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处方读后感
精选毕淑敏《红处方》读后感范文5篇

《红处方》读后感很久没有这样认真的读一本书了,我说的读,并不是像我录有声读物的时候那样读出声,而是一个字一个字的默念,有时候走了神,就反过头来把这一段再认真的读一遍。
这是一个有关戒毒医院的故事,前半部分读的时候相对轻松,除了开头的时候简方宁的死,甚至有一两处看得我笑出声来。
作者把生活中可见的粗俗写进书里,一个个活生生的吸毒者便跃然纸上。
被虚幻的快乐引向深渊的人们,直到感觉出真实的蚀骨的痛苦时才惊觉上当,这时已毒入膏肓,悔之晚矣。
作者用大篇幅的文字和多人的口吻描述了那虚幻的快乐有多么诱人,看得我甚至怀疑此书的用意。
但是,越往后半部,彻骨的冰凉从脚底蔓延,经小腿、大腿侵入腰腹,海水一般地浸泡了整个心脏,渐渐把大脑冻成一个透明的冰坨坨。
前半部的快乐有多么真,后半部的痛苦就有多么深。
戒毒医院就是告诉你哪是真哪是假,并且想把你拉出深渊的地方。
注意,我这里说的是想。
医生护士想把你拉出来,却不见得能把你拉出来。
有人是不想出来,即使他知道那快乐是虚幻的,痛苦才是真实的;尽管他知道这条路走下去将是万劫不复。
也有人临死才想明白,但悔之晚矣,机会不会重复的光顾一个人,当你不珍惜他时,他便离你而去,并决绝的再不回头。
当然,也有少部分人是真的及时想明白了,戒毒医院便是他的重生之地,他抓住机会,借着这块跳板跳出了深渊。
沈若鱼在戒毒医院的经历,由开始的好奇、新鲜,听着庄羽那真假掺半的故事,到后来的惊悚、恶心,她带着读者深入吸毒者的内心,将人性深层的恶连根挖了出来,晒在太阳底下。
深深了解这些的除了沈若鱼,还有那些戒赌医生。
戒毒医生是人不是神,在扭曲着吸毒者心灵的同时,也在冲击着他们的神经。
作者并没有把戒毒医生写成救世主,也没有把他们描述成圣母玛利亚,他们是一群实实在在的、血肉之躯的人。
他们会痛苦,会害怕;他们也会被金钱所诱惑;他们心底的恶也会引诱他们走向深渊;他们有的多年如一日,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有的在带来的暴利面前彻底沦丧;有的用智慧为人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休止符。
《红处方》读后感

《红处方》读后感《红处方》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处方》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红处方》读后感1《红处方》,这是一本从心灵视角深刻揭露吸毒者罪与罚的故事。
简方宁是一家戒毒医院的院长,与作家沈若鱼是好友。
她让许多名戒毒者通过拥有奇效的中药秘方而迷途知返。
医院声誉渐隆。
沈若鱼为收集素材,“托关系”以一名吸毒者的身份来到戒毒医院。
在这里,沈若鱼认识了不少形形色色的人:为痴狂的女吸毒者庄羽,决心戒除毒瘾的男吸毒者支远......各种各样的离奇事儿,令沈若鱼仓皇逃离戒毒医院。
与此同时,不怀好意的庄羽设法让简方宁染上可以致死的“7”。
面对无法摆脱的,简方宁毅然给自己开了一张红处方(即为开药单),写:一瓶。
最终,庄羽与简方宁死亡,故事告一段落。
最让我触目惊心的,是吸毒者的故事,也就是令沈若鱼胆颤的事儿。
他们还没进戒毒医院之前,一个个为而走向黑暗,走向死亡,唯有戒毒才能保全性命。
戒毒主要考验的还是人的意志力。
有再好的药方,一旦走出医院,控制不住自己,又开始吸毒,那又有什么用呢?但是,我对我们中国人的意志力感到自豪。
因为有一次,我们中国人民成功全体戒毒,真可谓是史无前例。
那就是抗日战争结束后,新中国成立之时。
新中国刚刚成立,但抗日战争带来的却还没完全清除。
不少人民还是吸。
一场全国范围的禁烟禁毒斗争逐步展开。
《红处方》读后感2只有懂得生命意义的人,才有勇气探讨死亡;只有对死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才能更深刻地把握人生。
----毕淑敏关于毒品的书籍并不多,以毒品为主题的小说更是凤毛麟角。
而毕淑敏正是费尽心血将毒品这一人们闻之色变的恶源之一讲述成一个血与泪的故事――《红处方》,尽心尽力倾泻毒品之大恶大恨,该作品被称作“中国第一部解戒毒小说”。
近来读了这一本小说,心情随着小说情节不时汹涌澎湃,最后沉沉落入情绪低谷,陷入哀思。
红处方读后感1000字红处方读后感

红处方读后感1000字红处方读后感《红处方》是一部让人深思的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和心灵历程,引发了我对人生、情感和社会的思考。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被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更被作者对人性的深刻剖析所触动。
小说以一个普通的医生为主人公,通过他的视角,展现了医生在医院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困境和挑战。
他在医院工作多年,见证了生老病死,见证了医患关系的种种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思考着医生应该如何对待患者,如何在医患之间保持一颗善良的心。
他在面对病患时,不仅仅是看到了他们的疾病,更看到了他们内心的痛苦和渴望。
他试图用自己的善良和医术去治愈他们的身体,更希望能够治愈他们的心灵。
