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关联
产业关联

(4)劳动就业联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社会化大生产使产业间的发展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
一种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另一些产业的发展,一些产业的发展也 可能导致另一些产业的发展,相应地,该产业发展时,会增加 一定量的劳动就业机会,而该产业的发展则带动了相关企业的 发展,也就必然使这些相关产业增加劳动就业机会。
(5)投资联系 一个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物资资本和人力资本,产业
(2)系数的修订。最早的里昂惕夫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假定 投入产出模型中的投入产出系数是固定不变的,但实际情况并 非如此,人们早就对这一情况有所认识,并对此作出努力,提 供了一些更新系数和预测系数的方法。不过,大多数的方法是 经验性的,或者是机械的数学推导,尚缺乏深刻的经济分析作 为依据。
(3)投入产出的优化。 线性规划产生后,使原本不具有“最 优”思想的投入产出理论向优化方向发展。线性规划发是在一 定的约束条件下,从各种可供选择的途径中计算出对实现某种 特定的目标来说是最佳途径的方法。随着高速电子计算机的产 生,几千个变量乃至上万个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求解开始成为 可能,从而使线性规划方法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投入产 出分析和线性规划的结合,可以用于研究符特定目标的产业结 构,是“最佳产业结构理论”。
(三). 产业关联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的应用: 目前世界上除了少数经济不太发达、与国际市场联系较少的
小国外,基本上都编制了投入产出表,不少国家的统计机构中设 有专门投入产出统计部门。
应用范围的扩展。传统的投入产出应用领域是一个国家国民 经济部门或者产业之间的关系。现在的投入产出应用领域在两个 方面进行了扩展:(1)应用于区域经济,即把国家的某一区域 作为研究对象,编制区域投入产出表,用以对区域性的现状进行 分析、预测和规划。(2)投入产出方法开始应用到国际经济关 系领域,如把西欧17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编制“综合国际投入 产出表”,用以研究经济结构的相似性。(3)用于各种特殊问 题研究(如能源、教育、环境污染、人口等投入产出分析),分 析核算环境污染、收益分配、人口、教育等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 系。
第七章 产业关联

3.产业间技术关联 产业间技术关联是某些产业不同层次的技术状态及 产业间技术关联是某些产业不同层次的技术状态及 其变化对其他产业技术发展的影响。 其变化对其他产业技术发展的影响。 技术进步是推动产业关联因素变化的最活跃 是推动产业关联因素变化的最活跃、 技术进步是推动产业关联因素变化的最活跃、最积 极的因素。 极的因素。 肉 类 4.产业间价格关联 产业间价格关联是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的价值表现 产业间价格关联是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的价值表现 形态, 形态,即产业间产品和服务关联价值量的货币表现 某些产业价格的变动, 某些产业价格的变动,会使这些产业的产品和服务 市场扩大或缩小, 市场扩大或缩小,从而引起其他相关产业的产品和 劳务市场的变动,对这些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劳务市场的变动,对这些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5.产业间投资关联 投资不仅是构成需求的重要因素, 投资不仅是构成需求的重要因素,而且投资也会改 进和形成新的生产能力
产业经济学
北 方 民 族 大 学 商 学 院 经济学系主任、社会学研究员
范 建 荣本章重点1.Fra bibliotek产业链
2.
产业关联关系的内容和关联方式。 产业关联关系的内容和关联方式。
3.
产业关联效应。 产业关联效应。
4.
