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 第二轮知识体系复习 全球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

合集下载

地理中的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

地理中的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

地理中的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一、气候变化概述1.气候变化的定义:气候变化是指地球表面气候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包括地表温度、降水、湿度、风等气象要素的变异。

2.气候变化的类型:可分为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气候变化两种。

自然气候变化主要由地球内部和外部的自然因素引起,如地球轨道变化、火山喷发、海洋循环等。

人为气候变化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如燃烧化石燃料、deforestation、农业排放等。

3.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生存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

二、环境问题概述1.环境问题的定义:环境问题是指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生态破坏等。

2.环境问题的类型:可分为大气环境问题、水环境问题、土壤环境问题、声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等。

3.环境问题的影响: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动植物生存、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如呼吸系统疾病、农业减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三、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的关系1.气候变化加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进而加剧水环境问题、土壤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等。

2.环境问题加剧气候变化: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进一步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四、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措施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手段,减少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2.增加碳汇:通过植树造林、绿化城市、保护湿地等措施,提高地球碳吸收能力,减缓气候变化速度。

3.环境治理: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4.环境法规与政策: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强化环境执法监管,推动绿色发展。

5.国际合作:加强全球气候治理,落实巴黎协定等国际协议,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

五、中学生如何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1.提高环保意识:了解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知识,树立环保意识,自觉参与环保活动。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及对策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引人关注。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环境和经济的影响非常深远,采取相应的对策,成为全球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主要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环境和经济受损情况以及应对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源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和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发展之间的关系。

随着全球温度的升高和降水的增加,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首先,气候变化会导致全球生态系统的变化,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物种迁移和数量变化等。

其次,气候变化还会导致全球水循环的变化,包括地区内的干旱和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

最后,气候变化还会对全球经济体系和社会体系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

二、我国环境和经济受损情况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同时也是环境资源丰富的国家。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我国环境和经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首先,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导致我国自然灾害的增加,如干旱、洪水、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

其次,气候变化还导致我国生态系统的不断退化,如草原、湿地和森林的破坏。

另外,气候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特别是对于依赖自然资源的产业,如农业、渔业和旅游业等,受影响的程度更加严重。

三、应对策略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是全球性的,需要全球性的应对策略。

我国应该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制订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的国家战略和计划。

在此基础上,我国还需要制定并执行一系列的环保政策和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特别是在能源的利用上,加速转向清洁能源、加快能源结构转型等,也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另外,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态度也是很重要的。

政府应该强化公众教育,提高大众的环保意识,推广节能和低碳环保的理念。

最后,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的挑战,需要全球各国齐心协力,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面前,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环境保护,进而实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2014届高三地理(新课标)二轮复习简易通年度地理热点大放送:气候变化

2014届高三地理(新课标)二轮复习简易通年度地理热点大放送:气候变化

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人与环境
协调发展的观念。
命题猜想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轮气候变化谈判于 2013 年 6月 14日在德国波恩闭幕,本次会议将再次聚焦温室气体减
排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下图为2009年世界部分国家生产
和消费碳排放量的数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数值可以看出世界碳排放量的消费
量大于生产量的前三位国家或地区是美国、日本和欧盟。第 (2)题,图中甲地纬度较高,其气候类型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对应的自然带名称是亚寒带针叶林带。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纬度较高位置的热量条件得到改善,因此该自然带可能向北 扩展。第(3)题,围绕“节能减排”的措施作答,从产业结构 调整、新能源、科技、循环经济以及节能意识等方面分析, 合理即可。
答案
(1)美国
日本
(2)亚寒带针叶林

(3)①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低能效工业;②大力开发可再生能 源和清洁能源 (绿色能源 );③发展科技,更新设备,提高能 源利用率;④加强资源回收利用,倡导循环经济;⑤加强管 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
(1)世界碳排放量的消费量大于生产量的前三位国家或地区是 ________、________和欧盟。 (2)图中甲地的自然带名称是________,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该自然带将可能向________(北或南)扩展。
(3)中国近几年来“节能减排”的成效赢得国际社会的赞誉。 简述我国在控制 CO2排放量,实施低碳经济方面采取的可行 性措施有哪些?
材料二
2013年8月15日,农业和以农业为生的社区及粮
食安全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为了帮助发展中国家农民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1.定义:对大气状态长期变化的响应。

2、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3、影响(1)它增加了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难度(2)加剧了自然灾害(3)导致原始生态系统的变化(4)影响主要生产领域(5)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影响人类。

全球变暖:1.全球变暖背景分析: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如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引起气候的变化。

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升高(又叫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人为排放温室气体的数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原因有co二排放量增加和自然环境消耗co二量减少。

2.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如下:3、全球变暖的影响:(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2)对农业的影响(3)对水循环的影响(4)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全球变暖的原因和解决方案:《京都议定书》为了保护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举行。

来自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该议定书旨在限制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以遏制全球变暖。

议定书是《公约》的补充,它与《公约》的最主要区别是,《公约》鼓励发达国家减排,而议定书强制要求发达国家减排,具有法律约束力。

国际排放交易机制:一个发达国家,将其超额完成减排义务的指标,以贸易的方式转让给另外一个未能完成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并同时从转让方的允许排放限额上扣减相应的转让额度。