在小说中,作者还通过主人公的家庭生活展现了现代社会中家庭关系的种种问题。
主人公在工作之余,还要面对家庭的矛盾和烦恼。
他的父母、妻子和孩子都有各自的难题,让他感到无所适从。
在这些家庭问题中,作者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家庭关系的脆弱和复杂性,让人深感社会的冷漠和人际关系的困难。
通过《红处方》,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社会的复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有时候我们会感到迷茫和无助。
但是,正是在这些困难和挑战中,我们才能够不断成长和进步。
正如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他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不断思考和努力,最终找到了自己的成长之路。
另外,小说还让我思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理解变得越来越困难。
但是,正是在这种复杂和困难中,我们更需要去珍惜和维护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只有通过真诚的沟通和理解,我们才能够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总的来说,读完《红处方》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我不仅对医生的职业道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对人生、情感和社会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我相信,《红处方》这部小说将会成为我人生中的一本难忘之书,它让我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和美好,让我更加珍惜和感恩身边的一切。
红处方读后感

红处方读后感《红处方》读后感。
《红处方》是一部由作家陈忠实所著的小说,小说以描写医生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生活为背景,通过医生们的艰辛和奋斗,展现了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医生们的职业精神。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对医生们的无私奉献和艰辛付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小说中的医生们都是一群平凡的人,他们在医院里忙碌工作,为了患者的健康而不辞辛苦。
他们无私奉献,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家庭和个人时间,只为了让更多的病人得到救治。
他们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感让我深感敬佩,也让我更加明白了医生这个职业的伟大之处。
小说中的主人公王大夫就是一个典型的医生形象,他在医院里工作了一辈子,一直默默无闻地为患者服务。
在他看来,医生的职责就是要救死扶伤,他不计较名利,只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
这种医生的职业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小说中,作者还通过一些案例生动地展现了医生们在工作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医生们常常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治疗和观察才能找到病因。
而在医疗资源匮乏的年代,医生们还需要面对医疗设备不足、药品短缺等问题,这些都给医生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但是即便面临这些困难,医生们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努力,只为了能够给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康复的可能。
通过阅读《红处方》,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医生这个职业的伟大和艰辛。
他们是社会的脊梁,是人民的守护者,他们的无私奉献和职业精神让我深感敬佩。
同时,我也更加明白了医疗事业的重要性,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够更加重视医疗事业的发展,为医生们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总之,通过阅读《红处方》,我对医生们的职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我深深地为医生们的无私奉献和艰辛付出而感到敬佩,也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够更加重视医疗事业的发展,为医生们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红处方读后感