产业波及效果。 产业波及效果。
第一节 产业链
一、产业链的定义及其实质 1.定义 定义 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 关联, 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 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 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 2.产业链的实质 产业链的实质 实质就是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关联, 实质就是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关联,而这种产 业关联的实质则是各产业中的企业之间的供给与 需求的关系。 需求的关系。 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 企业链、供需链和空 价值链、 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 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 四个维度的概念。 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
产业关联分析课件

网络分析
03
通过对产业网络结构的分析和模拟,揭示产业之间的
关联模式。
产业关联分析的定性方法
专家调查法
通过专家调查,了解不同产业之间的关联情况和发展 趋势。
案例分析
通过对特定产业的案例进行分析,揭示产业之间的关 联情况和演化规律。
政策分析
通过对相关政策的解读和分析,评估政策对不同产业 之间的关联影响。
Chapter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
横向
各部门生产活动的产出以及中间使用
列
各部门生产的总产
纵向
各部门生产活动的中间投入以及最终使用
行
各部门生产的中间使用
投入产出表的主要指标
01
直接消耗系数
反映一个部门生产单 位产品需要消耗其他 部门多少产品
02
完全消耗系数
反映一个部门生产单 位最终产品需要直接 和间接消耗其他部门 多少产品
06
产业关联的未来发展趋势
Chapter
技术创新对产业关联的影响
总结词:正向影响
VS
详细描述:技术创新不断推动产业关 联向更高层次发展,提高各产业间的 协同效应。新技术如互联网、人工智 能等的应用使得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 更加紧密,促进了信息共享、流程优 化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环保政策对产业关联的影响
财政收入政策的影响
财政收入政策可以通过税收、收费等方式影响产业 关联。例如,降低某个产业的税收可以鼓励该产业 的发展,进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货币政策对产业关联的影响
利率政策的影响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水平影响 产业关联。例如,降低利率可以鼓励 投资和消费,进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 展。
货币供应政策的影响
产业关联

n
xij
Gj
j 1 n
(i 1,2,, n)
xij Yi
j 1
这个指标反映了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品中有多少作为中间产品,即原材料为各产业作
需求。中间需求率越高,表明该产业部门就越带有原材料产业的性质。
“中间需求率+最终需求率=1”
依据中间需求率,就可比较精确地计算出各产业部门产品用于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完全消耗系数是直接消耗联系与间接消耗联系的全面反映。它能深刻地反映一个部
门的生产与本部门和其他部门发生的经济数量关系,因此它比直接消耗系数更本质、
更全面地反映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这对正确地分析国民经济、产
业结构是十分重要的。
完全消耗系数的经济含义是指某产业部门单位产品的生产对各产业部门产品的直接
的比例,从而较准确地把握各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某一产业的中间投入率:指该产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过程中的
中间投入与总投入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n
xij
Fj n
i 1
( j 1,2,, n)
xij Dj N j
i 1
中间投入率指标反映各产业在自己的生产过程中,为生产单位产值的i )n1
和
X
(
xi
)
分别表示最终需
n1
求矩阵和总产出矩阵,则有:
bij
aij
n
bik akj (i, j 1,2,, n)
k 1
将直接消耗系数 aij 代入,可得: AX Y X Y (E A) X X (E A)1Y
上式常被用于宏观经济的规划和调控。
第三节 产业结构分析
第二节 投入产出方法 一、投入产出的涵义
第四章 产业关联

最终需求
总产出
消费……出口
Y1
X1
Y2
X2
┇
┇
Yn
Xn
▪ 毛附加价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报酬+社 会纯收入
▪ 最终需求=固定资产更新与大修+积累+消 费+出口
▪ xij表示第j产业部门生产中所消耗第i部门 产品数量的价值;
xij表示第j产业部门生产中所消耗第i部 门产品数量的价值;
投入
各产业 的中间 投入
▪ (1)各产业的总产出=该产业的中间需求+ 该产业的最终需求
产出
各产业的中间需求
投入
各产 业的 中间 投入
产业1 产业2
…… 产业n
毛附加价值
总投入
产业1 产业2 …… 产业n
x11 x12 …… x1n x21 x22 …… x2n
┇ xn1 xn2 …… xnn Z1 Z2 …… Zn
X1 X2 …… X n
L1 L
中间产品
最终产 总 产
产
产
