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黑格尔《逻辑学》3

合集下载

黑格尔之三:逻辑学|近代哲学

黑格尔之三:逻辑学|近代哲学

黑格尔之三:逻辑学|近代哲学《逻辑学》以《精神现象学》为其前提:意识,作为显现着的精神,它自己在途程中解脱了它的直接性和外在具体性之后,就变成了纯知,这种纯知即以那些自在自为的纯粹本质自身为对象。

它们就是纯思维,即思维其本质的精神。

所以,《精神现象学》乃是“纯科学概念的演绎”,而《逻辑学》便以这些“纯科学概念”作为它的研究对象。

黑格尔的逻辑学不仅与本体论是同一的,而且与认识论、辩证法也是同一的。

逻辑学讨论的是思维规律和纯粹的思想规定,因而就是认识论。

然而在黑格尔看来,这不仅仅是主观范围内的事情,它们同时是事物的客观规律和本质规定。

另一方面,无论逻辑学还是认识论从根本上都是以辩证法为其基本形式的。

1 历史与逻辑古代哲学的形而上学主张思维在它的内在规定中,和事物的真正本性是同一个东西。

亚里士多德从范畴入手来解决存在问题,通过以实体为中心的十范畴确立了世界的逻辑结构。

经过中世纪的改造乃至到了近代哲学,实体成了本体论所研究的最高对象,而近代哲学中通常逻辑学亦即形式逻辑所研究的只是单纯主观的思维形式。

康德对亚里士多德的范畴体系进行了调整,提出了四组十二个范畴作为知性为自然立法的根据,以将范畴主观化、内在化的方式,有条件地确立了世界的逻辑结构。

现在黑格尔要做的工作就是恢复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传统,重新赋予范畴以客观性的意义。

在《精神现象学》之后,黑格尔首先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建立世界的逻辑结构,亦即对纯粹本质性的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为哲学奠定基础。

当人类精神达到了“绝对知识”之后,整个认识过程便纯化为范畴,《逻辑学》即以此为对象。

在黑格尔看来,人类精神对绝对的认识是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亦是一个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而哲学史恰恰就是这一过程的最高体现。

在哲学史中,每个哲学体系都有它自己独特的哲学原则,它们都代表着人类精神认识绝对的一个阶段。

因而看似相互对立、杂乱无章的哲学史实际上乃是“一个”哲学的发展过程。

图解黑格尔逻辑学3

图解黑格尔逻辑学3

解说现象的规律和本质的规律
• 规律把握了本质之间的关系。它分为形式变化的 规律和本质变化的规律。它们分别是直接抽象和 间接抽象两个层次的认识属性。逻辑图为:
解说自身反思和现象的反思
• 虚无的直接物,指处在运动变化环节的直接物,运动中的 存在形式。自身反思的东西,指观念上把握的概念。这是 思维和存在之间关系的反映。现象的反思与自身反思处在 两个抽象层次上。自身反思属于直接抽象的产物,现象的 反思属于间接抽象的产物。建立起来之有属于本质存在, 与自身同一则是本质的属性。
• 我们以逻辑模式演化 过程为例,解说整体 和部分之间是两个环 节的关系。图中每个 逻辑图都是认识的一 个环节,整体则是将 它们综合起来,系统 把握的逻辑模式。这 就是黑格尔所说:整 体是一的连续。
整体、部分与环节之间关系的解说
整体
肯定的独立性 整体是构成自在自 为之有的世界的独立 性。反思把握的是向 对立面转化和质变的 过程。以它的他物( 即对立面)为它的真 理。整体的内涵是一 的连续,质变过程。
图解黑格尔的《逻辑学》(三)
编号:006 思东创作室
蒋忠明动画法的系统应用
本质论第二部分现象的三个环节逻辑图
现实
本质的对比 整体与部分对比 力及外在化对比 外与内的对比
认识过程
现象 现象的规律 现象和自在之有的世界 现象的消解
本质存在
存在 事物及其特性 事物由物质组成 事物的消解
本质论第二部分现象的逻辑结构图
解说现象和本质之间的关系
• 现象属于反思的存在,这种反思停留在直接抽象 的环节。本质处在间接抽象的环节,因此,现象 是本质的存在形式。这里包含思维和存在二者之 间的关系,逻辑图为:
解说现象和本质是两个层次的运动

