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处方》读后感
精选毕淑敏《红处方》读后感范文5篇

《红处方》读后感很久没有这样认真的读一本书了,我说的读,并不是像我录有声读物的时候那样读出声,而是一个字一个字的默念,有时候走了神,就反过头来把这一段再认真的读一遍。
这是一个有关戒毒医院的故事,前半部分读的时候相对轻松,除了开头的时候简方宁的死,甚至有一两处看得我笑出声来。
作者把生活中可见的粗俗写进书里,一个个活生生的吸毒者便跃然纸上。
被虚幻的快乐引向深渊的人们,直到感觉出真实的蚀骨的痛苦时才惊觉上当,这时已毒入膏肓,悔之晚矣。
作者用大篇幅的文字和多人的口吻描述了那虚幻的快乐有多么诱人,看得我甚至怀疑此书的用意。
但是,越往后半部,彻骨的冰凉从脚底蔓延,经小腿、大腿侵入腰腹,海水一般地浸泡了整个心脏,渐渐把大脑冻成一个透明的冰坨坨。
前半部的快乐有多么真,后半部的痛苦就有多么深。
戒毒医院就是告诉你哪是真哪是假,并且想把你拉出深渊的地方。
注意,我这里说的是想。
医生护士想把你拉出来,却不见得能把你拉出来。
有人是不想出来,即使他知道那快乐是虚幻的,痛苦才是真实的;尽管他知道这条路走下去将是万劫不复。
也有人临死才想明白,但悔之晚矣,机会不会重复的光顾一个人,当你不珍惜他时,他便离你而去,并决绝的再不回头。
当然,也有少部分人是真的及时想明白了,戒毒医院便是他的重生之地,他抓住机会,借着这块跳板跳出了深渊。
沈若鱼在戒毒医院的经历,由开始的好奇、新鲜,听着庄羽那真假掺半的故事,到后来的惊悚、恶心,她带着读者深入吸毒者的内心,将人性深层的恶连根挖了出来,晒在太阳底下。
深深了解这些的除了沈若鱼,还有那些戒赌医生。
戒毒医生是人不是神,在扭曲着吸毒者心灵的同时,也在冲击着他们的神经。
作者并没有把戒毒医生写成救世主,也没有把他们描述成圣母玛利亚,他们是一群实实在在的、血肉之躯的人。
他们会痛苦,会害怕;他们也会被金钱所诱惑;他们心底的恶也会引诱他们走向深渊;他们有的多年如一日,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有的在带来的暴利面前彻底沦丧;有的用智慧为人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休止符。
《红处方》读后感

《红处方》读后感《红处方》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处方》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红处方》读后感1《红处方》,这是一本从心灵视角深刻揭露吸毒者罪与罚的故事。
简方宁是一家戒毒医院的院长,与作家沈若鱼是好友。
她让许多名戒毒者通过拥有奇效的中药秘方而迷途知返。
医院声誉渐隆。
沈若鱼为收集素材,“托关系”以一名吸毒者的身份来到戒毒医院。
在这里,沈若鱼认识了不少形形色色的人:为痴狂的女吸毒者庄羽,决心戒除毒瘾的男吸毒者支远......各种各样的离奇事儿,令沈若鱼仓皇逃离戒毒医院。
与此同时,不怀好意的庄羽设法让简方宁染上可以致死的“7”。
面对无法摆脱的,简方宁毅然给自己开了一张红处方(即为开药单),写:一瓶。
最终,庄羽与简方宁死亡,故事告一段落。
最让我触目惊心的,是吸毒者的故事,也就是令沈若鱼胆颤的事儿。
他们还没进戒毒医院之前,一个个为而走向黑暗,走向死亡,唯有戒毒才能保全性命。
戒毒主要考验的还是人的意志力。
有再好的药方,一旦走出医院,控制不住自己,又开始吸毒,那又有什么用呢?但是,我对我们中国人的意志力感到自豪。
因为有一次,我们中国人民成功全体戒毒,真可谓是史无前例。
那就是抗日战争结束后,新中国成立之时。
新中国刚刚成立,但抗日战争带来的却还没完全清除。
不少人民还是吸。
一场全国范围的禁烟禁毒斗争逐步展开。
《红处方》读后感2只有懂得生命意义的人,才有勇气探讨死亡;只有对死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才能更深刻地把握人生。
----毕淑敏关于毒品的书籍并不多,以毒品为主题的小说更是凤毛麟角。
而毕淑敏正是费尽心血将毒品这一人们闻之色变的恶源之一讲述成一个血与泪的故事――《红处方》,尽心尽力倾泻毒品之大恶大恨,该作品被称作“中国第一部解戒毒小说”。
近来读了这一本小说,心情随着小说情节不时汹涌澎湃,最后沉沉落入情绪低谷,陷入哀思。
《红处方》读后感

《红处方》读后感WTT整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红处方》读后感1波波折折总算把这本长篇小说看完了,总觉得电子书没有纸质的书看起来舒服,电子书总给人一种快餐式的粗读,来不及品位,来不及感动,缺少了一页一页翻书的闲静和指尖磨砂的质感,缺少了一种静气。
但是终归还是读完了,没有多么波澜起伏的情节,也没有多少感动,完全是用一种旁观人的眼光去看那个离我比较遥远的另一个世界——吸毒者的世界。
看完了全书,我特别喜欢看作者的后记,因为从那里面你能看到作者游离出作品本身的心情,毕淑敏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之一,总觉得她的作品有一种余华先锋文学的感觉,总是用自己比较冰冷的视角去看待书中人物的起伏变化,但是读过之后,感到一中冰冷,凄凉。