联合执行机制:发达国家之间通过项目级的合作,其所实现的减排单位(简称eru),可以转让给另一发达国家缔约方,但是同时必须在转让方的“分配数量”(简称aau)配额上扣减相应的额度。

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下面唯一一个包括发展中国家的弹性机制,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级的合作,通过项目所实现的“经核证的减排量”(cer),用于发达国家缔约方完成在议定书中的承诺。

高中地理知识解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应对策略

高中地理知识解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应对策略

高中地理知识解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应对策略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应对策略随着科技和工业的进步,全球气候变化成为了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不仅局限于环境领域,还涉及到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本文将从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应对策略两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1. 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是主要原因之一,它们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等。

这些气体主要来自于能源生产、工业活动、交通运输、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变化等人类活动。

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效应加强,使得地球温度上升。

2. 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人类对土地的利用和改变也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

过度的城市化、农业扩张以及森林砍伐等行为导致了土地覆盖和使用的改变,进而影响了地球的能量平衡,使气候发生变化。

3. 太阳辐射变化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气候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太阳辐射的强度随着太阳活动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会对地球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

尽管太阳辐射的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仍然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策略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策略之一。

各国可以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能源、推广低碳交通方式等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此外,推动工业和农业的低碳转型,减少森林砍伐也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举措。

2. 加强适应能力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加强适应能力是另一个重要的策略。

各国可以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抗灾能力、建立灾害预警系统等来减轻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

此外,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提高生态系统的韧性和适应性,对于降低气候变化的影响也具有重要意义。

3. 国际合作与政策制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国际合作和政策的制定。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气候行动。

循环经济 绿色经济 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 绿色经济 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与低碳经济引言在当前全球资源有限、环境压力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等概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些经济模式的提出和发展,旨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本文将对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进行介绍和比较。

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循环利用为特点的经济模式。

其核心理念是“从资源生产到消费再到资源回收再利用”,尽可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浪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强调经济系统的闭合循环,包括材料的再利用、能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废弃物的再利用等。

绿色经济绿色经济是指以生态环境为核心思想的经济发展模式。

绿色经济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协调。

它涉及到清洁能源的使用、低碳排放、节能减排等,旨在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保护的平衡。

绿色经济还注重经济活动的生态效应,即通过经济活动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生态经济生态经济是一种将经济和生态系统相结合的经济模式。

生态经济认为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只有建立在生态系统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才是可持续的。

生态经济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平衡。

它强调通过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指以低碳排放为核心理念的经济模式。

低碳经济主要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等问题,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它涉及到替代高碳能源的使用,提倡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促进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的发展。

低碳经济旨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优化。

比较分析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在理念和目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循环经济注重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绿色经济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与环境的协调。

生态经济注重经济与生态系统的结合,强调经济与环境质量的平衡。

低碳经济注重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应对气候变化。

高中地理知识解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与应对策略

高中地理知识解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与应对策略

高中地理知识解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与应对策略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世界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并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从地理的角度出发,解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全球气候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

在地理学中,我们主要将其归结为以下几点:1.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工业活动、能源利用和交通运输等过程中的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上升。

其中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它的排放主要来自燃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等过程。

2.砍伐森林:森林是地球的“肺脏”,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起到控制全球气候的重要作用。

然而,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导致了陆地上森林面积的减少,这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

此外,森林的破坏也使生物多样性遭受损失,进一步破坏了地球生态平衡。

3.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田和森林被转变为建筑用地和人类活动用地。

这种大规模的土地利用变化不仅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还减少了植被的覆盖面积,进而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4.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全球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导致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和资源开采,从而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和环境污染物。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策略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严重后果,人类社会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保护地球环境和维护可持续发展。

1.减排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的关键。

国际社会应加强环境保护合作,推动各国共同减排。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减少工业和交通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是重中之重。

而发展中国家则要注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发展清洁能源,减少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使用。

2.森林保护和恢复: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恢复,是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各国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推动生态恢复工程,并加强森林管理与保护,以增加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

高三地理第二轮专题

高三地理第二轮专题

高三地理第二轮专题
第一节:地理概述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地球的自然与人文现象,涵盖了广
泛的内容。

在高三地理学科的学习中,第二轮专题是进一步深入了解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关系,以及相关的案例和实践。

第二节:自然地理
在自然地理方面,我们首先关注的是地球的物理特征和自然环境。

这包括地球的结构、板块构造和地质运动等地球内部现象,以及大气、水文和地貌等地球表面现象。

通过了解这些自然地理的基本知识,我
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形成过程以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第三节:人文地理
而在人文地理方面,我们将关注地球上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和人地
关系。

人类的文化、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都会对地理环境产生相应
的影响,并形成不同的地理格局。

通过了解人文地理的内容,我们可
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案例分析和实践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案例的分析和实践是
密不可分的。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际
问题中,以便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科的实际应用意义。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如地质考察、景观观测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结语
高三地理学科的第二轮专题,是地理学习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球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综合理解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地理学科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