红处方读后感《红处方》读后感。
《红处方》是一部以医学为背景的电视剧,讲述了一群医生在医院中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故事。
这部剧不仅展现了医生们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感,也深刻揭示了医疗行业的现状和问题。
在观看这部剧的过程中,我深受触动,也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首先,这部剧在塑造人物形象上非常成功。
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成长经历,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
主角们不仅在医疗工作中面对各种病情和病人,还要处理人际关系和职业压力。
他们不仅要保持专业素养,还要处理家庭和个人生活的问题,这让他们显得更加真实和可信。
其次,这部剧在揭示医疗行业问题上做得也非常到位。
通过剧中的情节和对话,观众可以看到医院管理的混乱和医生们的工作压力。
医生们不仅要面对繁重的工作量,还要应对医患关系的复杂性和医疗资源的不足。
这些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存在的,它们不仅影响着医生们的工作效率,还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
最后,这部剧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医生们是社会的脊梁,他们的工作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在医疗行业中,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怀和支持,而不是简单的批评和指责。
只有当社会给予医生们更多的尊重和理解,医疗行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改善。
通过观看《红处方》,我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医生们不仅要保持专业素养,还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他们的工作不仅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健康和发展。
希望通过这部剧的呈现,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医生们的关注和支持,让医疗行业得到更好的改善和发展。
《红处方》读后感(精选15篇)

《红处方》读后感(精选15篇)《红处方》篇1最初决定要读《红处方》这本书,除了是对毕淑敏文笔的细腻、优美吸引外,还有读过的毕淑敏写的关于《红处方》的简短解读,正是她的解读中提到的“《红处方》是人灵魂最深处的救赎”而深深地吸引了我。
“文学的白衣天使”,是王蒙专门说给毕淑敏的,对此我非常赞同。
看过这本书的人都觉得读得很沉重,在那所特殊的戒毒医院里边,我虽不临其境,但已似沈若鱼初到戒毒医院的那个晚上一样被一种臭味难忍,空气混浊不堪,令人窒息的气氛所笼罩着。
有时真的沉重到不愿再读下去,但却欲罢不能,总觉得应该看完,看看庄羽到底是怎样狠心地害死简方宁的。
但是越临近谜底的揭开时,我越发希望庄羽能悔过,不再伤害简方宁。
或许正是庄羽和简方宁的复杂关系让我看完了整个故事。
沉若鱼虽是最关键的线索人物,然而我却觉得正是简方宁和庄羽让我看了整个故事——医生跟病人,拯救与被拯救,高贵与渴望高贵,善良与人性软弱……她们,是那么地截然相反又那么地彼此相连。
简方宁是一个圣洁的白衣天使,如子夜最璀璨的明星照亮了那所隐晦的戒毒医院。
简方宁多么圣洁,一心只为医学事业,连嫁给丈夫潘冈都是为了当上医生,连潘冈这个猪倌情感上行动上出轨了简方宁都容忍下来也是为了医学事业。
试问,像简方宁一样纯粹的医生现实中还有多少?书中的护士长任劳任怨,她无疑是简方宁的得力助手,而像在外面开私人戒毒诊所,赚黑心钱的孟妈这种身在曹营心在汉、吃里扒外的人无疑是简方宁的暗伤,让她无论多努力都有可能付诸东流。
命运对简方宁真的很不公平,简方宁是一个高贵、美丽、端庄、善良各种优点于一身的完美女性,然而她却只能为了心爱的医学事业而草草嫁人,唯一的儿子潘星却胆小、体弱多病,费劲心机救赎的女病人庄羽却因为潘冈不知情的一番难听话造成对简方宁的严重误解,遂对简方宁由爱生恨,机关算尽来残害这名高贵的院长。
始终觉得丈夫潘冈是简方宁一生的黑点,没有潘冈,简方宁一定可以活得更长久,家庭事业都会更美好!庄羽,读完这本书后我对庄羽的感情竟然不是痛恨而是同情。
《红处方》经典读后感10篇

《红处方》经典读后感10篇《红处方》是一本由毕淑敏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41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处方》读后感(一):##如果小说也有温度,《红处方》就是冷的。
小说前大半部分有条不紊,主线情节缓慢铺开,到最后才以惊人速度推进,无疑让小说结局部分具有与之前截然不同的感染力。