看过毕淑敏的《拯救乳房》、《鲜花手术》和她的短篇小说集,她总是以她军医的经历,从一个医生的视角去写我们所不了解的生活,让我们看到人生中比较不堪的一面,但是不能不说,她写到的确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也许我们看到的是阳光明媚的蓝天,而另一个鲜为人知的黑暗世界就并行于我们看似光明的世界,它像一张无形的网正在反扑光明,但是光明在时刻的挣扎,挣脱,但是那黑暗中的魍魉总是露出他们邪恶的尖牙,时时窥探着我们。
了解并不可怕,一知半解才可怕,世界上的许多谣言和恐惧都是从无知中产生和传播出去的,看这部小说时,让我明白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其中在快要结尾处,院长简方宁问护士栗秋知道她未来的丈夫患有性病吗?栗秋很淡然的承认,她说不懂医的人可能听到这个词都非常恐惧,但是我们都知道它其实跟一场感冒病菌差不了多少。
对于医学常识匮乏的我们把这个词想的如此的可怕,是因为为了树立正确的观念,对外界的我们说的一个善意的谎言。
这段话给我的感触很深,其实有些事情不了解,以讹传讹,把事情传的神乎其神,欺骗了大众的眼睛,所以产生了恐慌和笑话,例如盛行一阵的“盐荒”。
作品中的人物线索并不复杂,其实简单抽离出来,主要就是以沈若鱼的眼睛看着庄羽怎样吸毒进院,到戒毒成功,对院长简方宁产生一种畸形的情感,到情感的扭曲从而复吸,策划对简方宁的报复,导致了简方宁的自杀。
红处方读后感1000字红处方读后感

红处方读后感1000字红处方读后感《红处方》是一部让人深思的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和心灵历程,引发了我对人生、情感和社会的思考。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被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更被作者对人性的深刻剖析所触动。
小说以一个普通的医生为主人公,通过他的视角,展现了医生在医院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困境和挑战。
他在医院工作多年,见证了生老病死,见证了医患关系的种种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思考着医生应该如何对待患者,如何在医患之间保持一颗善良的心。
他在面对病患时,不仅仅是看到了他们的疾病,更看到了他们内心的痛苦和渴望。
他试图用自己的善良和医术去治愈他们的身体,更希望能够治愈他们的心灵。
在小说中,作者还通过主人公的家庭生活展现了现代社会中家庭关系的种种问题。
主人公在工作之余,还要面对家庭的矛盾和烦恼。
他的父母、妻子和孩子都有各自的难题,让他感到无所适从。
在这些家庭问题中,作者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家庭关系的脆弱和复杂性,让人深感社会的冷漠和人际关系的困难。
通过《红处方》,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社会的复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有时候我们会感到迷茫和无助。
但是,正是在这些困难和挑战中,我们才能够不断成长和进步。
正如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他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不断思考和努力,最终找到了自己的成长之路。
另外,小说还让我思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理解变得越来越困难。
但是,正是在这种复杂和困难中,我们更需要去珍惜和维护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只有通过真诚的沟通和理解,我们才能够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总的来说,读完《红处方》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我不仅对医生的职业道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对人生、情感和社会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我相信,《红处方》这部小说将会成为我人生中的一本难忘之书,它让我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和美好,让我更加珍惜和感恩身边的一切。
红处方读后感

红处方读后感《红处方》读后感。
《红处方》是一部由作家陈忠实所著的小说,小说以描写医生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生活为背景,通过医生们的艰辛和奋斗,展现了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医生们的职业精神。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对医生们的无私奉献和艰辛付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小说中的医生们都是一群平凡的人,他们在医院里忙碌工作,为了患者的健康而不辞辛苦。