产合品
品
品…品…品计
2
j
n
x12 …
x1j …
x1n
Y1
X1
Y2
X2
x22 …
x2j … x2n
┆
┆
Yi
Xi
┆
┆
┆
┆
Yn
Xn
┆
xn2 …
xnj …
xnn
L2 …
Lj …
Ln
—
L
▪ (1) 总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
▪ (2)劳动力总量=各产品生产所需劳动力 数量之和
产出
钢铁工业 纺织工业 电力工业
产业经济学之产业关联概述

产业经济学之产业关联概述摘要产业关联是产业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指的是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依赖。
本文将从产业关联的定义、产业关联的种类以及产业关联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产业关联的概念和意义。
1. 产业关联的定义产业关联是指不同产业之间以及产业内部不同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赖关系。
产业关联反映了产业经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它是一个产业体系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集合体。
产业关联的出现源于分工与合作的需求,通过形成产业链条,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的最大化。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产业关联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1 内部产业关联内部产业关联是指产业内部不同环节之间的联系和依赖,包括上下游产业环节之间的关联和同一环节内部企业之间的关联。
上下游产业环节之间的内部产业关联通常体现为供应链关系,而同一环节内部企业之间的关联则体现为竞争关系和合作关系。
2.2 外部产业关联外部产业关联是指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和依赖。
不同产业之间的关联可以通过供应链、需求链、技术链等方式体现。
外部产业关联的出现可以促进产业之间的互补和协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增加经济效益。
国内产业关联是指国内各个产业之间的联系和依赖。
国内产业关联的发展可以促进国内产业的协同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国内产业关联的强弱程度和密切程度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相关。
2.4 国际产业关联国际产业关联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产业联系和依赖。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关联日益增强,不同国家之间的产业链条日益紧密耦合。
国际产业关联的发展可以促进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但也带来了国际产业链条的不稳定性和风险。
3. 产业关联的影响产业关联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有着重要的影响。
3.1 促进经济增长产业关联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的最大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通过产业关联,不同产业之间可以进行专业化合作,形成优势互补,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
产业关联

2.6260200 2.7228249 2.7193040 2.8188360 2.7217462
1
0.46948 65
0.43696 98
0.43357 47
0.43765 99
0.44442 27
6
0.565810 6
0.581212 1
0.603125 8
0.570839 6
0.580247 0
18
指定阅读材料
1.李强、刘起运等,《当代中 国投入产出应用与发展》,第1 版,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5。
2.姜彦福等: 《我国产业结构 及其变动因素分析》,《清华大 学 学 报 (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 1998(3)。
19
5
0.6604253 0.5841357 0.7603159 0.7068881 0.6779413
4
0.7597296 0.7218509 0.7229532 0.6670289 0.7178906
3
2)影响力系数
其他产业的生产发生变化时引起 该产业的生产发生相应变化的程 度。
某产业的影响力系数
所有产业的生产发生相应变化的程度。
某产业的感应度系数
某产业横行逆阵系数的均值 全部产业横行系数均之后的均值
10
表4-2 感应力系数结果计算表
部门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货运邮 电业
商业饮食 业
非物质生 产部门
年份 1987 1990 1992 1995 均值 排序
0.9185281 0.9530065 0.7607265 0.7897474 0.8577521
17
对产业间关联效应的阐述,阐明了产 业间不同联系方式对产业的影响和感 应效果不同,说明了产业间不同的联 系方式对产业部门具有不同的效应; 对产业波及效果的阐述,说明了不同 产业部门中生产要素的变动对其他产 业的影响程度,从而为确定某些产业 的市场需求、市场价格、产业就业和 生产规模等提供科学的依据,以达到 各产业部门平衡协调地发展。
产业关联概述

第一节 产业关联概述
2.价格关联 投入品的价格与产出品价格的联动,如多
晶硅的价格、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力间的价 格关联。
