者,也可以说是我们的一生。
生命就是阳气的循环往复的运动。
这个运动停了,生命也就终结了。
而这个循环的发动机在哪儿呢?大家想想,应该在阳升的那一瞬间。
一旦阳升的运动开始了,生命也就开始了。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就如汽车点火了,运动才能开始。
为什么古人讲“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我的认识是这个胆占了特殊的时间位置。
气血运行到胆的时间恰恰就是子时,也就是阳升的那一个瞬间。
胆就如人体生命周期的发动机,按时启动周期,即启动了我们的生命周期。
其余的脏也罢,腑也罢,都是在胆启动了生命周期之后,才开始进行生命活动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胆的作用大不大?胆的这个位置重不重要?胆能不能担负起这个凡十一脏都取决的重任。
答案是肯定的。
时值夏秋之交,一年之中唯此时节是灸关元的最好时机,无所谓多少壮,越多越好,这是长命百岁益寿延年的灸时机;传统文献中都是选在此时来灸关元穴,主要因为这时节就是温疫好发的时节,不但可以强身健骨,绝对可以预防禽流感的。
秋天是保健用灸的好时节,希望大家把握时机,尽力所为。
我的观点是,秋天了,天之阳气开始下降了,因此,机体也应该顺应这个自然的变化,使我们的阳气随之而降。
这才是顺应自然。
而秋天所对应的是阳明。
阳明讲的就是一个合,是阳的降。
包括了肺,大肠,也包括胃家这个脏腑。
因此,秋分时节可灸足三里以强壮脾胃、预防胃肠病。
“秋冬养阴。
”我们要养阴,就是养阳之藏,是养少阴之君火。
哪个穴位有这样的功效呢?关元最好。
因为这个穴位位于会阴与神阙之间,这是少阴元气的领地,也是下丹田。
灸关元穴可培肾固本,调气回阳,使元气充足,虚损可复,故能祛虚劳百损,壮一身之气,为历代强壮保健的主穴。
《景岳全书》说:“虚能受热,所以补必兼温。
”因此,取关元灸之,就是养少阴潜藏之阳气。
并且,冬至前后施灸关元可预防中风、感冒等多种疾病,并有助阳保健、延衰强壮的效果。
自冬至之日自然界的阳气开始复苏充盛,人体可顺从自然界的阳升之气,借助关元灸来强壮元阳。
冬至的关元灸恰好满足了“补必兼温”的特点,可达到温壮元阳,从根本上提高人体的强身抗病能力的目的。
隔姜灸最有效,灸出疤痕没有关系的。
如果病人不相信,没有关系,但我希望每个人的家人都活120岁,所以无论男女皆要灸关元,时机一去就得等到明年了。
记住灸后忌喝茶,至少一日。
如果体质较弱,我的观点是不仅入秋之后要灸,而且应该春天就开始用灸,或者每阴历月初八天用灸,以升提少阳之气。
另外,春分时节灸曲池还可以预防红眼病。
当然,灸法可以扶阳,但不可滥用。
这就是什么时候用灸法?灸哪里?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否则不应时的用灸,则可能耗阳伤阴,或者用错穴位,则可能伤及五脏六腑。
这不是随便的说笑,临床上要非常地谨慎。
这其中既有阳的循环往复的规律,又有五行生克制化的道理,还有气血运行的时间机制,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