他们无私奉献,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家庭和个人时间,只为了让更多的病人得到救治。
他们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感让我深感敬佩,也让我更加明白了医生这个职业的伟大之处。
小说中的主人公王大夫就是一个典型的医生形象,他在医院里工作了一辈子,一直默默无闻地为患者服务。
在他看来,医生的职责就是要救死扶伤,他不计较名利,只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
这种医生的职业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小说中,作者还通过一些案例生动地展现了医生们在工作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医生们常常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治疗和观察才能找到病因。
而在医疗资源匮乏的年代,医生们还需要面对医疗设备不足、药品短缺等问题,这些都给医生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但是即便面临这些困难,医生们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努力,只为了能够给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康复的可能。
通过阅读《红处方》,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医生这个职业的伟大和艰辛。
他们是社会的脊梁,是人民的守护者,他们的无私奉献和职业精神让我深感敬佩。
同时,我也更加明白了医疗事业的重要性,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够更加重视医疗事业的发展,为医生们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总之,通过阅读《红处方》,我对医生们的职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我深深地为医生们的无私奉献和艰辛付出而感到敬佩,也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够更加重视医疗事业的发展,为医生们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红处方读后感

红处方读后感《红处方》读后感。
《红处方》是一部以医学为背景的电视剧,讲述了一群医生在医院中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故事。
这部剧不仅展现了医生们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感,也深刻揭示了医疗行业的现状和问题。
在观看这部剧的过程中,我深受触动,也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首先,这部剧在塑造人物形象上非常成功。
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成长经历,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
主角们不仅在医疗工作中面对各种病情和病人,还要处理人际关系和职业压力。
他们不仅要保持专业素养,还要处理家庭和个人生活的问题,这让他们显得更加真实和可信。
其次,这部剧在揭示医疗行业问题上做得也非常到位。
通过剧中的情节和对话,观众可以看到医院管理的混乱和医生们的工作压力。
医生们不仅要面对繁重的工作量,还要应对医患关系的复杂性和医疗资源的不足。
这些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存在的,它们不仅影响着医生们的工作效率,还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
最后,这部剧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医生们是社会的脊梁,他们的工作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在医疗行业中,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怀和支持,而不是简单的批评和指责。
只有当社会给予医生们更多的尊重和理解,医疗行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改善。
通过观看《红处方》,我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医生们不仅要保持专业素养,还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他们的工作不仅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健康和发展。