没想到的是这里有阴谋和悲剧。
相比于阅读文字,我们更是在阅读医生的仁慈之心。
《红处方》不是作为小说而是作为责任存在的。
《红处方》读后感(二):红处方读后感以前看过毕淑敏的一些作品,但是都没有这部感觉这么震撼。
看完之后完全融进去,觉得有血有肉。
简方宁是一个真正的勇士,戒毒所就像一个微型的社会,很多时候我们想去改变它,想让它变好,但是却觉得好无力。
但她就算是感到无力,缺页还是在坚持,而且最终有尊严的死去。
看她给自己开了红处方,觉得很心痛但也很敬佩她。
能够如此勇敢如此淡然地面对死亡。
庄羽,出身高干,但那颗可贵的自尊心,在被数学老师提笔帮助她写一份满分试卷后,在参军看惯的阿谀奉承,在从商之后见识的虚与委蛇之后,她的内心应该是无比空虚与寂寞的吧。
最开始读完之后觉得她很坏,简方宁这么帮她,她却这么去害简方宁。
但是现在觉得其实她很可怜。
只有懂得生命意义的人,才有勇气探讨死亡;只有对死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才能更深刻地把握生命。
《红处方》读后感(三):文笔糟蹋了材料毒品,甚至是香烟,我这种意志力薄弱又对新事物缺乏好奇心的人通通都不想尝试,但这种性格特质怪异的让我特别理解为了追求刺激而尝试各种新鲜玩意儿的人,cause boring is so boring这本书的信息量蛮大,吸毒者的身份涉及了社会各个阶层,而入了这条道的原因也是各种,但几乎都是出于本能吧,追逐幸福、逃避痛苦,这是人类的本能。
这实在是一个不错的主题,吸毒者的角色如庄羽、在阴暗中攫取财富的角色如三大爷、孟妈等都比较鲜活,反而书中妥妥的两个正面角色沈若鱼和简芳宁都有一种单一感,简芳宁可能是因为其人物设置本身就比较白莲花还略能理解,而沈若鱼则是一个为了将故事连起来并继续下去的,万分牵强、行事不合逻辑的角色。
红处方读后感1000字红处方读后感

红处方读后感1000字红处方读后感《红处方》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成长和内心世界,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受触动,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医生,他在医院工作,面对各种病症和患者。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还要面对家庭的种种问题,让他感到疲惫和无助。
然而,他始终坚守初心,对患者充满同情和爱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
这种对生命的珍视和对他人的关爱,让我深受感动。
小说中还描写了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他面对着医疗资源匮乏、患者众多和家庭问题的压力,常常感到迷茫和无力。
但是在这些困难面前,他从未放弃,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这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困难的坚持,让我深受启发。
通过《红处方》,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医生这个职业的伟大。
他们不仅要面对繁重的工作,还要承担起患者生命的责任。
他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医术,同时还要面对各种医疗伦理和社会责任。
这让我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除此之外,小说还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现实。
医疗资源不足、医患关系紧张、家庭矛盾重重……这些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屡见不鲜。
通过主人公的故事,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让我对社会的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总的来说,读完《红处方》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主人公的成长和内心世界,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生的真谛和社会的现实。
这部小说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更让我对生活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理解。
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处方读后感
文学院092 王磊快乐家族第一次接触《红处方》是因为奚美娟主演的同名电视剧《红处方》,虽然这部电视剧跟毕淑敏的小说《红处方》在情节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却也仍强烈地震撼了我的心灵。
后来在文学课上接触了毕淑敏,了解了一些关于毕淑敏的事迹以及创作特色,我的心就被这篇小说深深地吸引。
小说主要讲述了两位主人公:第一位是年过四十,从医后退休,开始从文,投笔写作的沈若鱼。