黑格尔逻辑学的主要内容

黑格尔逻辑学的主要内容

黑格尔逻辑学的主要内容
黑格尔的逻辑学是哲学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辩证法:黑格尔的逻辑学强调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和对立的斗争而实现的。

他认为,辩证法是一种普遍的思维方法,适用于各个领域。

2. 概念论:黑格尔的逻辑学强调概念的重要性,认为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

他认为,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3. 本质论:黑格尔的逻辑学强调本质的重要性,认为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他认为,事物的本质是通过概念的发展和变化而展现出来的。

4. 现象论:黑格尔的逻辑学强调现象的重要性,认为现象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他认为,现象是本质的表现,而本质是通过现象而展现出来的。

5. 历史哲学:黑格尔的逻辑学还涉及到历史哲学,认为历史是一种发展的过程,是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过程。

他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通过辩证法而实现的。

总之,黑格尔的逻辑学是一种复杂而深刻的哲学体系,它强调辩证法、概念、本质、现象和历史哲学等方面的重要性,对于哲学、政治、社会和文化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逻辑第三部分

小逻辑第三部分
成为真理。耶稣说(《约翰福音》7、38):“任便谁人相信我,从他的腹中将会流出活
水的江河来。”这话下面§39立即有解释和说明,意谓并不是相信那暂时的、肉体的、
现世的基督的人身就可以有这种效果,他还不是真理的本身。在§39里,信仰是这样被
规定的,即这话是对那些相信他并将要接受圣灵的人说的。因为圣灵尚未下降,因为耶
稣尚未得到光荣——那尚未得到光荣的基督的形象就是那时还以肉身出现在时间里的,
或者(同样的内容),即是后来所想象的作为信仰的直接对象的人身。在现世,基督曾
把他的永恒的本性和使命,亲身口头启示给青年们目的在于促使他自身与上帝和解,世
人与他和解,并启示人以解救之道和道德教训。而青年们对他所抱的信仰即包括有这一
学范围的作风。当这种风气闹得愈响亮,我们深切从事哲学研究就愈少。所以愈彻底愈
深邃地从事哲学研究,自身就愈孤寂,对外愈沉默。
哲学界浅薄无聊的风气快要完结,而且很快就会迫使它自己进到深入钻研。但以谨
严认真的态度从事于一个本身伟大的而且自身满足的事业(Sache),只有经过长时间完
成其发展的艰苦工作,并长其埋头沉浸于其中的任务,方可望有所成就。
派的宗教意识里,是这样处理的:即它并不需要哲学来满足那种兴趣。它甚至以为,并
且很正当地以为这种新创的通过哲学的满足将会扰乱了那原来的狭义的宗教的满足。这
样一来,哲学便完全从属于个人主观的自由的需要。但对于主观的个人,哲学并不是什
么少不了的东西。只有当他遇到了怀疑和讥评的时候,他才会感到需要哲学去支持自己,
的一切内容都排除净尽了,与那将信仰归结为念主呀主呀的口头禅的虔诚派之空无内容,
实并无二致。谁也不比谁较胜一筹。当他们争辩在一起时,也可能达到学理的探讨,并进而获得知识和真理。启蒙派的

图解黑格尔逻辑学第三部分

图解黑格尔逻辑学第三部分

图解黑格尔《逻辑学》的第三部分1、图解黑格尔的《逻辑学》,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将黑格尔所著的大小逻辑有机结合为一体,同时展开解说的方法。

整体结构以《小逻辑》为主,观点解说则是根据逻辑关系的属性、形式和特点穿插进行。

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剖析黑格尔的动态分析方法——辩证逻辑规则在认识论的各个环节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无论是《逻辑学》还是《小逻辑》,它讲述的内容都与老子的《道德经》有着直接的联系。

因为老子的《道德经》传入西方之后,西方没有“道”的概念,于是将它翻译为“逻辑”。

黑格尔系统阐述了大道的逻辑,将它从讲道理的形式演变成科学理论的形态,由此形成了辩证逻辑自身发展演变的两个阶段:老子的“大道”是隐藏形式的辩证逻辑,黑格尔将它变为显露形式,理论形式。