希望通过这部剧的呈现,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医生们的关注和支持,让医疗行业得到更好的改善和发展。
《红处方》读后感(精选15篇)

《红处方》读后感(精选15篇)《红处方》篇1最初决定要读《红处方》这本书,除了是对毕淑敏文笔的细腻、优美吸引外,还有读过的毕淑敏写的关于《红处方》的简短解读,正是她的解读中提到的“《红处方》是人灵魂最深处的救赎”而深深地吸引了我。
“文学的白衣天使”,是王蒙专门说给毕淑敏的,对此我非常赞同。
看过这本书的人都觉得读得很沉重,在那所特殊的戒毒医院里边,我虽不临其境,但已似沈若鱼初到戒毒医院的那个晚上一样被一种臭味难忍,空气混浊不堪,令人窒息的气氛所笼罩着。
有时真的沉重到不愿再读下去,但却欲罢不能,总觉得应该看完,看看庄羽到底是怎样狠心地害死简方宁的。
但是越临近谜底的揭开时,我越发希望庄羽能悔过,不再伤害简方宁。
或许正是庄羽和简方宁的复杂关系让我看完了整个故事。
沉若鱼虽是最关键的线索人物,然而我却觉得正是简方宁和庄羽让我看了整个故事——医生跟病人,拯救与被拯救,高贵与渴望高贵,善良与人性软弱……她们,是那么地截然相反又那么地彼此相连。
简方宁是一个圣洁的白衣天使,如子夜最璀璨的明星照亮了那所隐晦的戒毒医院。
简方宁多么圣洁,一心只为医学事业,连嫁给丈夫潘冈都是为了当上医生,连潘冈这个猪倌情感上行动上出轨了简方宁都容忍下来也是为了医学事业。
试问,像简方宁一样纯粹的医生现实中还有多少?书中的护士长任劳任怨,她无疑是简方宁的得力助手,而像在外面开私人戒毒诊所,赚黑心钱的孟妈这种身在曹营心在汉、吃里扒外的人无疑是简方宁的暗伤,让她无论多努力都有可能付诸东流。
命运对简方宁真的很不公平,简方宁是一个高贵、美丽、端庄、善良各种优点于一身的完美女性,然而她却只能为了心爱的医学事业而草草嫁人,唯一的儿子潘星却胆小、体弱多病,费劲心机救赎的女病人庄羽却因为潘冈不知情的一番难听话造成对简方宁的严重误解,遂对简方宁由爱生恨,机关算尽来残害这名高贵的院长。
始终觉得丈夫潘冈是简方宁一生的黑点,没有潘冈,简方宁一定可以活得更长久,家庭事业都会更美好!庄羽,读完这本书后我对庄羽的感情竟然不是痛恨而是同情。
红处方读后感1000字红处方读后感

红处方读后感1000字红处方读后感《红处方》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成长和内心世界,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受触动,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医生,他在医院工作,面对各种病症和患者。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还要面对家庭的种种问题,让他感到疲惫和无助。
然而,他始终坚守初心,对患者充满同情和爱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
这种对生命的珍视和对他人的关爱,让我深受感动。
小说中还描写了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他面对着医疗资源匮乏、患者众多和家庭问题的压力,常常感到迷茫和无力。
但是在这些困难面前,他从未放弃,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这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困难的坚持,让我深受启发。
通过《红处方》,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医生这个职业的伟大。
他们不仅要面对繁重的工作,还要承担起患者生命的责任。
他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医术,同时还要面对各种医疗伦理和社会责任。
这让我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除此之外,小说还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现实。
医疗资源不足、医患关系紧张、家庭矛盾重重……这些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屡见不鲜。
通过主人公的故事,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让我对社会的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总的来说,读完《红处方》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主人公的成长和内心世界,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生的真谛和社会的现实。
这部小说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更让我对生活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理解。
