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共34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唐的统一与灭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4.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时间 项目
人口
垦田
粮仓
隋初
3000多万人 1900多万顷
长安太仓
隋盛世
4600多万人 5500多万顷 洛阳含嘉仓、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水利灌溉
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D、为了对高丽战
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材料一:“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材料二:“北达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 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大运河开通以后,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还 促进了两岸城市的发展,对维持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 也起了促进作用。但当时为了开凿大运河,过度役使了 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唐的统一与灭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大家知道,现在通过考试的方式来选
拔各种人才,考试被认为是一种较为公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科举制的诞生
科举制的诞生,打破了按门第高低任用官员的弊 端,使一些有才能的人得到重用,这其中就有唐初名 相房玄龄,著名经学家孔颖达。
通过科举考试而成 为唐初名相的房玄龄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七下历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朝时期,为了加强南北之间的联系和交流,隋炀帝决定开凿大运河。这项工程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历时数 年完成。大运河的开凿不仅方便了南北之间的交通,还加强了隋朝对全国各地的控制,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发展, 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隋朝的科技文化发展
总结词
隋朝在科技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隋朝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为后来的国际交往奠定了基础。
详细描述
隋朝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隋朝时期,中国与朝鲜半岛、 日本列岛等地的交往逐渐增多,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同时,隋朝还与东南 亚国家保持了友好关系,共同维护了地区的和平稳定。这些交往为后来的国际交往奠定
影响深远
隋朝的灭亡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唐朝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同 时,隋朝的灭亡也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提醒统治者要注重民生、公正司法 、选贤任能等方面的重要性。
04
隋朝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01
隋朝结束了长达数百年 的分裂状态,实现了全 国统一,为唐朝的繁荣
奠定了基础。
七下历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number {01}
目 录
• 隋朝的统一 • 隋朝的兴盛 • 隋朝的灭亡 • 隋朝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01
隋朝的统一
隋朝的建立
1 2
3
隋朝的建立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 坚就是隋文帝。
隋朝的统一过程
589年,隋文帝派兵南下,消灭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结 束了自东晋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
01
02
03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图文展示
时间
项目
隋初
隋盛世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表现
人口激增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垦田扩大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兴洛仓 粮仓丰实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马端临《文献通考》
含嘉仓,一个在文献里屡屡提到,却给墨甚少的名字,直到上 世纪70年代,含嘉仓才在洛阳市老城区北部被发掘。据勘察,含嘉 仓内已勘探出粮窖287座,其中160号仓窖保存有约50万斤炭化谷物 。50万斤粮食在当时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下,约合近千农民一年 辛勤劳动的果实、数千农民一年的口粮,可见含嘉仓规模之大,储 粮之丰富。
长江、钱塘江
想一想?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句话是
什么意思?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这么重要?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粮食全靠大运河。 在古代,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装载量的大, 速度快。
动脑筋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课本上哪些内容体现出这一点)开通后的影响是什么?
C、科技知识
D、风俗民情
6、最早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是在( B)
A、魏晋时期
B、隋朝时期
C、唐朝初期
D、唐朝中期
四、隋朝的灭亡
1.根本原因: 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
奢侈无度
材料:隋末,天下地主武装纷纷起兵造反,而以李唐政权为根据 地的关中地区最多,关中地区集中了大量的地主阶级上层人物, 在地方上势力强大,在社会上声望卓著,在政治上辐射很广。
2.直接原因: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使人民忍无可忍, 终于导致大规模的 农民起义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_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课堂小结
隋 朝 的 繁盛 统 一 与 一时 灭 亡
国家统一 589年 经济繁荣 大运河的开凿 开创科举制
二世而亡 38年 581—618
新课探究
一、隋朝的统一
1.南朝与北朝的政权更替:
581
隋
589
知识点识记1: 隋朝: 建立者 杨坚(隋文帝)
时间 581年 都城 长安 统一全国时间:589年灭陈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 趋势。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及作用
措施:
经济上:发展经济,编订
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
量衡制度;
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
提高行政效率。 作用: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
隋 朝
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
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
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
盛的王朝。
以下材料说明了什么? 隋朝空前繁盛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三千多万人 四千六百多万人 人口激增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 垦田扩大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粮仓丰实
修大运河的目的是: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开通大运河
2、皇帝:隋炀帝
地位:隋朝大运河是古 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开始时间 从605年开始
3、概况:在图中找出大 运河三点、四
4、地位:段、五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
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
分为永济渠、通济渠、
邗hán 沟、江南河。连接了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当时在南方的割据政权是陈朝。
2.隋朝的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隋朝统一的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4.隋统一后实行的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5.一系列措施带来的影响: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6.隋朝统一全国的原因:①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使得人民渴望统一。
②陈后主不问政事,沉迷享乐,统治腐败。
③隋文帝励精图治,为灭陈做了充分的准备。
7.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8.运河开凿时间: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9.大运河线路: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①一个中心:洛阳②两个基本点:北抵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③四段(由北向南):永济渠(沟通海河与黄河)、通济渠(黄河与淮河)、邗沟(淮河与长江)、江南河(长江与钱塘江)④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⑤注意长安跟前的广通渠10.大运河开通的意义: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11.地位: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12.对大运河的评价:①经济上,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带动了沿江城市很快繁荣,它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发展,造福至今。
②政治上,大运河的开通有助于隋朝控制江南,稳固统治,从而对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中央集权起到重大作用。
③但开凿运河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 知识梳理
• 一、南北重归统一
• 1、隋朝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定都长安。 • 2、南北统一:589年,隋朝灭陈,南北重归统一。 • 3、繁荣一时:隋文帝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国家安定,经济繁荣,人口增加。 • 二、大运河的开通 • 1、目的:隋炀帝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朝的灭亡:
• 由于隋炀帝的 暴政,公元 618年农民战 争使隋朝灭亡。
本课小结
繁
国家统一 589
盛 繁盛 一 时
经济繁荣 大运河的开凿
的 一时 隋 朝
二世而亡 38年 581—618
课堂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隋朝建立于(A ) A.581年 B.582年 C.508年 D.907年 2.隋文帝是( C ) A.杨广 B.杨勇 C.杨坚 D.杨业 3.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贡献(C ) A.统一南北 B.创立科举制度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三
• 2、开始时间:605年 • 3、情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
杭,全长两千多公里。 • 4、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 活动与探究
• 思考与判断: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他们谁说的对?你怎么看?