第一节 产业关联概述
二、产业关联的方式 产业关联的方式很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 (一)以再生产过程中产品供需为纽带 1.前向关联与后向关联 由生产工序的次序决定,某产业与其产出品需求产业的关
联为前向关联,与其投入品供给产业的关联为后向关联。
第一节 产业关联概述
2.单向关联பைடு நூலகம்多向关联
图 产业间的多向关联
第一节 产业关联概述
3.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直接联系是指两个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直接的供需
产品的关联。 间接联系是指两个产业部门本身不发生直接的生产
技术联系,而是通过其他一些产业部门的中介才有联 系。如:住房产业与铁矿石开采业。
第一节 产业关联概述
(二)以再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需求为纽带 1.劳动力关联 如,家政服务业与餐饮服务业 2. 原料的关联 如,生物质能源产业与饲料加工产业 3.生产技术关联 如,页岩气产业与石油产业 4.投资联系 如,光伏发电产业与太阳能电池产业
第一节 产业关联概述
(三)以再生产过程中产品市场为纽带 1.产品关联
产品的供需关联; 产品的互补关联:燃油与汽车 产品的替代关联:高铁与民航
第一节 产业关联概述
高铁的开通对于 民航造成了巨大影响, 业界普遍认为3小时是 空铁竞争的临界点。 据估计,500公里左右 航线,受冲击程度超 过50%;800—1000公 里航线,约20%受冲击; 1500公里以上航线基 本没有影响。
本章主要内容
1 产业关联概述 2 投入产出分析原理 3 投入产出分析应用
第一节 产业关联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两章论述产业结构理论,主要从“质” 的角度动态的揭示了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与联 系方式发展变化的规律及影响因素。本章论述 产业关联理论,将从“量”的角度,静态考察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间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 式,即产业间的“投入”与“产出”的量化比 例关系。
第一节 产业间的关联关系
投入产出表,也称里昂惕夫表或产业联系 表,它是以矩阵的形式,记录和反映一个 经济系统在一定时期内各部门之间发生的 产品及服务流量和交换关系的工具。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是以产品的标准单位或 自然单位计量的。用于显示国民经济各部 门主要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关系,即这些主 要产品的生产、使用情况,以及它们之间 在生产消耗上的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
由AX+Y=X 得Y=(I-A)X 即X=(I-A)-1Y 称(I-A) -1为里昂惕夫逆矩阵,逆矩阵中的
元素就叫做逆矩阵系数。
第三节 产业间的结构分析
所谓的产业间的结构分析,是指对产 业间的关系结构及其特征以及比例关系进 行的研究和分析。投入产出表是进行结构 分析的一种有利工具。
中间需求和中间投入分析
正是由于这种错综复杂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各产业才得以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生存和发展。因 此,可以认为,产业关联的实质,就是各产业相互 之间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3、产业关联方式
(1)产业间联系的纽带:
产业间联系的纽带是指不同产业之间是以 什么为依托连接起来,这种产业间连接的不同 依托就构成了产业间联系的实质性内容。
及效果系数表”。
三、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
感应度——产业受其他产业的波及作用。 影响力——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波及作用。
在逆矩阵系数中表(I-A)-1中: 行向量——反映了该行所对应的产业在经济活动
中受其他产业的波及程度(感应力)的大小 纵向量——反映了该列所对应的产业在经济活动
中对其他产业影响的波及程度(影响力)的大小
简化的三部门的价值形式
农业 制造业 居民 总产出
农业
50
40
110 200
制造业 70
30
150 250
居民
80
180
40
300
总投入 200 250 300
投入产出综合平衡表(价值型)
产品分配 去向
消耗 物资来源 1
物质生产部门
中间 产品
最终产品
总 产 品
2
…
j …N
合计
积累
消费
进出 口
合 计
Σ CSi
Σ TSi
Σ Yi
Σ Xi
合计
W1 +M1
W2 +M2
…
Wj +Mj
…
Wn +Mn
总产值 X1 X2 … Xj … Xn
内生部分是投人产出表的核心部分。它反映 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 之间相互提供中间产品的依存和交易关系。
横向的数据表示某一产业向包括本产业在内 的所有产业提供中中间产品的状况,也就是 所有产业生产中所需该产业产品的情况,亦 即中间需求情况
产品、劳务联系 价格联系
生产技术联系 劳动就业联系 投资联系
(2)产业关联的方式
前向关联关系:通过供给联系与其他产业 部门发生的关联。
后向关联关系:通过需求联系与其他部门 发生的关联。
环向关联关系:产业链通过复杂的技术经 济联系往往会形成一个“环”,我们称这 种联系为环向关联关系。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简化形式和一般形式
简化的三部门的例子
农业
农业 制造业 居民 总产出
25
20
55
100
制造业 14
6
30
50
居民
80
180
40
300
