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 细胞的增殖和受精作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
2018届二轮 细胞的增殖和受精作用 专题卷(全国通用) (10)

细胞的增殖和受精作用一、单选题1.关于细胞分裂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c图属于有丝分裂,b、d图属于减数分裂B.b图和c图所示细胞各含有2个四分体C.c图和d图所示细胞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数和不同的染色体组数D.图中所有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个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图属于有丝分裂后期,c图属于有丝分裂中期,b图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d图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正确;四分体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而图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不含四分体,B错误;c图和d图所示细胞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数(4条),具有相同的染色体组数(2),C错误;图示细胞均为动物细胞,且各细胞所在生物均含4条染色体,所以4个细胞可以属于同一生物体,D错误;答案是A。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在生物学实验中,酒精是用途较广的一种化学试剂。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鉴定植物组织细胞内的脂肪实验,使用体积分数(下同)为50%的酒精,目的是洗去浮色B.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使用70%的酒精,目的是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C.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使用无水乙醇,目的是溶解色素D.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使用95%的酒精,目的是作为解离液的成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鉴定植物组织细胞内的脂肪实验,使用体积分数(下同)为50%的酒精,目的是洗去浮色,A正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实验试剂中没有酒精,且能增加细胞膜通透性的试剂是盐酸,B错误;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使用无水乙醇,目的是溶解色素,C正确;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使用95%的酒精,目的是作为解离液的成分,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高中教材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及要求”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技能操作,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2018届二轮 细胞的增殖和受精作用 专题卷(全国通用) (8)

细胞的增殖和受精作用一、单选题1.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不可能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是A. ABB. abC. BbD. aB【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减数分裂能产生四种配子:AB.aB.aB.Ab,故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2.下列表示减数分裂的是(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染色体的行为可知,甲、乙、丙、丁分别处于减Ⅱ中期、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后期和减Ⅰ中期,故A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图,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3.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转动细准螺旋增加视野的亮度B.在一个视野的绝大部分细胞中能看到被染成深色的棒状小体C.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观察其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D.用质量分数10%盐酸解离可使植物细胞间的果胶质层松散【答案】D【解析】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转动光圈增加视野的亮度,A错误;绝大多数细胞在分裂间期,所以一般是丝状的染色质,只有前期开始才能观察到染色体得,中期最清楚,所以大部分观察不到得,B错误;细胞在解离时已经死亡,无法继续分裂,C错误;用质量分数10%盐酸解离可使植物细胞间的果胶质层松散,使细胞分散开来,D正确【考点定位】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名师点睛】需要熟记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此部分细节较多,需要学生熟记。
4.XYY综合征患者性染色体组成为XYY,而常染色体正常。
这种个体的产生是由于患者父方某次减数分裂异常,形成了异常精子。
下列对此次异常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2个精子为22条常染色体+Y,2个精子为22条常染色体+XB.2个精子为22条常染色体+YY,2个精子为22条常染色体+XXC.1个精子为22条常染色体+YY,1个精子为22条常染色体+X,2个精子为22条常染色体D.1个精子为22条常染色体+YY,1个精子为22条常染色体,2个精子为22条常染色体+X【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性染色体组成为XYY,由于X一定来自母方,所以两个YY来自父方,可能是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中,复制的Y染色体没有分开,产生了含有YY的精子,而与之同时产生的另一个精子没有Y,产生的4个精子中,1个精子为22条常染色体+YY,1个精子为22条常染色体,2个精子为22条常染色体+X,D正确。
(全国通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增殖与受精作用专题卷4(2021年整理)

(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增殖与受精作用专题卷4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增殖与受精作用专题卷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增殖与受精作用专题卷4的全部内容。
细胞的增殖与受精作用一、单选题1.对下面细胞分裂图示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两个四分体B.④是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的两条染色体C.产生的子细胞中只含有4个染色单体D.细胞有中心体而无细胞壁,是动物细胞【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丝分裂相关内容据图易知,细胞应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四分体指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4个染色单体,图示为有丝分裂,A错;染色体的数目是由着丝点决定的有一个着丝点就有一条染色体,连接在一个着丝点上的是两条染色单体,B错;有丝分裂后期移向两极的都是一套与体细胞相同的染色体,得到的子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不是染色单体,C错;细胞有中心体而无细胞壁,是动物细胞,D正确。
2.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说法正确的是A.具有特定形态的结构和功能的成熟细胞没有细胞周期B.细胞周期是一个与代谢有关的过程,温度越高所需的时间越长C.细胞的种类不同,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也不相同D.一个新细胞分裂成两个新细胞所需时间为一个细胞周期【答案】ACD【解析】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所需时间越短;当温度过高,温度越高所需时间越长。
3.下图中的甲表示二倍体动物某个精原细胞的核DNA相对含量和染色体数目,乙~丁表示其产生精子过程中核DNA和染色体的变化。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5细胞增殖与受精作用含答案