• ①总的来说是好事,但只用一个“好”字或一个“坏”字来 评论大运河的作用太简单化了。②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够全面。不过,说是“好事”的, 还是看到了问题的主要方面。③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 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 一。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 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 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再想一想,水 运粮食在中国古代为什么重要?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共21张PPT)

课后练习
6、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兼并严重 B,过度役使民力 C,法律十分严酷 D,宦官跋扈专权
看谢 谢
观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2)作用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 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 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 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 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 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 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
1、原因 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隋 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 享乐,奢侈无度。 直接原因:农民起义
问题思考
想一想: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
前朝官吏的选拔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 太注重才能;科举考试选官的标准是人才的学识,具有较 高程度的公正性和开放性。
课后活动
1、想一想: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 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 进了社会基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促进 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605年 3、人物:隋炀帝 4、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6、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影响: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加重 人民负担,加速隋朝灭亡
数字巧记
历代朝代歌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的统一 时间: 581年
1、隋朝的建立 建立者:杨坚(北周外戚),(隋文帝)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26张PPT)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华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学习目标
1.了解隋朝建立与统一,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2.掌握隋朝大运河的开通,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 3.知道科举制创建的过程和影响。
一、重建统一开新局
从 三 国 到 隋 的 政 权 更 迭
一、重建统一开新局
时期 选官制度 选官根据 用官方法
影响
魏晋 九品中正制 门第高低 按门第高低授官“上权品贵无垄寒断门官,吏下选品无拔士族”
隋以后 科举制
学识高低 按才学高低授官“朝扩为大田了舍官郎吏,选暮拔登范天围子堂”
前朝选官看重门第,科举制的选官标准是才学, 具有较高的公正性和开放性。
三、科举取士选人才
3.影响
加强南北交通,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炀帝游大运河
二、开通运河贯南北
2.概况
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一条贯通南北 的大运河。 【读图】完善大运河的基本情况 一条动脉: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二千多米:2700多千米 三个点位: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南到余杭 四段工程: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思考】两首诗对隋唐大运河的 评价有何不同?
皮日休持基本肯定态度, 认为大运河的开通利大于弊。
胡曾持否定态度, 认为大运河推动了隋朝灭亡。
辩证分析 一分为二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巩固国家统一)。
开运河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人民带来 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1.建立
朝代知识小卡片(隋)
·时 间:581年 ·建立者:隋文帝杨坚 ·都 城:大兴(今陕西西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齐 北周 隋
南朝: 宋
齐
梁
陈
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时 间:581年 1、隋的建立 建立者: 杨坚(隋文帝) 都 城:长安
隋文帝杨坚
东魏 北朝:北魏 南 北 朝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
年 589
南朝: 宋
齐
梁
陈
荒唐皇帝陈后主
589年,隋朝大军南下,进攻南方陈国。 陈朝后主陈叔宝奢侈腐化,宴游无度,当他听 说建康城已陷落时,慌忙带着他的两个嫔妃, 躲入宫廷内的一口枯井里。隋军呼喊他们不出 来,扬言要往井里投石头,陈后主才和两个妃 嫔出来投降。 陈后主携二妃躲 入的枯井,被后人嘲 笑为“胭脂井”。据 说这口井就在今天南 京鸡鸣寺的山坡下。
酷爱“旅游”的隋炀帝
大业元年三月营建东都、开通济渠、邗沟、八月巡幸江都 二年四月还洛 三年三年三月还京,四月北巡,至榆林、筑长城,九月还洛 四年三月巡长城,东至恒岳、开永济渠 五年正月西巡河右,征土谷浑,置四郡,九月还京,十一月幸洛 六年三月,幸江都,开江南河 七年二月,御龙舟入通济渠至涿郡 八年,伐高丽,九月还东都 九年三月,幸辽东 十年三月幸涿郡,十月经东都还京,十二月,如东都 十一年五月,幸太原,北巡,十月还东都 十二年七月,幸江都 十四年三月,被弑。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连中三元 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 殿试的第一名为解【jiè 】元、会元、状元,合称 “三元”。接连在乡试、 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 名,称“连中三元”。连 中三元是科举制度下古代 读书人渴望得到的最高荣 誉,得之者寥寥无几。从 隋代到清朝的1300多年科 举史里,“连中三元”的 只有19位(说法之一), 其中文状元16人,武状元 3人。
措施:①经济上:发展经济,编 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 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 提高行政效率。
3、巩固统一
隋初 人口 垦田 粮仓 三千多万人
隋盛时 四千六百多万人
结论 人口激增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 口仓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胭脂井
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581年 时 间: 1、隋的建立 建立者: 杨坚(隋文帝) 长安 都 城: 时 间: 589年
2、隋的统一 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 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 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 势。
隋朝统一后,疆域东起辽河、北抵大漠、西至敦煌、 南据交趾,十分辽阔。
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Βιβλιοθήκη 隋的灭亡:618年,隋炀帝
探究:隋朝与历史上哪个朝代很相似?它 们都有哪些相似点? 秦朝和隋朝的共同点:
1.都结束分裂,实现了统一;
2.都创立了重要制度,影响深远(秦的中央集权制度 、隋朝的科举制); 3.都修筑了大型工程(秦朝万里长城、隋朝大运河); 4.都因暴政而亡,皆为短命王朝(二世而亡)。
三、隋的灭亡
1、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①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徭役繁重。营造东宫洛阳, 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动辄数百万民力; ②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多次南下巡游,拉纤的民 工多达数十万; ③三征辽东,兵役繁重,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相关史事 隋朝末年,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 ,被迫采用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福 手福足”。有的地区人民连草根树皮也 吃不上。起义军在发布的檄文中,痛斥 隋炀帝:“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 海之波流恶难尽”。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农业生产几乎陷于 停顿。“黄河之北,则千里无烟,江淮之间, 则鞠为茂草。”(《隋书·杨玄感传》) 当时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受到严重破坏, “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旧唐