简化的一般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上表是以实物的形式来表示产品和服务在 各部门间的流量,按类似的原理,我们也 可以用价值的形式来反映产品和服务的在 各部门的流量关系,这种就叫做价值型投 入产出表。(更为广泛使用)
某产业最终 需求的变动
投入系数 (中间投入变动)
各产业产 出量的变动
产业中间需求的波及
二、逆矩阵系数表与波及效果分析
逆矩阵系数的经济学含义:当某一产业 部门的生产发生了一个单位变化时,导致各 产业部门由此引起的直接和间接地使产出水 平发生变化的总和。因此,逆矩阵系数表在 波及效果分析中的作用最大,也被称为“波
四、生产诱发系数及生产的最终依赖度
生产诱发系数是用于测算各产业部门的各最终需求 项目对生产的诱导作用程度。
通过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到的相应的生产诱发系数表 可以揭示和认识一国各最终需求项目对诱导各个产 业部门作用的大小程度。
生产的最终依赖度是用来测量各产业部门的生产对 最终需求项目的依赖程度大小,也就是说最终需求 对各产业生产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程度就是生产的 最终依赖度。
1、在工业化阶段,一般重工业感应度系数较高, 而轻工业大多表现影响力系数高。
2、在经济增长率较高时,感应度系数较高的重工 业一般发展较快,而影响力系数较高的轻工业发展 对重工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3、有些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都大于1, 它们在经济发展中一般处于战略地位,对经济增长 速度最敏感。如机械工业和纺织业。
投入产出表的均衡关系
各产业的总产出=该产业的中间需求+该产业 的最终需求
各产业的总投入=该产业的中间投入+该产业 的毛附加价值
各产业的总产出=各产业的总投入 各产业中间需求合计=各产业的中间投入合计 各产业最终需求合计=各产业毛附加价值合计
投入产出表的假设前提条件
产业活动的独立性 产业产出的单一性 规模报酬的不变性 技术的相对稳定性 价格体系的合理性
我国1987年数据表明,感应度系数大于1的部门有: 化工(2.564)、金属冶炼(2.195)、农业(2.062)、纺织业 (1.790)等。影响力大于1的部门有:电子及通信设备制 造业(1.27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222)、电机及器材 制造业(1.166)、纺织业(1.200)等。
有关规律:
二、产业间的投入产出
魁奈的经济表与投入产出理论 马克思的再生产图式与投入产出理论 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与投入产出理论 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理论
第二节 投入产出方法
一、投入产出表
里昂惕夫作为产业关联理论的杰出贡献者, 其创立的投入产出法有效地揭示了产业间技 术经济联系的量化比例关系,因此,人们将 产业关联理论称为投入产出理论。投入产出 法成为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 产业间的波及效果分析
产业波及效果分析是一种产业关联的动态分 析,即在特定的产业联系状态下,某些产业 的发展变化如何影响到其他产业。
所谓的产业波及效果分析,是指当投入产出 表中的某一系数发生变化时,对表中其他系 数可能产生影响的分析。
一、投入系数表与波及效果分析
投入系数表表示了各产业经济技术联 系上的规律,因而是波及效果分析的基本 工具。其基本功能可用下图表示:
最终需求=总产出-中间需求 最终需求率=1-中间需求率
附加价值=总投入-中间投入 附加价值率=1-中间投入率
一般的,中间需求率越高的产业,其产出 用作其他产业原材料的成分就越大,就越 具有基础产业的特点。
而中间投入率越高的产业,其附加价值率 就越低。
钱纳里和渡边,据此将全部产业分为四类: 第 I 类----中间投入型基础产业;第 II类----中 间投入型制造业;第III类----最终需求型制造 业;第IV类----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
→
产业间的三角形配置图
产业代号:1 2 3 4 … … … n
中间需求率
小 大
基础产业----处 于阴影三角形底 部的产业是中间 需求率大而中间 投入率小的产业
大 ------→ 小
三角形的投入系数表图
中间投入率
产业群
产业群的存在,是由于各产业间的关联 关系由着亲疏远近的关系的缘故。关联关 系比较密切的产业,在经济活动中的交往 就必然比较多,自然就形成一个“群”。
1、含义:
一、产业关联
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 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
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可以是各种有形产品和无形 产品,也可以是实物形态或价值形态的投入品或产出 品;技术经济联系和联系方式可以是实物形态的联系 和联系方式,也可以是价值形态的联系和联系方式。
2、实质
在一般的经济活动中,各产业都需要其他产业为 自己提供各种产出,以作为自己的要素供给;同时, 又把自己的产出作为一种市场需求提供给其他产业 进行消费。
物1 质2 生… 产i 部… 门N
I 部门交易象限
(内生部分)
Σ X1j
X1
Σ X2j
II
X2
… 最终产品象限
Σ Xij …
(最终部分)
Xi …
Σ Xnj
Xn
物耗合计
折旧大修 工资 税金
净 +利 产 润+ 值 其他
Σ Xi1
Σ Xi2
…
Σ Xij
…
Σ Xin
III 增值象限
(毛附加价值部分)
Σ Invi
180
40
300
投入系数
部门甲:农 业 部门乙:制造业 部门丙:居 民
农 业 制造业 居 民
0.25
0.40
0.183
0.14
0.12
0.100
0.80
3.60
0.133
在一般的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产品的生产, 不仅有直接的消耗,而且还有间接的消耗, 在投入产出理论中,称某产业在生产单位产 品的过程中对其他产业产品的直接消耗和间 接消耗之和为完全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