课时作业(五)1.(2015·安徽)右图是某同学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拍摄的显微照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板上B.乙细胞中染色体被平均分配,移向细胞两极C.甲和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等,DNA含量相同D.统计图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可计算细胞周期长短答案 B解析甲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正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着丝点应排列在赤道板上,而细胞板是高等植物细胞分裂末期,在隔膜形成体的中央生成的薄膜结构,是真实存在的。
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被平均分配,移向两极。
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故甲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乙细胞的一半,核DNA含量相同。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只统计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是无法计算出细胞周期的。
2.(2015·天津)低温诱导可使二倍体草鱼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此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发育成三倍体草鱼胚胎。
上述过程中产生下列四种细胞,下图所示四种细胞的染色体行为(以二倍体草鱼体细胞含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可出现的是( )答案 B解析A项,该初级卵母细胞形成了纺锤体,与题意不符。
B项,由图可以看出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移向同一极的仍有同源染色体,与题意相符。
C项,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形成的卵细胞应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即4条染色体,而不是3条。
D项,三倍体胚胎的体细胞中应含有3个染色体组,而图中只有两个。
3.(2015·四川)精子内的顶体由溶酶体特化而来。
精卵识别后,顶体膜与精子细胞膜融合,释放溶酶体酶使卵子外层形成孔洞,以利于精卵融合形成受精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顶体内储存的溶酶体酶是在精子的溶酶体中合成的B.精子游向卵子所需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C.顶体膜和精子细胞膜融合体现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D.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答案 B解析溶酶体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的场所应为核糖体。
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增殖与受精作用专题卷6(含解析)

(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增殖与受精作用专题卷6一、单选题1.已知果蝇的等位基因(A、a)与(D、d)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如下图所示)。
两对等位基因功能互不影响,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不发生交叉互换,基因型为AA或dd的个体胚胎致死。
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这两对等位基因遗传时不遵循分离定律。
B.若将如图所示基因型的果蝇为亲本逐代进行自由交配,则后代中基因A的频率不变C.复制形成的两个D基因发生分离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对图示果蝇进行测交,则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遗传时遵循分离定律,A错误;若将如图所示基因型的果蝇为亲本逐代进行自由交配,则后代中基因A的频率不变,B正确;复制形成的两个D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上,发生分离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错误;对图示果蝇进行测交,则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可能为1:1,不考虑交叉互换,D错误;答案是B。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下列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相同而核DNA含量一定不同的是A. 卵原细胞和第一极体B. 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C. 精原细胞和精细胞D. 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答案】B【解析】人体卵原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核DNA为2N,第一极体中染色体数为N条、核DNA为2N个,A错误;初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含量为2N、DNA含量为4N;次级卵母细胞的前期、中期染色体数为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为2N,DNA数为2N,所以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后期染色体数目相等,而DNA含量一定不同,B正确;精原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核DNA为2N,精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核DNA为N,C错误;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核DNA为2N,精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核DNA为N,D 错误。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5】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作业测评(含答案)

【金版教程】(全国通用)2018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五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含减数分裂)作业测评1.下列哪一项不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发生的变化( )A. 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B.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C. 外界不利因素可导致染色体变异D. 存在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核DNA分子数目之比为1∶2∶2的时期解析: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及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都有由细胞两极的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外界因素可使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结构或数量发生异常,导致染色体变异;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及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都存在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
答案:B2.下列有关正常雌果蝇(2N=8)体内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核膜解体核仁消失B.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均可以发生基因重组C. 正常情况下次级卵母细胞中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D. 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解析:有丝分裂前期核膜解体、核仁消失,末期核膜、核仁再现;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分别发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与非同源染色体间的自由组合,这两种变异都属于基因重组;正常情况下,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次级卵母细胞中会出现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它们是由同一条染色体的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不是同源染色体,此时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
答案:B3.[2018·揭阳一模]下图示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几个时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中有2个四分体B. 乙图中一定有等位基因存在C. 丙图内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D. 丙图表示次级精母细胞解析:甲图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无四分体;乙图处于减Ⅱ中期,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已经分离,故乙图中无等位基因的存在;丙图处于减Ⅰ后期,为初级精母细胞,此时期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即基因重组。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题组过关 2.4 专题4 细胞增殖与受精作用 新人教版