2、这是黑格尔《逻辑学》下卷本质论的第二部分:现象环节具有的逻辑结构图。

它的基础是静态本质,上面的环节是现实,所以,现象属于间接认识过程中的三个环节。

为此,我们用双向箭头标注出它的认识深度。

3、本质论第二部分是现象,它由存在、现象、本质的对比三章构成,这是它各章内部具有的逻辑结构图。

4、现象是规律作为否定的、自身绝对变化的存在是过渡为对立物、自身扬弃和回到统一的运动。

这个不静止的形式或否定性的方面并不包含规律;因此现象与规律对比起来,就是总体,因为它包含规律,但还多一些,即自身运动的形式这一环节。

《逻辑学》下卷P145、1465、有是绝对抽象;这种否定性对有不是一个外在的东西;是有,唯有有而更无其他,才作为这种绝对否定性。

由于这种绝对否定性之故,有仅仅是作为自身扬弃之有,并且是本质。

但本质作为单纯的自身等同,反过来又同样是有。

有论包含第一个命题:有是本质。

第二个命题:本质是有,构成了本质论第一篇的内容。

本质把自己造成有,但这个有却是本质的有,是存在;这是一个从否定性和内在性发生出来的有。

《逻辑学》下卷P1156、存在就是本质的关系;现象物表明了本质的东西,而本质的东西又是在其现象之中。

黑格尔逻辑学的三个阶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黑格尔逻辑学的三个阶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黑格尔逻辑学的三个阶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黑格尔逻辑学的三个阶段是黑格尔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他的逻辑学中,黑格尔试图探索人类思维和理性的发展过程,并将其概括为三个主要阶段。

这三个阶段分别是"客观逻辑"、"主观逻辑"和"绝对逻辑"。

在这三个阶段中,黑格尔试图探讨客观世界和主体意识之间的关系,以及绝对真理的本质。

通过这些阶段的分析,黑格尔试图揭示思维的发展是如何逐渐达到绝对自我意识的过程,从而实现对于现实的全面认识。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探讨黑格尔逻辑学的三个阶段,并分析每个阶段的重要性和贡献。

通过这样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黑格尔哲学思想的逻辑学部分,以及对于理性和思维发展的理解。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将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展开讨论黑格尔逻辑学的三个阶段。

在引言部分,将对黑格尔逻辑学的重要性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黑格尔逻辑学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分析其特点和发展历程。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每个阶段进行总结,并探讨黑格尔逻辑学的整体发展和影响。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旨在全面展示黑格尔逻辑学的重要性和发展过程,为读者深入了解该领域提供有益的参考。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黑格尔逻辑学的三个阶段,揭示出其在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通过对每个阶段的详细分析和总结,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黑格尔逻辑学的思想演变过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哲学理念和方法论。

同时,通过对三个阶段的比较和对比,可以帮助读者更清晰地认识到黑格尔逻辑学的发展脉络和内在逻辑,进而对其哲学体系有更全面的把握和理解。

最终,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深入探讨黑格尔逻辑学的视角,从而促使对其深奥哲学思想的思考和启发。

2.正文2.1 第一阶段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中,第一阶段被称为"抽象逻辑"阶段。

图解黑格尔逻辑学本体论

图解黑格尔逻辑学本体论

差异 产生区别矛盾 动态形式
对立 矛盾极限形式 动态本质
在本质中一切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关系
肯定形式 自身同一 抽象形式
否定形式 相互关系 发展形式 否定之否定
同一律
矛盾律
变化中的规则 概念内涵不变 与黑格尔的 具体概念相反
排中律
运动的三种形式:圆圈、螺旋、金字塔
• 黑格尔通过圆圈式的运动将同一、否定、区别三个概念之 间的关系联系起来,具体形式为:外部是否定性——同一 ——内部是区别性。内外一体,构成了圆圈式的运动。 • 理性则将否定性作为运动的形式,本质是矛盾关系,矛盾 的属性是同一和区别(对立)这里不存在圆圈式的形式, 而是具有两个层次、两种形式的关系。逻辑图为:
• 统一体是零,指的是作为矛盾存在形式的统一体, 本身并不显现出矛盾关系,或者说,矛盾在这里 中和了。我们将这一特点概括为:形式无矛盾, 本质有矛盾,属性是矛盾。形式、本质、属性三 位一体,相互之间是不可分割开的关系。
黑格尔思辨哲学阐述的矛盾观
存在根据 是本质
本质是质变、飞跃 有无之间的转化
逻辑是大小圆圈 环环相套的形式
思维过程
菱形结构法
逻辑规则 两分法 同一律
理性是方法 两个层次 两种形式
反思
本质运动:“一分为二”
思维口诀 认识是二 存在是一
实有 映象
运动变化
统一体 知性是概念 逻辑法:直接性—间接性