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处方》读后感
很久没有这样认真的读一本书了,我说的读,并不是像我录有声读物的时候那样读出声,而是一个字一个字的默念,有时候走了神,就反过头来把这一段再认真的读一遍。
这是一个有关戒毒医院的故事,前半部分读的时候相对轻松,除了开头的时候简方宁的死,甚至有一两处看得我笑出声来。
作者把生活中可见的粗俗写进书里,一个个活生生的吸毒者便跃然纸上。
被虚幻的快乐引向深渊的人们,直到感觉出真实的蚀骨的痛苦时才惊觉上当,这时已毒入膏肓,悔之晚矣。
作者用大篇幅的文字和多人的口吻描述了那虚幻的快乐有多么诱人,看得我甚至怀疑此书的用意。
但是,越往后半部,彻骨的冰凉从脚底蔓延,经小腿、大腿侵入腰腹,海水一般地浸泡了整个心脏,渐渐把大脑冻成一个透明的冰坨坨。
前半部的快乐有多么真,后半部的痛苦就有多么深。
戒毒医院就是告诉你哪是真哪是假,并且想把你拉出深渊的地方。
注意,我这里说的是想。
医生护士想把你拉出来,却不见得能把你拉出来。
有人是
不想出来,即使他知道那快乐是虚幻的,痛苦才是真实的;尽管他知道这条路走下去将是万劫不复。
也有人临死才想明白,但悔之晚矣,机会不会重复的光顾一个人,当你不珍惜他时,他便离你而去,并决绝的再不回头。
当然,也有少部分人是真的及时想明白了,戒毒医院便是他的重生之地,他抓住机会,借着这块跳板跳出了深渊。
沈若鱼在戒毒医院的经历,由开始的好奇、新鲜,听着庄羽那真假掺半的故事,到后来的惊悚、恶心,她带着读者深入吸毒者的内心,将人性深层的恶连根挖了出来,晒在太阳底下。
深深了解这些的除了沈若鱼,还有那些戒赌医生。
戒毒医生是人不是神,毒品在扭曲着吸毒者心灵的同时,也在冲击着他们的神经。
作者并没有把戒毒医生写成救世主,也没有把他们描述成圣母玛利亚,他们是一群实实在在的、血肉之躯的人。
他们会痛苦,会害怕;他们也会被金钱所诱惑;他们心底的恶也会引诱他们走向深渊;他们有的多年如一日,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有的在毒品带来的暴利面前彻底沦丧;有的用智慧为人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休止符。
滕大爷是一位敬业的好医生,他用他日渐衰老的躯体和并不太深的戒赌专业为戒毒医院服务着。
为了收集第一手资料,老先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记录着,他手里收集的资料比档案室还全。
这个善良的老人曲线救国,把致力于当医生的周五招进了戒毒医院。
滕大爷用自
己微弱的光为吸毒者照亮着眼前那条不知通往何处的路。
栗秋护士有着飞上枝头做凤凰的梦想,这对一个没有美貌也没有其他优势的女孩来说,显然难度系数有点大。
但栗秋懂得在她够得着的范围里去筛选。
她的身边主要是吸毒者,但作者提醒大家要立体的看事物,吸毒者需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来支撑,也就是说这个群体里不乏有钱人。
而他们又是有钱人里的矮子。
所以,栗秋和北凉各取所需,栗秋成功进入了她心目中的豪门,她将要面对的是一个终身吸毒并会因此早逝的丈夫,得失她明白,悲喜只在一念间。
初见孟妈,我并没有跟作者同步联想到了“猛犸”这种远古时代的物种,而是想到了奈何桥畔让鬼魂喝下美味的汤水忘却前世的孟婆。
她的言语充满了蛊惑,她为吸毒者、为同事、为沈若鱼编织了一个个海市蜃楼一般的梦。
她暗度陈仓,把吸毒者引到她的黑诊所谋取暴利;她偷着把中药戒毒的数据卖给外国人,帮着外国人欺骗自己的同胞;她偷了滕大爷点点滴滴记下来的医案,这些全是为了自己日后谋取利益。
她丢掉了医者的仁心,丧掉了做人的良心。
不知道作者在创作这个人物的时候是不是强忍着愤怒写的。
庄羽,一个红二代出身的漂亮姑娘,空虚而扭曲的心灵在毒品里找到了安慰,不可自拔。
当她终于在简方宁那里看到希望的时候,被简方宁丈夫的一番话打入了十八层地狱。
她终于不对人世抱有希望,
她要拉着简方宁一起堕入地狱的第十九层,于是《白色和谐》在阳光下冒出了袅袅的蓝色轻烟。
最后要说的就是简方宁了,工农兵学员出身,沈若鱼最好的朋友。
她想,应该有一个人知道她真实的死因,这个人应该是沈若鱼,于是她的遗书留给了沈若鱼。
戒毒医院的院长,听起来多么威风。
事实上这对一个正常人来说,精神上的煎熬更甚于肌体的劳累。
开头看到简方宁的死时,我曾猜想她的死是不是和毒品有关,难道她也染上了毒品,那将是怎样的讽刺?我想如果是这样的结局,会使我深深失望的。
我不相信这样好的一部作品会是如此灰色的结局。
果然,作者没有让我失望,简方宁确实是染上了毒品,却不是吸毒。
当她发现自己中毒后,迅速找到了毒源,又利用毒品起作用的时候分析了景教授提出的蓝斑切断手术对自己的利与弊。
她不想变成一具没有感情的行尸走肉,她理智的选择了死亡。
她用自己开出的红处方回击了毒品。
死前,她销毁了那幅不可能和谐的《白色和谐》。
简方宁的死,非常具有仪式感。
简方宁死了,她的好友沈若鱼走进了这座非常的医院,简方宁的在天之灵应该会安息吧。
许多作家在写完长篇小说后与世长辞,我想,那不仅是耗尽了心
血,把自己笔下可爱的人物亲手写死,无异于在作者心上捅上一刀,观者尚痛断肝肠,何况作者。
此书作者坚强而智慧,令我钦佩。
这部书叫《红处方》,毕淑敏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