2 2.4 专题4 细胞增殖与受精作用1.伴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逐渐提高。
(×)2.细胞核占细胞体积的相对比值也是限制细胞长大的因素。
(√)3.在一个细胞周期中,DNA的复制和中心粒的倍增发生在同一时期。
(√)4.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
(×)5.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持续时间通常比分裂期短。
(×)6.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7.有丝分裂间期DNA含量和染色体组数都加倍。
(×)8.有丝分裂中期,发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9.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所携带基因不完全相同,可能是发生了交叉互换或复制出现差错。
(×)10.精原细胞的形成过程为减数分裂。
(×)1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中的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可能和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相同。
(√)1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有丝分裂中期核DNA分子数目相等。
(×)13.若仅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则产生的配子有一半正常。
(√)14.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可导致同一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子细胞遗传信息不同。
(√)15.受精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造成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
(×)16.受精作用过程涉及细胞膜功能之一是信息传递,并体现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
(√)1.(2017·全国卷Ⅱ)已知某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
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的过程。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会出现A项和B项图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会出现C项图示;D项图示每个细胞中分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可能产生该细胞,D项错误。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42.4专题4细胞增殖与受精作用专题能力提升练

专题4 细胞增殖与受精作用(30分钟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2017·石家庄二模)下列人体细胞增殖过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周期的有序进行需原癌基因的严格调控B.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会大量利用T与UC.有丝分裂的细胞中不含有性染色体D.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保持相同【解析】选A。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因此细胞周期的有序进行需原癌基因的严格调控,A正确;T是合成DNA的原料,U是合成RNA的原料,分裂期不再进行DNA和RNA的合成,但分裂间期会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会大量利用T与U,B错误;人体有丝分裂的细胞中含有性染色体,C错误;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目之比为1∶2,D错误。
2.甲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乙图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内DNA 含量的变化曲线,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假设甲图代表的细胞处在细胞周期中,则甲图代表的细胞相当于乙图的ab区间或fg区间B.在细胞分裂周期中,染色体组的数目始终不变C.在af区间可以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有两种D.甲图所示结构不可能代表细菌,但细菌分裂过程中也会出现DNA复制【解题指导】解答本题需明确:(1)甲图中的细胞核存在核膜和核仁。
(2)完整的细胞周期是af区间或fk区间。
【解析】选B。
甲图含有核膜和核仁,假设甲图代表的细胞处在细胞周期中,则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相当于乙图的ab区间或fg区间,A项正确;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和染色体组的数目均加倍,B项错误;af区间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在该细胞周期中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但不会发生基因重组,C项正确;原核细胞没有核膜、核仁,而甲图细胞含有核膜、核仁,所以甲图所示结构不可能代表细菌,但细菌分裂过程中也会出现DNA 复制,D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的增殖和受精作用一、单选题1.关于“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A.酚酞遇到NaOH呈现紫红色反应B.以琼脂块的大小表示细胞大小C.以NaOH的扩散深度表示物质交换速率D.实验证明,细胞越小,物质交换速率越快【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酚酞遇到NaOH呈现紫红色反应,A正确;以琼脂块的大小表示细胞大小,B正确;以NaOH的扩散体积而不是深度表示物质交换速率,C错误;实验证明,细胞越小,物质交换速率越快,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把握相关试剂的作用,熟练完成实验的能力。
2.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一般是相同的B.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一般是相同的C.一个卵细胞只能与一个精子结合,形成一个受精卵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精子或卵细胞是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一般是相同的,A项正确;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因此同一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一般是不同的,B项错误;对于多数生物来说,一个卵细胞只能跟一个精子结合,保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因为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后,会在卵细胞表面产生特殊的物质,阻止其他的精子进入,C项正确;同种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一样的,精子和卵细胞受精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互融合,使得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动物的受精作用,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3.如图为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分子数目与染色体数目比值(N)的曲线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该图表示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N值变化,则处于ef段的细胞内一定只有23对同源染色体B.若该图表示人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N值变化,则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cd段C.ab段没有DNA复制,也不存在mRNA、蛋白质的合成D.若该图表示人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N值变化,则处于cd段的细胞内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答案】B【解析】若该图表示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N值变化,则ef段可表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末期,此时细胞内有46对同源染色体,A错误;若该图表示人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N 值变化,则cd段表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发生分离,B正确;ab段表示细胞处于分裂间期G1期,此时有mRNA和蛋白质的合成,C错误;若该图表示人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N值变化,则cd段表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当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时,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名师点睛】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根据上面的曲线填写下表4.如图是某同学实验时拍摄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图,①~⑤表示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胞质分裂可在①所处的时期开始进行B. ②中 DNA 与染色体数量之比等于 2C. ④时期的纺锤体比染色体出现早D. ⑤中的间隙期主要变化是 DNA 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答案】B【解析】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胞质分裂发生在末期,A错误;②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因此 DNA与染色体数量之比等于2,B正确;④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此时期染色体比纺锤体出现早,C错误;⑤处于有丝分裂间期,包括G1期、S期、G2期,其中的间隙期是指G1期和G2期,DNA 复制发生在S期,D错误。