本质运动具有的两个层次四种形式
主体运动 主体运动
客体运动
精神运动 精神运动
模式演化
本质认识具有的两个层次三个环节
矛盾存在论和运动矛盾论的形式对比
矛盾存在论和运动矛盾论的本质对比

黑格尔逻辑学

黑格尔逻辑学

黑格尔逻辑学这篇文章我已经想了好久,还是准备今天讨论这个事情,理由也非常的简单,在《逻辑学》关于矛盾说法的注释二部分,黑格尔明确讨论了两个逻辑学的定律,排中律和矛盾律自身的矛盾。

今天看了一遍,感觉又有些新的想法。

所以一并进行讨论。

一、黑格尔的《逻辑学》是关于“绝对”之“内容”的一部“内容逻辑学”如果从形式逻辑讨论的要素来说,黑格尔的《逻辑学》确实是包含了形式逻辑学的全部内容,如果要说它和传统形式逻辑区别的话,我认为它应该被命名为“内容逻辑”。

这个内容,就是关于“绝对”的内容,这个逻辑就是这个“绝对”之“内容”的逻辑。

关于“绝对”,我已经在其他文章说了很多次了,这儿我略去不谈,如果感觉还把握不住的话,去看其他的篇章,现直接开说。

绝对是大全,是全体,是真理,是三位一体,是这个世界所有,那谁来言说它呢?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指出。

即绝对主体,也就是说,绝对自我说,但不是直接说,而是通过实体,通过真理的两个中介,即绝对自我通过实体作为主体,以绝对真理作为开端,指导实体运作。

绝对运动受那个开始支配,那个开始是真理,那个真理是绝对的,那个真理是逻辑的目的和最终结果。

黑格尔经常不断地告诉我们,他整个哲学的科学性是由他体系的陈述而自己证明自己。

绝对在这个运动中,证明自己是真实的绝对,这个世界是真实的,这个世界是有真理的,那个真理是开端也是结果。

所以绝对即是真理,真理即是绝对,体现了他“思有同一”的彻底一致性。

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中,最早出现的是有,那个无规定的直接性,最后得到的是绝对理念,那个绝对理念是理论理念和实践理念的同一,这个同一即是真理,也是关于“绝对”的知识,也是那个绝对的精神,也是那个无规定性的直接性。