书·李密传》)。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 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隋炀帝陵
隋炀帝像
夏商与西周
春秋和战国 三分魏蜀吴 南北朝并立
东周分两段
一统秦两汉 二晋前后沿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
辽宋夏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1、隋的建立
东魏 北朝:北魏 南 北 朝 西魏
消极影响: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
(巩固政权的目的未实现)
二、隋的贡献
2、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 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 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二、隋的贡献
2、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 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 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2)过程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 的正式确立。
——英国大百科全书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 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 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的。”
——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三、隋的灭亡
1、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①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徭役繁重。营造东宫洛阳, 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动辄数百万民力; ②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多次南下巡游,拉纤的民 工多达数十万;
二、隋的贡献
2、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3)影响: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 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 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 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 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 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科举制对世界的影响: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 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 行的考试。”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 隋朝大运河 2.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 隋炀帝 3.开通此“河”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4.材料二中“涿郡”、“江都”分别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 北京、扬州
思考:大运河的开通有没有什么消极的影响? 材料1: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东南四十三州的广大地区,民脂民膏都被这 条河运走,送到京城供皇室贵族去享用了。)
材料2: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胡增《汴水》
(一旦大运河开凿,将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耗 尽国库,隋朝的灭亡将随之加速到来。)
大运河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是与长城齐名的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1、开通大运河:
二、隋的贡献
(1)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从605年起 (2)时间: 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3)概况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地位: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1、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主要 依靠江淮地区供应。
2、隋灭陈以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统治。
1、开通大运河:
二、隋的贡献
(1)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从605年起(隋炀帝时) (2)时间: (3)概况
【今北京】
【今杭州】
1、开通大运河:
二、隋的贡献
(1)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从605年起 (2)时间: 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3)概况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地位: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开通的条件:
(1)经济繁荣
(2)国家统一
(3)有古运河为基础
开凿大运河
1、开通大运河:
二、隋的贡献
(1)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从605年起 (2)时间: 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3)概况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地位: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作用:
材料1: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 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皮日休《皮子文薮·汴河铭》 (往北可以通到河北经营渔业,往南可以 通到扬州经营运输,他的利用价值是很广 的)
材料2: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古人评价大运河 (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
1、开通大运河:
二、隋的贡献
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措施:①经济上:发展经济,编 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 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 提高行政效率。
3、巩固统一
结果: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 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 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 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 盛的王朝。
二、隋的贡献
1、开通大运河:
(1)目的:
隋炀帝真的只是为看琼花而开通的大运河吗?
随堂训练
1、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
A、才能 C、门第 B、财产 D、民族
C)
2、最早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是在( A、汉武帝时期 C、隋文帝时期 B、秦始皇时期 D、隋炀帝时期
D)
随堂训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 博哉。”
(1)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从605年起 (2)时间: 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3)概况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地位: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作用: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 和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