【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过程的掌握情况。
若要正确解答本题,需要熟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含量变化规律,准确判断图中数字所指代的细胞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5.下列是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尖培养时,洋葱底部要接触水面,并定期换水B.制作临时装片的顺序为解离、染色、漂洗和压片C.在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时,要升降镜筒,然后再转换成高倍镜观察D.找到分裂前期的细胞后,可以在该细胞中继续观察中期和后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尖培养时,洋葱底部要接触水面,并定期换水,A正确;制作临时装片的顺序为一擦二滴三取四浸五盖六染七吸,B错误;在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时,要把观察对象移动视野中心,然后转换成高倍镜观赛,C错误;找到分裂前期的细胞后,不一定可以在该细胞中继续观察中期和后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6.下图表示两种高等动物细胞分裂的模式图,依据染色体种类和行为可判断:A.甲为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 B.乙为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中期C.甲、乙均为有丝分裂中期 D.甲、乙均为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中期【答案】B【解析】甲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属于有丝分裂中期;乙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7.玉米体细胞中含有20条染色体,当姐妹染色单体为40条时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A.后期、末期、间期 B.间期、前期、中期C.间期 D.间期、末期【答案】B【解析】玉米体细胞有20条染色体,在细胞分裂间期复制后每个染色体上含2个单体,一直到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离,变成染色体。
所以在间期、前期、中期染色单体数都为40条。
【考点】染色单体的形成和消失8.如图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B. 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C. 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二个染色体组D. 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甲细胞细胞质分裂均等,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而丙细胞的细胞质分裂均等,属于初级精母细胞,A正确;B、精巢和卵巢中的细胞既可以进行减数分裂也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因此乙、丙两细胞可能来自同一个体,B错误;C、甲、丙两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组,而乙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组,C错误;D、甲细胞是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A.9.下图为人体生殖器官中某细胞的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①④属于间期B.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②和⑥时期内C. ⑤时期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D. a过程为有丝分裂,b过程为减数分裂【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曲线可知,a过程是有丝分裂,b过程是减数分裂,D正确;①④属于间期,A正确;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②有丝分裂的后期和⑥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B正确;⑤时期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0.人的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肝细胞内,全部DNA 数目确切地说应为:()(提示:人的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A.大于46 B.等于92C.等于46 D.大于9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人的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肝细胞内,核DNA数位92,细胞质中还存在DNA,所以细胞内的全部DNA 数目确切地说应为:大于92;答案选D。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及DNA在细胞中的分布知识,意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11.下图①表示某雄性高等动物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结合图②分析错误的是A. 图①所示细胞分裂时期处于图②中的BC段B. 图①细胞产生AB精子的概率是0C. 图①细胞中含有0个四分体D. 图②中D点后的细胞中不可能含有两条Y染色体【答案】D【解析】A、图①所示的细胞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处于图②中的BC段,A正确;B、图示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可能产生精子,因此此细胞产生AB精子的概率是0,B正确;C、四分体只出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图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故图①细胞中含有0个四分体,C正确;D、此细胞是高等雄性动物肝脏里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此时含有两条Y染色体,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
1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关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第一次分裂开始不久两两配对的染色体B.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大小、形态相同的染色体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向两级移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同源染色体是只减数分裂时能够联会的染色体,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A项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大小、形态相同的染色体做可能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已经没有同源染色体,B项错误;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C项正确;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级,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1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共同之处是A.前期都形成纺锤体结构B.中期都形成赤道板结构C.后期都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D.末期都形成细胞板结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动、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的前期都形成纺锤体结构,A项正确;赤道板是细胞中央与纺锤体的中轴垂直的一个平面,只表示一个位置,不是真实存在的实际结构,B项错误;后期都发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变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的两极,C项错误;只有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的末期形成细胞板结构,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4.下图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GH阶段的细胞名称可以是初级卵母细胞B.L→M点所示过程与子代的多样性有关C.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D. Q点表示下一个细胞周期的开始【答案】C【解析】GH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OP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故两阶段染色体数不相同。