所有这些说明了绝对即是主体,绝对即是真理,绝对即是精神的同一。

也就是说,在整个的逻辑学的论述中,通篇只有一个对象,那个就是绝对。

这样又回到绝对就是上帝,上帝就是真理,上帝是三位一体的说法上面去。

为什么上面的说法,我要一再说起,只是因为,这个说法太重要了,重要到什么程度?重要到,如果你不这样认为,你不把所有涉及“绝对”及“绝对的”这两个概念理解为“绝对”这个最抽象,最普遍的共相上,也是最普遍的直接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解外与内的对比:认识形式和属性
逻辑关系
两 种 形 式
现实 本质与存在
无限的概念对比 逻辑性:内外两种形式
两个层 次 二律背 反 对
立 统 一
间接的本质对比 矛盾性:两个对立的规定
认识形式和属性
直接的形式对比 两种认识:整体和部分的对比
第三部分现实具有的逻辑结构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现实
绝对物
绝对物的展示
解说自在之物与自在之有的关系
• 自在之物属于本质存在范畴,它的表现形式是自 在之有,是直接性的存在形式,即本质的显露方 式。逻辑图为:
解说:事物即关系的属性、形式和特点
直│外在存在 接│关系形式
本质存在
间│自在之物 接│动态关系
存在:本质关系
┌直接性:存在物 具体存在┤两种形式 └间接性:事物
自在之物:本质 有-实有-将有 特性:关系的形态 本质存在自在之有 事物的相互作用 外部分离内部一体
• 我们以逻辑模式演化 过程为例,解说整体 和部分之间是两个环 节的关系。图中每个 逻辑图都是认识的一 个环节,整体则是将 它们综合起来,系统 把握的逻辑模式。这 就是黑格尔所说:整 体是一的连续。
整体、部分与环节之间关系的解说
环节 部分 整体 肯定的独立性 整体是构成自在自 为之有的世界的独立 性。反思把握的是向 对立面转化和质变的 过程。以它的他物( 即对立面)为它的真 理。整体的内涵是一 的连续,质变过程。 否定的统一 部分是曾经成为 现象世界的直接存 在。存在形式自身 具有的多样性、变 化性、统一性。部 分的内涵是量变过 程。二律背反组成 了整体和部分的矛 盾。 两方面被建立 为环节。在自身中 是直接的矛盾,并 且扬弃自身。相互 转化的关系。对比 的真理在于中介: 整体是质变过程, 部分是形式变化。 两个层次的认识: 两极对立中介同一
解说现象的规律和本质的规律
• 规律把握了本质之间的关系。它分为形式变化的 规律和本质变化的规律。它们分别是直接抽象和 间接抽象两个层次的认识属性。逻辑图为:
解说自身反思和现象的反思
• 虚无的直接物,指处在运动变化环节的直接物,运动中的 存在形式。自身反思的东西,指观念上把握的概念。这是 思维和存在之间关系的反映。现象的反思与自身反思处在 两个抽象层次上。自身反思属于直接抽象的产物,现象的 反思属于间接抽象的产物。建立起来之有属于本质存在, 与自身同一则是本质的属性。
解说本质存在和具体存在的内涵
• 存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在认识论中存在的属性 分为具体环节和本质环节两个层次。本质环节的 属性是质料和形式的对立统一,具体环节的属性 是特性和物质。逻辑图为:
超感性世界的内涵是本质存在
规律
本质之间 的联系
自在自为之有 超感性的世界 直接抽象的本质
本质 存在
存在的世界 感性的世界 直观反映把握的形式
解说抽象概念和具体概念之间的关系
• 概念最初还是直接的,反映存在的形式,它的环节也是相 互直接的,指的是两个变化形式之间的联系,作为反映形 式的概念,它属于直接抽象的具体概念。其统一是本质的 关系。从具体概念之间的关系上升到本质环节的统一,这 是形成抽象概念的思维运动。逻辑图为:
整体部分环节之间直观形式的逻辑图
用逻辑图解说力及其外在化的对比
力的条件 存在的属性 形式和特点
对立性
直接性
力的推动 关系的属性 形式和状态
间接性
力的无限 直接性是有限 能动性是转化
本质性
内外形式同一 属性对立
解说内与外:两种形式的同一
• 按照这个规定,外不仅就内容说,等同于内,而 且两者只是一个事情。——内外一体,相互转化, 这是辩证逻辑关系的体现。
现象
存在
事物及特性 现象的规律
和自在之有世界
现象
本质的对比
整体与部分 力及外在化对比
物质组成论 事物的消解
现象的消解
外与内的对比
现象的规律和本质的规律
本质
两个层次 矛盾和逻辑
认识的两个层次
现象:三个环节
静态动态逻辑 关系的各种形式
存在:两种形式 概念:关系的形式:本质存在 名称:存在的属性:具体存在
解说事物的消解:知性、理性、动态
直接性 物质 有限概念 存在属性
间接性 事物 无限概念 关系形态
本质性 事物的消解 本质属性 转化质变
用菱形结构法解说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
现象
映象和存在的统一 本质和非本质的关系
关系 现象的规律 现象交替中自身等同 长留不变的东西 同一 根据 对立 现象和本质对立 自在之有的世界 与现象世界对立
解说现象和本质之间的关系
• 现象属于反思的存在,这种反思停留在直接抽象 的环节。本质处在间接抽象的环节,因此,现象 是本质的存在形式。这里包含思维和存在二者之 间的关系,逻辑图为:
解说现象和本质是两个层次的运动
• 现象是运动中的存在物,它的否定构成了它在长 在。这个否定是思维环节的另一个独立物即抽象 的独立物,它是以关系形式存在的概念,不是具 体的独立物。以关系形式存在的本质同样是运动 的,这是关系的表现形式不断变化。逻辑图为:
三个世界、两种属性:形式同一和本质同一
本质和规律之间相互联系的逻辑图
初级本质 具体关系
┌现象规律 └具体规律
思维形式规律 逻辑模式
二级本质 动态关系
本质规律 辩证法规律
极限本质 逻辑关系
现象的消解是动态同一的逻辑规则
存在:现象的世界 规律是形式的对比
自身 同一 模式
自身等同 形式同一
在矛盾环节 对立消失了
逻辑形式:本质的对比
逻辑规则:本质同一形式对立 本质和现象两个层次对立统一
现象规律和本质规律之间的关系
本质规律
两 个 层 次
本质的对比
现象的消解
静态和动态本质同一
认识属性
现象的和自在之有的世界 关系为本:现象和规律一体
现象的规律 直接性和间接性对立统一 现象规律
现象的三个环节具有的核心内容
现象的消解 现象和本质世界 现象的规律 现象是间接认识 把握的非本质东西。 它的属性是形式对立 本质同一。由此构成 矛盾概念的内涵。对 立性是形式特点,同 一性是本质属性。这 是两个层次的认识, 对立和同一两种属性 是现象的规律。 现象是各种关 系的表现形式,现 象中的同一性是规 律。由此构成理性 认识的三个环节: 关系——现象—— 规律。规律是过程 中的本质关系,与 显现的世界是对立 统一的矛盾关系。 显现的世界是 直接存在,本质的 世界是反思性的存 在。存在和过程二 者形式对立本质同 一。现象是静态的 对立同一,本质是 从对立到同一的质 变。二者在规律环 节实现了形式统一
解说存在的本质和运动的本质
• 自在之物属于运动中呈现的本质的直接物。运动、 转化对于自在之物同样是本质的。二者的区别表 现在一个是存在的本质、静态形式;一个是运动 的本质,动态形式。在这种最初的或直接的存在 中,却分散为漠不相关的规定。逻辑图为:
解说非本质存在与本质存在的关系
• 非本质的存在,属于变化中直接显露的形式。它 具有直接性。本质存在具有间接性,它是以关系 形式出现的存在,理性认识的产物。两种存在形 式都是自在之物具有的。区别在于本质的存在和 非本质的存在认识形式不同。逻辑图为:
事物概念具有的两种属性
真实的存在 同一性 知性 真的东西 与有对立 对立性 理性
事物概念 本质存在
两种属性 逻辑
解说显现的世界、本质的世界和根据
• 显现的世界,指的是直接反映到人的大脑中的客观世界, 本质世界是反思环节把握的世界。二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 关系。本质的消灭,指的是对本质属性的认识,即进到根 据环节。这里存在着认识的三个环节: • 现象世界——本质世界——根据。逻辑图为:
解说两个命题:有是本质,本质是有
• 第一个命题:有是本质,指的是运动中的存在属 性。第二个命题:本质是有,指的是本质存在的 属性。运动中的存在和本质存在二者之间是对立 统一的关系。这种对立统一表现在形式和本质两 个层次之间。逻辑图为:
解说现象和现象物的内涵
• 存在本身在运动环节的概念是现象,这是直接抽 象把握的观点。间接抽象上升到本质高度。现象 物表明它把握了运动环节本质的东西,与现象处 在不同的认识层次上。逻辑图为:
规律的王国 自在自为之有 规律是过程中的本 质关系,即本质的否 定性。现象的规律是 形式变化,过程的属 性。本质的规律是转 化和质变。根据是矛 盾的运动。自在自为 之有的世界与显现的 世界二律背反。
客观世界、现象世界和本质世界
理性 本质的世界 反思的存在
静态形式同一
映象:显现的世界 直接的存在
思维和存在二者属性对立 客观世界:流动和开放的平台
图解现象的和自在之有的世界
存在的世界 规律的王国
存在的世界 自在之有的世界
现象环节包含两种属性:过程 中的长在和消解。现象的建立起 来之有就是规律。静态的规律是 现象的基础,不是现象的根据, 乃是直接性的统一。它的内涵是 形式对立,本质同一。即对立统 一关系。属性是对立性和同一性 二者不可分割开。
内与外两种形式的同一是倒置关系
• 思维和存在两个环节,构成了内与外的两种同一。 知性环节:思维是形式,存在是内容。这是本体 论环节的特点——外部对立。理性环节:作为纯 形式,本质同一,相互倒置。这是认识论环节的 特点——内部一体,层次矛盾。
解说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 事先建立的形式的反思,指的是思维环节把握的存在形式。 自身反思的直接性,指本质环节的反思形式——直接性。 对存在内容的把握,进到反思环节就转化为形式。这里的 观点表明,内容和形式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其转化的条件 是认识从反映论环节进到反思论环节。逻辑图为:
事物及其特性
本质是三个环节:三段式法 特性是两个层次:直接和间接 作用是两种形式:外部和内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