第二位是戒毒医院的院长,沈若鱼的好友简方宁。
小说中沈若鱼要了解有关需毒品方面的问题,遂向20年前在产院认识的好友——戒毒医院院长简方宁寻求帮助。
简方宁经过反复思考决定给予大力支持,希望人们通过沈若鱼的作品来更多地了解毒品的危害。
为了进戒毒医院做实地调查,沈若鱼不顾丈夫反对,从母亲那借钱,付了巨额戒毒费,用简方宁家保姆范青稞的身份证,冒充病人,办理了住院手续,住进了戒毒医院。
在戒毒医院,沈若鱼认识了和她一块入院的并同房的支远,庄羽夫妇及他们的私人保姆(保姆没吸毒,是来照顾他们的)。
从此,在简方宁的特殊照顾下,沈若鱼在戒毒医院开始了不同寻常的生活。
在这里她得到医院各大夫,护士长的帮助,沈若鱼也听了很多人吸毒的经历,了解了有关戒毒的知识,同时也
知道了好友简方宁的辛苦。
与她同房的支远和庄羽是有钱的商人,庄羽是复吸,支远为了让她知道毒瘾是可以戒的,为了让她看看自己的丈夫怎样凭毅力戒毒,他不惜以身试毒,但最终不能自拔,于是双双来到戒毒所。
沈若鱼在医院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看到了很多人类心理的阴暗,受尽了身心的折磨,领略到戒毒医院中病人的冷酷,撒谎成性,已经到了没有人性般疯狂。
戒了毒的人大部分都会复吸,沈若鱼替简方宁感到不值。
在心情万般沮丧下,她离开了医院,回家陪母亲去了南方,但在内心却是时时地牵挂着简方宁。
简方宁可以说是个称职的院长,她工作一丝不苟,得到了医护人员甚至病人的尊敬,但治疗戒毒途中,各种情况时时发生。
没有好的药品,没有好的技术,医院人手不够,甚至医院床位不够,近来中药秘方的提供者的秘方被外国人高价购走,医院中最好的护士嫁给戒毒病人,离开医院。
另一老大夫窃取医院重要信息,准备另起炉灶。
而此时却也发现由于自己长久在外,丈夫潘岗同家里保姆——真的范青稞有染,种种的打击使简方宁心力交瘁……
沈若鱼走后,支远夫妇也被治好,庄羽曾与简方宁交谈过,自以为简方宁对自己的感情很特殊,由此开始佩服,喜欢简院长。
她屡次打电话到院长家,最后一次是潘岗接的,但是潘岗激烈的言语让庄羽误以为简方宁并不如她想像中那般关心她,而是鄙视她,厌恶她。
听到这些后她的心理逐渐扭曲,又开始复吸,并起
了报复之心。
她花高价买了新型毒品“七”,请画家用毒品加颜料画了一幅名为《白色和谐》的油画,送到医院,并最终挂在院长办公室,阳光照到画上,毒品扩散到空气中,简方宁不知不觉间染上毒品,其间庄羽也有过后悔,不停匿名往简方宁BP机上发信息,让她尽量少呆在办公室。
但却没能阻止事态的发展。
简方宁最终发现自己的异常,并弄清了原因。
从自己导师景天星教授那得知,“七”这种毒品无药可治,只能切去脑部蓝斑,那样她从此再也不知喜怒哀伤,成了没感情的机器。
但简方宁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她不愿那样,最终毅然地选择死亡,她临死前又为医院干了几件好事,最后服用了大量安眠类药品自杀。
只留了条子“此事与他人无关。
”
沈若鱼在南方从庄羽那知道了她的诡计,打算去救简方宁,但为时已晚。
庄羽本人也服用了“七”,处在垂死状态。
沈若鱼一回到北方,就得知简方宁的死,随后收到了简方宁死前寄给她的遗书,弄清了真相。
在葬礼那天,潘岗为了挽回自己的过失,把葬礼举办得很隆重,许多简方宁治好的人都来了,沈若鱼看了,很有感触,其中支远也来了,他从新开始了生意,并告诉沈若鱼庄羽死了。
种种过后,沈若鱼最后决定回到她万般厌恶的戒毒医院,不过这次是以医生的身份,她要完成好友未完成的事业。
看了这篇小说,使我感触颇多,毕淑敏细腻的描写把人性剖析的一览无余,书中描写的不仅是毒品对人身体的伤害,更是对人心灵的摧残,使人的心理变的扭曲……
简芳宁是一个美丽的女人,她本可以做一个普通的贤妻良母。
可是,她觉得应该让自己一辈子过得更有意思,像旗帜一样飘起来。
因此,从部队转业后,她义不容辞地选择了新兴的戒毒医学事业。
于是,她的生命不再属于自己,也不再属于她的小家庭,最终,她不得不抛家舍业,忍受了第三者插足、丈夫背叛,顾不上对身患重病的独子的照料,甚至断绝了与一切亲朋好友的往来。
她的命运可以说是悲惨的,却又是崇高的。
她本是一位冰清玉洁的天使,用心守护着戒毒医院里的最后一方净土——院长办公室。
但当着最后一方净土也被玷污,她本人也深受毒害后,她只有用死来抗争!对于简医生来说,我觉得她一方面很坚强,很拼搏,独立担起戒毒医院的重担,但另一方面我觉得她又是太天真了,不能深刻地认识和体会到人间的罪恶!她竟然想把庄羽那样的女魔头改造成戒毒医生,多么天真可笑的想法……
那个吸毒患者庄羽,本是天生丽质,有着幸福的家庭,美满的婚姻以及丰厚的财产。
但是她的灵魂却极度空虚,成了一个顽固的吸毒的瘾君子。
娇惯的任性和薄弱的意志,使她深陷毒品的旋涡里而难以自拔。
最后,她产生了对简方宁又爱又恨又嫉妒的复杂心理,逐渐变得心理畸形,并绞尽脑汁,暗施毒计,把一心
想把她从陷阱救出的人也拽入了陷阱。
结果是玉石俱焚,同归于尽。
在《红处方》还应该说到的一个人物就是孟妈。
对于这个人我只能说:“孟妈非常的神通广大!”但她太爱钱了,本来爱钱并不是什么过错,可她实在不应该去捞黑心钱。
作为一个退休的护士,从事了一辈子的护士工作,被戒毒医院聘请,那应该尽心尽职的。
可是,老天就喜欢对简方宁开玩笑!孟妈的笑脸只是为了掩饰更大的阴谋。
戒毒医院里竟然有这种以公谋私,破坏解毒工作的人,无疑是院长简方宁的悲哀,也是那群戒毒患者的悲哀……
读完《红处方》,我看到的不仅仅是她作为医生而对戒毒事业的关注,更多的是对人类自身弱点的揭示,对世人心理的暴露,这让她的小说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